曹溪一滴卷之一(古庭禅師語錄)

關燈
造作。

    或狂蕩無忌。

    任學者說得點水不洩。

    偶一事不順。

    無明人我。

    不知不覺。

    做到無結殺處。

    不自覺轉此念頭。

    隻知檢點諸方。

    更不回頭自理。

    畢竟生死如何了也。

    這等阿師。

    有日熱病打倒。

    四大發燒。

    求生求死。

    皆不能得開眼見鬼。

    那時将所學文章佛法。

    玄妙機用。

    一一拈來。

    全然無用古人做工夫處。

    則不能拼命向前。

    古人絕情意識處。

    則不能刳腸死智。

    肆恣妄誕。

    矜恃所能色色無慚。

    誠不克己。

    形漏磨盡。

    報業現前。

    萬死萬生脫身無忌。

    你學者依山僧說。

    莫學此等虛頭。

    力究生死。

    危亡莫顧。

    上古之學。

    最初一念。

    以期念念死心于文字之外。

    俾以自悟既悟又将所悟拚去。

    如癡如愚。

    似不能言中。

    古之學也知死心。

    其奈餘習未定。

    不能力行。

    将諸家文冊相似機緣。

    向情塵中領略。

    步織詞翰。

    湊合簡篇。

    或言上堂參。

    或言杖下喝。

    舉時端的似悟。

    觸境依舊還迷自瞎瞎他。

    宗門成患。

    近古之學而又遠矣。

    醉心淫舌。

    沿襲相傳。

    盡力所言隻說見聞情識邊事正因愈昧。

    正念全無。

    放命後。

    例是打失人身。

    做神做鬼。

    目今學者而又不然。

    欺賢罔聖。

    濫廁宗門。

    皆以名利為正持。

    雜毒為正授。

    所謂大妄。

    不畏因果任意死生。

    甘心罪業。

    大衆不覺。

    忉忉說許多話。

    誠無利益。

    看他古人一語一默。

    一機一境得為學者掀翻無量劫來以至今日所作所為。

    解粘去縛。

    屈己就人。

    盡機發用。

    豈似我溫飽無厭。

    行解不嚴。

    以少偷心而望大業。

    然我對衆所舉。

    我亦無著面目處況文字語言。

    之乎者也。

    茲因衆請。

    以實供陳不可不知。

    努力珍重。

     禅門的示。

    無過教外别傳。

    絕口絕耳。

    遍法界性示等虛空不絕思惟。

    全機觸脫。

    大衆吾宗諸老。

    大凡開示拈提。

    以一喝不作一喝用。

    為宗門之的要。

    多少漏逗。

    至于打拂敲空謂單傳法好不慚愧老僧對衆效古人也打一拂喝一喝且道相似不相似似與不似。

    置而勿論。

    隻如十方諸佛。

    曆代祖師。

    天下老和尚。

    向這一拂一喝上。

    不敢正觑。

    一大藏教。

    千七百機。

    及餘諸子百家總用不着。

    山僧将古人盡機行不到處盡力提不起處。

    不惜情說。

    欲與祖師證明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意。

    山僧舉一喝一拂。

    就作此用。

    勘之得透透之得過。

    不妨盡大地是學者自己寶華王座。

    動步無非踏着脫體。

    是學者自己丈六金身。

    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釋迦老人。

    以茲之說。

    向靈嶽拈花。

    平地陷坑迦葉微笑。

    果然落塹。

    教外别傳。

    将謂多少奇特。

    漏笊籬。

    破砂盆。

    雖然且不得作尊貴看。

    我與禅者說。

    謂證明不立文字之意。

    畢竟大意在什麼處。

    看來祖師也不着。

    便為他人事。

    九年苦苦面壁。

    及回逼二祖師斷臂。

    甚死急。

    即此一拂一喝。

    又向什麼處說話。

    欲得親切。

    須是自家工夫做到。

    此事至禅者分上。

    端的有放處無放處邪。

    至山僧分上。

    端的有用處無用處邪。

    祖師分上。

    端的有證明處無證明處邪。

    豈不知古人用處。

    則當人用處。

    未嘗一毫差别。

    佛說一切法法是心用除我一切心心是法體我無一切心心即是法。

    何用一切法。

    法即是心。

    山僧向禅者說實不是說了便休。

    直欲大法明。

    祖關透。

    始是到家。

    地位。

    其或祖關不透。

    大法不明。

    盡百劫千生學得千經萬論。

    妙用神通。

    如阿難目連。

    馬鳴龍樹。

    若不死心做工夫。

    總名生死妄想。

    有何益哉。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如喪考妣。

    如救頭然。

    誠為險也勘他古德。

    行棒行喝。

    一機一用。

    如擊石火。

    似閃電光。

    如此作用。

    恐學者停思停想拟議之間。

    千裡萬裡。

    與麼費盡心力。

    必期學者向佛祖未開口前全身擔荷。

    既擔荷已。

    緘唇封舌。

    孜孜禅定。

    所以古人個個于生死岸頭。

    猶白日青天。

    佛祖獨言教外一着。

    忒煞慈悲。

    于一切時。

    一切用。

    盡在學者語默動靜中。

    同學者于無量劫來。

    着衣吃飯。

    屙屎放尿。

    亦能為你放大光明。

    轉大法輪。

    學者心念與他打成一片。

    下死力拚性命做工夫。

    見個下落。

    不可放過。

    若放過。

    百千萬劫難似今日。

    釋迦老子。

    四十九年。

    橫說豎說。

    刹說塵說。

    山僧所謂一拂一喝處。

    縱橫獨步千變萬化。

    種種奇特。

    你學者聞山僧說。

    不得作無事種種着到。

    古德雲。

    學者看千處萬處。

    不如實看一處若看破一處則千處萬處自然一一透過山僧說個譬喻。

    此事如鳥抱卵。

    孜孜于動靜處。

    不失所抱。

    抱來抱去。

    時節忽至殼漏子。

    七零八落。

    中間跳出個活潑潑的來。

    便能知其饑飽。

    一動一靜。

    久久羽力皆全。

    又是一番無礙。

    南北縱橫。

    高低遠近。

    飛騰任意。

    确然之理。

    千經萬論。

    也隻與麼說。

    除此再無别事較量不然縱通三藏窮盡五車。

    及餘諸子百家。

    若不死心故工夫。

    有個悟門。

    總是外事。

    華嚴經雲。

    如人數他寶。

    自無半錢分。

    山僧也曾讨經論學機緣。

    到這裡都無用處川老雲。

    欲知端的意。

    北鬥面南觀。

    透過殼漏子七零八落。

    透不過。

    非但學者。

    任他川老也難分疏山河石壁草木叢林卻會此說古今先聖。

    盡被瞞了。

    若在此看往往埋沒。

    離此别說而又不然。

    天以之高。

    地以之厚。

    佛祖以之相續慧命。

    接物利生。

    山僧以之日用施為。

    逢場作戲。

    學者以之之乎也者。

    語言文字。

    百姓以之坐卧經行。

    着衣吃飯。

    于事于理。

    果然親切。

    既知正好高坐蒲團。

    屏絕人事。

    主賓不立。

    朕兆勿存。

    如空中月。

    無水不形。

    無處不照。

    然後于火爐頭。

    向金剛眼。

    證據單傳。

    以報佛祖無報之恩。

    化人天無為之化。

    大道廓然。

    體無清白。

    遍一切處。

    不落有無。

    在凡在聖。

    凡聖一源。

    非去非來。

    去來一緻。

    山僧為學者普說于語言文字之外。

    各各領會。

    伏惟珍重。

     大凡行腳脫生死。

    超佛祖明心地。

    其實無心可傳。

    豈可口授。

    貴在當人辦鐵石心。

    立腳穩當觸聲色遇境緣。

    或善或惡。

    須要作主。

    打并自己。

    看果有甚麼堅固處。

    與麼一看。

    視如死人。

    除斯再不起第二念頭向上一路。

    千聖不傳。

    實欲自家作其轉便。

    莫若死心做工夫。

    最為切實。

    目今向我所說做工夫處勘得徹。

    向使百千臨濟德山同時下百千喝。

    揮百千棒。

    其實難以近前。

    審夫一大藏教。

    千七百機。

    世谛語言文字。

    總是生死窠窟。

    莫若懸崖放舍身命。

    提無字究他明白分曉參他端的下落得力不得力。

    一靜一動。

    正念相應不相應。

    參究要如實打點。

    不可輕惑。

    有輩學者。

    不知參究謂坐禅是癡禅守默提死話頭。

    我輩切不可依例謗說。

    古人個個因提死話死得心地我輩不曾死心做工夫。

    便乃承當說大話。

    妄取因果。

    山僧勘來。

    總是釋迦達磨如此之說。

    欲死其心無如無字死得學者心地發明得學者新機活用是以一個無字。

    誠死心得力之三昧。

    予觀從上佛祖。

    死心禅定。

    勤苦累劫。

    學者即今向熱鬧鬧處。

    冷冰冰時。

    提死話頭。

    勘提時。

    有間斷無間斷。

    打點得曆落親切。

    冷冰冰。

    熱鬧鬧。

    動靜昏散。

    宛然隻是一念。

    念起念滅。

    更無起滅之相。

    此是天工克成。

    将欲至家受用處。

    若論做工夫到與(麼時)正好憤憤。

    莫顧危亡。

    大啟疑情。

    大發正念。

    不提自提。

    不舉自舉。

    活潑潑無一事當情。

    當知此事。

    不可認著文字語言。

    以理自障。

    或執自妄念。

    一向守空。

    昏昧莽蕩。

    諸佛出世不可救也。

    禅和家。

    須是坐斷佛子舌根。

    透出死生因果。

    縱橫自在。

    饑來吃飯。

    困來打眠。

    将山僧所舉盡言極則處。

    審其所言。

    一挨挨定。

    自然沸湯停瀾。

    當空日駐。

    身心境物。

    融然無雜。

    空而玄。

    寂而妙。

    無前後際。

    非去來相。

    到此田地。

    方是工夫。

    成心悟地。

    此際不見一念是諸佛衆生生處。

    不見一念。

    是諸佛衆生滅處。

    不見一念是有生滅無生滅處。

    一大藏教。

    千七百機。

    世間出世間法。

    用亦得不用亦得。

    到此方不被語言文字籠罩。

    方知山僧所言。

    古人念念在定。

    于生死不亂。

    今人念念在亂。

    于生死不定。

    山僧嘗以此語抱懷。

    未肯輕肆。

    自己一個正念。

    亦不敢以歸山住院瞞初機。

    參學所見。

    未敢望于古人。

    因與大衆較量。

    不覺忉怛。

    伏惟珍重。

     若論向上一着。

    了無别說。

    惟當人本自具足文字經論。

    且無放處。

    近來諸方學者。

    盡被古人舌根埋沒。

    不能決志透脫開口處。

    情塵知識學解聰明。

    于自受用中确無的實。

    豈非自喪己靈。

    爾若不信。

    有日病打。

    将所學所抱。

    抵當不去。

    那時方悔錯用心力。

    學者既是實為生死行腳。

    豈可高心執見聞。

    恁麼說。

    便憤志決透去。

    便拚此生。

    大舍身命。

    做大休歇工夫。

    當知此事非小因緣。

    必猛利方能入劄。

    且諸方老宿說做工夫。

    于自究竟處。

    或一年半月一月。

    或三年五載。

    有些見解。

    或聞師家舉似。

    或看冊子。

    便認着業識。

    做模樣生大我慢。

    便效古人行棒下喝瞬目揚眉。

    學者不知。

    被他惑了此個樣子。

    正是生死無明。

    若或真參實證。

    卻不恁麼。

    向本分中綿綿密密。

    下死志做将去。

    莫論年久歲深。

    一念子撥之不開。

    蕩之不散。

    時節到來。

    豆爆冷灰。

    天翻地轉。

    打破疑團。

    虛空粉碎。

    方是自己大光明處。

    大受用處。

    自然頭頭無礙。

    物物全彰。

    了無一法可當情說。

    這邊那畔。

    通明透徹。

    凡情聖解。

    宛爾一如。

    盡十方世界森羅萬象。

    總諸佛清淨無礙三昧。

    到恁麼田地。

    說甚麼文字情解。

    根根塵塵。

    悉是大光明寶。

    所有時攝十方諸佛光明入一微塵光明。

    一微塵光明現十方世界諸佛。

    諸佛非來。

    我亦非動。

    寂寂如如。

    無彼無此。

    諸佛具大清淨無礙三昧。

    大解空寂滅三昧。

    大不思議海種種三昧。

    乃至不可說微塵刹數刹塵塵刹一一具足。

    十方諸佛定慧三昧。

    于一毫不從外來。

    嗟夫學者于初立志處。

    擔荷一擔經書字句。

    口耳傳習。

    為其己見。

    認為古人用處。

    古人卻不如此。

    語默動用。

    别有生機。

    豈等閑共與蔔度。

    須是具大根器者。

    聞必敬信生難遭想。

    其或我慢矜高。

    退之遠之。

    珍重。

     諸方學者。

    為生死請益做工夫。

    于做工夫處實不曾得個簡要定格往往虛度。

    經雲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學者參究。

    便歇其狂心。

    依經所教。

    将所學文字佛法。

    及世間欲愛妄想截斷勿存一毫。

    古雲。

    拼得一條窮性命。

    銀山鐵壁也須通。

    向前着力。

    将所教歇狂心處作個定格。

    依而行之極是簡要既知提一則話或萬法無字自去下疑。

    默默理會。

    至所下疑理會處切勿自作知解。

    以偷心待悟。

    念話無疑以此做工夫。

    歇狂心确無相應今為汝保任此事。

    終不虛也無字話。

    趙州意。

    作麼生無萬法話。

    畢竟一歸何處。

    然我所說明白苟不歇狂心縱有定慧亦隻徒為喻服藥要忌發物。

    病者學人無量劫來。

    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