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一滴卷之一(古庭禅師語錄)
關燈
小
中
大
識生死是也藥者無字萬法是也。
發物者狂心念念相續是也。
蓋萬法無字古人一時應機如人問我一事。
我必有一事相答。
古人說時。
實不曾教人言語上用心。
欲其直下承當。
千了百當若得得設此亦是錯了。
趙州古佛因僧問不(得已)将錯就錯然将錯就錯。
大藏教亦不出此又謂做工夫下疑着力。
非趙州所教。
卻是這僧日用目家作計。
後之學者。
依如是做。
未有不悟入妙理真際嗚呼。
學者往往立腳不定。
志念不堅。
雖參話頭。
實不曾有一個決定信力。
才〡蒲團。
昏散二障。
通身着到。
因此讨頭不着。
志念稍微便生退慢。
隻個退慢。
将謂我乃博地凡夫。
且随例看幾行文字。
不虛度日。
山僧看來彼之所事。
正是虛度光陰。
流浪生死。
豈不聞如來诃阿難汝千日學慧。
不如一日學道。
所以退慢生則懶堕至。
懶堕至則狂念起。
狂念起則撥無因果。
無所不為。
尋個真實做工夫的人。
誠然少也。
學者将我所謂或無字。
或萬法。
如實而做。
又看我簡要之格。
及昏散藥忌一一頓放。
八識田中。
再向得力下手處讨分曉骨取雲門扇子。
跳上三十三天。
觸着帝釋鼻孔。
珍重。
示衆向上一着。
固非小事。
惟當人極參然後極悟。
其或未委于聲色空有妄認業識為己。
道眼不明。
埋沒自家。
更惑他人。
當知佛祖。
一言一默。
一機一用。
痛與發明向上事不是你情識伎倆。
但一切時内不起心外不着境。
境空心寂。
絕思絕慮。
直下領悟頓超佛祖惟我一念。
一念然則一切念念念然。
若隻向情路上立文字學知解。
所謂知見立知。
即無明木。
法華經雲。
佛謂阿難彼此空王。
佛所同登菩提。
爾樂多聞。
我勤精進。
是故我已得成菩提智者忘機時者恣說。
智者空見。
昧者泥文。
智者無著。
昧者固執。
不知語言文字知覺見聞。
諸子百氏。
總生死輪回種子。
經雲。
以輪回心生輪回見。
入于如來大寂滅海。
終不能至佛之妙見。
見無所見。
學者把自己業識放教空去。
然後向佛祖教人行處。
務欲與之掀翻。
見其端的。
再将自己妄執心識念處。
直從根本截斷。
念茲在茲。
孜孜勿間。
于無間孜孜處痛加一憤。
直猛向前。
不覺打破漆桶。
大地光生。
灼破虛空面門。
觸瞎如來心眼。
參悟到其極。
則敢保向十方佛祖頂門上行住坐卧。
無奈你何。
不然。
莫道山僧不預前與學者說破。
世間至大惟生死。
珍重。
法身充滿體遍河沙。
妙用無窮。
一真獨露諸仁者。
若向己躬下有個出身之路。
何必山僧唠唠叨叨。
汝等東蔔西蔔。
若無這個消息。
未免向第二門頭說葛藤去也。
兄弟家。
既為釋門子。
勤修般若正因。
放下名利虛頭。
的明祖佛大意到這裡無明人我徹底掀翻。
貪愛是非。
盡情截斷。
然後近良朋。
親善友。
究單傳。
明教外。
時時檢點。
刻刻提持。
心心無間。
念念密綿。
剔起眉毛。
不容走作。
忽然一念相應。
管取慧光獨露。
如是修行。
吾門真種。
近來兄弟家。
理不明。
道不務。
貪着愛染。
我慢高矜。
種種無慚。
恒誇能所。
不惜心行。
一旦惡業臨頭。
那時悔之晚矣。
勸兄弟家從今改革前心。
依附老成道德。
勤勤究明生死。
不離本分。
自然道香有日。
更有一等上座。
人前做模打樣。
裝神捏鬼見人有些開解。
他便生慢恨不滅除。
及至觀他行履。
通身是個黑漆桶子。
一生為人。
隻是恁麼伎倆。
或有個漢為他除病。
向他道個未在。
他便生恨恚無明大起。
口裡非言。
全然不顧。
以這等病根。
佛也為他除之不去。
兄弟家。
修行要明自己心地。
到一切處也須知因識果。
凡所作為。
皆屬生滅。
若論真正行腳之理。
先欲打并得意根空豁豁地。
不存微念。
然後參方要擇伴歸。
衆看鄰單不是在道之人。
切不可與其同行共坐若不與麼檢點。
有失道業。
若是上根利志之人。
終不效他小輩所為。
縱有些小見解。
于諸方老宿門下。
一一入他爐錘鍜煉。
是則深山保任。
未是還去打點舊日做工天處。
彷古人行履。
斷卻自己命根。
不得鹵莽為人壞古龜鑒。
你看他從上古德為人處。
出一語蓋天蓋地。
隻欲人人實到恁麼田地。
達佛知見覺悟群生。
若是大丈夫漢。
聞恁麼說話。
不問得失。
撒手便行。
通身透底。
一一放下。
然後拔卻心肝。
抽出五髒。
隻教他胸次中幹幹淨淨。
方可少分相應。
從此向去。
也不尋問别人放下面皮。
務要将生死做一件大不了的事。
古人淆訛公案。
顯密門庭。
盡平生之力。
一槌擊碎。
那時文章佛法。
從金剛眼裡一一流出大機大用。
取之無盡。
大辯大才。
用之無窮。
到這裡何用區區學解事業。
有時将丈六金身作一莖草。
有時一莖草作丈六金身。
用恁麼說話。
須是行到始得。
若非自證自悟。
到這裡如說夢相似。
經雲。
唯佛與佛。
乃能知之。
參禅人光陰易往。
業報難逃。
不如打點自己生死。
急去做工夫。
也是遲了。
莫待四山到來。
那時整理不下這個事務也。
須是平日看得破。
尋常作得主。
于生死岸上。
方得自在。
若非與麼。
縱爾種種學解。
問一答十。
問十答百。
大限到來。
難敵生死。
審之審之。
禅宗的意。
無證無修。
佛祖傳心。
絕文絕字。
法界之性。
猶若太虛。
不動纖毫。
真空絕點。
乃佛祖之密傳。
實當人之領悟。
所以大地是個解脫之門。
通身是隻金剛之眼。
說玄而玄不能到。
透妙而妙不能通。
觑之無蹤。
窮之有失。
雖然恁麼說話。
也要實到這般田地始得。
不是恁麼人。
豈明恁麼事。
畢竟事何如。
若向這裡具一隻眼。
何勞佛祖出定口喃喃地說道說理。
說心說性。
且看他佛未出世。
祖不西來。
還有道理說也無還有心性說也無。
到這裡不如于己躬下親見徹去。
若是伶俐漢。
于自己本分事上一看看破。
始知乾坤之内。
宇宙之間。
有一輪無價之寶。
晝夜放光。
輝天鑒地。
一切衆生。
本自具足。
不假修持。
一一現成。
任汝在情塵愛網之中。
一靈妙性。
尋常顯露。
情塵愛網。
與他各無交涉。
恁麼所言。
然非說了便休。
也須于二六時中向鬼窟裡。
着些精彩。
務要尋個出身之路。
切不可聞聲執着。
見色承當。
若然。
大法未明。
祖關未透。
用盡辛苦。
總是生滅。
如從上古德施設之處。
行棒行喝。
全賓全主。
殺活曆然收放自在。
如擊石火似閃電光。
恁麼為人。
皆參活句。
參學人須是實到這般田地。
方有如斯受用。
若非恁麼。
于他古人一機一語卒不能了。
到這裡于己躬下一段風光。
切切思思。
務要讨個分曉。
孜孜密究。
若十年二十年不徹心地。
山僧代汝受一切苦。
經雲。
所在之處。
則為有佛。
恁麼看來。
豈用十年二十年。
一念回光。
早自具足。
正恁麼時。
什迦老漢。
在汝等眉毛上放大光明。
若向這裡見得。
便知釋迦與迦葉大意。
非在花笑之上。
畢竟在什麼處。
咄人人眼橫。
個個鼻直。
無量大人。
面門光聚。
諸仁者。
到這裡見須實見。
悟須真悟。
臨濟雲。
面上無位真人。
趙州雲。
庭前柏樹子。
天龍舉指。
石鞏張弓。
德山棒秘魔權。
此是諸老為人揚向上宗乘的樣子。
蓋從上佛祖人人見谛。
則一各各拈弄不同。
所以雲看千處萬處不如實看一處若看破一處。
則千處萬處自然透脫。
如川老了雲。
欲知端的意。
北鬥面南觀。
此是這老漢老婆心切。
若是靈利衲僧。
便知端的。
到這裡莫論北鬥休說南觀。
隻向他未搖唇動舌之前。
一看看破。
便知他說那漫天之謊恁麼看來。
豈有他下口之處。
莫不山河大地。
草木叢林。
古今先聖天下達道。
盡在此一觀破了也。
天以一觀而普蓋。
地以一觀而普載。
佛祖以之而接物利生。
衆生以之而建立萬緣。
如斯見得這一觀親切。
便好休歇度日。
有無俱遣證悟莫存。
淘汰得這乾坤如水底月相似。
任他風浪掀天。
我自凝然觸之不散。
若時未至。
待龍天推出。
方可為人向火爐頭究竟一個半個。
以報佛恩。
于金剛眼裡留得一機半機。
提掇末運。
諸仁者。
向這裡不知端的。
承當不下。
且将本參之話。
于動靜中默默。
自看是甚麼道理。
切須仔細不可放過到這裡若起一念放過之心。
劫劫生生。
被這放過的心埋沒己靈了也。
苦哉。
非但劫劫生生。
展轉無有出期。
忽有個具眼漢出來便問。
即今甚麼處是這放過的一着子山僧到此隻得将錯就錯作話會去也。
昨夜須彌山被鐵牛吞卻。
隻得老達磨覓東莊王老問取西來意。
山僧不昔。
各與二十粗藤去。
會麼。
到如此界。
分明見徹。
不勞後語。
其或未然。
諸仁者目今被葛藤引入鬼窟裡去也大道湛然本來廓徹。
遍一切處。
有何面目。
這一着子。
在聖不增。
在凡不減。
凡聖一源。
無殊無異到這裡拟欲播揚祖道。
提唱宗乘。
隻得掀倒虛空。
名重四海。
踏翻大地。
道振諸方恁麼為人方乃奇特諸仁者于此散去。
各各尋個方便處安身立命。
免被閻羅老子追魂受拷。
吾書一偈。
以證後來。
若然會得。
再來吃棒。
偈曰。
脫殼烏龜騎鐵馬。
威音那畔獨潇灑。
翻身撞倒五須彌。
縱橫踏殺四天下。
為四衆說戒 諸佛之戒。
妙契一心。
蠢動含靈。
本來無欠。
然則蠢動含靈。
舉體是戒。
況人天四衆而不具乎。
此戒即汝等一念清淨之心也。
當知心外無戒。
戒外無心。
心即本源之戒。
戒即本源之心。
拟欲别求。
無有是處。
到這裡一念回光。
徹見心源。
了知全體是戒。
若或不信。
向外投塵。
非吾門之正宗也。
戒實佛祖之根戒乃衆生之本。
未有離根本而獲戒者。
當知戒無形相。
戒無莊嚴。
于心無漏。
全彰戒體。
吾所言戒。
非涉律儀。
未名條目。
實汝等本源清淨之戒德也。
此戒不屬有無。
非存持犯。
汝等才出母胎。
早自具足。
到此仍于面上栽眉畫目。
豈非大錯。
梵網經雲。
一切衆生受我本源清淨心戒教既已明。
若于文言紙墨上受得。
将來于菩提心戒終無有實。
此戒不擇妍醜及與根缺之人但具靈識本來是戒若能妙契于心。
與佛無異有持有犯。
是二乘之戒無犯無持是最上乘之戒此戒謂一切衆生本源妙心正戒從無量劫來淨潔光麗。
即今人人眼目定動心戒大彰到這裡且道是持是犯若也恁麼見說于一切處自然明明曆曆。
何曾點污他來。
若舉一念于心外求受别戒。
早自埋沒己靈。
蓋此心戒者的體淨潔了無纖染。
縱使盡大地都是個糞坑。
與我本來心戒實非相犯。
為汝等無始劫來至于今日迷頭認影。
舍己投塵。
勞他佛祖出定設其對治。
演規立矩。
然乃用心大切。
遇過量人。
看來一場敗露何故我非貪嗔癡。
奚假戒定慧。
我心無生死。
安用大涅槃。
我心非散亂。
何用奢摩他。
我心本寂滅。
未假求禅定。
若能當下發
發物者狂心念念相續是也。
蓋萬法無字古人一時應機如人問我一事。
我必有一事相答。
古人說時。
實不曾教人言語上用心。
欲其直下承當。
千了百當若得得設此亦是錯了。
趙州古佛因僧問不(得已)将錯就錯然将錯就錯。
大藏教亦不出此又謂做工夫下疑着力。
非趙州所教。
卻是這僧日用目家作計。
後之學者。
依如是做。
未有不悟入妙理真際嗚呼。
學者往往立腳不定。
志念不堅。
雖參話頭。
實不曾有一個決定信力。
才〡蒲團。
昏散二障。
通身着到。
因此讨頭不着。
志念稍微便生退慢。
隻個退慢。
将謂我乃博地凡夫。
且随例看幾行文字。
不虛度日。
山僧看來彼之所事。
正是虛度光陰。
流浪生死。
豈不聞如來诃阿難汝千日學慧。
不如一日學道。
所以退慢生則懶堕至。
懶堕至則狂念起。
狂念起則撥無因果。
無所不為。
尋個真實做工夫的人。
誠然少也。
學者将我所謂或無字。
或萬法。
如實而做。
又看我簡要之格。
及昏散藥忌一一頓放。
八識田中。
再向得力下手處讨分曉骨取雲門扇子。
跳上三十三天。
觸着帝釋鼻孔。
珍重。
示衆向上一着。
固非小事。
惟當人極參然後極悟。
其或未委于聲色空有妄認業識為己。
道眼不明。
埋沒自家。
更惑他人。
當知佛祖。
一言一默。
一機一用。
痛與發明向上事不是你情識伎倆。
但一切時内不起心外不着境。
境空心寂。
絕思絕慮。
直下領悟頓超佛祖惟我一念。
一念然則一切念念念然。
若隻向情路上立文字學知解。
所謂知見立知。
即無明木。
法華經雲。
佛謂阿難彼此空王。
佛所同登菩提。
爾樂多聞。
我勤精進。
是故我已得成菩提智者忘機時者恣說。
智者空見。
昧者泥文。
智者無著。
昧者固執。
不知語言文字知覺見聞。
諸子百氏。
總生死輪回種子。
經雲。
以輪回心生輪回見。
入于如來大寂滅海。
終不能至佛之妙見。
見無所見。
學者把自己業識放教空去。
然後向佛祖教人行處。
務欲與之掀翻。
見其端的。
再将自己妄執心識念處。
直從根本截斷。
念茲在茲。
孜孜勿間。
于無間孜孜處痛加一憤。
直猛向前。
不覺打破漆桶。
大地光生。
灼破虛空面門。
觸瞎如來心眼。
參悟到其極。
則敢保向十方佛祖頂門上行住坐卧。
無奈你何。
不然。
莫道山僧不預前與學者說破。
世間至大惟生死。
珍重。
法身充滿體遍河沙。
妙用無窮。
一真獨露諸仁者。
若向己躬下有個出身之路。
何必山僧唠唠叨叨。
汝等東蔔西蔔。
若無這個消息。
未免向第二門頭說葛藤去也。
兄弟家。
既為釋門子。
勤修般若正因。
放下名利虛頭。
的明祖佛大意到這裡無明人我徹底掀翻。
貪愛是非。
盡情截斷。
然後近良朋。
親善友。
究單傳。
明教外。
時時檢點。
刻刻提持。
心心無間。
念念密綿。
剔起眉毛。
不容走作。
忽然一念相應。
管取慧光獨露。
如是修行。
吾門真種。
近來兄弟家。
理不明。
道不務。
貪着愛染。
我慢高矜。
種種無慚。
恒誇能所。
不惜心行。
一旦惡業臨頭。
那時悔之晚矣。
勸兄弟家從今改革前心。
依附老成道德。
勤勤究明生死。
不離本分。
自然道香有日。
更有一等上座。
人前做模打樣。
裝神捏鬼見人有些開解。
他便生慢恨不滅除。
及至觀他行履。
通身是個黑漆桶子。
一生為人。
隻是恁麼伎倆。
或有個漢為他除病。
向他道個未在。
他便生恨恚無明大起。
口裡非言。
全然不顧。
以這等病根。
佛也為他除之不去。
兄弟家。
修行要明自己心地。
到一切處也須知因識果。
凡所作為。
皆屬生滅。
若論真正行腳之理。
先欲打并得意根空豁豁地。
不存微念。
然後參方要擇伴歸。
衆看鄰單不是在道之人。
切不可與其同行共坐若不與麼檢點。
有失道業。
若是上根利志之人。
終不效他小輩所為。
縱有些小見解。
于諸方老宿門下。
一一入他爐錘鍜煉。
是則深山保任。
未是還去打點舊日做工天處。
彷古人行履。
斷卻自己命根。
不得鹵莽為人壞古龜鑒。
你看他從上古德為人處。
出一語蓋天蓋地。
隻欲人人實到恁麼田地。
達佛知見覺悟群生。
若是大丈夫漢。
聞恁麼說話。
不問得失。
撒手便行。
通身透底。
一一放下。
然後拔卻心肝。
抽出五髒。
隻教他胸次中幹幹淨淨。
方可少分相應。
從此向去。
也不尋問别人放下面皮。
務要将生死做一件大不了的事。
古人淆訛公案。
顯密門庭。
盡平生之力。
一槌擊碎。
那時文章佛法。
從金剛眼裡一一流出大機大用。
取之無盡。
大辯大才。
用之無窮。
到這裡何用區區學解事業。
有時将丈六金身作一莖草。
有時一莖草作丈六金身。
用恁麼說話。
須是行到始得。
若非自證自悟。
到這裡如說夢相似。
經雲。
唯佛與佛。
乃能知之。
參禅人光陰易往。
業報難逃。
不如打點自己生死。
急去做工夫。
也是遲了。
莫待四山到來。
那時整理不下這個事務也。
須是平日看得破。
尋常作得主。
于生死岸上。
方得自在。
若非與麼。
縱爾種種學解。
問一答十。
問十答百。
大限到來。
難敵生死。
審之審之。
禅宗的意。
無證無修。
佛祖傳心。
絕文絕字。
法界之性。
猶若太虛。
不動纖毫。
真空絕點。
乃佛祖之密傳。
實當人之領悟。
所以大地是個解脫之門。
通身是隻金剛之眼。
說玄而玄不能到。
透妙而妙不能通。
觑之無蹤。
窮之有失。
雖然恁麼說話。
也要實到這般田地始得。
不是恁麼人。
豈明恁麼事。
畢竟事何如。
若向這裡具一隻眼。
何勞佛祖出定口喃喃地說道說理。
說心說性。
且看他佛未出世。
祖不西來。
還有道理說也無還有心性說也無。
到這裡不如于己躬下親見徹去。
若是伶俐漢。
于自己本分事上一看看破。
始知乾坤之内。
宇宙之間。
有一輪無價之寶。
晝夜放光。
輝天鑒地。
一切衆生。
本自具足。
不假修持。
一一現成。
任汝在情塵愛網之中。
一靈妙性。
尋常顯露。
情塵愛網。
與他各無交涉。
恁麼所言。
然非說了便休。
也須于二六時中向鬼窟裡。
着些精彩。
務要尋個出身之路。
切不可聞聲執着。
見色承當。
若然。
大法未明。
祖關未透。
用盡辛苦。
總是生滅。
如從上古德施設之處。
行棒行喝。
全賓全主。
殺活曆然收放自在。
如擊石火似閃電光。
恁麼為人。
皆參活句。
參學人須是實到這般田地。
方有如斯受用。
若非恁麼。
于他古人一機一語卒不能了。
到這裡于己躬下一段風光。
切切思思。
務要讨個分曉。
孜孜密究。
若十年二十年不徹心地。
山僧代汝受一切苦。
經雲。
所在之處。
則為有佛。
恁麼看來。
豈用十年二十年。
一念回光。
早自具足。
正恁麼時。
什迦老漢。
在汝等眉毛上放大光明。
若向這裡見得。
便知釋迦與迦葉大意。
非在花笑之上。
畢竟在什麼處。
咄人人眼橫。
個個鼻直。
無量大人。
面門光聚。
諸仁者。
到這裡見須實見。
悟須真悟。
臨濟雲。
面上無位真人。
趙州雲。
庭前柏樹子。
天龍舉指。
石鞏張弓。
德山棒秘魔權。
此是諸老為人揚向上宗乘的樣子。
蓋從上佛祖人人見谛。
則一各各拈弄不同。
所以雲看千處萬處不如實看一處若看破一處。
則千處萬處自然透脫。
如川老了雲。
欲知端的意。
北鬥面南觀。
此是這老漢老婆心切。
若是靈利衲僧。
便知端的。
到這裡莫論北鬥休說南觀。
隻向他未搖唇動舌之前。
一看看破。
便知他說那漫天之謊恁麼看來。
豈有他下口之處。
莫不山河大地。
草木叢林。
古今先聖天下達道。
盡在此一觀破了也。
天以一觀而普蓋。
地以一觀而普載。
佛祖以之而接物利生。
衆生以之而建立萬緣。
如斯見得這一觀親切。
便好休歇度日。
有無俱遣證悟莫存。
淘汰得這乾坤如水底月相似。
任他風浪掀天。
我自凝然觸之不散。
若時未至。
待龍天推出。
方可為人向火爐頭究竟一個半個。
以報佛恩。
于金剛眼裡留得一機半機。
提掇末運。
諸仁者。
向這裡不知端的。
承當不下。
且将本參之話。
于動靜中默默。
自看是甚麼道理。
切須仔細不可放過到這裡若起一念放過之心。
劫劫生生。
被這放過的心埋沒己靈了也。
苦哉。
非但劫劫生生。
展轉無有出期。
忽有個具眼漢出來便問。
即今甚麼處是這放過的一着子山僧到此隻得将錯就錯作話會去也。
昨夜須彌山被鐵牛吞卻。
隻得老達磨覓東莊王老問取西來意。
山僧不昔。
各與二十粗藤去。
會麼。
到如此界。
分明見徹。
不勞後語。
其或未然。
諸仁者目今被葛藤引入鬼窟裡去也大道湛然本來廓徹。
遍一切處。
有何面目。
這一着子。
在聖不增。
在凡不減。
凡聖一源。
無殊無異到這裡拟欲播揚祖道。
提唱宗乘。
隻得掀倒虛空。
名重四海。
踏翻大地。
道振諸方恁麼為人方乃奇特諸仁者于此散去。
各各尋個方便處安身立命。
免被閻羅老子追魂受拷。
吾書一偈。
以證後來。
若然會得。
再來吃棒。
偈曰。
脫殼烏龜騎鐵馬。
威音那畔獨潇灑。
翻身撞倒五須彌。
縱橫踏殺四天下。
為四衆說戒 諸佛之戒。
妙契一心。
蠢動含靈。
本來無欠。
然則蠢動含靈。
舉體是戒。
況人天四衆而不具乎。
此戒即汝等一念清淨之心也。
當知心外無戒。
戒外無心。
心即本源之戒。
戒即本源之心。
拟欲别求。
無有是處。
到這裡一念回光。
徹見心源。
了知全體是戒。
若或不信。
向外投塵。
非吾門之正宗也。
戒實佛祖之根戒乃衆生之本。
未有離根本而獲戒者。
當知戒無形相。
戒無莊嚴。
于心無漏。
全彰戒體。
吾所言戒。
非涉律儀。
未名條目。
實汝等本源清淨之戒德也。
此戒不屬有無。
非存持犯。
汝等才出母胎。
早自具足。
到此仍于面上栽眉畫目。
豈非大錯。
梵網經雲。
一切衆生受我本源清淨心戒教既已明。
若于文言紙墨上受得。
将來于菩提心戒終無有實。
此戒不擇妍醜及與根缺之人但具靈識本來是戒若能妙契于心。
與佛無異有持有犯。
是二乘之戒無犯無持是最上乘之戒此戒謂一切衆生本源妙心正戒從無量劫來淨潔光麗。
即今人人眼目定動心戒大彰到這裡且道是持是犯若也恁麼見說于一切處自然明明曆曆。
何曾點污他來。
若舉一念于心外求受别戒。
早自埋沒己靈。
蓋此心戒者的體淨潔了無纖染。
縱使盡大地都是個糞坑。
與我本來心戒實非相犯。
為汝等無始劫來至于今日迷頭認影。
舍己投塵。
勞他佛祖出定設其對治。
演規立矩。
然乃用心大切。
遇過量人。
看來一場敗露何故我非貪嗔癡。
奚假戒定慧。
我心無生死。
安用大涅槃。
我心非散亂。
何用奢摩他。
我心本寂滅。
未假求禅定。
若能當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