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會稽雲門湛然澄禅師語錄卷第二 門人明凡 錄 吳興丁元公山陰祁駿隹 編 上堂 萬曆乙卯年五月十一日。

    衆請師。

    開法於徑山萬壽禅寺上堂。

    拈帖子雲。

    碑文刊白字。

    當道種青松。

    雖則公驗分明。

    人天衆前不可瞞昧。

    仰煩維那為我拈出看。

    宣疏畢。

    乃雲。

    這段因緣。

    幸有黃面瞿昙先我一着。

    與諸人轉根本法輪了也。

    更教山僧升曲錄木。

    弄鬼眼睛。

    說個甚麼。

    雖然。

    國無二主。

    也少他做個通事舍人不得。

    攬衣登座。

    拈香雲。

    指天指地。

    大似掘地讨天。

    目顧四方。

    無乃挖瘡好肉。

    今日拈來。

    端為供養。

     本師釋迦牟尼如來萬德世尊。

    又拈雲。

    成雲成蓋。

    為瑞為祥。

    仁慈遠被於八方。

    道德廣播於四海。

    端為祝延今上皇帝萬歲。

    又拈雲。

    正偏挾帶。

    搞唱同時。

    父子相逢。

    君臣道合。

    端為供養。

     曹洞正宗第二十六代北京大覺堂上清涼大師。

    聊酬法乳之恩。

    又拈雲。

    止持作犯。

    定共道共。

    明如日月。

    皎若氷霜。

    端為供養。

     雲栖堂上蓮池大師。

    用報受戒之恩。

    斂衣就座雲。

    香已拈了。

    佛法則不敢舉揚。

    何也。

    你諸人一段光明。

    亘古不昧。

    不可平地撒屎。

    雖然如此。

    既為衆兄弟所邀。

    不可杜口。

    略舉題目。

    以為影響。

    且道如何是題目。

    今日豈不為結制上堂耶。

    然諸方結制。

    皆四月十五日為定規。

    新徑山這裡。

    以五月十一日為準的。

    雖然遲早不同。

    要且得旨為準。

    譬如行船。

    早發遲發不同。

    到岸同也。

    大衆。

    要知到岸消息麼。

    不見經雲。

    一念普觀無量劫。

    非去非來亦非住。

    如是了知三世事。

    超諸方便成十力。

    若向這裡自會得意。

    自然超三世。

    成十力。

    以大圓覺為我伽藍。

    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既平等已。

    直以十方微塵剎土。

    總是一個道場。

    過去無量劫不曾結。

    未來無量劫不曾解。

    生死也在裡許。

    涅盤也在裡許。

    乃至是非得失。

    邪正聖凡。

    解脫不解脫。

    輪回不輪回。

    總在裡許。

    於中還有你用心處麼。

    有你計較處麼。

    咄。

    其間有個漢出來道。

    新長老。

    今日請你舉揚宗乘。

    緣何引經據論。

    廣布葛藤。

    是何心耶。

    山僧到這裡。

    無言可對。

    隻得聊借古人行徑以圖塞口。

    祇如先徑山舉竹篦子雲。

    這個不得喚作竹篦子。

    不得不喚作竹篦子。

    喚作竹篦子則觸。

    不喚作竹篦子則背。

    山僧效颦。

    舉拂子雲。

    這個不得喚作拂子。

    不得不喚作拂子。

    喚作拂子則觸。

    不喚作拂子則背。

    不得有言。

    不得無言。

    不得轉機。

    不得着語。

    中間有一句是山僧的。

    有一句是諸人的。

    有一句山僧的即是諸人的。

    有一句諸人的即是山僧的。

    也有主。

    也有賓。

    也有照。

    也有用。

    衆中還有分辨得出的麼。

    有一僧拂袖出去。

    有一僧雲。

    請和尚下座。

    師雲。

    适來自起。

    而今自倒。

     僧月泉請上堂。

    昨日雨。

    今日晴。

    都緣時分不相應。

    虛空本是無增減。

    何故時人起愛憎。

    須領略。

    莫噓申。

    人人眼在眉毛下。

    鼻孔從來搭上唇。

    衆中兄弟。

    還有直下頓領的麼。

    若無。

    徑山不妨打葛藤去也。

    經雲。

    欲於一切法。

    度至彼岸者。

    當學般若波羅蜜。

    世間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诃薩。

    一切世間若天若人阿素落等。

    皆應供養恭敬尊重贊歎守護。

    令於般若波羅蜜多。

    精進修行。

    無障無礙。

    而不知般若何法。

    而贊歎如此。

    蓋般若者智慧也。

    假如财帛是同。

    用處有異。

    造世出世間無邊惡業。

    也是财帛。

    成就世出世間無盡功德。

    也是财帛。

    惟智慧善知出要。

    用處有宜。

    豈不為最上之功德。

    隻如諸方師德。

    見徒弟略有英俊之資。

    關門養八哥一般不許出門。

    何也。

    恐其去則不返。

    不親於我。

    又恐學業勝我。

    日見輕慢故也。

    惟我月泉師則不然。

    為伊徒特特修供。

    供養大衆。

    其存心。

    欲弟子超凡入聖。

    可謂賢師矣。

    較彼諸方不啻天淵乎。

    大衆。

    弟子學般若。

    師尚修供。

    何天龍之不擁護耶。

    山僧直見其一身作無量身。

    一食為無量食。

    徧供十方。

    各極佛剎微塵數諸佛菩薩賢聖。

    以及天龍八部。

    人及非人。

    并為饒益。

    可謂施者受者各獲其福矣。

    但愧山僧不會說法報恩。

    記得古人現成話柄。

    舉似大衆證明。

    良久曰。

    細切嶺頭雲。

    薄[利-禾+皮]潭底月。

    将取無底碗。

    滿盤堆頂出。

    取則不可取。

    吃則從君吃。

    高聲召大衆雲。

    莫謂山僧将常住物當人情好。

     上堂。

    維那白槌。

    師一喝。

    乃雲。

    大衆會麼。

    若也會得。

    省煩許多唠叨。

    若也不會。

    徑山與你解說。

    适來木上座以音聲輪。

    與諸人轉圓滿修多羅。

    一一修多羅有無量修多羅以為眷屬。

    一一眷屬中具無量法門。

    一一法門具無量差别。

    一一差别中逗無量根機。

    所謂上中下。

    於中深愛法者不與多說。

    不愛法者不與少說。

    平等逗會。

    各各滿足。

    作如是無量無邊佛事已。

    被山僧一喝。

    直下影迹不存。

    於中還有纖毫可得麼。

    釋迦老子道。

    一人發真歸元。

    十方世界悉皆消殒。

    彼以一人例多人。

    我以多人例一衆。

    即如适來維那白槌。

    是聲透入各各耳根。

    皆繇三緣和合乃有。

    所謂緣人緣槌緣鐘。

    山僧一喝。

    三緣已散。

    正當恁麼時。

    還有世界可得麼。

    還有根身可得麼。

    有則把将來看。

    時有二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