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出。
一将布單作圓相擎兩手。
一從西過東。
師雲。
兄弟。
似則也似。
是則未是。
何也。
出言須會旨。
勿自立規矩。
隻如山僧一喝。
聲慮全消。
能聞所聞皆不可得。
還有你弄伎倆處麼。
還有你着計較處麼。
有則再用些神通。
若無。
各将本參話頭頓在面前。
行也如是參。
坐也如是參。
乃至迎賓待客。
屙屎放尿。
緊緊扣住。
直得心無間斷。
始名得力處。
話頭脫落處頗似到家。
猶欠[囗@力]地一聲。
如擔子斷。
直得恁麼地。
方有話會分在。
上堂。
承言者喪。
滞句者迷。
直饒不承不滞。
正好落在第二。
且道憑何節目。
恁麼舉。
不見昔者石霜棄世。
衆中欲推首座為住持。
侍者九峰雲。
未可。
待某甲勘過始得。
若會得先師意。
然後乃可。
座雲。
先師有什麼意。
峰雲。
先師道一念萬年去。
古廟香垆去。
寒灰枯木去。
一條白練去。
且道明甚麼邊事。
座雲。
明一色邊事。
峰雲。
恁麼又争得。
座雲。
若老僧不會先師意。
則香煙起處去不得。
繇是脫然坐去。
峰撫其背雲。
坐脫立亡則不無。
先師意未夢見在。
繇是諸方承虛接響。
遞遞相傳。
皆謂首座未會先師意。
以徑山簡點将來。
卻是九峰未會先師意。
何也。
置枯木堂做死工夫。
豈不是石霜意。
承言者喪。
滞句者迷。
豈不是洞下宗。
見首座恁麼道。
便謂不會先師意。
尋常鴉鳴鵲噪。
豈不是聲。
何不也恁麼道。
首座見他不會。
便乃盡令而行。
正恁麼時。
還是一色耶。
非一色耶。
縱饒九峰渾身是眼。
鑒不及。
滿身是口。
辯不得。
九峰強作主宰道。
坐脫立亡則不無。
先師意未夢見在。
當時雖然自得便宜。
争奈千年之後。
有個徑山長老冷眼難瞞。
與他雪屈。
大衆。
且道作麼生是雪屈處。
是他古人一賓一主。
共作一番廣大佛事了也。
你諸人徒向舌頭底下。
覓是非。
分得失。
便覺遠矣。
隻如山僧如是理論。
亦未曾向紫羅帳裡撒真珠。
諸人徒勞出出入入。
欲覓臘月扇子。
縱覓得。
又堪作何用。
大衆。
山僧如是批判。
你等還甘麼。
若也不甘。
且将個本參話頭頓在面前。
有日悟去也未可知。
山僧自愧不能談禅。
記得古人兩句現成言句。
舉似大衆去也。
良久雲。
莫将閑學解。
埋沒祖師心。
下座。
上堂。
維那白槌竟。
雪庭出衆禮拜起欲問。
師曰。
大衆珍重。
下座。
上堂。
言無展事。
語不投機。
承言者喪。
滞句者迷。
直是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也。
所以古人道。
閉門打睡。
接上上機。
顧鑒頻伸。
曲為中下。
古人為中下展其所悟。
權設機宜。
繇是門人各師其說。
承習規矩。
故有五家之派别。
統其所要。
莫不皆指人人自性為急務也。
故凡有舉揚設施。
皆不壞其源流。
如百丈因馬祖一喝。
三日耳聾。
黃檗才聞。
即時吐舌。
如是大機。
挺直無諱。
故臨濟才問佛法大意。
便與六十痛棒。
待伊自知痛癢。
以此徑庭之機。
人多濫拟。
複設四料揀。
四賓主。
三玄。
七事。
用防邪謬。
大沩從百丈撥火開悟。
仰山聞落井明心。
繇是父子相投。
機關互用。
以九十七圓相。
分作六門。
百丈示衆雲。
六句外會取。
三句中用得。
所以臨濟唱三玄。
沩仰演六義。
共成百丈之一家矣。
石頭參同契雲。
事存函蓋合。
理應箭鋒拄。
所以雲門推而廣之。
義唱三句。
函蓋乾坤句。
截斷衆流句。
随波逐浪句。
法眼承一言。
問在答處。
答在問處。
如箭相拄毫不爽也。
是伊創立。
共有源流。
非如今時亂統。
一無準據。
奈雲門尊貴。
語不虛發。
法眼徑庭。
機不亂施。
沩仰嚴密。
難構語脈。
是以竟絕其後。
臨濟以棒喝家風。
間有濫接。
非惟師家莽鹵。
抑且學者增嗔。
其間七事三玄。
賓主料揀。
絕不明了。
可痛惜哉。
石頭又雲。
當暗中有明。
勿以明相遇。
當明中有暗。
勿以暗相睹。
明暗各相對。
比如前後步。
而我洞山老人承習其言。
以明暗表於正偏。
以君臣辯於體用。
以事理配於父子。
不承言。
不滞句。
不傷鋒。
不犯手。
以金針玉線家風。
於賓主盤桓之際。
有理可則。
有事可憑。
辨邪正。
揀混濫。
故諸方所尊。
門庭施設。
以此權接内。
要且祇明今時挾帶邊事。
據其正要。
以父母未生前事為緊務耳。
所以道夜半正明。
天曉不露。
但形文彩。
即屬染污。
大衆。
祇如父母未生前。
還有事理體用麼。
還有得失是非麼。
還有彼此問答麼。
還有聖凡生死麼。
所以欲承習其宗者。
如是一切二邊之法。
所謂得失是非聖凡事理生死涅盤迷悟取舍。
一切斬斷。
如提利劍。
斬一握絲相似。
一斬一切斷。
更無不斷者。
自然孤逈逈。
峭巍巍。
坐斷聖凡。
報化路絕。
故老人三十年住洞山。
土地神不得一見。
豈非真得恁麼地也。
觀其承接授受。
亦無他旨。
昔者雲居膺在洞山後室住。
每日随堂粥飯。
忽數日不赴。
洞山诘之。
膺曰。
自有天神送供來。
洞山怒責曰。
将為汝是個人。
猶作這個去就耶。
膺即懇求旨決。
洞山曰。
汝當不思善。
不思惡。
隻恁麼去。
彼路自絕。
於是天神不至。
兄弟。
諸方隻說參禅。
徑山明明舉似。
如青天白日。
更無藏諱。
未審兄弟家真得恁麼地也無。
若直得恁麼地時。
掉臂度時。
更有何事。
若未得恁麼相應時。
且将本參頓在
一将布單作圓相擎兩手。
一從西過東。
師雲。
兄弟。
似則也似。
是則未是。
何也。
出言須會旨。
勿自立規矩。
隻如山僧一喝。
聲慮全消。
能聞所聞皆不可得。
還有你弄伎倆處麼。
還有你着計較處麼。
有則再用些神通。
若無。
各将本參話頭頓在面前。
行也如是參。
坐也如是參。
乃至迎賓待客。
屙屎放尿。
緊緊扣住。
直得心無間斷。
始名得力處。
話頭脫落處頗似到家。
猶欠[囗@力]地一聲。
如擔子斷。
直得恁麼地。
方有話會分在。
上堂。
承言者喪。
滞句者迷。
直饒不承不滞。
正好落在第二。
且道憑何節目。
恁麼舉。
不見昔者石霜棄世。
衆中欲推首座為住持。
侍者九峰雲。
未可。
待某甲勘過始得。
若會得先師意。
然後乃可。
座雲。
先師有什麼意。
峰雲。
先師道一念萬年去。
古廟香垆去。
寒灰枯木去。
一條白練去。
且道明甚麼邊事。
座雲。
明一色邊事。
峰雲。
恁麼又争得。
座雲。
若老僧不會先師意。
則香煙起處去不得。
繇是脫然坐去。
峰撫其背雲。
坐脫立亡則不無。
先師意未夢見在。
繇是諸方承虛接響。
遞遞相傳。
皆謂首座未會先師意。
以徑山簡點将來。
卻是九峰未會先師意。
何也。
置枯木堂做死工夫。
豈不是石霜意。
承言者喪。
滞句者迷。
豈不是洞下宗。
見首座恁麼道。
便謂不會先師意。
尋常鴉鳴鵲噪。
豈不是聲。
何不也恁麼道。
首座見他不會。
便乃盡令而行。
正恁麼時。
還是一色耶。
非一色耶。
縱饒九峰渾身是眼。
鑒不及。
滿身是口。
辯不得。
九峰強作主宰道。
坐脫立亡則不無。
先師意未夢見在。
當時雖然自得便宜。
争奈千年之後。
有個徑山長老冷眼難瞞。
與他雪屈。
大衆。
且道作麼生是雪屈處。
是他古人一賓一主。
共作一番廣大佛事了也。
你諸人徒向舌頭底下。
覓是非。
分得失。
便覺遠矣。
隻如山僧如是理論。
亦未曾向紫羅帳裡撒真珠。
諸人徒勞出出入入。
欲覓臘月扇子。
縱覓得。
又堪作何用。
大衆。
山僧如是批判。
你等還甘麼。
若也不甘。
且将個本參話頭頓在面前。
有日悟去也未可知。
山僧自愧不能談禅。
記得古人兩句現成言句。
舉似大衆去也。
良久雲。
莫将閑學解。
埋沒祖師心。
下座。
上堂。
維那白槌竟。
雪庭出衆禮拜起欲問。
師曰。
大衆珍重。
下座。
上堂。
言無展事。
語不投機。
承言者喪。
滞句者迷。
直是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也。
所以古人道。
閉門打睡。
接上上機。
顧鑒頻伸。
曲為中下。
古人為中下展其所悟。
權設機宜。
繇是門人各師其說。
承習規矩。
故有五家之派别。
統其所要。
莫不皆指人人自性為急務也。
故凡有舉揚設施。
皆不壞其源流。
如百丈因馬祖一喝。
三日耳聾。
黃檗才聞。
即時吐舌。
如是大機。
挺直無諱。
故臨濟才問佛法大意。
便與六十痛棒。
待伊自知痛癢。
以此徑庭之機。
人多濫拟。
複設四料揀。
四賓主。
三玄。
七事。
用防邪謬。
大沩從百丈撥火開悟。
仰山聞落井明心。
繇是父子相投。
機關互用。
以九十七圓相。
分作六門。
百丈示衆雲。
六句外會取。
三句中用得。
所以臨濟唱三玄。
沩仰演六義。
共成百丈之一家矣。
石頭參同契雲。
事存函蓋合。
理應箭鋒拄。
所以雲門推而廣之。
義唱三句。
函蓋乾坤句。
截斷衆流句。
随波逐浪句。
法眼承一言。
問在答處。
答在問處。
如箭相拄毫不爽也。
是伊創立。
共有源流。
非如今時亂統。
一無準據。
奈雲門尊貴。
語不虛發。
法眼徑庭。
機不亂施。
沩仰嚴密。
難構語脈。
是以竟絕其後。
臨濟以棒喝家風。
間有濫接。
非惟師家莽鹵。
抑且學者增嗔。
其間七事三玄。
賓主料揀。
絕不明了。
可痛惜哉。
石頭又雲。
當暗中有明。
勿以明相遇。
當明中有暗。
勿以暗相睹。
明暗各相對。
比如前後步。
而我洞山老人承習其言。
以明暗表於正偏。
以君臣辯於體用。
以事理配於父子。
不承言。
不滞句。
不傷鋒。
不犯手。
以金針玉線家風。
於賓主盤桓之際。
有理可則。
有事可憑。
辨邪正。
揀混濫。
故諸方所尊。
門庭施設。
以此權接内。
要且祇明今時挾帶邊事。
據其正要。
以父母未生前事為緊務耳。
所以道夜半正明。
天曉不露。
但形文彩。
即屬染污。
大衆。
祇如父母未生前。
還有事理體用麼。
還有得失是非麼。
還有彼此問答麼。
還有聖凡生死麼。
所以欲承習其宗者。
如是一切二邊之法。
所謂得失是非聖凡事理生死涅盤迷悟取舍。
一切斬斷。
如提利劍。
斬一握絲相似。
一斬一切斷。
更無不斷者。
自然孤逈逈。
峭巍巍。
坐斷聖凡。
報化路絕。
故老人三十年住洞山。
土地神不得一見。
豈非真得恁麼地也。
觀其承接授受。
亦無他旨。
昔者雲居膺在洞山後室住。
每日随堂粥飯。
忽數日不赴。
洞山诘之。
膺曰。
自有天神送供來。
洞山怒責曰。
将為汝是個人。
猶作這個去就耶。
膺即懇求旨決。
洞山曰。
汝當不思善。
不思惡。
隻恁麼去。
彼路自絕。
於是天神不至。
兄弟。
諸方隻說參禅。
徑山明明舉似。
如青天白日。
更無藏諱。
未審兄弟家真得恁麼地也無。
若直得恁麼地時。
掉臂度時。
更有何事。
若未得恁麼相應時。
且将本參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