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寺志卷之八之下
關燈
小
中
大
餘為知言。
(遂安)毛際可:直木堂詩集序 禪固無藉于詩,然因詩可以測禪。
即如寒拾諸什,矢口成音,所謂吟詩無韻律者,而使人讀之如聽晨鐘,如盛暑飲冰雪,如莊生所雲「送者自厓而反」,解脫之妙出于言外,不可誣也。
寒泉子久為法中名宿,居恒無意為詩;為則千言頃刻,無不渙然冰融、劃然刃解、意象俱忘、虛空頓碎。
雖起古德于今日,何多讓焉?昔君苗見陸平原詩,自焚筆硯。
乃餘曩者泛濫詞章,裦然成帙;及讀茲集,不覺降心抑首、瞿然無所比數,反將廢棄語言文字,而自托于皈心白業矣。
(杲堂)李鄴嗣:寒泉子詩序 方外學者時從餘問詩,餘謂之曰:「諸公學詩,惟應學方外詩。
前輩吳門杲公,今日則寒泉子,真若師也。
」因選《雪山草》、《牧石吟》各數十首授之。
蓋雪山老氣橫厲,寒泉高懷幽冽,自三唐方外諸詩之盛,未有過此兩家者也。
今歲,寒泉子以直木堂近集相寄,餘適患氣,彊起為選定,得四百餘首。
請即傳之諸方,使舊學《牧石吟》者,知寒泉子詩後出,蓋有如此者也。
餘極欲一相傾寫,為此老發其詩心之妙;而喀喀火藥間,意殊不盡。
因取向題《牧石吟》卷首數則,附錄于此,以當序言;然寒泉子之詩亦畧盡之矣。
一曰:讀其詩,如對蒼宮幽瀑,斑鼎蘚碑,能悚人心骨。
老我三十年坐盡山房,得一寒泉子,可以不恨。
二曰:廢盡人間答酬,單行孤眺,自為可傳。
窺其立意鬥絕處,使人生畏。
三曰:非有人作序,幾不知此老是曲彔座上人。
故曰「脫盡本來,乃見本來」。
四曰:憶曾與此老把手江幹,其風流縕藉,??闊二十年,往來于懷,乃得此一卷詩。
古人有言「所與通夢交魂、推衿送抱」,此一人而已。
又:入太白,呈嘯堂和上詩 南國論耆舊 惟公擅此名 諸方今一老 吾黨亦先生 食為諸人乞 心宜四座傾 西頭安大陸 早晚尺書迎 登堂獨長嘯 卓絕幾人同 高義流江左 奇文起蜀中 雙扉懸佛日 一席下天童 花葉開多少 離離賴有公 又:諸公招入太白,不赴,臥讀寒泉子詩 起臨東閣望開船 遙入濛濛太白煙 捨楫君方窮遠徑 閉門吾亦聽幽泉 數花黃過寒初候 小樹紅深秋末天 歸日定攜冰雪句 可如一卷對高眠 (缶堂)董道權:入天童,投贈嘯堂和尚詩 名藍不遠隔江城 況有深公講席橫 客裏蒯緱歸又出 社中蓮子落還生 自驚戍鼓三秋急 更羨山鐘五夜清 廿裡松關迷舊徑 春風一試杖藜輕 清流百輩盛交徒 千載龍門望不孤 駿物盡為支遁馬 人間幾見薛家雛 追隨此日遲婚嫁 笑語他年入畫圖 喜友還山(謂慰弘)傷友逝(謂明介) 班荊哭墓兩躊躕 (桃江)董孫符:阻雪,呈嘯和尚詩 立春之日天氣清 扳崖度壑山中行 農人拍掌歌踴躍 大有預蔔倉箱盈 日午亭亭雙足健 枝頭啞啞羣烏驚 複閣層廊原舊識 蘭芽梅萼相遙迎 芒鞋卸卻暮煙起 魚鼓擊罷宵鐘鳴 廬山主人長促膝 麾麈接席談無生 燈分佛火十笏地 龍團馥郁斟茶鐺 信宿今宵恣遊賞 欲辭侵曉言歸程 早啟山窗風潑面 玉屑散落天花傾 竹偃松低失青翠 煙凝嵐結為滄瀛 曲徑迷離歸路杳 林泉晈潔山光瑩 如此景物異今昨 其中變幻隨陰晴 君不見 客歲街頭雪曾積 春到新年雪又白 那堪雨雪復連朝 千家萬家愁轉劇 我居陋巷隔長途 宿歲米儲無擔石 願逐飛禽覓野食 安得淩霄雙健翮 遠公解我雙眉攢 謂我襟期毋偪窄 君能鬥室事高吟 我亦終宵能對客 僧廚儉薄有佳處 何必沖泥便扶屐 軒渠大笑豁心胸 不礙霏霏更盈尺 坐臥名山十日遊 領畧高風歸太白 方氏紫霄:入山詩 長日登樓對太白 山光射人清朝夕 我今身入青山中 竹樹陰森蒼苔積 萬壑奔流赴一溪 清關橋畔水聲齊 層巒疊嶂不可數 怪石懸崖翻欲題 復有玲瓏起天半 清陰籠石迷昏旦 麗日雖舒嵓上光 明霞難向窟中燦 靜坐深山息足非 攜來清景愜芳菲 故故晴春花弄色 冉冉白雲石作衣 山幽人盡尋芳去 誰得山情絕世慮 回首樓窗一片雲(適甬東史門) 此中香剎歸何處 (商丘.牧仲)宋犖:贈天嶽和尚詩 當官自許世情疎 霽景高軒落木初 上客前宵纔賦別(孟舉) 道人九日有來書 參從名嶽機鋒迥 句並寒花氣格殊 聞道半塘留拄杖 隔城隱隱聽鐘魚 園官節物薦香橙 發興翛然已洞庭 幾日快乘黃篾舫 與君遙入白雲層 因緣晚歲知非偶 瓶拂空山愧未能 待得新詩同賦後 寄聲廬阜打包僧 (武陵.存人)胡獻徵:入山賦贈詩 僧臘逢人莫問年 一瓶一鉢自翛然 原無佛法何妨說 縱有詩情不礙禪 住世漫言求米帖 逃名曾卻買山錢 維摩罷講蒲牢歇 誰供天花到幾前 麄酬人事乞閑身 竹杖芒鞋自問津 已向煙霞盟石友 更從巢許訪遺民 功名半世同灰劫 山水平生有宿因 好與湯休共來往 新詩郵寄未嫌頻 (通政.石門)勞之辨:募脩天童弘法寺序 浙東多古名剎,天童臨海依山而寺,琳宮紺宇,締造莊嚴。
縱目一覽,所謂浮天浴日者,盡在指顧間。
溯其開山之祖,為東晉時義興禪師。
相傳師道行高,天帝遣童子侍左右,故其山名天童。
是說也,餘顧弗深考。
惟是住錫此山者,晉以後,代有偉人。
至明季,密雲和尚說法,傾動海內。
後嗣之得正傳者,溈山、漢月輩十有二公,而木陳和尚晚最著。
己亥、庚子之間,世祖章皇帝詔木公至內殿,改容側席,如黃帝之問道崆峒。
賜天童為弘法寺,賜和尚為弘覺禪師,甚至禦筆為之圖寫容貌。
還山之日,萬乘出餞通莊。
臨別執手欷歔:「和尚肯再來否?」雖屬君恩異數,亦由公道德全備,有以感動至尊,其遭逢非偶然也。
今木公法嗣天嶽和尚,家本黃州。
壯歲高尚,不求聞達。
數十年中,禪門碩德相繼零落,而嶽公巋然如魯靈光。
鬯祖父宗風于將墜未墜之際,如舉世皆瞶而啟之明也,皆聾而牖之聰也,厥功豈不偉哉?乃者應甬上諸當道縉紳之請,主席天童,覽佛閣之翬飛及僧寮之鱗次,想見前人制度之美備。
近則金碧剝蝕,風雨摧殘,有盛漸趨于衰之勢,因慨然以脩復為己任。
蓋繼其衣鉢,不得不承其堂構,此孝子仁孫之用心也。
今以募疏見委,餘又何敢以遠在浙右、越阻為辭乎?且苕箒鈍根,不解禪理,而見嶽公為人,舂容大雅,有儒者氣象。
即其遊戲筆墨,著為詩篇,空明淡蕩如唐皎然、宋秘演風味。
嶽公殆精于禪而寄于詩者,海內士大夫慕之。
愛嶽公之詩者,無不欲引為知交,恨相見之晚。
餘知公志願一發,必有起而應之者,無疑也!公年七十,餘亦行將六十,久附于惠遠、淵明之結??,十年內,芒鞋竹杖,當尋公于萬山頂上,聽海潮音也。
故因疏而并述鄙懷有如此。
(??隱)周章泰詩 招提饒勝事 寤寐悵林泉 餉客頻供筍 然爐且當綿 自慚高臥士 可乏買山錢 遲暮傷何益 春陰又過川 (雲心)傅維祖:出山,呈偉公詩 清關橋上領餘清 鳥韻松陰竹有聲 太白龍移宮讓佛 長庚星去寺留名 無心鐘磬千嵓響 不斷煙嵐萬壑生 緣薄此間無住著 芒鞋又逐嶺頭行 (五峯)王有慶:訪偉公,入天童詩 片帆東指訪名剎 太白峯高入眼中 夾道松枝梳日影 萬工池水泛春風 登堂肅禮空王相 拾級廵遊兜率宮 千載禪林真不偶 應教嵓石倍玲瓏 (遜亭)楊虬:宿天童寺詩 龍蟠法窟不尋常 寶殿巍巍見上方 七塔影臨池面月 疎鐘曉報樹頭霜 清關橋鎖千松碧 白嶺雲開萬壑蒼 策杖徘徊磐石坐 隴西風送老梅香 (冷園)釋正芳:和遜亭原韻詩 溪聲山色是家常 蠟屐來登見大方 積雨乍晴雙沼潔 曉鐘初落一天霜 浮雲變幻千峯靜 嵓竇玲瓏萬木蒼 鎖翠亭前數飛鳥 閒行細草亦生香 (海樓)王一辰:題玲瓏巖詩 危巖齊鷲嶺 扶屐此盤桓 一罅容身轉 千窓縱眼觀 因知空是色 翻覺險為安 願借山靈斧 分來袖裏看 (學漁)王純緯:用杜工部韻詩 度嶺訪名藍 抱山闢幽境 清池湧水光 危峰弄夕影 靈籟埽雲空 修篁拂窗冷 忽聞清磐聲 瞿然發深省 (再見)楊虬:山中呈偉公詩 我性愛探奇 垂老不可變 一丘一壑間 芒鞋亦屢踐 矧茲太白山 名勝東南擅 梵宇鎮層霄 紅塵隔四面 松徑晴亦雨 山斷竹一片 小立清關橋 天光浣白練 煙霧生空中 俄時失宮殿 絕頂捫蘿登 遠嶂跏趺見 茂樹結陰濃 落花隨水濺 偶爾嘯岩隈 驚飛鳥如箭 雲態雜峯痕 亂入奚囊絢 偉翁風格高 大地聲施遍 見我笑掀髯 劚筍留清膳 贈扇兼贈詩 呼童洗筆硯 盤桓難遽回 非獨山川戀
(遂安)毛際可:直木堂詩集序 禪固無藉于詩,然因詩可以測禪。
即如寒拾諸什,矢口成音,所謂吟詩無韻律者,而使人讀之如聽晨鐘,如盛暑飲冰雪,如莊生所雲「送者自厓而反」,解脫之妙出于言外,不可誣也。
寒泉子久為法中名宿,居恒無意為詩;為則千言頃刻,無不渙然冰融、劃然刃解、意象俱忘、虛空頓碎。
雖起古德于今日,何多讓焉?昔君苗見陸平原詩,自焚筆硯。
乃餘曩者泛濫詞章,裦然成帙;及讀茲集,不覺降心抑首、瞿然無所比數,反將廢棄語言文字,而自托于皈心白業矣。
(杲堂)李鄴嗣:寒泉子詩序 方外學者時從餘問詩,餘謂之曰:「諸公學詩,惟應學方外詩。
前輩吳門杲公,今日則寒泉子,真若師也。
」因選《雪山草》、《牧石吟》各數十首授之。
蓋雪山老氣橫厲,寒泉高懷幽冽,自三唐方外諸詩之盛,未有過此兩家者也。
今歲,寒泉子以直木堂近集相寄,餘適患氣,彊起為選定,得四百餘首。
請即傳之諸方,使舊學《牧石吟》者,知寒泉子詩後出,蓋有如此者也。
餘極欲一相傾寫,為此老發其詩心之妙;而喀喀火藥間,意殊不盡。
因取向題《牧石吟》卷首數則,附錄于此,以當序言;然寒泉子之詩亦畧盡之矣。
一曰:讀其詩,如對蒼宮幽瀑,斑鼎蘚碑,能悚人心骨。
老我三十年坐盡山房,得一寒泉子,可以不恨。
二曰:廢盡人間答酬,單行孤眺,自為可傳。
窺其立意鬥絕處,使人生畏。
三曰:非有人作序,幾不知此老是曲彔座上人。
故曰「脫盡本來,乃見本來」。
四曰:憶曾與此老把手江幹,其風流縕藉,??闊二十年,往來于懷,乃得此一卷詩。
古人有言「所與通夢交魂、推衿送抱」,此一人而已。
又:入太白,呈嘯堂和上詩 南國論耆舊 惟公擅此名 諸方今一老 吾黨亦先生 食為諸人乞 心宜四座傾 西頭安大陸 早晚尺書迎 登堂獨長嘯 卓絕幾人同 高義流江左 奇文起蜀中 雙扉懸佛日 一席下天童 花葉開多少 離離賴有公 又:諸公招入太白,不赴,臥讀寒泉子詩 起臨東閣望開船 遙入濛濛太白煙 捨楫君方窮遠徑 閉門吾亦聽幽泉 數花黃過寒初候 小樹紅深秋末天 歸日定攜冰雪句 可如一卷對高眠 (缶堂)董道權:入天童,投贈嘯堂和尚詩 名藍不遠隔江城 況有深公講席橫 客裏蒯緱歸又出 社中蓮子落還生 自驚戍鼓三秋急 更羨山鐘五夜清 廿裡松關迷舊徑 春風一試杖藜輕 清流百輩盛交徒 千載龍門望不孤 駿物盡為支遁馬 人間幾見薛家雛 追隨此日遲婚嫁 笑語他年入畫圖 喜友還山(謂慰弘)傷友逝(謂明介) 班荊哭墓兩躊躕 (桃江)董孫符:阻雪,呈嘯和尚詩 立春之日天氣清 扳崖度壑山中行 農人拍掌歌踴躍 大有預蔔倉箱盈 日午亭亭雙足健 枝頭啞啞羣烏驚 複閣層廊原舊識 蘭芽梅萼相遙迎 芒鞋卸卻暮煙起 魚鼓擊罷宵鐘鳴 廬山主人長促膝 麾麈接席談無生 燈分佛火十笏地 龍團馥郁斟茶鐺 信宿今宵恣遊賞 欲辭侵曉言歸程 早啟山窗風潑面 玉屑散落天花傾 竹偃松低失青翠 煙凝嵐結為滄瀛 曲徑迷離歸路杳 林泉晈潔山光瑩 如此景物異今昨 其中變幻隨陰晴 君不見 客歲街頭雪曾積 春到新年雪又白 那堪雨雪復連朝 千家萬家愁轉劇 我居陋巷隔長途 宿歲米儲無擔石 願逐飛禽覓野食 安得淩霄雙健翮 遠公解我雙眉攢 謂我襟期毋偪窄 君能鬥室事高吟 我亦終宵能對客 僧廚儉薄有佳處 何必沖泥便扶屐 軒渠大笑豁心胸 不礙霏霏更盈尺 坐臥名山十日遊 領畧高風歸太白 方氏紫霄:入山詩 長日登樓對太白 山光射人清朝夕 我今身入青山中 竹樹陰森蒼苔積 萬壑奔流赴一溪 清關橋畔水聲齊 層巒疊嶂不可數 怪石懸崖翻欲題 復有玲瓏起天半 清陰籠石迷昏旦 麗日雖舒嵓上光 明霞難向窟中燦 靜坐深山息足非 攜來清景愜芳菲 故故晴春花弄色 冉冉白雲石作衣 山幽人盡尋芳去 誰得山情絕世慮 回首樓窗一片雲(適甬東史門) 此中香剎歸何處 (商丘.牧仲)宋犖:贈天嶽和尚詩 當官自許世情疎 霽景高軒落木初 上客前宵纔賦別(孟舉) 道人九日有來書 參從名嶽機鋒迥 句並寒花氣格殊 聞道半塘留拄杖 隔城隱隱聽鐘魚 園官節物薦香橙 發興翛然已洞庭 幾日快乘黃篾舫 與君遙入白雲層 因緣晚歲知非偶 瓶拂空山愧未能 待得新詩同賦後 寄聲廬阜打包僧 (武陵.存人)胡獻徵:入山賦贈詩 僧臘逢人莫問年 一瓶一鉢自翛然 原無佛法何妨說 縱有詩情不礙禪 住世漫言求米帖 逃名曾卻買山錢 維摩罷講蒲牢歇 誰供天花到幾前 麄酬人事乞閑身 竹杖芒鞋自問津 已向煙霞盟石友 更從巢許訪遺民 功名半世同灰劫 山水平生有宿因 好與湯休共來往 新詩郵寄未嫌頻 (通政.石門)勞之辨:募脩天童弘法寺序 浙東多古名剎,天童臨海依山而寺,琳宮紺宇,締造莊嚴。
縱目一覽,所謂浮天浴日者,盡在指顧間。
溯其開山之祖,為東晉時義興禪師。
相傳師道行高,天帝遣童子侍左右,故其山名天童。
是說也,餘顧弗深考。
惟是住錫此山者,晉以後,代有偉人。
至明季,密雲和尚說法,傾動海內。
後嗣之得正傳者,溈山、漢月輩十有二公,而木陳和尚晚最著。
己亥、庚子之間,世祖章皇帝詔木公至內殿,改容側席,如黃帝之問道崆峒。
賜天童為弘法寺,賜和尚為弘覺禪師,甚至禦筆為之圖寫容貌。
還山之日,萬乘出餞通莊。
臨別執手欷歔:「和尚肯再來否?」雖屬君恩異數,亦由公道德全備,有以感動至尊,其遭逢非偶然也。
今木公法嗣天嶽和尚,家本黃州。
壯歲高尚,不求聞達。
數十年中,禪門碩德相繼零落,而嶽公巋然如魯靈光。
鬯祖父宗風于將墜未墜之際,如舉世皆瞶而啟之明也,皆聾而牖之聰也,厥功豈不偉哉?乃者應甬上諸當道縉紳之請,主席天童,覽佛閣之翬飛及僧寮之鱗次,想見前人制度之美備。
近則金碧剝蝕,風雨摧殘,有盛漸趨于衰之勢,因慨然以脩復為己任。
蓋繼其衣鉢,不得不承其堂構,此孝子仁孫之用心也。
今以募疏見委,餘又何敢以遠在浙右、越阻為辭乎?且苕箒鈍根,不解禪理,而見嶽公為人,舂容大雅,有儒者氣象。
即其遊戲筆墨,著為詩篇,空明淡蕩如唐皎然、宋秘演風味。
嶽公殆精于禪而寄于詩者,海內士大夫慕之。
愛嶽公之詩者,無不欲引為知交,恨相見之晚。
餘知公志願一發,必有起而應之者,無疑也!公年七十,餘亦行將六十,久附于惠遠、淵明之結??,十年內,芒鞋竹杖,當尋公于萬山頂上,聽海潮音也。
故因疏而并述鄙懷有如此。
(??隱)周章泰詩 招提饒勝事 寤寐悵林泉 餉客頻供筍 然爐且當綿 自慚高臥士 可乏買山錢 遲暮傷何益 春陰又過川 (雲心)傅維祖:出山,呈偉公詩 清關橋上領餘清 鳥韻松陰竹有聲 太白龍移宮讓佛 長庚星去寺留名 無心鐘磬千嵓響 不斷煙嵐萬壑生 緣薄此間無住著 芒鞋又逐嶺頭行 (五峯)王有慶:訪偉公,入天童詩 片帆東指訪名剎 太白峯高入眼中 夾道松枝梳日影 萬工池水泛春風 登堂肅禮空王相 拾級廵遊兜率宮 千載禪林真不偶 應教嵓石倍玲瓏 (遜亭)楊虬:宿天童寺詩 龍蟠法窟不尋常 寶殿巍巍見上方 七塔影臨池面月 疎鐘曉報樹頭霜 清關橋鎖千松碧 白嶺雲開萬壑蒼 策杖徘徊磐石坐 隴西風送老梅香 (冷園)釋正芳:和遜亭原韻詩 溪聲山色是家常 蠟屐來登見大方 積雨乍晴雙沼潔 曉鐘初落一天霜 浮雲變幻千峯靜 嵓竇玲瓏萬木蒼 鎖翠亭前數飛鳥 閒行細草亦生香 (海樓)王一辰:題玲瓏巖詩 危巖齊鷲嶺 扶屐此盤桓 一罅容身轉 千窓縱眼觀 因知空是色 翻覺險為安 願借山靈斧 分來袖裏看 (學漁)王純緯:用杜工部韻詩 度嶺訪名藍 抱山闢幽境 清池湧水光 危峰弄夕影 靈籟埽雲空 修篁拂窗冷 忽聞清磐聲 瞿然發深省 (再見)楊虬:山中呈偉公詩 我性愛探奇 垂老不可變 一丘一壑間 芒鞋亦屢踐 矧茲太白山 名勝東南擅 梵宇鎮層霄 紅塵隔四面 松徑晴亦雨 山斷竹一片 小立清關橋 天光浣白練 煙霧生空中 俄時失宮殿 絕頂捫蘿登 遠嶂跏趺見 茂樹結陰濃 落花隨水濺 偶爾嘯岩隈 驚飛鳥如箭 雲態雜峯痕 亂入奚囊絢 偉翁風格高 大地聲施遍 見我笑掀髯 劚筍留清膳 贈扇兼贈詩 呼童洗筆硯 盤桓難遽回 非獨山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