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寺志卷之八之下
關燈
小
中
大
,猶吾學之有先儒也。
先儒以語錄闡聖人之遺經,古德以語錄演如來之奧義。
凡標旨樹訓,因源以緻流,由本以達末,其道一也。
即以先儒言之,自兩漢毛、鄭、賈、服諸家,專門講經之外,其他儒林著作,往往有與六經相為出入。
而周、程、張、朱後,如《太極通書》、《正蒙》、〈東西二銘〉、《全書》、《語類》等書,尤為指不勝屈。
卒未聞有人焉,舉先儒之議論,以類相從,而附之聖人之經之後者。
迨唐之《正義》、明之《大全》,始薈稡諸家而折衷之。
識者猶或緻譏,以為《正義》興而漢儒之學始絕,《大全》作而宋儒之學亦亡。
蓋其書割截、採取,以務合于一人之見;則漢宋諸儒之名雖存,而僅成為孔穎達所見之漢儒、楊榮所見之宋儒。
固不若各存一編者,其人之面目既全,而精神畢露,能使後人讀之,如接其謦欬而承其指授也。
嗚呼!以孔穎達、楊榮之學之才,而猶不免于斯弊,況與二公邈不相及者耶?故餘謂輯先儒之語錄者,但當汰其重複,以期得其人之真;輯古德之語錄者,惟在去其繁蕪,以獨存其人之是。
固不必推而列諸聖人之書,系諸如來之下,然後為泗水的傳、靈山正脈也。
西蜀歗堂皙和尚,幼讀儒書,長通佛乘,得弘覺之真傳、紹天童之法席。
嘗奉詔住持隆安,為四方參學所宗。
歸而一瓢一衲,雲流天空,眼光透露,與古宿無以異。
使立諸儒者之林,其學識所至,奚止追蹤仲達、方駕勉仁而已哉?乃觀其所譔《宗門寶積錄》一書,簡當精確,使宋、元、明以來諸老之聲音笑貌,宛然如覩,非若區區藉祖燈操觚以衒博采者比。
因特表其正大之意,固可為儒門著書之則,寧僅有功古德已耶? (觀察.念尼)王爾祿:呈林野和尚相見偈 書雲:常人道佛法輒杜口,無言以答之,非薄之也。
青青翠竹即是法身,蔚蔚黃花無非般若。
在大知識前,不欲絲毫相讓,非好勝也。
生死之關,命如懸絲;不深相錐劄,恐宗師瞎卻天下人眼,其禍不可言耳!為是偈而呈正之。
偈雲: 眉毛錐劄未相親 念念隻憑作怪人 杜口湫湫齒足冷 點頭默默不關?? 有官徧識同人面 無我誰參不二因 鬧坐客庭星夜聚 問君可是雪山辰 〔附〕復偈雲:來偈甚妙,但雲「大知識前不欲絲毫相讓」,足見為道真切處。
其柰熟習未忘,正所謂「以所知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灼」。
因而步韻呈正: 從來個事絕疎親 領畧還須過量人 識鎖未開徒有辯 情關脫落豈妨?? 但拋學解空諸蘊 便契元初不二因 可惜暝眸拍未醒 當天猶問雪山辰(公謁師,問本分事,師便掌。
) 破山明禪師:埽塔偈 師逝江南十載餘 烽煙不息阻征途 汗顏擬則機緣去 恐我同門罵瞎驢 萬如微禪師:密雲和尚訃至,上堂 昔日世尊涅槃會上告眾雲:「汝等若謂吾滅度,非吾弟子;若謂吾不滅度,亦非吾弟子。
」本師大和尚于本年七月七日午時,示寂通圓堂上,且道是示寂耶?非示寂耶?如其未知,豈不見道:「當陽一著,不落兩頭;腳下無私,貴傳正脈。
」且道正恁麼時,如何施設?普請大眾齊詣像前燒香供養。
古雪喆禪師:天童悟先師晦日,上堂 束無邊太虛空為一棒,二十餘年,朝打暮打,不曾打著一人;拈百億須彌盧為一舌,六坐道場,橫說豎說,不曾說著一字。
山僧昔年行腳在鳳陽穎州,幸自可憐生,無端被一陣業風吹到寧府太白山下曲彔牀邊,撞著者沒面目底老凍儂,將錯就錯拜了幾拜,究竟不曾聽得一言。
既不曾聽得一言,則無恩可報;既不曾說著一字,則無法可傳。
既無法可傳、無恩可報,則設供燒香豈不皆成虛套?且作麼生是?說個不虛底道理!不因樵子徑,爭到葛洪家。
石奇雲禪師:天童埽塔,請上堂 大眾!者一片祖翁田地,我法兄分付汝等諸人多時了也。
四至界限,歷歷分明。
若待山僧指示,又堪作甚麼?雖然,不妨有個問處,秖如中心樹子,猶屬阿誰?(良久雲)還委悉麼?倒卻門前剎竿著。
(復舉)昔道吾禪師遷化後,石霜為住持。
一日,漸源擔鍬子入法堂,從東過西,從西過東。
霜雲:「作麼?」漸雲:「覓先師靈骨。
」霜雲:「洪波浩渺,白浪滔天,覓甚先師靈骨?」漸雲:「正好著力。
」擔鍬子便下去。
前者古南和尚到來,舉雲「明向上機,有出身句」。
漸源、石霜不忝同條,若是正眼觀來,猶帶之遶。
今日法兄在座,山僧持拄杖直上法堂。
我先師靈骨不用更覓,何故?面目現在!(師雲)是則是也,不甚容易;直須知恩,方解報恩。
還見我先師靈骨麼?(遂頌雲)先師靈骨無多子,覿面誰知刺眼睛。
開合總教無避處,一番提起一番新。
(卓拄杖,下座) 又:天童費和上至雪竇,上堂 靈鵲屋頭噪,好音累日聞;必然有客到,今喜是同門。
同門既到,賓主歷然。
語笑歡天,清風匝地。
大眾且道以何祇待?委悉麼?擊鼓陞堂聊供養,更無一物可勝慙。
鹿門西禪師:寄答費隱和尚詩 曾透毘盧腦後關 翻身物外白雲閒 芒鞋竹杖孤峯上 嘯月吟風萬仞間 德備乾坤隨可化 道沖宇宙出名藍 自慙無力報先德 權把木義作指南 靈章蘊:寄山翁和尚詩 太白雲山舊 炎朱晝日長 消閒惟打睡 遇事或升堂 雙閣人千裡 孤城水一方 題詩憑海客 如面話家常 法幢幟禪師:埽塔,命師上堂 栴檀叢林栴檀圍繞,獅子叢林獅子圍繞;況我法伯大和尚,接曹源之香滴,振汾水之金毛。
六坐道場,禪藻輝煌宇宙;重來白嶺,嘉聲揚溢山川。
室中盡是獰龍,座下靡非瑤寶。
以視小姪幟輩,奚啻泰山之于培塿、滄海之于潢汙?乃猶節采枯殘,諭令為眾說法。
幟道者曲承嚴命,廻避無從。
大似布鼓過雷門,挑水河頭賣,能免旁觀者哂?雖然,敢不畧借堂頭和尚威光,應個時節!且道甚麼時節?人乘和氣,鳥獻新聲。
柳綫含金,三回兩回作舞;梅葩歕玉,千朶萬朶成行。
水長芳郊,農歌牧唱。
煙凝翠岫,老悅童歡。
萬象處處交羅,天機時時助發。
無非為當人示正法眼、轉妙法輪。
何俟幟道者再鼓脣皮,重為宣說?若復描畫圜相、指點青山,擐三玄戈甲,展五位鎗旂,拈舉白山鼈鼻蛇,商量北鬥藏身句,又是眼中著屑,土上加泥。
我法伯門下,久不用此閒家具。
隻如「賓主歷然,面目現在」一句作麼生道?人居大國方為貴,山到須彌始號高。
(復舉)本山應菴祖住蔣山時,大慧禪師到來,上堂,舉:佛眼充五祖知浴,夜坐撥爐火,忽然猛省。
雖則如是,每到入室,不能深入閫奧,從容請益。
五祖曰:「我與汝說個譬喻,正如一人牽牛向窗櫺裏過,兩角四蹄俱過了,惟有尾巴過不得。
」應菴祖雲:「者樣說話多年在肚皮裏。
信知今天下無人理會,所以密之三寸。
若非法伯大和尚前,小姪此生無由拈出。
敢問諸仁者,既是大底俱過了,為甚尾巴過不得?」幟道者不禁失笑。
應菴祖少賣弄,惹得後人作奇特觀。
不知者樣說話,何須薀在肚皮、密之三寸?幟道者理會有年,今日重新拈出,供養法伯大和尚,以及現前諸弟兄。
過得過不得則且置,畢竟喚甚麼作牛尾巴?(良久雲)徧界不藏全體露,絲毫有見事還差。
(喝一喝,卓拄杖,下座) (海陵.孝威)鄧漢儀:酬張明府還額詩 萬竹千松繞寺門 金華學士手題存 江山兵火迷堂額 風雨天龍護墨痕 舊榜忽歸紺殿麗 星官重認寶幢尊 非關明府能還璧 零落延津欲斷魂 (無界)王玉書:前題詩 偉哉師大鑑 法號榜高堂 學士當年筆 猶傳翰墨莊 邗江來懋宰 於處簡收藏 磨洗瘞銘出 重新發殿光 鑑湖騰寶氣 空相射虛廊 明府千秋譔 同人共表章 (靖侯)仇奠邦:前題詩 名山鷟鷲鬱青蒼 舊史標題竟渺茫 誰向秦灰搜斷簡 仍同魯殿啟靈光 珠宮銀榜千燈照 寶剎花龕隻字香 說與比丘深護惜 墨華頻繞禦書傍 (隱學)高宇泰:前題詩 標題沉隱已多年 誰識如椽復粲然 野衲有心追古跡 令公歸璧賦新篇 禪門法物光先業 曠代儒宗藉後賢 不是坡仙重出世 護持何自得奇緣 (霜臯)徐鳳垣:前題詩 三百年來事未存 一朝完璧重山門 風流獨上賢神宰 大鑑仍歸古佛尊 學士留題誇往蹟 禪林復覩感今恩 千秋已慰金湯勝 況得名言紀梵論 (蓉嶼)張瑤芝:前題詩 釋子西來閱道場 孤笻老鶴海天長 亦思山外雲光別 且計年深日景涼 堂借祖師名以永 書承學士墨偏香 終嗟一歷滄桑變 龍劍枯桐待表揚 (章友)張鸎:前題詩 金華健筆篆禪關 三字能爭第一山 碧落嘗移飛蓋去 蒼龍不捲暴流間 堂虛百載長庚動 劍抉雙虹合浦還 自是茂先稱博物 重將鐘鼎出人間 (惢泉)聞性道:前題詩 名山何處少留題 過眼雲煙人自迷 大鑒有堂傳學士 浦江隨筆借曹溪 楚亡
先儒以語錄闡聖人之遺經,古德以語錄演如來之奧義。
凡標旨樹訓,因源以緻流,由本以達末,其道一也。
即以先儒言之,自兩漢毛、鄭、賈、服諸家,專門講經之外,其他儒林著作,往往有與六經相為出入。
而周、程、張、朱後,如《太極通書》、《正蒙》、〈東西二銘〉、《全書》、《語類》等書,尤為指不勝屈。
卒未聞有人焉,舉先儒之議論,以類相從,而附之聖人之經之後者。
迨唐之《正義》、明之《大全》,始薈稡諸家而折衷之。
識者猶或緻譏,以為《正義》興而漢儒之學始絕,《大全》作而宋儒之學亦亡。
蓋其書割截、採取,以務合于一人之見;則漢宋諸儒之名雖存,而僅成為孔穎達所見之漢儒、楊榮所見之宋儒。
固不若各存一編者,其人之面目既全,而精神畢露,能使後人讀之,如接其謦欬而承其指授也。
嗚呼!以孔穎達、楊榮之學之才,而猶不免于斯弊,況與二公邈不相及者耶?故餘謂輯先儒之語錄者,但當汰其重複,以期得其人之真;輯古德之語錄者,惟在去其繁蕪,以獨存其人之是。
固不必推而列諸聖人之書,系諸如來之下,然後為泗水的傳、靈山正脈也。
西蜀歗堂皙和尚,幼讀儒書,長通佛乘,得弘覺之真傳、紹天童之法席。
嘗奉詔住持隆安,為四方參學所宗。
歸而一瓢一衲,雲流天空,眼光透露,與古宿無以異。
使立諸儒者之林,其學識所至,奚止追蹤仲達、方駕勉仁而已哉?乃觀其所譔《宗門寶積錄》一書,簡當精確,使宋、元、明以來諸老之聲音笑貌,宛然如覩,非若區區藉祖燈操觚以衒博采者比。
因特表其正大之意,固可為儒門著書之則,寧僅有功古德已耶? (觀察.念尼)王爾祿:呈林野和尚相見偈 書雲:常人道佛法輒杜口,無言以答之,非薄之也。
青青翠竹即是法身,蔚蔚黃花無非般若。
在大知識前,不欲絲毫相讓,非好勝也。
生死之關,命如懸絲;不深相錐劄,恐宗師瞎卻天下人眼,其禍不可言耳!為是偈而呈正之。
偈雲: 眉毛錐劄未相親 念念隻憑作怪人 杜口湫湫齒足冷 點頭默默不關?? 有官徧識同人面 無我誰參不二因 鬧坐客庭星夜聚 問君可是雪山辰 〔附〕復偈雲:來偈甚妙,但雲「大知識前不欲絲毫相讓」,足見為道真切處。
其柰熟習未忘,正所謂「以所知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灼」。
因而步韻呈正: 從來個事絕疎親 領畧還須過量人 識鎖未開徒有辯 情關脫落豈妨?? 但拋學解空諸蘊 便契元初不二因 可惜暝眸拍未醒 當天猶問雪山辰(公謁師,問本分事,師便掌。
) 破山明禪師:埽塔偈 師逝江南十載餘 烽煙不息阻征途 汗顏擬則機緣去 恐我同門罵瞎驢 萬如微禪師:密雲和尚訃至,上堂 昔日世尊涅槃會上告眾雲:「汝等若謂吾滅度,非吾弟子;若謂吾不滅度,亦非吾弟子。
」本師大和尚于本年七月七日午時,示寂通圓堂上,且道是示寂耶?非示寂耶?如其未知,豈不見道:「當陽一著,不落兩頭;腳下無私,貴傳正脈。
」且道正恁麼時,如何施設?普請大眾齊詣像前燒香供養。
古雪喆禪師:天童悟先師晦日,上堂 束無邊太虛空為一棒,二十餘年,朝打暮打,不曾打著一人;拈百億須彌盧為一舌,六坐道場,橫說豎說,不曾說著一字。
山僧昔年行腳在鳳陽穎州,幸自可憐生,無端被一陣業風吹到寧府太白山下曲彔牀邊,撞著者沒面目底老凍儂,將錯就錯拜了幾拜,究竟不曾聽得一言。
既不曾聽得一言,則無恩可報;既不曾說著一字,則無法可傳。
既無法可傳、無恩可報,則設供燒香豈不皆成虛套?且作麼生是?說個不虛底道理!不因樵子徑,爭到葛洪家。
石奇雲禪師:天童埽塔,請上堂 大眾!者一片祖翁田地,我法兄分付汝等諸人多時了也。
四至界限,歷歷分明。
若待山僧指示,又堪作甚麼?雖然,不妨有個問處,秖如中心樹子,猶屬阿誰?(良久雲)還委悉麼?倒卻門前剎竿著。
(復舉)昔道吾禪師遷化後,石霜為住持。
一日,漸源擔鍬子入法堂,從東過西,從西過東。
霜雲:「作麼?」漸雲:「覓先師靈骨。
」霜雲:「洪波浩渺,白浪滔天,覓甚先師靈骨?」漸雲:「正好著力。
」擔鍬子便下去。
前者古南和尚到來,舉雲「明向上機,有出身句」。
漸源、石霜不忝同條,若是正眼觀來,猶帶之遶。
今日法兄在座,山僧持拄杖直上法堂。
我先師靈骨不用更覓,何故?面目現在!(師雲)是則是也,不甚容易;直須知恩,方解報恩。
還見我先師靈骨麼?(遂頌雲)先師靈骨無多子,覿面誰知刺眼睛。
開合總教無避處,一番提起一番新。
(卓拄杖,下座) 又:天童費和上至雪竇,上堂 靈鵲屋頭噪,好音累日聞;必然有客到,今喜是同門。
同門既到,賓主歷然。
語笑歡天,清風匝地。
大眾且道以何祇待?委悉麼?擊鼓陞堂聊供養,更無一物可勝慙。
鹿門西禪師:寄答費隱和尚詩 曾透毘盧腦後關 翻身物外白雲閒 芒鞋竹杖孤峯上 嘯月吟風萬仞間 德備乾坤隨可化 道沖宇宙出名藍 自慙無力報先德 權把木義作指南 靈章蘊:寄山翁和尚詩 太白雲山舊 炎朱晝日長 消閒惟打睡 遇事或升堂 雙閣人千裡 孤城水一方 題詩憑海客 如面話家常 法幢幟禪師:埽塔,命師上堂 栴檀叢林栴檀圍繞,獅子叢林獅子圍繞;況我法伯大和尚,接曹源之香滴,振汾水之金毛。
六坐道場,禪藻輝煌宇宙;重來白嶺,嘉聲揚溢山川。
室中盡是獰龍,座下靡非瑤寶。
以視小姪幟輩,奚啻泰山之于培塿、滄海之于潢汙?乃猶節采枯殘,諭令為眾說法。
幟道者曲承嚴命,廻避無從。
大似布鼓過雷門,挑水河頭賣,能免旁觀者哂?雖然,敢不畧借堂頭和尚威光,應個時節!且道甚麼時節?人乘和氣,鳥獻新聲。
柳綫含金,三回兩回作舞;梅葩歕玉,千朶萬朶成行。
水長芳郊,農歌牧唱。
煙凝翠岫,老悅童歡。
萬象處處交羅,天機時時助發。
無非為當人示正法眼、轉妙法輪。
何俟幟道者再鼓脣皮,重為宣說?若復描畫圜相、指點青山,擐三玄戈甲,展五位鎗旂,拈舉白山鼈鼻蛇,商量北鬥藏身句,又是眼中著屑,土上加泥。
我法伯門下,久不用此閒家具。
隻如「賓主歷然,面目現在」一句作麼生道?人居大國方為貴,山到須彌始號高。
(復舉)本山應菴祖住蔣山時,大慧禪師到來,上堂,舉:佛眼充五祖知浴,夜坐撥爐火,忽然猛省。
雖則如是,每到入室,不能深入閫奧,從容請益。
五祖曰:「我與汝說個譬喻,正如一人牽牛向窗櫺裏過,兩角四蹄俱過了,惟有尾巴過不得。
」應菴祖雲:「者樣說話多年在肚皮裏。
信知今天下無人理會,所以密之三寸。
若非法伯大和尚前,小姪此生無由拈出。
敢問諸仁者,既是大底俱過了,為甚尾巴過不得?」幟道者不禁失笑。
應菴祖少賣弄,惹得後人作奇特觀。
不知者樣說話,何須薀在肚皮、密之三寸?幟道者理會有年,今日重新拈出,供養法伯大和尚,以及現前諸弟兄。
過得過不得則且置,畢竟喚甚麼作牛尾巴?(良久雲)徧界不藏全體露,絲毫有見事還差。
(喝一喝,卓拄杖,下座) (海陵.孝威)鄧漢儀:酬張明府還額詩 萬竹千松繞寺門 金華學士手題存 江山兵火迷堂額 風雨天龍護墨痕 舊榜忽歸紺殿麗 星官重認寶幢尊 非關明府能還璧 零落延津欲斷魂 (無界)王玉書:前題詩 偉哉師大鑑 法號榜高堂 學士當年筆 猶傳翰墨莊 邗江來懋宰 於處簡收藏 磨洗瘞銘出 重新發殿光 鑑湖騰寶氣 空相射虛廊 明府千秋譔 同人共表章 (靖侯)仇奠邦:前題詩 名山鷟鷲鬱青蒼 舊史標題竟渺茫 誰向秦灰搜斷簡 仍同魯殿啟靈光 珠宮銀榜千燈照 寶剎花龕隻字香 說與比丘深護惜 墨華頻繞禦書傍 (隱學)高宇泰:前題詩 標題沉隱已多年 誰識如椽復粲然 野衲有心追古跡 令公歸璧賦新篇 禪門法物光先業 曠代儒宗藉後賢 不是坡仙重出世 護持何自得奇緣 (霜臯)徐鳳垣:前題詩 三百年來事未存 一朝完璧重山門 風流獨上賢神宰 大鑑仍歸古佛尊 學士留題誇往蹟 禪林復覩感今恩 千秋已慰金湯勝 況得名言紀梵論 (蓉嶼)張瑤芝:前題詩 釋子西來閱道場 孤笻老鶴海天長 亦思山外雲光別 且計年深日景涼 堂借祖師名以永 書承學士墨偏香 終嗟一歷滄桑變 龍劍枯桐待表揚 (章友)張鸎:前題詩 金華健筆篆禪關 三字能爭第一山 碧落嘗移飛蓋去 蒼龍不捲暴流間 堂虛百載長庚動 劍抉雙虹合浦還 自是茂先稱博物 重將鐘鼎出人間 (惢泉)聞性道:前題詩 名山何處少留題 過眼雲煙人自迷 大鑒有堂傳學士 浦江隨筆借曹溪 楚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