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為霖和尚餐香錄卷下

關燈
中一竅元相通。

     祝壽邑僧會悟明大德六帙 派出鵝湖道脈長。

    六環高挂在鳌陽。

    諸山領袖推慈德。

    一邑梯航噴戒香。

    峰月清秋圓皎皎。

    巒松盛夏郁蒼蒼。

    四時景物常如畫。

    盡是吾師大壽光。

     夏日送妙湛耆德歸舊隐 溽暑辭餘去。

    家山信可歸。

    年高世自冷。

    德重智尤微。

    宗鏡懸空淨。

    心燈徹夜晖。

    何時重聚首。

    共話箭鋒機。

     示淨白悅衆養疴 世人不學道。

    血氣每猖狂。

    一病忽臨身。

    逼迫何可當。

    道者自知病。

    世念久消忘。

    唯看不病者。

    病歸無何鄉。

    病與不病者。

    二俱不可量。

    方知赤肉團。

    巍巍複堂堂。

     示懶生上人 懶瓒逢人懶拭涕。

    懶融見人亦不起。

    兩翁千古真懶人。

    一段高風誰可比。

    上人道号曰懶生。

    不識緣何立此名。

    果然會得懶中意。

    鞭起泥牛火裡耕。

     次韻答陳靜機居士 石鼓榕城咫尺間。

    是誰來扣祖師關。

    生前有個窮和尚。

    偏向紅塵覓住山。

     一念微萌是禍端。

    個中境量實洪寬。

    豁開夢眼曾何有。

    火宅熬煎徹骨寒。

     答唐複禮法師真妄偈 真如不守性。

    随迷妄念起。

    妄與真俱生。

    悟真妄即止。

    止處似有終。

    迷時号無始。

    迷悟雖有殊。

    不動如如理。

    此是還源術。

    了之度生死。

     贈澄雪禅友出家 般若鋒元利。

    寒光每自騰。

    裂開三界網。

    放出五湖僧。

    筆底藏丘壑。

    ??中盡愛憎。

    迷途長夜裡。

    好為剔心燈。

     送思聖靜主還舊隐 送我還山春又夏。

    看雲坐石每相親。

    岩前喝斷随流水。

    嶺上掃開沾足塵。

    既已無心懷去住。

    不知何處覓貪嗔為憐舊隐铛兒在。

    一杖何妨往返頻。

     送達際靜主還紫雲修甘露戒壇并柬寺中諸耆德 紫雲深處多殊勝。

    地湧壇場戒法真。

    層級降升皆有度。

    鬼神呵護亦非嗔。

    好憑願力新梁棟。

    勿恤人言避客塵。

    臨别叮咛無剩語。

    伫看甘露又維新。

     題八仙聚慶圖祝施母缪氏七十初度 王母蟠桃正熟時。

    群仙聚慶此佳期。

    瑤花瑞草俱拈出。

    争似蓮池那一枝。

    施母高齡方七十。

    長齋繡佛心恒一。

    信根植在此池中。

    壽量綿綿何有極。

    清旦天花飄渺來。

    香風陣陣自萦回。

    彌陀老子未開口。

    法語宣流響若雷。

    聞法即時登不退。

    光明相好超凡類。

    海屋籌盈頃刻間。

    拟比斯人方一睟。

     贈鄭一水居士 羨君深隐無名處。

    竹徑茆齋自樂天。

    飲水曲肱誰認得。

    孔門家法有真傳。

     贈一行禅人 三昧恒沙宗一行。

    文殊智母教修持。

    系緣法界離生位。

    直念彌陀見本師。

    五濁界中清徹底。

    四威儀内坐無為。

    百千佛祖從茲出。

    豈負娘生這面皮。

     次韻答楊康侯吏部 毗耶金粟後。

    芳名久悅服。

    翰墨遍人間。

    處處得披讀。

    逦迤入仁邦。

    拟可常追逐。

    擊目果道存。

    夙緣知已熟。

    示我以佳篇。

    論議勢破竹。

    臨風一長詠。

    喜氣如新沐。

    會當吸龍泉。

    待君煮折足。

     夏日送還一耆德還紫雲 老僧年七十。

    拄杖活如龍。

    遠訪崱峰頂。

    方乘盛暑中。

    開懷論祖道。

    促膝說家風。

    别我翻然去。

    雲山翠幾重。

     送宅出禅人還紫雲 師親年老遙相憶。

    數遣音書到石門。

    我欲留之留不得。

    此情難與世人論。

     泉南獨擅桑蓮地。

    近日桑蓮又發芽。

    不惜身心勤種植。

    春來處處長靈葩。

     壽黃母朱孺人五十初度 彌陀壽量元無量。

    母念彌陀壽亦然。

    淨土不曾離五濁。

    須知步步踏青蓮。

     挽溫陵黃靜谷文宗 暌别先生近一年。

    此心時到紫雲邊。

    忽聞長揖人間世。

    淚灑秋風滴露圓。

     平生學佛竟如何。

    生死無因染得他。

    七十餘年來去事。

    片雲舒卷在松蘿。

     化鹽 長年唯吃福清鹽。

    衆口調和色力堅。

    珍重檀恩何以報。

    三頓飽參五味禅。

     石鼓峰頭雲水衆。

    青荠白煮共加餐。

    檀那若肯施鹽醬。

    尤見菜根滋味長。

     唐泊庵先生以詩見寄次韻奉答 幻世茫茫何有涯。

    凝眸得岸即歸家。

    藏開暗室天真寶。

    用發當陽春樹花。

    道俗渾融元不二。

    聖凡一體本非遐。

    頂門正具摩醯眼。

    陸地何妨自泛槎。

     贈林丹章居士父母雙壽 草木迎薰瑞色鮮。

    仙姿佛骨體同堅。

    聲和一似關睢鳥。

    質妙應如并蒂蓮。

    砌下芝蘭長養志。

    堂中日月久忘年。

    軒轅花甲從頭數。

    大展三山作壽筵。

     題古雪禅師龍山十景 法王峰 迥出千峰上。

    巍然勢獨尊。

    谛觀法王法。

    花雨滿祇園。

     續??峰 衆山将斷處。

    孤峰又起來。

    心光常耿耿。

    不用撥寒灰。

     棒月台 棒落當空月。

    從教摸壁行。

    直令階下漢。

    這裡出無生。

     護雲屏 本是無心物。

    飄然欲出山。

    一屏橫截住。

    未肯即開關。

     潛龍池 恒陽方亢旱。

    大地望雲霓。

    一壑潛難穩。

    終當碧漢飛。

     金雞洞 昔人得道處。

    洞亦得佳名。

    浮生大夢裡。

    時聞叫一聲。

     騰空嶺 雲中橫鳥道。

    百折自天開。

    足下無私者。

    騰空任往來。

     聽經石 虛空開大口。

    晝夜自談經。

    唯有山頭石。

    靈然卻善聽。

     耀祖岩 岩石本奇秀。

    藤蘿久幔藏。

    一番開辟處。

    祖道複重光。

     大道窠 窠中有大道。

    筆直透長安。

    不令躲跟者。

    長年戀碧巒。

     寄潘士雲道友 故人作令臨漳去。

    數載音書未一通。

    遙想牛刀聊自試。

    技經肯綮善藏鋒。

     次韻餘長愚居士 逝水滔滔競去前。

    青山不改自年年。

    法緣一晤良難矣。

    古寺重逢亦粲然。

    毛穎生春常爛熳。

    文瀾瀉玉每潺湲。

    匡廬蓮社應非寂。

    又喜宗雷入講筵。

     支提山募修 禦賜藏經 三藏微言佛慧命。

    九天降下極尊崇。

    今朝次第重修飾。

    建立生生福慧功。

     寄唐泊庵居士 父母未生前。

    分明隻這個。

    起念欲承當。

    觌面已錯過。

    微塵元不小。

    虛空亦不大。

    生死水中漚。

    佛祖淨地唾。

    本來無一物。

    計議轉懡?。

    惟有香嚴老。

    擊竹便裂破。

    畢竟是什麼。

    咄。

     奉答清溪寒照禅師見寄 十載不聞君隐處。

    佳音慰我樂何涯。

    文章盡棄雕蟲習。

    筆力全施縛虎才。

    得趣雲山道高矣。

    任緣出處思悠哉。

    今時法海尤屍穢。

    珍重清溪絕點埃。

     題喝水岩 削壁天開巴峽同。

    怒流長吼此山中。

    誰雲水是無情物。

    一囑回頭萬籁空。

     夏日次韻夏藥園居士入山見贈 末學支離失所宗。

    風流儒雅特雍容。

    涉園種菊已成趣。

    冒暑登山又過從。

    聖世是誰儀彩鳳。

    茅廬端自起潛龍。

    靈源深處親遊履。

    不用重修怪石供。

     四威儀山中行。

    步履輕。

    觀萬象。

    自枯榮。

    山中住。

    無思慮。

    但随緣。

    同逆旅。

    山中坐。

    虛空破。

    超佛祖。

    唯這個。

    山中卧。

    乾坤大。

    人不是。

    少客過。

     喜雨(無邊龍王是三千世界龍王主見大雲經) 無邊龍起布慈雲。

    雨降閻浮四面分。

    大地田疇皆已足。

    太平有象普天聞。

     謝竺庵和尚請住壽昌 黃龍峰下法王家。

    枯木重開優缽花。

    要會兒孫得力句。

    還須問取老栖霞。

     馬駒踏殺天下人。

    黃龍救活天下賓。

    一水洋洋任兼帶。

    看君殺活令維新(時公方應上藍請)。

     稅擔上座因機不發示此 當人機軸何曾滞。

    試看六門常放光。

    幹地旋天頻活辘。

    超今邁古自騰骧。

    漢邊日月争馳逐。

    人間寒暑競溫涼。

    大用本來無隐顯。

    隻因夢境卻遮藏。

     鄭道者誕日入山有詩答此 夢境原無幾百千。

    今年年是去年年。

    身如聚沫呈虛質。

    名似狂風鼓妄緣。

    萬木染秋容自瘦。

    孤峰着雨色尤鮮。

    欲知真壽不生滅。

    試看依稀象帝先。

     勉寒輝維那 枯木堂中久坐禅。

    卻将知見漫萦纏。

    門頭戶底徒收拾。

    野店孤村枉向前。

    有所得時終是錯。

    無栖泊處始妄緣。

    威音那畔真消息。

    越格道流乃可傳。

     勉道果禅人行腳 出門一步最宜端。

    千裡行來事不難。

    教海禅河能吸盡。

    始堪平地起波瀾。

     鄉鄰有盜葬下院主龍者既鳴 官遷去仍作詩镌石上以誡後來之觊觎者 累朝祝 聖萬年山。

    臭骨何容穢此間。

    陰骘既傷心地壞。

    殁存受譴事非閑。

     廟後神前盜葬墳。

    子孫旋踵敗紛紛。

    目前如此見多少。

    今日留題特誡君。

     無涯禅人求偈示此 大道本無涯。

    逢人何有盡。

    南詢五十三。

    履空成遠近。

    歸來見文殊。

    方知無少剩。

    普賢毛孔中。

    多生成佛竟。

     壽陶正淑居士六十初度 陶公長者人。

    時來白雲裡。

    扣我修行門。

    為說西方理。

    公聞即信受。

    掀髯一笑喜。

    猛力斷葷膻。

    清齋能克己。

    今辰值懸弧。

    花甲方周美。

    高堂展華筵。

    子孫拜累累。

    我本物外人。

    無物堪持似。

    壽公無量壽。

    蓮花出泥滓。

     琉球國人求幻佛二字偈 諸佛衆生本是幻。

    大地山河亦是幻。

    若人識得幻樞機。

    方知幻幻原非幻。

     佛是何人我是誰。

    個中反覆細尋推。

    一朝親見渠侬面孔子原來是仲尼。

     示遊金聲茂才 昔日宣尼集大成。

    琅琅木铎振金聲。

    三綱位定知人類。

    六藝删修示法程。

    道貫唐虞心不二。

    教盈霄壤理尤精。

    斯文未喪真機括。

    一念無私繼聖明。

     贈丘羲之居士 茫茫宇宙間。

    貴賤皆有命。

    豈是天所與。

    乃由自己定。

    所以有智士。

    罪福宜戒慎。

    不止圖目前。

    深達三世徑。

    丘君本仙姿。

    形神自閑靜。

    見客不開眸。

    心中明若鏡。

    懸斷死與生。

    細推衰與盛。

    毫發未曾差。

    王公皆悅聽。

    世不安命者。

    險途枉蹭蹬。

    失足始歸家。

    四山皆已瞑。

    君訪我山中。

    一念生正信。

    矢志受歸戒。

    菩提果當證。

    此去凡接物。

    不須别評訂。

    有問造命術。

    惟以此理進。

     壽桑蓮玄文靜主(文業楞嚴) 處俗不沾塵。

    披缁道益親。

    白蓮堪托足。

    金地是栖神。

    見豈觀河異。

    年因閱世新。

    楞嚴方誦罷。

    不覺換時辰。

     警世(二首) 三界分明一戲場。

    登場各各逞剛強。

    更闌鑼鼓忽收拾。

    徒使傍人說短長。

     生在閻浮不學道。

    終日忙忙向外讨。

    縱饒讨得竟何為。

    可惜棄金而擔草。

     和林介庵居士(二首) 閑尋老衲跏趺坐。

    論議風生聽者誰。

    唯有山頭松與石。

    時時點首解思惟。

     衆類受形皆有命。

    萬錢下箸孰能思。

    禽魚縱放歸天海。

    仁者怡然各賦詩。

     王有官善友六十初度諷法華經書此為祝 夙禀金剛骨。

    能知不壞身。

    抹塵為壽量。

    荷業本天真。

    門外三車舊。

    衣中一寶新。

    清光常照耀。

    瑞氣自彌綸。

     釣絲竹(二首) 誰向青山把釣竿。

    求魚緣木太無端。

    何如一撒漫天網。

    水陸空行透出難。

     鈎頭無餌引鼋鼍。

    也把絲綸地面拖。

    不着味底來上釣。

    華亭老子笑呵呵。

     喜南嶽毒翻侄孫禅師入山次韻 親自石頭路上來。

    迢迢千裡到岩隈。

    十年闊别情如海。

    一晤論心語若雷。

    荷法知君能秘重。

    匡時愧我拙爐錘。

    好山深處多靈木支本參天賴厚培。

     贈西幹上人回西域 雪嶺流沙俱踏遍。

    迢迢十萬到中華。

    不求大法度生死。

    玩水觀山也大差。

     東土西天共一洲。

    多君瓶錫自遨遊。

    而今更欲還西去。

    莫昧來時那路頭。

     示梵珠維那(二首) 大道本來無向背。

    拟求大道即迷塗。

    不求又落無明界。

    猛省還他大丈夫。

     世風薄惡不堪親。

    立志應須效古人。

    子細用心休自錯。

    莫教眼裡着金塵。

     贈曾常仲居士(二首) 三年不吃衆生肉。

    念念存誠報母恩。

    好憶多生多父母。

    一心齊度入慈門。

     三界炎炎真火宅。

    是誰猛省覓清涼。

    彌陀處處常垂手。

    一念知歸即樂邦。

     贈彭爾仁居士(二首) 親自普陀岩上來。

    弟兄乘願入胞胎。

    果然不昧來時路。

    并蒂芙蕖火裡開。

     日用千差皆是妄。

    不知何處更求真。

    個中端的如明悟。

    鐵樹花開别是春。

     登屴崱峰(有序) 餘不登絕頂十載矣。

    康熙丁未秋。

    适青原無可禅師攜方田伯諸公入山。

    遂約同遊。

    是日積雨初霁。

    天氣清朗。

    萬峰羅列。

    騁奇逞秀。

    東望大海。

    茫茫一白。

    烹茶坐石。

    笑語冷然。

    既而微風從東北來。

    可公不禁寒栗。

    别餘先歸。

    而餘複約諸子。

    盡鳳池之興。

    及歸則日銜山矣。

    可公詩先成示餘。

    漫和二律。

    以志一時之興雲。

     屴崱崛然起。

    迢迢一徑通。

    萬峰争列下。

    二水競朝東。

    日月看馳逐。

    乾坤若轉蓬。

    十年何不到。

    身在此山中。

     住山不見山。

    久負此跻攀。

    師至能招我。

    天開亦破顔。

    草香茶共煮。

    字古石非頑。

    一覽海山盡。

    乘風拂袖還。

     題青原瀑布(有序) 無可禅師住青原之明年。

    于東澗之源。

    得三疊瀑布。

    發千載之秘。

    甚為奇絕。

    偈以贈之。

     萬斛泉源一迸開。

    三拖白練下雲台。

    多年藏在無人處。

    卻被無人引出來。

     示張在輝居士淨業 此去西方十萬億。

    隻在當人一念中。

    心淨自然佛土淨。

    彌陀何處不相逢。

     一到西方花便開。

    親承受記脫凡胎。

    翻身遍入塵沙界。

    廣接群生歸去來。

     贊 釋迦如來持缽贊 本是西天老比丘。

    着衣持缽逞風流。

    長街曲巷區區去。

    總為群生強出頭。

     大悲菩薩贊 法界是真身。

    萬象為手眼。

    虛空尚可量。

    手眼莫能數。

    為下劣衆生。

    聊示一千爾。

    即用一手眼。

    救大地衆生。

    猶故用不盡。

    何況千手眼。

    大士無緣慈。

    與衆生平等。

    衆生心不盡。

    慈悲亦無盡。

    才一念稱名。

    全體即現前。

    我以現前心。

    贊現前大士。

    譬如空合空。

    一相無有二。

     紫芝觀音大士贊(有引) 客有惠餘。

    紫芝一朵。

    俨然觀音大士欹身坐普陀岩上。

    手執淨瓶。

    相好備具。

    因感菩薩無礙大悲。

    随物賦形。

    不可思議。

    敬薰沐拜贊。

     我觀此芝。

    生于大地。

    大士形儀。

    從何而至。

    是知菩薩。

    無礙大悲。

    處處應現。

    如月臨池。

    一瞻一禮。

    當發是願。

    随類化佛。

    不着不戀。

     水月觀音贊 水中月是天邊月。

    幻化身為法性身。

    念念返聞聞自性。

    觀音元不是他人。

     準提菩薩贊 我觀菩薩本無身。

    遍現其身福群有。

    三目圓照不縱橫。

    一十八臂執乃異。

    或慈或威廣攝受。

    七俱胝佛之所師。

    以是世間稱佛母。

    包納養育無遺者。

    所說神咒五部主。

    救護衆生益廣大。

    禦難祈福感即應。

    如鏡現象不前後。

    無作妙德不思議。

    我作贊辭蠡測海。

    但願睹相發信心。

    攝入宏深願海中。

    圓滿菩提無所得。

    亦如菩薩福群有。

     善吒瞿婆二天贊 色界欲界諸天子。

    善吒瞿婆為上首。

    随佛入于普陀山。

    與衆菩薩同法會。

    親見大悲觀自在。

    密放神通大光明。

    無邊佛土皆震動。

    是知欲說微妙法。

    果聞廣大陀羅尼。

    一切衆會皆果證。

    此人此法實難思。

    故重請問于形貌。

    大士示以大悲心。

    平等無為無染着。

    亦無雜亂與惱害。

    于諸一切皆謙敬。

    無上菩提心最勝。

    普遍法界導群迷。

    繁興種種利益事。

    其心本性自空寂。

    大梵聞此即釋然。

    至今受持不忘失。

    微密深證不可測。

    乃複示現天形像。

    一切如來法會中。

    與諸天衆皆同入。

    覆護持咒諸行人。

    令所求者皆果遂。

    無邊功德妙難思。

    與觀世音無差别。

    我作贊辭說少分。

    如空一隙海一滴。

     天童密雲老和尚贊 銅棺山頂。

    煥然顯現。

    白棒縱橫。

    迥無背面。

    我昔入室。

    即信不疑。

    隻今思着。

    何啻蒿枝。

    太白千尋。

    直插青漢。

    瞻之仰之。

    巍巍震旦。

     鼓山老人贊 壽昌一滴血。

    曹溪萬丈波。

    獨立閻浮界。

    音韻自婆和。

    一發存千聖。

    孤心寄薜蘿。

    誰人知此意。

    西來老達磨。

     天華石雨和尚贊 釣魚放生。

    殺活已具。

    一枝斷拂。

    當面分付。

    三十餘年。

    天華飄雨。

    散木根株發異苗。

    婆娑一似閻浮樹。

     靈隐具德和尚贊(有引) 靈隐之名。

    久鬧耳中。

    今日于丹青之上。

    蓦地相逢。

    見其道貌。

    天形俨然。

    臨天人之上。

    其善用瞎驢手段。

    滅臨濟正宗。

    大三峰之門于天下後世者。

    非師而誰。

    衲子之多。

    報緣之盛。

    乃師之餘事矣。

    東魯自明禅人請贊。

    敬題數語。

     心法無形。

    德具無量。

    要用便用。

    何礙何障。

    起臨濟宗。

    滅正法藏。

    個是阿誰。

    靈隐和尚。

     雪樵道兄贊 禅會早參承。

    叢林久曆職。

    天性本疏通。

    毋固亦毋必。

    故使聞者喜見者怿。

    親近之者蒙益。

    最後受先師毗尼。

    俨然一衆矜式。

    但厥蘊未展。

    而遽趨涅槃。

    于吾師乎何憾。

    深為法門之惜。

     東巒[火*晉]公上座贊 巒師化去三年。

    及啟龛茶毗。

    肉身俨然不壞。

     石鼓山中選佛人。

    妻孥棄去等微塵。

    生前行業無人識。

    死後能留不壞身。

     一脈監院行樂贊 屴崱峰前。

    跏趺而坐。

    行襲楊岐。

    衣披達磨。

    默然時自說無生。

    賴有頑石同唱和。

    微微一笑妙機先。

    山河大地俱包褁。

     均頌道兄像贊 托質建水。

    毓秀芝山。

    接物和樂。

    宅心虗間。

    勇于淨業。

    勤于福田。

    處五濁界。

    如出水蓮。

    若師者。

    可謂僧中之翹楚。

    世外之瑚琏者也。

     一相鏡公耆宿贊 早入博山室。

    親參洞上禅。

    年高心益壯。

    世變志尤堅。

    戒月懸空淨。

    慈雲蔭物圓。

    晚來歸石鼓。

    聲光燭大千。

     慧雲庵主贊 這個老尼。

    夙禀福智。

    七齡出家。

    便爾拔萃。

    戒德既圓。

    慧鋒亦利。

    事無不達。

    理無不至。

    為衆導師。

    淨業是志。

    廣化有緣。

    同歸覺地。

    年逾六旬。

    别衆棄世。

    缁素欽風。

    籲嗟涕泗。

    遺像俨然。

    永錫爾類。

    晝香夜燈。

    庶幾無愧。

     林文若居士贊 善根昔植金剛地。

    福果今圓祇樹林。

    莫謂冠裳慕仙迹。

    應知心是佛陀心。

     鄭鈞衡道友行樂贊 褰裳曆遍萬峰巅。

    采藥歸來氣藹然。

    長在塵中塵不染。

    此身便是地行仙。

     池心宇道友贊 這個老子。

    須發皤然。

    直心直行。

    念念福緣。

    買田膳僧。

    燒瓦蓋殿。

    修忏三年。

    太平立見。

    如此數者。

    人所難行。

    公憑願力。

    談笑而成。

    我知此公。

    是福德聚。

    廣接有緣。

    同趣覺路。

     我聞上座贊 蓮花為心。

    金剛為骨。

    居塵不染。

    臨難不辱。

    體無我之我。

    花開古木。

    用無聞之聞。

    聲傳空谷。

    天形道貌孰能知。

    等閑一筆俱描出。

     華林心一耆德贊 我晤一公。

    餘三十載。

    歲月雲邁。

    此志不改。

    華林深處。

    謹閉禅房。

    翻經念佛。

    德業流香。

    年臨古稀。

    心如赤子。

    哆哆和和。

    接物最普。

    居塵不染。

    淨土是期。

    亭亭物外。

    僧中白眉。

     李今止優婆夷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