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為霖和尚餐香錄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有序)
善男子管世民世貴。
以尊慈李氏優婆夷。
法名今止。
持齋念佛。
二十有餘載。
茲屆古稀。
初度特入山飯僧請法。
以申南山之祝。
且持其道影來請贊。
餘惟。
二子孝母之心。
即母氏念佛之心。
佛憶母氏之心。
即母愛二子之心。
所以子孝母而母必得其壽。
母念佛而必定見佛。
蓋二者發自至性。
非人僞所能雜于其間者也。
觀其道貌天形。
趺坐圓蒲之上。
摩尼在手。
經卷在案。
童女執杖。
侍立于右。
意況蕭然。
雖則身居堪忍。
而神已遊于極樂國中矣。
敬為之贊。
影端形直。
迹茂本隆。
返觀形本。
豈堕聲容。
一筆丹青。
等閑描出。
面目俨然。
三更紅日。
六字佛号。
廿載自持。
上品寶蓮。
是其所期。
池心宇道友傳餘陋質自執拄杖侍立于傍敬贊數語 盤陀石上。
一笑微微。
惟此侍者。
默契當機。
父少子老。
舉世不信。
爾我自知。
定于天性。
菩提種子。
深植覺場。
生生世世。
同作津梁。
覺林警公贊 人趨學問。
吾不取也。
而獨取師之不學問。
人競說禅。
吾不與也。
而獨與師之不說禅。
蓋不說真說。
不學真學故。
使遠者懷。
而近者悅。
直令博山鼓山戒法。
洋溢乎中國。
彼世之羊質虎皮。
見草而悅。
視其中枵然無有者。
奚啻天淵之隔耶。
噫末法風微頹波日下。
故吾于師。
不得不懷景仰之私雲。
廣福德水禅人贊 槍刀林裡出得身。
急浪波中拾得命。
回頭直入法王家。
一片實心修實行。
志若金剛恒不改。
懶把虛空塗五彩。
唯憑一句阿彌陀。
度盡無邊生死海。
楊君榮道友贊 幼同裡巷。
聚沙嬉戲。
中歲相逢。
宛如隔世。
缁素雖殊道本一緻。
深入法門。
信心不二。
圖像于茲。
豈徒寫意。
我作贊辭。
俟龍華記。
空生禅友贊 幼入空門。
以至于老。
守志不移。
瞿昙之道。
充然德宇。
廓爾虛襟。
望之意消。
悟物也深。
近登石鼓。
親禀妙戒。
行願彌弘。
法門鼎鼐。
惠如禅友贊 出生名族。
脫白南山。
童年至老。
一志不還。
宅心似樸立業惟勤。
慈和接物。
盎然如春。
一句彌陀。
六根都攝。
極樂娑婆。
同歸點雪。
雲聚開山祖脈公贊 脫白雲岩。
開山雲聚。
古貌古心。
實行實語。
空山梵刹。
高插穹窿。
惟憑願力。
積累成功。
年至古稀。
蓮邦果熟。
怡然坐化。
香風馥郁。
遺像于茲。
俨然如在。
維爾後人。
繼業無怠。
潘其西文學行樂贊 豁達襟懷得自天。
四方之志不徒然。
昂然特立閻浮界。
巾服飄飖又似仙。
潘山子孝廉贊 文心夙禀。
孝友天植。
既冠成名。
不費腕力。
浮雲富貴。
幻泡死生。
飄然即世。
非幻常存。
夫子賢回。
而哭之恸。
乃翁念子。
而心不忘。
二者一于天性。
本非情之所強。
唯此存者。
慰子慰翁。
試看旭日。
朝朝而東。
懷光老衲贊 九旬老衲已忘機。
心似嬰兒百不知。
唯有彌陀常系念。
栖神元在寶蓮池。
寶善内瑩監院贊 荷衆精勤十數秋。
赤心片片實無俦。
平生行願深如海。
不為魔風浪鼓漚。
桃花庵寂庵老叔贊 親見壽昌古佛來。
冰肌雪骨絕纖埃。
九旬功滿歸家去。
遍界桃花爛熳開。
青林尊宿道影贊 入遍諸方牢籠。
出遍諸方牢籠。
三五十載。
東隐西遁。
佛也難覓他行蹤。
今年八十有六。
猶把一句阿彌陀。
切切自念教人念。
決定往生。
如水必東。
試問他是禅是淨。
依然齒不露風。
??個是阿誰。
石林精舍老凍膿。
大中丞邵劍津先生贊 早掇巍科。
備曆諸任。
提師撫蜀。
見危緻命。
至今功德在生民。
峨眉山月同圓淨。
林介庵先生道影贊 易得二千石。
難求一缽盂。
将明出世旨。
先具此頭顱。
宋璟徒雲悔。
(璟悔不出家)趙州曾道無。
焚香靜觀處。
浮世自榮枯。
道沖居士。
于餘夙有法緣。
乃圖兩小影。
對坐松石上。
丙午中秋。
再訪餘山中。
出圖展觀。
不覺一笑。
敬題數語 不知何世相逢。
今生又複聚首。
雖共松石忘言。
彼此原來俱有。
且道有個什麼。
巍巍殿塔聳雲中。
曆劫現前常不朽。
五松圖贊祝林印自居士八十初度(有序) 予開蓮社于寺之别院。
每喜裡中耆英入會。
相與締世外交。
林浦印翁老居士其一也。
今歲在乙巳菊月既望。
屬翁八十初度。
令子德之茂才侍杖履入社。
以五松圖請贊。
為翁南山之祝。
餘不得而辭。
翁家世五公。
龆年習舉子業。
霜蹄屢蹶。
乃奮然曰。
安事此咕哔為哉。
因發孫吳秘?讀之曰。
此可以收功名矣。
累建武勳。
擢授遊府。
後謝事投林。
唯開三徑。
嘗與賓朋。
為河朔會。
課子孫詩書。
僮仆桑麻而已。
此外是非。
無庸關白也。
凡長者之車入鄉。
無不式闾而問焉。
男女孫曾若幹人。
依依膝下。
凡四世玉樹峥嵘。
芝蘭兢茂。
方進而未艾也。
今春秋高八十。
童顔秀潔。
鶴發婆娑。
諸子孫輩。
團繞堂前。
奉觞上壽。
人望之以為南極老人從空而下。
喜氣洋洋。
其樂無極。
林涵齋先生。
作五松圖以祝。
蓋取其操霜雪而愈茂。
秉貞固以自堅。
将來之壽。
本不可量。
區區期頤雲乎哉。
敬為之贊曰。
五松并植。
如虬如龍。
根盤白石。
勢拔蒼穹。
紫鱗耀日。
翠鬣吟風。
堅貞自禀。
造化同功。
拏雲攫霧。
矯矯寰中。
吾不測其歲月邊際。
聊舉以壽夫老翁。
封君方克之老居士贊 豁達姿英特氣。
儒衣冠佛心地。
樂人樂憂人憂。
能愛惡無忮求。
爵愈高德愈厚。
禅淨門久通透。
年八旬貌孺子。
俨如在耀千古。
謝獻可老居士贊 東山鐘秀。
桂林挺枝。
家傳耕讀。
壽茂期頤。
子既跨竈。
孫愈岐嶷。
身逸心間。
性靜神怡。
賓于上庠。
季世所師。
噫斯人也。
吾無得而贊之。
廣宣耆德贊 貴介種性。
衲子行藏。
畢竟來升。
石鼓之堂。
禅淨圓修。
矢志蓮邦。
珠瑩川媚。
德業流香。
迥超塵累。
月出高岡。
瞻之仰之。
清光在望。
自贊 屴崱峰頭雲。
靈源洞口雪。
一筆才畫成。
天機俱漏洩。
或者更問像不像。
卻似虛空重釘橛。
而今揭出示諸人。
一任嗔者嗔悅者悅。
南閻浮提。
北郁單越。
面目俨然。
何勞更說。
一朝描上丹青。
未免證龜作鼈。
宣侍者急須瞥。
莫教眼裡重着屑(宣侍者侍側)。
這個工畫師。
畫出這個像。
惑亂天下人。
将他去供養。
休供養。
看取未舉筆時。
是何模樣。
這漢子實無知。
視名位如脫發。
賤禅道如污泥。
儱儱侗侗。
憨憨癡癡。
有人問着西來意。
便拈出當年那一枝。
分明半文不值。
卻雲。
是從上佛祖不傳底。
咦。
石鼓老頭陀。
突出三尺絹。
是知堅密身。
一切塵中現。
處處盡逢渠。
難得不相見。
眉目何俨然。
虛空無背面(普蔭道人請)。
山連雲起。
月逐風行。
欲知端的。
日午三更。
未有這個。
十分顯露。
既有這個。
喚馬作兔。
将錯就錯。
為君指注。
佛是泥作。
鍋是鐵鑄。
更問如何。
青天起霧。
這漢無知。
不識佛祖。
自肯自信。
人莫攔阻。
呵教毀宗。
輕今薄古。
指土為金。
指金為土。
颠倒倒颠。
孰與為伍。
似恁麼不唧??。
隻好貶向無佛世界。
任他道短說長。
安用揭出祖堂。
入一千七百之數(靈石請)。
智光耆德贊 出生名族。
脫白普陀。
博山天童。
深探禅河。
晚來石鼓。
掩彩娑婆。
餘光掩映。
松柏煙籮。
生耶死耶。
月渚風柯。
面目俨然。
高山峨峨。
都統則行王公贊(有叙) 公承 帝命于 靖王駕前。
統領萬軍。
威震海内。
駐閩凡五載。
兩訪餘于山中。
送難發疑。
傾倒底蘊。
未嘗不擊節稱善。
留詩而去。
一旦無疾溘化。
朝野為之驚動。
餘謂。
公之德澤在軍民。
功勳存社稷。
更有曆生死而不變。
貫天地而不磨者在。
公豈死乎。
敬為之贊。
以遺其冢子瑜。
蓋克世其家者也。
贊曰。
于惟王公。
人中之龍。
颀然而長。
肅然而恭。
氣禀賢良。
才全文武。
為國之瑞。
為王之輔。
蕩平海宇。
奠安邦域。
談笑雍容。
不遺餘力。
一旦溘然。
人疑屍解。
有化無死。
斯言不駭。
閩海可竭。
閩山或隤。
惟公令聞。
萬古如雷。
曾維輔居士贊 這個漢子。
夙禀靈骨。
居堪忍而欣慕淨土。
業儒術而勤勞學佛。
一句彌陀。
事理圓融。
十卷楞嚴。
文義爛熟。
時至撒手便行。
蓮香幾日馥郁。
生西之驗既明。
始信斯人如玉。
誰謂塵勞海深。
究竟不能埋沒。
銘 福州開元寺大鐘銘 大口師時說法。
扣無虧聞普洽。
昧者覺暴者仁。
億萬載日日新。
福清靈石寺鐘銘 維茲靈石。
乃古禅叢。
中興啟運。
首範洪鐘。
一模脫就。
萬德具成。
圓常靜應。
耳處全聲。
無明巨夜。
群生長??。
羅雲一擊。
即時喚醒。
九峰疊秀。
列祖重來。
雷音永震。
火裡蓮開。
丫山晦杲禅師塔銘 新豐之道。
壽昌崛起。
博山得之。
波瀾浩爾。
謹把牢關。
雞聲莫詭。
唯師傑出。
實稱得旨。
鐵樹花香。
三更日暐。
有言必行。
慎終如始。
取舍兩忘。
孰生孰死。
塔立丫山。
去天尺咫。
曆億萬年。
清風未已。
龍舒華嚴山太初坤法師塔銘 法海汪洋。
杳無邊際。
孰乘智舟。
縱橫遊戲。
爰有大士。
乘願再來。
性相關鍵。
一擊而開。
名儒傾心。
執經請益。
洪震雷音。
斂衽辟易。
華藏法界。
處處全彰。
龍舒黃龍。
不離覺場。
白塔矗雲。
青山郁秀。
維師靈光。
千古如晝。
方竹杖銘 履險如平。
登高若下。
此君之心。
空空不借。
佛事 掃廪山蘊空老祖塔 林間睡虎威獰甚。
路滑雲深少見逢。
昔日壽昌遭毒口。
直令遍界起腥風。
且道以何為驗。
舉香雲。
聻。
便燒。
掃壽昌無明師翁塔 三十年前大好山。
三十年後山不好。
賺卻兒孫無住處。
隻今唯把祖塔掃。
掃塔一句作麼生。
遂燒香。
掃雲栖師太塔 恭惟。
雲栖師太蓮池老和尚。
樂邦化主。
堪忍導師。
推開火宅一門。
直指歸元徑路。
殺人刀活人劍。
一句彌陀。
布慈雲灑甘露。
三聚淨戒。
名喧宇宙。
道播古今。
道霈忝千花之一葉。
分接有緣。
傳六字之微言。
代揚淨化。
閩山萬疊。
孰非法界真身。
閩海汪洋。
盡是五雲法雨。
緻瓣香于千裡。
表寸衷于無窮。
唯冀倒駕慈航。
截愛河之逸浪。
高标赤幟。
伏末法之狂邪。
重剔心燈。
光茲正法。
掃瓶匋真寂師太塔 恭惟。
真寂師太掌石老和尚。
握白馬符。
行雲栖令。
當陽把斷。
魔佛罔測其靈蹤。
密地放開。
蚊?皆飲其法海。
道霈甫離火宅。
首拜猊床。
指往荷山。
遂參籌室。
仰懷法澤。
即粉骨以難酬。
遵禀遺言。
唯傳法而可報。
遙呈千裡之供。
聊展無盡之心。
白塔峨峨。
望真容而如在。
青山疊疊。
沐法化以長新。
唯冀不起滅定。
倒駕慈航。
拯末法之淪湑。
續常住之慧命。
安奉本山曆代祖師入列祖堂拈香 白雲深處。
一夥喽羅。
攪渾世界。
陸地生波。
今日落在山僧手裡。
不免一齊生按過。
燒香雲。
萬古閑名除不盡。
日日香煙夜夜燈。
丁未七月十九日 老和尚九十誕辰拈香 趙州使得十二時。
看來猶被時辰使。
我師一證無時法。
萬劫刹那無彼此。
降生成道入涅槃。
至今未出刹那際。
函天蓋地無欠餘。
斡地旋天何動止。
石女生兒年九十。
人間歲月從頭數。
一片檀雲籠法界。
塵塵刹刹香風起。
謝飛卿居士薦悟非上人對靈 悟得昔日非。
方知今日是。
坐斷是非關。
即到如來地。
悟非上人。
是非關已坐斷了也。
如來地在什麼處。
究竟未曾離本位。
個中誰悟複誰迷。
至雲聚山為祖脈山主上供拈香 道交三十載。
一别十餘年。
今日複重來。
死生無間然。
恭惟。
雲聚開山祖脈接公山主。
正因出家。
實地着腳。
言行無阙。
而寡悔寡尤。
禅淨圓修。
而無住無著。
青山梵刹。
願力化成。
寶國金蓮。
淨心夢得。
因圓果滿。
水到渠成。
坐斷今時。
高登上品。
隻如道霈今日特來。
燒此一瓣旃檀。
且道。
還有相見處也無。
乃燒香雲。
極樂娑婆毫不隔。
香雲影裡現全身。
生耶死耶俱不道。
那論昔人非昔人。
丙午十月七日 先和尚十周忌辰拈香 吾師一念超三際。
癡子孤懷記十年。
把住虛空尋鳥迹。
掀翻大地覓龍淵。
新豐調古聞沙界。
石鼓聲希震大千。
欲報深恩祇這是。
清香一縷自綿綿。
竺庵和尚遷化上供拈香 恭惟。
示寂長慶南嶽竺庵和尚。
天界之子。
壽昌之孫。
建祖庭于灰燼之餘。
荷道法于凋零之際。
瀉懸河口。
掣閃電機。
大用繁興。
玄關洞辟。
茲者抽身鬧處。
何妨就路還家。
撒手那邊。
一任空花落蒂。
正與麼時。
且道與竺公。
如何相見。
乃彈指雲。
夜半木童敲月戶。
暗中驚破玉人眠。
遂燒香。
為汝器禅人火 數載參尋。
為了生死。
四山相逼。
如何回互。
髑髅裡面眼睛開。
大地山河無寸土。
為明一靜主火 一自鼓山安鼻孔。
點胸自許氣如虹。
更饒一副罵人口。
末後方知實踐功。
踢翻生死岸。
打破太虛空。
凡聖位中覓不得。
無底船撐烈??中。
擲火炬。
喝一喝雲。
切忌躲跟。
為慧雲庵主舉火 瑟瑟西風透遠林。
道人滅迹正難尋。
通霄路上重相遇。
一句何曾有古今。
恭惟。
圓寂尼慧雲覺師。
童真出家。
白首抱道。
一生廣大願。
建立無量因緣。
一點慈悲心。
教化幾多男女。
而今娑婆緣謝。
何妨鬧裡抽身。
淨土花開。
一任定中見佛。
正與麼時。
更有末後相送一句。
如何道。
惟憑一炬性空火。
煉淨人間五漏身。
坐斷十方全體現。
彌陀原不是他人。
遂擲火炬。
為一相耆德舉火 恭惟。
圓寂一相鏡公耆宿。
弱冠披缁。
即入博山之室。
終身肥遁。
久栖建水之濵。
精進修心。
坐立宛如鐵橛。
慈悲接物。
哆啝一似嬰兒。
四衆依歸。
諸山仰慕。
某早承提激。
晚觐光儀。
方思久坐于白雲。
讵意遽反乎清泰。
乃因圓果滿之日。
正花開見佛之時。
聊備茶毗。
用焚浮幻。
一相老師知麼。
東方入定西方起。
九品花開第一枝。
勝熱門前重煆煉。
火光映入寶蓮池。
為羅信潮善友舉火 火性無我。
寄于諸緣。
四大五蘊。
亦複皆然。
恭惟。
羅信潮善友。
孝悌修身。
慈和接物。
處世無著世之念。
居家有出家之心。
取蓮國于金方。
創蘭若于石鼓。
而今報緣告謝。
撒手歸來。
回首風塵。
一場夢事。
須知生也是夢。
死也是夢。
直饒道個不生不死亦是夢。
祇如破夢而出一句。
作麼生道。
以火炬打圓相雲。
不見一法即如來。
始得名為觀自在。
遂擲火炬。
為石衣上座舉火 掃父塔來。
全身歸父。
大光明中。
文彩畢露。
為希夷張居士舉火 聽之不聞名曰希。
視之不見名曰夷。
親證不聞不見處。
驗取灰飛煙滅時。
遂撺炬。
為本素上座舉火 潔白地上。
切忌染污。
猛火堆中。
還他本素。
為智楞上座舉火 觑破閻浮夢。
來參石鼓禅。
三年如一日。
行業若青蓮。
托缽歸來也。
坐脫未生前。
大冶爐中重煆煉。
現前大用又昭然。
為良恭上人舉火 自心造業自心現。
自心忏悔自心見。
般若光中心業空。
這裡急薦本來面。
為爍欣上人舉火 身為苦本能招病。
病到無身病始安。
隻這無身重煆過。
煆過後如何。
倚天長劍逼人寒。
便擲入火炬。
為淨輝侍者舉火 這個皮袋。
抛卻多少。
今又一個。
猶然不了。
若要了。
識取未生前一竅。
擲火炬雲。
火後一莖草。
為青林老宿舉火 一生林下自磨砻。
缜密修持獨有翁。
截斷衆流無一滴。
挽回末法有全功。
恭惟。
石林堂上青翁尊宿。
禅林玉樹。
僧海寶珠。
早曆諸方。
得師子踞地之法。
終隐林薮。
用羚羊挂角之機。
佛念一心。
事理圓備。
蓮分九品。
愚智兼收。
禽魚皆樂其生。
缁素鹹頌其德。
因圓果滿。
水到渠成。
撒手便行。
舉步即到。
正與麼時。
重參勝熱一句。
作麼生道。
四山火發無遺影。
上品花開正是時。
便撺入火炬。
為圓證上人舉火 出家雖晚。
行業維勤。
栖心淨土。
不染埃塵。
曉鐘夢覺。
俄爾歸真。
勝熱門中重煆煉。
西方寶樹正逢春。
便擲火炬。
為三學耆德舉火 一病淹淹經八月。
安閑有法孰能知。
熙然坐卧禅床上。
已驗修行得力時。
祇如今日。
風火既散。
藥病俱忘一着子。
落在甚麼處。
以火炬打圓相雲。
火光三昧無遺影。
又見蓮花出污泥。
便撺入火炬。
為尚實上座火 脫白此山三十年。
精修梵行若青蓮。
我今助爾一把火。
還卻髑髅未兆前。
為蓮生上人舉火 持齋十六年。
建亭三五所。
推恩撫二侄。
竭力事老母。
末後乞披缁。
預參三寶數。
一心一句佛。
志願度生死。
臨終心不亂。
屹然坐而亡。
人天留不住。
果熟在蓮邦。
萬緣俱擺脫。
唯剩這皮囊。
資爾般若火。
遍體發真光。
遂擲入火炬。
為無一阇黎舉火 恭惟。
無一純公阇黎。
居家學道。
即俗明真。
披缁雖晚。
行業維勤。
禮誦無間于朝昏。
宗教深明于性地。
據本有論。
實踐無虧。
法門典型。
後學矜式。
茲屆古稀之壽。
乃終今世之緣。
定入首楞嚴。
願歸極樂國。
可謂頭尾俱正。
因果全真。
正與麼時。
末後相資一句。
如何道。
以火炬打圓相雲。
空合空兮無縫罅。
火燒火也自清涼。
刹刹塵塵皆淨土。
何妨作戲又逢場。
執骨入塔 不壞之身。
重加煆煉。
石鼓歸來。
西方出現(東巒上座)。
皮膚脫盡惟真實。
收入歸藏白塔中。
坐斷上頭無貴位。
桃花依舊笑春風(衆僧靈骨)。
一塔雙親。
千秋如在。
世出世間。
了無挂礙(定祥父母)。
心淨土淨。
因真果真。
雲中白塔。
法界全身(太育母道剛)。
太靜出家。
父母入塔。
真俗雙彰。
火蓮秀發(太靜父母)。
親生子身。
子掩親骨。
生死本空。
天然妙葉(衆父母)。
白骨堆頭。
生死不到。
無縫塔中。
聲光浩浩(鄧禹生父)。
煉成一具黃金骨。
等閑敲着似銅鳴。
無縫塔中光閃閃。
古今坐斷不知名(一相耆宿)。
八十二年。
知白知玄。
死生夢破。
迥出二邊。
個中一座團圞塔。
占斷三千及大千(玄文上座父母)。
精修七十年。
純金經百煉。
隻在此山中。
佛眼觑不見(青林尊宿)。
戒定慧學。
三者本有。
果滿因圓。
收歸這裡(三學耆宿)。
尚實不尚虛。
無欠亦無餘。
閻浮歸白塔。
極樂現芙蕖(尚實耆宿)。
鼓山為霖和尚餐香錄卷下(終)
以尊慈李氏優婆夷。
法名今止。
持齋念佛。
二十有餘載。
茲屆古稀。
初度特入山飯僧請法。
以申南山之祝。
且持其道影來請贊。
餘惟。
二子孝母之心。
即母氏念佛之心。
佛憶母氏之心。
即母愛二子之心。
所以子孝母而母必得其壽。
母念佛而必定見佛。
蓋二者發自至性。
非人僞所能雜于其間者也。
觀其道貌天形。
趺坐圓蒲之上。
摩尼在手。
經卷在案。
童女執杖。
侍立于右。
意況蕭然。
雖則身居堪忍。
而神已遊于極樂國中矣。
敬為之贊。
影端形直。
迹茂本隆。
返觀形本。
豈堕聲容。
一筆丹青。
等閑描出。
面目俨然。
三更紅日。
六字佛号。
廿載自持。
上品寶蓮。
是其所期。
池心宇道友傳餘陋質自執拄杖侍立于傍敬贊數語 盤陀石上。
一笑微微。
惟此侍者。
默契當機。
父少子老。
舉世不信。
爾我自知。
定于天性。
菩提種子。
深植覺場。
生生世世。
同作津梁。
覺林警公贊 人趨學問。
吾不取也。
而獨取師之不學問。
人競說禅。
吾不與也。
而獨與師之不說禅。
蓋不說真說。
不學真學故。
使遠者懷。
而近者悅。
直令博山鼓山戒法。
洋溢乎中國。
彼世之羊質虎皮。
見草而悅。
視其中枵然無有者。
奚啻天淵之隔耶。
噫末法風微頹波日下。
故吾于師。
不得不懷景仰之私雲。
廣福德水禅人贊 槍刀林裡出得身。
急浪波中拾得命。
回頭直入法王家。
一片實心修實行。
志若金剛恒不改。
懶把虛空塗五彩。
唯憑一句阿彌陀。
度盡無邊生死海。
楊君榮道友贊 幼同裡巷。
聚沙嬉戲。
中歲相逢。
宛如隔世。
缁素雖殊道本一緻。
深入法門。
信心不二。
圖像于茲。
豈徒寫意。
我作贊辭。
俟龍華記。
空生禅友贊 幼入空門。
以至于老。
守志不移。
瞿昙之道。
充然德宇。
廓爾虛襟。
望之意消。
悟物也深。
近登石鼓。
親禀妙戒。
行願彌弘。
法門鼎鼐。
惠如禅友贊 出生名族。
脫白南山。
童年至老。
一志不還。
宅心似樸立業惟勤。
慈和接物。
盎然如春。
一句彌陀。
六根都攝。
極樂娑婆。
同歸點雪。
雲聚開山祖脈公贊 脫白雲岩。
開山雲聚。
古貌古心。
實行實語。
空山梵刹。
高插穹窿。
惟憑願力。
積累成功。
年至古稀。
蓮邦果熟。
怡然坐化。
香風馥郁。
遺像于茲。
俨然如在。
維爾後人。
繼業無怠。
潘其西文學行樂贊 豁達襟懷得自天。
四方之志不徒然。
昂然特立閻浮界。
巾服飄飖又似仙。
潘山子孝廉贊 文心夙禀。
孝友天植。
既冠成名。
不費腕力。
浮雲富貴。
幻泡死生。
飄然即世。
非幻常存。
夫子賢回。
而哭之恸。
乃翁念子。
而心不忘。
二者一于天性。
本非情之所強。
唯此存者。
慰子慰翁。
試看旭日。
朝朝而東。
懷光老衲贊 九旬老衲已忘機。
心似嬰兒百不知。
唯有彌陀常系念。
栖神元在寶蓮池。
寶善内瑩監院贊 荷衆精勤十數秋。
赤心片片實無俦。
平生行願深如海。
不為魔風浪鼓漚。
桃花庵寂庵老叔贊 親見壽昌古佛來。
冰肌雪骨絕纖埃。
九旬功滿歸家去。
遍界桃花爛熳開。
青林尊宿道影贊 入遍諸方牢籠。
出遍諸方牢籠。
三五十載。
東隐西遁。
佛也難覓他行蹤。
今年八十有六。
猶把一句阿彌陀。
切切自念教人念。
決定往生。
如水必東。
試問他是禅是淨。
依然齒不露風。
??個是阿誰。
石林精舍老凍膿。
大中丞邵劍津先生贊 早掇巍科。
備曆諸任。
提師撫蜀。
見危緻命。
至今功德在生民。
峨眉山月同圓淨。
林介庵先生道影贊 易得二千石。
難求一缽盂。
将明出世旨。
先具此頭顱。
宋璟徒雲悔。
(璟悔不出家)趙州曾道無。
焚香靜觀處。
浮世自榮枯。
道沖居士。
于餘夙有法緣。
乃圖兩小影。
對坐松石上。
丙午中秋。
再訪餘山中。
出圖展觀。
不覺一笑。
敬題數語 不知何世相逢。
今生又複聚首。
雖共松石忘言。
彼此原來俱有。
且道有個什麼。
巍巍殿塔聳雲中。
曆劫現前常不朽。
五松圖贊祝林印自居士八十初度(有序) 予開蓮社于寺之别院。
每喜裡中耆英入會。
相與締世外交。
林浦印翁老居士其一也。
今歲在乙巳菊月既望。
屬翁八十初度。
令子德之茂才侍杖履入社。
以五松圖請贊。
為翁南山之祝。
餘不得而辭。
翁家世五公。
龆年習舉子業。
霜蹄屢蹶。
乃奮然曰。
安事此咕哔為哉。
因發孫吳秘?讀之曰。
此可以收功名矣。
累建武勳。
擢授遊府。
後謝事投林。
唯開三徑。
嘗與賓朋。
為河朔會。
課子孫詩書。
僮仆桑麻而已。
此外是非。
無庸關白也。
凡長者之車入鄉。
無不式闾而問焉。
男女孫曾若幹人。
依依膝下。
凡四世玉樹峥嵘。
芝蘭兢茂。
方進而未艾也。
今春秋高八十。
童顔秀潔。
鶴發婆娑。
諸子孫輩。
團繞堂前。
奉觞上壽。
人望之以為南極老人從空而下。
喜氣洋洋。
其樂無極。
林涵齋先生。
作五松圖以祝。
蓋取其操霜雪而愈茂。
秉貞固以自堅。
将來之壽。
本不可量。
區區期頤雲乎哉。
敬為之贊曰。
五松并植。
如虬如龍。
根盤白石。
勢拔蒼穹。
紫鱗耀日。
翠鬣吟風。
堅貞自禀。
造化同功。
拏雲攫霧。
矯矯寰中。
吾不測其歲月邊際。
聊舉以壽夫老翁。
封君方克之老居士贊 豁達姿英特氣。
儒衣冠佛心地。
樂人樂憂人憂。
能愛惡無忮求。
爵愈高德愈厚。
禅淨門久通透。
年八旬貌孺子。
俨如在耀千古。
謝獻可老居士贊 東山鐘秀。
桂林挺枝。
家傳耕讀。
壽茂期頤。
子既跨竈。
孫愈岐嶷。
身逸心間。
性靜神怡。
賓于上庠。
季世所師。
噫斯人也。
吾無得而贊之。
廣宣耆德贊 貴介種性。
衲子行藏。
畢竟來升。
石鼓之堂。
禅淨圓修。
矢志蓮邦。
珠瑩川媚。
德業流香。
迥超塵累。
月出高岡。
瞻之仰之。
清光在望。
自贊 屴崱峰頭雲。
靈源洞口雪。
一筆才畫成。
天機俱漏洩。
或者更問像不像。
卻似虛空重釘橛。
而今揭出示諸人。
一任嗔者嗔悅者悅。
南閻浮提。
北郁單越。
面目俨然。
何勞更說。
一朝描上丹青。
未免證龜作鼈。
宣侍者急須瞥。
莫教眼裡重着屑(宣侍者侍側)。
這個工畫師。
畫出這個像。
惑亂天下人。
将他去供養。
休供養。
看取未舉筆時。
是何模樣。
這漢子實無知。
視名位如脫發。
賤禅道如污泥。
儱儱侗侗。
憨憨癡癡。
有人問着西來意。
便拈出當年那一枝。
分明半文不值。
卻雲。
是從上佛祖不傳底。
咦。
石鼓老頭陀。
突出三尺絹。
是知堅密身。
一切塵中現。
處處盡逢渠。
難得不相見。
眉目何俨然。
虛空無背面(普蔭道人請)。
山連雲起。
月逐風行。
欲知端的。
日午三更。
未有這個。
十分顯露。
既有這個。
喚馬作兔。
将錯就錯。
為君指注。
佛是泥作。
鍋是鐵鑄。
更問如何。
青天起霧。
這漢無知。
不識佛祖。
自肯自信。
人莫攔阻。
呵教毀宗。
輕今薄古。
指土為金。
指金為土。
颠倒倒颠。
孰與為伍。
似恁麼不唧??。
隻好貶向無佛世界。
任他道短說長。
安用揭出祖堂。
入一千七百之數(靈石請)。
智光耆德贊 出生名族。
脫白普陀。
博山天童。
深探禅河。
晚來石鼓。
掩彩娑婆。
餘光掩映。
松柏煙籮。
生耶死耶。
月渚風柯。
面目俨然。
高山峨峨。
都統則行王公贊(有叙) 公承 帝命于 靖王駕前。
統領萬軍。
威震海内。
駐閩凡五載。
兩訪餘于山中。
送難發疑。
傾倒底蘊。
未嘗不擊節稱善。
留詩而去。
一旦無疾溘化。
朝野為之驚動。
餘謂。
公之德澤在軍民。
功勳存社稷。
更有曆生死而不變。
貫天地而不磨者在。
公豈死乎。
敬為之贊。
以遺其冢子瑜。
蓋克世其家者也。
贊曰。
于惟王公。
人中之龍。
颀然而長。
肅然而恭。
氣禀賢良。
才全文武。
為國之瑞。
為王之輔。
蕩平海宇。
奠安邦域。
談笑雍容。
不遺餘力。
一旦溘然。
人疑屍解。
有化無死。
斯言不駭。
閩海可竭。
閩山或隤。
惟公令聞。
萬古如雷。
曾維輔居士贊 這個漢子。
夙禀靈骨。
居堪忍而欣慕淨土。
業儒術而勤勞學佛。
一句彌陀。
事理圓融。
十卷楞嚴。
文義爛熟。
時至撒手便行。
蓮香幾日馥郁。
生西之驗既明。
始信斯人如玉。
誰謂塵勞海深。
究竟不能埋沒。
銘 福州開元寺大鐘銘 大口師時說法。
扣無虧聞普洽。
昧者覺暴者仁。
億萬載日日新。
福清靈石寺鐘銘 維茲靈石。
乃古禅叢。
中興啟運。
首範洪鐘。
一模脫就。
萬德具成。
圓常靜應。
耳處全聲。
無明巨夜。
群生長??。
羅雲一擊。
即時喚醒。
九峰疊秀。
列祖重來。
雷音永震。
火裡蓮開。
丫山晦杲禅師塔銘 新豐之道。
壽昌崛起。
博山得之。
波瀾浩爾。
謹把牢關。
雞聲莫詭。
唯師傑出。
實稱得旨。
鐵樹花香。
三更日暐。
有言必行。
慎終如始。
取舍兩忘。
孰生孰死。
塔立丫山。
去天尺咫。
曆億萬年。
清風未已。
龍舒華嚴山太初坤法師塔銘 法海汪洋。
杳無邊際。
孰乘智舟。
縱橫遊戲。
爰有大士。
乘願再來。
性相關鍵。
一擊而開。
名儒傾心。
執經請益。
洪震雷音。
斂衽辟易。
華藏法界。
處處全彰。
龍舒黃龍。
不離覺場。
白塔矗雲。
青山郁秀。
維師靈光。
千古如晝。
方竹杖銘 履險如平。
登高若下。
此君之心。
空空不借。
佛事 掃廪山蘊空老祖塔 林間睡虎威獰甚。
路滑雲深少見逢。
昔日壽昌遭毒口。
直令遍界起腥風。
且道以何為驗。
舉香雲。
聻。
便燒。
掃壽昌無明師翁塔 三十年前大好山。
三十年後山不好。
賺卻兒孫無住處。
隻今唯把祖塔掃。
掃塔一句作麼生。
遂燒香。
掃雲栖師太塔 恭惟。
雲栖師太蓮池老和尚。
樂邦化主。
堪忍導師。
推開火宅一門。
直指歸元徑路。
殺人刀活人劍。
一句彌陀。
布慈雲灑甘露。
三聚淨戒。
名喧宇宙。
道播古今。
道霈忝千花之一葉。
分接有緣。
傳六字之微言。
代揚淨化。
閩山萬疊。
孰非法界真身。
閩海汪洋。
盡是五雲法雨。
緻瓣香于千裡。
表寸衷于無窮。
唯冀倒駕慈航。
截愛河之逸浪。
高标赤幟。
伏末法之狂邪。
重剔心燈。
光茲正法。
掃瓶匋真寂師太塔 恭惟。
真寂師太掌石老和尚。
握白馬符。
行雲栖令。
當陽把斷。
魔佛罔測其靈蹤。
密地放開。
蚊?皆飲其法海。
道霈甫離火宅。
首拜猊床。
指往荷山。
遂參籌室。
仰懷法澤。
即粉骨以難酬。
遵禀遺言。
唯傳法而可報。
遙呈千裡之供。
聊展無盡之心。
白塔峨峨。
望真容而如在。
青山疊疊。
沐法化以長新。
唯冀不起滅定。
倒駕慈航。
拯末法之淪湑。
續常住之慧命。
安奉本山曆代祖師入列祖堂拈香 白雲深處。
一夥喽羅。
攪渾世界。
陸地生波。
今日落在山僧手裡。
不免一齊生按過。
燒香雲。
萬古閑名除不盡。
日日香煙夜夜燈。
丁未七月十九日 老和尚九十誕辰拈香 趙州使得十二時。
看來猶被時辰使。
我師一證無時法。
萬劫刹那無彼此。
降生成道入涅槃。
至今未出刹那際。
函天蓋地無欠餘。
斡地旋天何動止。
石女生兒年九十。
人間歲月從頭數。
一片檀雲籠法界。
塵塵刹刹香風起。
謝飛卿居士薦悟非上人對靈 悟得昔日非。
方知今日是。
坐斷是非關。
即到如來地。
悟非上人。
是非關已坐斷了也。
如來地在什麼處。
究竟未曾離本位。
個中誰悟複誰迷。
至雲聚山為祖脈山主上供拈香 道交三十載。
一别十餘年。
今日複重來。
死生無間然。
恭惟。
雲聚開山祖脈接公山主。
正因出家。
實地着腳。
言行無阙。
而寡悔寡尤。
禅淨圓修。
而無住無著。
青山梵刹。
願力化成。
寶國金蓮。
淨心夢得。
因圓果滿。
水到渠成。
坐斷今時。
高登上品。
隻如道霈今日特來。
燒此一瓣旃檀。
且道。
還有相見處也無。
乃燒香雲。
極樂娑婆毫不隔。
香雲影裡現全身。
生耶死耶俱不道。
那論昔人非昔人。
丙午十月七日 先和尚十周忌辰拈香 吾師一念超三際。
癡子孤懷記十年。
把住虛空尋鳥迹。
掀翻大地覓龍淵。
新豐調古聞沙界。
石鼓聲希震大千。
欲報深恩祇這是。
清香一縷自綿綿。
竺庵和尚遷化上供拈香 恭惟。
示寂長慶南嶽竺庵和尚。
天界之子。
壽昌之孫。
建祖庭于灰燼之餘。
荷道法于凋零之際。
瀉懸河口。
掣閃電機。
大用繁興。
玄關洞辟。
茲者抽身鬧處。
何妨就路還家。
撒手那邊。
一任空花落蒂。
正與麼時。
且道與竺公。
如何相見。
乃彈指雲。
夜半木童敲月戶。
暗中驚破玉人眠。
遂燒香。
為汝器禅人火 數載參尋。
為了生死。
四山相逼。
如何回互。
髑髅裡面眼睛開。
大地山河無寸土。
為明一靜主火 一自鼓山安鼻孔。
點胸自許氣如虹。
更饒一副罵人口。
末後方知實踐功。
踢翻生死岸。
打破太虛空。
凡聖位中覓不得。
無底船撐烈??中。
擲火炬。
喝一喝雲。
切忌躲跟。
為慧雲庵主舉火 瑟瑟西風透遠林。
道人滅迹正難尋。
通霄路上重相遇。
一句何曾有古今。
恭惟。
圓寂尼慧雲覺師。
童真出家。
白首抱道。
一生廣大願。
建立無量因緣。
一點慈悲心。
教化幾多男女。
而今娑婆緣謝。
何妨鬧裡抽身。
淨土花開。
一任定中見佛。
正與麼時。
更有末後相送一句。
如何道。
惟憑一炬性空火。
煉淨人間五漏身。
坐斷十方全體現。
彌陀原不是他人。
遂擲火炬。
為一相耆德舉火 恭惟。
圓寂一相鏡公耆宿。
弱冠披缁。
即入博山之室。
終身肥遁。
久栖建水之濵。
精進修心。
坐立宛如鐵橛。
慈悲接物。
哆啝一似嬰兒。
四衆依歸。
諸山仰慕。
某早承提激。
晚觐光儀。
方思久坐于白雲。
讵意遽反乎清泰。
乃因圓果滿之日。
正花開見佛之時。
聊備茶毗。
用焚浮幻。
一相老師知麼。
東方入定西方起。
九品花開第一枝。
勝熱門前重煆煉。
火光映入寶蓮池。
為羅信潮善友舉火 火性無我。
寄于諸緣。
四大五蘊。
亦複皆然。
恭惟。
羅信潮善友。
孝悌修身。
慈和接物。
處世無著世之念。
居家有出家之心。
取蓮國于金方。
創蘭若于石鼓。
而今報緣告謝。
撒手歸來。
回首風塵。
一場夢事。
須知生也是夢。
死也是夢。
直饒道個不生不死亦是夢。
祇如破夢而出一句。
作麼生道。
以火炬打圓相雲。
不見一法即如來。
始得名為觀自在。
遂擲火炬。
為石衣上座舉火 掃父塔來。
全身歸父。
大光明中。
文彩畢露。
為希夷張居士舉火 聽之不聞名曰希。
視之不見名曰夷。
親證不聞不見處。
驗取灰飛煙滅時。
遂撺炬。
為本素上座舉火 潔白地上。
切忌染污。
猛火堆中。
還他本素。
為智楞上座舉火 觑破閻浮夢。
來參石鼓禅。
三年如一日。
行業若青蓮。
托缽歸來也。
坐脫未生前。
大冶爐中重煆煉。
現前大用又昭然。
為良恭上人舉火 自心造業自心現。
自心忏悔自心見。
般若光中心業空。
這裡急薦本來面。
為爍欣上人舉火 身為苦本能招病。
病到無身病始安。
隻這無身重煆過。
煆過後如何。
倚天長劍逼人寒。
便擲入火炬。
為淨輝侍者舉火 這個皮袋。
抛卻多少。
今又一個。
猶然不了。
若要了。
識取未生前一竅。
擲火炬雲。
火後一莖草。
為青林老宿舉火 一生林下自磨砻。
缜密修持獨有翁。
截斷衆流無一滴。
挽回末法有全功。
恭惟。
石林堂上青翁尊宿。
禅林玉樹。
僧海寶珠。
早曆諸方。
得師子踞地之法。
終隐林薮。
用羚羊挂角之機。
佛念一心。
事理圓備。
蓮分九品。
愚智兼收。
禽魚皆樂其生。
缁素鹹頌其德。
因圓果滿。
水到渠成。
撒手便行。
舉步即到。
正與麼時。
重參勝熱一句。
作麼生道。
四山火發無遺影。
上品花開正是時。
便撺入火炬。
為圓證上人舉火 出家雖晚。
行業維勤。
栖心淨土。
不染埃塵。
曉鐘夢覺。
俄爾歸真。
勝熱門中重煆煉。
西方寶樹正逢春。
便擲火炬。
為三學耆德舉火 一病淹淹經八月。
安閑有法孰能知。
熙然坐卧禅床上。
已驗修行得力時。
祇如今日。
風火既散。
藥病俱忘一着子。
落在甚麼處。
以火炬打圓相雲。
火光三昧無遺影。
又見蓮花出污泥。
便撺入火炬。
為尚實上座火 脫白此山三十年。
精修梵行若青蓮。
我今助爾一把火。
還卻髑髅未兆前。
為蓮生上人舉火 持齋十六年。
建亭三五所。
推恩撫二侄。
竭力事老母。
末後乞披缁。
預參三寶數。
一心一句佛。
志願度生死。
臨終心不亂。
屹然坐而亡。
人天留不住。
果熟在蓮邦。
萬緣俱擺脫。
唯剩這皮囊。
資爾般若火。
遍體發真光。
遂擲入火炬。
為無一阇黎舉火 恭惟。
無一純公阇黎。
居家學道。
即俗明真。
披缁雖晚。
行業維勤。
禮誦無間于朝昏。
宗教深明于性地。
據本有論。
實踐無虧。
法門典型。
後學矜式。
茲屆古稀之壽。
乃終今世之緣。
定入首楞嚴。
願歸極樂國。
可謂頭尾俱正。
因果全真。
正與麼時。
末後相資一句。
如何道。
以火炬打圓相雲。
空合空兮無縫罅。
火燒火也自清涼。
刹刹塵塵皆淨土。
何妨作戲又逢場。
執骨入塔 不壞之身。
重加煆煉。
石鼓歸來。
西方出現(東巒上座)。
皮膚脫盡惟真實。
收入歸藏白塔中。
坐斷上頭無貴位。
桃花依舊笑春風(衆僧靈骨)。
一塔雙親。
千秋如在。
世出世間。
了無挂礙(定祥父母)。
心淨土淨。
因真果真。
雲中白塔。
法界全身(太育母道剛)。
太靜出家。
父母入塔。
真俗雙彰。
火蓮秀發(太靜父母)。
親生子身。
子掩親骨。
生死本空。
天然妙葉(衆父母)。
白骨堆頭。
生死不到。
無縫塔中。
聲光浩浩(鄧禹生父)。
煉成一具黃金骨。
等閑敲着似銅鳴。
無縫塔中光閃閃。
古今坐斷不知名(一相耆宿)。
八十二年。
知白知玄。
死生夢破。
迥出二邊。
個中一座團圞塔。
占斷三千及大千(玄文上座父母)。
精修七十年。
純金經百煉。
隻在此山中。
佛眼觑不見(青林尊宿)。
戒定慧學。
三者本有。
果滿因圓。
收歸這裡(三學耆宿)。
尚實不尚虛。
無欠亦無餘。
閻浮歸白塔。
極樂現芙蕖(尚實耆宿)。
鼓山為霖和尚餐香錄卷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