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為霖和尚餐香錄卷上

關燈
二門。

    地獄天宮皆淨土。

    月穿潭底水無痕。

     林丹章道友掩骼。

    禮千佛名經請上堂。

    僧問。

    不與萬法為侶者。

    是什麼人。

    師雲。

    父母未生前會取。

    進雲。

    父母未生前。

    是何面目。

    師雲。

    即今是何面目。

    僧禮拜。

    師雲。

    不得錯認。

    師乃雲。

    盡十方法界。

    是個髑髅。

    收向甚麼處安葬。

    若安葬得明白一切含靈悉皆度脫。

    三世千佛為作證明。

    如或不然。

    過去千佛。

    已過去了。

    未來千佛猶未來。

    現在千佛。

    當面錯過。

    還有不錯過者麼。

    昔有秀才。

    誦諸佛名經。

    問長沙和尚曰。

    百千諸佛。

    但見其名。

    未審居何國土。

    還化物也無。

    沙雲。

    黃鶴樓崔颢題後。

    先輩還曾題也未。

    才曰。

    未曾題。

    沙雲。

    得閑題取一篇好。

    大衆。

    秀才恁麼問。

    長沙恁麼答。

    大似善财童子向妙高峰頂。

    參德雲比丘。

    七日尋覓不着。

    後卻于别峰相見。

    要知相見底事麼。

    聽取一頌。

    崔颢題詩黃鶴上。

    今來古往鬧紛紛。

    擊拂子雲。

    三千諸佛一時出。

    即此見聞非見聞。

    喝一喝。

    下座。

     孝男王道行。

    報親請上堂。

    父精為骨。

    母血為肉。

    骨肉合成。

    乃名為身。

    所以十月懷胎。

    三年乳哺。

    推幹就濕。

    鞠育良苦。

    欲報父母深恩。

    須如那叱太子。

    析骨還父。

    析肉還母。

    然後現本身。

    為父母說法始得。

    隻如析卻骨肉還父母了。

    如何是自己本身。

    父母未生前薦取。

    雖然衆生從無始來。

    出一皮袋。

    入一皮袋。

    生生死死。

    輪回不已。

    且道。

    那一人在生死内。

    在生死外。

    咄。

    喚甚麼作生死。

    即将此法。

    敬為孝男王道行資薦故考王一寵妣陳氏。

    早出苦輪。

    超生樂地。

    伏願。

    竭生死海。

    登涅槃山。

    同生諸佛會中。

    長作法門眷屬。

     起大悲忏。

    弟子楊太明池太長請上堂。

    觀音手眼通身是。

    救護群生願力深。

    一卷陀羅無閡力。

    聲聲流出大悲心。

    所以向刀山。

    則刀山自折。

    向火湯則火湯自竭。

    向地獄則地獄自滅。

    向餓鬼則餓鬼自飽。

    向修羅則惡心調伏。

    向畜生則自得智慧。

    衆生日用起四趣煩惱。

    造四趣惡業。

    受四趣苦果。

    但能一念至心。

    稱名持咒。

    觀世音即時現前。

    當處解脫。

    況風聲鳥語。

    皆演陀羅尼音。

    山色江光。

    盡顯慈悲妙相。

    隻如今日。

    屴崱峰頭。

    王侯共會。

    缁素同心。

    修禮大悲忏法。

    普為天下。

    祈緻升平。

    發菩提心。

    植成佛種。

    正當恁麼時。

    且道。

    觀世音在什麼處。

    拈拄杖卓一卓雲。

    若将耳聽終難會。

    眼處聞聲始得知。

    又卓一卓。

    下座。

     信官曾(諱)法孔王(諱)梅李(諱)士彥李(諱)英張(諱)伯升熊(諱)進學宋(諱)仁張(諱)國威夏(諱)有德夏(諱)繼旺修禮大悲忏法設齋請上堂。

    世尊雲。

    豪貴學道難。

    蓋為豪貴之人。

    多迷聲色。

    不知苦本。

    不求出要。

    所以學道為難。

    今日現前列位大檀護宰官。

    雖身居祿位。

    心存佛法。

    知有出世大事因緣。

    皆由往昔于三寶真淨田中。

    深植善根。

    故不昧耳。

    須知釋迦老子出世。

    不為别事。

    隻要人人自己。

    知有廣大圓滿無礙大悲之心。

    上同諸佛。

    下合群生。

    幹旋造化。

    生育萬物。

    一切功德。

    無不備具。

    無量劫來。

    不曾動着一絲毫。

    不曾移易一絲毫。

    既不曾動着。

    不曾移易。

    為什麼有聖凡染淨。

    乃至貴賤貧富。

    苦樂憂喜。

    種種差别耶。

    蓋翳眼見空花耳。

    故學道之士。

    所貴拔去翳根。

    俾法眼清明。

    親見自家田地。

    運出自己家珍。

    自利利他。

    受用無盡。

    隻如拔去翳根一句。

    如何道。

    不見一法即如來。

    亦複名為觀自在。

    險惡道中為津梁。

    世出世間無挂礙。

    下座。

     程門信女許氏陳氏。

    為男子明壽。

    挂幡飯僧求忏請上堂。

    諸佛菩薩。

    觀大地衆生。

    猶如一子。

    保持覆護。

    無不備至。

    世人一切可僞。

    唯愛子一念無僞。

    以與佛菩薩無緣慈悲。

    同體無二。

    皆自真心流出。

    所謂家家阿彌陀。

    處處觀世音也。

    今日程門信女許氏陳氏為男子明壽。

    高挂彩幡。

    廣陳香供。

    祈福基鞏固命位昌隆。

    幼齡災厄不侵。

    長大官星顯耀。

    有求皆遂。

    所願從心。

    正當恁麼時。

    感應道交一句。

    如何道。

    凡心才舉處。

    觀音出現時。

    福聚海無量。

    是故應頂禮。

    擊拂子。

    下座。

     信女薛太持設齋請上堂。

    人身難得。

    佛法難遇。

    既得人身。

    得遇佛法。

    須發真實心。

    依佛法修持始得。

    且道。

    佛法如何修持。

    娑婆苦海萬重波。

    一句彌陀直捷渡。

    彼岸高登達本鄉。

    親見彌陀大慈父。

    見後如何。

    良久雲。

    家業本完全。

    不用重分付。

     觀音成道日。

    善女人太慈興樂設齋請上堂。

    人人一座洛伽山。

    屴崱聳雲際。

    大士巍然坐此間。

    相好自分明。

    演說大悲圓滿咒。

    萬竅吼天風。

    普資恩有入玄關。

    大地無空缺。

    諸人向這裡證入。

    則知觀世音。

    即是自己。

    自己即是觀世音。

    一卷大悲心咒。

    塵說刹說。

    古今無間。

    以此求道。

    直取菩提。

    以此求福。

    萬德圓備。

    如或不然。

    觀音今日方成道。

    蠢動含靈盡放光。

    普請大家勤禮敬。

    塵塵盡露法中王。

    擊拂。

    下座。

     大悲忏圓滿。

    弟子池太長楊太明請上堂。

    僧問。

    法身無為。

    不堕諸數。

    因甚大悲菩薩。

    現千手眼。

    師雲。

    何曾有一個。

    進雲。

    恁麼則金殿重重顯至尊。

    師雲。

    不是這個道理。

    進雲。

    争奈人人本具。

    師雲。

    如何是你千手眼。

    僧以手作擎日月勢。

    師雲。

    猶少一個在。

    僧便喝。

    師雲。

    好與拄杖。

    師乃雲。

    心佛衆生。

    三無差别。

    觀世音以無緣慈。

    于衆生心中。

    放光說咒。

    衆生以大願力。

    于菩薩心中。

    禮拜供養。

    如空合空。

    似水投水。

    廣大如法界。

    究竟如虛空。

    盡未來際。

    無有間斷。

    隻如今日一期佛事雲周。

    因齋慶贊一句。

    作麼生。

    弓槊已挂狼煙息。

    萬裡讴歌道太平。

    複舉麻谷問臨濟。

    大悲千手眼。

    那個是正眼。

    濟搊住雲。

    大悲千手眼。

    作麼生是正眼。

    速道速道。

    谷拽濟下禅床卻坐。

    濟問訊雲。

    不審。

    谷拟議。

    濟拽谷下禅床卻坐。

    谷便出去。

    師雲。

    二尊宿各用手眼逞神通。

    絲來線去。

    隻用得九百九十九眼。

    若是正眼。

    未曾夢見。

    且道畢竟如何是正眼。

    起立良久雲。

    君不見。

    便下座。

     善女人王太淨。

    設齋請上堂。

    興化道。

    我聞前廊也喝。

    後架也喝。

    喝得老僧上。

    三十三天撲下來。

    一點氣息也無待。

    我緩緩地。

    蘇醒起來。

    向汝道個未在。

    何也。

    我未曾向紫羅帳裡。

    撒真珠與諸人去在。

    興化老人恁麼道。

    早是抱贓叫屈了也。

    山僧今日。

    這裡二禅客出來。

    呈一問兩問。

    便爾胡喝亂喝。

    山僧總不見不聞。

    何也。

    春鳥晝啼。

    秋蟲夜響。

    有甚麼較量處。

    雖然如是。

    山僧與麼道。

    且道。

    是真珠是瓦礫。

    一任諸人自己檢點去。

    複雲。

    善女人王太淨。

    厭娑婆之暴惡。

    慕極樂之殊勝。

    笃修淨業。

    決志往生。

    蓋有年矣。

    今日又特設齋。

    請山僧升座。

    指示個西方的路頭。

    敢問。

    大衆西方路頭。

    在甚麼處。

    莫雲蓦直去麼。

    莫雲看腳下麼。

    莫雲含元殿裡問長安麼。

    今時人盡力道。

    總不出此。

    還息得渠疑情麼。

    内經雲。

    緩則治其本。

    急則治其标。

    須知娑婆世界。

    六道輪回。

    祇是個愛字。

    極樂世界。

    上善同會。

    祇是個淨字。

    所以古德雲。

    愛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淨不生極樂。

    大衆要識西方路頭麼。

    唯憑一句彌陀佛。

    淨卻多生貪愛心。

    貪愛淨時極樂現。

    現後如何。

    良久雲。

    娑婆當處自平沉。

    珍重。

     王蓮實道者。

    預修功德請上堂。

    僧問。

    昨日和尚道。

    有二禅客。

    胡喝亂喝。

    敢問如何是正喝。

    師雲。

    不喝你。

    進雲。

    作家宗師天然有在。

    師便打。

    進雲。

    恁麼則掀倒禅床去也。

    師雲。

    杜撰禅和。

    如麻似粟。

    又打。

    師乃雲。

    道者王氏法名傳悉蓮實其道号也。

    生于貴胄。

    許于名門。

    未成禮而夫子化去。

    時道者方在笄年。

    遂以堅貞自矢。

    潔白修身。

    奉佛持齋。

    笃修淨業。

    至二十有六歲。

    始于歸其家。

    撫嗣守節。

    今年已六十有一矣。

    即此清操。

    已有天位。

    而道者志。

    不在人天。

    願生淨土。

    所以今日禮忏飯僧。

    種種功德。

    一一回向淨土。

    仍請山僧升座。

    發明淨土要旨。

    以為西方公據。

    還會麼。

    善業惡業。

    皆由心造。

    穢土淨土。

    并自心生。

    故世尊雲。

    直心是菩薩淨土。

    菩薩成佛時。

    不謟衆生。

    來生其國。

    深心是菩薩淨土。

    菩薩成佛時。

    具足功德衆生。

    來生其國。

    大乘心是菩薩淨土。

    菩薩成佛時。

    大乘衆生。

    來生其國。

    乃至施戒忍進禅智是菩薩淨土。

    菩薩成佛時。

    具足六度衆生。

    來生其國。

    故雲。

    欲得淨土。

    當淨其心。

    随其心淨。

    則佛土淨。

    敢問。

    大衆心畢竟作麼生淨。

    還委悉麼。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彌陀方脫口。

    淨土已花開。

    五濁本來淨。

    三祇不假排。

    人人火宅内。

    俱坐實蓮台。

    伏惟珍重。

     清流弟子馬太??同母羅氏。

    設齋請上堂。

    母子殷勤請法來。

    牢關又複為君開。

    敢言昨定今不定。

    三寸分明是禍胎。

    蓦拈拄杖。

    召大衆雲。

    這個是法三寸。

    如何商量。

    卓一卓雲。

    這個無相。

    非眼所見故。

    這個空寂。

    非心所緣故。

    這個真實。

    非四相所遷故。

    這個離言。

    非口所述故。

    所以釋迦掩室于摩竭。

    隻見一斑。

    淨名杜口于毗耶。

    望空啟告。

    須菩提唱無說以顯道。

    捕影捉風。

    帝釋絕聽而雨花。

    喚鐘作甕。

    正當恁麼時。

    且道。

    如何通信。

    道火何曾燒着口。

    撐天拄地定由他。

    又卓一卓。

    下座。

     清流縣慧雲悟明若淡梅友慧日紹如還照諸上座。

    設齋請上堂。

    族姓子。

    于佛法中出家。

    有何所益。

    隻要識得自己根源。

    如何是自己根源。

    凡所有相。

    是皆虛妄。

    大衆好個小歇場。

    不妨将息。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豎拂子雲。

    還見麼。

    見即不無。

    争奈金屑落眼。

    正與麼時。

    到家一句如何道。

    夏木陰森白晝長。

    清溪一帶明如鏡。

    擊拂子。

    下座。

     緣生上人。

    剃度請上堂。

    投泥自溺。

    名曰凡夫。

    透得此門。

    出塵羅漢。

    緣生上人。

    舍三女為尼。

    棄室家削發。

    即此一着。

    便具大丈夫成佛作祖力量。

    非世間榮貴勳業。

    可得而較量也。

    故昔日崔趙公問徑山國一禅師曰。

    弟子欲出家得否。

    徑山曰。

    出家乃大丈夫事。

    非将相之所能為。

    豈不然耶。

    雖然如是。

    且道。

    出家畢竟為個什麼。

    夫出家者。

    為無為法。

    無為法者。

    乃世出世間萬法根本。

    若得此法。

    則能了無始不了生死。

    報累世未報親恩。

    傳慧命于将來。

    度群迷于末劫。

    始不負割愛入山之初志也。

    緣生上人。

    痛自勉勵珍重。

     謝飛卿居士。

    掃塔請上堂。

    先師遷化。

    已十載矣。

    建州弟子飛卿謝君。

    敬赍香供入山掃塔。

    但不識先師靈骨所在。

    特請山僧指點。

    隻如青松郁郁。

    白塔峨峨。

    長江日夜向東流。

    列岫朝昏常逞秀。

    為是先師靈骨。

    非先師靈骨。

    若道是頭上安頭。

    若道不是撥波求水。

    正與麼時。

    且道。

    如何定當。

    茶傾三奠複三奠。

    萬象森羅齊點頭。

    是耶非耶俱不道。

    未把真金去博鍮。

     優婆夷弟子今記請上堂。

    大福德人。

    發大福德心。

    修大福德行。

    感大福德報。

    何者以法性無盡故。

    心無盡。

    心無盡故。

    行無盡。

    行無盡故。

    果報亦無盡。

    所以忏罪障而罪障潛消。

    求福壽而福壽愈廣。

    生生常遇三寶。

    在在勤植福田。

    不為富貴所迷。

    不為塵勞所染。

    一一皆自法性流出。

    可謂真實功德也。

    且道。

    畢竟如何是法性。

    十界聖凡無一物。

    山河大地自如如。

    珍重。

     參領徐公諱有才請上堂。

    人人腳跟下。

    一段大事。

    寬越太虛。

    明逾日月。

    生天地育聖凡。

    神通光明。

    福德智慧。

    一切具足。

    不假外求。

    隻是衆生日用不知。

    雖則不知。

    未曾欠少。

    今日參領徐公。

    入山設供請法。

    不免傍資一路。

    也要諸人明個入處。

    拈拄杖卓一卓雲。

    大衆會麼。

    三平和尚雲。

    即此見聞。

    非見聞。

    兩手分付。

    無餘聲色可呈君。

    喪盡目前。

    個中若了全無事。

    一得永得。

    體用何妨分不分。

    一切臨時。

    又卓拄杖雲。

    珍重。

     信官王諱惟明同夫人祁氏誕日請上堂。

    如來出世大因緣。

    要令人人悟性天。

    依性起修真實行。

    生生福壽自綿綿。

    隻如悟入自性一句。

    如何道。

    日用堂堂無别法。

    分明父母未生前。

    珍重。

     優婆夷弟子何太雲。

    禮華嚴經滿忏請上堂。

    盡十方世界。

    是華藏法界。

    盡十方世界。

    是毗盧遮那。

    盡十方世界中。

    若聖若凡。

    若依若正。

    乃至萬象森羅。

    是一部華嚴大經。

    三界擾擾。

    湧法海之波瀾。

    六趣芸芸。

    燦性天之星鬥。

    忽有個性燥漢。

    向這裡。

    撩起便行。

    推開樓閣之門。

    遍遊法界之境。

    于一塵中。

    至不可說佛刹。

    微塵數世界。

    一一世界。

    親觐不可說佛刹。

    微塵數諸佛。

    一一佛所。

    精修梵行。

    盡未來際。

    無有間斷。

    一塵既爾。

    一切塵亦然。

    所謂塵塵爾。

    念念爾。

    法法爾。

    正眼看來。

    猶如一夢。

    今有善女人何太雲。

    于此經中。

    起大信。

    發大願。

    修大行。

    清淨三業。

    翹勤五悔。

    一字一禮。

    無空過者。

    且道。

    這一鋪功德。

    畢竟如何回向。

    普賢萬行周沙界。

    十願導歸極樂邦。

    親見彌陀蒙授記。

    塵塵禮敬法中王。

    珍重。

     小參 元宵小參。

    舉。

    蔡君谟守福州。

    上元日。

    令民間一家點燈七盞。

    陳烈作燈長丈餘。

    大書其上雲。

    富家一盞燈。

    太倉一粒粟。

    貧家一盞燈。

    父子相對哭。

    風流太守知不知。

    猶恨笙歌無妙曲。

    君谟見之。

    還輿罷燈。

    師雲。

    蔡端明。

    冷竈放火。

    要且不知火種來處。

    陳處士痛處下針。

    其奈先自傷手。

    直令千古之下。

    傳為口實。

    山僧今夜在石鼓峰頭。

    與數百衲子。

    同過上元。

    令人人各點起一盞燈。

    雖則光明烜赫。

    要且不費油火。

    富也富不着。

    貧也貧不到。

    且道這一盞。

    是什麼燈。

    良久雲。

    鐵樹花開明似日。

    時時照見夜行人。

     小參。

    師雲。

    結制來。

    已數日也。

    那事作麼生。

    還有奈得何底麼。

    出來道看。

    問答不錄。

    師乃雲。

    古德雲。

    小參謂之家教。

    如今在孤峰頂上。

    架數間大屋。

    聚數百衲子。

    立成個本分家風。

    且道教個什麼。

    莫是教諸人參禅麼。

    已是屈了諸人。

    諸人分上。

    還欠少個什麼。

    豈不見昔歸宗會下有僧。

    夜來叫雲。

    我大悟也。

    歸宗次日上堂雲。

    昨夜大悟底僧出來。

    僧出曰。

    師姑元是女人做。

    歸宗休去。

    大衆。

    這僧若不親到這個田地。

    歸宗如何肯休。

    諸人若的的識得這僧悟處。

    便識得自己立地處。

    識得自己立地處。

    便識得從上諸佛諸祖立地處。

    還有恁麼人麼。

    如無山僧今夜狹路相逢。

    不免當頭道破。

    師姑元是女人。

    衆生本來是佛。

    若能直下承當。

    以拳擊案雲。

    此物原非他物。

    還有直下承當者麼。

    好與三十痛棒。

     小參。

    師雲。

    前日舉拳。

    要諸人直下承當。

    殊不知你起念承當。

    早已當面蹉過。

    若不承當。

    依舊沉淪。

    所以此事苟非其人。

    大難大難。

    事不獲已。

    為諸人執認個父母所生血肉身心。

    所以令汝看個父母未生前。

    自己本來面目。

    為汝被生死流轉所苦。

    所以令汝究生死根源。

    看個生從何來。

    死從何去。

    諸人若端的識得生死來去處。

    便識得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識得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便識得生死來去處。

    故古德雲。

    參須真參。

    悟須實悟。

    真參要有真參底工夫。

    實悟要有實悟的言句。

    豈不見南嶽讓和尚。

    初參六祖。

    祖問。

    什麼處來。

    讓雲。

    嵩山來。

    祖雲。

    什麼物恁麼來。

    讓無語。

    遂經八年。

    一日向祖雲。

    某甲有個會處。

    祖雲。

    作麼生。

    讓雲。

    說似一物即不中。

    祖雲。

    還假修證否。

    讓雲。

    修證則不無。

    染污即不得。

    祖雲。

    祇此不染污。

    是諸佛之所護念。

    汝既如是。

    吾亦如是。

    大衆。

    你看讓和尚。

    于六祖什麼物恁麼來一語下過不得。

    遂經八年。

    你道渠八年中。

    做個什麼。

    若不用心體究做真參底功夫。

    焉有後來發明底時節。

    與發明底言句。

    諸人要真實發明麼。

    不妨更向什麼物恁麼來處看。

    向說似一物即不中處看。

    向染污即不得處看。

    這三語中。

    若透得過。

    生從何來。

    死從何去。

    與父母未生前已生後。

    全體顯露。

    還委悉麼。

    快人一言。

    快馬一鞭。

    更不勞叨呾。

    大家且恁麼看取。

    夜寒。

    珍重。

     小參。

    師雲。

    結制以來。

    已經二七了也。

    諸人坐禅。

    還曾夢見坐禅底道理麼。

    若知得昏散二魔。

    藏身無地。

    定慧兩輪。

    觌體圓明。

    豈不見古南堂禅師。

    有偈雲。

    南堂靜坐一爐香。

    終日凝然萬慮忘。

    不是息心除妄想。

    都緣無事可商量。

    大衆這個無事處。

    即是諸人放身命處。

    還知麼。

    若知得。

    許汝從定門入。

    山僧續貂亦有一偈。

    鼓山靜坐一爐香。

    譬如捉賊要見贓。

    裂破虛空無一物。

    巍巍獨露法中王。

    大衆還知有這個法王麼。

    若知得。

    許汝從慧門入。

    故古德雲。

    定慧等學。

    明見佛性。

    諸人但将此二偈。

    仔細體究。

    這裡究得徹。

    則知南堂底。

    即是鼓山底。

    鼓山底。

    即是南堂底。

    如或不能。

    且向一門深拶入。

    免教岐路泣亡羊。

     小參。

    師雲。

    終日為諸人打葛藤。

    不向這裡。

    讨個下落。

    猶自打瞌睡。

    真不唧??。

    且道。

    病在什麼處。

    隻為抛家外走。

    年代深遠。

    忘卻了也。

    每每共汝。

    把手歸來。

    家業完全。

    契券明白。

    到這裡。

    猶自回頭轉腦。

    豈不大可哀哉。

    如今事不獲已。

    不免貴買賤賣去。

    以兩手抛空雲。

    掇向諸人面前了也。

    一任有眼者見。

    有耳者聞。

    有口者道。

    有心者思。

    看什麼處不風光。

    什麼處不成現。

    雖然忽有個漢。

    眼耳不具。

    心口不全。

    到這裡。

    作麼生接引他。

    良久雲。

    慚愧便歸方丈。

     小參。

    師雲。

    諸人到鼓山參禅。

    圖個什麼。

    莫圖成佛麼。

    頭上安頭。

    若不成佛。

    又落衆生界裡。

    蓋成與不成。

    是兩頭語。

    須知當人自己。

    有本分事在。

    如何是自己本分事。

    良久雲。

    難難難。

    接竹點天徒自瞞。

    易易易。

    跑下單來踏着地。

    也不難也不易。

    倒騎鐵馬雲中戲。

    諸人且道。

    此三語還有親疏也無。

    一串穿來抛那畔。

    笑倒堂中老聖僧。

    參。

    僧問。

    萬法是心光。

    諸緣唯性曉。

    本無迷悟人。

    祇要今日了。

    隻如今日如何了。

    師雲。

    何不直下薦取。

    進雲。

    本無迷悟人。

    了個什麼。

    師雲。

    直了個無迷悟底。

    進雲。

    恁麼則萬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撈捷始應知。

    師雲。

    如何是汝知底事。

    進雲。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師雲。

    閑言語。

     因事小參。

    師雲。

    諸人出一叢林。

    入一叢林。

    個個道我參禅學道。

    不知喚什麼作道。

    道作麼生學。

    不向這裡體認明白。

    祇是個随群吃飯漢。

    有什麼共語處。

    諸人要知麼。

    何不看從上古人葛藤。

    豈不見昔日趙州問南泉。

    如何是道。

    泉雲。

    平常心是道。

    州雲。

    還可趣向也無。

    泉雲。

    拟向即乖。

    州雲。

    不拟。

    争知是道。

    泉雲。

    道不屬知。

    不屬不知。

    知屬妄覺。

    不知屬無記。

    若真達不疑之道。

    猶如太虛。

    廓然蕩豁。

    豈可強是非耶。

    州于言下大悟。

    大衆。

    平常心是道。

    大好言語會得者。

    能有幾人。

    所以雲。

    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鮮矣。

    今時學道者。

    隻在知不知上做活計。

    知者一向搬弄神識。

    博學多聞。

    向外打之繞。

    不知者一味遏捺妄想。

    攝念歸空。

    向死水裡坐。

    總出他妄覺無記窠臼不得。

    何曾夢見平常心來。

    諸人要識平常心是道麼。

    聽取一偈。

    渴飲饑餐無别事。

    禅床角坐思悠哉。

    一闆打着真痛處。

    不覺連聲叫出來。

    諸人若向這裡薦得。

    方吃得山僧手中棒。

    如或不然。

    對面不相識。

    休雲親近來。

     解制小參。

    師雲。

    今日解制。

    山僧有四問。

    一問諸人在這裡。

    結制參禅。

    離卻昏沉妄想。

    試将參底禅。

    舉似山僧看。

    二問參禅要了生死。

    了生死的禅。

    作麼生參。

    三問三月安居今已滿。

    畢竟将什麼抵。

    還常住飯錢。

    四問人人有個廣長舌相。

    橫說豎說。

    晝夜無間。

    拈卻髑髅。

    道将一句來。

    此四問。

    若答得的當。

    許有參學分。

    若不的當。

    東去西去。

    被荒草裡。

    毒蛇咬殺時。

    莫謂山僧不曾說破。

     中秋小參。

    師雲。

    山僧在山中。

    與大衆三度過中秋。

    吃茶說話。

    茶不知吃。

    在那裡去了。

    話亦不知聽。

    在那裡去了。

    今夜又值中秋吃茶。

    又要山僧說話。

    不知說個什麼。

    莫說月麼。

    靈山指曹溪話。

    馬師父子玩寒山子詠。

    這片月被這一隊弄影漢。

    賣弄殆盡了也。

    更教山僧說個甚麼。

    雖然。

    不免将無作有。

    應個時節。

    昔僧問曹山。

    朗月當空時如何。

    山雲。

    猶是階下漢。

    朗月當空。

    幾人到此田地。

    曹山猶道。

    是階下漢。

    你道過在什麼處。

    不見道清光照眼。

    似迷家明白轉身猶堕位。

    豈不是此人過處。

    這僧卻也伶俐。

    便進雲。

    請師接上階。

    山雲。

    月落後來相見。

    祇如月落後如何相見。

    聽取一偈。

    昨夜姮娥傳信息。

    金錢不許戲蝦蟆。

    大家推倒廣寒殿。

    相邀來吃趙州茶。

    珍重。

     孝男儲谷。

    薦考懷遠将軍葵旭儲公妣太淑人盛氏。

    請對靈小參。

    師雲。

    若論佛法。

    祇要識得自己根源。

    若識得自己根源。

    則生死海。

    即是涅槃門。

    更無毛頭許法。

    為障為礙。

    以是一法非二法故。

    何者是自己根源。

    趙州雲。

    未有世界。

    早有此性。

    世界壞時。

    此性不壞。

    時有僧便問。

    如何是此性。

    州雲。

    四大五陰。

    僧雲。

    這個是壞底。

    如何是此性。

    州雲。

    四大五陰。

    這僧貪觀天上月。

    失卻手中珠。

    趙州心不負人。

    面無慚色。

    還知趙州不負人處麼。

    更聽頌出。

    四大五陰。

    來去去來。

    如空忽雲。

    如旱忽雷。

    來無所從。

    去無所至。

    寂然湛然。

    不離當處。

    舉拂子雲。

    會麼。

    切不得辜負山僧。

     弟子黃太用薦親。

    請對靈小參。

    師雲。

    三界升沉無别法。

    祇因業力強安排。

    業由心起原無性。

    病眼空花見有差。

    若能悟入無性理。

    一口吸盡西江水。

    本來面目自昭然。

    更于何處覓生死。

    祇如無性理。

    作麼生悟。

    黑如日。

    明如漆。

    大地有波濤。

    四海無一滴。

    咄。

    且向這裡。

    直下超脫去。

     小參。

    師雲。

    今日溫陵弟子朱太雲。

    于佛誕日。

    特上鼓山。

    普請衆僧念佛。

    資薦考妣宗親。

    往生淨土。

    仍請山僧。

    說法開導。

    須知盡十方世界。

    是個極樂國土。

    何處有五濁惡世。

    盡十方世界。

    是當人自己。

    何處有阿彌陀佛。

    若端的向這裡見得徹去。

    則太雲父母宗親。

    久已向蓮花國裡。

    成等正覺了也。

    又何有念佛往生之可言。

    如或不然。

    且靠着一句阿彌陀佛。

    作個往生底路引。

    豈不見十六觀經雲。

    若人至心令聲不絕。

    具足十念。

    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

    于念念中。

    除八十億劫。

    生死之罪。

    臨命終時。

    見金蓮花。

    猶如日輪。

    住其人前。

    于一念頃。

    即得往生。

    極樂世界。

    既往生已。

    見佛聞法。

    悟無生忍。

    然後方知道極樂原非别處。

    彌陀豈是别人。

    到這裡。

    即道個念佛一聲。

    漱口三日。

    有什麼過。

    會麼。

    蓮花台上化生時。

    即是如今這一念。

     林遵魯茂才薦考秀軒公。

    請對靈小參。

    師雲。

    秀軒老居士八十七年前。

    來從那一路而來。

    八十七年後。

    去從那一路而去。

    若知來去處分明。

    則生死二字是什麼。

    陽??空花。

    如或未然。

    不免道破。

    八十七年前。

    來從何來。

    咄。

    八十七年後。

    去從何去。

    咄。

    會麼。

    生耶死耶。

    俱不道。

    觀音處處現全身。

     小參。

    師雲。

    孺人陳氏函壽謝世以來。

    已經三載。

    茲屬祥期。

    孝子曾功調惟理功碩等。

    特上鼓山。

    禮忏飯僧。

    用薦冥福。

    仍請山僧。

    詣靈開示。

    惟孺人谛聽。

    虛空無際。

    孰東孰西。

    十界無人。

    誰凡誰聖。

    祇因一念不覺。

    便爾眼見空花。

    随業惑以升沉。

    仍因緣而鼓動。

    多生流浪。

    至今莫返。

    孺人若能向這裡。

    豁開正眼。

    即路還家。

    方知燈即是火。

    米即是飯。

    釋迦老子。

    是什麼幹屎橛。

    達磨原是老臊胡。

    更說什麼。

    輪回生死。

    菩提涅槃。

    如或未然。

    孺人且看未生前一句。

    是男是女細參詳。

    一朝親見渠侬面。

    鐵樹花開劫外香。

    珍重。

     為法珍禅友。

    對靈小參。

    師雲。

    法珍禅友昔同參先師座下。

    履道甚勤。

    自負知見。

    下視流輩。

    奈天不假年。

    赍志而殁。

    衆皆惜之。

    其徒興昌徒孫法智業已奉遺骨入塔。

    茲複到山。

    禮忏追薦。

    請山僧對靈說法。

    用報提激之恩。

    當此之時。

    且道。

    與法珍還有相見處否。

    若道有相見。

    幽明迥隔。

    若道無相見。

    鼻孔原通。

    相見不相見則且置。

    祇如法珍。

    下世以來。

    已經六載。

    天耶人耶。

    諸佛淨土耶。

    當有寄托。

    且道。

    鼻孔裡這一竅。

    寄托何處。

    既無寄托。

    則亦無出沒。

    無動靜。

    無往來。

    有佛無佛。

    性相常住。

    廣大如法界。

    究竟如虛空。

    雖然如是。

    猶是增語。

    法珍當年親見底。

    還有許多般也無。

    祇這一句子。

    須還法珍自道始得。

    良久雲。

    大衆莫道。

    法珍無語好。

    珍重。

     為林常捷善友。

    對靈小參。

    師雲。

    生死二字。

    迷卻幾多人。

    亦悟卻幾多人。

    何以迷卻幾多人。

    為世人慧眼不開觑。

    這生死不破。

    被他流轉。

    劫劫波波。

    豈不是迷卻幾多人。

    何以悟卻幾多人。

    若是夙有靈根底。

    直下觑破這生死。

    了不可得。

    得大自在。

    豈不是悟卻幾多人。

    是知生死二字。

    實聖凡之要。

    迷悟之關也。

    祇如悟的人。

    生死空了。

    畢竟向什麼處去。

    良久雲。

    抉出眼中翳。

    還他舊面皮。

    本來無住着。

    幻寄寶蓮池。

    彌陀親授記。

    衆聖共提攜。

    上品上生處。

    趙州東院西。

    常捷善友。

    但向這裡超脫去。

     不遠父林廷謙若安父陳五鬥母何氏。

    同薦請對靈小參。

    師雲。

    不遠之父。

    非若安之父。

    若安之母。

    非不遠之母。

    今夜同入如來大光明藏中。

    互為賓主。

    祇得今古一時。

    死生一際。

    聖凡一體。

    迷悟一道。

    于其中間。

    求其異相。

    了不可得。

    不遠若安父母。

    能向這裡。

    以海印三昧。

    一一印定。

    随處作主。

    遇緣即宗。

    天上人間。

    他方此界。

    繁興大用。

    為物作則。

    淨裸裸赤灑灑。

    更不見有毛頭許法為障礙也。

    還知麼。

    全身已坐空王殿。

    不必靈山問釋迦。

     本徹禅人。

    薦親請小參。

    師雲。

    本徹為父母平生。

    未聞無生法。

    特請山僧。

    開示無生法。

    若論無生法。

    父母死不曾死。

    以死是幻死。

    求其死相。

    了不可得。

    本徹生不曾生。

    以生是幻生。

    求其生相。

    了不可得。

    此不可得處。

    乃是當人本源自性。

    祇為無始劫來。

    被他生滅相蓋覆。

    了不得現前。

    即今若能于生死不可得中。

    直悟無生法忍。

    則觌體圓明。

    永無遮障。

    還信得及麼。

    一悟無生理。

    諸緣盡悄然。

    浮雲散何處。

    明月正當天。

     陳輝生善友。

    送母道剛優婆夷入塔。

    請對靈小參。

    師雲。

    道剛優婆夷。

    爾受我大乘菩薩心地戒。

    已入諸佛位了也。

    還知麼。

    爾謝世以來。

    已經半載。

    試自谛觀。

    畢竟有世可謝。

    無世可謝。

    須知世不有。

    如何有世可謝。

    世不無。

    如何無世可謝。

    何者三界六道。

    皆是自心之所變現。

    猶如空花。

    似有非實。

    原不可以有無計也。

    若能于不可計中。

    認得本源心地。

    則三界生死。

    即時頓空。

    三聚淨戒。

    一念具足。

    破無明于曠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