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為霖和尚餐香錄卷上

關燈
頭來。

    一人為兄。

    在國歡搖頭。

    一人為弟。

    在上生擺尾。

    攪渾世界。

    反覆陰陽。

    仔細檢點來。

    猶是冬行春令。

    山僧為寂祖腳下兒孫。

    今日到來。

    雖則祖翁家業契券分明。

    要且未敢顧着。

    何也。

    孟春猶寒。

    伏惟珍重。

     泉州開元寺職事石航達際思聖宅出諸上座。

    送師還山。

    設齋請上堂。

    圓同太虛。

    無欠無餘。

    山僧離鼓山到開元。

    則開元有山僧。

    鼓山無山僧。

    離開元還鼓山。

    則鼓山有山僧。

    開元無山僧。

    作麼生說個無欠無餘底道理。

    莫是雲雲無心以出岫。

    鳥倦飛而知還麼。

    錯。

    莫是雲去去實不去。

    來來實不來麼。

    錯。

    莫是雲動若行雲。

    止猶谷神麼。

    錯。

    畢竟如何得不錯去。

    咄。

    不勞說夢。

    擊拂子下座。

     毫光上人誕日設齋。

    請上堂。

    若是無生無不生。

    鐵牛閑步火中行。

    軒轅甲子知多少。

    露柱分明與并庚。

    且道。

    露柱畢竟年多少。

    塵沙劫又塵沙劫。

    數盡塵沙算不清。

     思聖靜主。

    還山掃塔。

    請上堂。

    白塔青山裡。

    全身大定中。

    死生俱不道。

    夜半日頭紅。

    正與麼時。

    還有真見先師面目者麼。

    若有。

    鼓山門下不至寂寥。

    如或不然。

    白浪滔天。

    正好着力。

     池心宇道友。

    募衆修第二壇大悲忏法。

    請上堂。

    僧問。

    如何是大悲心。

    師雲。

    分明流出。

    進雲。

    觀音菩薩來也。

    師雲。

    向汝道什麼。

    進雲。

    伏惟萬福。

    師雲。

    歸位着。

    師乃雲。

    觀世音菩薩一片大悲心。

    現出千手眼。

    在娑婆險惡道中。

    施大無畏。

    與大安樂。

    而衆生不知。

    由不知故。

    菩薩之悲心愈重。

    或現蚌蛤中。

    或現牛膽裡。

    或作馬郎婦。

    或作志公身。

    種種方便。

    處處接引。

    無奈衆生之癡迷猶甚。

    乃于自心中。

    自相吳越。

    自動幹戈。

    帶累無限平人。

    堕坑落塹。

    其苦有不可勝言者。

    福城池心宇道友。

    觸目興感。

    起同體之悲。

    發願募衆。

    修禮大悲忏法三年。

    普為大地人忏愆請福。

    祈緻升平。

    正打着觀音老人痛處。

    今當第二期。

    擇吉告始。

    特設齋。

    請山僧升座。

    舉揚此一段因緣。

    也要大家同知此事。

    同發此心。

    同修此行。

    同證此法。

    大衆還知心宇這一念落處麼。

    天高群象正。

    海闊百川朝。

     孝子王岐崗。

    薦嚴請上堂。

    本生真父母。

    刀斧砍不開。

    生死存亡處。

    了不隔纖埃。

    要知不隔底事麼。

    王岐崗善友。

    關中人。

    僑居福省有年。

    至誠恻怛。

    勇于福田。

    尊人遇寶公。

    年九十二歲卒于家。

    岐崗聞訃。

    哀恸欲絕。

    又以弗克送終為恨。

    乃特上鼓山飯僧。

    請山僧舉唱宗乘。

    用酬罔極。

    須知岐崗舉念處。

    遇寶公已觌面相見了也。

    非生死所能隐顯。

    豈閩陝所能間隔耶。

    不惟岐崗父子如是。

    乃至一切諸佛。

    及諸衆生。

    山河國土。

    皆與岐崗。

    同一體性。

    無二無二分。

    無别無斷故。

    正與麼時。

    還委悉麼。

    将此深心奉塵刹。

    是則名為報父恩。

    珍重。

     自圓上座。

    六十初度。

    請上堂。

    自圓問。

    諸佛為一大事因緣。

    出現于世。

    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請問。

    如何是佛之知見。

    師雲。

    墨漆桶裡放光明。

    進雲。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如何是常住。

    師雲。

    前是佛殿。

    後是法堂。

    進雲。

    此舍唯有一門。

    而複狹小時如何。

    師雲。

    且從這裡出去。

    進雲。

    分明一句超然了。

    頓脫心猿露白牛。

    師雲。

    正好耕田。

    進雲。

    掀翻刹海光輝面。

    宛轉須彌暗點頭。

    師雲。

    用許多閑氣力作麼。

    進雲。

    雲收夜半金烏現。

    等閑照見夜行人。

    師雲。

    看取腳跟下。

    圓禮拜。

    師乃雲。

    自圓上座。

    親從先師得度後。

    在紫霞洞裡。

    得個翻身處。

    始知飯是米做。

    從此二十年來。

    自歌自笑。

    不妨做個灑落道人。

    為什麼。

    卻被十二時辰轉喚。

    今日作六旬初度耶。

    須知夜明簾外。

    别是家風。

    枯木堂前。

    另般春色。

    兩曜之所不到。

    四序之所不遷。

    芥城莫比其數。

    劫石難并其堅。

    唯有靈源洞口石将軍。

    許他結個同年。

    且道。

    石将軍有什麼長處。

    獨立空山無個事。

    太平歲月自綿綿。

     清明。

    弟子答響利生。

    送本師洞白關主印之上座。

    進塔設齋。

    請上堂。

    師雲。

    坐斷死關。

    洞然明白。

    銷融寶印。

    廓爾圓彰。

    分明日午打三更。

    誰道藏身沒蹤迹。

    隻得二邊不住。

    中道不居。

    正當恁麼時。

    且道洞白印之二上座。

    在什麼處。

    安身立命。

    年年寒食清明際。

    杜宇花開血滿山。

     信官陳貢軒。

    祈福設齋請上堂。

    當人自心本來清淨。

    隻因一念迷倒。

    遂于身口意三業。

    起無量過咎。

    惟智者能用。

    一念覺悟。

    翻破迷倒。

    複還元淨之心。

    此心即是佛心。

    一切煩惱業障。

    本來空寂。

    一切善法功德。

    悉自具足。

    不假外求。

    迷悟兩途。

    實轉凡成聖之要道也。

    更須知迷者由迷悟而迷。

    悟者由悟迷而悟。

    如人因地而倒。

    還從地起。

    離地求起。

    終無是理。

    雖然如是。

    有一人不屬迷不屬悟。

    不是聖不是凡。

    一切罪福因果。

    籠罩他不得。

    且道此人是何面目。

    良久召大衆雲。

    歸堂去。

     弟子心法薦師。

    請上堂。

    一切法不生。

    瑞草本無根。

    一切法不滅。

    紅爐滿盛雪。

    若能如是解。

    觑破威音外。

    諸佛常現前。

    大瑞庵主來也。

    白雲籠嶽頂。

    明月落前川。

    下座。

     寶善監院。

    青恒。

    文之。

    内瑩。

    設齋請上堂。

    時當末運。

    佛法凋零。

    至人乘願再來。

    因時救弊。

    弘法利生。

    圖報佛祖。

    不是為個閑名字。

    強求出頭。

    作一場戲劇。

    取笑世谛也。

    昔掌石師翁。

    佩白馬印。

    唱雲栖道。

    真寂寶善兩處開山。

    三十年來。

    覓個知音不可得。

    至晚歲。

    始遇先師一人。

    既徴智證之同。

    遂有寶戒之授。

    迄今又三十餘年矣。

    山僧嘗題師翁真贊曰。

    搖儀峰鼗鼓。

    賣雲栖骨董。

    三十餘年入水泥。

    始遇先師同鼻孔。

    死生呼吸共通風。

    聲光燭破閻浮夢。

    一滴苕溪水逆流。

    不知是濟是洞。

    蓋實錄也。

    山僧年十八歲。

    甫離受業。

    禀戒師翁座下。

    親承提挈。

    複指令見先師于荷山。

    至今日。

    為先師灑掃山門。

    皆辱師翁所教诏也。

    茲寶善監院青恒文之内瑩諸上座。

    以方丈遷化。

    乃特赍衆護法書币遠來。

    請山僧一振頹綱。

    勿使先人遺化一旦墜地。

    因思木本水源。

    理難固卻。

    乃舉出先師師翁相見一段因緣。

    也要大家知他二老落處。

    不可隻作矮子觀場。

    随人上下也。

    敢問大衆。

    二大老節文。

    畢竟在什麼處。

    有二僧競下語。

    師雲。

    未在。

    乃雲。

    木人把闆雲中拍。

    石女含笙水底吹。

    或有人問。

    和尚又作麼生。

    不免向他道争敢違背。

    下座。

     大悲忏圓滿。

    弟子林太鼎。

    陳太育。

    設齋請上堂。

    聞聲悟道。

    見色明心。

    水不洗水。

    金不博金。

    隻如雲門雲。

    觀世音菩薩将錢買糊餅。

    放下手。

    元來卻是饅頭。

    又作麼生。

    喝雲。

    早知飯是米。

    何須更忍饑。

    複雲。

    咒圓三七。

    功滿一期。

    因齋慶贊。

    無願不随。

    四海波澄無一事。

    普天共樂太平時。

    下座。

     佛誕日。

    福城優婆夷弟子鄭道實。

    同男林太鼎。

    設齋請上堂。

    師拈拄杖。

    卓一卓雲。

    悉達今朝恁麼來。

    火中菡萏又重開。

    遍空遍界香風起。

    異種靈苗觸處栽。

    祇這個。

    九龍吐水。

    還洗得着麼。

    雲門行棒。

    還打得回麼。

    直饒通身是眼。

    也鑒不出。

    通身是口。

    贊莫及。

    且道是個什麼。

    得恁麼奇特。

    還委悉麼。

    常在阛阓中。

    要且無人識。

    又卓一卓。

    下座。

     智楞上座請上堂。

    師拈拄杖雲。

    山僧不會說禅。

    終日閉門打眠。

    賴有這個上座。

    卻能為我敷宣。

    卓一卓雲。

    下不在地。

    上不在天。

    中不在内。

    傍不在邊。

    露裸裸。

    赤灑灑。

    沒可把。

    若有人拈得出。

    一任天下橫行。

    不見一毛頭許法為障為礙。

    若拈不出。

    被他迷卻路頭。

    東撞西磕。

    苦哉佛陀耶。

    即今還有拈得出者麼。

    卓一卓雲。

    珍重。

     孝男黃知雄等。

    奉薦考妣。

    請上堂。

    先聖道。

    三界上下法。

    我說皆是心。

    離于諸心法。

    更無有可得。

    要識心麼。

    天堂是。

    地獄是。

    成佛作祖亦是。

    如夜來做夢相似。

    人在床上。

    夢境千差。

    及至于醒。

    了無所得。

    設使未醒。

    亦非實有。

    到這裡。

    隻貴當人識得床上本人。

    則醒與不醒。

    得與不得。

    皆成剩語。

    敢問大衆。

    畢竟如何識得這個本人去。

    良久雲。

    不識不識。

    複雲。

    上來舉揚大法功德。

    奉為孝男黃知雄知權等。

    資薦嗣考文林郎黃公晉叔妣孺人郭氏。

    忏悔愆尤。

    莊嚴報地。

    伏願。

    幽關頓破。

    顯清淨光明之身。

    極樂高超。

    證阿鞞?緻之地。

     信官黃建五入山。

    建盂蘭盆勝會。

    請上堂。

    堂上老親真活佛。

    殷勤敬養福無邊。

    更資亡母諸親屬。

    一切同登極樂天。

    大衆須知。

    建老這一念廣大心。

    起自孝道。

    且道。

    這孝又從什麼處起。

    若也識得起處。

    不唯現世父母福樂百年。

    過去七世父母生天。

    乃至盡法界虛空界。

    一切蠢動含識。

    皆攝入無緣慈中。

    一時俱證無生法忍去也。

    還委悉麼。

    老衲親從方丈出。

    登堂對衆闡宗風。

    乃舉拂子召大衆雲。

    是什麼。

    更若凝眸。

    不勞相見。

     興茂莊主誕日。

    弟子等純林等志等。

    設齋請上堂。

    三緣和合之謂身。

    兩曜推遷之謂壽。

    似浮雲起于太虛。

    若洪波瀉于巨壑。

    須知真身無相。

    等十界以同軀。

    真壽不遷。

    即刹那而恒寂。

    非生非滅。

    非凡非聖。

    非内非外。

    非減非增。

    便恁麼悟去。

    尚堕法身。

    猶存數量。

    所以昔日僧問洞山。

    三身中。

    阿那身不堕衆數。

    洞山雲。

    吾常于此切。

    僧後問曹山。

    吾常于此切。

    意作麼生。

    曹山雲。

    要頭便斫去。

    又問雪峰。

    峰以拄杖劈口打雲。

    我亦曾到洞山來。

    大衆且道。

    三大老意。

    畢竟在什麼處。

    咄。

    甯可截舌。

    雖然如是。

    祇如興茂莊主。

    輔弼叢林。

    三十餘載。

    克勤克慎。

    實行實心。

    茲當九月朔旦。

    正值花甲初周。

    因齋慶贊一句。

    又作麼生。

    還委悉麼。

    采菊東籬下。

    幽然見南山。

     牛錄章京熊公諱進學。

    禮千佛名經。

    飯僧請上堂。

    忏悔一門。

    諸佛共贊。

    等覺已降。

    無不力行。

    普賢為華嚴長子。

    發十大願王。

    其第四願雲。

    忏悔業障。

    況其他耶。

    博地凡夫。

    未階聖果。

    處處貪着。

    無非是罪。

    其奈不知。

    雖則不知。

    不是無罪。

    譬暗中書字。

    火滅字存。

    及至天明。

    字終現耳。

    惟智者先覺。

    深自克責。

    息心改行。

    以複還本善。

    故釋迦老子垂誡雲。

    諸惡莫作。

    衆善奉行。

    自淨其心。

    是諸佛意。

    須知三世諸佛。

    曆代祖師。

    無有一人不淨此心。

    而成正覺者。

    隻如淨心一句。

    作麼生。

    本來無一物。

    切忌自揚塵。

    打破閻浮界。

    獨露法王身。

    珍重。

     牛錄章京陳公諱九州。

    偕男绶入山。

    禮千佛名經。

    飯僧請上堂。

    千佛出世。

    不為别事。

    要令大地衆生。

    見自本性。

    了卻生死。

    何也。

    蓋為人人有個本性。

    隻是不見。

    雖則不見。

    不可是無。

    人人有個生死。

    隻不肯了。

    雖則不了。

    不可是有。

    生死不有。

    本性不無。

    一時拈出。

    布施大衆。

    豎拂子雲。

    是甚麼。

    若向這裡。

    直下見得。

    曠劫來事。

    隻在如今。

    無邊生死。

    一時盡淨。

    豈不慶幸。

    如或不然。

    切須體究。

    這個生死。

    分明是有。

    鼓山長老為甚麼道不有。

    這個本性。

    本所不見。

    本所不聞。

    鼓山長老為甚麼道不無。

    參來參去。

    一朝廓然開悟。

    譬如日輪升空。

    無幽不燭。

    自家田地皆悉明了。

    然後發大伏藏。

    普濟一切。

    綽有餘??。

    可謂世出世間勝丈夫也。

    與他三世千佛。

    把手同行。

    又何忝哉。

    大衆。

    人身難得。

    大法難聞。

    時不待人。

    切須努力。

    珍重。

     宗聖善公誕日。

    弟子法願等。

    設齋請上堂。

    當處出生。

    随處滅盡。

    更不流入第二念。

    隻如吾人。

    堕地以來。

    從幼至壯。

    從壯至老。

    歲月日時。

    刹那流變。

    為是第二念。

    非第二念。

    良久雲。

    青蘿夤緣。

    直上寒松之頂。

    白雲淡濘。

    出沒太虛之中。

    萬法本閑。

    唯人自鬧。

    喝一喝雲。

    鬧個甚麼。

    複雲。

    末法澆漓。

    禅戒紛亂。

    先師出世。

    力振頹綱。

    禅嗣壽昌。

    戒弘真寂。

    源流不紊。

    授受無差。

    年八十時。

    嘗舉壽昌一座大好山。

    抛與道霈。

    大似一發而引千鈞。

    愧不勝其任矣。

    以真寂戒法。

    付跬存諸公。

    各以四句偈表信。

    其偈。

    皆前二句叙自己心中所證法門。

    後二句示付戒之意。

    無何。

    跬存雪樵莫違諸公。

    俱先掩化。

    而某公又妄拈宗乘。

    為先師所呵譴。

    今惟宗聖善公在耳。

    善公奉侍先師巾瓶有年。

    親禀毗尼。

    教授後學。

    必能遵先師之重囑。

    續真寂之芳猷。

    增佛壽命。

    令法久住。

    今日善公。

    五旬初度。

    正值先師忌辰。

    其徒子法願等。

    設齋請升座。

    特舉出先師付托禅戒。

    匡扶末法之意。

    以告大衆。

    更不敢效封人之祝。

    溢美褒贊。

    何也。

    不見道。

    吾禱久矣。

    伏惟珍重。

     指修庵主。

    為師慶壽設齋。

    請上堂。

    這個四大。

    性本是空。

    若不知空。

    不免道破。

    未入胞胎以前。

    在什麼處。

    一口氣不來。

    薪火相交。

    灰飛煙滅。

    又在甚麼處。

    前後既無。

    中間豈有。

    中既不有。

    為什麼又喚作五十初度。

    不見道。

    其如幻耳。

    祖師雲。

    泡幻同無礙。

    如何不了悟。

    達法在其中。

    非今亦非古。

    師乃起立召大衆雲。

    這個豈不是泡幻。

    喚什麼作無礙。

    這個不是無礙。

    又喚什麼作泡幻。

    這裡悟去。

    無邊刹境。

    自他不隔于毫端。

    十世古今。

    始終不離于當念。

    如或不然。

    看他閑甲子。

    遷到幾時休。

    刹那如寂靜。

    百川應倒流。

     祖信庵主。

    為師祝壽。

    設齋請上堂。

    一入信門。

    便登祖位。

    且作麼生信。

    盡十方世界是一人。

    盡無量百千劫是一壽。

    以如是壽。

    壽如是人。

    不長不短。

    不減不增。

    且道。

    人是何人。

    壽是何壽。

    還委悉麼。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間。

     純一監院。

    同陳輝生道友。

    為師慶壽。

    請上堂。

    虛度浮生半百年。

    知非知命總茫然。

    饑餐渴飲尋常過。

    笑破虛空嘴半邊。

    似這般無出豁漢。

    不辨月之大小。

    歲之閏餘。

    凡不收聖不管。

    正好貶向無生國裡。

    直教覓個出頭地不得。

    安用為渠??眉指目。

    攢花簇錦耶。

    雖然。

    這漢卻有個長處。

    解向人道飯是米做。

    鍋是鐵鑄。

    若也不信。

    試向自己竈門前口門邊。

    一一檢點去。

     兩序衆職事耆舊。

    制師子法被。

    為師慶壽。

    請上堂。

    師子叢林。

    師子圍繞。

    踞地底踞地。

    哮吼底哮吼。

    返擲底返擲。

    滾毬的滾毬。

    直得威光凜凜。

    百獸潛蹤。

    紫氣騰騰。

    群妖遁迹。

    千古之下。

    瞻之仰之。

    歎莫能及。

    隻如僧問古德。

    師子搏象全力着焉。

    師子搏兔亦全力着焉。

    未審。

    全甚麼力。

    古德雲。

    不欺之力。

    大衆。

    要知不欺之力麼。

    喝一喝雲。

    末法風澆不可言。

    狐狼野犴塞乾坤。

    赤心片片忘賓主。

    共荷如來正法門。

    大衆珍重。

     福城方陳林諸護法。

    同池心宇道友。

    率四衆為師祝壽設齋。

    請上堂。

    今日乃山僧五十母難之辰。

    伏承。

    衆護法檀越。

    師僧道友。

    各赍香雲花雲。

    音樂雲言辭雲。

    種種妙供。

    而來供養。

    須知這一鋪功德。

    不是錦上鋪花。

    亦非冷竈放火。

    蓋欲令人人知有未入父母胞胎以前一着子。

    隻如這一着子。

    還有歲月也無。

    還有壽量也無。

    還有長短也無。

    那個既無。

    這個不可是有。

    這個那個。

    是一是二。

    還定當得出麼。

    豈不見。

    昔日晏國師。

    問孚上座雲。

    父母未生時。

    鼻孔在什麼處。

    孚雲。

    老兄先道。

    國師雲。

    如今生也。

    在什麼處。

    孚不肯。

    國師乃問孚。

    作麼生。

    孚但搖扇。

    國師乃打孚一拳。

    大衆。

    國師行拳。

    與孚上座搖扇。

    相去多少。

    須知二大老。

    一人搖頭。

    一人擺尾。

    無影樹上鬥春花。

    石鏡台前辨妍醜。

    有人向這裡會去。

    即午請吃齋。

    若也不會。

    即午亦請吃齋。

    何故如此。

    大家有分。

     林浦林印自曲水太和潘子起等衆位道友。

    為師慶壽。

    設齋請上堂。

    大衍之數五十。

    其用四十有九。

    趙州擎茶。

    曹山奉酒。

    乾闼婆王獻樂來。

    無孔笛中歌本有。

    恭賀無位真人。

    千壽萬壽。

    隻如無位真人。

    還受也無。

    匝地紅輪秀。

    海底不栽花。

     林丹章道友。

    募衆掩骼修薦。

    請上堂。

    吾人從無始來。

    于生死界中。

    舍身受身。

    不知其幾恒河沙劫。

    一一生中。

    皆有父母諸親。

    盡觀大地。

    若男若女。

    若存若亡。

    無有不是者。

    但改形易報。

    不複相識。

    茲者時值鼎革。

    殺氣橫流。

    蒼生之沒于非命者多矣。

    所以壞棺棄屍。

    處處狼藉。

    風吹日炙。

    雀啖鴉餐。

    無主無依。

    誰為憫念。

    有福城善男子林丹章。

    疚然在懷。

    乃特倡緣募衆。

    親為收斂。

    火葬男女。

    共計一千八百有奇。

    事竣複大作佛事。

    以津濟之。

    可謂不見異相衆生。

    全成同體眷屬。

    祈國家之升平。

    達恩親于仁壽。

    皆感應自然之理也。

    雖然。

    更須知有七賢女因緣始得。

    昔世尊。

    因七賢女遊屍陀林。

    一女指屍。

    謂諸姊雲。

    屍在這裡。

    人向什麼處去。

    一女雲。

    作麼作麼。

    諸姊谛觀。

    各各契悟。

    感帝釋散花雲。

    惟願聖姊。

    有何所須。

    我當終身供給。

    女雲。

    我家七珍四事。

    悉皆具足。

    惟要三般物。

    一無根樹子一株。

    二無陰陽地一片。

    三叫不響山谷一所。

    帝釋雲。

    一切所須悉皆有之。

    若三般物。

    我實無得。

    女雲。

    汝若無此。

    争解濟人。

    遂同往見佛。

    白如上事。

    世尊雲。

    憍屍迦。

    我諸弟子大阿羅漢。

    不解此義。

    唯有諸大菩薩。

    乃解此義。

    師召大衆雲。

    一切法無生。

    一切法無滅。

    若能如是解。

    諸佛常現前。

    七賢女各各開解了。

    一一現前了。

    便就帝釋。

    索三般物。

    帝釋雲。

    我實無得。

    可謂。

    和盤托出了也。

    世尊雲。

    我諸弟子大阿羅漢。

    不解此義。

    唯有諸大菩薩。

    乃解此義。

    明瞞猶可。

    暗騙難當。

    今日有人問鼓山。

    林丹章道友。

    所收一千八百髑髅。

    在這裡。

    人向什麼處去。

    豎拂子雲。

    但向他道。

    總在山僧拂子頭上。

    坐寶蓮花。

    成等正覺去也。

    諸人還見麼。

    咄。

    切忌眼花。

     淨慈堂尼怡然請上堂。

    維摩诘雲。

    随其心淨。

    則佛土淨。

    此是淨義。

    妙法華雲。

    以慈修身。

    善入佛慧。

    此是慈義。

    夫以慈修身。

    而入佛慧。

    以淨修身。

    而淨佛土。

    如是則一切戒定慧。

    福德神通。

    皆備于己。

    安用區區别求耶。

    今日淨慈堂怡然上人。

    特上鼓山。

    乞戒請法。

    為是别求非别求。

    噫。

    不因夜來雁。

    怎見海門秋。

     尼祖德請上堂。

    祖德比丘尼。

    求戒複求法。

    戒法原非外。

    自心悉具足。

    心空即是戒。

    本來無一物。

    心真即是法。

    曆劫不生滅。

    若能悟自心。

    戒法一時得。

    祇如自心。

    作麼生悟。

    日午打三更。

    夜半日頭出。

    參。

     法光法雨二上人請上堂。

    佛出世祖西來。

    法門處處大張開。

    當陽抛擲這着子。

    要令窮子蚤歸來。

    俱胝指秘魔乂。

    雲門胡餅趙州茶。

    肯來觌面親分付。

    不來又自隔天涯。

    今日法光法雨二上人。

    求戒請法。

    山僧又作麼生。

    娘生兩眼原明淨。

    不用于中更撒沙。

     慶城寺戒子樂道寂照祥光請上堂。

    昔世尊于菩提樹下。

    始成正覺。

    即立戒法。

    以戒是三學之首。

    萬行之宗。

    世出世間。

    所必由之要道也。

    何者。

    三塗以無戒而堕。

    人天以有戒而生。

    乃至羅漢辟支。

    以戒而得。

    菩薩以戒而修。

    佛果以戒而證。

    三塗者。

    即今不聞佛法。

    不信因果。

    恣意造業。

    廣集衆罪者是也。

    人天者。

    即今堅持五戒。

    奉行十善者是也。

    羅漢辟支者。

    即今登壇白四羯磨後。

    常行二百五十戒。

    進止清淨。

    為四真道行者是也。

    菩薩者。

    即今發大心。

    立大願。

    行大行。

    志取無上菩提者是也。

    佛果者。

    三聚圓滿。

    萬德具足。

    即我本師釋迦世尊是也。

    可見十法界中。

    聖凡染淨。

    皆依此戒而有差别。

    所謂誰能出不由戶。

    何莫由斯道也。

    今日慶城樂道寂照祥光等諸上座。

    入山求戒。

    特請升座。

    為現前四衆人等。

    開示如來立戒之意。

    并各審觀因地發心。

    為求人天戒耶。

    為求羅漢辟支戒耶。

    為求菩薩戒耶。

    為求佛果戒耶。

    是在智者。

    善自決擇耳。

    諸仁者。

    人身難得。

    佛法難遇。

    今得人身。

    得遇佛法。

    出家受戒。

    非是小緣。

    宜各于此發決定心。

    立決定志。

    修身以戒。

    修心以慧。

    破生死于無始。

    圓佛果于一生。

    恩有同資。

    自他均利。

    可謂真佛弟子。

    真報佛恩也。

    伏希。

    大衆各自勉勵。

    珍重。

     佛成道日。

    道山室尼弘益傳慧傳毓一賢等堅。

    請上堂。

    未睹明星是悉達。

    已睹明星是悉達。

    悉達何曾有兩人。

    衆生起見自分别。

    當時之事即今日。

    今日之事即當時。

    今日當時同一際。

    衆生起見自支離。

    不分别不支離。

    直下蓮花開污泥。

    釋迦老子觑不見。

    黧奴白牯笑嘻嘻。

    大衆且道。

    黧奴白牯。

    與釋迦老子。

    相去多少。

    隻許老胡會。

    不許老胡知。

     蓮宗上人請上堂。

    蓮宗上人為法心切。

    昨日拜伏于地。

    淚如雨注。

    求指示個出生死底路頭。

    山僧向他道。

    把生死來與汝出。

    這一轉語。

    如金剛王寶劍。

    觌面全提。

    若能直下提起。

    一刀兩斷。

    豈不暢快平生。

    渠既不會。

    今日不免從頭說破。

    有我是生死。

    達得我空。

    即出生死。

    贊即喜罵即瞋。

    是生死。

    贊不喜罵不瞋。

    達得贊者受贊者罵者受罵者。

    二俱是夢。

    便出生死。

    此是一條通天大路。

    若能蓦直行去。

    歸到家中。

    親見那個無生死底人了。

    然後翻身。

    入生死界中。

    燃大法炬。

    駕大法舟。

    渡苦海之沉迷。

    破大地之幽暗。

    始不負出家學道之志也。

    敢問。

    那個無生死底。

    畢竟是阿誰。

    還委悉麼。

    師姑元不是女人。

    但恁麼看取。

     鄰虛庵主。

    為徒衆求戒。

    請上堂。

    一人有眼耳鼻舌身意。

    聲色一毫不知。

    一人無眼耳鼻舌身意。

    聲色一毫不昧。

    二人同到鼓山求戒。

    為授不知者。

    為授不昧者。

    不知者。

    教乞戒而不知乞戒。

    問名字而不知名字。

    如何可授。

    不昧者。

    本無音聲狀貌可見。

    又如何授。

    二俱不授。

    則辜負來機。

    授又作麼生授。

    不見道。

    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蓦拈拄杖。

    連卓三卓雲。

    五戒十戒。

    二百五十戒。

    三聚戒。

    一時拈出了也。

    隻如授者受者。

    即今在甚麼處。

    直下來也。

    急着眼看。

    擲拄杖。

    下座。

     慈聖庵惟祥上人請上堂。

    昔世尊于三乘中。

    别開淨土一門。

    謂之徑路修行。

    亦謂之橫出三界。

    蓋謂念佛往生。

    甚易易也。

    今時念佛者多。

    往生者少。

    其故何也。

    良由觑娑婆不破。

    信極樂不及耳。

    娑婆弊惡。

    種種逼迫。

    有什麼觑不破處。

    極樂依正。

    種種殊勝。

    十方諸佛。

    曆代祖師。

    苦口叮咛。

    勸令往生。

    有什麼信不及處。

    若真信不及觑不破。

    則是盲冥無智。

    癡衆生隻顧目前。

    不懼身後。

    他時後日。

    其苦未有了在。

    唯有智者。

    将娑婆世界。

    一一觑破了。

    極樂世界。

    一一信得明白了。

    然後放下萬緣。

    把這一句阿彌陀佛。

    向四威儀中。

    一心念去。

    務使字字分明。

    句句相續。

    念到一心不亂。

    花開見佛。

    則知念即是佛。

    佛即是念。

    念非是念。

    佛非是佛。

    彌陀自己。

    渾作一人。

    極樂娑婆。

    打成一片。

    然後以如是法。

    度如是衆。

    期九蓮于上品。

    會三祗于一生。

    仰報四恩。

    同資三有。

    始是真正佛子也。

    大衆。

    時不待人。

    各自努力。

    珍重。

     雲太紳善友。

    報親請上堂。

    人知有身。

    則知有父母。

    知有父母。

    則能念報父母之恩。

    何者為身。

    何者為父母。

    何者為報父母之恩。

    先佛世尊雲。

    身從無相中受生。

    猶如幻出諸形相。

    大衆。

    這個幻出形相。

    豈不是當人自己真身。

    這個無相。

    豈不是當人真父母。

    識得真身。

    即識得真父母。

    識得真父母。

    即能報父母之恩。

    雲太紳善友。

    幼背雙親。

    不勝哀感。

    乃特請山僧升座。

    舉唱宗乘。

    用酬罔極。

    即此一念真身真父母。

    一時現前了也。

    且道。

    恩畢竟如何報。

    良久雲。

    撒手到家人不識。

    更無一物獻尊堂。

     池心宇道友。

    為祈升平。

    募衆修大悲忏。

    三年期滿。

    設齋請上堂。

    僧問。

    聲色叢中。

    一乘宗教。

    如何施設。

    師豎起拂子。

    進雲。

    這個即聲色。

    離聲色又作麼生。

    師又豎起拂子。

    進雲。

    恁麼則終無二體也。

    師雲。

    一任分别。

    進雲。

    觀音菩薩來。

    和尚向甚處。

    與他相見。

    師雲。

    背後是什麼。

    進雲。

    這個是學人底。

    和尚見底。

    又作麼生。

    師雲。

    且喜阇黎到這裡。

    進雲。

    更有個覓不得底罪。

    和尚如何為學人忏卻。

    師雲。

    元來不曾到這裡。

    進雲。

    恁麼則皮膚脫落去也。

    師雲。

    也好個消息。

    僧禮拜雲。

    大家證明。

    師雲。

    狼藉不少。

    乃雲。

    人人安穩。

    國土本無三災及與八難。

    隻因日用不知。

    向外馳逐。

    遂于無災難中。

    妄為災難所迫逼。

    觀世音老婆心切。

    處處救護。

    特拈出曠劫所得無上秘密之法。

    謂之廣大圓滿無閡大悲心陀羅尼。

    令諸有緣聞名持誦。

    出諸難地。

    達于安穩。

    故娑婆世界。

    号之為具大慈悲者。

    又謂之為施無畏者。

    池心宇道友。

    善根宿植。

    福果圓成。

    體觀音之慈悲。

    憫群生之荼毒。

    倡緣募衆。

    依法修持。

    期滿三年。

    福茲率土。

    果見四海澄渟。

    五谷豐稔。

    國泰家甯。

    民康物阜。

    這一鋪功德。

    可謂克始克終。

    盡善盡美了也。

    正與麼時。

    還有直達安穩國土者麼。

    良久雲。

    常在于其中。

    經行及坐卧。

    珍重。

     瑞拙上座請上堂。

    聞聲悟道。

    見色明心。

    雲門雲。

    觀世音菩薩。

    将錢買胡餅。

    放下手。

    卻是饅頭。

    大衆。

    胡餅饅頭。

    是一是二。

    若道是一。

    胡餅自胡餅。

    饅頭自饅頭。

    若道是二。

    面無兩般。

    有人定當得出。

    即午瑞拙上座設齋。

    出籠饅頭。

    一任橫咬豎咬。

    不妨下下咬着。

    何也。

    家家觀世音。

    處處彌陀佛。

    如或不然。

    飲水須防噎。

    切忌囫囵吞。

     洪坤宇善友。

    同侄昌胤。

    為求嗣設齋。

    請上堂。

    幹法天坤法地。

    天地法什麼。

    拈拄杖雲。

    隻這個生天生地。

    生人生萬物。

    這個廣大。

    天地人萬物亦廣大。

    這個無盡。

    天地人萬物亦無盡。

    這個永久。

    天地人萬物亦永久。

    且道。

    這個是甚麼得恁麼奇特。

    但向己求。

    莫從他覓。

    卓一卓。

     雪溪上座。

    誕日設齋。

    請上堂。

    雪溪上座。

    平生屢感異夢。

    一切皆驗。

    無一虛者。

    年四十七歲時。

    因患眼。

    夢見摩利支天。

    手持日月。

    放大光明。

    眼得不壞。

    自是以來。

    禮供諸天。

    甚為虔懇。

    且更施金作佛。

    施藥治病。

    一切福事。

    踴躍力行。

    然一一皆自夢心流出。

    且道。

    此夢為是實為非實。

    若道是實。

    分明是夢。

    若道非實。

    凡事皆驗。

    這裡定當得明白。

    則知現前身心世界一切萬法。

    亦複如是。

    所以雲。

    三世諸佛是夢。

    曆代祖師是夢。

    六道含靈是夢。

    雪公今日六旬初度。

    又請山僧。

    升夢座。

    說夢法。

    開夢衆。

    祇如破夢一句。

    作麼生。

    咄。

    青天白日。

    大家莫瞌睡。

     洪省吾善友。

    薦兄設齋。

    請上堂。

    僧問。

    南嶽雲。

    修證即不無。

    染污即不得。

    不染污中如何修證。

    師雲。

    火裡蓮花今正開。

    進雲。

    廣額屠兒。

    放下屠刀。

    便雲我是千佛一數。

    不假修證。

    如何便成佛去。

    師雲。

    莫謗廣額屠兒。

    師乃拈拄杖雲。

    前日為坤宇祈嗣。

    拈出這個。

    今日為省吾薦兄永吾。

    又拈出這個。

    蓋為這個能為萬象主。

    不逐四時凋。

    雖然出生無盡。

    要且生滅變易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