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壽昌無明和尚語錄卷四 住福州鼓山湧泉寺嗣法小師元賢重編 偈頌 浴佛 釋迦牟尼佛。

    不名解脫僧。

    如何不解脫。

    将房入火坑。

    生向摩耶腹。

    死堕拘屍城。

    至今熱水無情謂。

    澆得年年頭上痕。

     棒喝 千喝并萬喝。

    左打及右打。

    不為别甚事。

    隻要解脫灑。

     閱馬祖語錄 馬駒踏殺天下人。

    尚幸峨峰餘一個。

    是故不惜兩莖眉。

    盡底掀翻都說破。

     掃師塔 倐然三十年。

    忘卻來時道。

    青草一般鮮。

    朱顔色已老。

    古今理本常。

    成壞事難保。

    歸去來無他。

    惟将師塔掃。

     作務 冒雨沖風去。

    披星帶月歸。

    不知身有苦。

    惟慮行門虧。

     遊山 暫出禅關絕頂遊。

    萬山凝翠豁雙眸。

    翻然問着同來者。

    誰識山中老比丘。

     試問白雲何處去。

    随風帶月共參堂。

    問伊說的何言句。

    各自徐徐散八方。

     與來首座 年同月同。

    海東山東。

    江北河北。

    天通地通。

    佛祖命脈總收其中。

    要在智者指導群蒙。

    舉勿幹己。

    用不犯鋒。

    現凡應聖。

    妙合玄宗。

    處處弗處。

    在在非逢。

    如是格外。

    付與爾躬。

     來首座初字本然師為作頌 本然清淨亘如然。

    契證多生值有緣。

    觸目混融皆至妙。

    通身作用總虛玄。

    五宗極則機齊貫。

    三藏精微理共圓。

    不礙古今凡聖事。

    如來禅合祖師禅。

     與少司馬璩三谷 影滅皆因形盡也。

    心空緣是法空耶。

    非關不奉牟尼旨。

    大抵心生未免差。

     乾坤粉碎的為奇。

    若是狸奴不肯伊。

    饒彼古今三際斷。

    都來未盡一分疑。

     與袁曦台孝廉 處處皆為般若場。

    山山自有白雲藏。

    丈夫各解翻身去。

    豈肯甘心負臭囊。

     與建陽傅震南刺史 不從諸聖慕。

    豈向自心求。

    百花開又落。

    總不辯春秋。

     與鄧工部六昂 夏秋多炎熱。

    春冬多雨雪。

    寒熱兩相攻。

    智者難分别。

    熱中即有寒。

    寒中即有熱。

    主在寒熱中。

    何須多扭捏。

     答王太史(師妙年居山。

    太史勉其參方。

    師答以此偈) 素目林間饘粥甜。

    何嘗有意效金仙。

    蒼蒼不昧其虛實。

    欲得全收要好田。

     與鄧征君論宗乘 大地山河絕滲漏。

    橫身宇宙總虛頭。

    不依格外通玄旨。

    一度忻來一度愁。

     枯木岩前差路多。

    旃檀林裡複如何。

    假饒跨上金毛背。

    要解禅林唱哩啰。

     送僧行腳 報汝參禅要實參。

    莫教布袋兩頭擔。

    自由獨立随時去。

    管甚前三與後三。

     與養沖朱明府 昙花爛熳遍天飛。

    不入侬家一筱扉。

    自有一條家具在。

    何須捧缽複披衣。

     買得黃金賣與人。

    都來枉費一番心。

    直須扳倒虛空打。

    始不遭人換眼睛。

     述悟 欲參無上菩提道。

    急急疏通大好山。

    知道始知山不好。

    翻身直出祖師關。

     透徹乾坤向上關。

    眉毛不與眼相參。

    聖凡生死都抛卻。

    管甚前三與後三。

     嚗地斷時成解脫。

    礙膺散卻出纏綿。

    之乎者也超今古。

    示現乾坤别是天。

     野獅不啖人間食。

    十二巫峰得自由。

    養就縱橫無礙力。

    昆侖翻轉作瀛洲。

     楞嚴征心辯見 楞嚴妙旨總唯圓。

    七處征心為落偏。

    八還辯見歸真見。

    真見何嘗措一言。

     山居 師子遊行無眷屬。

    老僧平昔愛孤獨。

    山中種粟活殘庚。

    一入宗門不入俗。

     萬松影裡三間屋。

    枯木岩前一個人。

    三二十年如此過。

    肯将幽趣博虛名。

     自叙 一根戒尺活生涯。

    變化無方要盡它。

    佛祖聖賢俱不讓。

    蓋因眼正驗龍蛇。

     山重重也水重重。

    何水何山不可容。

    妙湛覺天誰不愛。

    老僧視作破帆篷。

     道被身心異世間。

    沖開鐵壁與銀山。

    聖賢用底都抛卻。

    一任橫趨佛祖關。

     眉間常放白毫光。

    不畏千山葛木樁。

    認得分明缁素别。

    何愁舉措不通方。

     罄無一物自優遊。

    水陸群魔總不收。

    隐顯随心忘取舍。

    有錢終是不風流。

     長江八月無風浪。

    大海三時絕水潮。

    相遇茲時的境界。

    不逍遙處也逍遙。

     和徧容和尚歸去偈 個中無悟亦無迷。

    幻現來兮複現回。

    來也端然誰是我。

    去時畢竟我為誰。

    不如無去無來好。

    争似解生解死悲。

    今日方知無我我。

    側騎鐵額不歸歸。

     答劍峰庵主 謾攜竿木混凡塵。

    個裡如如有幾人。

    攪亂乾坤非好手。

    縱橫宇宙本真情。

    虛空掴碎泥牛吼。

    大海掀翻木馬驚。

    庵主那知貧道事。

    南山下足北山行。

     與吳瞻南明府 大道明明心目閑。

    不須拟議着心攀。

    觀空入定翻成遠。

    逐句尋言轉見難。

    解義通玄猶滞網。

    随流得妙未離關。

    欲從此處窺玄旨。

    直教身心死一番。

     大通頌 大通當下絕廉纖。

    今古風規總不沾。

    祇是本來元具足。

    蓋因個裡出纏綿。

    别峰相見仍非妙。

    隔岸投機豈是玄。

    縱有單傳消息事。

    必然於彼也生嫌。

     山居四首 不居聖域與凡籠。

    本分生涯衆莫同。

    舌上雖無三峽水。

    心中别有一帆風。

    諸方火葬俱留迹。

    這裡生埋卻少蹤。

    敢問參方方外客。

    老僧何似鬻薪翁。

     聖凡情盡滿懷空。

    兩腳長伸任主公。

    不是癡狂迷路客。

    亦非醉酒卧街翁。

    混然無法堪思議。

    豁爾常明絕始終。

    寤寐死生俱一緻。

    南能端不會禅宗。

     扳倒虛空作枕眠。

    從伊山水自流連。

    雖然居世何嘗世。

    不喜生天豈離天。

    一念頓空誰論道。

    無心默契孰參禅。

    通天徹地非他物。

    何用拈花示别傳。

     通玄一路少人行。

    上者方知意味清。

    不向空王家裡住。

    豈從異類隊中生。

    非關強硬忘人我。

    祇為分明别識情。

    逆順境中牢把穩。

    自然别有定盤星。

     詠風 虛空往返無何有。

    世界傾成在剎那。

    轉地旋天功不小。

    翻江攪海力猶多。

    經過虎穴聞深吼。

    偃息鲸川待落波。

    有上般舟歸去者。

    不勞彈指片帆過。

     詠月 雲散長空兔魄懸。

    光吞萬象興悠然。

    渾融世界精粗色。

    映徹江湖上下天。

    不借禅燈遊法苑。

    還同佛火映金蓮。

    馬師物外曾誇衆。

    王老能超藏海禅。

     山居 貧居山野絕餘糧。

    明月清風伴草床。

    榾柮一爐齑滿缽。

    安閑不較世炎涼。

     破單風雪透衣冷。

    袖手圍爐對死灰。

    豈是蒼天偏苦我。

    法身凍不殺如來。

     山行 學道休分親與踈。

    渠今是我我非渠。

    山行别有一般趣。

    業識牽來當作驢。

     誡嗜好 道人忘嗜好。

    淡薄且随緣。

    賢達能安分。

    愚迷秪怨天。

    卧薪嘗自苦。

    吃水也為甜。

    真個為生死。

    荷衣補破穿。

     寶方勉衆 門前有路行非妙。

    眼裡無瞳看更明。

    學道未能超學地。

    鐵鞋踏破枉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