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
道福相勝。
學者景從。
天目老祖。
上方樸翁。
尤嶄嶄出頭角者。
老祖因僧自薦福來。
聞松源舉風幡話。
豁然有省。
徑有鄱陽之行。
樸翁晚年亦為葛天氏之民。
今觀兩翁中見鄮峰途中唱和之什。
因記得黃龍出泐潭遇慈明時事。
惜無懷翁不得而與焉。
紛紛末流。
尚以詩之江拙。
而議其迹之不齊。
是何足以語至道哉。
此庵師祖手帖 育王師祖。
老腕有回天之力。
一洗澆漓。
頓還淳古。
所與妙勝長老小帖。
雖尋常數語。
無一點俗氣。
而況筆意精妙不可及。
啟侍者既入保福一庵之室。
寶之宜矣。
山寮雜言 嶽林栯堂禅師曰。
靈源大士居昭默。
橫川老師居山寮。
高風相去三百載。
人世南朝自北朝。
烏虖堂翁已為古人。
此偈殆将無聞。
敬書於固侍者所藏山寮雜言之後。
使觀者知先哲所存也。
溫日觀手書大慧禅師過移忠小詞 妙喜過東坡影堂。
作偈雲。
力将正說排邪說。
夢到黃州與惠州竹屋數椽容老貌。
大江千古隻東流。
今觀過秦桧之墓則雲。
路傍一對新華表。
見說昔年官不小。
争知道冷煙寒雨埋荒草。
其發忠正誅奸邪。
乃天性之常。
或謂。
妙喜遊乎方之外。
而未能絕世俗之好惡。
是豈知師哉。
日觀書之。
以傳於世。
其知師者乎。
幻住禅師贈高麗沈王十偈 懶殘方出芋魁。
無暇為天使收涕。
趙州危坐一室。
莫知二王在前。
千載之下。
稗沙門失其所守。
汲汲於公卿長者之門。
烏知兩翁不動聲色。
卒能緻宗門于九鼎之重哉。
今觀幻住之於沈王。
庶無愧古人耳。
十偈之作。
各有深旨。
語溪壽上人。
求餘着語。
時當初夏。
槐陰晝清。
一展玩間。
不覺師子岩壁立萬仞。
矍然起立。
卷而還之。
古林和尚小參 休居老人。
平生說法如雲如雨。
而實無元字腳可得。
澤維那。
何從得此紙。
踴躍珍秘。
不翅夜光明月之珠。
持以示餘。
所謂向上更有事在。
露出師子爪牙。
其間别有商量。
未免當門按劍。
於乎隻者靈鋒。
阿誰敢拟。
後三十年。
當有於此喪盡伎倆者。
庶幾可以同唱下水船曲子也。
江山萬裡圖 未達境唯心。
毛端萬裡。
達境唯心已。
萬裡毛端。
作是盡者。
政如世人追憶夢事。
於諸夢境。
作真實想。
以夢意識運夢筆。
寫夢所見。
高為山嶽。
深為江河。
險為劍閣連雲。
惡為瞿塘滟滪。
城邑聚落。
舟車往來。
煙雲蔽虧。
千态萬狀。
能作所作。
均一夢中。
複有夢人。
睹相生愛。
而珍玩之。
噫。
三界擾擾。
孰非夢耶。
本淨明妙。
誰為覺者。
我作是說。
當有拊卷而作者矣。
孤雲翁書雲峰禅師小參 昔黃太史謂。
雲峰悅禅師之語。
青山白雲開遮自在。
碧潭明月。
撈漉方知。
今觀孤雲所書小參。
不啻青天怒雷。
霜弓劈箭。
讀未終卷。
幾何不膽飛心碎也。
倘或皮下無血。
眼裡無筋。
究竟總成虛設耳。
何山壽藏主得之。
出以相示。
政須猛省力行。
仰不愧天。
俯不怍人。
劄斷此老舌頭。
則不妨與天下衲僧。
出一口氣矣。
佛果老祖示沖老法語 佛果老祖。
圓悟如來無上知見。
如麗天杲日。
故其所說。
了無疑滞。
使夫聞者見者。
身意及心。
皆同灰燼。
然而咳唾掉臂。
盡是祖師西來意。
豈虛語哉。
觀此七段法語。
何止特為嵩少沖公發耶。
政如鬧市裡揚碌磚。
着者當自知耳。
題跋(終)。
癡絕和尚書應庵師祖法語 此吾應庵老祖。
示作禅者之語也。
癡翁因偉上人之請而書之。
偉亦佳衲子與。
流落叢林。
僅二百年。
雖紙墨微蠧。
精彩猶新。
四明臨藏主能寶之。
而求餘題。
二宗師三學者。
出處有後先。
而所存一也。
以古視今益重餘之感慨。
靈源癡絕二禅師二帖 黃龍昭默禅師。
德尊一代。
雖士大夫登其門者。
未嘗假以辭色。
觀此慰帖。
謂既了大事。
必閑居味道内遣。
則亦入室之人也。
若夫。
言簡而意足。
善於文字者皆能之。
必欲見此老人。
當在此帖之外着眼可也。
癡翁所示道書記法語。
病多谙藥性。
經驗始傳方。
習藏主其深味之。
陸放翁小簡 放翁先生。
南渡師儒也。
雅從育王佛照。
徑山别峰塗毒。
靈隐松源老祖遊。
其深得吾宗之蘊。
故發而為翰墨。
猶虎而角者也。
此帖特其土苴緒餘。
而覽者方且贊詠之不暇。
苟知其大全之體。
豈又當如何哉。
陸放翁所作海淨大師塔銘 東坡先生。
平時不肯與人作塔銘。
其與俗儒之索米。
作佳傳者。
蓋有間矣。
若使如放翁為此海淨大師之文。
略無愧詞。
雖作何傷大體耶。
了庵和尚語錄卷第九(終)
道福相勝。
學者景從。
天目老祖。
上方樸翁。
尤嶄嶄出頭角者。
老祖因僧自薦福來。
聞松源舉風幡話。
豁然有省。
徑有鄱陽之行。
樸翁晚年亦為葛天氏之民。
今觀兩翁中見鄮峰途中唱和之什。
因記得黃龍出泐潭遇慈明時事。
惜無懷翁不得而與焉。
紛紛末流。
尚以詩之江拙。
而議其迹之不齊。
是何足以語至道哉。
此庵師祖手帖 育王師祖。
老腕有回天之力。
一洗澆漓。
頓還淳古。
所與妙勝長老小帖。
雖尋常數語。
無一點俗氣。
而況筆意精妙不可及。
啟侍者既入保福一庵之室。
寶之宜矣。
山寮雜言 嶽林栯堂禅師曰。
靈源大士居昭默。
橫川老師居山寮。
高風相去三百載。
人世南朝自北朝。
烏虖堂翁已為古人。
此偈殆将無聞。
敬書於固侍者所藏山寮雜言之後。
使觀者知先哲所存也。
溫日觀手書大慧禅師過移忠小詞 妙喜過東坡影堂。
作偈雲。
力将正說排邪說。
夢到黃州與惠州竹屋數椽容老貌。
大江千古隻東流。
今觀過秦桧之墓則雲。
路傍一對新華表。
見說昔年官不小。
争知道冷煙寒雨埋荒草。
其發忠正誅奸邪。
乃天性之常。
或謂。
妙喜遊乎方之外。
而未能絕世俗之好惡。
是豈知師哉。
日觀書之。
以傳於世。
其知師者乎。
幻住禅師贈高麗沈王十偈 懶殘方出芋魁。
無暇為天使收涕。
趙州危坐一室。
莫知二王在前。
千載之下。
稗沙門失其所守。
汲汲於公卿長者之門。
烏知兩翁不動聲色。
卒能緻宗門于九鼎之重哉。
今觀幻住之於沈王。
庶無愧古人耳。
十偈之作。
各有深旨。
語溪壽上人。
求餘着語。
時當初夏。
槐陰晝清。
一展玩間。
不覺師子岩壁立萬仞。
矍然起立。
卷而還之。
古林和尚小參 休居老人。
平生說法如雲如雨。
而實無元字腳可得。
澤維那。
何從得此紙。
踴躍珍秘。
不翅夜光明月之珠。
持以示餘。
所謂向上更有事在。
露出師子爪牙。
其間别有商量。
未免當門按劍。
於乎隻者靈鋒。
阿誰敢拟。
後三十年。
當有於此喪盡伎倆者。
庶幾可以同唱下水船曲子也。
江山萬裡圖 未達境唯心。
毛端萬裡。
達境唯心已。
萬裡毛端。
作是盡者。
政如世人追憶夢事。
於諸夢境。
作真實想。
以夢意識運夢筆。
寫夢所見。
高為山嶽。
深為江河。
險為劍閣連雲。
惡為瞿塘滟滪。
城邑聚落。
舟車往來。
煙雲蔽虧。
千态萬狀。
能作所作。
均一夢中。
複有夢人。
睹相生愛。
而珍玩之。
噫。
三界擾擾。
孰非夢耶。
本淨明妙。
誰為覺者。
我作是說。
當有拊卷而作者矣。
孤雲翁書雲峰禅師小參 昔黃太史謂。
雲峰悅禅師之語。
青山白雲開遮自在。
碧潭明月。
撈漉方知。
今觀孤雲所書小參。
不啻青天怒雷。
霜弓劈箭。
讀未終卷。
幾何不膽飛心碎也。
倘或皮下無血。
眼裡無筋。
究竟總成虛設耳。
何山壽藏主得之。
出以相示。
政須猛省力行。
仰不愧天。
俯不怍人。
劄斷此老舌頭。
則不妨與天下衲僧。
出一口氣矣。
佛果老祖示沖老法語 佛果老祖。
圓悟如來無上知見。
如麗天杲日。
故其所說。
了無疑滞。
使夫聞者見者。
身意及心。
皆同灰燼。
然而咳唾掉臂。
盡是祖師西來意。
豈虛語哉。
觀此七段法語。
何止特為嵩少沖公發耶。
政如鬧市裡揚碌磚。
着者當自知耳。
題跋(終)。
癡絕和尚書應庵師祖法語 此吾應庵老祖。
示作禅者之語也。
癡翁因偉上人之請而書之。
偉亦佳衲子與。
流落叢林。
僅二百年。
雖紙墨微蠧。
精彩猶新。
四明臨藏主能寶之。
而求餘題。
二宗師三學者。
出處有後先。
而所存一也。
以古視今益重餘之感慨。
靈源癡絕二禅師二帖 黃龍昭默禅師。
德尊一代。
雖士大夫登其門者。
未嘗假以辭色。
觀此慰帖。
謂既了大事。
必閑居味道内遣。
則亦入室之人也。
若夫。
言簡而意足。
善於文字者皆能之。
必欲見此老人。
當在此帖之外着眼可也。
癡翁所示道書記法語。
病多谙藥性。
經驗始傳方。
習藏主其深味之。
陸放翁小簡 放翁先生。
南渡師儒也。
雅從育王佛照。
徑山别峰塗毒。
靈隐松源老祖遊。
其深得吾宗之蘊。
故發而為翰墨。
猶虎而角者也。
此帖特其土苴緒餘。
而覽者方且贊詠之不暇。
苟知其大全之體。
豈又當如何哉。
陸放翁所作海淨大師塔銘 東坡先生。
平時不肯與人作塔銘。
其與俗儒之索米。
作佳傳者。
蓋有間矣。
若使如放翁為此海淨大師之文。
略無愧詞。
雖作何傷大體耶。
了庵和尚語錄卷第九(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