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來行腳高士。

    為生死未明。

    尋師訪道。

    賣卻布單。

    不問千裡萬裡。

    但有本色宗匠。

    可以依歸者。

    杭深梯險。

    不惜軀命。

    以從之遊。

    冀其一言開發蒙昧。

    至於大安樂田地。

    而後推以及物。

    非所謂遊州獵縣。

    看山門境緻而已。

    近日法道陵替。

    居師位者。

    出於僥幸。

    不本宗猷。

    歆豔浮名。

    循習龌龊。

    務多其類。

    以為接人。

    新進後生。

    一乍入衆。

    無所知覺。

    撞入網中。

    不能自出。

    将謂。

    宗門事止於此。

    政如經鮑魚之肆。

    不知與之俱化耳。

    餘波末流。

    靡所不至。

    抑少室之道。

    廢興有數乎。

    然而諸方大剎。

    星羅棋布。

    又焉敢謂盡無作者以拯淪溺。

    殆恐魔強法弱。

    蔑如之何耳。

    豈不見。

    大愚和尚雲。

    大家相聚吃莖齑。

    若喚作一莖齑。

    入地獄如箭射。

    者個便是楊岐金剛圈栗棘蓬底消息。

    蓋從上諸祖。

    垂一機示一境。

    莫非與人解粘去縛。

    抽釘拔楔。

    初無二緻。

    所以雲峰悅禅師。

    服勤既久。

    用心益固。

    及乎打破漆桶。

    走上方丈。

    忘納其屦。

    大愚望見之便雲。

    維那且喜大事了畢。

    看他先德。

    一啐一啄。

    直是透頂透底。

    總似今時。

    何處有宗門事耶。

    建溪景維那。

    方事徧參。

    求語為龜鑒。

    會餘謝事杜門。

    而請不已。

    不覺引起葛藤。

    亦何異靈龜曳尾哉。

     示世侍者 世出世間。

    隻一句子。

    逆順縱橫。

    無有不在此中也。

    得之於心。

    應之於手。

    則八萬四千塵勞。

    塵塵解脫。

    八萬四千法藏。

    法法全彰。

    可以津濟四生。

    可以梯航九有。

    不着佛求。

    不着法求。

    不着僧求。

    但能於趙州狗子佛性話上。

    啐地折剝地斷。

    自然百了千當矣。

    其或未然。

    莫道坐破七個蒲團。

    走徧四天下。

    於此事料掉沒交涉。

    世侍者為者一句子使得來。

    大唐國裡。

    東尋西讨。

    大似趨越首燕。

    不知不覺。

    被人指到山僧處。

    吃了多少鈍置。

    看渠盡自耐得拳躍。

    所謂大冶精金。

    應無變色。

    昔大隋參七十餘員善知識。

    於其中間。

    具大眼目者。

    隻有一二。

    且作麼生是具大眼目者。

    於斯了了。

    始可罷參。

    脫或躊躇。

    鄉關萬裡。

     示煜藏主 我觀如來大光明藏。

    出生一切諸光明海。

    若聖若凡情與無情。

    無有不具此光明之體。

    顯示此光明之用。

    本末全收。

    卷舒無礙。

    自利利他。

    無有窮盡。

    如大日輪升于虛空。

    普照一切。

    無有分别。

    能照所照。

    二俱空寂。

    而諸有情。

    資其照臨。

    各各成辦。

    所作事業。

    從始洎終各不相知。

    亦不相借。

    殆不知所以然而然。

    而於日光明照無所虧減。

    斯蓋本有靈明。

    非從他得。

    而昧者不悟。

    豈終昧也夫。

    傥能一念回光。

    便同本得。

    故曰。

    道不遠人。

    即心而證。

    其不然哉。

     示化主 僧問雲門。

    如何是塵塵三昧。

    門雲。

    缽裡飯桶裡水。

    靈利漢。

    向者裡。

    蓦提得去。

    直饒攪長河為酥酪。

    變大地作黃金。

    供養你。

    也未為分外。

    其或未然。

    幸有七佛已前。

    一段奇特大事。

    不妨信受奉行。

    左穿通衢。

    右入聚落。

    拶透千門萬戶。

    撞着一個半個。

    徹底知音。

    便見所作已辦。

    滿載歸來。

    教他一衆。

    飽齁齁地去。

    豈不快哉。

    靈岩山中。

    自圓照慈受闡化之後。

    未曾有用這一着者。

    山僧此來承乏。

    比及三年。

    方外高人。

    來茲道聚。

    朝鐘暮鼓。

    粗成叢林。

    不謂丁茲歉歲。

    糧食既匮。

    而戶外之屦益增。

    卻之弗可。

    延之無術。

    念念欲棄去。

    忽思量妙喜樹倒胡狲散之語。

    以告二三友。

    忽徑山霖首座。

    雪窦琏興二藏主。

    翠山芾藏主。

    珩琅殊維那等。

    以持缽為告。

    餘笑而謂之曰。

    是豈爾輩所能為哉。

    夫比丘之法。

    内摧我慢。

    外絕貢高。

    方行等慈。

    鋪心如地。

    猶恐觸境遇緣。

    有當不過處。

    而況有生以來。

    受用自在。

    一旦屈己從人。

    未見其可。

    雖然。

    東山有雲。

    至辱莫若乞。

    至樂在無求。

    苟得無求旨。

    雖乞吾何羞。

    淨名道。

    於食等者。

    於法亦等。

    於法等者。

    於食亦等。

    汝能毀於佛。

    謗於法。

    不入衆數。

    乃可受食。

    行矣厚自愛。

     示芾藏主 識心達本元。

    故号為沙門。

    非徒方服圓顱之謂也。

    然心體虛寂。

    普應萬機。

    終日作用。

    而有不知之者。

    舍而他求。

    求佛求祖。

    求禅求道。

    誠為颠倒。

    苟悟自心。

    全體洞達。

    則不為法縛。

    不求法脫。

    便見佛祖禅道。

    皆具於我。

    而無一法從外而至者。

    真了事人也。

     僧問趙州雲。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雲。

    無。

    此個公案。

    流落叢林。

    在學道之士。

    未有不提撕參究之者。

    於此悟入者固多。

    而錯會者亦不少。

    五祖和尚雲。

    趙州露刃劍。

    寒霜光焰焰。

    更拟問如何。

    分身作兩段。

    這個便是見得他舌頭落處底樣子。

    後來佛性泰和尚雲。

    隻一露刃劍。

    已一時頌了。

    後面三句。

    皆是展演之言。

    妙喜深以為然。

    以知得底人。

    拈将出來。

    不妨唱拍相投。

    言氣相合。

    若是承言滞句。

    識情蔔度之徒。

    按圖索骥驢年去。

    一大藏教。

    是個切腳。

    且道。

    切個甚麼。

    演祖雲。

    缽啰娘。

    者老漢。

    初年行腳。

    見浮山圓鑒和尚。

    嘗請益興化卒風暴雨話。

    圓鑒雲。

    我有一個喻子。

    說與你。

    三家村裡賣柴漢子。

    肩頭夯一條檐。

    卻問中書堂。

    今日商量什麼事。

    演祖遂低頭雲。

    恁麼則大遠在。

    因見白雲。

    咬破一個鐵酸餡。

    直得百味具足。

    便如師子返擲。

    動是驚人。

    一日三佛立問雲。

    佛身無為。

    不堕諸數。

    和尚作麼生說。

    祖雲。

    譬如摩尼映於五色。

    摩尼喻佛身。

    五色喻數。

    三佛退而議曰。

    者老漢。

    真是個老大蟲。

    若是我輩。

    非數紙如何說得了。

    殊不知過量人提持過量事。

    自然不費力。

    豈不見。

    維摩會中。

    三十二菩薩。

    各說不二法門。

    雲興缾瀉。

    莫不自謂契理契機。

    維摩默然無語。

    文殊便乃贊雲。

    是知無言無說。

    是真入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