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了庵和尚語錄卷第八
法語
小師比丘 景毅 大圓 等編
示欽維那
士之慕於道者。
日用敻然與流俗異。
鞠其所存。
未始不由忱信痛敬。
而能緻然者。
雖安利勉行之不同。
其為敬信則一也。
何則非敬則無以起信。
非信無以成敬。
始於一念。
終於永劫。
而莫我渝者。
其唯大丈夫哉。
嘉禾欽維那。
頃嘗從予遊。
澹靖淳謹。
切切於斯。
乃以敬庵榜其室。
求餘發其義。
以道其至。
庶幾不陷於邪妄之域。
予既憐其誠而壯其請。
謂之曰。
大哉敬乎。
三世聖人。
曆代開士。
莫不自此而出。
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莫不自此而生。
神通光明。
辯才智慧。
菩提涅盤。
真如解脫。
莫不由斯而起。
三途六趣。
生死輪回。
煩惱塵勞。
無明惡業。
莫不由斯而斷。
斷無所斷。
無所不斷。
起無所起。
無所不起。
生無所生。
無所不生。
出無所出。
無所不出。
如是了知。
如是成就。
於法於心。
離諸執着。
所謂是真精進。
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豈惟天台智者。
親見靈山一會。
俨然未散。
當知山僧即今與汝。
向多寶塔中。
平分半座。
如是如是。
雲開日出。
不如是不如是。
地裂天崩。
如是中有不如是。
不如是中卻如是。
打失鼻孔。
換卻眼睛。
欽維那。
惺惺着。
他時後日。
莫受人謾。
示寶藏主 學此道者。
大貴精敏而沈潛。
精敏而不為物惑。
沉潛而不與物競。
不為物惑。
則虛而靈。
不與物競。
則寂而妙。
然精敏沉潛。
亦豈易至哉。
良由内見通明。
前境湛淨。
莫非夙有靈骨。
具大智慧。
觸境遇緣。
不待照燭。
而諸法自泯。
六根互用。
一體同觀。
不滞不着。
離諸色相。
所以觀自在。
行深般若。
而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便是者個時節。
者個時節。
不從人得。
隻消日用現行。
常自撿點。
世出世間。
何處有一法可得擔帶。
直是淨裸裸赤灑灑。
上無攀仰。
下絕己躬。
常光現前。
壁立萬仞。
如大火聚。
一切物近傍你不得。
如太虛空。
一切物栖泊你不得。
自家涵養。
資人鍛煉。
卻要就本色爐排。
惡辣鉗錘。
發大勇猛。
不退不怯。
自然久久入妙。
堪為法器。
非惟自利。
亦可利人。
回入塵勞。
普攝群有。
總是菩薩不思議解脫境界。
又何佛法玄妙。
向上向下之足芥蒂耶。
古人道。
得坐披衣。
向後自看。
決非小緣。
卻須努力。
示杲藏主 學道之士。
為生死未明。
尋師決擇。
自非志量宏遠。
氣岸卓絕。
未免半信半疑。
半進半退。
終而無益。
李都尉雲。
參禅須是鐵漢。
着手心頭便判直趣無上菩提。
一切是非莫管。
須是恁麼始得。
人身難得。
正法難逢。
既得人身。
又逢正法。
於此不堅确勇猛。
究竟到百了千當處。
誠為無知人也。
無知之人。
與草木何異。
以餘觀之。
草木尚有用。
無知之人。
将焉用乎。
無用且置。
然而自暴自棄。
汩沒生死。
何時而出。
可痛惜也。
禅是斷生死底刀子。
禅是解執結底觿子。
禅是辯妍醜底鏡子。
禅是斬邪妄底劍子。
禅是伐荊棘林底斧子。
禅是破怨敵底策子。
禅是成佛作祖底本子。
以故佛祖依之而建立。
衆生由之而得度。
禅之功用若此。
可不盡心乎。
不盡心則不得其力。
不得其力。
則勞而無功。
勞而無功。
則不見禅之真體也。
不見禅之真體。
則無以為人。
無以為人。
則慧命斷絕。
慧命斷絕。
則何以為僧耶。
佛者覺也。
自覺覺他。
覺行圓滿。
可謂了事大丈夫矣。
今世學佛而不知佛道之廣大周備。
則誠為忝竊耳。
豈有奇男子。
肯為忝竊哉。
古德雲。
設有一法過於涅盤。
吾說亦如夢幻。
自非得夢幻之真。
則不足以見涅盤之體。
涅盤之體尚不見。
況過於涅盤者耶。
除非知有。
莫能知之。
古人垂一言半句。
政在解黏去縛。
抽釘拔楔。
豈有實法系綴於人。
多見學者。
執指為月。
求玄妙求解會。
以當宗乘。
深可憐憫所以此事在上根利智。
見不為難。
稍若機器陋劣。
加以怠墯。
棄本逐末。
則無有得期。
真自外也。
龐老雲。
但願空諸所有。
慎勿實諸所無。
此語最好。
苟能以此為心。
則得無限力也。
心性無染。
本自圓成。
但離妄緣。
即如如佛。
迷則違真逐妄。
悟則舍忘歸真。
到得真妄雙融。
迷悟無寄。
然後随緣消舊業。
任性樂天真。
興慈運悲。
拯濟孤露。
忘能所滅影象。
為過量人。
住過量境界。
作過量事。
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
示快藏主 王老師道。
盡大地覓個癡鈍人難得。
軒知此事不可以聰明靈利。
計較機謀而得。
學道之士。
死卻偷心。
百不知百不會。
如土人木偶。
一念萬年去。
一條白練去。
古廟香爐去。
始有少分相應。
死得絕氣息了。
忽然猛省。
如睡夢覺。
如蓮華敷。
曆劫未明之事。
廓爾現前。
百千神通門。
百千三昧門。
乃至一切戒門定門慧門。
悉自具足。
然後靠着本色咬豬狗宗師。
相與入泥入水。
上刀山入火聚。
鼻孔相挨。
眉毛厮結。
徹頭徹尾。
同死同生。
拳來躍去。
喪卻目前機。
脫去胸中物。
回視三世諸佛。
曆代開士。
天下老和尚。
所有伎倆。
不勘自敗。
等閑拈一莖草。
作丈六金身。
将丈六金身。
作一莖草。
收放自在。
殺活縱橫。
設使德山臨濟。
雲門趙州。
再出頭來。
也須斫額有分。
自餘半青半黃。
依草附木精靈。
望涯而退不在言也。
扶桑快藏主。
天資俊敏。
而能下遲鈍工夫。
蓋從道場雙峨大爐排中。
鍛煉已久。
不妨是一枚法器。
将還本國。
接物利生。
卒未能相見。
欲得法語。
以助進修。
觀其趣向。
決不肯辱師友負初心。
乃為書此。
若是無智人前。
又安敢妄通消息哉。
示景維那 古
日用敻然與流俗異。
鞠其所存。
未始不由忱信痛敬。
而能緻然者。
雖安利勉行之不同。
其為敬信則一也。
何則非敬則無以起信。
非信無以成敬。
始於一念。
終於永劫。
而莫我渝者。
其唯大丈夫哉。
嘉禾欽維那。
頃嘗從予遊。
澹靖淳謹。
切切於斯。
乃以敬庵榜其室。
求餘發其義。
以道其至。
庶幾不陷於邪妄之域。
予既憐其誠而壯其請。
謂之曰。
大哉敬乎。
三世聖人。
曆代開士。
莫不自此而出。
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莫不自此而生。
神通光明。
辯才智慧。
菩提涅盤。
真如解脫。
莫不由斯而起。
三途六趣。
生死輪回。
煩惱塵勞。
無明惡業。
莫不由斯而斷。
斷無所斷。
無所不斷。
起無所起。
無所不起。
生無所生。
無所不生。
出無所出。
無所不出。
如是了知。
如是成就。
於法於心。
離諸執着。
所謂是真精進。
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豈惟天台智者。
親見靈山一會。
俨然未散。
當知山僧即今與汝。
向多寶塔中。
平分半座。
如是如是。
雲開日出。
不如是不如是。
地裂天崩。
如是中有不如是。
不如是中卻如是。
打失鼻孔。
換卻眼睛。
欽維那。
惺惺着。
他時後日。
莫受人謾。
示寶藏主 學此道者。
大貴精敏而沈潛。
精敏而不為物惑。
沉潛而不與物競。
不為物惑。
則虛而靈。
不與物競。
則寂而妙。
然精敏沉潛。
亦豈易至哉。
良由内見通明。
前境湛淨。
莫非夙有靈骨。
具大智慧。
觸境遇緣。
不待照燭。
而諸法自泯。
六根互用。
一體同觀。
不滞不着。
離諸色相。
所以觀自在。
行深般若。
而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便是者個時節。
者個時節。
不從人得。
隻消日用現行。
常自撿點。
世出世間。
何處有一法可得擔帶。
直是淨裸裸赤灑灑。
上無攀仰。
下絕己躬。
常光現前。
壁立萬仞。
如大火聚。
一切物近傍你不得。
如太虛空。
一切物栖泊你不得。
自家涵養。
資人鍛煉。
卻要就本色爐排。
惡辣鉗錘。
發大勇猛。
不退不怯。
自然久久入妙。
堪為法器。
非惟自利。
亦可利人。
回入塵勞。
普攝群有。
總是菩薩不思議解脫境界。
又何佛法玄妙。
向上向下之足芥蒂耶。
古人道。
得坐披衣。
向後自看。
決非小緣。
卻須努力。
示杲藏主 學道之士。
為生死未明。
尋師決擇。
自非志量宏遠。
氣岸卓絕。
未免半信半疑。
半進半退。
終而無益。
李都尉雲。
參禅須是鐵漢。
着手心頭便判直趣無上菩提。
一切是非莫管。
須是恁麼始得。
人身難得。
正法難逢。
既得人身。
又逢正法。
於此不堅确勇猛。
究竟到百了千當處。
誠為無知人也。
無知之人。
與草木何異。
以餘觀之。
草木尚有用。
無知之人。
将焉用乎。
無用且置。
然而自暴自棄。
汩沒生死。
何時而出。
可痛惜也。
禅是斷生死底刀子。
禅是解執結底觿子。
禅是辯妍醜底鏡子。
禅是斬邪妄底劍子。
禅是伐荊棘林底斧子。
禅是破怨敵底策子。
禅是成佛作祖底本子。
以故佛祖依之而建立。
衆生由之而得度。
禅之功用若此。
可不盡心乎。
不盡心則不得其力。
不得其力。
則勞而無功。
勞而無功。
則不見禅之真體也。
不見禅之真體。
則無以為人。
無以為人。
則慧命斷絕。
慧命斷絕。
則何以為僧耶。
佛者覺也。
自覺覺他。
覺行圓滿。
可謂了事大丈夫矣。
今世學佛而不知佛道之廣大周備。
則誠為忝竊耳。
豈有奇男子。
肯為忝竊哉。
古德雲。
設有一法過於涅盤。
吾說亦如夢幻。
自非得夢幻之真。
則不足以見涅盤之體。
涅盤之體尚不見。
況過於涅盤者耶。
除非知有。
莫能知之。
古人垂一言半句。
政在解黏去縛。
抽釘拔楔。
豈有實法系綴於人。
多見學者。
執指為月。
求玄妙求解會。
以當宗乘。
深可憐憫所以此事在上根利智。
見不為難。
稍若機器陋劣。
加以怠墯。
棄本逐末。
則無有得期。
真自外也。
龐老雲。
但願空諸所有。
慎勿實諸所無。
此語最好。
苟能以此為心。
則得無限力也。
心性無染。
本自圓成。
但離妄緣。
即如如佛。
迷則違真逐妄。
悟則舍忘歸真。
到得真妄雙融。
迷悟無寄。
然後随緣消舊業。
任性樂天真。
興慈運悲。
拯濟孤露。
忘能所滅影象。
為過量人。
住過量境界。
作過量事。
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
示快藏主 王老師道。
盡大地覓個癡鈍人難得。
軒知此事不可以聰明靈利。
計較機謀而得。
學道之士。
死卻偷心。
百不知百不會。
如土人木偶。
一念萬年去。
一條白練去。
古廟香爐去。
始有少分相應。
死得絕氣息了。
忽然猛省。
如睡夢覺。
如蓮華敷。
曆劫未明之事。
廓爾現前。
百千神通門。
百千三昧門。
乃至一切戒門定門慧門。
悉自具足。
然後靠着本色咬豬狗宗師。
相與入泥入水。
上刀山入火聚。
鼻孔相挨。
眉毛厮結。
徹頭徹尾。
同死同生。
拳來躍去。
喪卻目前機。
脫去胸中物。
回視三世諸佛。
曆代開士。
天下老和尚。
所有伎倆。
不勘自敗。
等閑拈一莖草。
作丈六金身。
将丈六金身。
作一莖草。
收放自在。
殺活縱橫。
設使德山臨濟。
雲門趙州。
再出頭來。
也須斫額有分。
自餘半青半黃。
依草附木精靈。
望涯而退不在言也。
扶桑快藏主。
天資俊敏。
而能下遲鈍工夫。
蓋從道場雙峨大爐排中。
鍛煉已久。
不妨是一枚法器。
将還本國。
接物利生。
卒未能相見。
欲得法語。
以助進修。
觀其趣向。
決不肯辱師友負初心。
乃為書此。
若是無智人前。
又安敢妄通消息哉。
示景維那 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