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即休了和尚拾遺集

關燈
狗力。

    時清那許木鵝流。

    潮聲撼碎一江月。

    樹色裝成萬壑秋。

    大塊氣嚴才氣并。

    青鞋莫忘踐天遊。

     桃源憶故人。

    題淵明圖 利名如屣都抛棄。

    那肯折腰塵世。

    三徑菊黃松翠。

    多少閑情意。

    一瓢濁酒忘天地。

    誰識這般風味。

    [拚-ㄙ+ㄊ]取百年沉醉。

    身外無餘事。

     少年遊。

    次韻。

    送薩經曆 鶴林雲冷雁橫秋。

    鳥府客難留。

    淮岸山青。

    海門浪白。

    蘭棹去悠悠。

    燕南不比江東近。

    詩句寄來不。

    一榻松風半窗蘿月。

    夢到驿邊樓。

     贈陳漢翁方士 神眼能靈鑒。

    相逢渡口船。

    長房徒縮地。

    鄒衍謾談天。

    象緯分諸掌。

    牛腰載巨篇。

    卻言老禅衲。

    耳遠更饒年。

     總師仁山公。

    分填常潤二郡。

    方外群英。

    祖之以什。

    且承不以城市山林有間。

    枉遣垂教。

    非惟識公文武才備。

    抑予獲攬蒙益尤多。

    然虛辱可乎。

    謾勉扶憊。

    綴言卷末。

    以緻敬服之懷雲。

     北固毗陵連望郡。

    分符兼填自英豪。

    尊前迅辨奪三史。

    幄内良籌空六韬。

    嶽器盍更農器用。

    騷壇可并将壇高。

    全吳共慶無危阽。

    羽翼南藩有鳳毛。

     造寺化疏(并序) 寺乃東晉大甯間。

    裴公祖師所建。

    至梁大寶末。

    及唐之會昌。

    故宋建炎初。

    已嘗三遭劫火。

    若今之火。

    衆屋不存。

    二塔亦毀。

    豈應郭璞四劫之谶乎。

     伏以。

    長江東去。

    山猶砥柱屹中流。

    大教西來。

    寺化劫灰歸下土。

    佛不逃於定業。

    人那免於谶言。

    但得财用足而食用全。

    即看匠力集而功力就。

    櫩牙插星鬥。

    一新梵剎。

    環裹於鳌頭。

    輪影亂龜魚。

    雙朵浮圖。

    光分於龍角。

    複追南徐之風月。

    益壯北阙之山河。

    謹疏。

     常州華藏寺。

    大後壽星殿。

    及經閣鐘樓。

    化疏 華藏含攝重重之剎海。

    法界全彰。

    太湖管領浩浩之風煙。

    壽宮宜辟。

    消得纏腰十萬貫。

    伫看芘日百千間。

    玉偈雜金文。

    勝壓石渠之秘典。

    瓊樓接銀漢。

    聽敲霜月之洪高。

    檀度集祥。

    楓宸衍算。

     帝師堂下五州寺起造疏 山控五州。

    廣納幾多風月。

    寺移兩度。

    積荒五十春秋。

    帝師作主務鼎新。

    宰相贊緣期複舊。

    求之與之不吝芝楮力大。

    解化蓮華宮。

    明哉良哉載歌椿算數綿。

    永培楓階壽。

     颙長老住鶴林。

    諸山疏 禅宮類久着敗碁。

    慨無出手者。

    宗綱猶欲壓累卵。

    俟有興心人。

    論既共歸。

    進母固讓。

    某人。

    法得北山北固。

    道弘西竺西吳。

    面皮刮得霜。

    盍開馬素舊閉之門戶。

    筆頭鑽破紙。

    宜翻龍華故祀之郊詞。

    句續半日閑。

    偈聯五葉秀。

    黃鶴黃花未老。

    盡堪助發般若之玄談。

    赤幟赤水無殊。

    亦可互揚罔象之勝義。

    諸封增色。

    季運延光。

     沙彌十一歲。

    化庵疏 青山有約。

    種松道者重來。

    白水無涯。

    擲釣兒郎再現。

    刬草機緣既符古昔。

    縛茆門戶要拓今時。

    萬金不吝傾囊。

    一默盡堪報德。

    亂雲堆裡。

    何妨入草求人。

    鬧市門頭。

    普請撥塵見佛。

    燈傳千古焰。

    壽祝一人尊。

     孝感請正長老。

    諸山疏 金翅擘海。

    已具吞龍之威。

    乳虎堕胎。

    便有食牛之氣。

    如是逸類。

    宜出為人。

    某人。

    滄海元孫。

    長溪嫡嗣。

    語妙吐藏裡摩尼五色。

    眼明耿眉間寶劍孤光。

    法海簸狂瀾。

    百川伫看障回於既倒。

    宗綱如朽索。

    諸峰共倚扶捄於将頹。

    太起孝感仁祠。

    廣辟臨濟祖域。

     夾崗接待。

    化疏 暮雨濕行裝。

    忍聽數聲泥滑滑。

    春流鳴過橹。

    厭看兩岸柳絲絲。

    青煙絕處要選住場。

    白水窮邊庶有歸所。

    精糧不匮。

    任大地人如返故家。

    棟宇既完。

    雖小庵兒盡含法界。

    二嚴報施。

    三祝輸忠。

     三山龍王堂化疏 龍會三山上宇。

    半摧於下土。

    蟬聯萬戶内藏。

    多足於外财。

    求之欤與之欤。

    出乎爾返乎爾。

    天瓢大注。

    何殊雨玉而雨珠。

    水殿翻新。

    尤勝美輪而美奂。

    成功不日。

    報施有秋。

     南報恩。

    化四大部經疏 南山一新巨剎。

    殆冠江城。

    西竺四大部經。

    足包海藏。

    黃金輸舍不吝。

    白城翻出何難。

    印闆上脫來。

    字字光吞於銀漢。

    函櫥中盛卻。

    重重勢壓於石渠。

    永闡萬葉芳猷。

    普集衆檀善福。

     禅慧玉長老。

    住天竺。

    乃其師開山鎮江。

    諸山疏 楚弓楚得。

    可堪堕他掌握中。

    趙璧趙歸。

    必須入家懷袖裡。

    況幹蠱才備。

    毋撝謙力辭。

    某人。

    眼照人天。

    胸吞藏海。

    頹波曾起於楊子。

    初步早試於黃橋。

    弟應兄呼。

    宜續吹[埃-矢+貝]吹篪翻古調。

    父作子述。

    合追肯基肯堂策新功。

    竺天西日伫麾戈。

    吳地北鄰希伐鼓。

     李商主。

    水陸寄庫。

    右語 伏以。

    佛稱四生父。

    希睹有若優昙華。

    道為三界尊。

    共蔭無異菩提樹。

    幸逢大教。

    僭展微忱。

    切念某人。

    舟居江河間。

    貨通市肆内。

    荷二儀以蓋載。

    感三光以照臨。

    得遂殖生。

    罔克修報。

    乃設伊蒲。

    崇水陸。

    廣陳兩永晝夜淨儀。

    仍轉法華集桑門。

    總宣百四十四部妙典。

    煉财預托於陰帑。

    分劵期證於陽文。

    庶贖現過先愆。

    兼植來因後果。

    伏願。

    世齡益衍。

    家眷鹹甯。

    在在興販。

    而常通津祥風順序。

    生生富饒。

    而倍潤屋福海增瀾。

    謹疏。

     祭元叟和尚文 佛日普照禅師。

    始自分座雙徑。

    至于起應鳳山中天之命。

    以及晚主五峰之席。

    逾四十年。

    說法利生。

    得度最多。

    知我最久。

    壽登八十有四。

    達世相之匪堅。

    乃輯化權。

    而以至正元年。

    八月四日。

    書偈而入寂。

    越九月三十日。

    遠示遺音。

    金山東庵。

    休居比丘某。

    即於是日。

    就假法堂。

    為位設禮。

    而祭于靈。

    烏乎山之隆隆。

    群木鹹植。

    海之淵淵。

    群鱗鹹集。

    惟道惟德。

    是似是則。

    今焉已矣。

    曷附曷立。

    老我退藏。

    涕淚交作。

    華林飛霜。

    長魚竄壑。

    天闊江空。

    水雲漠漠。

    一奠憑風。

    斯文何若。

    烏乎尚享。

     祭李檀越文 至正二年。

    三月十有四日。

    訃報故檀越李公佐之提舉。

    已蔔是月十有四日。

    歸空于姑蘇北關外之新堂。

    鎮江金山禅寺住持釋某。

    感公生前。

    有諾鼎建釋尊之殿。

    雅願未酬。

    不得匍匐。

    即追執绋者後。

    謹備經疏香燭。

    庶奠之儀。

    诿寺之知客僧某。

    代詣神主之前。

    昭告于靈。

    而盡哀悼之禮焉。

     烏乎。

    孔釋并立。

    如月如日。

    疇不載之。

    同旦同夕。

    公博魯書。

    我守竺居。

    名雖有異。

    義固無殊。

    義既不異。

    前盟甯替。

    肯基肯堂。

    諒累賢嗣。

    楊子滔滔。

    妙峰峨峨。

    豐功倘樹。

    曷已曷磨。

    伏惟尚享。

     祭靖明仁善處士 烏呼。

    林高羽集。

    淵深鱗聚。

    猶公靖居。

    厚産薄仕。

    尚善尚仁。

    衆共馳慕。

    嗟我遭屯。

    兼阻江寺。

    不得遇公。

    惟接元嗣。

    施粟施金。

    為法檀度。

    非公善仁。

    曷及乃事。

    仁者宜齡。

    蒼胡奪數。

    幻質匪堅。

    真體元固。

    情寓一辭。

    道存千古。

    伏惟尚享。

     祭龍翔笑隐和尚文 大龍翔宗主。

    笑翁和尚。

    壽年六十有一。

    病世虛僞。

    乃以至正四年。

    五月壬子。

    遽委宗柄。

    而歸真寂。

    越八月庚申。

    而以訃聞。

    金山住持某。

    雅服翁徹釋宗之本原。

    兼貫孔李之異旨。

     朝廷搢紳之士。

    所共慕。

    湖海包笠之衆。

    所共歸。

    意者足振斯文。

    而光季運。

    豈謂今也已矣。

    哀朽何堪。

    謹以是月壬戌。

    為位設奠。

    而祭于靈。

    以盡哀焉 於乎。

    汶陽不決。

    西秩何平。

    龍河不作。

    西教何弘。

    我托鄰并。

    老亦何成。

    一辭幸起。

    萬象同盟。

    尚享。

     祭甘露無傳和尚文 甘露堂上無傳和尚。

    壽享八十有一。

    達生如寄。

    乃以至正丁亥。

    七月十又三日癸醜。

    示歸真寂。

    越十有七日丁巳。

    金山封鄰比丘某。

    敬以香茗果蓏。

    庶馔之奠。

    率衆臨帏。

    而祭于靈。

    以盡五十年餘德誼焉。

    烏乎。

    蘭叢昌昌。

    莸可并芳。

    琪樹昌昌。

    葭可并蒼。

    我托鄰并。

    彌久彌光。

    今焉已矣。

    如琪隕霜。

    昔者莫複。

    如蘭飄香。

    何以解憂。

    遺續彰彰。

    法幢斯建。

    法綱斯張。

    千秋百代。

    山高水長。

    烏乎尚享。

     祭獨孤和尚 烏乎。

    天道與下民相縣。

    能察薄蝕於未形之先者。

    占者之良也。

    聖道與凡下相分。

    能達死生於未變之前者。

    師者之良也。

    若叔兄。

    昔主霅川之天甯。

    武林之鹫峰。

    至於退休峰西之雙松。

    是皆一以是道。

    而參弘之。

    凡下之衆徒。

    窒去來之相。

    而不知道之妙體。

    曾無間於生死也。

    譬諸民下蒙於天道者。

    徒見日月。

    有薄蝕之象。

    豈知天道玄常。

    曾無晦明之殊耶。

    烏乎叔兄有是。

    我故似是。

    一以表同門義。

    一以為來者谕。

    真靈昭昭。

    庶幾鑒哉。

    尚享。

     祭别岸和尚文 吳門壽山東堂。

    岸翁和尚。

    以至正八年。

    六月三日。

    順寂于圓通之東庵。

    禀法上首。

    永福西堂。

    以七月二十有四日。

    将命而來金山。

    出其遺音遺儀。

    以下示住持法弟比丘某。

    追念。

    翁壽七十有八。

    少予二白。

    由其早倡佛慧定智先師之道。

    于義興之芙容。

    常城之天甯。

    郡城之是山。

    晚乃養高于是庵。

    開利學衆。

    曾不倦。

    誠得并其而弘宗。

    故以兄禮而讓之。

    今也既寂。

    老懷何堪。

    敬以二十有七日。

    扶憊為位設奠。

    而祭于靈。

    以盡同門昆季之義焉。

    烏乎。

    弦絕朱絲。

    鸾膠可續。

    珠遺赤水。

    罔象可求。

    惟師之道。

    危若綴旒。

    我衰我獨。

    曷紹宗猷。

    殘星橫曉。

    殘月橫秋。

    餘光有幾。

    翁兮鑒不哀哉。

    尚享。

     祭焦山桂提點文 焦山提點法兄月岩公。

    壽享七十有七。

    以至正九年己醜。

    二月九日庚午。

    順寂于德善之蘭若。

    越十二日癸酉。

    金山住持法屬比丘某。

    敬以香燭湯茶。

    果蓏庶馔之奠。

    帥衆臨帏。

    諷誦拜首。

    而祭于靈。

    烏乎。

    昔者焦寺競席。

    如覆局之敗碁。

    公獨出手。

    以捄之。

    久焉遂匡。

    丘隴祠虛。

    如暗室之入夜。

    公獨續焰。

    以嚴之。

    久焉遂張。

    迩者寺産夙遺。

    如弱敵之遭強。

    公獨賈衆葉力。

    以複之。

    久焉遂昌。

    至於庶務紛集。

    如凍猬之寒芒。

    公獨恕己徇機。

    以決之。

    久焉遂臧。

    是功是德。

    曷泯曷亡。

    我托鄰并。

    尤叨餘光。

    烏乎。

    狎勢要者。

    内顧必以權。

    狎市賈者。

    内顧必以利。

    利狎易衰。

    權狎易變。

    若公。

    外贊數代之良師。

    内敦群衲之宏義。

    雖處生死之衰變。

    何能傾奪哉。

    矢詞是白。

    公盍我格。

    既格既白。

    何假銘刻。

    尚享。

     祭昙芳和尚 大龍翔宗主。

    廣慈圓悟禅師。

    壽享七十有四。

    達世相之匪堅。

    乃以至正八年。

    十月二十有八日。

    而入寂。

    越明年。

    二月十有八日。

    法侄少室上主。

    禀命遷臨金山。

    出遺音遺儀。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