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珠集
關燈
小
中
大
好。
但己事不辦。
說丢得下也難。
戒病 當觀此身。
四大不調。
百骸欲散。
飲食漸減。
醫藥無靈。
便利床敷。
呻吟枕席。
譬諸魚遊釜中。
倐忽焦糜。
燈在風前。
剎那熄滅。
此身不久。
前路茫茫。
未知所往。
何不猛省。
放下萬緣。
一心念佛。
非是我 盛夏暑月。
肥胖壯漢。
忽於黃昏之際。
得個急病死卻。
到半夜時候就覺。
臭穢逼人。
近傍不得。
急急用棺材。
盛了等不得。
到天明。
擡去出埋。
不容停留。
以此看來。
昨日晚間。
猶是一個健漢。
今日早起。
就是一副臭屍。
一堆墳土。
未知他一個識神。
又向何處。
淨土偈雲。
皮包血肉骨纏筋。
颠倒凡夫認作身。
到死始知非是我。
從前金玉付他人。
憂喜得失 今有貿易者。
一錢而得兩錢之息。
行路者。
一日而及兩日之程。
則心自喜。
反是則必憂。
是以外物小有得失。
而憂喜也。
以吾之光陰有限。
汩沒過時。
其失大矣。
而不以為憂。
以淨土之緣難遇。
幸而知之。
其得大矣。
而不以為喜。
何不思之甚也。
帶不去 家産财物。
在眼明腳健之時。
經營計較。
悭吝守護。
将謂百千萬年得他受用。
誰知都是虛假。
不要說别的大事。
就是失去一文錢。
折了一隻筯。
打破一個碗碟。
甚至於椅卓安置稍斜。
是極小的事。
胸中也不快活。
又如窮人乞化一錢一粒。
心裡也不歡喜。
及至一口氣。
呼吸不來。
兩足直硬。
時候雖有萬貫家财。
遺與别人享用。
一些兒帶不去。
何用抵死悭貪。
決志 若學專修。
志須決定。
爾一生參禅。
禅既不悟。
及乎看教。
教又不明。
弄到如今。
念頭未死。
又要說幾句禅。
又要說幾句教。
又要寫幾個字。
又要做幾首詩。
情挂兩頭。
念分四路。
祖師道。
毫厘系念。
三塗業因。
瞥爾情生。
萬劫羁鎖。
爾卻志無決定。
情念多端。
因此多端。
間斷正念。
然則一念間斷之心。
便是三塗羁鎖業也。
又守護戒根。
志不決定。
或因身口念念馳求。
教中道。
甯以洋銅灌口。
不可以破戒之口。
受人飲食。
甯以熱鐵纏身。
不可以破戒之身。
受人衣服。
況因諸戒不嚴。
邪心妄動。
間斷專修。
然則一念間斷之心。
便是洋銅熱鐵業也。
又斷除憎愛。
志不決定。
每於虛名浮利。
自照不破。
名利屬我。
便生貪愛。
名利屬他。
便生妬憎。
古人雲。
貪名貪利。
同趨鬼類。
逐愛逐憎。
同入火坑。
爾卻因此愛憎。
間斷淨土。
然則一念間斷之心。
便是餓鬼火坑業也。
鈎鎖連環 世事千端。
生緣萬擾。
如鈎如鎖。
連環不斷。
心則念念不住。
身則在在無休。
役我升沉。
障我本性。
曆劫至今。
曾未休息。
無常遷變。
不可久留。
縱壽百年。
不逾彈指。
今日明日難保其存。
忽於眼光落地。
不覺剎那異生。
随其業因。
受形别類。
披毛戴角。
着地飛空。
今日見解都忘恍惚。
三途六趣瓢零多劫。
不知所歸。
可謂大苦。
若非即於目下當念。
效彼先覺。
猛發大心。
立決定志。
跳出稠林。
安能行業昭着。
光動人天。
群有蒙恩。
諸佛護念。
即不待娑婆報滿。
便得往生。
撥置萬事 世間萬事。
盡如夢幻影響。
那一件有實效。
那一件替得生死。
縱爾廣造伽藍。
多增常住。
将謂多做好事。
卻犯如來。
不體道本。
廣造伽藍等戒。
讵知有為之功。
多諸過咎。
天堂未就。
地獄先成。
生死未明。
皆為苦本。
眼光落地。
受苦之時。
方知平生所作。
盡是枷上添枷。
鎖上添鎖。
失卻人身。
萬劫難複。
鐵漢聞之。
也須淚落。
且撥置萬事。
一心正念。
無常信 一老人死。
見閻王。
咎王不早與通信。
王言。
吾信數矣。
汝目漸昏。
一信也。
汝耳漸聾。
二信也。
汝齒漸損。
三信也。
汝百體日益衰。
信不知其幾也。
一少年亦咎王雲。
吾目明耳聰齒利。
百體強健。
王胡不以信及我。
王言。
亦有信及君。
君自不察耳。
東鄰有四五十而亡者。
西鄰有二三十而亡者。
更有不及十歲與孩提乳哺而亡者。
非信乎。
良馬見鞭影而行。
必俟錐入於膚者。
驽骀也。
何嗟及矣。
修行及早 兩腳直一品朝官做不得。
兩腳直萬貫家私顧不得。
兩腳直孝子順孫替不得。
兩腳直嬌妻豔妾戀不得。
兩腳直蓋世機謀使不得。
兩腳直滿腹株玑誇不得。
兩腳直美味珍馐吃不得。
兩腳直高堂大廈住不得。
兩腳直錦绮盈箱着不得。
兩腳直寶玩滿笥攜不得。
兩腳直妙舞清歌享不得。
兩腳直綠水青山遊不得。
兩腳直造下罪業撇不得。
兩腳直結下冤家解不得。
兩腳直閻羅阿旁避不得。
兩腳直巧言花語推不得。
兩腳直人情關節用不得。
兩腳直親戚勢要靠不得。
兩腳直刀輪火獄免不得。
兩腳直馬腹驢胎躲不得。
直直直。
不限時來不限日。
清晨不保午時辰。
日中不保申時刻。
任汝功業比姬公。
任汝英雄比項籍。
任汝錢财過石崇。
任汝文章過李白。
任汝蘇秦舌萬端。
任汝陳平計六出。
任汝離婁公輸巧。
任汝管辂君平術。
任汝君王勢滔天。
任汝後妃色傾國。
喉嚨但有三寸氣。
肩頭苦費千般力。
跨街昨日逞華顔。
纏棺今夕眠枯骨。
北邙多少高低墳。
鸱鸮夜嘯青楓泣。
千載興亡蜂蟻場。
百年成敗狐狸窟。
丢開善念不尋思。
失去人身難再覓。
富貴固是夙生來。
享盡亦須防算逼。
摩尼百八手中提。
彌陀一句心頭憶。
此生不度何時度。
修行及早無常迫。
兒女盡是冤家債。
利名盡是刀頭蜜。
殺生是啖姻親肉。
淫邪是飲洋銅汁。
上床别卻鞋和襪。
明朝來否事不測。
一聲去也隻索随。
求神禮佛毫無益。
至親父子及夫妻。
改換重來懵不識。
船到瞿塘補漏遲。
蹉過許多好時日。
輪回件件理分明。
因果椿椿無爽忒。
迷卻多生說現生。
癡人無數齊稱屈。
頻呼苦勸不回心。
除非等待兩腳直。
天性相關 諸佛衆生。
同一覺源。
迷悟雖殊。
理常平等。
故諸佛是衆生心内諸佛。
衆生是諸佛心内衆生。
迹此而言。
則諸佛衆生心精無時而不通[淴-心+口]。
但諸佛無時不欲度生。
而衆生念念與之迷背。
經雲。
一人專憶。
一人專忘。
若逢不逢。
或見非見。
子若憶母。
如母憶時。
母子曆生。
不相違遠。
若衆生心。
憶佛念佛。
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去佛不遠。
正由一理平等。
天性相關。
故得任運拔苦與樂。
況無量壽佛。
因中所發四十八願。
誓取極樂。
攝受有情衆生。
但當深信憶念。
數數發願。
願生西方。
如磁石與針任運吸取。
然磁能吸鐵。
而不能吸銅。
譬猶佛能度有緣。
而不能度無緣衆生。
易感彌陀。
而不易感諸佛。
豈非生佛誓願相關乎。
是以求生淨土者。
信行願三。
缺一不可。
十種信 欲了生死。
修行淨業。
當發十種信心。
念念不忘。
決生淨土。
得不退轉。
一信佛所說法。
金口誠言。
真實不虛。
二信凡夫在迷。
識神不滅。
六趣循環不息。
三信此土修行。
未得道果。
不免輪回。
四信未出輪回。
雖生天上。
不免堕落。
五信極樂世界。
衆生生者。
永無退轉。
六信衆生發願。
願生淨土。
決定往生。
七信一稱佛名。
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八信念佛之人。
阿彌陀佛。
神通光明。
攝取不舍。
九信念佛之人。
十方世界。
恒沙諸佛。
同以神力。
時常護念。
十信既生淨土。
壽命無量。
一生當得無上菩提。
於此十種。
不能深信。
生疑惑者。
雖念佛而不得往生矣。
須彌山 凡修淨土人。
灼然是要敵他生死。
不是說了便休。
當念無常迅速。
時不待人。
須是把做一件事始得。
若半進半退。
似信似疑。
濟得甚事。
如何出離輪回。
譬如百二十斤擔子。
到臨時。
自家擔荷得去。
方得了事。
決不在會說會道。
廣化人緣上。
決不在有傳有授。
扭捏做作上。
決不在盛設道場。
多點香燭上。
若是信得及。
便從今日去。
發大勇猛。
發大精進。
莫問會與不會。
見性不見性。
但持一句佛。
如靠着一座須彌山相似。
搖撼不動。
專心一意。
猛着精彩。
誓畢此生。
同登淨域。
三通 心唯信佛。
佛則知之。
他心通故。
口唯稱佛。
佛則聞之。
天耳通故。
身唯禮佛。
佛則見之。
天眼通故。
信心者猶如深栽果樹。
根深故風吹不動。
後着果實。
濟人饑渴。
念佛之人。
亦複如是。
回向 念佛工夫。
祇貴真實信心。
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
彌陀是已成之佛。
其體無二。
次信娑婆的是苦。
安養的可歸。
熾然欣厭。
次信現前一舉一動。
皆可回向西方。
若不回向。
雖上品善。
亦不往生。
若知回向。
雖誤作惡行。
速斷相續心。
起殷重忏悔。
忏悔之力亦能往生。
況持戒修福。
種種勝業。
豈不足莊嚴淨土。
隻為信力不深。
勝業淪于有漏。
又欲舍此别商。
誤之誤矣。
但加真信。
一切行履。
更不須改也。
信定得 凡欲念佛。
要起信心。
若無信心。
空無所獲。
信念佛定生淨土。
信念佛定滅諸罪。
信念佛定得佛護。
信念佛定得佛證。
信念佛臨終定得佛來迎接。
信念佛同信之人皆得往生。
信念佛往生定得不退地。
信念佛生淨土。
定不堕三惡道。
受持此法。
往生淨土必矣。
隻從今時 世人雖發道心。
被身口眷屬家計三種所累。
竟忙了一生。
鬧了一生。
苦惱了一生。
乾弄了一生。
又空過了一生。
不得念佛。
又因此累起無量貪嗔癡。
造無量大小惡業。
有志之人。
隻從今日今時起。
知到這個身是假。
這眷屬家計都是虛假。
於此三種累上莫認着。
莫戀着。
莫貪着。
要從自己胸中。
發出一個信心來。
山爛不改。
海枯不移。
無論行住坐卧。
随便一心正念。
務要勇猛。
再不因循。
務要精進。
再不懈怠。
務要堅固。
再不忽略。
隻是回光照破。
痛自省發。
今日也念。
明日也念。
時節到來。
包爾見佛。
包爾往生。
深思谛信 入道要門。
信為第一。
譬如世間盜賊時乎敗露官府。
非不以極刑繩之。
迨後釋免。
依舊不悔。
所以者何。
他卻信者條門路。
不赍一文本錢。
獲利無算。
所以備受苦痛。
決不退悔。
今人念佛。
不肯真切加功。
隻是不曾深思谛信此法門。
不費多力。
決定往生。
決定見佛。
蜎蠕 阿彌陀佛。
現在西方。
教化無央數。
天人民物。
以至蜎飛蠕動之類。
莫不得過度解脫者。
蜎飛謂微細飛蟲也。
蠕動謂微細蛆蟲也。
若此者佛尚化度。
況於人乎。
是其所以廣度衆生。
無有窮極。
若人一念歸依。
遂生其國。
無足疑也。
招安為民 譬如鐵石。
雖重賴舟。
船力可以渡江。
一針雖輕。
不賴舟船。
江不可渡。
蓋人有重罪。
仗佛力者。
可生淨土。
罪惡雖輕。
不仗佛力亦不得生。
又如平生為賊。
一日招安。
遂為良民。
仗佛力而消罪惡者。
亦複如是。
又如虮虱萬死萬生。
不能一裡。
若附人身。
千裡可至。
仗佛力而生淨土者。
亦複如是。
更何可疑乎。
拘於所見 人驟聞淨土之景象。
多不信之。
無足怪也。
蓋拘於目前所見而已。
且如陋巷糞土之居者。
安知有廣廈之清淨。
小器藜藿之食者。
安知有食前之方丈。
斃箧锱铢之蓄者。
安知有天府之充溢。
故處此濁世。
不信有清淨佛土。
所以生長於胞胎。
不知彼有蓮華之化生。
壽不過百年。
不知彼有河沙之壽數。
衣食必由於營作。
不知彼有自然之衣食。
快樂常雜於憂惱。
不知彼有純一之快樂。
然則佛之所言。
不可以目前所不見而不信也。
無效 今世之人。
或有修而無效者。
蓋彼信根淺薄。
因地不真。
未曾立行。
先欲人知。
内則自矜。
外欲顯耀。
使人恭敬供養。
冀有所得。
甚至妄言。
得見淨境。
或見些少異樣。
及夢中善相。
未識是非。
先欲明說此等卑下。
必為魔惑。
願行退失。
還随生死苦趣。
可不慎哉。
自欺慢棄 世有發三種不信心不求生。
者尤可嗟惜。
一曰。
吾當超佛越祖。
淨土不足生。
二曰。
處處皆淨土。
西方不必生。
三曰。
極樂聖域。
我輩凡夫不能生。
夫行海無盡。
普賢願見。
彌陀佛國雖空。
維摩常修淨土。
十方如來有廣舌之贊。
十方菩薩有同往之心。
試自忖量。
孰與諸聖。
謂不足生者何其自欺哉。
至如龍猛祖師也。
楞伽經有預記之文。
天親教宗也。
無量論有求生之偈。
慈恩通贊。
首稱十勝。
智者析理。
明辨十疑。
彼皆上哲精進往生。
謂不必生者。
何其自慢哉。
火車可滅。
舟石不沉。
現華報者莫甚於張馗十念。
而超勝處入地獄者。
莫速於雄俊再蘇而證妙因。
世人愆尤未必若此。
謂不能生者。
何其自棄哉。
自欺自慢。
自棄己靈。
流入輪回是誰之咎。
功德 彌陀本願。
十方衆生。
欲生我國。
至心信樂。
乃至十念。
不果遂者。
誓不成佛。
十念信樂尚得往生。
況複一日信樂者。
況複一月一年一生信樂者耶。
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況複十念耶。
況複一日一月一年一生念佛所滅罪耶。
重罪尚滅。
況輕罪耶。
又複校量念佛功德。
比餘善根優劣之相者。
經雲。
若人以四事極好之物。
供養大千世界滿中阿羅漢辟支佛。
所得福德。
不如有人合掌一稱佛名百千萬分。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一稱佛名功德尚爾。
況複十念一日一月一年一生念佛功德耶。
現世安隐。
衆聖守護。
離諸災厄。
功德無量。
法中王 佛以大圓覺。
充滿十方界。
我以颠倒想。
出沒生死中。
雲何以一念。
得往生淨土。
我造無始業。
本從一念生。
既從一念生。
還從一念滅。
生滅滅盡處。
則我與佛同。
人之念頭所系最切。
如水之赴海。
火之炎上。
利刃之必傷。
毒藥之必中。
無空過者。
念佛之念亦複如是。
當知念力是一切法中之王。
隻此一念 專意一念。
持一句佛。
隻此一念。
是我本師。
即是化佛。
是破地獄之猛将。
是斬群邪之寶劍。
是開黑暗之明燈。
是度苦海之大船。
是脫生死之良方。
是出三界之徑路。
是本性彌陀。
是達唯心淨土。
但要記得者。
一句佛在念。
莫教失落。
念念常現前。
念念不離心。
如是一念。
分明不昧。
又何必問人覓歸程乎。
作得主 念念煩惱。
是生死苦根。
今以一念佛。
能消滅煩惱。
便是佛度生死苦處。
若念佛消得煩惱。
便可了得生死。
更無别法。
若念佛念到煩惱上作得主。
於睡夢中作得主。
于病苦中作得主。
以至臨命終時。
便知去處矣。
此事不難行。
隻是要生死心切。
單單靠定一聲佛。
更不别向尋思。
久久純熟。
自然得大安樂。
得大受用。
自己命根 隻将一句佛。
橫在胸中。
作自己命根。
咬定牙關。
決不放舍。
乃至飲食起居。
行住坐卧。
此一聲佛。
時時現前。
若遇逆順喜怒境界。
心不安時。
就将者一聲佛。
提起一拶。
即見現前境界。
當下消滅。
真境 真切念佛。
須具六種念。
一勇猛念。
太文弱來。
不得如孝子報父母深雠。
縱高崖深澗。
磷途虎窟。
必往不怯故。
一悲傷念。
太灑落來。
不得每一想佛。
身毛皆豎。
五内若裂。
如憶少背之慈母。
及多慧之亡兒故。
一感憤念。
太和平來。
不得如落第孤寒。
負才寂寞。
每一念及。
殆不欲生故。
一戀慕念。
太淡泊來。
不得如己所深愛物。
魂夢缱绻。
惟恐或失故。
一樂事現前踴躍歡喜念。
如寒得衣饑得食故。
一惡緣照面悔恨激切念。
如死裡逃生故。
總之心口相一。
字字從肝髓中流出。
方是念佛真境。
張三李四 現前能念之心。
本自離過絕非。
不消作意離絕。
現前所念之佛。
本自超情離計。
何勞說妙談玄。
祇貴信得。
及守得穩。
直下念去。
或晝夜十萬。
或五萬三萬。
以決定不缺為準。
畢此一生。
誓無變改。
若今日張三。
明日李四。
遇教下人。
又思尋章摘句。
遇宗門人。
又思參究問答。
遇持律人。
又思搭衣用缽。
此則頭頭不了。
帳帳不清。
放下 先将自己胸中雜亂。
念頭一齊放下放到。
無可放處。
單單提起一句佛。
曆曆分明。
心中不斷。
如線貫珠。
又如箭筈。
相拄中間。
無一毫空隙。
如此着力靠定。
于一切處。
不被境緣。
牽引打失。
日用動靜。
不雜不亂。
夢寐如一。
自成一片 若果為生死心切。
念念若救頭然。
隻恐一失人身。
百[去*九]難複。
将此一聲佛咬定。
定要敵過。
妄想一切處。
念念現前。
不被妄想遮障。
如此下苦切工夫。
久久純熟。
自然相應。
不求成片。
而自成一片矣。
趨向 妄念是病。
念佛是藥。
久病非片劑所能療。
積妄非暫念所能除。
其理一也。
莫管他妄念紛飛。
隻貴在念佛精切字字分明。
句句接續。
極力執持。
方有趨向分。
綿密 念茲在茲。
心念不空過。
日日時時不要放舍。
綿綿密密如雞抱卵。
常教暖氣相續。
即是淨念相繼。
更加智照。
則知淨土即是自心。
此乃上智人。
進修工夫。
喚醒 高聲覺太。
費力默念。
又易昏沉。
隻是綿綿密密。
聲在唇齒之間。
乃為金剛持然。
又不可執定。
若手打魚子。
随口叫喊。
所以不得利益。
必須句句出口入耳。
聲聲喚醒自心。
譬如一人濃睡一人喚雲某人。
則彼即醒矣。
所以念佛最能攝心。
真念 高聲念。
低聲念。
六字念。
四字念。
緊念。
緩念。
朗念。
默念。
合手念。
跪膝念。
面佛念。
朝西念。
打闆念。
敲魚念。
掐珠念。
行道念。
禮拜念。
獨自念。
同衆念。
在家念。
在外念。
閑也念。
忙也念。
行也念。
住也念。
坐也念。
卧也念。
連夢中也念。
才是真念念得心酸淚下念。
得火滅灰寒念。
得神号鬼哭念。
得天喜神歡。
一聲佛振動了魔王宮殿。
一聲佛粉碎了劍樹刀山。
一聲佛為百劫千生消業障。
一聲佛為四恩三有啟因緣。
初心 最初下手。
須用念珠。
記得分明。
刻定課程。
決定無缺。
久久純熟。
不念自念。
然後記數亦得。
不記數亦得。
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
要不着相要學圓融自在。
總是信不深。
行不力。
饒爾講得十二部經。
下得千七百轉語。
皆是生死岸邊事。
臨命終時。
決用不着。
瀾翻潮湧 新學少年。
才把一句佛。
頓在心頭。
閑思妄想。
越覺騰沸。
便謂念佛工夫。
不能攝心。
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
何能即斷。
且萬念紛飛之際。
正是做工夫時節。
旋收旋散。
旋散旋收。
久後純熟。
自然妄念不起。
且汝之能覺妄念者。
虧這句佛。
如不念佛時。
瀾翻潮湧。
剎那不停者。
豈能覺乎。
喃喃 如來教人念佛。
正攝百千萬雜念於一念。
一念猛勵。
自然證佛。
還思今人念佛時。
一串素珠中。
意起意滅。
不知多少更端。
則其念佛亦隻口中喃喃。
心上并不知有佛。
彼手之於口。
口之於心。
尚未合一。
安望凡人與佛能合而為一耶。
恭敬心 大智度論偈雲。
若人願作佛心。
念阿彌陀。
即時為現身故。
我皈命禮。
若人欲疾得不退轉地者。
應以恭敬心。
執持稱名号。
若人種善根疑。
則花不開。
信心清淨者。
花開即見佛。
五敬 恭敬修法有五。
一敬有緣尊佛。
行住坐卧。
及便穢等。
皆護西方。
二敬有緣像教。
設彌陀像及持其教。
三敬有緣師友。
恭敬親近故。
四敬同學人。
即同修淨業者。
互相勸益故。
五常敬三寶。
是彼生勝緣故。
如此敬修。
決定往生。
都攝六根 一心正念。
則六根都攝。
六處皆念。
如眼不取色。
是眼念佛。
耳不聞聲。
是耳念佛。
鼻不嗅香。
是鼻念佛。
意不念法。
是意念佛。
惟其都攝六根。
乃得淨念相繼。
不暇方便。
自得心開。
現前見佛。
克期成就 行人欲克期取證。
凡治生雜務。
即時屏除。
但念不久。
定生淨土。
诃去愛欲。
勤息恚癡。
無始惡習。
速求舍離。
不為障礙。
自當觀察。
何習偏重。
诃棄調停。
取令平複。
大集經明七七日。
鼓音王經明十日十夜。
觀經明七日。
取此三等為期。
晝夜六時。
禮佛忏悔。
不得一彈指頃。
念世五欲。
及接外人。
語笑戲論。
亦不得托事延緩。
放逸睡眠。
專心緻志。
不惜身命。
定取淨業。
即時成就。
靜做動煉 行住坐卧。
四威儀中。
皆可用心。
而坐時為勝。
然始學者。
先須行多坐少。
若貪坐則昏不能退。
無事有事皆可用心。
而無事為勝。
先於靜處做。
後於動處煉。
專修 身須專禮阿彌陀佛。
不雜餘禮。
口須專稱阿彌陀佛。
不稱餘号。
意須專想阿彌陀佛。
不修餘觀。
若專修者。
十即十生。
百即百生。
若雜修散善回向往生者。
千百人中。
不得一二。
今有人日禮彌陀三千拜。
日課彌陀十萬聲。
晝夜習坐。
專想彌陀者。
并有靈驗。
晨夕課 在家菩薩。
奉佛持戒。
逐日營辦家緣。
未能一心修行。
須是早起焚香。
參承三寶。
随意念佛。
每日黃昏亦如是禮念。
以為常課。
如或有幹失時。
次日當自對佛忏說。
此之法門。
要且不妨本業。
晨參夕禮之外。
更能二六時中。
偷那工夫。
持念百千聲。
志誠為功。
期生淨土。
十念 在俗之人。
塵務忙冗。
每日清晨服飾已。
面西合掌念佛。
盡一口氣為一念。
如是十念。
但随氣短長。
氣極為度。
念聲不高不低。
調停得中。
如此十念。
連續不斷。
意在。
令心不散。
專精為功。
顯是藉氣束心。
心息相依 攝心念佛。
欲成三昧。
數息最要。
凡坐時。
先想己身在圓光中。
默觀鼻端。
想出入息。
每一息默。
念佛一聲。
方便調息。
不緩不急。
心息相依。
随其出入。
行住坐卧。
皆可行之。
勿令間斷。
常自密持。
乃至深入禅定。
息念兩忘。
即此身心。
與虛空等。
久久純熟。
心眼開通。
三昧忽爾現前。
即是唯心淨土。
當念往生 但能一心不亂。
執持名号者。
不出所期。
亦得生彼。
何待色身報滿。
然後得生。
當知阿彌陀佛接引衆生。
令離苦海。
過彼慈親。
於先劫中。
已立大誓。
無苦不忍。
無行不臻。
無願不立。
無法不說。
為度我故。
方便百千。
今正是時。
目睛不瞬。
垂臂待我。
已曆十劫。
念念不舍。
甚於剖心。
乃至其心激切。
入生死中。
遍曆三途。
地獄猛火。
不辭勞倦。
我若回心向佛。
如子戀母。
正慰所懷。
則不逾當念。
便得往生。
何必更經十念之頃。
然後得生。
參念 靜室端坐。
掃除緣累。
截斷情塵。
瞠開兩睛。
外不着境。
内不住定。
回光一照。
内外俱寂。
然後密密舉念。
南無阿彌陀佛三五聲。
回光自看雲。
見性則成佛。
畢竟那個是我本性阿彌陀。
卻又照觑看。
隻今舉底這一念。
從何處起。
觑破這一念。
複又觑破。
這觑底是誰參。
良久又舉念佛。
又如是觑。
如是參。
急切做工夫。
勿令間斷。
惺惺不昧。
如雞抱卵。
不拘四威儀。
亦如是舉。
如是參。
忽於行住坐卧處。
聞聲見色時。
豁然明悟。
親見本性彌陀。
内外身心一時透脫。
盡大地是個西方。
萬象森羅。
無非自己。
靜無遺照。
動不離寂。
研究 輪回以愛欲為根本。
而此愛欲百計制之。
莫可除滅。
雖不淨觀。
正彼對治。
而博地凡夫障重染深。
祇見其淨。
不見其不淨。
觀法精微。
鮮克成就。
然則如之何。
經雲。
欲生於汝意。
意以思想生。
今觀此想。
複從何生。
研之究之。
又研究之不已。
老鼠入牛角。
當必有倒斷處。
直捷 十二時中。
持一句佛。
思專想寂。
更能回光自看。
如何是我本性。
四大分離。
向甚處去。
常有此疑。
蓦然識得。
便知安身立命處。
即此是直捷底修行正道。
心花燦發 如剝芭蕉相似。
剝一層又一層。
直要剝到。
無下手處。
才得打成一片。
然後着衣吃飯。
屙屎放尿。
一動一靜。
一語一默。
無不是一個阿彌陀佛。
自此心花燦發。
洞照十方。
如杲日麗天。
明鏡當台。
不越一念。
頓成正覺。
一相三昧 當一心專念。
夢覺不忘。
不以餘業間斷。
不以貪嗔等間隔。
随犯随忏。
不隔念不離念。
不隔日不隔時。
念念常不離佛。
念念清淨圓明。
即得一相三昧。
精明 寂寂治散亂。
散去則生昏沉。
惺惺治昏沉。
昏去則生散亂。
止觀雙持。
昏散皆退。
今隻須精明念佛。
念無二念曰精。
念而返照曰明。
精即止。
明即觀。
一念佛。
止觀備矣。
日觀 須於靜處。
屏絕外緣。
正坐西向。
谛觀於日。
令心堅住。
專想不移。
日欲沒時。
狀如懸鼓。
既見日已。
開目閉目。
皆令明了。
現在目前。
注心一境。
凝然寂靜。
如對明鏡。
自睹面像。
心若馳散。
制之令還。
心息住定。
即得三昧。
白毫 齋戒潔己。
清心靜慮。
面西默坐。
閉目觀想阿彌陀佛真金色身。
在西方七寶池中。
大蓮華上坐。
其身長丈六。
兩眉中間。
向上有白毫一條。
八棱中空右旋轉。
五遭光明瑩澈。
照映金顔。
次停心。
注想白毫。
不得妄有分毫他念。
令閉眼開眼。
悉皆見之。
如此久久念心成熟。
自然感應。
見佛全身
但己事不辦。
說丢得下也難。
戒病 當觀此身。
四大不調。
百骸欲散。
飲食漸減。
醫藥無靈。
便利床敷。
呻吟枕席。
譬諸魚遊釜中。
倐忽焦糜。
燈在風前。
剎那熄滅。
此身不久。
前路茫茫。
未知所往。
何不猛省。
放下萬緣。
一心念佛。
非是我 盛夏暑月。
肥胖壯漢。
忽於黃昏之際。
得個急病死卻。
到半夜時候就覺。
臭穢逼人。
近傍不得。
急急用棺材。
盛了等不得。
到天明。
擡去出埋。
不容停留。
以此看來。
昨日晚間。
猶是一個健漢。
今日早起。
就是一副臭屍。
一堆墳土。
未知他一個識神。
又向何處。
淨土偈雲。
皮包血肉骨纏筋。
颠倒凡夫認作身。
到死始知非是我。
從前金玉付他人。
憂喜得失 今有貿易者。
一錢而得兩錢之息。
行路者。
一日而及兩日之程。
則心自喜。
反是則必憂。
是以外物小有得失。
而憂喜也。
以吾之光陰有限。
汩沒過時。
其失大矣。
而不以為憂。
以淨土之緣難遇。
幸而知之。
其得大矣。
而不以為喜。
何不思之甚也。
帶不去 家産财物。
在眼明腳健之時。
經營計較。
悭吝守護。
将謂百千萬年得他受用。
誰知都是虛假。
不要說别的大事。
就是失去一文錢。
折了一隻筯。
打破一個碗碟。
甚至於椅卓安置稍斜。
是極小的事。
胸中也不快活。
又如窮人乞化一錢一粒。
心裡也不歡喜。
及至一口氣。
呼吸不來。
兩足直硬。
時候雖有萬貫家财。
遺與别人享用。
一些兒帶不去。
何用抵死悭貪。
決志 若學專修。
志須決定。
爾一生參禅。
禅既不悟。
及乎看教。
教又不明。
弄到如今。
念頭未死。
又要說幾句禅。
又要說幾句教。
又要寫幾個字。
又要做幾首詩。
情挂兩頭。
念分四路。
祖師道。
毫厘系念。
三塗業因。
瞥爾情生。
萬劫羁鎖。
爾卻志無決定。
情念多端。
因此多端。
間斷正念。
然則一念間斷之心。
便是三塗羁鎖業也。
又守護戒根。
志不決定。
或因身口念念馳求。
教中道。
甯以洋銅灌口。
不可以破戒之口。
受人飲食。
甯以熱鐵纏身。
不可以破戒之身。
受人衣服。
況因諸戒不嚴。
邪心妄動。
間斷專修。
然則一念間斷之心。
便是洋銅熱鐵業也。
又斷除憎愛。
志不決定。
每於虛名浮利。
自照不破。
名利屬我。
便生貪愛。
名利屬他。
便生妬憎。
古人雲。
貪名貪利。
同趨鬼類。
逐愛逐憎。
同入火坑。
爾卻因此愛憎。
間斷淨土。
然則一念間斷之心。
便是餓鬼火坑業也。
鈎鎖連環 世事千端。
生緣萬擾。
如鈎如鎖。
連環不斷。
心則念念不住。
身則在在無休。
役我升沉。
障我本性。
曆劫至今。
曾未休息。
無常遷變。
不可久留。
縱壽百年。
不逾彈指。
今日明日難保其存。
忽於眼光落地。
不覺剎那異生。
随其業因。
受形别類。
披毛戴角。
着地飛空。
今日見解都忘恍惚。
三途六趣瓢零多劫。
不知所歸。
可謂大苦。
若非即於目下當念。
效彼先覺。
猛發大心。
立決定志。
跳出稠林。
安能行業昭着。
光動人天。
群有蒙恩。
諸佛護念。
即不待娑婆報滿。
便得往生。
撥置萬事 世間萬事。
盡如夢幻影響。
那一件有實效。
那一件替得生死。
縱爾廣造伽藍。
多增常住。
将謂多做好事。
卻犯如來。
不體道本。
廣造伽藍等戒。
讵知有為之功。
多諸過咎。
天堂未就。
地獄先成。
生死未明。
皆為苦本。
眼光落地。
受苦之時。
方知平生所作。
盡是枷上添枷。
鎖上添鎖。
失卻人身。
萬劫難複。
鐵漢聞之。
也須淚落。
且撥置萬事。
一心正念。
無常信 一老人死。
見閻王。
咎王不早與通信。
王言。
吾信數矣。
汝目漸昏。
一信也。
汝耳漸聾。
二信也。
汝齒漸損。
三信也。
汝百體日益衰。
信不知其幾也。
一少年亦咎王雲。
吾目明耳聰齒利。
百體強健。
王胡不以信及我。
王言。
亦有信及君。
君自不察耳。
東鄰有四五十而亡者。
西鄰有二三十而亡者。
更有不及十歲與孩提乳哺而亡者。
非信乎。
良馬見鞭影而行。
必俟錐入於膚者。
驽骀也。
何嗟及矣。
修行及早 兩腳直一品朝官做不得。
兩腳直萬貫家私顧不得。
兩腳直孝子順孫替不得。
兩腳直嬌妻豔妾戀不得。
兩腳直蓋世機謀使不得。
兩腳直滿腹株玑誇不得。
兩腳直美味珍馐吃不得。
兩腳直高堂大廈住不得。
兩腳直錦绮盈箱着不得。
兩腳直寶玩滿笥攜不得。
兩腳直妙舞清歌享不得。
兩腳直綠水青山遊不得。
兩腳直造下罪業撇不得。
兩腳直結下冤家解不得。
兩腳直閻羅阿旁避不得。
兩腳直巧言花語推不得。
兩腳直人情關節用不得。
兩腳直親戚勢要靠不得。
兩腳直刀輪火獄免不得。
兩腳直馬腹驢胎躲不得。
直直直。
不限時來不限日。
清晨不保午時辰。
日中不保申時刻。
任汝功業比姬公。
任汝英雄比項籍。
任汝錢财過石崇。
任汝文章過李白。
任汝蘇秦舌萬端。
任汝陳平計六出。
任汝離婁公輸巧。
任汝管辂君平術。
任汝君王勢滔天。
任汝後妃色傾國。
喉嚨但有三寸氣。
肩頭苦費千般力。
跨街昨日逞華顔。
纏棺今夕眠枯骨。
北邙多少高低墳。
鸱鸮夜嘯青楓泣。
千載興亡蜂蟻場。
百年成敗狐狸窟。
丢開善念不尋思。
失去人身難再覓。
富貴固是夙生來。
享盡亦須防算逼。
摩尼百八手中提。
彌陀一句心頭憶。
此生不度何時度。
修行及早無常迫。
兒女盡是冤家債。
利名盡是刀頭蜜。
殺生是啖姻親肉。
淫邪是飲洋銅汁。
上床别卻鞋和襪。
明朝來否事不測。
一聲去也隻索随。
求神禮佛毫無益。
至親父子及夫妻。
改換重來懵不識。
船到瞿塘補漏遲。
蹉過許多好時日。
輪回件件理分明。
因果椿椿無爽忒。
迷卻多生說現生。
癡人無數齊稱屈。
頻呼苦勸不回心。
除非等待兩腳直。
天性相關 諸佛衆生。
同一覺源。
迷悟雖殊。
理常平等。
故諸佛是衆生心内諸佛。
衆生是諸佛心内衆生。
迹此而言。
則諸佛衆生心精無時而不通[淴-心+口]。
但諸佛無時不欲度生。
而衆生念念與之迷背。
經雲。
一人專憶。
一人專忘。
若逢不逢。
或見非見。
子若憶母。
如母憶時。
母子曆生。
不相違遠。
若衆生心。
憶佛念佛。
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去佛不遠。
正由一理平等。
天性相關。
故得任運拔苦與樂。
況無量壽佛。
因中所發四十八願。
誓取極樂。
攝受有情衆生。
但當深信憶念。
數數發願。
願生西方。
如磁石與針任運吸取。
然磁能吸鐵。
而不能吸銅。
譬猶佛能度有緣。
而不能度無緣衆生。
易感彌陀。
而不易感諸佛。
豈非生佛誓願相關乎。
是以求生淨土者。
信行願三。
缺一不可。
十種信 欲了生死。
修行淨業。
當發十種信心。
念念不忘。
決生淨土。
得不退轉。
一信佛所說法。
金口誠言。
真實不虛。
二信凡夫在迷。
識神不滅。
六趣循環不息。
三信此土修行。
未得道果。
不免輪回。
四信未出輪回。
雖生天上。
不免堕落。
五信極樂世界。
衆生生者。
永無退轉。
六信衆生發願。
願生淨土。
決定往生。
七信一稱佛名。
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八信念佛之人。
阿彌陀佛。
神通光明。
攝取不舍。
九信念佛之人。
十方世界。
恒沙諸佛。
同以神力。
時常護念。
十信既生淨土。
壽命無量。
一生當得無上菩提。
於此十種。
不能深信。
生疑惑者。
雖念佛而不得往生矣。
須彌山 凡修淨土人。
灼然是要敵他生死。
不是說了便休。
當念無常迅速。
時不待人。
須是把做一件事始得。
若半進半退。
似信似疑。
濟得甚事。
如何出離輪回。
譬如百二十斤擔子。
到臨時。
自家擔荷得去。
方得了事。
決不在會說會道。
廣化人緣上。
決不在有傳有授。
扭捏做作上。
決不在盛設道場。
多點香燭上。
若是信得及。
便從今日去。
發大勇猛。
發大精進。
莫問會與不會。
見性不見性。
但持一句佛。
如靠着一座須彌山相似。
搖撼不動。
專心一意。
猛着精彩。
誓畢此生。
同登淨域。
三通 心唯信佛。
佛則知之。
他心通故。
口唯稱佛。
佛則聞之。
天耳通故。
身唯禮佛。
佛則見之。
天眼通故。
信心者猶如深栽果樹。
根深故風吹不動。
後着果實。
濟人饑渴。
念佛之人。
亦複如是。
回向 念佛工夫。
祇貴真實信心。
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
彌陀是已成之佛。
其體無二。
次信娑婆的是苦。
安養的可歸。
熾然欣厭。
次信現前一舉一動。
皆可回向西方。
若不回向。
雖上品善。
亦不往生。
若知回向。
雖誤作惡行。
速斷相續心。
起殷重忏悔。
忏悔之力亦能往生。
況持戒修福。
種種勝業。
豈不足莊嚴淨土。
隻為信力不深。
勝業淪于有漏。
又欲舍此别商。
誤之誤矣。
但加真信。
一切行履。
更不須改也。
信定得 凡欲念佛。
要起信心。
若無信心。
空無所獲。
信念佛定生淨土。
信念佛定滅諸罪。
信念佛定得佛護。
信念佛定得佛證。
信念佛臨終定得佛來迎接。
信念佛同信之人皆得往生。
信念佛往生定得不退地。
信念佛生淨土。
定不堕三惡道。
受持此法。
往生淨土必矣。
隻從今時 世人雖發道心。
被身口眷屬家計三種所累。
竟忙了一生。
鬧了一生。
苦惱了一生。
乾弄了一生。
又空過了一生。
不得念佛。
又因此累起無量貪嗔癡。
造無量大小惡業。
有志之人。
隻從今日今時起。
知到這個身是假。
這眷屬家計都是虛假。
於此三種累上莫認着。
莫戀着。
莫貪着。
要從自己胸中。
發出一個信心來。
山爛不改。
海枯不移。
無論行住坐卧。
随便一心正念。
務要勇猛。
再不因循。
務要精進。
再不懈怠。
務要堅固。
再不忽略。
隻是回光照破。
痛自省發。
今日也念。
明日也念。
時節到來。
包爾見佛。
包爾往生。
深思谛信 入道要門。
信為第一。
譬如世間盜賊時乎敗露官府。
非不以極刑繩之。
迨後釋免。
依舊不悔。
所以者何。
他卻信者條門路。
不赍一文本錢。
獲利無算。
所以備受苦痛。
決不退悔。
今人念佛。
不肯真切加功。
隻是不曾深思谛信此法門。
不費多力。
決定往生。
決定見佛。
蜎蠕 阿彌陀佛。
現在西方。
教化無央數。
天人民物。
以至蜎飛蠕動之類。
莫不得過度解脫者。
蜎飛謂微細飛蟲也。
蠕動謂微細蛆蟲也。
若此者佛尚化度。
況於人乎。
是其所以廣度衆生。
無有窮極。
若人一念歸依。
遂生其國。
無足疑也。
招安為民 譬如鐵石。
雖重賴舟。
船力可以渡江。
一針雖輕。
不賴舟船。
江不可渡。
蓋人有重罪。
仗佛力者。
可生淨土。
罪惡雖輕。
不仗佛力亦不得生。
又如平生為賊。
一日招安。
遂為良民。
仗佛力而消罪惡者。
亦複如是。
又如虮虱萬死萬生。
不能一裡。
若附人身。
千裡可至。
仗佛力而生淨土者。
亦複如是。
更何可疑乎。
拘於所見 人驟聞淨土之景象。
多不信之。
無足怪也。
蓋拘於目前所見而已。
且如陋巷糞土之居者。
安知有廣廈之清淨。
小器藜藿之食者。
安知有食前之方丈。
斃箧锱铢之蓄者。
安知有天府之充溢。
故處此濁世。
不信有清淨佛土。
所以生長於胞胎。
不知彼有蓮華之化生。
壽不過百年。
不知彼有河沙之壽數。
衣食必由於營作。
不知彼有自然之衣食。
快樂常雜於憂惱。
不知彼有純一之快樂。
然則佛之所言。
不可以目前所不見而不信也。
無效 今世之人。
或有修而無效者。
蓋彼信根淺薄。
因地不真。
未曾立行。
先欲人知。
内則自矜。
外欲顯耀。
使人恭敬供養。
冀有所得。
甚至妄言。
得見淨境。
或見些少異樣。
及夢中善相。
未識是非。
先欲明說此等卑下。
必為魔惑。
願行退失。
還随生死苦趣。
可不慎哉。
自欺慢棄 世有發三種不信心不求生。
者尤可嗟惜。
一曰。
吾當超佛越祖。
淨土不足生。
二曰。
處處皆淨土。
西方不必生。
三曰。
極樂聖域。
我輩凡夫不能生。
夫行海無盡。
普賢願見。
彌陀佛國雖空。
維摩常修淨土。
十方如來有廣舌之贊。
十方菩薩有同往之心。
試自忖量。
孰與諸聖。
謂不足生者何其自欺哉。
至如龍猛祖師也。
楞伽經有預記之文。
天親教宗也。
無量論有求生之偈。
慈恩通贊。
首稱十勝。
智者析理。
明辨十疑。
彼皆上哲精進往生。
謂不必生者。
何其自慢哉。
火車可滅。
舟石不沉。
現華報者莫甚於張馗十念。
而超勝處入地獄者。
莫速於雄俊再蘇而證妙因。
世人愆尤未必若此。
謂不能生者。
何其自棄哉。
自欺自慢。
自棄己靈。
流入輪回是誰之咎。
功德 彌陀本願。
十方衆生。
欲生我國。
至心信樂。
乃至十念。
不果遂者。
誓不成佛。
十念信樂尚得往生。
況複一日信樂者。
況複一月一年一生信樂者耶。
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況複十念耶。
況複一日一月一年一生念佛所滅罪耶。
重罪尚滅。
況輕罪耶。
又複校量念佛功德。
比餘善根優劣之相者。
經雲。
若人以四事極好之物。
供養大千世界滿中阿羅漢辟支佛。
所得福德。
不如有人合掌一稱佛名百千萬分。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一稱佛名功德尚爾。
況複十念一日一月一年一生念佛功德耶。
現世安隐。
衆聖守護。
離諸災厄。
功德無量。
法中王 佛以大圓覺。
充滿十方界。
我以颠倒想。
出沒生死中。
雲何以一念。
得往生淨土。
我造無始業。
本從一念生。
既從一念生。
還從一念滅。
生滅滅盡處。
則我與佛同。
人之念頭所系最切。
如水之赴海。
火之炎上。
利刃之必傷。
毒藥之必中。
無空過者。
念佛之念亦複如是。
當知念力是一切法中之王。
隻此一念 專意一念。
持一句佛。
隻此一念。
是我本師。
即是化佛。
是破地獄之猛将。
是斬群邪之寶劍。
是開黑暗之明燈。
是度苦海之大船。
是脫生死之良方。
是出三界之徑路。
是本性彌陀。
是達唯心淨土。
但要記得者。
一句佛在念。
莫教失落。
念念常現前。
念念不離心。
如是一念。
分明不昧。
又何必問人覓歸程乎。
作得主 念念煩惱。
是生死苦根。
今以一念佛。
能消滅煩惱。
便是佛度生死苦處。
若念佛消得煩惱。
便可了得生死。
更無别法。
若念佛念到煩惱上作得主。
於睡夢中作得主。
于病苦中作得主。
以至臨命終時。
便知去處矣。
此事不難行。
隻是要生死心切。
單單靠定一聲佛。
更不别向尋思。
久久純熟。
自然得大安樂。
得大受用。
自己命根 隻将一句佛。
橫在胸中。
作自己命根。
咬定牙關。
決不放舍。
乃至飲食起居。
行住坐卧。
此一聲佛。
時時現前。
若遇逆順喜怒境界。
心不安時。
就将者一聲佛。
提起一拶。
即見現前境界。
當下消滅。
真境 真切念佛。
須具六種念。
一勇猛念。
太文弱來。
不得如孝子報父母深雠。
縱高崖深澗。
磷途虎窟。
必往不怯故。
一悲傷念。
太灑落來。
不得每一想佛。
身毛皆豎。
五内若裂。
如憶少背之慈母。
及多慧之亡兒故。
一感憤念。
太和平來。
不得如落第孤寒。
負才寂寞。
每一念及。
殆不欲生故。
一戀慕念。
太淡泊來。
不得如己所深愛物。
魂夢缱绻。
惟恐或失故。
一樂事現前踴躍歡喜念。
如寒得衣饑得食故。
一惡緣照面悔恨激切念。
如死裡逃生故。
總之心口相一。
字字從肝髓中流出。
方是念佛真境。
張三李四 現前能念之心。
本自離過絕非。
不消作意離絕。
現前所念之佛。
本自超情離計。
何勞說妙談玄。
祇貴信得。
及守得穩。
直下念去。
或晝夜十萬。
或五萬三萬。
以決定不缺為準。
畢此一生。
誓無變改。
若今日張三。
明日李四。
遇教下人。
又思尋章摘句。
遇宗門人。
又思參究問答。
遇持律人。
又思搭衣用缽。
此則頭頭不了。
帳帳不清。
放下 先将自己胸中雜亂。
念頭一齊放下放到。
無可放處。
單單提起一句佛。
曆曆分明。
心中不斷。
如線貫珠。
又如箭筈。
相拄中間。
無一毫空隙。
如此着力靠定。
于一切處。
不被境緣。
牽引打失。
日用動靜。
不雜不亂。
夢寐如一。
自成一片 若果為生死心切。
念念若救頭然。
隻恐一失人身。
百[去*九]難複。
将此一聲佛咬定。
定要敵過。
妄想一切處。
念念現前。
不被妄想遮障。
如此下苦切工夫。
久久純熟。
自然相應。
不求成片。
而自成一片矣。
趨向 妄念是病。
念佛是藥。
久病非片劑所能療。
積妄非暫念所能除。
其理一也。
莫管他妄念紛飛。
隻貴在念佛精切字字分明。
句句接續。
極力執持。
方有趨向分。
綿密 念茲在茲。
心念不空過。
日日時時不要放舍。
綿綿密密如雞抱卵。
常教暖氣相續。
即是淨念相繼。
更加智照。
則知淨土即是自心。
此乃上智人。
進修工夫。
喚醒 高聲覺太。
費力默念。
又易昏沉。
隻是綿綿密密。
聲在唇齒之間。
乃為金剛持然。
又不可執定。
若手打魚子。
随口叫喊。
所以不得利益。
必須句句出口入耳。
聲聲喚醒自心。
譬如一人濃睡一人喚雲某人。
則彼即醒矣。
所以念佛最能攝心。
真念 高聲念。
低聲念。
六字念。
四字念。
緊念。
緩念。
朗念。
默念。
合手念。
跪膝念。
面佛念。
朝西念。
打闆念。
敲魚念。
掐珠念。
行道念。
禮拜念。
獨自念。
同衆念。
在家念。
在外念。
閑也念。
忙也念。
行也念。
住也念。
坐也念。
卧也念。
連夢中也念。
才是真念念得心酸淚下念。
得火滅灰寒念。
得神号鬼哭念。
得天喜神歡。
一聲佛振動了魔王宮殿。
一聲佛粉碎了劍樹刀山。
一聲佛為百劫千生消業障。
一聲佛為四恩三有啟因緣。
初心 最初下手。
須用念珠。
記得分明。
刻定課程。
決定無缺。
久久純熟。
不念自念。
然後記數亦得。
不記數亦得。
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
要不着相要學圓融自在。
總是信不深。
行不力。
饒爾講得十二部經。
下得千七百轉語。
皆是生死岸邊事。
臨命終時。
決用不着。
瀾翻潮湧 新學少年。
才把一句佛。
頓在心頭。
閑思妄想。
越覺騰沸。
便謂念佛工夫。
不能攝心。
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
何能即斷。
且萬念紛飛之際。
正是做工夫時節。
旋收旋散。
旋散旋收。
久後純熟。
自然妄念不起。
且汝之能覺妄念者。
虧這句佛。
如不念佛時。
瀾翻潮湧。
剎那不停者。
豈能覺乎。
喃喃 如來教人念佛。
正攝百千萬雜念於一念。
一念猛勵。
自然證佛。
還思今人念佛時。
一串素珠中。
意起意滅。
不知多少更端。
則其念佛亦隻口中喃喃。
心上并不知有佛。
彼手之於口。
口之於心。
尚未合一。
安望凡人與佛能合而為一耶。
恭敬心 大智度論偈雲。
若人願作佛心。
念阿彌陀。
即時為現身故。
我皈命禮。
若人欲疾得不退轉地者。
應以恭敬心。
執持稱名号。
若人種善根疑。
則花不開。
信心清淨者。
花開即見佛。
五敬 恭敬修法有五。
一敬有緣尊佛。
行住坐卧。
及便穢等。
皆護西方。
二敬有緣像教。
設彌陀像及持其教。
三敬有緣師友。
恭敬親近故。
四敬同學人。
即同修淨業者。
互相勸益故。
五常敬三寶。
是彼生勝緣故。
如此敬修。
決定往生。
都攝六根 一心正念。
則六根都攝。
六處皆念。
如眼不取色。
是眼念佛。
耳不聞聲。
是耳念佛。
鼻不嗅香。
是鼻念佛。
意不念法。
是意念佛。
惟其都攝六根。
乃得淨念相繼。
不暇方便。
自得心開。
現前見佛。
克期成就 行人欲克期取證。
凡治生雜務。
即時屏除。
但念不久。
定生淨土。
诃去愛欲。
勤息恚癡。
無始惡習。
速求舍離。
不為障礙。
自當觀察。
何習偏重。
诃棄調停。
取令平複。
大集經明七七日。
鼓音王經明十日十夜。
觀經明七日。
取此三等為期。
晝夜六時。
禮佛忏悔。
不得一彈指頃。
念世五欲。
及接外人。
語笑戲論。
亦不得托事延緩。
放逸睡眠。
專心緻志。
不惜身命。
定取淨業。
即時成就。
靜做動煉 行住坐卧。
四威儀中。
皆可用心。
而坐時為勝。
然始學者。
先須行多坐少。
若貪坐則昏不能退。
無事有事皆可用心。
而無事為勝。
先於靜處做。
後於動處煉。
專修 身須專禮阿彌陀佛。
不雜餘禮。
口須專稱阿彌陀佛。
不稱餘号。
意須專想阿彌陀佛。
不修餘觀。
若專修者。
十即十生。
百即百生。
若雜修散善回向往生者。
千百人中。
不得一二。
今有人日禮彌陀三千拜。
日課彌陀十萬聲。
晝夜習坐。
專想彌陀者。
并有靈驗。
晨夕課 在家菩薩。
奉佛持戒。
逐日營辦家緣。
未能一心修行。
須是早起焚香。
參承三寶。
随意念佛。
每日黃昏亦如是禮念。
以為常課。
如或有幹失時。
次日當自對佛忏說。
此之法門。
要且不妨本業。
晨參夕禮之外。
更能二六時中。
偷那工夫。
持念百千聲。
志誠為功。
期生淨土。
十念 在俗之人。
塵務忙冗。
每日清晨服飾已。
面西合掌念佛。
盡一口氣為一念。
如是十念。
但随氣短長。
氣極為度。
念聲不高不低。
調停得中。
如此十念。
連續不斷。
意在。
令心不散。
專精為功。
顯是藉氣束心。
心息相依 攝心念佛。
欲成三昧。
數息最要。
凡坐時。
先想己身在圓光中。
默觀鼻端。
想出入息。
每一息默。
念佛一聲。
方便調息。
不緩不急。
心息相依。
随其出入。
行住坐卧。
皆可行之。
勿令間斷。
常自密持。
乃至深入禅定。
息念兩忘。
即此身心。
與虛空等。
久久純熟。
心眼開通。
三昧忽爾現前。
即是唯心淨土。
當念往生 但能一心不亂。
執持名号者。
不出所期。
亦得生彼。
何待色身報滿。
然後得生。
當知阿彌陀佛接引衆生。
令離苦海。
過彼慈親。
於先劫中。
已立大誓。
無苦不忍。
無行不臻。
無願不立。
無法不說。
為度我故。
方便百千。
今正是時。
目睛不瞬。
垂臂待我。
已曆十劫。
念念不舍。
甚於剖心。
乃至其心激切。
入生死中。
遍曆三途。
地獄猛火。
不辭勞倦。
我若回心向佛。
如子戀母。
正慰所懷。
則不逾當念。
便得往生。
何必更經十念之頃。
然後得生。
參念 靜室端坐。
掃除緣累。
截斷情塵。
瞠開兩睛。
外不着境。
内不住定。
回光一照。
内外俱寂。
然後密密舉念。
南無阿彌陀佛三五聲。
回光自看雲。
見性則成佛。
畢竟那個是我本性阿彌陀。
卻又照觑看。
隻今舉底這一念。
從何處起。
觑破這一念。
複又觑破。
這觑底是誰參。
良久又舉念佛。
又如是觑。
如是參。
急切做工夫。
勿令間斷。
惺惺不昧。
如雞抱卵。
不拘四威儀。
亦如是舉。
如是參。
忽於行住坐卧處。
聞聲見色時。
豁然明悟。
親見本性彌陀。
内外身心一時透脫。
盡大地是個西方。
萬象森羅。
無非自己。
靜無遺照。
動不離寂。
研究 輪回以愛欲為根本。
而此愛欲百計制之。
莫可除滅。
雖不淨觀。
正彼對治。
而博地凡夫障重染深。
祇見其淨。
不見其不淨。
觀法精微。
鮮克成就。
然則如之何。
經雲。
欲生於汝意。
意以思想生。
今觀此想。
複從何生。
研之究之。
又研究之不已。
老鼠入牛角。
當必有倒斷處。
直捷 十二時中。
持一句佛。
思專想寂。
更能回光自看。
如何是我本性。
四大分離。
向甚處去。
常有此疑。
蓦然識得。
便知安身立命處。
即此是直捷底修行正道。
心花燦發 如剝芭蕉相似。
剝一層又一層。
直要剝到。
無下手處。
才得打成一片。
然後着衣吃飯。
屙屎放尿。
一動一靜。
一語一默。
無不是一個阿彌陀佛。
自此心花燦發。
洞照十方。
如杲日麗天。
明鏡當台。
不越一念。
頓成正覺。
一相三昧 當一心專念。
夢覺不忘。
不以餘業間斷。
不以貪嗔等間隔。
随犯随忏。
不隔念不離念。
不隔日不隔時。
念念常不離佛。
念念清淨圓明。
即得一相三昧。
精明 寂寂治散亂。
散去則生昏沉。
惺惺治昏沉。
昏去則生散亂。
止觀雙持。
昏散皆退。
今隻須精明念佛。
念無二念曰精。
念而返照曰明。
精即止。
明即觀。
一念佛。
止觀備矣。
日觀 須於靜處。
屏絕外緣。
正坐西向。
谛觀於日。
令心堅住。
專想不移。
日欲沒時。
狀如懸鼓。
既見日已。
開目閉目。
皆令明了。
現在目前。
注心一境。
凝然寂靜。
如對明鏡。
自睹面像。
心若馳散。
制之令還。
心息住定。
即得三昧。
白毫 齋戒潔己。
清心靜慮。
面西默坐。
閉目觀想阿彌陀佛真金色身。
在西方七寶池中。
大蓮華上坐。
其身長丈六。
兩眉中間。
向上有白毫一條。
八棱中空右旋轉。
五遭光明瑩澈。
照映金顔。
次停心。
注想白毫。
不得妄有分毫他念。
令閉眼開眼。
悉皆見之。
如此久久念心成熟。
自然感應。
見佛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