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珠集
關燈
小
中
大
續藏經清珠集
清治兆輯
清珠集序
執塗之人。
而問之曰。
儒與佛異乎。
曰異也。
柳子有言。
浮圖之說。
推離還源。
合於生而靜者。
以為不背孔子大鑒之道。
終始性善。
不假耘鋤者。
以為不背孟子。
然則瞿昙氏之真诠秘谛。
未始不與儒家相契。
其持身之嚴。
任道之笃。
殆亦儒門律師也。
拈花微笑宗風邈矣。
一棒一喝禅旨晦矣。
於是依言語立文字。
而千七百公案。
作随方媲儗。
對人演說。
意愈勤而法愈離。
骎骎至于淨業道微。
魔外交作。
誠空門之陽九也。
釋治兆。
豎幢於淨願之社。
結夏三十年。
同志缁素。
勉思彙征。
禅悅之暇。
耽赜内典。
會稡諸家。
摘抉單傳密付之義。
彙為一書。
書成走白足。
請叙於餘。
餘儒者徒也。
不娴釋氏家言。
将何以觑破是卷之有足警惺於大小修行人哉。
祇見其言簡而意赅。
旨精而包廣。
未必别具手眼。
已自洞見骨髓。
由蹊徑而造堂室。
蓮燈指路。
寶筏登岸。
恍然若參猊座而聆潮音。
不其大歡喜欤。
噫賢劫淪而象教替。
未嘗聞有啟扃鐍而數珍寶如治兆者焉。
治兆持身嚴。
而信道笃。
自托於觚墨之間。
集古德不傳之秘。
欲化度一切衆生。
則此心良亦苦矣。
庚午仲秋绮樹樓主人少荷居士趙成夏叙 夫清珠者玻璃也。
此珠投於濁水。
則渾濁盡去。
徹底澄湛。
置之泥淖。
則湧出泥上。
卓然獨存。
且珠體雖極瑩澈。
然萬象森羅無照無染。
惟将二珠相照。
則光彩交映。
輝天鑒地。
無量壽如來普光明智亦複如是。
此智照處。
貪嗔煩惱當下氷消。
邪魔外道自然降伏。
所過所存盡化同體。
圓融法界。
佛佛互現。
普光明智亘古亘今。
常寂常照。
無有邊際。
無有窮盡。
又如許多雨滴落於大海。
皆為一味海水。
一切衆生念佛之念亦複如是。
百千萬念皆是真如法界普光明智。
乃知此念佛法門最上頓宗。
一超直入佛智勝行。
豈不快哉。
現世以忠孝敬順為基本。
慈憐恻隐為當行。
時時念念。
以彌陀普光明智照之。
則無一事非真如。
無一相非佛智也。
今有信士數十人。
同願發心。
結社念佛。
将幻空上人所輯清珠集。
刊印流布。
欲與法界含識。
同圓種智。
可謂淤泥蓮華。
居塵出塵。
甚為希有。
若能淨念相繼。
一心不亂。
思專想寂。
能所兩忘。
則究竟此念。
直入於彌陀法性真如海。
同遊於毗盧遮那華藏剎。
盡未來際。
度脫衆生。
無量無邊。
是以随喜。
樂為之序。
歲上章敦牂端陽日法幢山人虛舟堂德真和南謹書 自序 經曰。
人於自衣。
系如意珠。
不自覺知。
窮露他方。
忽有智者。
指示其珠。
所願從心。
緻大饒富。
方悟神珠非從外得也。
乃知人人分上。
各有一顆無價寶珠。
玲珑瑩澈。
常放大光明。
故古頌雲。
般若靈珠妙難測。
法性海中親認得。
此珠非大亦非小。
晝夜光明皆悉照。
此之謂也。
至若龍女獻珠。
受記莂也。
罔象索珠。
得無心也。
魚目作珠。
認賊為子也。
買椟還珠。
迷妄失真也。
又有摩尼珠。
帝網珠。
髻明珠。
在掌珠。
種種之珠。
無非發明此心珠也。
故永嘉解珠。
丹霞玩珠。
關南獲珠。
韶山煉珠。
先德之汲汲於此珠者。
良有以也。
餘方節錄諸家淨土要語。
以清珠名集。
蓋取諸清珠。
下於濁水。
水不得不清淨。
念投於散心。
心不得不一之意也。
淨願社友欲付剞劂。
庸廣同志。
仍為社中規約。
證珠以弁卷。
噫吾人既到寶所。
必須探骊龍握靈蛇。
豈可徒手空回乎。
若能認得此衣底本有之珠。
則定不暇為他人數寶。
更何有於此集。
然畢竟那珠在甚麼處。
咄。
萬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撈漉始應知。
同治九年庚午餘月浴佛日雪嶽沙門幻空治兆書于普光寺之樂西觀 凡例 淨土之書。
汗牛充棟。
而是集節錄諸家。
盡祛繁冗。
披沙揀金。
将以一句半偈。
警惺行人。
且不敢以己意妄自參入也。
各則不錄何人說某書出者。
譬如集腋成裘。
貴無縫痕。
俨成一家語。
欲使覽者啟信笃修而已。
且備載引用書目。
博雅之人。
自應默會出處矣。
往生方便有二門。
一曰觀想。
二曰持名。
是集專主持名。
而略觀想者。
衆生心粗。
觀難成就。
且此土根機持名甚易。
有願必生故耳。
抄選各家。
如集衆醫。
經驗良方。
頗有重複。
而無倫次。
然務在自覺覺他。
則不妨諄谕之至於再三也。
專說淨土而簡禅宗。
蓋取有禅無淨。
十人九錯。
有淨無禅。
萬修萬去之意。
然方便多門。
歸元無二。
則禅淨何嘗分岐。
唯參念到源。
始知其不差毫厘。
是集無分類。
中有警策啟信修行發願饬終功德持戒勸孝正辨引喻等門。
而始於自己佛。
以無不是佛終焉。
欲使覽者。
頓悟自性佛。
即證無生忍。
自顧寡陋。
搜閱未博。
所輯幾則未免漏萬。
若随見續錄。
以俟後之同社諸賢雲爾。
引用書目 淨土十疑論(智者) 念佛三昧寶王論(飛錫) 往生論(道安) 群疑論(懷感) 安樂集(道綽) 淨土慈悲集(慈愍) 萬善同歸集(永明) 往生淨土忏願儀(慈雲) 直指淨土決疑集(王古) 寶珠集(同上) 龍舒淨土文(王虛中) 歸元直指集(宗本) 淨土或問(天如) 三時系念儀範(明本) 淨土立教志(志盤) 寂照集 白蓮集 蓮宗寶鑒(普度) 念佛直指集(妙葉) 念佛鏡(道鏡) 雲栖法彙(袾宏) 淨土指歸集(大佑) 慈恩通贊(窺基) 西方合論(袁宏道) 樂邦文類(宗曉) 淨土晨锺(周克複) 故鄉消息(丁明登) 蓮漏清音(蓮侶) 淨土自信錄(王阗) 禅念彌陀道場忏法(王子成) 蓮華世界書(唐宜之) 淨土法語(無盡) 夢遊集(德清) 淨信堂集(智旭) 淨土生無生論(傳燈) 佛頂珠(石成金) 西方公據(慶廉) 目錄 自己佛 秘密法門 直下承當 玄妙簡易 六度萬行 一乘正因 真空 正知見 有求即得 貴賤 一蹉百蹉 醉夢 活計 豎橫 覓安下處 性情 知苦出苦 轉變是我 糊塗 随業 好漢 生自心中 實無去來 無階級 大德大福 酬宿報 法身 一局 秋草冬蟬 無着 恍如一夢 遭他累 以小易大 險身 仔細看 努力 警老 丢得下 戒病 非是我 憂喜得失 帶不去 決志 鈎鎖連環 撥置萬事 無常信 修行及早 天性相關 十種信 須彌山 三通 回向 信定得 隻從今時 深思谛信 蜎蠕 招安為民 拘於所見 無效 自欺慢棄 功德 法中王 隻此一念 作得主 自己命根 真境 張三李四 放下 自成一片 趨向 綿密 喚醒 真念 初心 瀾翻潮湧 喃喃 恭敬心 五敬 都攝六根 克期成就 靜做動煉 專修 晨夕課 十念 心息相依 當念往生 參念 研究 直捷 心花燦發 一相三昧 精明 日觀 白毫 觀想 見諸瑞相 愚不可能 着力 最初一步 真實修行 不容放過 三得 正好 百工四民 正行 密憶 菩提心 三心 解脫 雨淋頭 常永貞固 一境一心 聞見 回嗔作喜 渡河筏 靜之至 願王 直入無為 回向偈 滿願 至誠 金剛幢 氣類交接 必蒙接引 竟有生處 永無退轉 千年調 好消息 離心無體 全現 稱意之事 鳴磬 平等 指南車 歸故鄉 瑞應非一 護身符 三疑 四關 七分得一 不得念 預修 賊去關門 [谷-禾+牛]牛乳頃 苦樂相比 無非是善 取驗 遠魔 七勝 高聲念 勸修福報 禮佛 不修十失 十種功德 淨土十勝 往生十易 衆戒清淨 璎珞珠 悟情 怨親 杳冥 七不得 放生 戒殺 食色相因 體恒自如 一絲可系 要斷根株 出世間孝 助親西行 報恩 普度 衆善相資 行無瘡疣 十心 四料簡 去備 當學此法 三股繩 較量 出家 摩頭 醫王 六根 用境 除我相 心空理寂 心滅性現 業性空 萬牛莫挽 堅持 獨當 潇灑快活 養生忘死 五惑 自甘塗炭 邪見 貢高 阿伽陀 防死 許多榜樣 笑哭 少善難生 蠟印印泥 百斤金 驗生 生死二苦 十難 情想飛墜 善因惡果 得意忘言 形骸得失 二天人 小因果 資生助道 無苦 寂用無礙 離妄即真 迷悟 無不是佛 (附)結社文 發願文 募緣疏 戒忏疏 清珠集 古靈山普光寺淨願社主釋幻空堂 治兆 輯 自己佛 三世諸佛。
盡在自己身中。
因氣習所昧。
境物所轉。
便自迷了。
若於心無心。
便是過去佛。
寂然不動。
便是未來佛。
随機應物。
便是現在佛。
清淨無染。
便是離垢佛。
出入無礙。
便是神通佛。
到處優遊。
便是自在佛。
一心不昧。
便是光明佛。
道念堅固。
便是不壞佛。
廣大慈悲。
便是彌陀佛。
且今人見十方諸佛。
便作奇特想。
於自己便作下劣想。
不知諸佛隻是本分的凡夫。
凡夫隻是不本分的諸佛。
分内珍寶。
掉頭不顧。
分外艱苦。
甘自承當。
可憐可憫。
秘密法門 古人教親近明師。
求善知識。
而善知識實無口傳心授秘密法門。
隻替人解黏去縛。
便是秘密。
今但執持名号。
一心不亂。
此八個字即是解黏去縛秘密法門。
莫更他求。
直下承當 八萬四千法門。
總不如一句佛。
一千七百公案。
亦不如一句佛。
何則。
惟此一門。
有頓有漸。
有理有迹。
上根智人。
直下承當。
見性成佛。
中下之流。
未能頓超者。
仗彼佛力。
皆得往生。
是如此門勝過一切。
玄妙簡易 此道至玄至妙。
亦複至簡至易。
以簡易故。
高明者忽焉。
夫生死不離一念。
乃至世出世間萬法。
皆不離一念。
今即以此念念佛。
何等切近精實。
若觑破此念起處。
即是自性彌陀。
即是祖師西來意。
乘此念力。
往生淨土。
且橫截生死。
不受輪回。
即證無生法忍。
六度萬行 一句佛該羅八教。
圓攝五宗。
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
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
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三聚淨戒都在裡許。
真能念佛。
放下身心世界。
即大布施。
不複起貪嗔癡。
即大持戒。
不計人我是非。
即大忍辱。
不稍間斷夾雜。
即大精進。
不為他岐所惑。
即大智慧。
不複妄想馳逐。
即大禅定。
一乘正因 念佛者。
惟求一乘佛果為期。
不於餘乘妄有希冀。
發如是心。
乃修淨土。
是謂正因。
苟為不然。
雖勤念佛。
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
真空 前事過去空。
今事眼前空。
未來決定空。
一切世緣佳者。
如彩雲簇豔。
惡者。
如濁霧迷空。
今人於順意則生留戀。
拂意則起憎嫌。
徒增黑業。
實相安在。
惟時時以空觀照之不可執。
而為有自障吾心。
經雲。
無我相。
人相。
衆生相。
壽者相。
此之謂般若真空。
出世吃緊第一着也。
正知見 修淨業人。
期生淨土。
雖由煉行而得。
若不遇正知見人。
說法開導。
則不得其要旨。
而或堕於邪倒。
錯路修行。
不可不謹。
譬如耕稼農夫加功。
扶疎益寡。
時澤一降。
華果敷榮。
輪翼雙運。
目足更資。
則無盲跛之失。
大抵道俗念佛多不明理。
或被執空之人。
橫生譏謗。
則心生疑惑。
遂緻退失。
由不聞法故也。
有求即得 外身雖見而原無。
譬如水上之泡。
乍起還滅。
内身不見而原有。
譬如木中之火。
有求即得。
此等明确學人尚然。
不知木中之火。
求之如何。
一心正念。
貴賤 如雲此是金玉。
此是砂石。
雖三尺孺子。
亦必棄石而求金。
不勸而自取。
蓋因識其貴賤。
行者亦爾。
既明識此土是苦。
彼土是樂。
此是生死沉溺。
彼是自在解脫。
亦必舍穢求淨。
自然念念不住。
心心不息。
如救頭然。
聞教便行。
一蹉百蹉 古人雲。
今生若不修。
一蹉是百蹉。
一之至百。
何蹉之多。
直至於是。
經言。
離惡道得人身難。
得人身逢佛法難。
然而逢念佛法門。
信受為尤難。
如經所說。
蟻子自七佛以來。
未脫蟻身。
安知何日得人身。
又何日逢佛法。
何日逢念佛法門。
而信受也。
何止百蹉。
蓋千蹉萬蹉而無窮也。
傷哉。
醉夢 世人大約富貴貧賤二種。
貧賤者固朝忙夕忙。
以營衣食。
富貴者。
亦朝忙夕忙。
以享欲樂。
受用不同。
其忙一也。
忙至死而後已。
而心未已也。
赍此心以往。
而複生而複忙而複死。
死生生死。
昏昏蒙蒙。
如醉如夢。
經百千劫。
曾無了期。
惟生淨土。
朗然獨醒。
活計 此身蠢然一死物。
其内潑潑地者為活物。
莫於死物上作活計。
宜於活物上作活計。
凡貪外物。
種種以奉其身者。
皆是死物上作活計也。
世人雖未能免此。
當於營生奉身之中。
挪頃刻之暇。
回光自照。
以留心於淨土。
乃活物上作活計也。
豎橫 餘門學道。
名豎出三界。
念佛往生。
名橫出三界。
如蟲在竹。
豎則曆節難通。
橫則一時透脫。
最為直捷。
最為奇勝。
故雲。
生死海中。
念佛第一。
人生百歲。
不聞此言。
不如孩童而得聞。
讀書萬卷。
不聞此言。
不如愚人而得聞。
已聞矣。
又有信與不信。
既信矣。
或修或不修。
即修矣。
或專或不專。
斯皆前世之業障。
故大心衆生。
獨能奮然以了生死。
覓安下處 譬如人入大城中。
必先覓安下處。
卻出幹事。
抵暮昏黑。
則有投宿之地。
先覓安下處者。
修淨土之謂也。
抵暮昏黑者。
大限到來之謂也。
有投宿之地者。
生蓮華中。
不落惡趣之謂也。
性情 知識是情。
虛靈是性。
虛靈能生知識。
知識能迷虛靈。
凡夫都把知識。
迷了虛靈。
所以随知識生而複死。
若能一心念佛。
知識淨盡。
虛靈透露。
與太虛同體。
自離生死。
是即無生。
是即淨土。
是即極樂。
知苦出苦 欲入此門。
先須知苦。
既知苦已。
須求出苦。
一切衆生以苦為樂。
不思此身自無量劫來暫在人天。
驚同閃電。
俄而銅柱鐵床。
魂遊地獄。
俄而毛群羽族。
血染刀砧。
皆由業識所牽。
如牛拽磨。
輪轉無窮。
即今暫得此身。
老衰病死。
疾于呼吸。
惡露不淨。
無異臭屍。
若不發決定心。
起精進行。
何由出離。
轉變是我 佛身湛然常寂。
無有去來。
衆生識心。
托佛本願功德勝力。
自心變化。
有來有去。
是知淨業純熟。
自睹佛身。
惡果将成。
心現地獄。
如福德勝者。
執礫成金。
業貧之人。
變金成礫。
轉變是我。
金礫何關。
糊塗 世人念佛不真切。
隻是把生死二字看得。
輕忽一生。
忙忙碌碌。
将性命撇在虛空。
與己全無幹涉。
即或當場。
嗟歎片時。
毛骨悚然。
過後仍前醉夢。
屠赤水雲。
世智紛紛。
名利場中。
伶俐識神擾擾。
死生路上糊塗。
哀哉。
誰曉四大非堅。
無常甚速。
三途八難。
最辛極苦。
肯去要緊。
真切念佛。
百中希有一二也。
随業 世間晝必有夜。
寒必有暑。
人所共知。
若生必有死。
人乃諱之。
不肯說出。
何太癡也。
蓋以神之來。
托於此形。
謂之生。
以神之去。
離於此形。
謂之死。
是神者我也。
形者我所舍也。
我有去來。
故舍有成壞。
且神何自來哉。
随業緣而來。
神何自去哉。
随業緣而去。
自無始以來。
投胎易殼。
不得久留於一所。
蓋以吾所造之業非久。
而不盡者。
故神之舍於業也。
業盡則形壞。
形壞則神無所舍。
又随吾今世所造之業而往矣。
然則吾所往處。
可不預計哉。
如人造宅必居。
設馔乃享。
故作如是業。
必受如是之報。
現修業淨。
決定往生。
更何疑哉。
好漢 遍觀世間人。
其知名當世者。
亦是千百輩中好漢。
然卻都将此世界。
認做是我常住不去的世界。
由明眼視之。
色色過影。
一彈指間。
便去了許多。
正如木偶登場。
暫時呼笑。
被造物者将那線索。
提挂壁柱頭上。
嗟乎此圍木中間。
尺五地方。
豈是汝住頭之地乎。
若能發願往生。
清泰國中。
住不退轉。
證無生忍。
乃名好漢。
生自心中 夫十方虛空。
無量無邊心量。
都能包攝恒沙世界。
無量無數我心。
一一周徧。
如此看來。
十萬億國。
在我心中。
其實甚近。
何遠之有。
命終生時。
生在自己心中。
其實甚易。
何難之有。
但使衆生淨土業成。
臨終在定之心。
即是淨土受生之心。
動念則一彈指頃。
即得往生。
實無去來 大願聖人。
從淨土來。
來實無來。
深心凡夫往淨土去。
去實無去。
彼不來此。
此不往彼。
而其聖凡會遇。
兩得交際者何耶。
彌陀光明如淨滿月。
徧照十方。
水清而靜。
則月現全體。
月非取水而遽來。
水濁而動。
則月無定光。
月非舍水遽去。
在水則有清濁動靜。
在月則無取舍去來。
無階級 一念精進。
業化為因。
一念退歉。
緣化為業。
火坑蓮台倐忽一轉念時。
故彌陀恒與六道衆生。
有地位而無階級。
大德大福 今人輕視西方。
不肯念佛。
是不知生西方。
乃是大德大福大智慧大聖賢的句。
當轉娑婆成淨土。
不同小可因緣。
汝但看此城中。
一日一夜死卻多少人。
不要說生西方即生天。
千百人中尚無一個。
其有自負修行者。
祇是不失人身而已。
酬宿報 三界火宅。
業系受身。
壽命短長。
皆酬宿報。
前世有十年分。
今世受用十年。
前世有二十年分。
今世受用二十年。
人生百歲。
七十者稀。
大限到來。
還他一死。
隻如功名富貴之家。
财寶如山。
妻妾滿室。
日夜歡樂。
他豈不要長生在世。
争柰前程有限。
暗裡相催。
符到奉行。
閻羅老子不順人情。
無常鬼王有何面目。
且據諸人眼裡親見。
耳裡親聞。
前街後巷。
親情眷屬。
朋友兄弟。
強壯後生。
死卻多少了也。
古人雲。
莫待老來方學道。
孤墳盡是少年人。
法身 世人不知本性法身。
而認此四大假身為真如。
百千澄清大海水不認。
而認海中一浮漚泡沫。
以為海也。
於是因此假身。
造種種罪業。
宮室求高廣。
以居此身。
衣服求羅绮。
以華此身。
飲食求珍美。
以飽此身。
車馬求輕肥。
以逸此身。
聲色求美麗。
以娛此身。
於是人我分焉。
貪吝嗔喜是非榮辱生焉。
一生無限罪業。
悉從此起。
一朝變壞彼四大。
悉歸烏有。
而罪業乃識神承當。
如此執迷不悟。
枉受輪回。
誠為可憫。
若能悟其為假。
暫時寄寓。
粗活百年。
不求稱意。
不為彼而造罪。
假者既悟。
則真者現前。
山河大地。
全露法身。
不執浮漚。
便見大海。
知此而益知淨土之當修矣。
一局 自幼至壯。
老而濱死。
不知為謀非昏而忘之。
則畏而諱之耳。
且人之畏死。
又非真能畏也。
當其蓦焉而生。
蠢焉而長。
頺焉而老以死。
栩栩焉。
蘧蘧焉。
而愛河欲海之溺人無已時。
名缰利鎖之牽人無已時。
一朝灰寒火傳薪換。
臨了一局。
誰人能免。
自茲以往。
滅滅生生。
三界六途。
如轉辘轳。
迹其所為。
日相尋于生死。
於生死之業而不求解脫。
謂之愍不畏死可也。
若真能畏死。
必求解脫。
則舍念佛。
何道之從。
舍淨土。
吾誰與歸。
秋草冬蟬 隻看眼前寒暑催人。
何異流波閃電。
回首四五十年前。
人物倐忽凘盡。
當時苦樂誰不執迷。
而秋草冬蟬形響俱化。
别成一番景象。
不及知矣。
後之視今。
猶今悲昔。
迷者孟浪。
悟者耽延。
擾擾奔忙。
那件實在。
惟有亟亟性命一道可登極樂。
為不虛此風中燭焰耳。
古訓曰。
是日已過。
命亦随減。
又曰。
今日又恁麼空過。
未知來日何如。
聞此痛切語。
能不心戰毛豎。
貪戀無益之虛事。
消磨有限之光陰。
想前追後。
可歎可憫。
無着 田園屋宅。
金銀财帛。
夫妻子女。
俱非着人物也。
其着人者。
乃臭肉枯骨之堆垛耳。
有此堆垛。
引起認堆垛之妄念。
無端便生執着。
便道臭肉是我。
枯骨是我。
妻拏是我。
田宅金帛是我。
嗟乎一何癡愚也。
若是明達的人。
識得世間。
總沒要緊。
處處無着。
西方有佛國名極樂。
念念不忘。
從今相約。
骨肉散時。
恰用得着。
恍如一夢 人生時父母妻子屋宅田園牛羊車馬。
以至台凳器皿衣服帶索等物。
不問大小。
或祖父以傳於己。
或自己營造而得。
或子孫或他人為己緝累而得。
色色無非己物。
且如窗紙雖微。
被人扯破。
猶有怒心。
一針雖微。
被人将去。
猶有吝心。
倉庫既盈。
心猶未足。
金帛已多。
營猶未止。
舉眼動步。
無非愛着。
一宿在外。
已念其家。
一仆未歸。
已憂其失。
種種事務無非挂懷。
一朝大限到來。
盡皆抛去。
雖我此身。
猶是棄物。
況身外者乎。
靜言思之。
恍如一夢。
古偈雲。
一日無常到。
方知夢裡人。
萬般将不去。
唯有業随身。
遭他累 就是身上。
被人掐了一把。
臉上彼人唾了一口。
原非大事。
不知不覺。
就發出許多暴怒來。
必至報複而後已。
又於身上。
或生一瘡一疖。
或發一癬一斑。
本不害事。
心裡也不快活。
必至平愈而後已。
又或蚊虱蛟了一口。
針芒刺了一下。
泥垢灰塵污了一些。
心裡也不歡喜。
及至無常到來。
眼光一閉。
任人把這身子。
火燒土埋。
狗咬蟻吃。
都不能管這樣虛假。
如何徒遭他累。
退卻信心。
不肯念佛。
以小易大 從來三界生死輪回。
比于牢獄。
然則但未出生死。
皆三界獄中囚也。
囚有三種。
其一自謂決無生理。
聊于此中。
苟圖安逸。
一朝劊子手到。
觳觫就斃。
其一自負千金之子。
不惜金錢。
打點營生。
而情非決定。
一面且偷遊釜之娛。
倘再生路絕亦道盡。
甘心而已。
别有負性崛強之夫。
不耐束縛。
伺守者少間。
掙斷枷鎖。
一往無前。
似此決烈。
彼安肯于未死前。
偷享餘生。
或出不出。
情懸兩可哉。
噫我輩在三界獄中。
歲歲可死。
月月可死。
日日刻刻可死。
賤死貴亦死。
老死少亦死。
惡人死好人亦死。
不序爵。
不序德。
不序齒。
一息不來。
便分今古。
然罪人入獄。
時刻求出。
以知棘牆之外。
更有許大安樂世界故也。
今衆生以煩惱為家宅。
以生死為園囿。
不知三界法場之外。
各各自有家鄉樂地。
諸佛憫此。
為分别淨穢。
指以脫歸路程。
往來獄門。
為治道途。
長伺獄外。
修饬旅館。
如是之恩。
何身可報。
衆生癡迷。
反戀此毛頭許事。
以小易大。
死而不悟。
哀哉。
險身 獨子人謂險。
子多置姬媵廣嗣。
何不念身一而已。
非險身乎。
世多知子之險。
而忘身之險。
七篇時文。
幾級官位。
數箱金帛。
一區宅子。
數畝田園。
幾個嬌妻美妾。
一場沒正經沒要緊。
閑是閑非。
人人被他汩沒一生。
個個打不出這般窠臼。
虛碌碌忙迫一場。
蚤已謝世。
籲可悲也已。
古人雲。
使吾卻十年亦可少集事。
奈何天地間日無再中理。
又雲。
狂謀迂算百不就。
惟有霜鬓來如期。
如今休去便休去。
若覓了時無了時。
皆至言也。
胡不猛省一心正念乎。
仔細看 古人雲。
我見他人死。
我心熱如火。
不是熱他人。
看看又到我。
又雲。
雀啄鴉餐皮肉盡。
風吹日炙髑髅乾。
目前試問傍觀者。
自把形駭仔細看。
他人身子如此虛假。
就是爾的榜樣可見。
爾的身子須不是生鐵鑄成。
又不曾吃過長生仙藥。
怎能逃得無常。
說起便怕。
何不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努力 世人修行淨業。
勿得言。
我今忙迫。
且待閑暇。
我今貧乏。
且待富足。
我今少壯。
且待暮年。
若己分定常忙。
分定貧乏。
分定夭折。
即於淨業無緣耶。
忽爾喪亡。
雖悔何及。
是故即今宗健。
努力修之。
警老 佛言。
人命無常。
促於呼吸。
少年亦爾。
何況老乎。
目暗耳聾。
發白面皺。
背伛腰曲。
骨痛筋攣。
步履龍锺。
精神昏塞。
譬如夕陽西照。
光景須臾。
衰草迎秋。
凋零頃刻。
何不猛省無常。
戰競惕勵。
谛思淨土。
決志往生。
丢得下 無常迅速。
老少無别。
少年猶處未定之天。
若老年人。
定然光景無多矣。
須把身世事。
處分了當。
任他大限朝暮到。
撒手便行。
無所系累。
此晚景大要緊處。
修淨土人。
尤不可忽。
每見人到屬纩時。
都有幾件做不完的句。
當能於每日到上床時。
都有丢得下的意思方
而問之曰。
儒與佛異乎。
曰異也。
柳子有言。
浮圖之說。
推離還源。
合於生而靜者。
以為不背孔子大鑒之道。
終始性善。
不假耘鋤者。
以為不背孟子。
然則瞿昙氏之真诠秘谛。
未始不與儒家相契。
其持身之嚴。
任道之笃。
殆亦儒門律師也。
拈花微笑宗風邈矣。
一棒一喝禅旨晦矣。
於是依言語立文字。
而千七百公案。
作随方媲儗。
對人演說。
意愈勤而法愈離。
骎骎至于淨業道微。
魔外交作。
誠空門之陽九也。
釋治兆。
豎幢於淨願之社。
結夏三十年。
同志缁素。
勉思彙征。
禅悅之暇。
耽赜内典。
會稡諸家。
摘抉單傳密付之義。
彙為一書。
書成走白足。
請叙於餘。
餘儒者徒也。
不娴釋氏家言。
将何以觑破是卷之有足警惺於大小修行人哉。
祇見其言簡而意赅。
旨精而包廣。
未必别具手眼。
已自洞見骨髓。
由蹊徑而造堂室。
蓮燈指路。
寶筏登岸。
恍然若參猊座而聆潮音。
不其大歡喜欤。
噫賢劫淪而象教替。
未嘗聞有啟扃鐍而數珍寶如治兆者焉。
治兆持身嚴。
而信道笃。
自托於觚墨之間。
集古德不傳之秘。
欲化度一切衆生。
則此心良亦苦矣。
庚午仲秋绮樹樓主人少荷居士趙成夏叙 夫清珠者玻璃也。
此珠投於濁水。
則渾濁盡去。
徹底澄湛。
置之泥淖。
則湧出泥上。
卓然獨存。
且珠體雖極瑩澈。
然萬象森羅無照無染。
惟将二珠相照。
則光彩交映。
輝天鑒地。
無量壽如來普光明智亦複如是。
此智照處。
貪嗔煩惱當下氷消。
邪魔外道自然降伏。
所過所存盡化同體。
圓融法界。
佛佛互現。
普光明智亘古亘今。
常寂常照。
無有邊際。
無有窮盡。
又如許多雨滴落於大海。
皆為一味海水。
一切衆生念佛之念亦複如是。
百千萬念皆是真如法界普光明智。
乃知此念佛法門最上頓宗。
一超直入佛智勝行。
豈不快哉。
現世以忠孝敬順為基本。
慈憐恻隐為當行。
時時念念。
以彌陀普光明智照之。
則無一事非真如。
無一相非佛智也。
今有信士數十人。
同願發心。
結社念佛。
将幻空上人所輯清珠集。
刊印流布。
欲與法界含識。
同圓種智。
可謂淤泥蓮華。
居塵出塵。
甚為希有。
若能淨念相繼。
一心不亂。
思專想寂。
能所兩忘。
則究竟此念。
直入於彌陀法性真如海。
同遊於毗盧遮那華藏剎。
盡未來際。
度脫衆生。
無量無邊。
是以随喜。
樂為之序。
歲上章敦牂端陽日法幢山人虛舟堂德真和南謹書 自序 經曰。
人於自衣。
系如意珠。
不自覺知。
窮露他方。
忽有智者。
指示其珠。
所願從心。
緻大饒富。
方悟神珠非從外得也。
乃知人人分上。
各有一顆無價寶珠。
玲珑瑩澈。
常放大光明。
故古頌雲。
般若靈珠妙難測。
法性海中親認得。
此珠非大亦非小。
晝夜光明皆悉照。
此之謂也。
至若龍女獻珠。
受記莂也。
罔象索珠。
得無心也。
魚目作珠。
認賊為子也。
買椟還珠。
迷妄失真也。
又有摩尼珠。
帝網珠。
髻明珠。
在掌珠。
種種之珠。
無非發明此心珠也。
故永嘉解珠。
丹霞玩珠。
關南獲珠。
韶山煉珠。
先德之汲汲於此珠者。
良有以也。
餘方節錄諸家淨土要語。
以清珠名集。
蓋取諸清珠。
下於濁水。
水不得不清淨。
念投於散心。
心不得不一之意也。
淨願社友欲付剞劂。
庸廣同志。
仍為社中規約。
證珠以弁卷。
噫吾人既到寶所。
必須探骊龍握靈蛇。
豈可徒手空回乎。
若能認得此衣底本有之珠。
則定不暇為他人數寶。
更何有於此集。
然畢竟那珠在甚麼處。
咄。
萬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撈漉始應知。
同治九年庚午餘月浴佛日雪嶽沙門幻空治兆書于普光寺之樂西觀 凡例 淨土之書。
汗牛充棟。
而是集節錄諸家。
盡祛繁冗。
披沙揀金。
将以一句半偈。
警惺行人。
且不敢以己意妄自參入也。
各則不錄何人說某書出者。
譬如集腋成裘。
貴無縫痕。
俨成一家語。
欲使覽者啟信笃修而已。
且備載引用書目。
博雅之人。
自應默會出處矣。
往生方便有二門。
一曰觀想。
二曰持名。
是集專主持名。
而略觀想者。
衆生心粗。
觀難成就。
且此土根機持名甚易。
有願必生故耳。
抄選各家。
如集衆醫。
經驗良方。
頗有重複。
而無倫次。
然務在自覺覺他。
則不妨諄谕之至於再三也。
專說淨土而簡禅宗。
蓋取有禅無淨。
十人九錯。
有淨無禅。
萬修萬去之意。
然方便多門。
歸元無二。
則禅淨何嘗分岐。
唯參念到源。
始知其不差毫厘。
是集無分類。
中有警策啟信修行發願饬終功德持戒勸孝正辨引喻等門。
而始於自己佛。
以無不是佛終焉。
欲使覽者。
頓悟自性佛。
即證無生忍。
自顧寡陋。
搜閱未博。
所輯幾則未免漏萬。
若随見續錄。
以俟後之同社諸賢雲爾。
引用書目 淨土十疑論(智者) 念佛三昧寶王論(飛錫) 往生論(道安) 群疑論(懷感) 安樂集(道綽) 淨土慈悲集(慈愍) 萬善同歸集(永明) 往生淨土忏願儀(慈雲) 直指淨土決疑集(王古) 寶珠集(同上) 龍舒淨土文(王虛中) 歸元直指集(宗本) 淨土或問(天如) 三時系念儀範(明本) 淨土立教志(志盤) 寂照集 白蓮集 蓮宗寶鑒(普度) 念佛直指集(妙葉) 念佛鏡(道鏡) 雲栖法彙(袾宏) 淨土指歸集(大佑) 慈恩通贊(窺基) 西方合論(袁宏道) 樂邦文類(宗曉) 淨土晨锺(周克複) 故鄉消息(丁明登) 蓮漏清音(蓮侶) 淨土自信錄(王阗) 禅念彌陀道場忏法(王子成) 蓮華世界書(唐宜之) 淨土法語(無盡) 夢遊集(德清) 淨信堂集(智旭) 淨土生無生論(傳燈) 佛頂珠(石成金) 西方公據(慶廉) 目錄 自己佛 秘密法門 直下承當 玄妙簡易 六度萬行 一乘正因 真空 正知見 有求即得 貴賤 一蹉百蹉 醉夢 活計 豎橫 覓安下處 性情 知苦出苦 轉變是我 糊塗 随業 好漢 生自心中 實無去來 無階級 大德大福 酬宿報 法身 一局 秋草冬蟬 無着 恍如一夢 遭他累 以小易大 險身 仔細看 努力 警老 丢得下 戒病 非是我 憂喜得失 帶不去 決志 鈎鎖連環 撥置萬事 無常信 修行及早 天性相關 十種信 須彌山 三通 回向 信定得 隻從今時 深思谛信 蜎蠕 招安為民 拘於所見 無效 自欺慢棄 功德 法中王 隻此一念 作得主 自己命根 真境 張三李四 放下 自成一片 趨向 綿密 喚醒 真念 初心 瀾翻潮湧 喃喃 恭敬心 五敬 都攝六根 克期成就 靜做動煉 專修 晨夕課 十念 心息相依 當念往生 參念 研究 直捷 心花燦發 一相三昧 精明 日觀 白毫 觀想 見諸瑞相 愚不可能 着力 最初一步 真實修行 不容放過 三得 正好 百工四民 正行 密憶 菩提心 三心 解脫 雨淋頭 常永貞固 一境一心 聞見 回嗔作喜 渡河筏 靜之至 願王 直入無為 回向偈 滿願 至誠 金剛幢 氣類交接 必蒙接引 竟有生處 永無退轉 千年調 好消息 離心無體 全現 稱意之事 鳴磬 平等 指南車 歸故鄉 瑞應非一 護身符 三疑 四關 七分得一 不得念 預修 賊去關門 [谷-禾+牛]牛乳頃 苦樂相比 無非是善 取驗 遠魔 七勝 高聲念 勸修福報 禮佛 不修十失 十種功德 淨土十勝 往生十易 衆戒清淨 璎珞珠 悟情 怨親 杳冥 七不得 放生 戒殺 食色相因 體恒自如 一絲可系 要斷根株 出世間孝 助親西行 報恩 普度 衆善相資 行無瘡疣 十心 四料簡 去備 當學此法 三股繩 較量 出家 摩頭 醫王 六根 用境 除我相 心空理寂 心滅性現 業性空 萬牛莫挽 堅持 獨當 潇灑快活 養生忘死 五惑 自甘塗炭 邪見 貢高 阿伽陀 防死 許多榜樣 笑哭 少善難生 蠟印印泥 百斤金 驗生 生死二苦 十難 情想飛墜 善因惡果 得意忘言 形骸得失 二天人 小因果 資生助道 無苦 寂用無礙 離妄即真 迷悟 無不是佛 (附)結社文 發願文 募緣疏 戒忏疏 清珠集 古靈山普光寺淨願社主釋幻空堂 治兆 輯 自己佛 三世諸佛。
盡在自己身中。
因氣習所昧。
境物所轉。
便自迷了。
若於心無心。
便是過去佛。
寂然不動。
便是未來佛。
随機應物。
便是現在佛。
清淨無染。
便是離垢佛。
出入無礙。
便是神通佛。
到處優遊。
便是自在佛。
一心不昧。
便是光明佛。
道念堅固。
便是不壞佛。
廣大慈悲。
便是彌陀佛。
且今人見十方諸佛。
便作奇特想。
於自己便作下劣想。
不知諸佛隻是本分的凡夫。
凡夫隻是不本分的諸佛。
分内珍寶。
掉頭不顧。
分外艱苦。
甘自承當。
可憐可憫。
秘密法門 古人教親近明師。
求善知識。
而善知識實無口傳心授秘密法門。
隻替人解黏去縛。
便是秘密。
今但執持名号。
一心不亂。
此八個字即是解黏去縛秘密法門。
莫更他求。
直下承當 八萬四千法門。
總不如一句佛。
一千七百公案。
亦不如一句佛。
何則。
惟此一門。
有頓有漸。
有理有迹。
上根智人。
直下承當。
見性成佛。
中下之流。
未能頓超者。
仗彼佛力。
皆得往生。
是如此門勝過一切。
玄妙簡易 此道至玄至妙。
亦複至簡至易。
以簡易故。
高明者忽焉。
夫生死不離一念。
乃至世出世間萬法。
皆不離一念。
今即以此念念佛。
何等切近精實。
若觑破此念起處。
即是自性彌陀。
即是祖師西來意。
乘此念力。
往生淨土。
且橫截生死。
不受輪回。
即證無生法忍。
六度萬行 一句佛該羅八教。
圓攝五宗。
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
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
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三聚淨戒都在裡許。
真能念佛。
放下身心世界。
即大布施。
不複起貪嗔癡。
即大持戒。
不計人我是非。
即大忍辱。
不稍間斷夾雜。
即大精進。
不為他岐所惑。
即大智慧。
不複妄想馳逐。
即大禅定。
一乘正因 念佛者。
惟求一乘佛果為期。
不於餘乘妄有希冀。
發如是心。
乃修淨土。
是謂正因。
苟為不然。
雖勤念佛。
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
真空 前事過去空。
今事眼前空。
未來決定空。
一切世緣佳者。
如彩雲簇豔。
惡者。
如濁霧迷空。
今人於順意則生留戀。
拂意則起憎嫌。
徒增黑業。
實相安在。
惟時時以空觀照之不可執。
而為有自障吾心。
經雲。
無我相。
人相。
衆生相。
壽者相。
此之謂般若真空。
出世吃緊第一着也。
正知見 修淨業人。
期生淨土。
雖由煉行而得。
若不遇正知見人。
說法開導。
則不得其要旨。
而或堕於邪倒。
錯路修行。
不可不謹。
譬如耕稼農夫加功。
扶疎益寡。
時澤一降。
華果敷榮。
輪翼雙運。
目足更資。
則無盲跛之失。
大抵道俗念佛多不明理。
或被執空之人。
橫生譏謗。
則心生疑惑。
遂緻退失。
由不聞法故也。
有求即得 外身雖見而原無。
譬如水上之泡。
乍起還滅。
内身不見而原有。
譬如木中之火。
有求即得。
此等明确學人尚然。
不知木中之火。
求之如何。
一心正念。
貴賤 如雲此是金玉。
此是砂石。
雖三尺孺子。
亦必棄石而求金。
不勸而自取。
蓋因識其貴賤。
行者亦爾。
既明識此土是苦。
彼土是樂。
此是生死沉溺。
彼是自在解脫。
亦必舍穢求淨。
自然念念不住。
心心不息。
如救頭然。
聞教便行。
一蹉百蹉 古人雲。
今生若不修。
一蹉是百蹉。
一之至百。
何蹉之多。
直至於是。
經言。
離惡道得人身難。
得人身逢佛法難。
然而逢念佛法門。
信受為尤難。
如經所說。
蟻子自七佛以來。
未脫蟻身。
安知何日得人身。
又何日逢佛法。
何日逢念佛法門。
而信受也。
何止百蹉。
蓋千蹉萬蹉而無窮也。
傷哉。
醉夢 世人大約富貴貧賤二種。
貧賤者固朝忙夕忙。
以營衣食。
富貴者。
亦朝忙夕忙。
以享欲樂。
受用不同。
其忙一也。
忙至死而後已。
而心未已也。
赍此心以往。
而複生而複忙而複死。
死生生死。
昏昏蒙蒙。
如醉如夢。
經百千劫。
曾無了期。
惟生淨土。
朗然獨醒。
活計 此身蠢然一死物。
其内潑潑地者為活物。
莫於死物上作活計。
宜於活物上作活計。
凡貪外物。
種種以奉其身者。
皆是死物上作活計也。
世人雖未能免此。
當於營生奉身之中。
挪頃刻之暇。
回光自照。
以留心於淨土。
乃活物上作活計也。
豎橫 餘門學道。
名豎出三界。
念佛往生。
名橫出三界。
如蟲在竹。
豎則曆節難通。
橫則一時透脫。
最為直捷。
最為奇勝。
故雲。
生死海中。
念佛第一。
人生百歲。
不聞此言。
不如孩童而得聞。
讀書萬卷。
不聞此言。
不如愚人而得聞。
已聞矣。
又有信與不信。
既信矣。
或修或不修。
即修矣。
或專或不專。
斯皆前世之業障。
故大心衆生。
獨能奮然以了生死。
覓安下處 譬如人入大城中。
必先覓安下處。
卻出幹事。
抵暮昏黑。
則有投宿之地。
先覓安下處者。
修淨土之謂也。
抵暮昏黑者。
大限到來之謂也。
有投宿之地者。
生蓮華中。
不落惡趣之謂也。
性情 知識是情。
虛靈是性。
虛靈能生知識。
知識能迷虛靈。
凡夫都把知識。
迷了虛靈。
所以随知識生而複死。
若能一心念佛。
知識淨盡。
虛靈透露。
與太虛同體。
自離生死。
是即無生。
是即淨土。
是即極樂。
知苦出苦 欲入此門。
先須知苦。
既知苦已。
須求出苦。
一切衆生以苦為樂。
不思此身自無量劫來暫在人天。
驚同閃電。
俄而銅柱鐵床。
魂遊地獄。
俄而毛群羽族。
血染刀砧。
皆由業識所牽。
如牛拽磨。
輪轉無窮。
即今暫得此身。
老衰病死。
疾于呼吸。
惡露不淨。
無異臭屍。
若不發決定心。
起精進行。
何由出離。
轉變是我 佛身湛然常寂。
無有去來。
衆生識心。
托佛本願功德勝力。
自心變化。
有來有去。
是知淨業純熟。
自睹佛身。
惡果将成。
心現地獄。
如福德勝者。
執礫成金。
業貧之人。
變金成礫。
轉變是我。
金礫何關。
糊塗 世人念佛不真切。
隻是把生死二字看得。
輕忽一生。
忙忙碌碌。
将性命撇在虛空。
與己全無幹涉。
即或當場。
嗟歎片時。
毛骨悚然。
過後仍前醉夢。
屠赤水雲。
世智紛紛。
名利場中。
伶俐識神擾擾。
死生路上糊塗。
哀哉。
誰曉四大非堅。
無常甚速。
三途八難。
最辛極苦。
肯去要緊。
真切念佛。
百中希有一二也。
随業 世間晝必有夜。
寒必有暑。
人所共知。
若生必有死。
人乃諱之。
不肯說出。
何太癡也。
蓋以神之來。
托於此形。
謂之生。
以神之去。
離於此形。
謂之死。
是神者我也。
形者我所舍也。
我有去來。
故舍有成壞。
且神何自來哉。
随業緣而來。
神何自去哉。
随業緣而去。
自無始以來。
投胎易殼。
不得久留於一所。
蓋以吾所造之業非久。
而不盡者。
故神之舍於業也。
業盡則形壞。
形壞則神無所舍。
又随吾今世所造之業而往矣。
然則吾所往處。
可不預計哉。
如人造宅必居。
設馔乃享。
故作如是業。
必受如是之報。
現修業淨。
決定往生。
更何疑哉。
好漢 遍觀世間人。
其知名當世者。
亦是千百輩中好漢。
然卻都将此世界。
認做是我常住不去的世界。
由明眼視之。
色色過影。
一彈指間。
便去了許多。
正如木偶登場。
暫時呼笑。
被造物者将那線索。
提挂壁柱頭上。
嗟乎此圍木中間。
尺五地方。
豈是汝住頭之地乎。
若能發願往生。
清泰國中。
住不退轉。
證無生忍。
乃名好漢。
生自心中 夫十方虛空。
無量無邊心量。
都能包攝恒沙世界。
無量無數我心。
一一周徧。
如此看來。
十萬億國。
在我心中。
其實甚近。
何遠之有。
命終生時。
生在自己心中。
其實甚易。
何難之有。
但使衆生淨土業成。
臨終在定之心。
即是淨土受生之心。
動念則一彈指頃。
即得往生。
實無去來 大願聖人。
從淨土來。
來實無來。
深心凡夫往淨土去。
去實無去。
彼不來此。
此不往彼。
而其聖凡會遇。
兩得交際者何耶。
彌陀光明如淨滿月。
徧照十方。
水清而靜。
則月現全體。
月非取水而遽來。
水濁而動。
則月無定光。
月非舍水遽去。
在水則有清濁動靜。
在月則無取舍去來。
無階級 一念精進。
業化為因。
一念退歉。
緣化為業。
火坑蓮台倐忽一轉念時。
故彌陀恒與六道衆生。
有地位而無階級。
大德大福 今人輕視西方。
不肯念佛。
是不知生西方。
乃是大德大福大智慧大聖賢的句。
當轉娑婆成淨土。
不同小可因緣。
汝但看此城中。
一日一夜死卻多少人。
不要說生西方即生天。
千百人中尚無一個。
其有自負修行者。
祇是不失人身而已。
酬宿報 三界火宅。
業系受身。
壽命短長。
皆酬宿報。
前世有十年分。
今世受用十年。
前世有二十年分。
今世受用二十年。
人生百歲。
七十者稀。
大限到來。
還他一死。
隻如功名富貴之家。
财寶如山。
妻妾滿室。
日夜歡樂。
他豈不要長生在世。
争柰前程有限。
暗裡相催。
符到奉行。
閻羅老子不順人情。
無常鬼王有何面目。
且據諸人眼裡親見。
耳裡親聞。
前街後巷。
親情眷屬。
朋友兄弟。
強壯後生。
死卻多少了也。
古人雲。
莫待老來方學道。
孤墳盡是少年人。
法身 世人不知本性法身。
而認此四大假身為真如。
百千澄清大海水不認。
而認海中一浮漚泡沫。
以為海也。
於是因此假身。
造種種罪業。
宮室求高廣。
以居此身。
衣服求羅绮。
以華此身。
飲食求珍美。
以飽此身。
車馬求輕肥。
以逸此身。
聲色求美麗。
以娛此身。
於是人我分焉。
貪吝嗔喜是非榮辱生焉。
一生無限罪業。
悉從此起。
一朝變壞彼四大。
悉歸烏有。
而罪業乃識神承當。
如此執迷不悟。
枉受輪回。
誠為可憫。
若能悟其為假。
暫時寄寓。
粗活百年。
不求稱意。
不為彼而造罪。
假者既悟。
則真者現前。
山河大地。
全露法身。
不執浮漚。
便見大海。
知此而益知淨土之當修矣。
一局 自幼至壯。
老而濱死。
不知為謀非昏而忘之。
則畏而諱之耳。
且人之畏死。
又非真能畏也。
當其蓦焉而生。
蠢焉而長。
頺焉而老以死。
栩栩焉。
蘧蘧焉。
而愛河欲海之溺人無已時。
名缰利鎖之牽人無已時。
一朝灰寒火傳薪換。
臨了一局。
誰人能免。
自茲以往。
滅滅生生。
三界六途。
如轉辘轳。
迹其所為。
日相尋于生死。
於生死之業而不求解脫。
謂之愍不畏死可也。
若真能畏死。
必求解脫。
則舍念佛。
何道之從。
舍淨土。
吾誰與歸。
秋草冬蟬 隻看眼前寒暑催人。
何異流波閃電。
回首四五十年前。
人物倐忽凘盡。
當時苦樂誰不執迷。
而秋草冬蟬形響俱化。
别成一番景象。
不及知矣。
後之視今。
猶今悲昔。
迷者孟浪。
悟者耽延。
擾擾奔忙。
那件實在。
惟有亟亟性命一道可登極樂。
為不虛此風中燭焰耳。
古訓曰。
是日已過。
命亦随減。
又曰。
今日又恁麼空過。
未知來日何如。
聞此痛切語。
能不心戰毛豎。
貪戀無益之虛事。
消磨有限之光陰。
想前追後。
可歎可憫。
無着 田園屋宅。
金銀财帛。
夫妻子女。
俱非着人物也。
其着人者。
乃臭肉枯骨之堆垛耳。
有此堆垛。
引起認堆垛之妄念。
無端便生執着。
便道臭肉是我。
枯骨是我。
妻拏是我。
田宅金帛是我。
嗟乎一何癡愚也。
若是明達的人。
識得世間。
總沒要緊。
處處無着。
西方有佛國名極樂。
念念不忘。
從今相約。
骨肉散時。
恰用得着。
恍如一夢 人生時父母妻子屋宅田園牛羊車馬。
以至台凳器皿衣服帶索等物。
不問大小。
或祖父以傳於己。
或自己營造而得。
或子孫或他人為己緝累而得。
色色無非己物。
且如窗紙雖微。
被人扯破。
猶有怒心。
一針雖微。
被人将去。
猶有吝心。
倉庫既盈。
心猶未足。
金帛已多。
營猶未止。
舉眼動步。
無非愛着。
一宿在外。
已念其家。
一仆未歸。
已憂其失。
種種事務無非挂懷。
一朝大限到來。
盡皆抛去。
雖我此身。
猶是棄物。
況身外者乎。
靜言思之。
恍如一夢。
古偈雲。
一日無常到。
方知夢裡人。
萬般将不去。
唯有業随身。
遭他累 就是身上。
被人掐了一把。
臉上彼人唾了一口。
原非大事。
不知不覺。
就發出許多暴怒來。
必至報複而後已。
又於身上。
或生一瘡一疖。
或發一癬一斑。
本不害事。
心裡也不快活。
必至平愈而後已。
又或蚊虱蛟了一口。
針芒刺了一下。
泥垢灰塵污了一些。
心裡也不歡喜。
及至無常到來。
眼光一閉。
任人把這身子。
火燒土埋。
狗咬蟻吃。
都不能管這樣虛假。
如何徒遭他累。
退卻信心。
不肯念佛。
以小易大 從來三界生死輪回。
比于牢獄。
然則但未出生死。
皆三界獄中囚也。
囚有三種。
其一自謂決無生理。
聊于此中。
苟圖安逸。
一朝劊子手到。
觳觫就斃。
其一自負千金之子。
不惜金錢。
打點營生。
而情非決定。
一面且偷遊釜之娛。
倘再生路絕亦道盡。
甘心而已。
别有負性崛強之夫。
不耐束縛。
伺守者少間。
掙斷枷鎖。
一往無前。
似此決烈。
彼安肯于未死前。
偷享餘生。
或出不出。
情懸兩可哉。
噫我輩在三界獄中。
歲歲可死。
月月可死。
日日刻刻可死。
賤死貴亦死。
老死少亦死。
惡人死好人亦死。
不序爵。
不序德。
不序齒。
一息不來。
便分今古。
然罪人入獄。
時刻求出。
以知棘牆之外。
更有許大安樂世界故也。
今衆生以煩惱為家宅。
以生死為園囿。
不知三界法場之外。
各各自有家鄉樂地。
諸佛憫此。
為分别淨穢。
指以脫歸路程。
往來獄門。
為治道途。
長伺獄外。
修饬旅館。
如是之恩。
何身可報。
衆生癡迷。
反戀此毛頭許事。
以小易大。
死而不悟。
哀哉。
險身 獨子人謂險。
子多置姬媵廣嗣。
何不念身一而已。
非險身乎。
世多知子之險。
而忘身之險。
七篇時文。
幾級官位。
數箱金帛。
一區宅子。
數畝田園。
幾個嬌妻美妾。
一場沒正經沒要緊。
閑是閑非。
人人被他汩沒一生。
個個打不出這般窠臼。
虛碌碌忙迫一場。
蚤已謝世。
籲可悲也已。
古人雲。
使吾卻十年亦可少集事。
奈何天地間日無再中理。
又雲。
狂謀迂算百不就。
惟有霜鬓來如期。
如今休去便休去。
若覓了時無了時。
皆至言也。
胡不猛省一心正念乎。
仔細看 古人雲。
我見他人死。
我心熱如火。
不是熱他人。
看看又到我。
又雲。
雀啄鴉餐皮肉盡。
風吹日炙髑髅乾。
目前試問傍觀者。
自把形駭仔細看。
他人身子如此虛假。
就是爾的榜樣可見。
爾的身子須不是生鐵鑄成。
又不曾吃過長生仙藥。
怎能逃得無常。
說起便怕。
何不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努力 世人修行淨業。
勿得言。
我今忙迫。
且待閑暇。
我今貧乏。
且待富足。
我今少壯。
且待暮年。
若己分定常忙。
分定貧乏。
分定夭折。
即於淨業無緣耶。
忽爾喪亡。
雖悔何及。
是故即今宗健。
努力修之。
警老 佛言。
人命無常。
促於呼吸。
少年亦爾。
何況老乎。
目暗耳聾。
發白面皺。
背伛腰曲。
骨痛筋攣。
步履龍锺。
精神昏塞。
譬如夕陽西照。
光景須臾。
衰草迎秋。
凋零頃刻。
何不猛省無常。
戰競惕勵。
谛思淨土。
決志往生。
丢得下 無常迅速。
老少無别。
少年猶處未定之天。
若老年人。
定然光景無多矣。
須把身世事。
處分了當。
任他大限朝暮到。
撒手便行。
無所系累。
此晚景大要緊處。
修淨土人。
尤不可忽。
每見人到屬纩時。
都有幾件做不完的句。
當能於每日到上床時。
都有丢得下的意思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