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苑遺編卷之中

關燈


    未來一切菩薩當具。

    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

    於是學處。

    於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學。

    未來一切菩薩當學。

    現在一切菩薩今學。

    告雲。

    汝能受否(答。

    能)。

     諸佛子。

    此是第一羯磨。

    今法界善法由心業力。

    翻惡為善。

    悉皆動轉。

    次作第二羯磨已。

    告言。

    今法界善法聚集空中。

    如雲如蓋。

    次作第三羯磨已。

    告言。

    今法界善法從空中下。

    從頂門注入身心。

    充滿正報。

    當知汝身。

    即是無邊功德善法之聚。

    當須護持。

    勿令毀犯。

     第九.說相示誡 諸佛子。

    已為汝授戒竟。

    次當說相。

    菩薩戒相。

    有境皆是。

    且依梵網經說十波羅夷。

    其餘四十八輕垢.八萬威儀等。

    當依師學。

    識達相貌則無毀犯。

     第一.不得殺。

    下至有命者。

    不得故殺。

    凡為菩薩。

    當起慈悲心。

    方便救護。

    而快意殺生。

    得波羅夷罪。

    汝能持否(答。

    能)。

    第二.不得盜。

    下至一針一艹。

    不得故盜。

    凡為菩薩。

    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

    而反更盜人物。

    得波羅夷罪。

    汝能持否(答。

    能)。

    第三.不得淫。

    若男.若女。

    乃至非人.畜生。

    不得故淫。

    凡為菩薩。

    當救度衆生。

    淨法與人。

    而反更起一切人淫。

    得波羅夷罪。

    汝能持否(答。

    能)。

    第四.不得妄語。

    欺诳於人。

    下至身心妄語。

    凡為菩薩。

    應常生正語。

    而反生衆生邪語邪見業。

    得波羅夷罪。

    汝能持否(答。

    能)。

    第五.不得酤酒。

    一切酒不得酤。

    凡為菩薩。

    應生衆生明達之慧。

    而反生衆生颠倒心。

    得波羅夷罪。

    汝能持否(答。

    能)。

    第六.不得說在家出家人罪過。

    凡為菩薩。

    常生悲心。

    教化一切人。

    令生大乘善信。

    而反更自說佛法中罪過。

    得波羅夷罪。

    汝能持否(答。

    能)。

    第七.不得口自贊毀他。

    凡為菩薩。

    應代一切人受加毀辱。

    惡事自向己。

    好事與他人。

    若自揚己德。

    隐他人好事。

    令他受毀。

    得波羅夷罪。

    汝能持否(答。

    能)。

    第八.不得悭财悭法。

    凡為菩薩。

    見一切貧窮人來乞。

    當須給與。

    有求法者當為說法。

    若不爾者。

    得波羅夷罪。

    汝能持否(答。

    能)。

    第九.不得起嗔心。

    凡為菩薩。

    應生一切衆生善根無诤之事。

    而反生嗔恨。

    惡口罵辱。

    手打刀杖。

    得波羅夷罪。

    汝能持否(答。

    能)。

    第十.不得謗三寶。

    凡為菩薩。

    見外道惡人。

    謗佛音聲。

    如三百矛刺心。

    況口自謗。

    得波羅夷罪。

    汝能持否(答。

    能)。

    已說十波羅夷竟。

    四十八輕中略說三戒。

     第一.不得飲酒。

    而酒生過失無量。

    若故自飲.教人飲。

    犯輕垢罪。

    汝能持否(答。

    能)。

    第二.不得食一切衆生肉。

    食肉得無量罪。

    若故食者。

    犯輕垢罪。

    汝能持否(答。

    能)。

    第三.不得食五辛。

    大蒜.革蔥.韮蔥.蘭蔥.興渠。

    一切食中不得食。

    若故食者。

    犯輕垢罪。

    汝能持否(答。

    能)。

    自餘不複一一别問。

    當尋戒本讀誦受持。

    識相守護。

    勿令有犯。

     經雲。

    是十波羅提木叉。

    於中不應一一犯如微塵許。

    何況具足犯十戒。

    若有犯者。

    不得見身發菩提心。

    乃至佛性常住妙果。

    一切皆失。

    堕三惡道中。

    二劫.三劫不聞父母.三寶名字等。

    故知受已。

    當護如命。

    如帶浮囊。

    欲渡大海。

    若有犯者。

    當須忏悔。

    今依梵網出忏悔法。

    經雲。

    若犯十戒者。

    在佛菩薩像前。

    日日六時誦十重四十八輕戒。

    苦到禮三世千佛。

    得見好相。

    便得罪滅。

    若無好相。

    雖忏無益。

    若犯四十八輕者。

    對首忏悔。

    不同七遮。

    言對首者。

    二人相對。

    口陳紛犯。

    即得罪滅。

     第十.歎德發願 諸佛子。

    受菩薩戒者。

    功德難量。

    高於須彌。

    深於巨海。

    諸佛稱贊。

    徧在諸經。

    略說八種殊勝功德。

    第一.趣道勝。

    受菩薩戒。

    如大鵬鳥一舉翅。

    能至十萬九千餘裡。

    菩薩趣道。

    亦複如是。

    法華經雲。

    乘此寶乘。

    直至道場。

    又華嚴經雲。

    以少方便。

    疾至菩提。

    是此謂也。

    第二.發心勝。

    受菩薩戒。

    直是發菩提心。

    當念成佛。

    因果同時。

    如好堅樹。

    才出地面。

    已高群木。

    如頻伽鳥。

    [谷-禾+卵]裡出聲。

    能勝餘音。

    所以。

    菩薩在凡夫無明内煩惱[谷-禾+卵]中。

    能發此心。

    已超聲聞之極果。

    第三.福田勝。

    假使供養滿閻浮提阿羅漢僧。

    不如供養一大鵬鳥。

    所以者何。

    由此鳥先曾受菩薩戒故。

    第四.功德勝。

    受菩薩戒。

    喻如日光。

    受聲聞戒。

    猶如螢火。

    第五.滅罪勝。

    受菩薩戒。

    出家犯四重諸篇。

    在家犯十惡五逆。

    準行法經罪皆除滅。

    縱堕惡道受苦輕微。

    以戒力故。

    一切所生之處。

    皆得為王。

    第六.處胎勝。

    受菩薩戒。

    人處胎時。

    常為天龍八部諸善神王之所守護。

    不令侵損。

    第七.神通勝。

    大乘菩薩能變大地為七寶.變大海為酥酪。

    能超百佛世界。

    能日度百千衆生。

    小乘羅漢祇具三明.六通.八解脫耳。

    第八.果報勝。

    菩薩果報萬善周圓。

    湛然常住。

    終無遷滅。

    念念趣入薩婆若海。

    一一成就無上菩提。

    小乘聲聞但破見思。

    成無學果。

    未為究竟。

    即法華雲。

    但離虛妄。

    名為解脫。

    而實未得一切解脫。

    汝等既得戒已。

    當須常發大乘度生誓願。

    行大乘六念。

    應雲。

    我某甲。

    今於佛菩薩前發四弘誓願。

     煩惱無數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衆生無邊誓願度  佛道無上誓願成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國  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  利樂一切衆生界  彼佛衆生會鹹淨  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  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  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徧十方  普利一切衆生界  乃至虛空世界盡  衆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  我願究竟恒無盡  念佛救世大慈父  念法出離解脫門  念僧諸有良福田  念戒無上菩提本  念施具足波羅蜜  念天護法利群生 上來受戒所有功德。

    祝獻護法諸天。

    報答四恩三有。

    利樂法界衆生。

    忏滌罪根。

    莊嚴淨報。

    仰願諸天八部。

    增長威神。

    常來護持。

    我此國土。

    風祥雨順。

    谷果豐成。

    聖帝仁王。

    慈臨無際。

    群臣官屬。

    常守尊榮。

    萬姓四民。

    永安富樂。

    佛法檀越.父母師僧.曆世冤親.法界含識。

    鹹生正信。

    發菩提心。

    六度齊修。

    二嚴等備。

    伏願我等。

    衆聖冥加。

    常值大乘。

    及善知識。

    開我佛慧。

    願行現前。

    荷負流通三世佛法。

    誘化一切。

    然無盡燈。

    普會衆生。

    同歸秘藏。

     授大乘菩薩戒儀 大宋政和元年歲在辛卯安居中為衆僧錄出 忏違逆父母 (如為出家五衆受戒。

    當用此文)。

     現前一衆諸比丘僧。

    無量劫來皆是父母生育此身。

    受大苦惱。

    今生父母自小愛憐。

    舍我出家。

    令我學道。

    脫離遮俗。

    削發毀容。

    為佛弟子。

    四事成現。

    學法修行。

    一生閑曠。

    皆是父母。

    舍我之恩。

    碎身粉骨。

    雲何可報。

    而我等輩。

    内無高志。

    外逐世緣。

    懶惰懈怠。

    於佛法中。

    不勤修習。

    或因學法。

    出外遊方。

    父母在堂阙於侍養。

    懸懸憶念。

    日夜憂煎。

    或成疾病。

    或緻死亡。

    不歸省觐。

    或有亡過堕在惡趣。

    受諸苦惱。

    必望我等。

    功德拔濟。

    而我忘恩。

    偷安自處。

    不思救度。

    當知即是五逆罪人。

    天地不容。

    多遭橫逆。

    如是重罪。

    不通忏悔。

    今将父母骨肉之身。

    受菩薩戒。

    畢世堅持。

    随力修行。

    救拔父母。

    速脫輪回。

    早生淨土。

    盡未來時。

    修菩提道。

    直至成佛。

    誓效如來。

    先度二親。

    誓效目連。

    先救亡母。

    從今已往。

    等視衆生。

    皆同父母。

    不起憎愛。

    無有親疎。

    起孝順心。

    起慈悲心。

    常行敬順。

    無有違逆。

    諸佛會中。

    常相值遇。

    修菩提道。

    同成正覺。

     忏違逆師長 現前一衆諸比丘僧。

    少小出家。

    長大入道。

    莫不皆有受度和尚.三師.七證.依止阇梨.諸善知識。

    慈悲攝誘。

    善巧提攜。

    罔極深恩。

    碎身難報。

    教法開解。

    衣食供須。

    軟語教诏。

    苦言調伏。

    生我慧命。

    育我法身。

    父母七生。

    師僧累劫。

    究竟度脫。

    直至菩提。

    而我愚癡。

    不思恩德。

    反生輕慢。

    多端诽毀。

    傳經授法。

    曾不遵依。

    法語善言。

    但多違逆。

    忘恩背義。

    竊法謗師。

    當知即是五逆罪人。

    故於現生多遭惡疾.夭壽.橫死。

    沈溺苦海。

    無有休息。

    今始覺知。

    深生慚恥。

    不敢覆藏。

    仰對三寶彌陀世尊。

    發露罪根。

    求哀忏悔。

    從今改過。

    盡未來時。

    在在處處。

    與師俱生。

    諸佛會中。

    互為主伴。

    徧微塵剎。

    教化衆生。

    盡出輪回。

    同生淨土。

     忏身計 (依金光明經.淨名經錄出)。

     又複我等無始劫來。

    背舍本性。

    真實法身。

    随虛妄緣。

    起虛妄念。

    造虛妄業。

    受虛妄苦。

    妄認四大。

    為自身相。

    六塵緣影。

    為自心相。

    不知此身。

    四大假合。

    從本不實。

    和合而有。

    無明羅剎。

    止住其中。

    從昔已來。

    受生死苦。

    常棄是身。

    都無所為。

    亦常愛護。

    處之屋宅。

    随時供給衣服.飲食.卧具.醫藥。

    令無所乏。

    而不知恩。

    反生怨害。

    然複不免無常敗壞。

    是身不堅。

    無所利益。

    可惡如賊。

    猶若行廁。

    我於今月。

    當使此身。

    作無上業。

    於生死海作大橋梁。

    若舍此身。

    則舍無量[病-丙+維]疽.瘭疾.百千怖畏。

    是身唯有大小便利。

    是身不堅如水上沫。

    是身不淨多諸蟲戶。

    是身可惡筋纏血塗。

    皮骨髓腦。

    共相連持。

    是故。

    我今應當舍離。

    以求寂滅無上涅盤。

    永離憂患.無常變異。

    生死休息。

    無諸塵累。

    無量禅定智慧功德具足。

    成就微妙法身。

    百福莊嚴。

    諸佛所贊。

    證成如是無上法身。

    與諸衆生無量法樂。

     又複思念。

    是身無常。

    速朽之法。

    為苦為惱。

    衆病所集。

    身如聚沫。

    不可撮摩。

    身如芭蕉。

    中無堅實。

    是身如幻。

    從颠倒起。

    是身如夢。

    為虛妄見。

    是身如影。

    從業緣生。

    是身如響。

    屬諸因緣。

    身如浮雲。

    須臾變滅。

    是身如電。

    念念不住。

    是身如空。

    離我我所。

    是身無知。

    如艹木石。

    是身無作。

    風力所轉。

    是身不淨。

    穢惡充滿。

    是身虛僞。

    必歸磨滅。

    當知有身。

    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