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苑遺編卷之中
關燈
小
中
大
。
華嚴雲。
戒是無上菩提本。
應當具足持淨戒。
若能堅持於禁戒。
是則如來所贊歎。
涅盤雲。
欲見佛性。
證大乘涅盤。
必須深心修持淨戒。
梵網經雲。
衆生受佛戒。
即入諸佛位。
又雲。
若不受此戒。
名為外道邪見人輩。
畜生無異。
木頭無異。
薩遮尼揵經雲。
如來功德之身。
以受戒為本。
以持戒為始。
故知不受菩薩戒者。
縱學佛法。
勤苦修行。
經千萬劫。
祇名衆生。
欲脫輪回。
終無得理。
是以西竺國王受位.百官上位。
皆先受此戒。
蓋欲饒益境邑人民。
甯可受已破。
不可不受。
若受已破。
是佛弟子。
若不受者。
是名外道。
經雲。
薝蔔華雖萎。
猶勝一切花。
破戒諸比丘。
猶勝諸外道。
諸佛子。
六道之中。
無量衆生。
受三途苦。
不聞佛法。
縱得為人。
生處邊夷不遇佛法。
或遭亂世不遇佛法。
荒迷聲色不遇佛法。
愚癡邪見不遇佛法。
今既生值明時。
遭遇佛法。
諸根明利。
識知善惡。
佛法僧寶處處興隆。
可謂萬劫難逢千生一遇。
若不自省自策。
自立自修。
諸佛威神。
無為汝處。
無常迅速。
生死無期。
一旦橫骸。
識神無主。
欲受佛戒。
何由可得。
還沈惡道。
長劫受苦。
未有出期。
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丈夫剛猛得不自思邪。
如是種種。
随機策勸。
令發勝心。
第五.露過求悔 凡欲受戒。
思念無始已來。
三業六根。
所造諸惡。
無量無邊。
說不可盡。
若不發露。
障戒不發。
障淨土門。
障菩提路。
追過自責。
仰對三寶。
求哀忏悔。
護國戒經雲。
佛言。
若諸佛子。
欲得成就阿耨菩提。
若欲善能知自心者。
若有欲以大慈悲手。
於生死泥拔衆生者。
應先發起大慈悲心。
普為衆生歸依三寶。
受菩薩戒。
發菩提心。
至誠忏悔。
當随師教。
作如是言。
惟願十方一切諸佛及與地住得金剛智諸大菩薩。
當證知我。
當憶念我。
我某甲等。
發菩提心。
未住妙道。
今将身命。
歸依十方一切三寶。
惟願諸佛諸大菩薩。
起慈悲心。
哀愍攝受。
我某甲等。
自從無始流轉已來。
處在三界生死輪中。
沈溺惡趣。
入苦籠檻。
颠墜諸惡。
無明羅剎。
有大力勢。
諸煩惱冤。
長夜逼迫。
無主無救。
無歸無依。
無有所趣。
無有教導。
住於邪見.險惡道中。
趣向生死。
背舍涅盤。
入三惡道。
不能自出。
堕於險惡廣大深坑。
追逐惡友。
随順惡教。
遠離一切諸善知識。
都不覺知何者為損。
何者為益。
何者是善。
何者是惡。
為不善法。
系着不舍。
棄背一切三乘聖人。
長夜常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種種業惑之所羅網。
憂迫恐怖。
恒失本心自性寂靜。
遠離種種三摩地門.陀羅尼門.諸地諸忍波羅蜜多甚深住處。
亦複遠離慈悲喜舍諸菩薩戒.四無礙智.六通.十力.四無所畏.無忘失法.無住涅盤。
一切随眠我身具足。
一切功德我身空無。
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百千萬種。
悉皆遠離。
無數苦惱。
障礙留難。
恒所惱害。
惟願諸佛諸大菩薩起大慈悲。
哀愍護念為我.為主.為救.為歸.為依.為趣。
願令我等。
速得圓滿大菩提道。
及為無量菩薩眷屬。
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不共.四攝.三昧.解脫.總持.六通.諸度.福德.智慧。
如是一切諸功德海。
願令我等皆得具足(次當說罪求悔)。
至心忏悔弟子某甲。
自念此身。
無量劫來。
於諸衆生無慈悲心。
故相殺害。
互相食啖。
不念衆生皆惜身命。
不念衆生具有佛性。
不知衆生是我先世父母六親。
縱恣口腹。
貪嗜滋味。
與諸衆生。
作大冤結。
以是因緣。
堕落生死。
流轉三界。
不生淨土。
不得成佛。
從今受戒。
誓斷殺害。
常行慈憫。
不食衆生身分血肉。
以此淨業。
普與衆生。
莊嚴淨土。
誓求作佛。
弟子某甲。
自念此身。
無始時來。
於諸衆生無饒益心。
故相侵奪。
不念衆生護惜财物。
與己無異。
鬥秤欺诳。
虧刻於人。
侵損常住.現前僧物。
貪他吝己。
不知厭足。
以是因緣。
堕落生死。
流轉三界。
不生淨土。
不得成佛。
從今受戒。
誓斷偷盜。
常行饒益。
救濟貧苦。
不生悭吝。
以此淨業。
普與衆生。
莊嚴淨土。
誓求作佛。
弟子某甲。
自念此身。
無始至今。
於諸男女耽染淫色。
不擇親疎。
不思觸淨。
趣向前境。
作非梵行。
毀犯佛戒。
不畏惡道。
無有慚恥。
以是因緣。
世世生處。
堕在胞胎。
受穢污身。
不生淨土。
不得成佛。
從今受戒。
誓斷淫欲。
修清淨行。
以此淨業。
普與衆生。
莊嚴淨土。
誓求作佛。
弟子某甲。
自念此身。
於諸衆生多行谄诳。
欺罔於人。
妄語.绮語.惡口.兩舌。
破滅佛法。
毀罵僧尼。
譏刺善人。
黨護不義。
見言不見.不見言見。
覆障己非。
推求他過。
以是因緣。
千生萬劫。
受虛妄報。
遠離真實。
不生淨土。
不得成佛。
從今受戒。
誓斷妄語。
說如實語。
說如法語。
以此淨業。
普與衆生。
莊嚴淨土。
誓求作佛。
弟子某甲。
自念此身。
從無始來。
貪飲藥酒。
昏迷神性。
亂動諸根。
不辨尊卑。
不知善惡。
增長愚癡。
覆沒智慧。
以是因緣。
堕落生死。
受愚癡報。
不生淨土。
不得成佛。
從今受戒。
誓斷飲酒。
收攝諸根。
常修正念。
以此淨業。
普與衆生。
莊嚴淨土。
誓求作佛。
如是五種極重惡業。
當知即是生死根本。
衆苦之源。
障淨土門。
礙菩提路。
如是惡業。
未受已前。
充塞虛空。
徧周法界。
若不忏悔。
若不誓斷。
死生無路。
出離無門。
從今受戒。
誓斷五種極重惡業。
翻成五種清淨戒根。
若後再犯。
即是欺诳三寶諸天。
見生之中諸惡集身。
招不如意。
死入地獄。
受無量苦。
無解脫期。
若實不虛。
仰願三寶.護法諸天。
常加護念。
令我罪根皆得消滅。
令我行願悉得滿足(同聲念佛。
或忏違逆父母.師長。
其文如後)。
第六.請師乞戒 大小乘戒。
皆從師授。
受聲聞戒。
壇上十僧為師。
受菩薩戒。
諸佛菩薩為師。
或請彌陀為和尚。
觀音為羯磨。
勢至為教授。
近時道俗。
皆修淨業。
彌陀緣熟。
故多請之。
況法身體一。
三世道同。
随機之教。
義無不可。
人多惑耳。
不免從衆。
依行法經。
次請五師。
或請六師。
則加普賢為忏悔主。
今以悔罪在前。
不複請也。
我某甲。
一心奉請釋迦牟尼佛為戒和尚。
我依我佛故。
得受菩薩戒。
慈愍故(三請。
或一請。
觀時延促。
下同)。
我某甲。
一心奉請文殊菩薩為羯磨阿阇梨。
我依菩薩故。
得受菩薩戒。
慈愍故。
我某甲。
一心奉請彌勒菩薩為教授阿阇梨。
我依菩薩故。
得受菩薩戒。
慈愍故。
我某甲。
一心奉請十方諸佛為尊證阿阇梨。
我依諸佛故。
得受菩薩戒。
慈愍故。
我某甲。
一心奉請十方諸大菩薩為同學法侶。
我依諸菩薩故。
得受菩薩戒。
慈愍故。
惟願釋迦本師.十方諸佛.諸大菩薩。
他心道眼。
無礙見聞。
鑒我虔誠。
受我奉請。
不違本誓。
憐念衆生。
慈悲攝受。
方便拔濟。
盡未來時。
為作依怙(既請師已。
即須從師乞戒。
乞雲)。
仰白十方盡虛空徧法界一切諸佛.大地菩薩僧。
此大宋國某州某處佛菩薩像前。
諸佛子等。
今從諸佛菩薩乞受一切菩薩淨戒。
是諸佛子已是真實能生深信。
發菩提心。
行菩薩道。
惟願諸佛菩薩布施諸佛子等三聚淨戒(三乞)。
諸佛子。
三聚戒者。
聚以包攝為義。
一切戒法三種攝盡。
一者。
攝律儀聚。
律儀禁惡。
無惡不斷。
所謂殺.盜.淫.妄等。
乃至煩惱無明永盡。
成法身佛。
名為斷德。
二者。
攝善法聚。
無善不修。
所謂發起智慧。
修習世出世間一切善法。
六度萬行。
不取不舍。
習行方便。
自利利他。
成報身佛。
名為智德。
三者。
攝衆生聚。
無生不度。
所謂六道四生。
含靈抱識。
方便導引。
同歸佛道。
成應身佛。
名為恩德。
諸佛子。
當知三聚戒體。
即是三佛因種。
經雲。
衆生受佛戒。
即入諸佛位。
此之謂也。
第七.立誓問遮 立誓要期。
是得戒本。
帶遮輙受。
障戒不生。
當須審問。
随問而答。
先立十誓。
果能行者。
當須答能。
諸佛子。
汝從今身已去。
能常念佛。
親近善知識否(答。
能)。
汝從今身已去。
能舍離一切惡知識否(答。
能)。
汝從今身已去。
若見一切衆生苦惱。
能随力救護否(答。
能)。
汝從今身已去。
能盡形壽随力供養三寶否(答。
能)。
汝從今身已去。
能舍諸懈怠。
發起精進。
勤求佛道否(答。
能)。
汝從今身已去。
能孝養父母敬事師長否(答。
能)。
汝從今身已去。
於五塵境煩惱生時。
能制伏心否(答。
能)。
汝從今身已去。
能於無上菩提生信心否(答。
能)。
已立十誓。
次問七遮。
諸佛子。
受佛淨戒。
必須身器清淨。
梵網經雲。
若具七遮。
即身不得戒。
無七遮者。
得受。
良由七種逆業能障淨戒。
故并名遮。
有即言有。
無即言無。
當如實答。
一汝非出佛身血否(答。
無)。
二汝非殺父否(答。
無)。
三汝非殺母否(答。
無)。
四非殺得戒和尚否(答。
無)。
五汝非殺得戒阿阇梨否(答。
無)。
六汝非破羯磨轉法輪僧否(答。
無)。
七汝非殺阿羅漢否(答。
無)。
諸佛子。
汝今身無遮難。
甚是淨器。
戒可得受。
衆聖同慶。
須臾之間。
入諸佛位。
第八.秉法授戒 諸本羯磨。
各出不同。
或有止用三歸受者。
今依藏中菩薩羯磨文。
乃玄奘三藏翻出。
凡羯磨法須準佛言。
不可妄自加減。
應先告雲。
諸佛子。
将作羯磨。
授汝戒法。
此戒法者。
即是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積劫熏修。
無量功德。
諸佛已證。
菩薩今修。
假彼羯磨聖法。
動彼法界無量功德。
注入身心。
永作菩提。
成佛種子。
此身有謝。
彼法不失。
将來生佛淨土。
蓮華中身以至成佛果。
上百福莊嚴威神妙用。
即是今日所受戒體。
汝當攝心承仰。
不得昏散。
汝佛子聽。
汝等今者欲於我所。
受諸菩薩一切學處。
受諸菩薩一切淨戒。
所謂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如是學處。
如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具
華嚴雲。
戒是無上菩提本。
應當具足持淨戒。
若能堅持於禁戒。
是則如來所贊歎。
涅盤雲。
欲見佛性。
證大乘涅盤。
必須深心修持淨戒。
梵網經雲。
衆生受佛戒。
即入諸佛位。
又雲。
若不受此戒。
名為外道邪見人輩。
畜生無異。
木頭無異。
薩遮尼揵經雲。
如來功德之身。
以受戒為本。
以持戒為始。
故知不受菩薩戒者。
縱學佛法。
勤苦修行。
經千萬劫。
祇名衆生。
欲脫輪回。
終無得理。
是以西竺國王受位.百官上位。
皆先受此戒。
蓋欲饒益境邑人民。
甯可受已破。
不可不受。
若受已破。
是佛弟子。
若不受者。
是名外道。
經雲。
薝蔔華雖萎。
猶勝一切花。
破戒諸比丘。
猶勝諸外道。
諸佛子。
六道之中。
無量衆生。
受三途苦。
不聞佛法。
縱得為人。
生處邊夷不遇佛法。
或遭亂世不遇佛法。
荒迷聲色不遇佛法。
愚癡邪見不遇佛法。
今既生值明時。
遭遇佛法。
諸根明利。
識知善惡。
佛法僧寶處處興隆。
可謂萬劫難逢千生一遇。
若不自省自策。
自立自修。
諸佛威神。
無為汝處。
無常迅速。
生死無期。
一旦橫骸。
識神無主。
欲受佛戒。
何由可得。
還沈惡道。
長劫受苦。
未有出期。
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丈夫剛猛得不自思邪。
如是種種。
随機策勸。
令發勝心。
第五.露過求悔 凡欲受戒。
思念無始已來。
三業六根。
所造諸惡。
無量無邊。
說不可盡。
若不發露。
障戒不發。
障淨土門。
障菩提路。
追過自責。
仰對三寶。
求哀忏悔。
護國戒經雲。
佛言。
若諸佛子。
欲得成就阿耨菩提。
若欲善能知自心者。
若有欲以大慈悲手。
於生死泥拔衆生者。
應先發起大慈悲心。
普為衆生歸依三寶。
受菩薩戒。
發菩提心。
至誠忏悔。
當随師教。
作如是言。
惟願十方一切諸佛及與地住得金剛智諸大菩薩。
當證知我。
當憶念我。
我某甲等。
發菩提心。
未住妙道。
今将身命。
歸依十方一切三寶。
惟願諸佛諸大菩薩。
起慈悲心。
哀愍攝受。
我某甲等。
自從無始流轉已來。
處在三界生死輪中。
沈溺惡趣。
入苦籠檻。
颠墜諸惡。
無明羅剎。
有大力勢。
諸煩惱冤。
長夜逼迫。
無主無救。
無歸無依。
無有所趣。
無有教導。
住於邪見.險惡道中。
趣向生死。
背舍涅盤。
入三惡道。
不能自出。
堕於險惡廣大深坑。
追逐惡友。
随順惡教。
遠離一切諸善知識。
都不覺知何者為損。
何者為益。
何者是善。
何者是惡。
為不善法。
系着不舍。
棄背一切三乘聖人。
長夜常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種種業惑之所羅網。
憂迫恐怖。
恒失本心自性寂靜。
遠離種種三摩地門.陀羅尼門.諸地諸忍波羅蜜多甚深住處。
亦複遠離慈悲喜舍諸菩薩戒.四無礙智.六通.十力.四無所畏.無忘失法.無住涅盤。
一切随眠我身具足。
一切功德我身空無。
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百千萬種。
悉皆遠離。
無數苦惱。
障礙留難。
恒所惱害。
惟願諸佛諸大菩薩起大慈悲。
哀愍護念為我.為主.為救.為歸.為依.為趣。
願令我等。
速得圓滿大菩提道。
及為無量菩薩眷屬。
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不共.四攝.三昧.解脫.總持.六通.諸度.福德.智慧。
如是一切諸功德海。
願令我等皆得具足(次當說罪求悔)。
至心忏悔弟子某甲。
自念此身。
無量劫來。
於諸衆生無慈悲心。
故相殺害。
互相食啖。
不念衆生皆惜身命。
不念衆生具有佛性。
不知衆生是我先世父母六親。
縱恣口腹。
貪嗜滋味。
與諸衆生。
作大冤結。
以是因緣。
堕落生死。
流轉三界。
不生淨土。
不得成佛。
從今受戒。
誓斷殺害。
常行慈憫。
不食衆生身分血肉。
以此淨業。
普與衆生。
莊嚴淨土。
誓求作佛。
弟子某甲。
自念此身。
無始時來。
於諸衆生無饒益心。
故相侵奪。
不念衆生護惜财物。
與己無異。
鬥秤欺诳。
虧刻於人。
侵損常住.現前僧物。
貪他吝己。
不知厭足。
以是因緣。
堕落生死。
流轉三界。
不生淨土。
不得成佛。
從今受戒。
誓斷偷盜。
常行饒益。
救濟貧苦。
不生悭吝。
以此淨業。
普與衆生。
莊嚴淨土。
誓求作佛。
弟子某甲。
自念此身。
無始至今。
於諸男女耽染淫色。
不擇親疎。
不思觸淨。
趣向前境。
作非梵行。
毀犯佛戒。
不畏惡道。
無有慚恥。
以是因緣。
世世生處。
堕在胞胎。
受穢污身。
不生淨土。
不得成佛。
從今受戒。
誓斷淫欲。
修清淨行。
以此淨業。
普與衆生。
莊嚴淨土。
誓求作佛。
弟子某甲。
自念此身。
於諸衆生多行谄诳。
欺罔於人。
妄語.绮語.惡口.兩舌。
破滅佛法。
毀罵僧尼。
譏刺善人。
黨護不義。
見言不見.不見言見。
覆障己非。
推求他過。
以是因緣。
千生萬劫。
受虛妄報。
遠離真實。
不生淨土。
不得成佛。
從今受戒。
誓斷妄語。
說如實語。
說如法語。
以此淨業。
普與衆生。
莊嚴淨土。
誓求作佛。
弟子某甲。
自念此身。
從無始來。
貪飲藥酒。
昏迷神性。
亂動諸根。
不辨尊卑。
不知善惡。
增長愚癡。
覆沒智慧。
以是因緣。
堕落生死。
受愚癡報。
不生淨土。
不得成佛。
從今受戒。
誓斷飲酒。
收攝諸根。
常修正念。
以此淨業。
普與衆生。
莊嚴淨土。
誓求作佛。
如是五種極重惡業。
當知即是生死根本。
衆苦之源。
障淨土門。
礙菩提路。
如是惡業。
未受已前。
充塞虛空。
徧周法界。
若不忏悔。
若不誓斷。
死生無路。
出離無門。
從今受戒。
誓斷五種極重惡業。
翻成五種清淨戒根。
若後再犯。
即是欺诳三寶諸天。
見生之中諸惡集身。
招不如意。
死入地獄。
受無量苦。
無解脫期。
若實不虛。
仰願三寶.護法諸天。
常加護念。
令我罪根皆得消滅。
令我行願悉得滿足(同聲念佛。
或忏違逆父母.師長。
其文如後)。
第六.請師乞戒 大小乘戒。
皆從師授。
受聲聞戒。
壇上十僧為師。
受菩薩戒。
諸佛菩薩為師。
或請彌陀為和尚。
觀音為羯磨。
勢至為教授。
近時道俗。
皆修淨業。
彌陀緣熟。
故多請之。
況法身體一。
三世道同。
随機之教。
義無不可。
人多惑耳。
不免從衆。
依行法經。
次請五師。
或請六師。
則加普賢為忏悔主。
今以悔罪在前。
不複請也。
我某甲。
一心奉請釋迦牟尼佛為戒和尚。
我依我佛故。
得受菩薩戒。
慈愍故(三請。
或一請。
觀時延促。
下同)。
我某甲。
一心奉請文殊菩薩為羯磨阿阇梨。
我依菩薩故。
得受菩薩戒。
慈愍故。
我某甲。
一心奉請彌勒菩薩為教授阿阇梨。
我依菩薩故。
得受菩薩戒。
慈愍故。
我某甲。
一心奉請十方諸佛為尊證阿阇梨。
我依諸佛故。
得受菩薩戒。
慈愍故。
我某甲。
一心奉請十方諸大菩薩為同學法侶。
我依諸菩薩故。
得受菩薩戒。
慈愍故。
惟願釋迦本師.十方諸佛.諸大菩薩。
他心道眼。
無礙見聞。
鑒我虔誠。
受我奉請。
不違本誓。
憐念衆生。
慈悲攝受。
方便拔濟。
盡未來時。
為作依怙(既請師已。
即須從師乞戒。
乞雲)。
仰白十方盡虛空徧法界一切諸佛.大地菩薩僧。
此大宋國某州某處佛菩薩像前。
諸佛子等。
今從諸佛菩薩乞受一切菩薩淨戒。
是諸佛子已是真實能生深信。
發菩提心。
行菩薩道。
惟願諸佛菩薩布施諸佛子等三聚淨戒(三乞)。
諸佛子。
三聚戒者。
聚以包攝為義。
一切戒法三種攝盡。
一者。
攝律儀聚。
律儀禁惡。
無惡不斷。
所謂殺.盜.淫.妄等。
乃至煩惱無明永盡。
成法身佛。
名為斷德。
二者。
攝善法聚。
無善不修。
所謂發起智慧。
修習世出世間一切善法。
六度萬行。
不取不舍。
習行方便。
自利利他。
成報身佛。
名為智德。
三者。
攝衆生聚。
無生不度。
所謂六道四生。
含靈抱識。
方便導引。
同歸佛道。
成應身佛。
名為恩德。
諸佛子。
當知三聚戒體。
即是三佛因種。
經雲。
衆生受佛戒。
即入諸佛位。
此之謂也。
第七.立誓問遮 立誓要期。
是得戒本。
帶遮輙受。
障戒不生。
當須審問。
随問而答。
先立十誓。
果能行者。
當須答能。
諸佛子。
汝從今身已去。
能常念佛。
親近善知識否(答。
能)。
汝從今身已去。
能舍離一切惡知識否(答。
能)。
汝從今身已去。
若見一切衆生苦惱。
能随力救護否(答。
能)。
汝從今身已去。
能盡形壽随力供養三寶否(答。
能)。
汝從今身已去。
能舍諸懈怠。
發起精進。
勤求佛道否(答。
能)。
汝從今身已去。
能孝養父母敬事師長否(答。
能)。
汝從今身已去。
於五塵境煩惱生時。
能制伏心否(答。
能)。
汝從今身已去。
能於無上菩提生信心否(答。
能)。
已立十誓。
次問七遮。
諸佛子。
受佛淨戒。
必須身器清淨。
梵網經雲。
若具七遮。
即身不得戒。
無七遮者。
得受。
良由七種逆業能障淨戒。
故并名遮。
有即言有。
無即言無。
當如實答。
一汝非出佛身血否(答。
無)。
二汝非殺父否(答。
無)。
三汝非殺母否(答。
無)。
四非殺得戒和尚否(答。
無)。
五汝非殺得戒阿阇梨否(答。
無)。
六汝非破羯磨轉法輪僧否(答。
無)。
七汝非殺阿羅漢否(答。
無)。
諸佛子。
汝今身無遮難。
甚是淨器。
戒可得受。
衆聖同慶。
須臾之間。
入諸佛位。
第八.秉法授戒 諸本羯磨。
各出不同。
或有止用三歸受者。
今依藏中菩薩羯磨文。
乃玄奘三藏翻出。
凡羯磨法須準佛言。
不可妄自加減。
應先告雲。
諸佛子。
将作羯磨。
授汝戒法。
此戒法者。
即是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積劫熏修。
無量功德。
諸佛已證。
菩薩今修。
假彼羯磨聖法。
動彼法界無量功德。
注入身心。
永作菩提。
成佛種子。
此身有謝。
彼法不失。
将來生佛淨土。
蓮華中身以至成佛果。
上百福莊嚴威神妙用。
即是今日所受戒體。
汝當攝心承仰。
不得昏散。
汝佛子聽。
汝等今者欲於我所。
受諸菩薩一切學處。
受諸菩薩一切淨戒。
所謂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如是學處。
如是淨戒。
過去一切菩薩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