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之下)
關燈
小
中
大
彌金剛山等即是大相直以緣起實德無礙自在緻使相容非人天所作故安立此約相說如瑠璃鉼盛多芥子頓然顯現清涼雲微細有三義一約所含微細猶如芥鉼以毛子能受彼諸刹諸刹不能徧毛孔故以毛據稱性刹約存相二約能含微細以一毛一塵即能含故三約難知微細微塵不大刹亦不小而能廣容即難知義今取束箭但同時齊頭顯現難見微細相容也。
【科】故此經雲菩薩於一念中從兜率天降神母胎乃至流通舍利法住久近及所被益諸衆生等於一念中皆悉顯現廣如經文又雲一毛孔中無量佛刹莊嚴清淨曠然安住又雲於一塵内微細國土一切塵等悉於中住宜可如理思之。
可曉豈可須彌納芥中将為難事哉理事等十門安立相容亦如是。
【科】問此義與上因陀羅雲何别耶答重重隐映互現因陀羅攝齊頭炳然現者微細攝此等諸義并别不同宜細思之。
可知。
【科】六者秘密隐顯俱成門此上諸義隐覆顯了俱時成就也。
還具前教等十門所言隐顯者如涅盤經半字及滿字昔說半字即顯滿字即隐今說滿字即顯半字即隐此約緣說隐顯體無前後不相妨礙故名秘密。
【科】故此經雲於此方入正受他方三昧起眼根入正受色塵三昧起等雲雲又雲男子身入正受女人身三昧起等雲雲於一微塵入正受一切微塵三昧起一切微塵入正受一毛端頭三昧起如是自在此隐彼顯正受及起定同時秘密成矣又此經雲十方世界有緣故往返出入度衆生或見菩薩入正受或見菩薩從定起又於彼十方世界中念念示現成正覺轉正法輪入涅盤現分舍利度衆生如是無量廣如經辨又如佛為諸菩薩受記之時或現前受記或不現前秘密受記等。
可見。
【科】如上第一錢中十錢名為顯了第二錢望第一錢中十即為秘密何以故見此不見彼故不相知故雖不相知見然即此成彼成故名俱成也應如是準思之。
古本雲成此成彼演義亦同今雲此成彼成者誤也。
【科】七諸藏純雜具德門此上諸義或純或雜如前人法等若以人門取者即一切皆人故名為純又即此人門具含理事等一切差别法故名雜又如菩薩入一三昧唯行布施無量無邊更無餘行故名純或入一三昧即施戒度生等無量無邊諸餘雜行俱時成就也如是繁興法界純雜自在無不具足者矣宜可思準之。
此約諸度門說如就一施門說者一切萬法皆悉名施所以名純而此施門具諸度等行名為雜如是純之與雜不相妨礙故名具德探玄中名廣狹自在無礙門清涼雲此門賢首新立以替至相十玄諸藏純雜具德門意雲一行為純萬行為雜等即事事無礙義若一理為純萬行為雜即理事無礙恐濫理事無礙所以改之。
【科】八者十世隔法異成門此上諸義遍十世中同時别異具足顯現以時與法不相離故。
三世區分名為隔法而互相在即是異成以時依法有如見華開知是芳春茂盛是朱夏等皆因於物知四時也此上諸義今章多一雜字。
【科】言十世者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各有過未及現在即為九世也然此九世疊相即入故成一總句總别合成十世也此十世具足别異同時顯現成緣起故得即入也。
又過去說過去過去說現在過去說未來現在說過去現在說平等現在說未來未來說過去未來說現在未來說無盡以九世攝歸一念故雲十世。
【科】故此經雲或以長劫入短劫短劫入長劫或百千大劫為一念或一念即為百千大劫或過去劫入未來劫未來劫入過去劫如是自在時劫無礙相即入渾融成矣。
故教義理事等十門相即相入而不失前後差别之相。
【科】又此經雲於一微塵中普現三世一切佛刹又雲於一微塵中普現三世一切諸佛佛事又雲於一微塵中建立三世一切佛轉法輪如是雲雲無量廣如經文此普攝上諸義門悉於十世中自在現耳宜可思之。
所引諸經顯彼時處無礙互相融通也。
【科】九者唯心回轉善成門此上諸義唯是一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轉也但性起具德故異三乘耳然一心亦具足十種德如性起品中說十心義等者即其事也所以說十者欲顯無盡故如是自在具足無窮種種德耳此上諸義門悉是此心自在作用更無餘物故名唯心回轉等宜思擇之。
此約心說前諸義門等并是如來藏性清淨真心之所建立若善若惡随心所轉故雲回轉善成心外無别境故依古本多一為字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要問雲一乘唯一心顯性起具德故探玄改為主伴圓明具德門以唯心作玄門所以故不立之。
【科】十者托事顯法生解門此上諸義随托别事以顯别法謂諸理事等一切法門如此經中說十種寶王雲等事相者此即諸法門也顯上諸義可貴故立寶以标之顯上諸義自在故标王以顯之表上諸義潤益故資澤故斷齶故以雲标之矣如是等事雲雲無量如經思之。
此約智說言托事者如經舉金色世界之事即顯始起於實際之法一切幢一切蓋等事是行體也又如法界品雲開樓閣門見彌勒菩薩所行因事至菩提道以樓觀即菩提相所以言顯法生解也齗齶者乃雲之相探玄第二雲重(平聲)雲是齗齶義又重(上聲)雲是靉靆義第五又雲菩薩是體雲是相以諸菩薩含法雨故相齗齶故。
【科】問三乘中以有此義與此何别答三乘托異事相表顯異理今此一乘所托之事相即是彼所顯之道理更無異也具足一切理事教義及上諸法門無不攝盡者也宜可如理思之。
蹑上以問三乘宗中所明亦托事顯法即以異事顯於異理如衣表忍辱室表慈悲靈雲見桃花香嚴擊竹等皆以異事表異理也今此随舉一事攝無盡法故。
【科】此上十門等解釋及上本文十義等皆悉同時會融成一法界緣起具德門普眼境界谛觀察餘時但在大解大行大見聞心中然此十門随一門中即攝餘門無不皆盡應以六相方便而會通之此可準。
同時具足等十門人法十義皆悉同時成大法界緣起法門起在大解大行離分别菩提心中問此與性起何别答但由佩诠故不及性起。
【科】上來所明并是略顯别教一乘緣起義耳又於其中諸餘法相及問答除疑等與彼三乘或同或異所因所說為方便等廣如經論疏鈔孔目及問答中於彼釋矣與彼三乘全别不同宜可思廣依華嚴經普眼境界準之。
别教一乘緣起義者孔目雲一乘緣起緣聚不有緣散未離廣如下孔目用教分齊中依七種教證華嚴文義分齊一經謂法華勝鬘等二論謂十地攝論等三疏四章五鈔六問答七雜孔目與彼三乘全别不同者三乘緣起緣聚則有緣散則離思之。
【科】問此上道理與彼三乘義别不同此可信矣又以何文證知三乘外别有一乘耶。
可知。
【科】答此經有誠文故偈雲一切世界群生類尠有欲求聲聞道求緣覺者轉複少求大乘者甚希有求大乘者猶為易能信是法甚為難。
偈雲下賢首品文前建立一乘中已引以對彼三乘決之。
【科】良由此法出情難信是故聖者将彼三乘對此決之又偈言若衆生下劣其心厭沒者示以聲聞道令出於衆苦若複有衆生諸根少明利樂於因緣法為說辟支佛若人根明利有大慈悲心饒益於衆生為說菩薩道若有無上心決定樂大事為示於佛身說無盡佛法由此一乘非下機堪受是故大聖善巧於彼三乘位中随其機欲方便少說由不窮法界源故權顯二身三身等佛今為如是無上心機樂大事欲方始顯佛十身境界說無窮盡佛法可名現佛身說無盡法也三乘但随機而已未顯諸佛十身自境界故非現佛身又随機少說一相一寂一味理等故非窮盡說也何以故三乘以此無窮為過失故然此一乘以無窮為實德故耳。
此經為普賢等機說無盡佛法現佛十身自證境界與彼三乘不同一相一寂一味一理等所謂三乘終教一相真如等於初教染淨即空愚法小乘苦谛之教所诠實法有餘無餘等宗并皆不同義理各别。
【科】又此經雲於一世界中聞說一乘音或二三四五乃至無量乘此據本末分齊說耳。
今為上機說無盡佛法或說二三等者以本末差别相對決顯二宗不同也。
【科】聖教文義顯然不可以執情而驚恠者矣。
當知三一各别理無疑也。
【科】六相圓融義第四。
六相緣起三門分别初列名略釋二明教興意三問答解釋。
六相之義本出地經世親菩薩造論解釋謂此六相為顯緣超圓融無礙自在法故三門分别探玄雲此六相義作六門一明教興意二種類者三明所出者四明建立者五問答決擇者六釋文今用三門問六相何故唯立六不多不少者謂泛論緣起法要有三門一末依於本有起不起二彼所起末既帶於本是故相望有同有異三彼帶本之末既為本収是故當體有存有亡若
【科】故此經雲菩薩於一念中從兜率天降神母胎乃至流通舍利法住久近及所被益諸衆生等於一念中皆悉顯現廣如經文又雲一毛孔中無量佛刹莊嚴清淨曠然安住又雲於一塵内微細國土一切塵等悉於中住宜可如理思之。
可曉豈可須彌納芥中将為難事哉理事等十門安立相容亦如是。
【科】問此義與上因陀羅雲何别耶答重重隐映互現因陀羅攝齊頭炳然現者微細攝此等諸義并别不同宜細思之。
可知。
【科】六者秘密隐顯俱成門此上諸義隐覆顯了俱時成就也。
還具前教等十門所言隐顯者如涅盤經半字及滿字昔說半字即顯滿字即隐今說滿字即顯半字即隐此約緣說隐顯體無前後不相妨礙故名秘密。
【科】故此經雲於此方入正受他方三昧起眼根入正受色塵三昧起等雲雲又雲男子身入正受女人身三昧起等雲雲於一微塵入正受一切微塵三昧起一切微塵入正受一毛端頭三昧起如是自在此隐彼顯正受及起定同時秘密成矣又此經雲十方世界有緣故往返出入度衆生或見菩薩入正受或見菩薩從定起又於彼十方世界中念念示現成正覺轉正法輪入涅盤現分舍利度衆生如是無量廣如經辨又如佛為諸菩薩受記之時或現前受記或不現前秘密受記等。
可見。
【科】如上第一錢中十錢名為顯了第二錢望第一錢中十即為秘密何以故見此不見彼故不相知故雖不相知見然即此成彼成故名俱成也應如是準思之。
古本雲成此成彼演義亦同今雲此成彼成者誤也。
【科】七諸藏純雜具德門此上諸義或純或雜如前人法等若以人門取者即一切皆人故名為純又即此人門具含理事等一切差别法故名雜又如菩薩入一三昧唯行布施無量無邊更無餘行故名純或入一三昧即施戒度生等無量無邊諸餘雜行俱時成就也如是繁興法界純雜自在無不具足者矣宜可思準之。
此約諸度門說如就一施門說者一切萬法皆悉名施所以名純而此施門具諸度等行名為雜如是純之與雜不相妨礙故名具德探玄中名廣狹自在無礙門清涼雲此門賢首新立以替至相十玄諸藏純雜具德門意雲一行為純萬行為雜等即事事無礙義若一理為純萬行為雜即理事無礙恐濫理事無礙所以改之。
【科】八者十世隔法異成門此上諸義遍十世中同時别異具足顯現以時與法不相離故。
三世區分名為隔法而互相在即是異成以時依法有如見華開知是芳春茂盛是朱夏等皆因於物知四時也此上諸義今章多一雜字。
【科】言十世者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各有過未及現在即為九世也然此九世疊相即入故成一總句總别合成十世也此十世具足别異同時顯現成緣起故得即入也。
又過去說過去過去說現在過去說未來現在說過去現在說平等現在說未來未來說過去未來說現在未來說無盡以九世攝歸一念故雲十世。
【科】故此經雲或以長劫入短劫短劫入長劫或百千大劫為一念或一念即為百千大劫或過去劫入未來劫未來劫入過去劫如是自在時劫無礙相即入渾融成矣。
故教義理事等十門相即相入而不失前後差别之相。
【科】又此經雲於一微塵中普現三世一切佛刹又雲於一微塵中普現三世一切諸佛佛事又雲於一微塵中建立三世一切佛轉法輪如是雲雲無量廣如經文此普攝上諸義門悉於十世中自在現耳宜可思之。
所引諸經顯彼時處無礙互相融通也。
【科】九者唯心回轉善成門此上諸義唯是一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轉也但性起具德故異三乘耳然一心亦具足十種德如性起品中說十心義等者即其事也所以說十者欲顯無盡故如是自在具足無窮種種德耳此上諸義門悉是此心自在作用更無餘物故名唯心回轉等宜思擇之。
此約心說前諸義門等并是如來藏性清淨真心之所建立若善若惡随心所轉故雲回轉善成心外無别境故依古本多一為字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要問雲一乘唯一心顯性起具德故探玄改為主伴圓明具德門以唯心作玄門所以故不立之。
【科】十者托事顯法生解門此上諸義随托别事以顯别法謂諸理事等一切法門如此經中說十種寶王雲等事相者此即諸法門也顯上諸義可貴故立寶以标之顯上諸義自在故标王以顯之表上諸義潤益故資澤故斷齶故以雲标之矣如是等事雲雲無量如經思之。
此約智說言托事者如經舉金色世界之事即顯始起於實際之法一切幢一切蓋等事是行體也又如法界品雲開樓閣門見彌勒菩薩所行因事至菩提道以樓觀即菩提相所以言顯法生解也齗齶者乃雲之相探玄第二雲重(平聲)雲是齗齶義又重(上聲)雲是靉靆義第五又雲菩薩是體雲是相以諸菩薩含法雨故相齗齶故。
【科】問三乘中以有此義與此何别答三乘托異事相表顯異理今此一乘所托之事相即是彼所顯之道理更無異也具足一切理事教義及上諸法門無不攝盡者也宜可如理思之。
蹑上以問三乘宗中所明亦托事顯法即以異事顯於異理如衣表忍辱室表慈悲靈雲見桃花香嚴擊竹等皆以異事表異理也今此随舉一事攝無盡法故。
【科】此上十門等解釋及上本文十義等皆悉同時會融成一法界緣起具德門普眼境界谛觀察餘時但在大解大行大見聞心中然此十門随一門中即攝餘門無不皆盡應以六相方便而會通之此可準。
同時具足等十門人法十義皆悉同時成大法界緣起法門起在大解大行離分别菩提心中問此與性起何别答但由佩诠故不及性起。
【科】上來所明并是略顯别教一乘緣起義耳又於其中諸餘法相及問答除疑等與彼三乘或同或異所因所說為方便等廣如經論疏鈔孔目及問答中於彼釋矣與彼三乘全别不同宜可思廣依華嚴經普眼境界準之。
别教一乘緣起義者孔目雲一乘緣起緣聚不有緣散未離廣如下孔目用教分齊中依七種教證華嚴文義分齊一經謂法華勝鬘等二論謂十地攝論等三疏四章五鈔六問答七雜孔目與彼三乘全别不同者三乘緣起緣聚則有緣散則離思之。
【科】問此上道理與彼三乘義别不同此可信矣又以何文證知三乘外别有一乘耶。
可知。
【科】答此經有誠文故偈雲一切世界群生類尠有欲求聲聞道求緣覺者轉複少求大乘者甚希有求大乘者猶為易能信是法甚為難。
偈雲下賢首品文前建立一乘中已引以對彼三乘決之。
【科】良由此法出情難信是故聖者将彼三乘對此決之又偈言若衆生下劣其心厭沒者示以聲聞道令出於衆苦若複有衆生諸根少明利樂於因緣法為說辟支佛若人根明利有大慈悲心饒益於衆生為說菩薩道若有無上心決定樂大事為示於佛身說無盡佛法由此一乘非下機堪受是故大聖善巧於彼三乘位中随其機欲方便少說由不窮法界源故權顯二身三身等佛今為如是無上心機樂大事欲方始顯佛十身境界說無窮盡佛法可名現佛身說無盡法也三乘但随機而已未顯諸佛十身自境界故非現佛身又随機少說一相一寂一味理等故非窮盡說也何以故三乘以此無窮為過失故然此一乘以無窮為實德故耳。
此經為普賢等機說無盡佛法現佛十身自證境界與彼三乘不同一相一寂一味一理等所謂三乘終教一相真如等於初教染淨即空愚法小乘苦谛之教所诠實法有餘無餘等宗并皆不同義理各别。
【科】又此經雲於一世界中聞說一乘音或二三四五乃至無量乘此據本末分齊說耳。
今為上機說無盡佛法或說二三等者以本末差别相對決顯二宗不同也。
【科】聖教文義顯然不可以執情而驚恠者矣。
當知三一各别理無疑也。
【科】六相圓融義第四。
六相緣起三門分别初列名略釋二明教興意三問答解釋。
六相之義本出地經世親菩薩造論解釋謂此六相為顯緣超圓融無礙自在法故三門分别探玄雲此六相義作六門一明教興意二種類者三明所出者四明建立者五問答決擇者六釋文今用三門問六相何故唯立六不多不少者謂泛論緣起法要有三門一末依於本有起不起二彼所起末既帶於本是故相望有同有異三彼帶本之末既為本収是故當體有存有亡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