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之下)
關燈
小
中
大
不具此三不成緣起三中各二故但為六。
【科】初列名者謂總相别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
要問雲所謂總總成因果也二别義别成總故三同自同成總故四異諸義自異顯同故五成因果理事成故六壞諸義各住自法不移本性故。
【科】總相者一含多德故别相者多德非一故别依止總滿彼總故同相者多義不相違同成一總故異相者多義相望各各異故成相者由此諸義緣起成故壞相者諸義各住自法不移動故。
演義雲列名異釋中亦依此列但成相中今本中阙一義字由此諸義緣起成故列名皆是論文論雲總者是根本入别者餘九入别依止本滿彼本故同相者入故異相者增相故成相者略說故壞相者廣說故。
【科】第二教興意者此教為顯一乘圓教法界緣起無盡圓融自在相即無礙容持乃至因陀羅無窮理事等。
彰其立意欲顯普賢圓因證入遮那果海。
【科】此義現前一切惑障一斷一切斷得九世十世滅行德即一成一切成理性即一顯一切顯并普别具足始終此齊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以此六相緣起方便會入一乘法界圓融自在一斷一切斷一證一切證一行一切行一得一切得故得斷障行德理性等法前後圓融皆悉無礙。
【科】良由如此法界緣起六相容融因果同時相即自在具足逆順。
法界無礙皆由六相融通故得然也。
【科】因即普賢解行及以證入果即十佛境界所顯無窮廣如華嚴經說。
孔目雲依一乘教具一切因緣理事教義人法因果等盧舍那佛普賢行因成就因果與三乘等别廣如本經。
【科】第三問答解釋者然緣起法一切處通今且略據緣成舍辨。
六相者宗鏡雲古德約喻說六相一切處通者賢首金師子章括六相獅子是總相五根差别為别相共一經起是同相眼耳各不相知是異相諸緣共會是成相諸緣各住自位壞相義海百門以塵顯六相演義以論六決定義以顯六相等今以舍顯。
【科】問何者是總相答舍是。
【科】問此但椽等諸緣何者是舍耶答椽即是舍何以故為椽全獨能作舍故若離椽舍即全不成故為此若得椽時即得舍矣。
謂此椽等要互徧相資方成緣起如一椽能具多緣故若此一椽不具多緣則不成緣起。
【科】問若椽全自獨作舍者未有瓦等亦應作舍答未有瓦等時不是椽故不作非謂是椽而不能作今言作者但論椽能作不說非椽作何以故椽是因緣由未成舍時無因緣故非是椽也若是椽者其畢全成若不全作不名為椽。
若椽全自作舍無瓦等豈成舍耶答無瓦等不成椽若阙一緣餘不成起起不成故椽義即壞而不能作舍此本脫一舍字古本與演義同若是下得此一緣令一切成起所起成故緣義方立。
【科】問若椽等諸緣各出少力共作不全作者有何過失答有斷常過若不全成但少力者諸緣各少力此但多個少力不成一全舍故是斷也諸緣并少力皆無全成執有全舍者無因有故是其常也又若不全成者去卻一椽時舍應猶成在舍既全不成故知非少力并全成故。
少力不全作有斷常二過去卻一椽時舍應猶在既無椽安得有舍耶舍不全成故知諸緣并非少力要須一一全力成也。
【科】問無一椽時豈非舍耶答但是破舍無好舍也故知好舍全屬一椽既屬一椽故知緣即是舍也。
【科】問既舍即是椽者餘[木*(钺-戈+弋)]瓦等應即是椽耶答總并是椽何以故卻椽即無故所以然者若無椽即舍壞舍壞故不名[木*(钺-戈+弋)]瓦等。
謂攬别成總舉椽之總力貫諸緣若去一椽瓦等亦壞。
【科】是故[木*(钺-戈+弋)]瓦等即是椽也若不即者舍即不成椽瓦等并皆不成今既并成故知相即耳一椽既爾餘椽例然是故一切緣起法不成即已成即相即容融無礙自在圓極難思出過情量法性緣起通一切處準知。
大法界緣起法一成一切成無成無不成。
【科】第二别相者椽等諸緣别於總故若不别者總義不成由無别時即無總故此義雲何本以别成總由無别故總不成也是故别者即以總為别也。
【科】問若總即别者應不成總耶答由總即别故得成總如椽即是舍故名總相舍即是椽故名别相若不即舍不是椽若不即椽不是舍總别相即此可思之。
謂舍即是椽故名别相今無舍字古本與演義皆有。
【科】問若相即者雲何說别答隻由相即是故成别若不相即者總在别外故非總也别在總外故非别也思之可解。
【科】問若不别者有何過耶答有斷常過若無别者即無别椽瓦無别椽瓦故即不成總舍故是斷也若無别椽瓦等以而有總舍者無因有舍故是常也。
古本雲故是斷也今雲此字誤。
【科】第三同相者椽等諸緣和合作舍不相違故能名舍緣非作餘物故名同相也。
【科】問此與總相何别耶答總相唯望一舍說今此同相約椽等諸緣雖體各别成力義齊故名同相也。
【科】問若不同者有何過耶答若不同者有斷常過也何者若不同者椽等諸緣互相違背不同作舍舍不得有故是斷也若相違不作舍而執有舍者無因有舍故是常也。
【科】第四異相者椽等諸緣随自形類相差别故。
【科】問若異者應不同耶答隻由異故所以同耳若不異者椽既丈二瓦應亦爾壞本緣法故失前齊同成舍義也今既舍成同名緣者當知異也。
【科】問此與别相有何異耶答前别相者但椽等諸緣别於一舍故說别相今異相者椽等諸緣疊互相望各各異故也。
【科】問若不異者有何過耶答有斷常過也何者若不異者瓦即同椽又二壞本緣法不成舍故是斷若壞緣不成舍而執有舍者舍無因故是常也。
【科】第五成相者由此諸緣舍義成故由成舍故椽等名緣若不爾者二俱不成今現得成故知成相耳。
【科】問現見椽等諸緣各住自法本不作舍何因得有舍義成耶答隻由椽等諸緣不作故舍義得成所以然者若椽作舍去即失本椽法故舍義不得成今由不作故椽等諸緣現前由此現前故舍義得成矣又若不作舍緣等不名緣今既得緣名明知定作舍。
即失本緣法古本與演義皆緣字今椽字誤。
【科】問若不成者有何失答有斷常過何者舍本依椽等諸緣成今既并不作不得有舍故是斷也本以成舍名為椽今既不作舍故即無椽亦是斷若不成者舍無因有故是常也又椽不作舍得椽名者亦是常也。
【科】第六壞相者椽等諸緣各住自法本不作故。
【科】問現見椽等諸緣作舍成就何故乃說本不作耶答隻由不作舍法得成若作舍去不住自法者舍義即不成何以故作去失法舍不成故今既舍成明知不作也。
古本雲不住自法者今雲有字又作去失本法今脫本字。
【科】問若作去有何失答有斷常二失若言椽作去即失椽法失椽法故舍即無緣不得有故是斷也若失椽法而有舍者無緣有故是常也。
此上文顯但曉緣起相由諸緣各異互徧相資俱存無礙等自然造入。
【科】又總即一舍别即諸緣同即互不相違異即諸緣各别成即諸緣辨果壞即各住自法乃為頌曰。
一即具多名總相 多即非一是别相 多類自同成於總 各體别異顯於同 一多緣起理妙成 壞住自法常不作 唯智境界非事識 以此方便會一乘 清涼雲總則攬别而成别則分總為别同則别别帶總異則别别互乖成則雙攬同異方成若無異相總不成故如舍椽梁總皆相似終不成舍壞則唯别各住自性故此三對曆然不同孔目雲依六相總别義即是一乘随相行布義即是三乘此約教分說又雲若欲識華嚴無盡教義者當依六相因陀羅微細智及陀羅尼自在法智知以此方便會一乘者欲識别教一乘當以六相十玄作入法方便也文類雲華嚴六相頌終南山俨尊者述義分齊中承用賢首自雲具錄和尚徵言勒成義紀今雲複古者以先師專用搜探二玄孔目問答等解釋前代諸師作記全不體其本故多注誤可堂和尚乾道丙成譔此記文至斷惑分齊第二斷惑得果偶疾而終不複畢矣自茲以下門人善喜用讀其後以全部帙庶廣流通。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複古記卷第三(之下)(終) 慶元丁巳四年立夏日 比丘善憙 施财刊闆比丘 惠淨 敬書 五教章奧書 延應元年(己亥)五月十二日於西山栂尾之禅房依兩三人之殷懃勸進拭老眼加假名之點了大旨以古來點為本少少私有交加之點矣後賢必可糺定矣 喜海 複古記奧書 建保四年二月四日於高山寺草庵以新渡禦本如形書寫畢 隆辨
【科】初列名者謂總相别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
要問雲所謂總總成因果也二别義别成總故三同自同成總故四異諸義自異顯同故五成因果理事成故六壞諸義各住自法不移本性故。
【科】總相者一含多德故别相者多德非一故别依止總滿彼總故同相者多義不相違同成一總故異相者多義相望各各異故成相者由此諸義緣起成故壞相者諸義各住自法不移動故。
演義雲列名異釋中亦依此列但成相中今本中阙一義字由此諸義緣起成故列名皆是論文論雲總者是根本入别者餘九入别依止本滿彼本故同相者入故異相者增相故成相者略說故壞相者廣說故。
【科】第二教興意者此教為顯一乘圓教法界緣起無盡圓融自在相即無礙容持乃至因陀羅無窮理事等。
彰其立意欲顯普賢圓因證入遮那果海。
【科】此義現前一切惑障一斷一切斷得九世十世滅行德即一成一切成理性即一顯一切顯并普别具足始終此齊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以此六相緣起方便會入一乘法界圓融自在一斷一切斷一證一切證一行一切行一得一切得故得斷障行德理性等法前後圓融皆悉無礙。
【科】良由如此法界緣起六相容融因果同時相即自在具足逆順。
法界無礙皆由六相融通故得然也。
【科】因即普賢解行及以證入果即十佛境界所顯無窮廣如華嚴經說。
孔目雲依一乘教具一切因緣理事教義人法因果等盧舍那佛普賢行因成就因果與三乘等别廣如本經。
【科】第三問答解釋者然緣起法一切處通今且略據緣成舍辨。
六相者宗鏡雲古德約喻說六相一切處通者賢首金師子章括六相獅子是總相五根差别為别相共一經起是同相眼耳各不相知是異相諸緣共會是成相諸緣各住自位壞相義海百門以塵顯六相演義以論六決定義以顯六相等今以舍顯。
【科】問何者是總相答舍是。
【科】問此但椽等諸緣何者是舍耶答椽即是舍何以故為椽全獨能作舍故若離椽舍即全不成故為此若得椽時即得舍矣。
謂此椽等要互徧相資方成緣起如一椽能具多緣故若此一椽不具多緣則不成緣起。
【科】問若椽全自獨作舍者未有瓦等亦應作舍答未有瓦等時不是椽故不作非謂是椽而不能作今言作者但論椽能作不說非椽作何以故椽是因緣由未成舍時無因緣故非是椽也若是椽者其畢全成若不全作不名為椽。
若椽全自作舍無瓦等豈成舍耶答無瓦等不成椽若阙一緣餘不成起起不成故椽義即壞而不能作舍此本脫一舍字古本與演義同若是下得此一緣令一切成起所起成故緣義方立。
【科】問若椽等諸緣各出少力共作不全作者有何過失答有斷常過若不全成但少力者諸緣各少力此但多個少力不成一全舍故是斷也諸緣并少力皆無全成執有全舍者無因有故是其常也又若不全成者去卻一椽時舍應猶成在舍既全不成故知非少力并全成故。
少力不全作有斷常二過去卻一椽時舍應猶在既無椽安得有舍耶舍不全成故知諸緣并非少力要須一一全力成也。
【科】問無一椽時豈非舍耶答但是破舍無好舍也故知好舍全屬一椽既屬一椽故知緣即是舍也。
【科】問既舍即是椽者餘[木*(钺-戈+弋)]瓦等應即是椽耶答總并是椽何以故卻椽即無故所以然者若無椽即舍壞舍壞故不名[木*(钺-戈+弋)]瓦等。
謂攬别成總舉椽之總力貫諸緣若去一椽瓦等亦壞。
【科】是故[木*(钺-戈+弋)]瓦等即是椽也若不即者舍即不成椽瓦等并皆不成今既并成故知相即耳一椽既爾餘椽例然是故一切緣起法不成即已成即相即容融無礙自在圓極難思出過情量法性緣起通一切處準知。
大法界緣起法一成一切成無成無不成。
【科】第二别相者椽等諸緣别於總故若不别者總義不成由無别時即無總故此義雲何本以别成總由無别故總不成也是故别者即以總為别也。
【科】問若總即别者應不成總耶答由總即别故得成總如椽即是舍故名總相舍即是椽故名别相若不即舍不是椽若不即椽不是舍總别相即此可思之。
謂舍即是椽故名别相今無舍字古本與演義皆有。
【科】問若相即者雲何說别答隻由相即是故成别若不相即者總在别外故非總也别在總外故非别也思之可解。
【科】問若不别者有何過耶答有斷常過若無别者即無别椽瓦無别椽瓦故即不成總舍故是斷也若無别椽瓦等以而有總舍者無因有舍故是常也。
古本雲故是斷也今雲此字誤。
【科】第三同相者椽等諸緣和合作舍不相違故能名舍緣非作餘物故名同相也。
【科】問此與總相何别耶答總相唯望一舍說今此同相約椽等諸緣雖體各别成力義齊故名同相也。
【科】問若不同者有何過耶答若不同者有斷常過也何者若不同者椽等諸緣互相違背不同作舍舍不得有故是斷也若相違不作舍而執有舍者無因有舍故是常也。
【科】第四異相者椽等諸緣随自形類相差别故。
【科】問若異者應不同耶答隻由異故所以同耳若不異者椽既丈二瓦應亦爾壞本緣法故失前齊同成舍義也今既舍成同名緣者當知異也。
【科】問此與别相有何異耶答前别相者但椽等諸緣别於一舍故說别相今異相者椽等諸緣疊互相望各各異故也。
【科】問若不異者有何過耶答有斷常過也何者若不異者瓦即同椽又二壞本緣法不成舍故是斷若壞緣不成舍而執有舍者舍無因故是常也。
【科】第五成相者由此諸緣舍義成故由成舍故椽等名緣若不爾者二俱不成今現得成故知成相耳。
【科】問現見椽等諸緣各住自法本不作舍何因得有舍義成耶答隻由椽等諸緣不作故舍義得成所以然者若椽作舍去即失本椽法故舍義不得成今由不作故椽等諸緣現前由此現前故舍義得成矣又若不作舍緣等不名緣今既得緣名明知定作舍。
即失本緣法古本與演義皆緣字今椽字誤。
【科】問若不成者有何失答有斷常過何者舍本依椽等諸緣成今既并不作不得有舍故是斷也本以成舍名為椽今既不作舍故即無椽亦是斷若不成者舍無因有故是常也又椽不作舍得椽名者亦是常也。
【科】第六壞相者椽等諸緣各住自法本不作故。
【科】問現見椽等諸緣作舍成就何故乃說本不作耶答隻由不作舍法得成若作舍去不住自法者舍義即不成何以故作去失法舍不成故今既舍成明知不作也。
古本雲不住自法者今雲有字又作去失本法今脫本字。
【科】問若作去有何失答有斷常二失若言椽作去即失椽法失椽法故舍即無緣不得有故是斷也若失椽法而有舍者無緣有故是常也。
此上文顯但曉緣起相由諸緣各異互徧相資俱存無礙等自然造入。
【科】又總即一舍别即諸緣同即互不相違異即諸緣各别成即諸緣辨果壞即各住自法乃為頌曰。
一即具多名總相 多即非一是别相 多類自同成於總 各體别異顯於同 一多緣起理妙成 壞住自法常不作 唯智境界非事識 以此方便會一乘 清涼雲總則攬别而成别則分總為别同則别别帶總異則别别互乖成則雙攬同異方成若無異相總不成故如舍椽梁總皆相似終不成舍壞則唯别各住自性故此三對曆然不同孔目雲依六相總别義即是一乘随相行布義即是三乘此約教分說又雲若欲識華嚴無盡教義者當依六相因陀羅微細智及陀羅尼自在法智知以此方便會一乘者欲識别教一乘當以六相十玄作入法方便也文類雲華嚴六相頌終南山俨尊者述義分齊中承用賢首自雲具錄和尚徵言勒成義紀今雲複古者以先師專用搜探二玄孔目問答等解釋前代諸師作記全不體其本故多注誤可堂和尚乾道丙成譔此記文至斷惑分齊第二斷惑得果偶疾而終不複畢矣自茲以下門人善喜用讀其後以全部帙庶廣流通。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複古記卷第三(之下)(終) 慶元丁巳四年立夏日 比丘善憙 施财刊闆比丘 惠淨 敬書 五教章奧書 延應元年(己亥)五月十二日於西山栂尾之禅房依兩三人之殷懃勸進拭老眼加假名之點了大旨以古來點為本少少私有交加之點矣後賢必可糺定矣 喜海 複古記奧書 建保四年二月四日於高山寺草庵以新渡禦本如形書寫畢 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