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之下)

關燈
方十方入一亦無餘世界本相亦不壞無比功德故能爾。

     【科】然此一多雖複互相含受自在無礙仍體不同也所由如上錢義中釋此有同體異體準上思之可解。

     仍體不同若不爾者諸緣雜亂失本緣法緣起不成此則諸緣各各守自一也。

     【科】三者諸法相即自在門此上諸義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圓融自在無礙成耳。

     還就教義理事等十門取其三世間圓融無礙自在故一即攝一切成其無盡複無盡以其無盡故相即複相入此約用以說也。

     【科】若約同體門中即自具足攝一切法也然此自一切複自相入重重無盡故也然此無盡皆悉在初門中也。

     太一曰此無盡複無盡相即複相入與因陀羅網及微細相容門有何差别耶答如喻說同體門中說者若就隐映相應互相顯發重重複重重成其無盡者即是因陀羅網門攝若諸門一時具顯不相妨礙者即是相容門攝若就三世間圓融無礙自在相即複相入成其無盡複無盡者即此門攝。

     【科】故此經雲初發心菩薩一念功德深廣無邊際如來分别說窮劫不能盡何況於無量無數無邊劫具足修諸度諸地功德行。

     此即明其一即一切成其無盡何況者此即從二三至九十皆成無盡。

     【科】義言一念即深廣無邊者良由緣起法界一即一切故耳如彼同體門中一錢即得重重無盡義者即其事也。

     此據緣起體性成其無盡複無盡故。

     【科】何況無邊劫者即餘一一門中各顯無盡義者是也所以爾者此經又雲初發心菩薩即是佛故也由此緣起妙理始終皆齊得始即得終窮終方原始如上同時具足故得然也。

     良由始終相即複相入成無盡故先後因果不失雖不失先後以先後相即複相入故成其無盡。

     【科】又雲在於一地普攝一切諸地功德也是故得一即得一切又雲知一即多多即一故也十信終心即作佛者即其事也。

     信滿成佛約位佛非行佛故。

     【科】問如同體一門中即攝一切無盡者為一時俱現耶為前後耶。

     問意可知。

     【科】答於一門中一時炳然現一切者屬微細攝隐映互現重重者屬因陀羅攝餘義即同即異即多即少即有即無即始即終如是自在具足一切無盡法門仍随舉一為首餘即為伴道理一不差失舊來如此此辨同體一門中具足自在無窮德耳餘異體等門中亦準思之。

     有三義不同餘義下即此門攝。

     【科】問若一門中即具足一切無盡自在者餘門何用為答餘門如虗空何以故同體一門并攝一切無不盡故。

     若一門自具足何用餘門答餘門如龜毛兔角不可得。

     【科】問此同體門中所攝一切者但應攝自門中一切豈可攝餘門中一切耶。

     但應攝自豈容攝他耶。

     【科】答既攝自一切複攝餘一一門中無盡一切如是重重窮其法界也。

     自他俱攝方能窮盡緣起無礙法界之義。

     【科】何以故。

     【科】圓融法界無盡緣起無一一切并不成故此俱論法性家實德故不可說其邊量。

     若無一一切不成如一鬥即攝一升若無升鬥即不成也。

     【科】故此經偈雲不可言說諸劫中演說一切不可說不可說劫猶可盡說不可說不可盡又偈雲一切衆生心悉可分别知一切刹微塵尚可筭其數十方虗空界一毛猶可量菩薩初發心究竟不可測。

     【科】良由此一乘圓極自在無礙法門得一即得一切故耳。

     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一或一切成一證一切證。

     【科】因果俱齊無前後别故地論雲以信地菩薩乃至與不思議佛法為一緣起以六相總别等義而用括之明知因果俱時相容相即各攝一切互為主伴深須思之此事不疑。

     以因果相即同時相應初心菩薩與證極果位同一緣起以六相圓融而總括之。

     【科】又此經雲何以故此初發心菩薩即是佛故悉與三世諸如來等亦與三世佛境界等悉與三世佛正法等得如來一身無量身三世諸佛平等智慧所化衆生皆悉同等又雲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具足慧身不由他悟如是雲雲無量廣如經文。

     初心菩薩與諸如來依正等說法等身量等智慧化生皆等至相雲譬衆流入海才入一滴即稱周大海無始無終若餘江河水之深不及入海一滴即用三乘中修三乘多劫不及在一乘中一念故。

     【科】問此等歎因中德耳豈可即果德耶答此一乘義因果同體成一緣起得此即得彼由彼此相即故若不得者因即不成因何以故不得果故非因也。

     以歡因中德豈可同彼果德耶答此一乘因果欲論其成者成複成欲在後成者後複後。

     【科】問上言果分離緣不可說相但論因分者何故十信終心即辨作佛得果法也答今言作佛者但初從見聞已去乃至第二生即成解行解行終心因位窮滿者於第三生即得彼究竟自在圓融果矣由此因體依果成故但因位滿者勝進即沒於果海中也為是證境界故不可說耳此如龍女及普莊嚴童子善财童子兜率天子等於三生中即尅彼果義等廣如經辨應準思之。

     既果分不可說何故十信終心即辨果法耶答今言作佛乃約三生即得彼果出所以因依果成又因位窮滿沒同果海但是證境離乎說相此如龍女義當流惑之身疾得成佛普莊嚴童子三生成佛祗在一念善财童子現身究竟普賢之行後生即見佛兜率天子從三惡道出現身成佛至解行生即尅彼果有謂龍女於南方成佛者終教示現八相成道豈同善财等於三世中尅證彼果耶答今同列者約彼所證是同非以教分漸頓之異演義雲法華佛慧即華嚴佛慧者是也。

     【科】問上言一念即作佛者三乘中已有此義與此何别答三乘望理為一念即作佛今此一乘一念即得具足一切教義理事因果等如上一切法門及與一切衆生皆悉同時同時作佛後後能新新斷惑亦不住學地而成正覺具足十佛以現無盡逆順德故及因陀羅微細九世十世等遍通諸位謂十信終心已去十解十行十回向十地及佛地等同時遍成無有前後具足一切耳。

     可知答三下至相雲若大乘明一念成佛義凡有二種一者會緣以入實性無多少故明一念成佛二者行行既滿取最後一念名為成佛今此一乘明一念成佛如大乘取最後一念成佛即入一乘以後望初初念即成何以故以因果相即同時相應故。

     【科】然此一念與百千劫無有異也宜須思之。

     然此下一念多劫延促無礙也。

     此即第三諸法相即自在門訖。

     【科】四者因陀羅微細境界門此但從喻異前耳此上諸義體相自在隐映互現重重無盡。

     即以帝釋殿前珠網為喻十門唯此從喻受名猶如衆鏡相照衆鏡之影現一鏡之中如是影中複現衆影一一影中複現衆影即重重現影成其無盡複無盡。

     【科】故此經雲於一微塵中各示那由他無數億諸佛於中而說法於一微塵中現無量佛國須彌金剛圍世間不迫迮於一微塵中現有三惡道天人阿修羅各各受業報此三偈即三世間也又雲一切佛刹微塵等爾所佛坐一毛孔皆有無量菩薩衆各為具說普賢行無量刹海處一毛悉坐菩提連華座遍滿一切諸法界一切毛孔自在現又雲如一微塵所示現一切微塵亦如是餘者雲雲無量廣如經辨。

     如第七地經以三偈配三世間初偈此即智正覺世間次偈此據器世間次偈此即據衆生世間又雲下三偈皆依正無[得-彳]也。

     【科】此等并是實義非變化成此是如理智中如量境也其餘變化等者不入此例何以故此并是法性實德法爾如是也非諸分别情謂境界但此可去情思之。

     此即是其法界緣起如理實德非是變化對緣方便說故若是大乘宗所明即言神力變化故若此宗明相入不論變化神力乃言自體常如此等。

     【科】問上言一塵中現無量刹等者此但是一重現而已何故乃雲重重現耶答此方說華嚴經時雲一切微塵中亦如是說如彼微塵中說華嚴經時亦雲一切微塵中亦如是說如是展轉即重重無盡重重無盡也宜準思之。

     一塵一刹但可乎遍雲何重重答中據塵塵互遍展轉無窮。

     【科】問若據此文重重無盡有何分齊雲何辨其始終等耶答随其智取舉一為首餘亦為伴據其首者即名當中餘即眷屬圍繞上諸教義等并悉如是自在成耳及前相即相入自在等皆悉如是攝一切法盡窮法界并悉因陀羅成也。

     斯則渾無疆界無始無終何緣辨得因果分齊耶答祗以随智差别故舉一為主餘即為伴如是教義等十門皆得自在反前二三兩門皆悉融攝無盡。

     【科】五者微細相容安立門此上諸義於一念中具足始終同時前後逆順等一切法門於一念中炳然同時齊頭顯現無不明了猶如束箭齊頭顯現耳。

     如一微塵即是小相元量佛國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