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之上)

關燈
談一性是以判入一乘清涼承其後圭峯繼其踵故說後三為一前二為三今章乃抄錄雲花之遺言勒成文體故以前諸教屬三皆名方便昔人不閑孔目問答搜探二玄失於章旨以惑後賢耳。

     【科】如法華中宅内所指門外三車誘引諸子令得出者是三乘教也界外露地所授牛車是一乘教也。

     如法華等者文處可見用教分齊雲今依七種教證華嚴經文義分齊一經謂法華勝鬘璎珞本業梵網入如來境界不思議經等二論謂十地論攝論瑜伽雜集如實論等三疏四章五鈔六問答七雜孔目文義相符具可引也。

     【科】然此一乘三乘差别諸聖教中略有十說。

     問祖曰具錄和尚微言妙旨勒成義記且孔目等但随所立略引教證今何廣開義門衍引經論答上古但有性空二宗共談平等一味聞而易信故不俟證基弉諸師執三為實不信有一确乎難回故須具引覺鈔雲大乘與一乘異者法相宗中學人多不信之故華嚴藏和尚制五教義分齊文中料簡大乘一乘有十義差别都引二十餘部經論證之故知學識寡淺者難免謗法是故圭峯作此指示不言為此而作章獨揀相宗不揀終頓也有謂圭峯述吾祖制文之意者不亦謬乎且佛陀光繼踵諸德共尊華嚴廣有述作豈亦為彼相學者哉。

     【科】一權實差别。

     一權實差别者此約究竟方便以明權實方便者權施方便也即法華經開方便門也於五教中後一為究竟乘亦名本教亦名正乘前之四教為方便乘亦名末教方便故權究竟故實問終教亦名實教頓亦名實何以為權答以實體不足故不說一切皆有佛知見故故屬三乘縱談一乘一性但有理性因車而無果性果車今章約果故說皆空并為方便車須舍方便而趣正乘然後成佛故非究竟而是權也問清涼曰有實不滞方便故不會之何謂趣正乘是方便耶答曰祖師但雲不滞方便不言不是方便雖不俟會根熟而自歸譬如寄宿旅亭雖不遣而自往矣清涼曰謂昔日雖有大乘亦說如來藏性涅盤法身真常之理未曾顯說一切衆生皆悉具有如來知見唯為一事出現於世不為於餘則一乘三乘昔權今實於理照着故叡公雲至如般若諸經深無不極故道者以之而歸大無不包故乘者以之而運然其大略皆以适化為本應勸之門不得不以善權為用權之為化悟物雖弘於實體不足皆屬法華固其宜矣其宜則昔有實總屬三車皆為方便也。

     以三中牛車亦同羊鹿權引諸子務令得出是故臨門三車俱是開方便門四衢道中别授大白牛車方為示真實相。

     以三中等者相宗不信三外有一以門外牛車混於露地二牛不辨故今判雲三中牛車同於羊鹿俱屬方便門也露地大車為真實相孔目雲别教者三界外别索大牛之車故也。

     【科】若彼三中牛車亦是實者長者宅内引諸子時指彼牛車隻在門外此應亦出即得見車如何出竟至本所指車所住處而不得故後更索耶。

     若彼等者鎮國曰羊鹿是虗指出門不上車牛車若是實出門即合上今諸子皆索明知三皆虗指昔指三乘俱在界外二乘出三界無有真實證菩薩出三界豈有真實證俱無實證名不上車明知三乘皆是權設。

     亦不可說界外索車但是二乘以經不說彼求牛車人出門即得彼牛車故又不說彼索先許車唯二乘故。

     亦不可等者恐彼救雲但是回心二乘出竟索車故雲經不說等既不得車明皆無體以無可得故長者虗指三車實無盡無生智是二乘車體丈六淺智是牛車體二乘之智既非真實丈六淺智豈有實耶故知同索。

     【科】是故經中諸子得出至露地已各白父言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以此得知三車同索。

     諸子既索牛車明同無體故牒索耳索車是喻約法雲何古有多釋略要有二一者機索二者口索言機索者三乘之人以佛教門出三界苦謂為究竟不解索車已被陶練一乘機發機宜叩聖義言索耳佛知機熟靈山集會為說法華一極之旨即是各賜諸子等一大車二口索者已集靈山三乘三根皆悉啟言求法求記即是索車為說與記令其修證即是等賜彌勒序品陳四衆疑徵佛定因已是索義文殊雲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佛當為除斷令盡無有餘已許等賜方便品初雲告諸聲聞衆及求緣覺乘我令脫苦縛逮得涅盤者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衆生處處着引之令得出已是開權又雲舍利弗當知諸佛語無異於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即是顯實開權顯實已是略賜亦是許與身子三請法說索車譬喻品初騰疑白佛請說喻車踴出品中彌勒陳疑請說果車開示知見說佛壽量等即是等賜三根求記即是索車佛皆與記即是等賜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即是歎喜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皆是賜義故合喻雲令諸子等日夜劫數常得遊戲與諸菩薩及聲聞衆乘是寶乘直至道場由是故知三乘皆索三乘皆賜。

     【科】此中三車約彼三乘所求果說。

     此中等者鎮國曰三乘之果非究竟故是故要須回入一乘方有果證正是今章分相之意也首明義大是佛究竟果法也離普法外餘乘無成佛之義故演義曰前四因中則有至果全無又雲約果則會三乘之因同歸一果故則知三乘無果故說三車虗指也。

     以是意所标趣故。

     以是意等者禀教造修志求果故。

     【科】問二乘各得小果何以界外更索耶。

     二乘志期羅漢既已出界各證小果理不應索今雲何索。

     【科】答依小乘雲有教有行果今依大乘雲昔日但有言教無實行果故故雲三車空無。

     阿含經等依彼自宗則雲有所禀之教依以起行以行趣果得二涅盤今依法華了義大乘等經則雲昔日但有善誘之空言不能如實修四無量故無實行所得非真故無實果故雲三車空無也法華雲以佛教門出三界苦故雲但有言教且法華經者宗意在於一乘吾祖止有判屬漸教以約五時漸說故鎮國雲華嚴之圓是頓中之圓法華之圓是漸中之圓漸頓之義二經則異圓教化法二經不殊今章與搜探孔目問答圓覺華嚴等疏盡皆判為同教一乘通教一乘等。

     【科】若望自宗并皆得果若不得者如何出世今言俱不得者以望一乘故是故以實映權則方便相盡故皆無得也。

     本求出界今既出已非不得也仍在所引之中故皆無得望一乘也映者隐也實現而權自隐矣方便随宜巧便施設引歸一實一實既顯假相亡矣故雲方便相盡。

     【科】為欲回彼三人入一乘故是故大乘亦說回也。

     為欲等者謂有義雲昔既有實會二歸一義則明矣今謂随機引導權設三乘三皆無體是故大乘亦說回也。

     【科】若不爾者彼求牛車人既出界外不同凡夫非求羊鹿不同二乘未得露地大白牛車不同一乘若非三中大乘更是何色人也。

     若不等者已出三界固非凡夫退非二乘進非一乘求牛車者當知是彼大乘人也。

     【科】以至自位究竟處故後皆進入别教一乘。

     自位者三乘自所得位也究竟處修因所至之處也後皆進入果車住處既皆空無則當等賜大白牛車無盡普法是圓果故探玄雲共教菩薩於彼教中多時長養深解窮徹行布教源即當得此普賢法界以離此普法更無餘路得成佛故故雲入也。

     【科】問臨門三車為實不實耶。

     實不實者據自宗則得果望一乘則空無就彼三車為實不實。

     【科】答實不實。

     實不實答也。

     何以故。

     何以下釋所以。

     是方便故由是方便引子得出非不實由是方便引故非是實此二無二唯一相也。

     是方便故者總示由是方便引得出在三乘而非不實也由是方便引故望一乘而非是實也雖有二義而無二法故實不實唯一相也。

     【科】二教義差别。

     教者因大也義者果大也因果不同故言差别。

     以臨門牛車亦同羊鹿但有其名以望一乘俱是教故。

     界内具許三車出門不上牛車同索故雲但有其名俱是教者望彼一乘但是因故果虗指故下文雲三乘為教一乘為義故知差别。

     【科】是故經雲以佛教門出三界苦。

     【科】亦不可說以佛教言但約二乘以經不簡故彼求牛人等尋教至義亦同二乘俱不得故。

     義如前釋。

     【科】三所期差别以彼一乘非是界内先許三是故界外四衢道中授諸子時皆雲非本所望。

     以彼一乘四十餘年秘而不說故非界内所許三車直至法華方始開顯等賜大車故雲四衢道中授時非望也四衢即谕界外如四達通衢不同火宅内也。

     【科】是故經雲是時諸子各乘大車得未曾有非本所望【科】亦不可說非本所望但約二乘以經不簡故聖言無失故。

     一一作此遮者為彼宗固執不可回故。

     【科】良以門内所許今皆無得露地牛車本非悕冀故今得之言非本所望也。

     【科】四德量差别謂宅内指外但雲牛車不言餘德而露地所授七寶大車謂寶網鈴等無量衆寶而莊嚴等此則體具德也又彼但雲牛不言餘相此雲白牛肥壯大力其疾如風等用殊勝也又雲多諸傧從而侍衛等行眷屬也。

     宅内等者但雲羊鹿牛車不言餘德不同七寶大車寶等莊嚴也則彼三乘行用體德皆悉不具故與一乘差别二宗異也若爾豈彼無行解位地等耶孔目曰又諸三乘經論所明位地及差别次第法相等并約信解門中作如是說又曰行解亦入解門是故今章約行德勝用揀彼不具也。

     【科】此等異相并約同教一乘以明異耳。

     約同教者未顯無盡故非别教如善财見三千大千界塵數知識探玄判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