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之上)

關燈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複古記卷第一(之上) 玉峯沙門 師會 述 【科】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一題之中能所兩重初者章是能诠上皆所诠謂以玄言妙語開釋顯章一乘因果分齊也二者華嚴是能诠次六字是所诠謂無盡教海诠示一乘因果二大甚深分齊今章顯明茲義從诠就旨以立章題全取他名有财釋也經題之義備乎大疏無盡部類今将略出然圓教微言必窮法界既盡如來辨力各遍虗空毛端刹海盡未來際頓說常說若斯之教豈可限其部帙今準經文自狹之寬拆為十類一略本經二下本經三中本經四上本經五普眼經六同說經七異說經八主伴經九眷屬經十圓滿經解雲然上諸經皆各诠顯一乘教義分齊若以同别開判者前八别教以雖互為主伴皆是無盡法海故第九一經義當同教以随一方逐機少說但為方便非主經故是故下同教中始自一乘二三乘等并列餘經皆是第九眷屬經攝良由是方便故末不離本是依本而成故應法界故入一乘攝是故同教亦三亦一也第十經者總融諸本為一圓融無邊教輪謂以圓教攝前諸教一一同圓一切三乘等法本來是彼一乘法故海中百川無非海也唯是圓别或於圓中開前同别當知吾家所宗圓頓該盡如來難思教海總曰華嚴通顯一乘教義二大分齊故立斯題餘諸異名作者一時略舉耳。

     【科】京大薦福寺沙門 法藏 述 【科】今将開釋迦如來海印三昧一乘教義。

     如來者即十身如來也海印者即斯經所依定也以一乘同别要依海印定起不同三乘依法住智說故标海印以定其宗然此三昧從喻受名良以如來證圓智滿堕果海時所起無方大用略說十大三昧此門正當依體起用遂起無盡身雲遍於時處頓演此經故曰所依是所證得故無出入之相廣如賢首品釋梵語三昧此雲正受或雲等持正思惟等一乘者即不二摩诃衍法也龍樹曰大本華嚴契經所說圓圓海也或稱一味大乘太一曰性起樹藏内莊一乘外嚴三乘及小乘等有一覺門向菩提樹下唯有因果二位佛及普賢二人開見為可化衆生張大教綱等是即圓融理智普别行等而為其體而言一者謂不一名一謂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非一切一亦非一一切諸法互相涉入事事無礙相入相即無不熔融同一法界皆如此故總一切法都是一乘方稱經宗故圭山曰統收不異謂之一運載含融謂之乘謂教理行果皆有運載義故總名一乘無一一法非此乘攝故不無他名一不二名一等也教義如下釋。

     【科】略作十門。

     建立一乘第一  教義攝益第二  古今立教第三  分教開宗第四  乘教開合第五  教起前後第六  決擇其意第七  施設異相第八  所诠差别第九  義理分齊第十 【科】初明建立一乘者。

     言初明建立一乘者謂吾祖以大手顯筆章此道以示後昆首辨斯義故曰初明言建立者孔目曰一乘法義佛及普賢願行建立有情衆生依而住持三乘法義衆生業行建立佛菩薩等依而住持故經雲毗盧遮那佛願力周法界一切國土中恒轉無上輪等有人雲吾祖建立者非也且佛及普賢等所證之道卻俟祖師而建立哉。

     【科】此一乘教義分齊開為二門一别教二同教。

     然此一乘者即緣起自體無盡普法也言教義者即下因果二大也古有多說有雲能诠之教為因分所诠之義為果分吾祖曰此說甚踈鎮國又雲令乖文旨及乎崇觀已來釋通此章疏記之家駕說之流複宗此解今不免失舉以正之孔目釋曰因分者是教大果分者是義大所以約果說義大者為果是所尅之位義大是所證之法義位相似故約之以顯所以約因明教大者因是能生之位教是能目方便義位相似故約顯之教證二分德量非小故名為大證分絕言是發趣者究竟所歸故名為義遠公亦取言教吾祖黜之清涼曰後解不取能诠者意雲如經七偈亦明義大豈無能诠正應用所以甚深故名之為義可寄言說故稱之為說一乘體性不離此二言分齊者因門果門攝法無遺唯普賢智方窮其底包大虗越法界無盡複無盡非筭數譬喻能盡故稱分齊是故文中顯此教義越三乘超權漸逈異餘宗包括一切玄妙難思也開為二門者難思普法超情離見啟二門以示之故曰緣起理實用二門取會一别教二同教此即智論共不共也故要問雲一乘教義分齊雲何答一乘教有二種一共教二不共教圓教一乘所明諸義文文句句皆具一切此是不共教如華嚴說又曰華嚴一部是一乘不共教清涼曰别即不共不共頓實故又曰逈異餘教又曰不共三乘二乘故孔目雲一乘之法對機以明别非謂自相而可别随機論别相别别具十所以說十者欲顯無量故即圓融普法敻絕回異故名别也二同教者要問曰二共教則小乘教名字雖同意皆别異如諸大乘經中廣說是故下同教中始於一乘至無量乘并列其中總出餘經故曰餘經是共教一乘三乘小乘共依故又孔目雲同教門者則與三乘義同但由智回向故入一乘攝故論及問答乃雲共教又共者同也諸祖乃言同教濫觞於智論廣布於吾宗諸文同别皆自此始胸談臆說無足尚者備如同教問答中辨随文釋處将略出之。

     【科】初中二一性海果分當是不可說義何以故不與教相應故則十佛自境界也。

     初中者别教中因果二分也何以弁此二者雲華言一乘緣起自在法界不過自體因之與果故須弁也性海果分者謂自體究竟寂滅圓果也是不可說義者謂圓果絕於說相所以不可以言說而弁也何以故徵有何所以而不可說不與教相應故既不相應故不可形諸言也論曰是法極妙甚深獨尊離機根故離教說故形於彼佛其德勝故大本華嚴契經中作如是說其圓圓海德諸佛勝故其一切佛不能成就圓圓海劣故菩薩二乘一切異生亦複如是性德圓滿海是焉則十佛自境界者雲花曰十佛境界一即一切謂十佛世界海乃離世間品明十佛義謂無着佛願佛等是也四教三乘皆無此也故說至果全無。

     【科】故地論雲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者是也。

     地論等者清涼曰直望論意即指義大為果分故不可說教大為因分是則可說探玄曰此二大義略作四門一定名二弁相三明可說不可說四釋文初中所诠故所以故名之為義深故廣故名之為大謂義即大故名為義大表義故顯境故名之為說因於此說得彼義故教從所诠亦名為大此即大之說故名為說大此釋名也下弁相雲此十地中宗要有六一所依果海如大虗空二地智所證十重法界如空中所盡之處三根本地智能證法界如能依盡相四諸地後得随事起行悲智不住等五諸地加行所起解行為趣地方便六寄法顯成諸地差别即十善禅支等前三合為義大後三合為說大此上二大體相也彼釋地品故将究竟圓果合彼地中始智為義大也清涼疏主曰更以義求略有二種一唯就十地以明以證智為果分方便寄法等并為因分二約究竟佛果對普賢因為二分今當後義孔目與今章亦取自體寂滅圓果為義大普賢圓因為說大皆本地論故今引也探玄複明可說不可說義教義二大各有三義可說三義不可說義中一約果海可以總标令人知有名為可說不可指斥示人名不可說等具出如彼。

     【科】二是緣起因分即普賢境界也。

     二緣起因分者謂方便緣修體窮位滿即普賢是也今約教就自體相寄緣弁起故雲緣起在因門顯故雲境界然其教大有其三種一因成就大謂慈悲願力為起行本故名為因二因漸成就大謂聞思慧等為出世智因起之不頓故名為漸三教說修成就大謂即修慧真修契實如於正證可寄言诠故名教說教說二字正揀義大非如果分不可說故諸地之内皆有此三若約見聞即不得分教義二大若約普賢解行證義即說有其教義二大若将見聞對普賢證亦得可言見聞是教大證義是義大也。

     【科】此二無二全體遍收其猶波水思之可見。

     二祖皆用此一科名以說即無說無說即說無二俱融故又不可說不異於可說以真理普遍故可說不異不可說以緣修無性故經文雖說一分義亦不少論雲如實滿足攝取故故雲全體遍收其猶即波之水全波即水之波全水也。

     【科】就普賢門複作二門一分相門二該攝門。

     就普等者雖始起於妙德圓滿在於稱周故隐文殊獨言普賢也所以作二門者分相以彰權實該攝正示無他含萬流而為其廣落群峯特現其高巍乎洋哉可謂逈異餘宗統收不異也。

     【科】分相門者。

     分相門者分别三一教相差别也。

     此即别教一乘别於三乘。

     别教一乘别於三乘者至相曰依法華經約界分體相方便究竟不同故探玄雲或開為二謂一乘三乘前諸教中雖有存三泯二不同然皆通三乘趣入故名三乘教後一直顯本法不通二乘故唯是一清涼曰或唯後一是不共一乘智論指此以為不共大品等經共二乘說故亦順四乘下章曰後一即别教一乘中間三教或總為一謂一三乘教也以此皆為三人所得故亦名稱法本教逐機末教或名究竟乘方便乘然於五教有乎二說一諸教為三乘後一為一乘略如前引廣如孔目問答搜探二玄諸雜章等二者以始小為三乘後三為一乘此如華嚴圓覺疏鈔等所以爾者前代諸德但於教門顯權實不同方便正乘有異尊顯華嚴頓圓究竟唯有此法有極果證離此普法無有得成佛者諸有所作皆為方便故唯後一為圓極一乘前之四教皆是随宜少說縱說如來藏真常功德實不兼權方便安立總屬三乘貞觀以來奘師西歸基師承襲以五性三乘為實一乘一性為權其說翳於一乘其道盛行中國起信等疏以言教具阙等門辭而辟之遂明一乘一性為實三乘五性為權終頓二教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