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之上

關燈
說。

    婆蹉佛妬路部僧。

    說有六道也。

    今從六道說者。

    大論言。

    又摩诃衍中法華經。

    說有六趣衆生。

    觀諸經意。

    應有六道也。

    複次分别善惡。

    故有六道。

    善有上中下。

    天人阿修羅。

    惡有上中下。

    地獄鬼畜生。

    不爾者。

    惡有三果報。

    而善有二果報。

    是事相違。

    若有六道。

    於義無違。

    故今從六道者說也。

     【□注】楞嚴中。

    更開神仙一類為七趣。

     【■記】此示經開七趣引文明證也。

    楞嚴經雲。

    複有從人。

    不依正覺。

    别修妄念。

    存想固形。

    有十種仙。

    所謂地行。

    飛行。

    遊行。

    空行。

    天行。

    通行。

    道行。

    照行。

    精行。

    絕行仙等。

    是皆人中煉心。

    不修正覺。

    别得生理。

    壽千萬歲。

    休止山林。

    或大海島。

    絕於人境。

    斯亦輪回妄想流轉。

    不修三昧。

    報盡還來。

    散入諸趣。

    是為七趣。

     【□注】又六道。

    不出胎卵濕化四生。

    俱舍頌雲。

    人旁生具四。

    地獄及諸天。

    中有唯化生。

    鬼通胎化二(文)。

     【■記】此示四生攝六道也。

    俱舍論分别世品釋言。

    卵生。

    鵝孔雀等。

    胎生。

    象馬等。

    濕生。

    蟲飛峨等。

    化生。

    謂有情類。

    生無所托。

    如地獄。

    諸天。

    中有等。

    具根無缺。

    支分頓生。

    無而欻有。

    故名為化。

    人中卵生者。

    如世羅。

    邬波世羅。

    二羅漢。

    生從鶴卵。

    鹿母所生三十子。

    般遮羅王五百子等。

    人胎生者。

    如今世人。

    人中濕生者。

    如曼馱多遮盧。

    邬波遮羅。

    鸰鬘庵羅衛等。

    人中化生者。

    唯劫初人也。

    旁生三種。

    共所現見。

    而化生。

    則如龍等也。

    鬼胎生者。

    如餓鬼女。

    白目連曰。

    我夜生五百子。

    随生皆自食。

    晝生五百。

    亦然。

    雖皆食盡。

    亦不得飽等。

    鬼化生者。

    鬼本化生。

    有名無體。

    可知。

     【■補】中有者。

    俱舍言。

    於死有後。

    在生有前。

    中間所得之身。

    名為中陰。

    為至餘處。

    說此身名中有。

    在二道中間故。

    何緣中有。

    非即名生。

    頌曰。

    死生二有中。

    五陰名中有。

    未至應至處。

    故中有非生。

    此唯天眼能見。

    瑜伽言。

    五陰初起。

    名之為生。

    依殼而起。

    曰卵。

    含生而愛。

    曰胎。

    假潤而真。

    曰濕。

    無而欻有。

    曰化。

    如是四生。

    内心思為因。

    外殼胎等為緣。

    約藉緣多少。

    而成次第者。

    卵生具四緣。

    一業。

    二父。

    三母。

    四暖。

    是以先說。

    胎具三。

    業。

    父。

    母。

    濕二。

    業濕。

    化唯一。

    謂思(業也)。

     △二别顯二。

    初明六道六。

    初地獄道。

     一地獄道。

    梵語捺洛迦。

    又語泥黎。

    此翻苦具。

    而言地獄者。

    此處在地之下。

    故言地獄。

    謂八寒。

    八熱。

    等大獄。

    各有眷屬。

    其類無數。

    其中受苦者。

    随其作業。

    各有輕重。

    經劫數等。

    其最重處。

    一日之中。

    八萬四千生死。

    經劫無量。

    作上品五逆十惡者。

    感此道身。

     【□注】地獄從處為名。

    婆沙雲。

    瞻部洲下。

    過五百踰繕那。

    乃有地獄。

     【■記】踰繕那。

    舊言由旬。

    大論曰。

    由旬三别。

    大者八十裡。

    中六十裡。

    小四十裡。

    今以一踰繕那。

    四十裡。

    謂此南洲下過二萬裡。

    有地獄道。

     【□注】梵語。

    釋簽八(二十)雲。

    元梵天種。

    還作梵語。

    及以梵書。

    (文)輔行七(二十一)雲。

    光音初下。

    展轉出生。

    是故五天并名梵種(文)。

     【■記】每劫初時。

    梵王親下教導世間。

    華嚴疏言。

    大梵天王。

    劫初作此書字。

    以教衆生。

    故西域梵書。

    千古不易。

    不同此土。

    篆隸随時也。

    輔行引大論言。

    梵種者。

    餘天人民未有。

    劫初生時。

    梵王獨。

    在梵宮寂寞無人。

    其心不悅。

    而自生念。

    此間何以不生人民。

    是時光音天命盡者。

    應念來生。

    梵王自念。

    此諸天先無。

    随我念生。

    我能生此。

    諸天是時。

    亦各自念。

    我從梵王生。

    梵王是我父也。

    故但說梵種。

     【□注】翻彼梵語。

    成此華言。

    故雲翻也。

    周禮有象胥氏。

    通四方之語。

    東方曰寄。

    南方曰象。

    西方曰狄鞮。

    (音低低之言知也)北方曰譯。

    今翻西語。

    諸經皆雲譯者。

    從通稱也。

    如周禮四官。

    通稱象胥氏。

     【■記】輔行雲。

    寄等四。

    皆官名。

    寄者。

    能寄寓風俗之異於此。

    象者。

    能效象風俗之異於彼。

    鞮。

    則欲别服飾之異。

    譯。

    則辨其言語之異。

     【□注】苦具。

    造惡之者。

    受苦具度。

    亦雲苦器。

     【■記】正理論曰。

    捺落。

    言人。

    迦。

    名為惡。

    人多造惡。

    堕落其中也。

    梵語泥黎。

    乃造惡衆生受苦器具。

     【□注】八寒八熱偈雲。

    頞部陀尼剌部陀。

    寒逼身疱及疱裂。

    頞哳咤并嚯嚯婆。

    唬唬婆三皆痛聲。

    六嗢缽羅缽特摩。

    嗢。

    (烏沒反)第八摩诃缽特摩。

    青蓮紅蓮大紅蓮。

    如次對三種身色。

    (以上八寒)等活黑繩三衆合。

    嗥叫大叫六炎熱。

    七極熱下八阿鼻。

    此八寒熱根本獄(等活斫刺磨搗吹活等。

    前黑繩繃量。

    後方斬鋸。

    衆合。

    苦具衆至。

    合黨相殘。

    嗥叫。

    衆苦所逼。

    悲嗥發聲。

    大叫。

    極苦所逼。

    大叫稱怨。

    炎熱火随身轉。

    熱苦難堪。

    極熱。

    若内若外。

    自身他身。

    俱出猛火。

    互相燒害。

    阿鼻。

    或雲阿鼻旨。

    亦雲阿毗。

    成論明趣果。

    受苦時。

    命。

    及形。

    五皆無間也)。

     【■記】人寒熱獄。

    大論具記。

    頞部陀翻疱。

    寒觸身分。

    悉生疱故。

    論言。

    其處積冰。

    毒風來吹。

    令諸罪人。

    皮毛裂落。

    筯肉斷絕。

    骨破髓出。

    即複完堅。

    受罪如初。

    此人宿業因緣。

    寒月剝人衣。

    或劫盜。

    絕人薪火。

    或作惡龍。

    瞋毒忿恚。

    放大雹雨。

    冰凍害人。

    或輕賤謗毀。

    若佛及佛弟子。

    持戒之人。

    或口四業。

    作種種罪等因緣。

    堕頞浮陀也。

    尼剌部陀。

    翻疱裂。

    論曰。

    堕尼羅浮陀。

    亦如是。

    然頞浮陀。

    少時有間。

    暫時休息。

    而此尼羅浮陀。

    無間。

    無休息時。

    頞哳咤。

    即阿羅羅聲嚯。

    嚯婆。

    即阿波波聲。

    唬唬婆。

    即阿[喉-(仁-二)][喉-(仁-二)]聲。

    論曰。

    此三地獄寒風噤顫。

    口不能開。

    因其呼聲。

    名獄。

    嗢缽羅。

    翻青蓮華。

    缽特摩。

    翻紅蓮華。

    摩诃缽特摩。

    翻大紅蓮。

    論說漚波羅獄中。

    凍冰浃渫。

    有似青蓮華。

    波頭摩。

    狀如此間赤蓮華。

    摩诃波頭摩。

    是中拘伽離住處。

    已上八寒獄也。

    等活者。

    論言。

    見等活大地獄中。

    諸受罪人。

    各各共鬥。

    惡心瞋争。

    手捉利刃。

    互相割剝。

    以槊相刺。

    鐵叉相叉。

    鐵棒相棒。

    鐵杖相捶。

    鐵串相貫。

    而以利刃。

    互相切劊。

    又以鐵爪。

    而相抓裂。

    各把身血。

    而相塗漫。

    痛毒逼切。

    悶無所覺。

    宿世因緣。

    冷風來吹。

    獄卒喚之。

    咄。

    諸罪人還活。

    以是故名等活地獄。

    即時平複。

    複受苦毒等前。

    此中衆生。

    以行業因緣。

    好殺物命。

    牛羊禽獸。

    為田産舍宅。

    奴婢妻子。

    國土錢财故。

    而相殺害。

    如是等種種殺業報故。

    受此極苦。

    黑繩者。

    論言見黑繩大地獄中罪人。

    為惡羅剎獄卒鬼匠。

    常以黑熱鐵繩。

    拼度罪人。

    以獄中鐵斧。

    教人斫之。

    長令短。

    短令長。

    方使圓。

    圓使方。

    截四支。

    刵耳鼻。

    落手足。

    以大鐵鋸。

    解析剸截。

    破其肉分。

    脔脔稱之。

    此人宿行因緣。

    讒賊忠良。

    妄語。

    惡口。

    兩舌。

    绮語。

    枉殺無辜。

    或作奸吏。

    虐暴侵害。

    如是等種種惡口讒賊。

    故受其罪。

    衆合者。

    論言。

    見合會大地獄中。

    惡羅剎獄卒。

    作種種形。

    牛馬豬羊。

    麂鹿狐狗虎狼獅子。

    六駁大象。

    雕鹫鹑鳥。

    作此種種諸鳥獸頭。

    而來吞啖齧齩。

    [齒*查]掣罪人。

    兩山相合。

    大熱鐵輪。

    轹衆罪人。

    令身破碎。

    熱鐵臼中。

    搗之令碎。

    如笮蒲萄。

    亦如壓油。

    譬如蹂場。

    聚肉成堆。

    積頭如山。

    血流成池。

    雕鹫虎狼。

    各來争掣。

    此人宿業因緣。

    多殺牛馬豬羊。

    獐鹿狐兔。

    虎狼獅子。

    六駁大象。

    衆鳥多相殘賊。

    如是等種種鳥獸故。

    還受此衆鳥獸頭。

    來害罪人。

    又以力勢相陵。

    枉押羸弱。

    受兩山相合罪。

    悭貪。

    瞋恚。

    愚礙。

    怖畏故。

    斷事輕重。

    不以正理。

    或破正道。

    轉易正法。

    受熱鐵輪轹。

    熱鐵臼搗。

    嗥叫與大叫者。

    論言。

    此大地獄。

    其中罪人。

    見羅剎獄卒。

    頭黃如金。

    眼中火出。

    着赭色衣。

    身肉堅勁。

    走疾如風。

    手足長大。

    口出惡聲。

    捉三股叉。

    箭堕如雨。

    刺射罪人。

    罪人狂怖。

    叩頭求哀。

    大将軍。

    小見放舍。

    小見憐愍。

    即時将入熱鐵地獄。

    縱廣百由旬。

    驅打馳走。

    足皆焦然。

    脂髓流出。

    如笮蘇油。

    鐵棒棒頭。

    頭破腦出。

    如破酪瓶。

    斫刺割剝。

    身體糜爛。

    而複将入鐵閻屋間。

    黑煙來熏。

    互相推壓。

    更相怨毒。

    皆言。

    何以壓我。

    才欲求出。

    其門已閉。

    大聲号呼。

    音常不絕。

    此人宿行因緣。

    皆由鬥秤欺诳。

    非法斷事。

    受寄不還。

    侵淩下劣。

    惱諸貧窮。

    令其号哭。

    破他城郭。

    壞人聚落。

    傷害劫剝。

    室家怨毒。

    舉城叫喚。

    有時谲詐欺诳。

    誘之令出。

    而複害之。

    如是等種種因緣。

    受大叫喚地獄罪。

    炎熱極炎熱者。

    論言。

    熱大熱地獄中。

    有二大鋼镬。

    一名難陀。

    二名跋難陀。

    以沸鹹水滿中。

    羅剎鬼獄卒。

    以罪人投中。

    如廚士烹肉。

    人在镬中。

    腳上頭下。

    譬如煮豆熟爛。

    骨節解散。

    皮肉相離。

    知其已爛以義義出。

    行業因緣。

    冷風吹活。

    複投炭坑。

    或着沸灰中。

    譬如魚出於水。

    而着熱沙中。

    又以膿血。

    而自煎熬。

    從炭坑中出。

    投之炎床。

    強驅令坐。

    眼耳鼻口。

    及諸毛孔。

    一切火出。

    此人宿世。

    惱亂父母。

    師長。

    沙門。

    婆羅門。

    於諸好人福田中。

    惱令心熱。

    以此罪故。

    受熱地獄罪。

    或有宿世。

    炮煮生繭。

    或生燂豬羊。

    或以木貫人。

    而生炙之。

    或焚燒山野。

    及諸聚落。

    佛圖精舍等。

    或推衆生。

    着火坑中。

    如是等種種因緣。

    生此地獄中。

    阿鼻者。

    論言。

    見阿鼻地獄。

    縱廣四千裡。

    周圍鐵壁。

    於七地獄。

    其處最深。

    獄卒羅剎。

    以大鐵錘。

    錘諸罪人。

    如鍛師打鐵。

    從頭剝皮。

    乃至其足。

    以五百釘。

    釘磔其身。

    如磔牛皮。

    互相掣挽。

    應手破裂。

    熱鐵火車。

    以轹其身。

    驅入火坑。

    令抱炭出。

    熱沸尿河。

    驅令入中。

    中有利嘴諸蟲。

    從鼻孔入。

    腳底出。

    從足下入。

    口中出。

    豎劍道中。

    驅令馳走。

    足下破碎。

    如廚脍肉。

    利刀劍槊。

    飛入身中。

    譬如霜樹落葉随風亂堕。

    罪人手足。

    耳鼻支節。

    皆被研剝。

    割截在地。

    流血成池。

    二大惡狗。

    一名賒摩。

    二名賒婆羅。

    利口猛毅。

    破碎人筯骨。

    力踰虎豹。

    猛如獅子。

    有大刺林。

    驅逼罪人。

    強令上樹。

    罪人上時。

    刺便下向。

    下時。

    刺便上向。

    大身毒蛇。

    蝮蠍惡蟲。

    兢來齧之。

    大鳥長嘴。

    破頭啖腦。

    入鹹河中。

    随流上下。

    出則踏熱鐵地。

    行鐵刺上。

    或坐鐵戈。

    戈從下入。

    以鉗開口。

    灌以洋銅。

    吞熱鐵丸。

    入口口焦。

    入咽咽爛。

    入腹腹然。

    五髒皆焦。

    直過堕地。

    但見惡色。

    恒聞臭氣。

    常觸粗澀。

    遭諸苦痛。

    迷悶萎頓。

    或狂逸唐突。

    或藏竄投擲。

    或颠仆堕落。

    此人宿行。

    多造大惡。

    五逆重罪。

    斷諸善根。

    法言非法。

    非法言法。

    實言非實。

    非實言實。

    破因破果。

    憎嫉善人。

    以是罪故。

    入此地獄。

    受罪最劇。

    原注引成論五種無間者。

    一趣果無間。

    舍身生報故。

    謂舍此身。

    即生彼也。

    二受苦無間。

    中無樂故。

    三時無間。

    定一劫故。

    四命無間。

    中不絕故。

    五形無間。

    一人多人皆遍滿故。

    正法念處經言。

    阿鼻苦千倍。

    過前七獄故。

     【■補】八寒八熱偈。

    是苕水粹法師作。

    頞哳咤。

    義府言。

    以寒增甚。

    口不能開。

    但得動舌作聲。

    此三。

    約受苦以立名。

    如唇動不得。

    唯舌作聲。

    名頞哳咤。

    舌動不得。

    唯唇作聲。

    名嚯嚯婆。

    唇舌俱不得動。

    但内振氣作聲。

    名唬唬婆。

    皆痛聲也。

    如次對三種身色者。

    謂以青。

    對嗢缽羅。

    紅。

    對缽特摩。

    大紅。

    對摩诃缽特摩。

    此是寒逼其身。

    乃作青紅等色。

    故如次對也。

    哳。

    音劄。

    繃。

    音崩。

    顫。

    音戰。

    嗢。

    音屋。

    浃渫。

    音接雪。

    槊。

    音速。

    矛也。

    劊。

    音桂。

    細切也。

    拼。

    音繃。

    刵。

    音二。

    割也。

    剸。

    音團。

    轹。

    音立。

    車踐也。

    笮。

    音詐。

    燂。

    音前。

    熱湯也。

    磔。

    音極。

    裂也。

    頞。

    音遏。

     【□注】各有眷屬。

    其類無數。

    等活等八獄。

    各有四門。

    四門各有四獄。

    謂煻煨屍糞。

    鋒刃。

    烈河增。

    一獄十六。

    總有百二十八。

    皆名遊增。

    有情遊彼。

    其苦增故。

    準妙玄第六雲。

    八寒。

    亦具百二十八。

    而正理論等。

    但雲眷屬。

    故俱舍圖。

    熱豎寒橫。

    於八寒邊。

    不列遊增。

    更有孤獨。

    鬲子。

    輕系等獄。

    遍在江海。

    山林。

    空中等處。

    婆沙七雲。

    南洲。

    有正有邊。

    東西二洲。

    唯邊無正。

    北州。

    邊正俱無。

    三洲人若造重罪。

    皆來南洲正獄。

    及東西南洲邊獄受苦妙玄六(二十八)雲。

    此正地獄。

    在地下二萬由旬。

    其傍地獄。

    或在地上。

    或在鐵圍山間。

     【■記】等治下。

    熱眷屬獄。

    俱舍言。

    此下過二萬。

    無間深廣同。

    上七捺落迦。

    八增皆十六。

    謂煻煨屍糞。

    鋒刃烈河增。

    各住彼四方。

    無間各四門。

    既各有四。

    上七亦然。

    十六遊增地獄四門。

    門門有四。

    東門四者。

    饑餓。

    銅镬。

    多鍑。

    石[石*靡]。

    南門四者。

    膿血。

    量灰。

    灰河。

    鐵丸。

    西門四者。

    斤斧。

    豹狼。

    劍樹。

    寒冰。

    北門四者。

    黑砂。

    沸屎。

    鐵釘。

    焦渴。

    又新婆沙言。

    八熱獄。

    各有四門。

    一一門有遊增獄。

    有情遊彼。

    其苦增故。

    次準妙下。

    寒眷屬獄。

    初二句準妙玄總示。

    次一句指正理但言眷屬。

    論言那洛迦等。

    下四趣全。

    及天一分。

    眷屬中有。

    并器世間。

    總名欲界。

    是為但雲那洛迦眷屬也。

    俱舍圖。

    不列寒邊遊增者。

    承正理但言眷屬意也。

    更有孤獄遍江林等處者。

    以孤獄有三。

    法數言。

    山間。

    水中。

    曠野。

    三處皆有地獄。

    婆沙下。

    示四洲邊正獄有無。

    南本婆沙言。

    閻浮提下。

    有正地獄。

    閻浮提上。

    唯邊地獄。

    或山上。

    或谷中。

    或曠野。

    或空中。

    弗婆提。

    瞿陀尼。

    唯有邊地獄。

    無正地獄。

    郁單越。

    正邊皆無。

    彼是淨果報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