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二門指要鈔科

關燈
鈔科分(二) 初釋題(二) 初正釋題(十)  二述人号(荊) 二釋文(三) 初總叙立意(四) 初序前文立述作之意(二) 初叙前(二) 初叙教廣(二) 初十妙意(燃)  二衆釋意(凡) 二叙觀略(觀) 二立意(二) 初重示大部意(所)二正明今述意(二) 初為成妙解(故)  二為成妙行(故) 二例後義彰法理無殊(二) 初例本妙(若)  二例四章(況) 三别示妙體令解行俱成(三) 初指妙歸心(若)  二示成由行(則)  三功成識體(則) 四結示立名使诠旨斯顯(四) 初立門所由(故)  二出門名義(何)  三各自高深(一)  四直彰宗趣(本) 二列門解釋○  三結攝重示○ ○二列門解釋(二) 初列門對妙(二) 初列門(一)  二對妙(是) 二釋門旨趣(十) 初色心不二門(三) 初标(一)二釋(二) 初約諸境明總别(二) 初雙标(且)二雙示(二) 初别(何)  二總(既) 二就理事明谛境(二) 初約理事明三谛(二) 初明理事(當)  二結成三谛(是) 二會生佛居一念(故) 三結(故) 二内外不二門(三) 初标(二)二釋(二) 初明内外境觀(二) 初标示(凡)二釋相(二) 初明外境觀相(外)  二明内境觀相(所) 二明内外融泯(二) 初互融(是)  二俱泯(誰) 三結(此) 三修性不二門(三) 初标(三)二釋(二) 初修性雙立(三) 初修性對論(二) 初直明性德(性)二以修對辨(二) 初明相成(性)  二明互具(在) 二明逆順相反(二) 初明對逆故二性并存(修)  二明因順故二心俱泯(可) 三明離合本同(二) 初約法明離合相異(又)  二約喻明修性體同(二) 二修性俱立正示不二(應) 三結(此) 四因果不二門○  五染淨不二門○  六依正不二門○  七自他不二門○  八三業不二門○  九權實不二門○  十受潤不二門○ ○四因果不二門(三) 初标(四)二釋(三) 初就圓理明因果暫存(三) 初明始終理一(衆)二明悟迷事異(二) 初問  二答 三明事極理亡(祇) 二依圓解明修證無得(二) 初約法明惑智之體本虛(秪)二約喻明修證之功不立(二) 初明修證功亡(故)  二明德障體異(空) 三約圓乘明始終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