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科節
關燈
小
中
大
此指華嚴唯頓。
五時漸次而生漸也。
一一部中或具不具不定也。
二約部論。
華嚴唯頓。
四含唯漸。
方等不定。
法華唯圓。
三約法論。
下引淨名。
大品.法華.涅盤.無量義等。
各有此三是也。
四約義。
三種止觀皆是大乘。
俱緣實相。
借漸.不定以助圓修是也。
此四義意各異。
可深思之。
勿使濫也。
此四漸中。
法華具三漸。
大師自雲。
從牛出乳乃至醍醐。
此證漸也。
此約五時相次生名漸。
非法漸也。
如是之人。
應以此法漸入佛慧。
此叙昔有此漸法也。
乃至舉一手或複小低頭。
此是圓人用漸義助修也。
約部。
法華唯圓。
無複兼但對帶。
會諸權小歸一乘故。
約時法義。
何妨三漸。
何累於圓。
情無情一。
輔行十解。
文理周悉。
今助一釋。
内外心境别俗谛事也。
察内心無性。
外境無實。
真谛理也。
理而觀之未嘗有二。
事而見之未嘗不二。
二不二於一念中得。
此一念達了之智。
非内非外而内而外。
十方三世隻一念中。
念外無法。
斯極理也。
若謂念内念外有一法可得。
悉為虛妄。
非真慧也。
目此真慧以為佛性。
佛性現時豈存心境乎。
略指三門。
大意在一頓者。
三門謂序中三種止觀。
漸次.不定.圓頓也。
大意在一頓者。
唯圓也。
準輔行。
生起問答非大師料簡。
是章安也。
記雲。
剪略身儀名一行。
非約一理。
今尋經意。
乃從理得名。
文雲。
如聞修學。
能入一行三昧。
面見諸佛。
據此乃約一理受名。
此四三昧。
坐.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
并從事一行。
般舟.法華.方等.随意。
并從理可思。
例四種三昧意。
止觀引文雖異。
體乃同今取意。
總釋隻達一念自心是法界。
十方諸佛與一切衆生同一無住。
本一法界為身為土。
無彼無此。
無根無住處。
無修不修。
無證不證。
無凡無聖。
但衆生自謂妄想纏縛。
為凡為不修為不證。
謂佛為聖為證修證聖。
在衆生自強立之。
佛位中都無此名也。
諸佛所見。
一切身是法身。
一切國土是佛國土。
一切法是佛法。
一切心是一心。
極十方三際推求。
無纖毫許若色若心不是佛理。
智鏡朗然。
周遍法界。
嘗無一事。
澹然身心。
無所施為。
佛心既然。
我學佛智。
如佛用心。
即止觀也。
佛現即我心現而不現。
隻是自心鏡上影像耳。
問。
豈都無外佛可見耶。
答。
自他不二。
但如來有同體大悲。
衆生有熏習之力。
扣擊同體智鏡。
随其心上感見相好鏡中之像。
然不離鏡而非即鏡。
随照好醜。
感者千差。
相亦萬品。
或機深厚。
感佛身長千萬由旬。
壽命無量阿僧祇劫。
以河沙世界微塵佛剎為淨妙國土。
說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法門。
或人天報殊。
示現八相。
一斯利益不過數百年間。
或三途微形含血之類。
見聞異身暫能救苦。
如空雲水月怳忽不定。
斯皆由感者一念之心。
謂佛色身來應。
佛實無來去之勞。
無有形之患。
無可說之法。
但衆生善緣心想。
謂佛應來為我說法。
實是衆生於自心上現此相耳。
問。
衆生善根。
擊佛大圓智鏡。
現此影像。
像則屬佛。
答。
明鏡屬佛。
像不屬佛。
像若屬佛。
佛則生滅流動。
若屬衆生。
衆生業結所縛。
何能具此相好。
但衆生感應道交方見此耳。
問。
既是佛智鏡上像。
何言衆生心上現。
答。
同體圓鏡。
不偏屬佛。
衆生同一體故。
但衆生磨瑩己鏡。
未得全明。
故能暫現此相。
表進修之力。
問。
若爾。
衆生自感心鏡上現像。
不得言佛像現。
佛即於衆生無力。
虛緻敬慕有何益也。
答。
由敬慕之心感像現也。
此真佛力。
豈衆生能緻哉。
問。
此亦衆生自蒙佛力。
非他佛力也。
答。
佛地無自他。
汝強謂自他。
佛者衆生心不盡耳。
問。
若爾。
亦共作一大佛。
不能各各自成也。
答。
不共作一。
不各各自成。
此義難了。
試舉喻首。
如國清寺。
法界也。
住寺僧。
古佛也。
遠人暫遊。
暫感佛也。
他日愛慕即剃發。
配寺國清。
即我寺也。
五峰松徑。
台殿房廊。
悉我有也。
頓得受用。
不減他物。
成我家也。
不人人别造一寺也。
不共他分一寺。
分即随人将去。
常住法界不可分也。
此義出涅盤經中。
路有一大樹。
樹陰清涼。
來者即納。
無人遮護。
無持去者。
既印金口。
可以奉持。
還轉四句不見未貪滅欲貪欲生。
記雲剩生字。
道邃和尚雲不剩。
還轉者翻轉。
四句不見。
未貪欲滅。
欲貪生等。
前言為當。
當是未審定詞。
今言不見。
是印定說。
故兩番别。
若準此說。
但有兩個四句。
無餘諸句。
準輔行。
轉至第二不生句。
故剩生字。
詳文不合。
錯剩取義。
輔行無違。
執若未盡。
并須推破故。
問。
玄文七重二谛。
三接止觀。
何但五重一接。
答。
約谛理相生漸深有七義。
約人智但五。
何者。
通人八地後聞中修觀伏惑名菩薩。
破無明名佛。
佛是通教果。
果頭無人。
隻是别教初地。
故名别接通。
别圓兩人初聞中道。
故不名接。
故隻一接。
問。
别地即圓住。
何非圓接通。
答。
初将教接。
藉空假為方便故。
證方
五時漸次而生漸也。
一一部中或具不具不定也。
二約部論。
華嚴唯頓。
四含唯漸。
方等不定。
法華唯圓。
三約法論。
下引淨名。
大品.法華.涅盤.無量義等。
各有此三是也。
四約義。
三種止觀皆是大乘。
俱緣實相。
借漸.不定以助圓修是也。
此四義意各異。
可深思之。
勿使濫也。
此四漸中。
法華具三漸。
大師自雲。
從牛出乳乃至醍醐。
此證漸也。
此約五時相次生名漸。
非法漸也。
如是之人。
應以此法漸入佛慧。
此叙昔有此漸法也。
乃至舉一手或複小低頭。
此是圓人用漸義助修也。
約部。
法華唯圓。
無複兼但對帶。
會諸權小歸一乘故。
約時法義。
何妨三漸。
何累於圓。
情無情一。
輔行十解。
文理周悉。
今助一釋。
内外心境别俗谛事也。
察内心無性。
外境無實。
真谛理也。
理而觀之未嘗有二。
事而見之未嘗不二。
二不二於一念中得。
此一念達了之智。
非内非外而内而外。
十方三世隻一念中。
念外無法。
斯極理也。
若謂念内念外有一法可得。
悉為虛妄。
非真慧也。
目此真慧以為佛性。
佛性現時豈存心境乎。
略指三門。
大意在一頓者。
三門謂序中三種止觀。
漸次.不定.圓頓也。
大意在一頓者。
唯圓也。
準輔行。
生起問答非大師料簡。
是章安也。
記雲。
剪略身儀名一行。
非約一理。
今尋經意。
乃從理得名。
文雲。
如聞修學。
能入一行三昧。
面見諸佛。
據此乃約一理受名。
此四三昧。
坐.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
并從事一行。
般舟.法華.方等.随意。
并從理可思。
例四種三昧意。
止觀引文雖異。
體乃同今取意。
總釋隻達一念自心是法界。
十方諸佛與一切衆生同一無住。
本一法界為身為土。
無彼無此。
無根無住處。
無修不修。
無證不證。
無凡無聖。
但衆生自謂妄想纏縛。
為凡為不修為不證。
謂佛為聖為證修證聖。
在衆生自強立之。
佛位中都無此名也。
諸佛所見。
一切身是法身。
一切國土是佛國土。
一切法是佛法。
一切心是一心。
極十方三際推求。
無纖毫許若色若心不是佛理。
智鏡朗然。
周遍法界。
嘗無一事。
澹然身心。
無所施為。
佛心既然。
我學佛智。
如佛用心。
即止觀也。
佛現即我心現而不現。
隻是自心鏡上影像耳。
問。
豈都無外佛可見耶。
答。
自他不二。
但如來有同體大悲。
衆生有熏習之力。
扣擊同體智鏡。
随其心上感見相好鏡中之像。
然不離鏡而非即鏡。
随照好醜。
感者千差。
相亦萬品。
或機深厚。
感佛身長千萬由旬。
壽命無量阿僧祇劫。
以河沙世界微塵佛剎為淨妙國土。
說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法門。
或人天報殊。
示現八相。
一斯利益不過數百年間。
或三途微形含血之類。
見聞異身暫能救苦。
如空雲水月怳忽不定。
斯皆由感者一念之心。
謂佛色身來應。
佛實無來去之勞。
無有形之患。
無可說之法。
但衆生善緣心想。
謂佛應來為我說法。
實是衆生於自心上現此相耳。
問。
衆生善根。
擊佛大圓智鏡。
現此影像。
像則屬佛。
答。
明鏡屬佛。
像不屬佛。
像若屬佛。
佛則生滅流動。
若屬衆生。
衆生業結所縛。
何能具此相好。
但衆生感應道交方見此耳。
問。
既是佛智鏡上像。
何言衆生心上現。
答。
同體圓鏡。
不偏屬佛。
衆生同一體故。
但衆生磨瑩己鏡。
未得全明。
故能暫現此相。
表進修之力。
問。
若爾。
衆生自感心鏡上現像。
不得言佛像現。
佛即於衆生無力。
虛緻敬慕有何益也。
答。
由敬慕之心感像現也。
此真佛力。
豈衆生能緻哉。
問。
此亦衆生自蒙佛力。
非他佛力也。
答。
佛地無自他。
汝強謂自他。
佛者衆生心不盡耳。
問。
若爾。
亦共作一大佛。
不能各各自成也。
答。
不共作一。
不各各自成。
此義難了。
試舉喻首。
如國清寺。
法界也。
住寺僧。
古佛也。
遠人暫遊。
暫感佛也。
他日愛慕即剃發。
配寺國清。
即我寺也。
五峰松徑。
台殿房廊。
悉我有也。
頓得受用。
不減他物。
成我家也。
不人人别造一寺也。
不共他分一寺。
分即随人将去。
常住法界不可分也。
此義出涅盤經中。
路有一大樹。
樹陰清涼。
來者即納。
無人遮護。
無持去者。
既印金口。
可以奉持。
還轉四句不見未貪滅欲貪欲生。
記雲剩生字。
道邃和尚雲不剩。
還轉者翻轉。
四句不見。
未貪欲滅。
欲貪生等。
前言為當。
當是未審定詞。
今言不見。
是印定說。
故兩番别。
若準此說。
但有兩個四句。
無餘諸句。
準輔行。
轉至第二不生句。
故剩生字。
詳文不合。
錯剩取義。
輔行無違。
執若未盡。
并須推破故。
問。
玄文七重二谛。
三接止觀。
何但五重一接。
答。
約谛理相生漸深有七義。
約人智但五。
何者。
通人八地後聞中修觀伏惑名菩薩。
破無明名佛。
佛是通教果。
果頭無人。
隻是别教初地。
故名别接通。
别圓兩人初聞中道。
故不名接。
故隻一接。
問。
别地即圓住。
何非圓接通。
答。
初将教接。
藉空假為方便故。
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