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入正理論解

關燈
不生其正智。

    兩家猶豫。

    不能定成一宗。

    名決定相違不定過。

    如聲之一法是同。

    立量各别。

    既互不生其正智。

    即是猶豫不定因也。

    問聲是無常。

    所作性故。

    喻如瓶等。

    此乃真能立中。

    例舉以明正理。

    何故亦成不定。

    答凡立比量。

    欲破他時。

    必須就己所立寄言簡過。

    則能生他正智。

    定成一宗。

    而無不定之過。

    不然。

    亦成不定。

     △三釋相違分二。

    初标數列名。

     相違有四。

    謂法自相相違因。

    法差别相違因。

    有法自相相違因。

    有法差别相違因。

     相違者。

    因法宗體宗依。

    共有四過。

     △二依标别釋。

     此中法自相相違因者。

    如說聲常。

    所作性故。

    或勤勇無間所發性故。

    此因唯于異品中有。

    是故相違。

     法自相者。

    即後陳宗法之自相也。

    相違因者。

    謂因與法自相相違也。

    如說下立量雲。

    聲是有法。

    定常為宗。

    因雲所作所發性故。

    此因下辯過。

    謂此所作性是無常因。

    惟應異品有。

    今以之證常宗。

    是故相違。

    故曰同品無處。

    不成立者之宗。

    異品有處。

    反成敵者相違宗義也。

     法差别相違因者。

    如說眼等。

    必為他用。

    積聚性故。

    如卧具等。

    此因如能成立。

    眼等必為他用。

    如是亦能成立所立法差别相違。

    積聚他用諸卧具等。

    為積聚他所受用故(積聚有本作積集)。

     法差别者。

    謂後陳宗體中。

    而有意許差别之相也。

    相違因者。

    謂因與法差别相違也。

    如說下立量。

    謂如眼等必為他用。

    即有意許。

    必不為他用之差别故。

    此因下出過。

    謂此積聚因。

    如能成立。

    必為他用。

    即與必不為他用相違。

    則一舉兩成。

    故雲此因如能成立眼等必為他用。

    如是亦能成立所立法差别相違也。

    積聚下結成必為他用。

    按金七十論雲。

    自性我知二法和合。

    生諸萬法。

    與我受用。

    故知有我。

    又頌問雲。

    雲何知有我。

    答雲。

    聚集為他故。

    長行釋雲。

    我見世間一切聚集。

    并是為他。

    譬如床席等聚。

    非為自用。

    必皆為人設。

    乃至五大聚名身。

    是身非自為。

    決定知為他。

    他者即是我。

    故知我實有。

    據此則立者積聚之因。

    信但能成立。

    必為他用審矣。

    豈不成法差别相違過乎。

     有法自相相違因者。

    如說有性。

    非實非德非業。

    有一實故。

    有德業故。

    如同異性。

    此因如能成遮實等。

    如是亦能成遮有性。

    俱決定故。

     有法自相者。

    即前陳有法之自相也。

    相違因者。

    謂因與有法自相相違也。

    如說下立量雲。

    有性是有法。

    非實德業故。

    是宗法。

    因雲有實德業故。

    喻雲如同異性。

    有性者。

    即六句中大有性也。

    大鈔雲。

    實德業三同一有故。

    離實德業外。

    别有一法為體。

    由此大有。

    有實等故。

    然據此大有性說具含二義。

    實德業三同一有性。

    由此大有。

    有實等故。

    此即不離實德業之有緣性也。

    以有實德業之緣。

    故名有緣。

    離實德業外。

    别有一法為體。

    此即離實德業之非有緣性也。

    于此甄明有非有性。

    則自相差别了然可見矣。

    同異性者。

    亦離實等。

    有别實體。

    故取以為喻。

    此因下就體依。

    反顯相違。

    謂此有實等因。

    如能成遮實等。

    宗亦能成遮有性之有法。

    今既不能成遮實等。

    則亦必不能成遮有性故。

    成有法自相相違過也。

    遮即非義。

    俱決定者。

    謂若能成宗。

    亦能成有。

    以體依同故。

    六句義者。

    勝論師所計。

    謂一實有九種。

    二德有二十四種。

    三業有五種。

    四大有唯一種。

    五同異唯一種。

    六和合。

    并如唯識百論廣說。

     有法差别相違因者。

    如即此因。

    即于前宗。

    有法差别。

    作有緣性。

    亦能成立與此相違作非有緣性。

    如遮實等。

    俱決定故。

     有法差别者。

    即前陳有法上有意許差别之相也。

    如有緣緣性及非有緣性之差别故。

    相違因者。

    謂因與有法差别相違也。

    如即此因者。

    謂如即有一實德等因。

    即于前宗有法差别。

    作有緣性。

    此阙立量之文。

    應立量雲。

    有性是有法。

    不離實德業故。

    是宗法。

    因雲有一實故。

    有德業故。

    亦能成立下正明有法差别相違過也。

    謂此因如能成立有緣性。

    亦能成立與有緣性相違。

    作非有緣性。

    則非有緣性。

    是此有緣性差别相違也。

    以遮實等俱決定故。

    如三藏立唯識比量雲。

    定離眼識色。

    定不離眼識色。

    是有法差别。

    以三藏但成定不離眼識色。

    與定離眼識色相違故。

    犯有法差别相違過也。

     △三明喻過分二。

    初蹑前标後。

     已說似因。

    當說似喻。

    似同法喻有其五種。

    一能立法不成。

    二所立法不成。

    三俱不成。

    四無合。

    五倒合。

    似異法喻亦有五種。

    一所立不遣。

    二能立不遣。

    三俱不遣。

    四不離。

    五倒離。

     此蹑前總标喻過也。

    似同法喻者。

    謂能立喻與宗因法不同。

    故名似同。

    蓋以同喻是顯因同品決定有性。

    今既不同。

    不能定有。

    則成同過。

    似異法喻者。

    謂能立喻于宗因法不異。

    故名似異。

    蓋以異喻應無同品所立。

    今既不無。

    則成異過合離之過。

    在文可知。

     △二依标别釋分二。

    初釋同法分二。

    初别明同過。

     能立法不成者。

    如說聲常。

    無質礙故。

    諸無質礙。

    見彼是常。

    猶如極微。

    然彼極微。

    所成立法常性是有。

    能成立法無質礙無。

    以諸極微質礙性故。

     此喻不能成因也。

    謂如有質極微之喻。

    但能成所立常宗。

    不成能立無礙因性。

    故雲能立法不成。

    如說下立量。

    諸無下合辭。

    然彼下出不成所以。

    謂此喻于所立宗常性是有。

    以此極微其性常故。

    于能立因無質礙是無。

    以此極微有質礙故。

     所立法不成者。

    謂說如覺。

    然一切覺能成立法無質礙有。

    所成立法常性是無。

    以一切覺皆無常故。

     此喻不能成宗也。

    謂無常覺喻。

    但成能立無質礙因。

    不成所立常宗。

    故雲所立法不成。

    此但有喻而阙宗因。

    準前可知。

    然一切下出不成所以。

    謂此覺喻于能立因無質礙是有。

    以此覺心無形質故。

    于所立宗常性是無。

    以此覺心念念遷謝無常性故。

     俱不成者。

    複有二種。

    有及非有。

    若言如瓶。

    有俱不成。

    若說如空。

    對非有論。

    無俱不成。

     此明宗因俱不成也。

    二種謂有及非有。

    有即用前宗因。

    如說聲常。

    無質礙故。

    非有即反前宗因。

    如說聲是無常。

    有質礙故。

    斯則以常宗為有。

    以無常宗為非有也。

    若言下辯過。

    謂若言如瓶對常宗論。

    則宗因俱不成。

    以瓶是無常有質礙故。

    故曰有俱不成。

    若說如空對無常宗論。

    則宗因亦俱不成。

    以空性是常無質礙故。

    故曰無俱不成也。

     無合者。

    謂于是處。

    無有配合。

    但于瓶等。

    雙現能立所立二法。

    如言于瓶。

    見所作性。

    及無常性。

     言無合者。

    謂于量上不陳配合之言。

    蓋凡立量應陳合辭。

    如言諸所作者皆是無常等。

    今阙其辭。

    故成斯咎。

    是處即同喻處也。

    但于下出無合所以。

    謂但于瓶等雙顯宗因無有配合。

    如言下出雙現相。

     倒合者。

    謂應說言諸所作者皆是無常。

    而倒說言諸無常者皆是所作。

     此于量上倒陳合辭。

    名為倒合。

    以先因後宗。

    方名正合。

    如雲聲是有法。

    無常為宗。

    因雲所作性故。

    合雲諸所作者皆是無常。

    喻雲猶如瓶等。

    今合反此。

    故成斯咎。

     △後牒結同法。

     如是名為同法喻品。

     △二釋異法分二。

    初别明異過。

     似異法中所立不遣者。

    且如有言。

    諸無常者。

    見彼質礙。

    譬如極微。

    由于極微所成立法常性不遣。

    彼立極微是常性故。

    能成立法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