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入正理論解

關燈
定許。

    故雲俱不極成。

    蓋外以神我為我。

    非真常之我。

    則所别有法不成。

    以我為和合因緣。

    非佛所說正因緣義。

    則能别宗不成也。

     相符極成者。

    如說聲是所聞。

     奘師雲。

    相扶銘為扶宗之過。

    今雲。

    符者。

    如立者于聲有法上。

    立所聞宗。

    意欲别彼成自宗義。

    而反與彼相符。

    故名相符極成。

     △三結過歸宗。

     如是多言。

    是遣諸法自相門故。

    不容成故。

    立無果故。

    名似立宗過。

     結前九過之言。

    以歸宗也。

    夫立比量。

    必先以智達萬法因。

    則凡所立量。

    随自相而不違。

    宗必成。

    果必有也。

    今此所立。

    既與現量等相違。

    是違諸法自相。

    則宗不成。

    而無果故。

    名似立宗也。

    遣即違義。

     不容成者。

    謂于前九。

    一有相違。

    則不容成立也。

     立無果者。

    謂宗既不成。

    則無果矣。

     △二明因過分二。

    初蹑前标後。

     已說似宗。

    當說似因。

    不成。

    不定。

    及與相違。

    是名似因。

     蹑前總标似因也。

     似因者。

    因違所立。

    即名似因。

    故方便心論雲。

    似因者。

    如??似水。

    而實非水。

    若有論者。

    嚴飾言詞。

    以為水者。

    是名似因。

     △二依标别釋分三。

    初釋不成分二。

    初總舉列數。

     不成有四。

    一兩俱不成。

    二随一不成。

    三猶豫不成。

    四所依不成。

     不成四者。

    一因于宗上。

    立敵二家俱不定許。

    二但敵者不許。

    三因于宗上猶豫不決。

    四計虛空實有。

    對無空論。

    所依不成。

    此皆不成之過也。

     △二别釋過義。

     如成立聲為無常等。

    若言是眼所見性故。

    兩俱不成。

     兩俱不成者。

    謂能立因。

    立敵不許。

    遍是立法。

    如于聲有法上。

    立無常為宗。

    以眼所見性為因。

    彼此不許。

    名兩俱不成。

    故龍樹雲。

    彼此不許。

    定非宗法。

    如有成立聲是無常眼所見故。

     所作性故。

    對聲顯論。

    随一不成。

     此正言因以略宗也。

    具足應雲。

    如有成宗聲為無常。

    因雲所作性故。

    此因但是立者自許。

    若對聲顯常宗。

    論所作因。

    敵者弗許。

    名随一不成。

    故龍樹雲。

    又如敵論不同許者。

    如對聲顯論。

    所作性故。

     聲顯者。

    瑜伽第六雲。

    外聲論師。

    謂聲相常住。

    無生無滅。

    然由吐宣。

    方得顯了。

    故名聲顯。

     于霧等性。

    起疑惑時。

    為成大種和合火有。

    而有所說。

    猶豫不成。

     霧者有法也。

    疑惑。

    疑霧為煙也。

    大種指四大。

    以大種與火和合。

    乃有煙相。

    為成煙故。

    而有所說。

    今于霧等性。

    疑惑為煙。

    為成大種和合火有。

    而有所說。

    必不令人生智。

    則立法不成。

    故雲猶豫不成。

    如說聲常。

    猶豫不決。

    立所聞因。

    則于常無常宗。

    不能決定。

    即斯義也。

    此節但明猶豫所以。

    大似不須立量。

     虛空實有。

    德所依故。

    對無空論。

    所依不成。

     虛空有法也。

    實有宗體也。

    因雲。

    德所依故。

    此因若對無虛空論。

    則所依不成。

    以虛空尚無。

    曷者為德所依乎。

    故龍樹雲。

    對不立有虛空所論。

    有法不成。

    即此義也。

     △二釋不定分二。

    初總舉列數。

     不定有六。

    一共。

    二不共。

    三同品一分轉。

    異品遍轉。

    四異品一分轉。

    同品遍轉。

    五俱品一分轉。

    六相違決定。

     言不定者。

    謂因于宗上。

    不能決定。

    同品異品有無不定。

    于立敵三支。

    彼此相違。

    不能定成一宗。

    皆不定因也。

     △二别釋過義。

     此中共者。

    如言聲常。

    所量性故。

    常無常品。

    皆共此因。

    是故不定。

    為如瓶等。

    所量聲故。

    聲是無常。

    為如空等。

    所量性故。

    聲是其常。

     言共者。

    謂一因性二宗共有也。

     如言下立量。

     常無常下結過。

    謂所量一因。

    能成常無常二宗。

    既二宗共一因性。

    則此一因于二宗中。

    無決定能。

    故名不定因也。

     為如下出不定所以。

    為如瓶等。

    所量因故。

    聲是無常。

    為如空等。

    所量因故。

    聲即是常。

     言不共者。

    如說聲常。

    所聞性故。

    常無常品。

    皆離此因。

    常無常外。

    餘非有故。

    是猶豫因。

    此所聞性。

    其猶何等。

     言不共者。

    謂一因性。

    二宗皆無。

    故名不共。

     如說下舉量。

     常無常下辯過。

    謂常以非作為因。

    無常以作為因。

    此所聞因。

    二宗俱無。

    故雲皆離。

    不獨常無常品。

    皆離此因。

    即常無常外。

    餘宗亦非有。

    與此因相。

    為決定者也。

    故曰猶豫因。

     此所下诘辭。

    出猶豫所以。

    謂此因性既離于常無常品。

    其猶何等之類乎。

     同品一分轉異品遍轉者。

    如說聲非勤勇無間所發。

    無常性故。

    此中非勤勇無間所發宗。

    以電空等為其同品。

    此無常性。

    于電等有。

    于空等無。

    非勤勇無間所發宗。

    以瓶等為異品。

    于彼遍有。

    此因以電以瓶為同法故。

     亦是不定。

    為如瓶等無常性故。

    彼是勤勇無間所發。

    為如電等無常性故。

    彼非勤勇無間所發。

     夫言因者。

    必于同品遍有異品遍無。

    方是正因。

    今于同品。

    但一分轉。

    異品反遍轉。

    斯則有處不有。

    無處不無。

    故成過也。

     如說下立量。

    聲是有法。

    非等為宗。

    因雲無常性故。

     非勤勇者。

    如風聲也。

     此中下辯過。

    謂此宗若以電空二法為同喻。

    則此無常因。

     于電等是有。

    以電刹那不住。

    無常性故。

     于空等是無。

    以空恒住。

    非無常故。

    此二但于電一分轉。

    故為不定因。

    此宗若以瓶等為異喻。

    則遍有同品因性異品反遍轉。

    蓋此無常因。

    以瓶與電。

    皆屬同法故。

    今以瓶為異喻。

    實濫同因故。

    亦為不定因。

     為如下出同相。

    為瓶電等。

    皆是無常性故。

    是勤勇非勤勇等是宗。

    此宗于同異中。

    雖俱無過。

    然此但出因過。

    不論宗過有無也。

     異品一分轉同品遍轉者。

    如立宗言。

    聲是勤勇無間所發。

    無常性故。

    勤勇無間所發宗。

    以瓶等為同品。

    其無常性。

    于此遍有。

    以電空等為異品。

    于彼一分電等是有。

    空等是無。

    是故如前亦為不定。

     此明異品一分過也。

     如立下立量。

    勤勇下辯過。

    謂此宗以瓶為同喻。

    瓶是無常性故。

    于此遍有。

    故曰遍轉。

    若以電空為異喻。

    則于電一分是有。

    于空一分是無。

    故曰一分轉。

     是故下例前結過。

    謂此因以電與瓶皆屬同法故。

    亦為不定。

     俱品一分轉者。

    如說聲常。

    無質礙故。

    此中常宗。

    以虛空極微為同品。

    無質礙性。

    于虛空等有于極微等無。

    以瓶樂等為異品。

    于樂等有。

    于瓶等無。

    是故此因以樂以空為同法。

    故亦名不定。

     此于同異喻。

    皆一分轉。

    故名俱品一分轉。

    以違同品遍有異品遍無。

    所以成過也。

     如說下立量。

    此中下辯過。

    謂此常宗若以空微二法為同喻。

    則此無質礙因。

    于虛空等是有。

    以虛空無質礙故。

    于極微等是無。

    以極微質礙性故。

    此二但于空一分轉故。

    為不定因。

    若以瓶樂二法為異喻。

    則于樂等是有。

    以樂無質礙故。

    于瓶等是無。

    以瓶質礙故。

    此二于樂一分轉。

    是故下結過。

    謂此因以樂以空。

    皆屬同法故。

    樂既與空同法。

    今反以為異喻。

    則異品不遍無故。

    亦為不定因也。

     相違決定者。

    如立宗言。

    聲是無常。

    所作性故。

    譬如瓶等。

    有立聲常。

    所聞性故。

    譬如聲性。

    此二皆是猶豫因故。

    俱名不定。

     奘師雲。

    夫立敵共诤一有法。

    因喻各異。

    皆具三相。

    謂同異遍也。

    但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