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俗诠科

關燈
解釋頌意(分二)一正釋頌意(論曰)二分屬諸門(四中)三問答顯理(如是)三現起分位(分三)一結前标問(已說)二舉頌總答(頌曰)三解釋頌意(分三)一正釋頌意(分二)一釋前四句(論曰)二釋後四句(分三)一意識常起(又五)二五位不行(分三)一釋無想天(五位)二二無心定(及無)三睡眠悶絕(無心)三位通凡聖(此五)二通識俱轉(是故)三問答顯理(若一)○二答五外問(分五)一假說我法(分三)一結前标問(已實)二舉頌總答(頌曰)三解釋頌意(分二)一正釋頌意(論曰)二小乘九難(分九)一唯識所因(由何)二世事乖宗(若唯)三聖教相違(何緣)四唯識成空(此唯)五色相非心(若諸)六現量相違(色等)七夢覺相違(若覺)八外取他心(外色)九異境非識(既有)二種種分别(分三)一牒義标問(若唯)二舉頌總答(頌曰)三解釋頌意(分三)一正釋頌竟(論曰)二别釋緣義(分五)一廣明緣義(分二)一問答标數(所說)二别釋四緣(分四)一釋因緣(一因)二釋無間(二等)三釋所緣(三所)四釋增上(四增)二依處立因(如是)(第八卷)三二因攝十(如是)四緣處攝因(所說)五因緣生果(所說)三正釋緣起(傍論)三生死相續(分三)一牒義标問(雖有)二舉頌總答(頌曰)三解釋頌意(分四)一業果相續(論曰)二習氣相續(複次)三業苦相續(分二)一親疏緣義(複次)二惑等攝支(分四)一牒前标舉(此惑)二能所各二(然十)三問答廣明(病何)四分屬諸門(此十)四因緣相續(分三)一正明因緣(複次)二問答廣辨(如有)三牒釋頌意(頌中)四經說三性(分三)一牒義标問(若唯)二總答舉頌(應知)三解釋頌意(分三)一正釋頌意(分五)一釋前四句(分二)一釋頌意(論曰)二辨能所(初能)二釋第五句(遍計)三釋第六句(頌言)四釋七八句(二空)五釋後四句(由前)二結明三性(此中)三分屬諸門(虛空)五法無自性(分三)(第九卷)一牒義标問(若有)二舉頌總答(頌曰)三解釋頌意(分四)一總釋頌意(論曰)二問答别明(雲何)三别釋前科(此性)四結非了義(三頌)○二顯性唯識(此科攝在前科中)通上二顯性唯識分竟○三行位唯識(分二)一問答總明(如是)二依位别釋(分五)一資糧位(分三)一牒科标問(初資)二舉頌總答(頌曰)三解釋頌意(分三)一釋前二句(論曰)二釋後二句(故于)三别釋解行(菩薩)二加行位(分三)一牒科标問(次加)二舉頌總答(頌曰)三解釋頌意(分四)一通釋加行(分二)一總釋名(論曰)二别釋義(暖等)二正釋頌意(皆帶)三别釋行相(此加)四别釋界地(菩薩)三通達立(分三)一牒科标問(次通)二舉頌總答(頌曰)三解釋頌意(分七)一總釋頌意(論曰)二執辨二分(有義)三通結二名(加行)四廣明見道(然此)五會通二智(前真)六攝六現觀(此二)七結成見道(菩薩)四修習位(分三)一牒科标問(次修)二舉頌總答(頌曰)三解釋頌意(分四)一釋頌轉依(論曰)二修斷證義(分三)一問答标數(雲何)二依數别釋(分四)一十勝地(言十)二十勝行(十勝)三十重障(分二)一正釋十種(十重)二二障所攝(此十)(第十卷)四十真如(十真)三總結修證(如是)三轉依六位(轉依)四轉依四義(分四)一能轉道(轉依)二所轉依(二所)三所轉舍(三所)四所轉得(分二)一所顯得(分五)一總标涅槃(四所)二别釋四種(涅槃)三凡聖有無(一切)四問答廣辨(分三)一如來涅槃(如何)二聲聞涅槃(若聲)三二障涅槃(諸所)五通結所顯(如是)二所生得(分二)一總标菩提(二所)二别釋智品(分六)一四種智體(雲何)二心品名智(如是)三轉智位次(大圓)四四智所緣(大圓)五四智用别(此四)六通結前科(此四)五究竟位(分三)一牒科标問(後究)二舉頌總答(頌曰)三解釋頌意(分二)一釋第一句(分二)一正釋頌意(論曰)二問答廣明(清淨)二釋後三句(分二)一正釋頌意(此轉)二别明三身(分八)一正明三身(如是)二五法三身(以五)三身德同異(如是)四三身二利(又自)五身土相依(又自)六身土同異(自住)七身土淨穢(此諸)八問答總結(内境)○三釋結施願(已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