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成唯識論卷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用此障。
以為所依。
法執寬故。
煩惱所緣必是法故。
體雖無異。
同一種生。
而用有别。
為障涅槃。
菩提異故。
斷或前後者。
或有先斷煩惱障。
不斷所知。
如二乘等。
或有先斷所知障。
不斷煩惱障。
如初地中住出心等。
後地菩薩依種說故。
或有俱斷。
如菩薩見道或俱不斷。
如異生等。
此于無覆無記性中。
是異熟生。
非餘三種。
彼威儀等。
勢用薄弱。
非覆所知。
障菩提故。
此名無覆。
望二乘說。
若望菩薩。
亦是有覆。
無覆無記雖有四種。
此障唯是異熟無記。
餘威儀等三無記者。
勢力薄弱。
不覆所知。
障菩提故。
若異熟生勢強盛。
通作意生。
計度所起。
能覆所知。
障菩提故。
言無覆者。
望二乘說二無學位。
可得現行。
若望菩薩。
亦是有覆。
障菩提故。
若所知障有見疑等。
如何此種契經說為無明住地。
外人難也。
若此障中亦有見疑。
何故勝鬘經中說。
所知障為無□位地。
不□疑等。
諸住地耶。
以彼經中說五住地。
一見一處住地。
二欲愛住地。
三色愛住地。
四有愛住地。
五無明住地。
初唯見道所斷煩惱。
迷谛理勝。
故一處為言。
一處斷故。
言見一處住地。
次欲愛等三種住地。
修道煩惱有三品類。
通迷事理。
約界言之。
分為三種。
彼之一種見修所斷。
諸所知障。
總名無明住地。
無品數故。
無有别迷諸谛行相故。
總立為無明住地。
地者依止義。
即諸種子與現為依。
故名為地。
叙外難也。
下論主答。
無明增故。
總名無明。
非無見等。
如煩惱種。
立見一處。
欲色有愛。
四住地名。
豈彼更無慢無明等。
所知障中無明增故。
立無明名。
非無見等所餘煩惱。
言無明增者。
迷一切境。
障一切智。
故名為增。
又煩惱種見修皆有。
然分别起者。
立見一處名。
豈分别中更無貪等。
修道之中唯說欲愛色有愛等。
豈彼更無嗔等惑耶。
然初唯見。
後唯說愛。
既見所斷。
見力偏增。
分别首故。
故修所斷。
愛力偏增。
潤生惑故。
法執住地。
無明力增。
故說無明。
非無餘也。
如是二障。
分别起者。
見所斷攝。
任運起者。
修所斷攝。
二乘但能斷煩惱障。
菩薩俱斷。
永斷二種。
唯聖道能。
伏二現行。
通有漏道。
二斷可知。
約人别者。
二乘但能斷煩惱障。
求涅槃故。
所知不障。
菩薩俱斷。
障二果故。
若有漏道伏煩惱時。
此俱法執亦不起故。
名伏法執。
非别起道。
而伏彼也。
若無漏道必斷種故。
菩薩住此資糧位中。
二粗現行雖有伏者。
而于細者及二随眠。
止觀力微。
未能伏滅。
此位菩薩二障粗者。
可有伏義。
即因耶師耶教等者。
若自思察。
分别細惑。
及二種子定慧力微。
未能伏滅。
上釋頌訖下釋位名。
此位未證唯識真如。
依勝解力。
修諸勝行。
應知亦是解行地攝。
此釋位也。
攝大乘論攝此五位。
總為四地。
謂勝解行地。
見修無學地。
言勝解者。
即決定義。
散心決定。
意解思惟。
未證解故。
此亦名勝解行地。
所修勝行。
其相雲何。
下釋修行。
此問。
略有二種。
為福及智。
諸勝行中。
慧為性者。
皆名為智。
餘名為福。
此明福智二種所行。
此總文也。
且依六種波羅蜜多。
通相皆二。
别相。
前五說為福德。
第六智慧。
或複前三唯福德攝。
後一唯智。
餘通二種。
通相皆二者。
與智俱行。
助成智者。
皆名為智。
與福同時。
明成福者。
皆名為福。
此依助伴出體。
克性出體者。
前五名福。
非智性故。
後一智慧。
非福性故。
或可前三。
唯名為福。
遠智慧故。
後一唯智。
性是慧故。
精進禅定。
通福及智。
大論七十八雲。
若依精進修布施等。
名之為福。
若依精進修三慧等。
名之為智。
若依靜慮修四無量。
名之為福。
若依靜慮修三慧等。
名之為智。
複有二種。
謂利自他。
所修勝行。
随意樂力。
一切皆通自他利行。
依别相說。
六到彼岸。
菩提分等。
自利行攝。
四種攝事。
四無量等。
一切皆是利他行攝。
如是等行。
差别無邊。
皆是此中所修勝行。
二利行也。
通相皆通。
若别相者。
六度菩提分不共相好。
皆名自利。
四種攝事。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四無量心。
慈悲喜舍。
皆利他行。
此等諸法。
皆是此位。
所修勝行也。
此位二障雖未伏除。
修勝行時有三退屈。
而能事練磨其心。
于所證修勇猛不退。
下釋練磨。
練為陶練。
磨為瑩磨。
此總文也。
一聞無上正等菩提廣大深遠。
心便退屈。
引他己證大菩提者。
練磨自心。
勇猛不退。
第一菩提廣大屈。
引他況己練。
廣者無邊。
大者無上。
深者難測。
遠者時長。
由此義故。
遂便退屈應引。
已證大菩提者。
而練磨也。
□□凡夫修而證果。
我同
以為所依。
法執寬故。
煩惱所緣必是法故。
體雖無異。
同一種生。
而用有别。
為障涅槃。
菩提異故。
斷或前後者。
或有先斷煩惱障。
不斷所知。
如二乘等。
或有先斷所知障。
不斷煩惱障。
如初地中住出心等。
後地菩薩依種說故。
或有俱斷。
如菩薩見道或俱不斷。
如異生等。
此于無覆無記性中。
是異熟生。
非餘三種。
彼威儀等。
勢用薄弱。
非覆所知。
障菩提故。
此名無覆。
望二乘說。
若望菩薩。
亦是有覆。
無覆無記雖有四種。
此障唯是異熟無記。
餘威儀等三無記者。
勢力薄弱。
不覆所知。
障菩提故。
若異熟生勢強盛。
通作意生。
計度所起。
能覆所知。
障菩提故。
言無覆者。
望二乘說二無學位。
可得現行。
若望菩薩。
亦是有覆。
障菩提故。
若所知障有見疑等。
如何此種契經說為無明住地。
外人難也。
若此障中亦有見疑。
何故勝鬘經中說。
所知障為無□位地。
不□疑等。
諸住地耶。
以彼經中說五住地。
一見一處住地。
二欲愛住地。
三色愛住地。
四有愛住地。
五無明住地。
初唯見道所斷煩惱。
迷谛理勝。
故一處為言。
一處斷故。
言見一處住地。
次欲愛等三種住地。
修道煩惱有三品類。
通迷事理。
約界言之。
分為三種。
彼之一種見修所斷。
諸所知障。
總名無明住地。
無品數故。
無有别迷諸谛行相故。
總立為無明住地。
地者依止義。
即諸種子與現為依。
故名為地。
叙外難也。
下論主答。
無明增故。
總名無明。
非無見等。
如煩惱種。
立見一處。
欲色有愛。
四住地名。
豈彼更無慢無明等。
所知障中無明增故。
立無明名。
非無見等所餘煩惱。
言無明增者。
迷一切境。
障一切智。
故名為增。
又煩惱種見修皆有。
然分别起者。
立見一處名。
豈分别中更無貪等。
修道之中唯說欲愛色有愛等。
豈彼更無嗔等惑耶。
然初唯見。
後唯說愛。
既見所斷。
見力偏增。
分别首故。
故修所斷。
愛力偏增。
潤生惑故。
法執住地。
無明力增。
故說無明。
非無餘也。
如是二障。
分别起者。
見所斷攝。
任運起者。
修所斷攝。
二乘但能斷煩惱障。
菩薩俱斷。
永斷二種。
唯聖道能。
伏二現行。
通有漏道。
二斷可知。
約人别者。
二乘但能斷煩惱障。
求涅槃故。
所知不障。
菩薩俱斷。
障二果故。
若有漏道伏煩惱時。
此俱法執亦不起故。
名伏法執。
非别起道。
而伏彼也。
若無漏道必斷種故。
菩薩住此資糧位中。
二粗現行雖有伏者。
而于細者及二随眠。
止觀力微。
未能伏滅。
此位菩薩二障粗者。
可有伏義。
即因耶師耶教等者。
若自思察。
分别細惑。
及二種子定慧力微。
未能伏滅。
上釋頌訖下釋位名。
此位未證唯識真如。
依勝解力。
修諸勝行。
應知亦是解行地攝。
此釋位也。
攝大乘論攝此五位。
總為四地。
謂勝解行地。
見修無學地。
言勝解者。
即決定義。
散心決定。
意解思惟。
未證解故。
此亦名勝解行地。
所修勝行。
其相雲何。
下釋修行。
此問。
略有二種。
為福及智。
諸勝行中。
慧為性者。
皆名為智。
餘名為福。
此明福智二種所行。
此總文也。
且依六種波羅蜜多。
通相皆二。
别相。
前五說為福德。
第六智慧。
或複前三唯福德攝。
後一唯智。
餘通二種。
通相皆二者。
與智俱行。
助成智者。
皆名為智。
與福同時。
明成福者。
皆名為福。
此依助伴出體。
克性出體者。
前五名福。
非智性故。
後一智慧。
非福性故。
或可前三。
唯名為福。
遠智慧故。
後一唯智。
性是慧故。
精進禅定。
通福及智。
大論七十八雲。
若依精進修布施等。
名之為福。
若依精進修三慧等。
名之為智。
若依靜慮修四無量。
名之為福。
若依靜慮修三慧等。
名之為智。
複有二種。
謂利自他。
所修勝行。
随意樂力。
一切皆通自他利行。
依别相說。
六到彼岸。
菩提分等。
自利行攝。
四種攝事。
四無量等。
一切皆是利他行攝。
如是等行。
差别無邊。
皆是此中所修勝行。
二利行也。
通相皆通。
若别相者。
六度菩提分不共相好。
皆名自利。
四種攝事。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四無量心。
慈悲喜舍。
皆利他行。
此等諸法。
皆是此位。
所修勝行也。
此位二障雖未伏除。
修勝行時有三退屈。
而能事練磨其心。
于所證修勇猛不退。
下釋練磨。
練為陶練。
磨為瑩磨。
此總文也。
一聞無上正等菩提廣大深遠。
心便退屈。
引他己證大菩提者。
練磨自心。
勇猛不退。
第一菩提廣大屈。
引他況己練。
廣者無邊。
大者無上。
深者難測。
遠者時長。
由此義故。
遂便退屈應引。
已證大菩提者。
而練磨也。
□□凡夫修而證果。
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