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頂菩提心論略記

關燈
藥,種種練冶,乃至鏡徹柔耎,屈申自在。

    方便如功藝成就,所作随意皆成。

     論雲:第三、言三摩地者,真言行人如是觀已,雲何能證無上菩提者,是問也。

     論雲當知法爾應住普賢大菩提心者,是答也。

     論雲:一切衆生本有薩埵者,即普賢薩埵;普賢薩埵者,即大菩提心是也。

     論雲為貪、瞋、癡惱煩之所縛故者,明普賢心之不現。

     論雲:諸佛大悲,以善巧智說此甚深秘密瑜伽,令修行者于内心中觀日月輪者,明三密相應觀菩提心日月輪也。

     論雲:由作此觀,照見本心,湛然清淨,猶如滿月,光遍虛空,無所分别,亦名無覺了,亦名淨法界,亦名實相。

    般若波羅蜜海者,明菩提心之名體。

     論雲:能含種種無量珍寶三摩地,猶如滿月,潔白分明者,明菩提心德萬圓滿義也。

     論雲何故以日輪為喻者,是問也。

     論雲為滿月圓明體,即與菩提心相類者,是答也。

     論雲:凡月輪有一十六分者,謂自一日至十五日,漸漸增加,名曰十五分,加而名十六分也。

     論雲:喻瑜伽中金剛薩埵至金剛拳有十六大菩薩者者,明如月輪有十六分真言,行者所觀大菩薩亦有一十六。

     論雲從東方阿閦佛至由成法界智為本者,别明五智也。

     論雲:已上四佛智出世,四波羅密菩薩焉者,明、定、慧而起。

     論雲四菩薩,即金寶法業也者,明四波羅密别号也。

     論雲三世一切諸聖賢生成養育之母者,明定能生佛身,一切佛身皆從定而生故。

     論雲:于是印成法界體性中,流出四佛也者,謂大日如來;流出四佛也者,引四佛也,從本垂迹之義。

     論雲四方如來各攝四菩薩者,總标也。

     論雲:東方阿閦佛攝四菩薩:金剛薩埵、金剛王、金剛愛、金剛喜,為四菩薩也;南方寶生佛攝四菩薩:金剛寶、金剛光、金剛幢、金剛笑,為四菩薩也;西方阿彌陀佛攝四菩薩:金剛法、金剛利、金剛因、金剛語,為四菩薩也;北方不空成就佛攝四菩薩:金剛業、金剛護、金剛牙、金剛拳,為四菩薩也者,别明四佛各攝四菩薩也。

     論雲四方佛各四菩薩,為十六大菩薩也者,明十六大菩薩,四方四佛之所攝。

     論雲:于三十七尊中,除五佛、四波羅蜜,及後四攝、八供養,但取十六大菩薩,為四方佛所攝也者,結成(具加禮忏秘釋)。

     論雲:又摩诃般若經中,内空至無性自性空,又有十六義者,謂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無散空、本性空、相空、一切法空、無性空、無性自性空,是名十六義也。

     論雲:一切有情,于心質中,有一分淨性,衆行皆備,其體極微妙,皎然明白,乃至輪回六趣,亦不變易。

    如月十六分之一者,明一切有情心中,有一分圓明,即菩提心是也。

     論雲:凡月,其一分明相,若當合宿之際,但為日光奪其明性,所以不現。

    後起月初,日日漸加,至十五日圓滿無礙者,取世間所見明月,喻本覺圓明心月。

     論雲:所以觀行者,以初阿字發起本心之中分明,隻漸令潔白分明,證無生智者,明修阿字觀也。

     論雲夫阿字者,一切諸法本不生義者,總明阿字本來不生不滅義也。

     注雲:準毗盧舍那經疏釋,阿字具有五義:一者、阿字(短聲)是菩提心,二、阿字(引聲)是菩提行義,三、暗字(短聲)是證菩提義,四、惡字(短聲)是般涅槃義,五、惡字(引聲)是具足方便智義也。

    又将阿字配解法華經中開、示、悟、入四字也。

    開字者,開佛智見,即雙開菩提心,如初阿字,是菩提心義也。

    示字者,示佛智見,如第二阿字,是菩提行義也。

    悟字者,悟佛智見,如第三暗字,證菩提義也。

    入字者,入佛智見,如第四惡字,是般涅槃義也。

    總而言之,具足成就第五惡字,是方便善巧智圓滿義也者,明釋家之解,釋之顯易,恐繁不記。

     論雲:即贊阿字是菩提心義。

    頌曰:八葉白蓮一肘間,炳現阿字素光色,禅智俱入金剛縛,召入如來寂靜智者,總贊阿字菩提心義也。

     論雲:扶會阿字者,揩是。

    決定觀之,當觀圓明。

    淨識者,謂如來第八識也,即大菩提心是也。

    于一切有情,有此大菩提心淨識故。

    金剛界藏識本非染,清淨無瑕穢,由具福智故,曰心如滿月雲雲。

    何故第八識名為藏?答曰:具三義故曰藏:能藏、所藏、執藏是也。

     論雲:若才見者,則名見真勝義谛者,明漸見三昧之義。

     論雲若常見者,則入菩薩初地者,言菩薩者,普賢大菩薩也,即是如來初地,非菩薩初地,即明安住三昧之義。

     論雲:轉漸增長,則廓周法界,量等虛空,卷舒自在。

    當具一切智者,明正體智會真如之義。

    (廣如念誦秘釋決。

    ) 論雲凡修習瑜伽觀行人,當須具修三密行,證悟五相,成身義也者,總标也。

     論雲:所言三密者:一、身密者,如結契印,召請聖衆是也;二、語密者,如密誦真言,令文句了了分明,無謬誤也;三、意密者,如住瑜伽相應,自淨月圓滿,觀菩提心也者,别明三密之義。

     論雲:次明五相成身者,一是通達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剛心,四是金剛身,五是證無上菩提,獲金剛堅固身也者。

    别明五相成身義。

    問曰:何為通達菩提心等耶?答言:通達菩提心者,□□觀自心輕霧中有□□。

    修菩提心者,謂觀自心清淨滿月也。

    成金剛心者,謂于清淨月輪中有諸尊三昧耶身也。

    證金剛心者,謂觀自身成本尊三昧耶身也。

    佛身圓滿者,謂觀三昧耶身成為本尊身,萬德圓滿也。

     論雲然此五相具備,方成本尊身也者,結戒也。

     論雲:其圓明則普賢身也,亦是普賢心也。

    與十方諸佛同之者,正明自心滿月輪之義。

     論雲:亦乃三世修行,證有前後,反達悟已,無去來今者,謂三世諸佛真理所語,無二無别,故雲無去來今。

     論雲凡夫心如合蓮華者,明不染不着之義,為客塵煩惱之所纏,未顯得,故雲合也,即是隐為如來藏之義。

     論雲:佛心如滿月者,是平等遍照之義。

    能破癡暗,如圓明之照世間,即是顯位法身義。

     論雲:此觀若成,十方國土,若淨若穢,六道含識,三乘行位,及三世國土成壞,衆生業差别,菩薩因地行相,三世諸佛悉于中現,證本尊身,滿足普賢一切行願者,修日輪觀成就,有如是作用也。

     論雲:故大毗盧舍那經雲:如是真實心故,佛所宜說者,引證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