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頂菩提心論略記

關燈


     論雲:問:前言二乘之人有法執故,不得成佛,今複令修菩提心三摩地者,雲何差别?答:二乘之人有法執故,久久證理,沉空滞寂,限以劫數,然發大心者,此答無量時定性二乘。

     論雲:又乘散善門中,經無數劫者,明若依顯教大乘修行者,經三大無數劫,方得成佛。

     論雲:言是故足可厭離者,明二乘之行。

     論言不可依止者,明顯教大乘。

     論言:今真言行人,既破人法上執,雖能正見真實之智,或為無始間隔,未能證于如來一切智智者,于真言行人,所斷有三:一、粗妄執,二、細妄執,三、極細妄執。

    破人之上執者,謂破粗妄執,即是人執。

    破法之上執者,謂破細妄執,即是法執。

    或為無始間隔,未能證于如來一切智智者,未斷極細妄執故,不能證于一切智智。

    是二障習氣未斷也。

     論雲:故欲求妙道,修持次第,從凡入佛智者者,言妙道者,謂無上菩提之妙果;言修持次第者,謂三密加持次第是也。

    若依真言門次第法,則修行者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有情事業。

     論雲:即此三摩地者,能達諸佛自性,悟諸佛法身,證法界體性智者。

    言諸佛自性者,本地法身也;言悟諸佛法身者,自受用也。

     論雲:成大毗盧舍那佛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者,明四種法身也。

     論雲為行人未證故,理宜修之者,明若未證四種法身者,勸修三密門。

     論言故大毗盧舍那經雲悉地從心生者,引證結成也。

     論雲:如金剛頂瑜伽經說:一切義成就菩薩,初坐金剛座,取證無上道,遂蒙諸佛授此心地。

    然能證果者,釋迦如來為太子,行菩薩道時,名為一切義成就。

    金剛座者,三世諸佛成正覺座,一切天魔外道不能傾動,故名金剛坐,即中印土菩提樹下師子坐是也。

    遂蒙諸佛授此心地。

    然能證果者,明釋迦菩薩雖三大無數劫中滿諸願行,不能成無上菩提,依虛空諸佛驚覺,授與心地,方得成正覺。

    故守護國界主經雲:佛言:秘密之,我于無量無數劫中,修習如是□波羅蜜多,至最後身,六年苦行,不得阿耨菩提,成毗盧舍那。

    坐道場時,無量化佛,猶如油麻,遍滿虛空。

    諸佛同音與告我言:善男子,雲何而求成等正覺?我白佛言:我是凡夫,未知求處,惟願慈悲,為我解說。

    是時佛同告我言:善男子,谛聽!應當于鼻端想,乃至如恒河沙三世諸佛,不于月輪作唵字觀得成佛者,此無有處。

     論雲:凡今之人,若心決定如教修行,不起于座,三摩地現前,應于是成就本尊之尊身者,令勸後學住菩提心。

     論雲:故大毗盧舍那經供養次第法雲:若無勢力廣增益住法,但觀菩提心者。

    廣增益者,具備七珍百味,供養諸尊,如說修行。

    但觀菩提心者,明若菩提心觀成就,萬行圓滿,何更辨供? 論雲佛說此中具萬行滿足,淨白純淨法也者,明菩提心福智圓滿。

     論雲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故者,述所以也。

     論雲:若修證出現,則為一切導師者;若證菩提,為人天之導師。

     論雲:若歸本,則是密嚴國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者。

    密嚴國土者,謂遮那之内,都即不起于座。

    能成一切佛事者,謂不經生而現身,能起成所作智用也。

     論雲:贊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者,初二句,明勸住菩提心。

    如心地秘訣雲:若作菩提心,觀一切佛法恒沙功德,不由他悟,以一貫之,自然通達,能開一字,演說無量法,刹那悟入,于諸法中,自在無礙,無去來起滅,一切平等。

    然于此心,複有五心義:一者刹那心,謂初心見道,一念相應,速還妄夫,如夜電光,暫現即滅,故雲刹那;二者流澍心,既見道已,念念加功,相續不絕,如流大菩提澍,故雲流澍;三者甜美心,謂施功不已,乃得虛然朗徹,身心輕泰,玩味于道,雲甜美;四者摧散心,謂率起精勤,或複休廢,二俱不達道,故雲摧散;五者明鏡心,既離散亂之心,悉鑒達圓明,一切無著,故雲明鏡。

    故雲: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

    後之二句,明頓證如來之義。

    若初心念菩提者,超過諸地,頓入金剛秘藏,不經三劫,速證大日尊位。

    故雲: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

    自心法爾菩提月,能發圓明遍大虛,令者贊揚似海滴,願俱含識歸如宮。

     金剛頂菩提心論略記一卷 禦本後批雲:治承四年九月五日寫了。

     右此一卷者,在拇尾山之秘藏,予相求之,雖多年終不得,然幸請之照谷僧都騰寫焉。

    畢誠化度衆生,欣求菩提之微志,機感漸相成者矣欤!蓋寫本草書,且四百年前之元筆也,或損失,或磨滅,故今以管見繩之,用朱而補之,須論也。

    幸博覽君子,芸除其荊棘,開菩提之直路。

     大日本國寬保二年歲次壬戌夷則日柔兆困敦洛北上林苑觀世音律寺小比丘見岩源秀謹志 右此記釋妄心若起,知而勿随,乃至妙用無窮之文,總以為五相成身義。

    謂當知一切法,至令無退失者,明無識身三昧。

    妄心若起,知而勿随者,說其功能。

    此定門,漸學大乘及小乘等,及于外道,同依此定。

    小乘以為究竟,外道不深,各各有異。

    漸學大乘,以為方便,息攀緣所。

    若頓入者,亦不由之,一切色塵為佛事故。

    今漸學大乘之人,極無自性心,極緻方至此位,以為通達本心,故萬德斯具。

    妙用無窮者,五相泛爾通說,未委涉修。

    故大師雲:五相成身追可尋。

    又曼茶莊嚴,是時漸開。

    五部諸佛擎智印,森羅四種曼茶住。

    法體骈填者,大師及遍滿。

    大同小異者,大師依遍滿欤?遍滿依大師欤?将偶爾乎?八家錄雲:建立曼茶羅壇法遍滿,行錄外雲雲。

    又三摩地法遍滿,記世流行。

    由之觀之,意為唐人。

    又記中不舉本朝人師解也。

    然記首雲:其後即度支那,及與日本三密教,師師相承,拔濟郡生。

    若爾,本朝人師欤?更考 寶曆四年甲戌孟夏上旬,于泉陽左海得源秀比丘本,使小沙彌興雄寫取者。

     金剛峰寺前左學頭權大僧都真源六十六謹志 八家秘錄雲,建立曼茶羅法一卷,慧琳運建立壇法一卷,海建立曼茶羅壇法一卷,遍滿行錄。

     成賢僧正香藥集雲:大唐真言宗僧遍滿撰雲雲。

    文政壬午年十月,遊學于河州,學靈阇梨講傳于此書,即加聽衆末之餘暇,幸以秘藏禦本騰寫焉。

    然展轉而謬誤脫字不少,故今探本文,訂詳脫落字添之者,欲但惟令于有餘歲之珍寶不世絕,則摹刻百部,聊除書寫勞者爾也。

     嘉永壬子年十二月亮瑞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