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叉摩那尼戒本(出昙無德部)

關燈
索衣。

     若二居士居士婦。

    為辦衣價。

    欲買衣施與。

    先未受自恣請。

    不得為好故。

    便到二居士家稱譽。

    勸令共作一衣(未受自恣請者。

    謂未任其往索也)。

     若檀越遣使送衣價。

    與式叉摩那。

    而式叉摩那。

    由不得捉持是價。

    故不受。

    彼使便以衣價付執事人而去。

    若式叉摩那須衣時。

    應二三反。

    往執事人所。

    語言。

    我須衣。

    若不得衣者。

    四五六反。

    在彼執事人前。

    默然住。

    得衣者善。

    不得過是更往求衣。

    當語檀越知。

    取還衣價。

    莫使失。

    自不得受。

     不得自手取金銀錢。

    若教人取。

    若口可受(口可者。

    謂口應諾而受也)。

     不得作種種販賣。

     若畜缽減五綴不漏。

    不得為好故。

    更求新缽。

     不得自求縷。

    使非親裡織師。

    織作衣(縷謂縷線○三十)。

     若檀越使織師。

    為式叉摩那織作衣。

    先未受請。

    不得為好故。

    便往織師所。

    語令廣長堅緻齊整織。

    更增與價。

    乃至一食直。

     若施與他衣已。

    後不得瞋恚故。

    自奪取。

    教人奪取。

     若為病故。

    畜酥油。

    生酥蜜石蜜。

    得齊七日内。

    殘宿而食。

    不得過七日服(酥謂牛羊等乳變成者。

    油謂蔓青芝麻等油蜜謂蜂蜜石蜜即蔗糖煎煉成者。

    此等諸藥。

    從他人受得時。

    即為初日。

    齊七日内。

    應自取服。

    若有餘。

    當施與人。

    不得留至第八日)若十日未滿夏三月。

    有人為急因緣故。

    以衣施與。

    應受。

    受已。

    乃至衣時應畜。

    不得過(轉僧七日十六日受功德衣。

    至十二月十五日舍。

    此五月中。

    名衣時。

    若不受功德衣。

    一月名時。

    謂七月十六日。

    至八月十五日也。

    式叉摩那。

    雖無功德衣。

    以其坐夏有功故。

    準理亦應随僧得兩時利益。

    畜長衣而不犯戒。

    若過兩時。

    不作淨施。

    即犯。

    凡一切衣物。

    要至安居竟得畜。

    以此是急施衣故。

    乃開前十日也。

    急因緣者。

    或他為遠行。

    征伐。

    故施。

    或為病人故施。

    或為産難等故施)。

     若知物施僧。

    不得回以入己。

     不得欲索是。

    更索彼者(謂往施家求此物已。

    更求餘物也)。

     若知檀越所為僧施異。

    不得回作餘用(謂檀越與财物作堂。

    而回用作衣服。

    或與作衣服。

    而回作堂。

    或與此處。

    乃回與彼處用。

    若問主即随主語用。

    若主與物時言。

    随意用得用)若所為施物異。

    自求為僧。

    不得回作餘用(所為施異者。

    若為食施。

    而用作衣。

    為衣施。

    而用作食。

    若為餘處。

    乃更為餘處用。

    自求者。

    處處求乞也)。

     若檀越所施物異。

    不得回作餘用(若他施物與作舍。

    而以此物貿作衣。

    不犯如前。

    前為僧作堂。

    此為一二人作舍。

    或為自也)。

     若檀越所為施物異。

    自求為僧。

    不得回作餘用(衆為作房舍故。

    處處求得财物。

    而以财物貿作衣共分○四十)。

     不得畜長缽(即日得缽。

    即日應受持一缽有餘者。

    當淨施。

    若遣與人)。

     不得多畜好色器(若即日得器。

    應即日受。

    可須用者十六枚。

    餘者當淨施。

    若遣與人。

    十六枚者。

    謂大釜。

    釜蓋大甕。

    及杓。

    小釜。

    釜蓋。

    小甕。

    及杓。

    水瓶瓶蓋。

    甕。

    及杓。

    洗瓶。

    瓶蓋。

    壅及杓)。

     若許他病衣。

    後時應與(病衣者。

    月水出時。

    遮内身上。

    及着裙也。

    若許他餘所須物。

    亦應與之)。

     不得以非時衣。

    受作時衣(時者。

    不受功德衣一月。

    受功德衣五月名時。

    非時者。

    除此二時中。

    于餘時得長衣。

    是名非時衣也。

    時衣安居僧應分。

    非時衣現前僧應分)。

     若與他貿易衣已。

    後時不得瞋恚還奪取。

    或使人奪取(貿易衣者。

    或以衣貿衣。

    或以餘物貿衣。

    或以衣貿餘物)。

     若乞重衣。

    當齊價直四張?。

    不得過(重衣者。

    寒時衣也)。

     若乞輕衣。

    極至價直兩張半?。

    不得過(輕衣者。

    熱時衣)。

     不得故妄語(六法中。

    謂于衆中故作妄語。

    此中乃至向一人說者。

    便犯)。

     不得毀呰語(謂毀辱于他。

    令彼羞恥也)。

     不得兩舌語(謂傳他彼此之言。

    令生鬥亂也○五十)。

     不得與男子同室宿。

     不得共未受戒女人同一室宿。

    過三夜(僧祗律雲。

    大尼得與式叉摩那三宿。

    式叉摩那得與沙彌尼三宿)。

     不得與未受戒人共誦法(準本律。

    不聽與未受大戒人共誦經法。

    餘律不聽向未具人說大戒法。

    令此式叉戒。

    亦不聽向沙彌尼。

    及在家人說)。

     若知他有粗惡罪。

    不得向未受大戒人說(若僧作羯磨。

    差使說不犯)。

     不得向未受大戒人。

    說過人法(謂實自證得禅定。

    解脫。

    三昧。

    初果。

    乃至四果。

    不得向未受大戒人說也)。

     不得與男子說法。

    過五六語(五謂五陰。

    六謂六根。

    六塵。

    或更有五六相應之語。

    若有有智識女人在傍。

    過說不犯)。

     不得自手掘地。

    若教人掘。

     不得壞鬼神村(一切草木。

    是鬼神所依住。

    猶若人村。

    不得損壞也。

    乃至一切生種。

    亦不得損壞)。

     不得妄作異語惱他(謂他如法問時。

    情生不悅。

    即妄以餘事答之。

    令彼生惱也)。

     不得嫌罵他(或面罵。

    或背罵○六十)。

     若取僧繩床。

    木床。

    卧具。

    坐褥。

    露地自敷。

    若教人敷。

    去時。

    當自舉。

    若教人舉。

     若于僧房中。

    取僧卧具。

    自敷。

    教人敷。

    去時當自舉。

    若教人舉。

     若知他先住處。

    後來不得于中間敷卧具止宿。

    欲令彼嫌窄。

    自避去。

     不得瞋他不喜。

    于僧房中。

    自牽出。

    教人牽出。

     不得在重閣上。

    坐卧脫腳繩床木床(脫腳。

    謂插腳。

    尖腳。

    閣不堅牢。

    堕下傷人)。

     若知水有蟲。

    不得自用澆泥。

    若草。

    或教人澆(餘一切洗濯等。

    俱名為用)。

     若作大房。

    戶扉牕牖。

    及餘裝飾具。

    指授覆苫。

    應齊二三節。

    不得過(二三節者。

    謂二三重度也)。

     若施一食處。

    無病應受一食。

    不得過(其施主為粗故。

    立舍施食。

    而不能多施。

    或限施一食。

    或施一宿)。

     不得别衆食(若病時。

    作衣時。

    施衣時。

    行路時。

    乘船時。

    大會時。

    沙門施食時。

    皆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