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叉摩那尼戒本(出昙無德部)

關燈
廣州南海寶象林沙門 弘贊在犙 輯 梵語式叉摩那尼。

    此雲學法女。

    謂于二年中具學三法。

    一學根本。

    謂四重也。

    二學六法。

    謂羯磨所得者。

    三學行法。

    謂大比丘尼一切諸戒威儀也。

    今依律本。

    詳列三法。

    以便受戒者習學。

     ○初學根本(共有四事) 一不得作不淨行。

    行淫欲法。

    若式叉摩那。

    行淫欲法。

    乃至共畜生。

    非式叉摩那。

    非釋種女。

    是犯重罪故。

     二不得偷盜。

    乃至草葉。

    若式叉摩那。

    偷人五錢。

    若過五錢。

    若自取。

    教人取。

    若自斷。

    教人斷。

    若自破。

    教人破。

    若燒。

    若埋。

    若壞色者。

    非式叉摩那。

    非釋種女。

    是犯重罪故(斷謂斫作兩斷。

    破謂毀裂。

    燒埋壞。

    皆是使錢色相變壞也。

    五錢者。

    是五大錢。

    一大錢。

    直十六小錢。

    若取五錢。

    直五錢物。

    悉犯重罪)。

     三不得故斷衆生命。

    乃至蟻子。

    若式叉摩那。

    故自手斷人命。

    若持刀授與人。

    教死。

    贊死。

    若與人非藥。

    若堕人胎。

    ??禱咒術。

    自作。

    教人作者。

    非式叉摩那。

    非釋種女。

    是犯重罪故(贊謂贊歎令死。

    非藥謂毒藥。

    或彼人病。

    與不相宜藥令死??音掩。

    謂祈禱鬼神也。

    咒謂用惡咒術也)。

     四不得妄語。

    乃至戲笑。

    若式叉摩那。

    不真實。

    非己有。

    自稱言。

    得上人法。

    得禅。

    得解脫。

    三昧正受。

    得須陀洹果。

    乃至阿羅漢果。

    天來龍來鬼神來。

    供養我。

    即非式叉摩那。

    非釋種女。

    是犯重罪故(解脫。

    謂八解脫。

    三昧。

    此雲正定。

    正受。

    亦定之異名。

    須陀洹此雲入流。

    謂入聖人之流。

    阿羅漢。

    此雲無著。

    亦雲無生。

    謂解脫三界生死故也)。

     此四重戒。

    随犯其一。

    即應滅擯。

    後不得受比丘尼戒。

    亦不得還為式叉摩那。

    沙彌尼。

    優婆夷也。

    若更從師強受。

    亦不得戒。

    仍獲重罪。

    受他信施。

    悉名犯盜。

     ○二學六法(正有六事) 若式叉摩那。

    與染污心男子。

    共身相摩觸。

    犯戒。

    應更受戒(染污心者。

    淫欲意也)。

     若式叉摩那。

    盜心取減五錢。

    犯戒。

    應更受戒(減五錢者。

    或一錢二錢三錢四錢)。

     若式叉摩那。

    斷畜生不能變化者命。

    犯戒。

    應更受戒(不能變化者。

    謂畜生不能變作人。

    天。

    龍。

    鬼神。

    等形。

    畜生者。

    乃至微細昆蟲。

    盡名畜生)。

     若式叉摩那。

    于衆中故作妄語。

    犯戒。

    應更受戒(此中妄語謂小妄語也)。

     若式叉摩那非時食。

    犯戒。

    應更受戒(日中後。

    至明旦天未明。

    即名為非時)。

     若式叉摩那飲酒。

    犯戒應更受戒。

     此之六法。

    若犯其一。

    即名缺戒。

    應更與二歲羯磨。

    複從始學。

    若學不滿二歲。

    不得受大戒。

     ○三學行法(共二百九十二法。

    佛言。

    式叉摩那。

    一切大尼戒應學。

    除自取食。

    授食與他。

    準僧祇律制。

    自從沙彌尼受食) 不得以染污心。

    受染污心男子捉手。

    捉衣。

    入屏處。

    共立。

    共語。

    共行。

    身相倚。

    若共期(屏處者。

    謂人所不見聞處)。

     不得覆藏他罪。

    若知他有罪。

    不自舉不白僧。

    不語衆人。

    後于異時。

    彼人或命終。

    或滅擯。

    或罷道等。

    乃作是言。

    我先知彼有如是如是事。

    是覆藏他重罪故。

     若知比丘。

    乃至守園人。

    及沙彌。

    為僧所舉。

    如法。

    如律如佛所教。

    不随順。

    不忏悔。

    僧未與作法共住。

    而随從之。

    他比丘尼。

    式叉摩那。

    谏時。

    應舍。

    不得不舍(随順者。

    謂随順其言。

    或授經及與衣食)。

     不得作媒嫁。

    持男意語女。

    持女意語男。

    或為成婦事。

    或為私通事。

    乃至須臾間。

     不得瞋恚不喜。

    以無根重罪謗他。

    欲壞彼清淨行者(無根者。

    謂不見。

    不聞。

    不疑彼犯。

    而故作謗語)。

     不得瞋恚不喜。

    于異分事中取片。

    以無根法謗他。

    欲壞彼人梵行(異分者是重罪也。

    取片者。

    謂于重罪中取小罪。

    以謗他犯重也)。

     不得詣官。

    語居士。

    或居士兒。

    或奴。

    或客作人。

    乃至須臾頃(詣官者。

    謂以事而告知官也。

    若為人輕陵。

    應語其父母。

    或其親族。

    或。

    比丘比丘尼。

    近事男近事女。

    而诃谏之。

    客作人者。

    謂受雇使作之人)。

     若先知是賊女。

    罪應死。

    人所知。

    不問王。

    若大臣。

    若種性。

    不得便度出家(學法女。

    雖無畜徒法。

    然應預學之)。

     不得獨渡水。

    獨入村。

    獨宿。

    獨在後行(獨宿者。

    謂于村中俗家獨宿也)。

     若知男子有染污心。

    不得從彼受食。

    及餘物(十一)。

     不得教他從染污心男子。

    受食及物。

     不得破和合僧。

    谏而不舍。

     不得作破僧伴黨。

    谏而不舍。

     若依城邑村落住。

    污他家。

    行惡行。

    衆僧驅擯。

    不得不服(污他家者。

    謂以物贈遺白衣。

    行惡行者。

    謂種諸花果。

    溉灌采實。

    乃至與人。

    或與童子共床坐。

    同器食。

    歌舞。

    鼓吹。

    受雇。

    戲笑等)。

     若惡性。

    不受人語。

    他谏時。

    應舍。

     不得彼此相親近住。

    共作惡行。

    惡聲流布展轉共相覆藏過失。

    谏而不舍(親近者。

    數共戲笑。

    數共相調)。

     若衆僧為他作别住。

    诃谏時。

    不得教彼言。

    汝等莫别住。

    當共住。

    我亦見餘有不别住。

    共作惡行。

    惡聲流布。

    共相覆罪。

    而僧以恚故。

    教汝别住。

    是謗僧故。

    谏時。

    應舍。

     不得辄以一小事。

    瞋恚不喜。

    便作是言。

    我舍佛。

    舍法。

    舍僧。

    不獨有此沙門釋子。

    亦更有餘沙門。

    婆羅門。

    修梵行者。

    我等亦可于彼修梵行。

    若僧谏時。

    應舍。

     不得喜鬥诤。

    不善憶持诤事。

    僧共評斷。

    便言僧有愛恚怖癡。

    谏而不舍。

     不得畜長衣。

    過十日。

    不淨施(淨施有二。

    一真實淨施。

    謂真實施與他人。

    二展轉施施。

    謂對他作法已。

    而自畜持○二十)。

     不得離衣異處宿。

    乃至經一夜。

     不得從非親裡居士。

    居士婦。

    乞衣。

    若奪衣。

    失衣。

    燒衣。

    漂衣。

    時。

    聽乞。

     若奪衣失衣燒衣漂衣。

    而居士居士婦。

    自恣請。

    多施與衣。

    當知足受。

    不得過。

     若居士居士婦。

    為辦衣價。

    欲買衣施。

    先未受自恣請。

    不得為好故。

    便到其家。

    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