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古吳蕅益沙門 智旭 彙輯
比丘尼戒
尼布薩法。
與比丘同。
共戒。
亦如前說。
惟不共戒。
随文輯錄。
意在簡要。
不複詳釋。
○八波羅夷法。
一淫戒。
二盜戒。
三殺戒。
四大妄語戒。
并同比丘。
五男身相觸戒。
若比丘尼。
染污心。
共染污心男子。
從腋已下。
膝已上。
身相觸。
若捉。
若摩。
若牽。
若推。
若上摩。
若下摩。
若舉。
若下。
若捉。
若捺。
是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
是身相觸也。
鹿樂長者。
與偷羅難陀比丘尼。
互相系意。
長者異時請諸尼食。
偷羅難陀知其為己故請僧。
即住寺不往。
長者遍觀尼衆。
問偷羅難陀何處而不來耶。
答言。
在寺不來。
長者疾行食已。
即往寺中。
偷羅難陀遙見長者來。
即卧床上。
長者問。
何所患苦。
答言無患苦。
我所欲者。
而彼不欲。
彼言。
我欲。
非不欲。
即前抱卧。
以手摩口嗚。
守房小沙彌尼見之。
向諸尼說。
諸尼嫌責。
白比丘。
轉白世尊。
集僧诃責結戒。
男子。
男子想。
手摩身(身)。
相觸。
受觸樂。
波羅夷。
男子疑。
偷蘭遮。
乃至捉捺亦如是。
以身觸男衣璎珞具。
男以衣璎珞具。
觸尼身。
欲心染着。
偷蘭遮。
以身衣璎珞具。
觸身衣璎珞具。
欲心染着。
突吉羅。
欲心染着身相觸。
不受觸樂。
偷蘭遮。
乃至捉捺亦如是。
若天男。
阿修羅男。
乃至畜生男能變形者。
身相觸。
偷蘭遮。
不變形者。
突吉羅。
女人身相觸。
突吉羅。
二形身相觸。
偷蘭遮。
欲心觸衣缽等。
乃至自觸身。
一切突吉羅。
不犯者。
若取與時誤觸。
若有所救解時觸。
一切無欲心。
及最初未制戒。
癡狂。
心亂。
痛惱所纏。
○六犯八事戒。
若比丘尼。
染污心。
知男子染污心。
受捉手。
捉衣。
入屏處。
共立。
共語。
共行。
或身相倚。
或共期。
是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
犯此八事故。
亦起自前人。
故制。
捉手乃至身相倚。
一一偷蘭遮。
犯第八事。
波羅夷。
天子。
龍子。
乃至畜生能變形者。
犯七事。
一一突吉羅。
犯第八事。
偷蘭遮。
畜生不能變形。
及染污心女人犯第八事。
突吉羅。
不犯者。
若有所取與時手相觸。
或有所救解捉衣。
若有所施與。
若禮拜。
若悔過。
若受法。
入屏處共立共語共行。
若為人打。
若有賊來。
象來。
惡獸來。
刺來。
回身避誤相倚。
若來求教授。
若聽法。
若受請。
若來至寺内。
若共期不可作惡事處。
○七覆他重罪戒。
若丘比尼。
知比丘尼。
犯波羅夷。
不自發露。
不語衆人。
不白大衆。
若于異時。
彼比丘尼或命終。
或衆中舉。
或休道。
或入外道衆。
後作是言。
我先知有如是如是罪。
是比丘尼波羅夷。
不共住覆藏重罪故。
偷羅難陀妹。
字坻舍難陀。
犯波羅夷。
姊懼彼得惡名稱。
默然不說。
異時坻舍休道。
諸尼語言。
見汝妹舍道不。
答言。
我先知彼有如是如是事。
諸尼責言。
汝何覆他重罪。
白諸比丘。
轉白世尊結戒。
食前知。
食後說。
乃至中夜知。
後夜說。
偷蘭遮。
後夜知。
不說。
至明相出。
波羅夷。
除八波羅夷。
覆餘罪。
随所犯自覆重罪。
偷蘭遮。
覆餘人罪。
突吉羅。
不犯者。
若不知。
若無人可向說。
若說時有命難梵行難。
十誦律雲。
若僧與是尼作不見等擯。
若狂心。
亂心。
病壞心。
爾時不說他罪。
無犯。
若僧與是尼解擯。
若苦痛止。
還得本心。
爾時覆他罪至地了時(謂明相出)。
波羅夷。
○八随舉三谏不舍戒。
若比丘尼。
知比丘。
僧為作舉。
如法。
如律。
如佛所教。
不順從。
不忏悔。
僧未與作共住。
而順從。
諸比丘尼語言。
大姊。
此比丘為僧所舉。
如法。
如律。
如佛所教。
不順從。
不忏悔。
僧未與作共住。
汝莫順從。
如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時。
是事堅持不舍。
彼比丘尼。
應乃至第二第三谏。
令舍此事故。
若乃至三谏。
舍者善。
若不舍者。
是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
犯随舉。
尊者闡提。
為僧所舉。
尉次比丘尼。
往返承事。
諸尼谏之。
答言。
此是我兄。
今不供養。
更待何時。
猶故随順不止。
諸尼嫌責。
語諸比丘白佛。
佛令尼僧作诃谏白四羯磨。
而結此戒。
随順有二種。
一法。
二衣食。
三羯磨竟。
波羅夷。
二羯磨竟舍者。
三偷蘭遮。
一羯磨竟舍者。
二偷蘭遮。
白竟舍者。
一偷蘭遮。
教言莫舍者。
偷蘭遮。
若不诃谏。
突吉羅。
不犯者。
非法别衆羯磨等。
十誦律雲。
諸尼應語是擯比丘汝應折伏下意向大僧。
若不折伏下意。
尼僧當作不禮拜不共語不供養羯磨。
若尼僧未作不禮拜羯磨時。
教法。
受法。
與物。
受物。
一一突吉羅。
若已作羯磨後。
一一偷蘭遮。
諸尼先應軟語約敕。
若舍者。
教作多突吉羅多偷蘭遮悔過。
若不舍。
與白四羯磨。
○十七僧伽婆屍沙法。
僧祇律十九。
根本律二十。
一媒嫁。
二無根謗。
三取片謗。
并同比丘。
若比丘尼。
詣官。
言居士。
若居士兒。
若奴。
若客作人。
若晝。
若夜。
若一念頃。
若彈指頃。
若須臾頃。
是比丘尼。
犯初法應舍僧伽婆屍沙(四○初法者。
初作便犯也。
應舍者。
應舍而不犯也)。
舍衛國有居士。
作一精舍施尼。
異時諸尼舍精舍去。
居士命終。
居士兒即耕此精舍地。
諸尼語言。
此是僧地。
莫耕。
居士兒答言。
實爾。
我父在時。
作此精舍與尼僧。
尼僧舍去。
我父命終。
我今自由。
何為空此地。
彼此無用耶。
諸尼即往斷事官所言之。
官喚居士兒。
依法決斷。
罰故财貨盡入官。
佛聞制戒。
時波斯匿王小婦。
作一精舍施尼。
尼受住已。
後遊人間。
王小婦辄轉與女梵志。
尼還精舍。
語女梵志令去。
答言。
此實是汝精舍。
施主為汝作。
汝出遊行。
持與我。
我今不能去。
尼瞋。
牽曳令出。
彼即詣斷事官言。
官喚尼。
尼不敢往。
佛言。
有喚應往。
尼即往官所。
答言。
此一切地。
皆屬王家。
事屬居士。
房舍屬施主。
床座卧具亦爾。
修治房舍。
令僧住止得福多。
何以故。
由其施我。
得安住故。
斷事官即以精舍與女梵志。
佛告比丘。
此尼不善說。
官亦不善斷。
何以故。
前施是法(稱本心故)。
後施非法(違本心故)。
相言者。
詣官共诤曲直。
奴者。
或買得。
或家生。
客作者。
财雇使作也。
女梵志者。
在此法外出家者是。
若斷事官下手疏事。
僧殘。
口說不著名字。
偷蘭遮。
比丘等突吉羅。
不犯者。
若被喚。
若欲有所啟。
若為強力所持去。
若被系将去。
若命難。
梵行難。
雖口說。
不告官。
五分律雲。
若尼為人輕陵。
應語其父母。
若無父母。
應語其親族。
若無親族。
應語比丘乃至優婆夷。
若比丘及尼有勢力。
不援護。
突吉羅。
語時應雲。
彼輕陵我。
為我诃谏。
不應言之。
若比丘尼
與比丘同。
共戒。
亦如前說。
惟不共戒。
随文輯錄。
意在簡要。
不複詳釋。
○八波羅夷法。
一淫戒。
二盜戒。
三殺戒。
四大妄語戒。
并同比丘。
五男身相觸戒。
若比丘尼。
染污心。
共染污心男子。
從腋已下。
膝已上。
身相觸。
若捉。
若摩。
若牽。
若推。
若上摩。
若下摩。
若舉。
若下。
若捉。
若捺。
是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
是身相觸也。
鹿樂長者。
與偷羅難陀比丘尼。
互相系意。
長者異時請諸尼食。
偷羅難陀知其為己故請僧。
即住寺不往。
長者遍觀尼衆。
問偷羅難陀何處而不來耶。
答言。
在寺不來。
長者疾行食已。
即往寺中。
偷羅難陀遙見長者來。
即卧床上。
長者問。
何所患苦。
答言無患苦。
我所欲者。
而彼不欲。
彼言。
我欲。
非不欲。
即前抱卧。
以手摩口嗚。
守房小沙彌尼見之。
向諸尼說。
諸尼嫌責。
白比丘。
轉白世尊。
集僧诃責結戒。
男子。
男子想。
手摩身(身)。
相觸。
受觸樂。
波羅夷。
男子疑。
偷蘭遮。
乃至捉捺亦如是。
以身觸男衣璎珞具。
男以衣璎珞具。
觸尼身。
欲心染着。
偷蘭遮。
以身衣璎珞具。
觸身衣璎珞具。
欲心染着。
突吉羅。
欲心染着身相觸。
不受觸樂。
偷蘭遮。
乃至捉捺亦如是。
若天男。
阿修羅男。
乃至畜生男能變形者。
身相觸。
偷蘭遮。
不變形者。
突吉羅。
女人身相觸。
突吉羅。
二形身相觸。
偷蘭遮。
欲心觸衣缽等。
乃至自觸身。
一切突吉羅。
不犯者。
若取與時誤觸。
若有所救解時觸。
一切無欲心。
及最初未制戒。
癡狂。
心亂。
痛惱所纏。
○六犯八事戒。
若比丘尼。
染污心。
知男子染污心。
受捉手。
捉衣。
入屏處。
共立。
共語。
共行。
或身相倚。
或共期。
是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
犯此八事故。
亦起自前人。
故制。
捉手乃至身相倚。
一一偷蘭遮。
犯第八事。
波羅夷。
天子。
龍子。
乃至畜生能變形者。
犯七事。
一一突吉羅。
犯第八事。
偷蘭遮。
畜生不能變形。
及染污心女人犯第八事。
突吉羅。
不犯者。
若有所取與時手相觸。
或有所救解捉衣。
若有所施與。
若禮拜。
若悔過。
若受法。
入屏處共立共語共行。
若為人打。
若有賊來。
象來。
惡獸來。
刺來。
回身避誤相倚。
若來求教授。
若聽法。
若受請。
若來至寺内。
若共期不可作惡事處。
○七覆他重罪戒。
若丘比尼。
知比丘尼。
犯波羅夷。
不自發露。
不語衆人。
不白大衆。
若于異時。
彼比丘尼或命終。
或衆中舉。
或休道。
或入外道衆。
後作是言。
我先知有如是如是罪。
是比丘尼波羅夷。
不共住覆藏重罪故。
偷羅難陀妹。
字坻舍難陀。
犯波羅夷。
姊懼彼得惡名稱。
默然不說。
異時坻舍休道。
諸尼語言。
見汝妹舍道不。
答言。
我先知彼有如是如是事。
諸尼責言。
汝何覆他重罪。
白諸比丘。
轉白世尊結戒。
食前知。
食後說。
乃至中夜知。
後夜說。
偷蘭遮。
後夜知。
不說。
至明相出。
波羅夷。
除八波羅夷。
覆餘罪。
随所犯自覆重罪。
偷蘭遮。
覆餘人罪。
突吉羅。
不犯者。
若不知。
若無人可向說。
若說時有命難梵行難。
十誦律雲。
若僧與是尼作不見等擯。
若狂心。
亂心。
病壞心。
爾時不說他罪。
無犯。
若僧與是尼解擯。
若苦痛止。
還得本心。
爾時覆他罪至地了時(謂明相出)。
波羅夷。
○八随舉三谏不舍戒。
若比丘尼。
知比丘。
僧為作舉。
如法。
如律。
如佛所教。
不順從。
不忏悔。
僧未與作共住。
而順從。
諸比丘尼語言。
大姊。
此比丘為僧所舉。
如法。
如律。
如佛所教。
不順從。
不忏悔。
僧未與作共住。
汝莫順從。
如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時。
是事堅持不舍。
彼比丘尼。
應乃至第二第三谏。
令舍此事故。
若乃至三谏。
舍者善。
若不舍者。
是比丘尼波羅夷不共住。
犯随舉。
尊者闡提。
為僧所舉。
尉次比丘尼。
往返承事。
諸尼谏之。
答言。
此是我兄。
今不供養。
更待何時。
猶故随順不止。
諸尼嫌責。
語諸比丘白佛。
佛令尼僧作诃谏白四羯磨。
而結此戒。
随順有二種。
一法。
二衣食。
三羯磨竟。
波羅夷。
二羯磨竟舍者。
三偷蘭遮。
一羯磨竟舍者。
二偷蘭遮。
白竟舍者。
一偷蘭遮。
教言莫舍者。
偷蘭遮。
若不诃谏。
突吉羅。
不犯者。
非法别衆羯磨等。
十誦律雲。
諸尼應語是擯比丘汝應折伏下意向大僧。
若不折伏下意。
尼僧當作不禮拜不共語不供養羯磨。
若尼僧未作不禮拜羯磨時。
教法。
受法。
與物。
受物。
一一突吉羅。
若已作羯磨後。
一一偷蘭遮。
諸尼先應軟語約敕。
若舍者。
教作多突吉羅多偷蘭遮悔過。
若不舍。
與白四羯磨。
○十七僧伽婆屍沙法。
僧祇律十九。
根本律二十。
一媒嫁。
二無根謗。
三取片謗。
并同比丘。
若比丘尼。
詣官。
言居士。
若居士兒。
若奴。
若客作人。
若晝。
若夜。
若一念頃。
若彈指頃。
若須臾頃。
是比丘尼。
犯初法應舍僧伽婆屍沙(四○初法者。
初作便犯也。
應舍者。
應舍而不犯也)。
舍衛國有居士。
作一精舍施尼。
異時諸尼舍精舍去。
居士命終。
居士兒即耕此精舍地。
諸尼語言。
此是僧地。
莫耕。
居士兒答言。
實爾。
我父在時。
作此精舍與尼僧。
尼僧舍去。
我父命終。
我今自由。
何為空此地。
彼此無用耶。
諸尼即往斷事官所言之。
官喚居士兒。
依法決斷。
罰故财貨盡入官。
佛聞制戒。
時波斯匿王小婦。
作一精舍施尼。
尼受住已。
後遊人間。
王小婦辄轉與女梵志。
尼還精舍。
語女梵志令去。
答言。
此實是汝精舍。
施主為汝作。
汝出遊行。
持與我。
我今不能去。
尼瞋。
牽曳令出。
彼即詣斷事官言。
官喚尼。
尼不敢往。
佛言。
有喚應往。
尼即往官所。
答言。
此一切地。
皆屬王家。
事屬居士。
房舍屬施主。
床座卧具亦爾。
修治房舍。
令僧住止得福多。
何以故。
由其施我。
得安住故。
斷事官即以精舍與女梵志。
佛告比丘。
此尼不善說。
官亦不善斷。
何以故。
前施是法(稱本心故)。
後施非法(違本心故)。
相言者。
詣官共诤曲直。
奴者。
或買得。
或家生。
客作者。
财雇使作也。
女梵志者。
在此法外出家者是。
若斷事官下手疏事。
僧殘。
口說不著名字。
偷蘭遮。
比丘等突吉羅。
不犯者。
若被喚。
若欲有所啟。
若為強力所持去。
若被系将去。
若命難。
梵行難。
雖口說。
不告官。
五分律雲。
若尼為人輕陵。
應語其父母。
若無父母。
應語其親族。
若無親族。
應語比丘乃至優婆夷。
若比丘及尼有勢力。
不援護。
突吉羅。
語時應雲。
彼輕陵我。
為我诃谏。
不應言之。
若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