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十五

關燈
古吳蕅益沙門 智旭 彙輯 ○阿蘭若法 第三分雲。

    清旦洗手。

    取衣抖擻着大衣着頭上。

    或肩上。

    洗缽。

    放絡囊中。

    取革屣。

    行露杖。

    持鑰出房。

    閉戶。

    推看牢不。

    若不牢。

    應更安扂。

    若牢。

    應推繩着内。

    四顧看。

    若無人見。

    應藏戶鈎。

    若有人見。

    應更着隐處。

    或持去。

    在道行。

    應常思惟善法。

    若見人應先問訊言善來。

    若欲入村。

    安缽置地。

    着大衣。

    以革屣打露杖寄村邊。

    入村時。

    應看巷相。

    若空處相。

    市相。

    門相。

    糞聚相。

    入白衣家。

    應看第一門相。

    乃至第七門相。

    若欲正衣。

    應向壁。

    右手捉杖。

    左手捉缽。

    不應當道住。

    不應屏處住。

    不應迎取食。

    若喚。

    應往。

    若得飯。

    幹飯等。

    不應并着一處。

    若是一缽。

    應以物隔。

    若樹葉皮。

    若鍵??。

    若次缽。

    若小缽。

    麨應手巾裹。

    不應選大家乞。

    不應強乞要得。

    若知當得。

    應待。

    乞已。

    出村。

    下道。

    安缽置地。

    褋大衣着頭上肩上。

    行時常思惟善法。

    見人應先問訊善來。

    至常所食處。

    掃灑。

    具水器。

    殘食器。

    床座。

    洗腳石。

    水器。

    拭腳巾。

    若有餘阿蘭若比丘來。

    應起遠迎。

    為取缽。

    與座。

    與水器等。

    乃至澡豆洗手已。

    淨潔别留殘食。

    若有賊來。

    應與。

    次授水與彼。

    阿蘭若比丘。

    次授食與彼。

    食時應看。

    供給所須。

    鹽醋菜水扇等。

    若日時欲過。

    應俱食。

    食已。

    應為取缽。

    與洗手。

    若有餘食。

    應與人非人等。

    洗盛殘食器。

    床座等物複本處。

    掃灑食處。

    若有賊來。

    應語。

    此是水。

    此是洗足物。

    此是食。

    為汝等故别留。

    淨潔。

    欲食便食。

    阿蘭若比丘。

    應善知夜時節。

    善知方相。

    善知星。

    不應敷好卧具安眠。

    應初夜後夜警心思惟。

     比丘食時。

    若人。

    若非人。

    應與食。

    乃至一抟。

     根本律雲。

    釋子出家。

    耽着财利資生雜物。

    不能見谛。

    佛告苾刍。

    我欲于此夏安居三月内。

    宴默而住。

    勿令苾刍見我。

    除一為我請食者。

    除長淨日。

    時諸苾刍。

    謹受佛教。

    衆共立制。

    不得辄見世尊。

    若違制者。

    令作堕罪說悔。

    時有苾刍名小軍。

    于王舍城作前安居。

    世尊是後安居。

    是小軍三月滿已。

    随意事了。

    并作衣竟。

    執持衣缽。

    順杜多行。

    與諸門徒。

    端嚴整肅。

    往詣佛所。

    徐扣門扇。

    佛與開門。

    小軍入。

    禮佛而坐。

    佛慰問曰。

    小軍。

    何意汝自端嚴。

    端嚴圍繞。

    小軍言。

    大德。

    若有人來。

    欲求出家。

    我便報言。

    汝善男子。

    當住阿蘭若。

    當乞食。

    但三衣。

    糞掃衣。

    樹下坐。

    我為贊歎如是等事。

    若言能者。

    我度出家。

    若言不能。

    令随意去。

    若有欲受具圓。

    或求依止。

    或求讀誦。

    或學如理作意寂念思惟。

    來求我者。

    皆如前報。

    由此緣故。

    我身端嚴。

    門徒亦爾。

    佛言。

    善哉小軍。

    汝能誓度無量人天。

    利益無邊諸有情類。

    來求法者。

    令求安樂。

    小軍當知。

    若能贊歎杜多功德。

    則為贊歎我身。

    若有毀呰杜多功德。

    即是毀呰我身。

    何以故。

    我于長夜。

    稱揚如斯出要。

    然汝不應違僧制令。

    小軍白佛。

    我實不知此處僧伽。

    作何制令。

    佛告之故。

    且曰。

    無問客主。

    僧制須遵。

    然阿蘭若苾刍。

    與其饒益。

    免依僧制。

    若欲見我。

    無問時節。

    随意來見。

    小軍聞已。

    歡喜奉行。

    禮佛而退。

    六衆苾刍。

    即詣小軍。

    诘其所犯。

    小軍具以佛語告之。

    時彼釋種諸出家者。

    各生是念。

    小軍來見。

    即得承事。

    親共言談。

    我等在此。

    而不能得。

    由我多貪。

    佛擯黜我。

    我等宜于長衣缽等。

    觀之如病。

    如癰。

    如箭。

    當持棄之。

    即将所有諸物。

    至阿難所。

    阿難白佛。

    佛令阿難受取。

    置一大房。

    語諸苾刍。

    若有缺乏。

    随意取用。

    釋種苾刍棄衣物已。

    即詣佛所。

    佛為說法。

    令五百釋種。

    即于座上。

    自證圓滿。

    破無明殼。

    斷三界惑。

    成阿羅漢。

    三明六通。

    八解成就。

    得如實知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心無障礙。

    如手撝空。

    刀割香塗。

    愛憎不起。

    觀金與土。

    等無有異。

    于諸名利。

    無不棄舍。

    釋梵諸天。

    悉皆恭敬。

     律攝雲。

    非愚癡人。

    堪住阿蘭若處。

    設非多聞。

    但明戒相。

    亦得住于阿蘭若處。

     十誦律雲。

    阿練若比丘。

    有人來。

    先應共語。

    好正憶念。

    和顔悅色。

    不應垂頭。

    應言善來。

    應畜火。

    及火鑽。

    食。

    食器。

    水。

    水器。

    洗腳水。

    水器。

    淨水瓶。

    常用水瓶。

    盛滿水。

    應知道。

    知日。

    知時分。

    知星宿。

    應誦修多羅。

    毗尼。

    阿毗昙應解。

    應知四禅四果。

    若未得者。

    應知誦讀。

    不應畜日珠月珠無人深山可畏處。

    不應住。

     毗尼序雲。

    若比丘。

    獨處一身。

    聽心念說戒。

    自恣受衣。

    受七日法。

    受七日藥。

    與一請。

    及淨施衣物。

     僧祇律。

    世尊舍衆獨行偈曰。

    若審得善伴。

    共行住勇健。

    遊處在諸衆。

    其心常歡喜。

    若不得善伴。

    獨行住勇健。

    舍于郡國邑。

    無事如野象根本律。

    大迦葉尊者偈曰。

    所食無過一升飯。

    眠卧惟須一小床。

    兩張氍布足遮身。

    自外并是愚癡物四分律。

    ?阇子比丘警阿難偈曰。

    靜住空樹下。

    心思涅槃法。

    坐禅莫放逸。

    多說何所作。

     ○大衆會法 第三分雲。

    衆僧破。

    非法和合。

    應在身口不生惡處坐。

    如法和合。

    事已滅。

    應間阙一人坐處坐。

     第四分雲。

    論法律時。

    相降三歲。

    聽共坐木床。

    相降二歲。

    聽共坐小繩床。

     比丘至僧中。

    有五法。

    應以慈心(一)。

    應自卑下如拭塵巾(二)。

    應善知坐起。

    見上座。

    不應安坐。

    見下座不應起立(三)。

    不雜論世俗事。

    若自說法。

    若請人說法(四)。

    若見僧中有不可事。

    心不安忍。

    應默然。

    何以故。

    恐僧别異故(五)。

     五分律雲。

    入僧中。

    應以五法。

    一下意。

    二慈心。

    三恭敬。

    四知次第坐處。

    五不論說餘事根本雜事雲。

    年少苾刍。

    應喚老者為大德。

    老者喚少年為具壽。

     ○分物法 第三分雲。

    現前僧大得可分衣物。

    聽差一人令分。

    白二羯磨。

     一比丘住。

    得可分衣物。

    或有客比丘來四人以上。

    應持衣與一比丘。

    令白二羯磨分。

    若二人三人。

    應彼此共三語分。

    若一人。

    心念口言。

    此是我分有住處。

    有比丘。

    有比丘想。

    欲别部分。

    不成分。

    突吉羅。

    有比丘疑。

    不成分。

    突吉羅。

    無比丘想。

    不成分。

    不犯無比丘。

    有比丘想。

    及疑。

    皆成分。

    突吉羅。

    無比丘想。

    成分。

    無犯。

     受衣成不成。

    犯不犯。

    亦爾。

     有多知識比丘死。

    有多僧伽藍。

    園。

    田。

    果樹。

    别房。

    及物。

    銅瓶。

    銅盆。

    斧。

    鑿。

    燈台。

    重物。

    床褥枕等。

    多有守僧伽藍人。

    車輿。

    澡罐。

    錫杖。

    扇。

    作器。

    衣。

    缽。

    坐具。

    針筒。

    不知雲何。

    佛言。

    多知識。

    無知識。

    一切屬僧。

    若衣缽坐具針筒。

    現前僧應分。

    餘皆屬四方僧。

    不應分。

     二部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