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十四

關燈
華像。

    聽戶上作葉像。

    不聽作兵馬像。

     不應盡壽經營一房。

    若作極上大好房重閣堂。

    聽十二年經營。

    六年内覆成。

    餘随大小量宜。

     不應一切時受僧營事房。

    聽夏三月竟。

    随上座分。

     不應處處取營事房。

    應九十日取一處住。

     營事人。

    不應在衆多人住處住。

     不應小小經營。

    便索營事房營事比丘命過。

    此房随僧。

    營事比丘遣人白僧索房已命過。

    此房随僧。

    彼使命過。

    此房與營事者。

     營事比丘未分房。

    便出行。

    應囑人取。

    應指示房處所聽作浴室洗浴。

     一比丘作房。

    一比丘覆。

    先作者應先住。

    二比丘共作房。

    聽更互作。

    上座在先。

     夏安居受所治房。

    不應複受餘房。

     僧房故壞。

    有居士言。

    若與我者。

    我當修理。

    聽與。

    白二羯磨。

     羅睺羅在那梨林中住。

    有居士發意作房施之。

    時羅睺羅人間遊行。

    居士便以房施僧。

    羅睺羅還。

    以此白佛。

    佛令往居士所問言。

    汝将無見我有可诃責事。

    非沙門法。

    若口說。

    若身行耶。

    居士答言。

    不也。

    還以白佛。

    佛告比丘。

    若有人。

    自心喜樂作房。

    施一人。

    或施多人。

    或施僧已。

    複施餘人。

    若施多人。

    若施僧。

    若施所同部。

    若施異部。

    皆名非法施。

    非法受。

    非法住。

    若有人。

    喜樂作房。

    施一人。

    或施多人。

    施僧。

    施二部僧。

    皆名如法施。

    如法受。

    如法住有小沙彌。

    聽房中安隔障。

     聽作後内房。

    作戶。

    作壁。

    作半壁。

     聽以石若磚若木作道。

    聽作渠。

    作池。

    以石若磚若木障邊。

     僧祇律雲。

    起僧伽藍。

    先規度好地。

    作塔處。

    應在東在北。

    僧地佛地。

    不得相侵。

    不得使僧地流水入佛地。

    佛地水得流入僧地。

    塔應在高顯處作。

    不得在塔院中浣染曬衣着革屣覆頭覆肩涕唾地。

    塔園中華。

    應供養塔。

    若檀越言。

    是中華供佛。

    果與僧。

    應從檀越語。

    若花多。

    得與華鬘家。

    語言。

    爾許華。

    作鬘與我。

    餘者與我爾許直。

    若得直。

    用然燈買香供佛。

    或治塔。

    若直多者。

    得置佛無盡物中。

    塔池中華亦爾。

    不得塔池中浣衣浴。

    洗手面。

    洗缽。

    下頭流出處。

    得随意用。

     廁屋不得在東在北。

    中應安隔。

    使兩不相見。

     根本雜事雲。

    作廁應在寺後西北隅。

     寺中四角柱下。

    各安唾盆。

     十誦律雲。

    若得和香。

    應塗舍内床壁地上。

    施僧華鬘。

    以針釘着壁上。

    房舍得香。

    施者得福。

     五分律雲。

    諸房舍中。

    聽表裡及仰泥。

    僧應畜斧鑿刀鋸铧鍬梯凳泥漫。

    種種作屋之具。

     ○卧具法 第四分雲。

    聽作褥。

    若毳。

    若劫貝。

    作貯。

    褥垢膩。

    應作卧氈覆上。

     聽作枕。

    若方。

    若圓。

    若三角。

     不應私用僧卧具。

    聽作标識(音志)。

    不應私物上作僧标識。

    聽私物染作标識。

    作如水灑地标識。

    作輪标識。

     不應移房中定卧具着餘處。

     不應二人同床宿。

    除病人。

    不應二人同被褥卧。

    若正有一敷一被。

    聽各别披襯身衣根本雜事雲。

    妙好床座及大倚床僧伽應受。

    别人不許。

     五分律雲。

    聽以十衣中随一一衣作卧褥。

    用羊毛駝毛棉花。

    乃至軟草貯之。

    極厚聽至八指。

     ○器物法 第三分雲。

    聽畜大铫。

    銅釜。

    鐵釜。

    土釜。

    銅瓶。

    鐵瓶。

    瓦瓶。

    煎餅??。

    銅瓯。

    及鐏。

     聽作衣架。

     聽然燈。

    聽鐵作燈着。

     老病比丘。

    聽安便器唾器。

     不應多人住處拾虱棄地。

    聽作虱筒。

     聽作剃刀。

    畜承發器。

     拔鼻毛鑷。

    剪爪刀。

    聽作筒盛。

    作蓋塞。

    不應寶作。

     不應持大好圓蓋。

    不應捉王大圓扇。

    若得已成者。

    聽受與塔不應畜織毛?扇。

     聽畜拂。

     聽受陶師作種種器。

    有三種不應畜。

    瓦坐床。

    瓦斛。

    瓦鬥。

     聽作刮舌刀。

    擿齒物。

    挑耳錍。

     僧祇律雲。

    不聽私畜銅盂。

    得施淨人已用。

    無罪。

     根本雜事雲。

    應畜三種袋。

    一缽袋。

    二藥袋。

    三雜袋。

    應次第安。

    長短相稱。

    須闊作襻。

    于内安?。

    以線絡之。

    勿令卷縮。

     淨信居士等。

    以諸食器奉施。

    佛聽為大衆受。

    受已。

    置庫。

    仍用缽食。

    施主嫌其但獲施福。

    無受用福。

    佛言。

    應為受用。

     扇有兩種。

    一以竹作。

    二用葉成。

    妝彩之扇。

    僧伽得受。

     拂有五種。

    一撚羊毛作。

    二用麻作。

    三細裂?布。

    四用故破物。

    五用樹枝稍。

    若用寶物。

    得惡作罪。

     有二因緣。

    方許乘輿。

    一者年老衰羸。

    二者帶病無力。

     須持井索。

    長者百五十肘。

    短者十肘。

    二内名中。

     許為僧畜剃刀。

    并雜所須物。

     五分律雲。

    寒時。

    聽作火爐。

    在屋外然。

    煙盡持入。

    用銅鐵泥石作之。

     聽畜三針。

     聽畜鬥稱。

    不聽畜田宅店肆。

    有施者。

    聽僧受。

    使淨人知。

     不聽多畜小小銅鏂。

    不聽畜大銅鏂。

    若畜一升以上。

    突吉羅律攝雲。

    刀子小印。

    苾刍應畜。

    刀有三種。

    上者長六指。

    闊一指。

    下者四指。

    二内名中。

    形如雞曲翎。

    或如烏曲羽。

    印有四種。

    謂白銅。

    赤銅。

    鍮石。

    及木。

    皆不應用寶作。

     ○杖法 根本雜事雲。

    應作钖杖。

    杖頭安镮。

    圓如盞口。

    安小镮子。

    搖動作聲而為警覺。

    不應以杖打狗。

    應舉怖之。

    狗怖瞋劇。

    取一抄飯擲地令食。

    二三度搖。

    無人問時。

    即須行去。

     十誦律雲。

    應作有聲杖。

    驅遣毒蟲。

     毗尼母經雲。

    夜怖畏處。

    聽動錫杖作聲。

    令諸惡毒蟲遠去。

     問。

    今準得道隥梯經造杖。

    威儀尊重。

    甚難護持。

    與律意全不相同。

    何耶。

    答。

    律中錫杖。

    重在濟用。

    經中制度。

    重在表法。

    表法或别是一途。

    濟用則更為有益。

    又如今人有錫淨瓶。

    本于密部。

    非關律宗也。

    然彼經亦雲為老病故畜杖。

    此則雖合于律。

    不免前後自旨相違。

    當知既失譯人名。

    姑置阙疑例。

    可矣。

     ○叢林法 僧祇律雲。

    達貳伽(即檀尼迦)自念。

    我作一房。

    上座次受。

    驅我令出。

    第二第三。

    亦驅我出。

    續作燒成瓦屋。

    世尊敕壞。

    後取王木成屋。

    又為世尊诃責。

    徒自辛苦。

    用多事為。

    自今以往。

    止此苦事依随衆僧苦樂任過。

    時達貳伽。

    便習無事。

    晝夜精誠。

    專修道業。

    得諸禅定。

    成就道果。

    起六神通。

    自知作證。

    深自慶慰。

    而說偈言。

    欲得寂滅樂。

    當習沙門法。

    止則支身命。

    如蛇入鼠穴。

    欲得寂滅樂。

    當習沙門法。

    衣食系身命。

    精粗随衆得。

    欲得寂滅樂。

    當習沙門法。

    一切知止足。

    專修涅槃道。

     十誦律雲。

    知僧坊比丘應作是願。

    諸比丘未來者當來。

    已來者供給衣食卧具湯藥。

    不令有乏。

    能作是願者僧随彼意與。

    若須食。

    應自恣與好食。

    若須房舍卧具。

    皆應自恣與。

     分處人不白僧。

    得用十九錢供給客。

    若更須。

    應白僧竟與。

     作維那。

    應知時限。

    知唱時。

    知打犍椎。

    知灑掃塗治講堂食處。

    知次第相續敷床榻。

    知教淨果菜。

    知看苦酒中蟲。

    知飲食時行水。

    衆散亂語時彈指。

     第三分雲。

    現前僧大得可分衣物。

    聽結庫藏屋。

    白二羯磨。

    差守物人。

    白二羯磨。

    若比丘不肯作守物人。

    應福饒與粥。

    若故不肯。

    一切所受衣食。

    應與二分。

    若複不肯。

    當如法治。

     善見律雲。

    若外利養入。

    知庫比丘得受兩分。

    若頭陀比丘。

    雖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