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不能報須臾之恩。
從今聽諸比丘。
盡心盡壽供養父母。
若不供養。
得重罪。
根本尼陀那雲。
父母于子。
能為難事。
荷負衆苦。
假令出家。
于父母處。
應須供給。
但除衣缽。
餘物可供。
若無餘物。
可從施主随時乞求。
若乞求難得。
應以僧常所得利物共相供給。
若無利物。
應以僧常所食之分。
減取其半而為供濟。
若常乞食者。
以己所須滿腹食内。
應取其半濟于父母。
○安居法 不應一切時人間遊行。
聽三月夏安居。
白所依人言。
我于此處夏安居。
長老一心念。
我比丘某甲。
依某甲聚落。
某甲僧伽藍。
某甲房。
前三月夏安居。
房舍破。
修治故。
如是三說。
後安居法亦如是。
若無所依人。
心念安居。
但為安居故來。
便成安居。
安居竟。
客比丘來。
不應移。
亦不應去。
若欲安居。
先自往看房舍卧具。
然後方受。
應白二羯磨。
差分房卧具人。
彼應數比丘。
數房。
數卧具。
乃至有福饒無福饒等已至上座前。
如是言。
大德上座。
如是房舍卧具。
随意所樂便取。
先與上座。
以次展轉乃至下座。
應受房。
随力當治不應分僧都集處。
欲在如是處安居。
應先作相。
已去。
應滅名。
不得移此房床褥卧具置餘房中。
或問舊住人等。
然後移之。
去時應還本處。
若房舍缺壞。
應移至餘房。
已治。
應還。
若于餘寺亦爾。
若有不定卧具乃至杖扇等。
房中無者付之。
若有餘。
從上座付。
有前安居。
有後安居。
皆住三月。
後安居者。
亦聽受自恣。
聽受所得物。
聽受卧具。
不應三月未足便數歲。
應住待日足。
不應露地安居。
聽在樹下安居。
小屋内安居。
山窟中安居。
樹空中安居。
安居中若有種種因緣。
聽受七日法去。
及七日須還。
更有七日不得還者。
聽白二羯磨。
受過七日法。
若半月。
若一月還。
若有命難梵行難。
應去。
若有破僧事。
應去。
若為止破僧事。
應去。
若為和合彼僧。
應去。
受七日出界。
有留難不還者。
不失歲。
在前安居處。
聞彼處大得利養。
即便往彼。
不得前歲。
違本要。
得罪。
或無事便去。
或受七日法過七日。
違本要。
得罪。
及七日還。
無罪。
末後受七日出界外。
若來。
若不來。
無罪。
後安居亦如是。
受他安居請。
有命難梵行難。
應往白檀越求移去。
聽者善。
若不聽。
便應去。
第四分雲。
若此處安居。
聞異處僧大得安居衣物。
而往彼住。
即失此處。
于彼少住已。
複還此處。
複失彼處。
僧祇律雲。
若行道未到住處。
安居日至。
即于路側。
若依樹。
若車。
應受安居。
至明。
相出。
趣所住處。
到後安居日。
偏袒胡跪合掌。
作是言。
長老憶念。
我某甲比丘。
于此僧伽藍雨安居後三月。
如是三說(夏月亦名雨時。
故稱雨安居也)。
若比丘行道。
前安居日不受安居。
一越毗尼罪。
到所住處。
後安居日不受後安居。
二越毗尼罪。
是人破安居。
不得衣施。
若春冬時付房舍。
有上座來。
随次第住。
安居時付房舍。
上座來。
不應次第住。
若安居時驅他起者。
越毗尼罪。
不聽不共語。
欲方便少事。
不語得半月。
至布薩日。
應共語。
共相問訊事。
答事。
咒願。
過布薩日。
續複如前。
五分律雲。
聽在結加趺坐。
及衣缽雨漏所不及處安居。
無事。
應前安居。
有事。
聽後安居。
欲安居時。
應先籌量此處有難無難。
有一比丘安居。
粗食不足。
佛聽以此因緣破安居無罪。
梵行難命難等亦爾。
十誦律雲。
後安居上座。
不應從前安居上座取房舍卧具。
若前上座有二分卧具。
應與後一分。
七日法。
從五衆受。
不得心念受。
除阿蘭若獨住人。
若船簿上水下水者。
不得安居。
系住不移去者。
得安居。
若欲安居。
先應籌量住處安隐。
有好同伴。
坐禅說法。
随病藥食等。
然後安居。
若無佛所聽因緣。
不聽出界宿乃至一夜。
受啞法。
偷蘭遮。
不共語。
是外道法故。
根本羯磨雲。
有緣事。
守持一日。
乃至七日法。
可白一人。
過七日乃至四十日。
當僧中乞。
過四十日。
失夏。
若有難緣。
不名失夏。
問。
後安居三月未足。
尚不許數歲。
受七日留難不還。
乃名不失歲。
今有不受安居。
或辄破安居者。
可數歲不。
若不數歲。
則戒次先後得無亂不。
又僧祇雲。
前安居日不受安居。
一越毗尼罪。
他部不結。
此複何從。
答。
結夏安居。
比丘要務。
若違律制。
失利良多。
必有他緣。
聽結後夏。
苟無事故。
須受前三。
僧祇結罪。
為懲藐法之愆。
實與他部不甚相遠。
然所謂失歲者。
但是不得衣施。
不得作迦絺那衣人。
及未滿十歲不得作和尚等。
非謂先受戒次。
今更退令小也。
寄歸傳中。
已首明斯義矣。
○自恣法 有衆比丘。
于異住處夏安居。
共作制。
不得共語禮拜問訊。
先後乞食者。
各随所應作。
若共持器。
以手招伴。
如是得安樂住。
安居竟。
怨佛所。
佛慰勞之。
以此具白。
佛言。
汝曹癡人。
自以無患。
其實是患。
汝曹癡人共住。
如似怨家。
猶如白羊。
我無數方便。
教諸比丘。
彼此相教。
共相受語。
展轉覺悟。
汝曹癡人。
同于外道受行啞法。
時六群便舉他清淨比丘罪。
佛言。
若欲舉有事比丘。
應先求聽。
時六群嫌清淨比丘曾從求聽故。
複從清淨比丘求聽。
佛言。
具五法得求聽。
知時。
不以非時。
如實。
不以虛妄。
利益。
不以無利益。
柔軟。
不以粗犷。
慈心。
不以瞋恚。
彼六群内無五法。
餘具五法者從求聽。
六群不聽。
佛言。
自今安居竟。
應自恣。
聽遮自恣。
不應求聽。
何以故。
自恣即是聽。
不應一時自恣。
聽一一自恣。
不應随意自恣。
應次第從上座自恣。
聽差授自恣人。
具五法。
不愛恚怖癡。
知自恣未自恣者。
應差。
白二羯磨。
大德僧聽。
若僧時到。
僧忍聽。
僧差某甲比丘作授自恣人。
白如是。
羯磨準作。
不應在座上自恣上座離座互跪。
一切僧亦應離座互跪。
自恣竟者複坐。
應了了自恣。
徐徐自恣。
三說自恣。
偏袒胡跪合掌。
作是語。
大德。
衆僧今日自恣。
我某甲比丘亦自恣。
若見聞疑罪。
大德長老哀愍故語我。
我若見罪。
當如法忏悔。
如是三說。
受差者應先白已。
然後授自恣。
大德僧聽。
今日衆僧自恣。
若僧時到。
僧忍聽。
和合自恣。
白如是。
不應非法别衆。
非法和合。
法别衆自恣。
應法和合自恣。
聽在說戒處自恣。
若在道路行。
得和合自恣者善。
若不得和合。
随親厚同意。
移異處。
結小界自恣。
應解而去。
若一比丘住者。
于自恣日。
往說戒處。
掃灑乃至具舍羅。
待客比丘來。
若有五人。
或過五人。
差授自恣人。
若四人以下。
互為自恣。
言今日衆僧自恣。
我某甲比丘亦自恣清淨。
如是三說。
若無人來者。
應心念口言。
亦如是三說。
有事。
應囑授。
受囑者有事。
應轉囑授。
事竟。
應自往。
若有八難及餘事緣。
應略自恣。
若二說。
若一說。
若共三說。
若共二說。
若共一說。
若即去。
随難事遠近。
若今日自恣。
必有诤事。
或能破僧者。
不應即日自恣。
應小停。
若遮自恣人三業
從今聽諸比丘。
盡心盡壽供養父母。
若不供養。
得重罪。
根本尼陀那雲。
父母于子。
能為難事。
荷負衆苦。
假令出家。
于父母處。
應須供給。
但除衣缽。
餘物可供。
若無餘物。
可從施主随時乞求。
若乞求難得。
應以僧常所得利物共相供給。
若無利物。
應以僧常所食之分。
減取其半而為供濟。
若常乞食者。
以己所須滿腹食内。
應取其半濟于父母。
○安居法 不應一切時人間遊行。
聽三月夏安居。
白所依人言。
我于此處夏安居。
長老一心念。
我比丘某甲。
依某甲聚落。
某甲僧伽藍。
某甲房。
前三月夏安居。
房舍破。
修治故。
如是三說。
後安居法亦如是。
若無所依人。
心念安居。
但為安居故來。
便成安居。
安居竟。
客比丘來。
不應移。
亦不應去。
若欲安居。
先自往看房舍卧具。
然後方受。
應白二羯磨。
差分房卧具人。
彼應數比丘。
數房。
數卧具。
乃至有福饒無福饒等已至上座前。
如是言。
大德上座。
如是房舍卧具。
随意所樂便取。
先與上座。
以次展轉乃至下座。
應受房。
随力當治不應分僧都集處。
欲在如是處安居。
應先作相。
已去。
應滅名。
不得移此房床褥卧具置餘房中。
或問舊住人等。
然後移之。
去時應還本處。
若房舍缺壞。
應移至餘房。
已治。
應還。
若于餘寺亦爾。
若有不定卧具乃至杖扇等。
房中無者付之。
若有餘。
從上座付。
有前安居。
有後安居。
皆住三月。
後安居者。
亦聽受自恣。
聽受所得物。
聽受卧具。
不應三月未足便數歲。
應住待日足。
不應露地安居。
聽在樹下安居。
小屋内安居。
山窟中安居。
樹空中安居。
安居中若有種種因緣。
聽受七日法去。
及七日須還。
更有七日不得還者。
聽白二羯磨。
受過七日法。
若半月。
若一月還。
若有命難梵行難。
應去。
若有破僧事。
應去。
若為止破僧事。
應去。
若為和合彼僧。
應去。
受七日出界。
有留難不還者。
不失歲。
在前安居處。
聞彼處大得利養。
即便往彼。
不得前歲。
違本要。
得罪。
或無事便去。
或受七日法過七日。
違本要。
得罪。
及七日還。
無罪。
末後受七日出界外。
若來。
若不來。
無罪。
後安居亦如是。
受他安居請。
有命難梵行難。
應往白檀越求移去。
聽者善。
若不聽。
便應去。
第四分雲。
若此處安居。
聞異處僧大得安居衣物。
而往彼住。
即失此處。
于彼少住已。
複還此處。
複失彼處。
僧祇律雲。
若行道未到住處。
安居日至。
即于路側。
若依樹。
若車。
應受安居。
至明。
相出。
趣所住處。
到後安居日。
偏袒胡跪合掌。
作是言。
長老憶念。
我某甲比丘。
于此僧伽藍雨安居後三月。
如是三說(夏月亦名雨時。
故稱雨安居也)。
若比丘行道。
前安居日不受安居。
一越毗尼罪。
到所住處。
後安居日不受後安居。
二越毗尼罪。
是人破安居。
不得衣施。
若春冬時付房舍。
有上座來。
随次第住。
安居時付房舍。
上座來。
不應次第住。
若安居時驅他起者。
越毗尼罪。
不聽不共語。
欲方便少事。
不語得半月。
至布薩日。
應共語。
共相問訊事。
答事。
咒願。
過布薩日。
續複如前。
五分律雲。
聽在結加趺坐。
及衣缽雨漏所不及處安居。
無事。
應前安居。
有事。
聽後安居。
欲安居時。
應先籌量此處有難無難。
有一比丘安居。
粗食不足。
佛聽以此因緣破安居無罪。
梵行難命難等亦爾。
十誦律雲。
後安居上座。
不應從前安居上座取房舍卧具。
若前上座有二分卧具。
應與後一分。
七日法。
從五衆受。
不得心念受。
除阿蘭若獨住人。
若船簿上水下水者。
不得安居。
系住不移去者。
得安居。
若欲安居。
先應籌量住處安隐。
有好同伴。
坐禅說法。
随病藥食等。
然後安居。
若無佛所聽因緣。
不聽出界宿乃至一夜。
受啞法。
偷蘭遮。
不共語。
是外道法故。
根本羯磨雲。
有緣事。
守持一日。
乃至七日法。
可白一人。
過七日乃至四十日。
當僧中乞。
過四十日。
失夏。
若有難緣。
不名失夏。
問。
後安居三月未足。
尚不許數歲。
受七日留難不還。
乃名不失歲。
今有不受安居。
或辄破安居者。
可數歲不。
若不數歲。
則戒次先後得無亂不。
又僧祇雲。
前安居日不受安居。
一越毗尼罪。
他部不結。
此複何從。
答。
結夏安居。
比丘要務。
若違律制。
失利良多。
必有他緣。
聽結後夏。
苟無事故。
須受前三。
僧祇結罪。
為懲藐法之愆。
實與他部不甚相遠。
然所謂失歲者。
但是不得衣施。
不得作迦絺那衣人。
及未滿十歲不得作和尚等。
非謂先受戒次。
今更退令小也。
寄歸傳中。
已首明斯義矣。
○自恣法 有衆比丘。
于異住處夏安居。
共作制。
不得共語禮拜問訊。
先後乞食者。
各随所應作。
若共持器。
以手招伴。
如是得安樂住。
安居竟。
怨佛所。
佛慰勞之。
以此具白。
佛言。
汝曹癡人。
自以無患。
其實是患。
汝曹癡人共住。
如似怨家。
猶如白羊。
我無數方便。
教諸比丘。
彼此相教。
共相受語。
展轉覺悟。
汝曹癡人。
同于外道受行啞法。
時六群便舉他清淨比丘罪。
佛言。
若欲舉有事比丘。
應先求聽。
時六群嫌清淨比丘曾從求聽故。
複從清淨比丘求聽。
佛言。
具五法得求聽。
知時。
不以非時。
如實。
不以虛妄。
利益。
不以無利益。
柔軟。
不以粗犷。
慈心。
不以瞋恚。
彼六群内無五法。
餘具五法者從求聽。
六群不聽。
佛言。
自今安居竟。
應自恣。
聽遮自恣。
不應求聽。
何以故。
自恣即是聽。
不應一時自恣。
聽一一自恣。
不應随意自恣。
應次第從上座自恣。
聽差授自恣人。
具五法。
不愛恚怖癡。
知自恣未自恣者。
應差。
白二羯磨。
大德僧聽。
若僧時到。
僧忍聽。
僧差某甲比丘作授自恣人。
白如是。
羯磨準作。
不應在座上自恣上座離座互跪。
一切僧亦應離座互跪。
自恣竟者複坐。
應了了自恣。
徐徐自恣。
三說自恣。
偏袒胡跪合掌。
作是語。
大德。
衆僧今日自恣。
我某甲比丘亦自恣。
若見聞疑罪。
大德長老哀愍故語我。
我若見罪。
當如法忏悔。
如是三說。
受差者應先白已。
然後授自恣。
大德僧聽。
今日衆僧自恣。
若僧時到。
僧忍聽。
和合自恣。
白如是。
不應非法别衆。
非法和合。
法别衆自恣。
應法和合自恣。
聽在說戒處自恣。
若在道路行。
得和合自恣者善。
若不得和合。
随親厚同意。
移異處。
結小界自恣。
應解而去。
若一比丘住者。
于自恣日。
往說戒處。
掃灑乃至具舍羅。
待客比丘來。
若有五人。
或過五人。
差授自恣人。
若四人以下。
互為自恣。
言今日衆僧自恣。
我某甲比丘亦自恣清淨。
如是三說。
若無人來者。
應心念口言。
亦如是三說。
有事。
應囑授。
受囑者有事。
應轉囑授。
事竟。
應自往。
若有八難及餘事緣。
應略自恣。
若二說。
若一說。
若共三說。
若共二說。
若共一說。
若即去。
随難事遠近。
若今日自恣。
必有诤事。
或能破僧者。
不應即日自恣。
應小停。
若遮自恣人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