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或惡象師子等所觸。
或逢擔棘刺人。
如是事戾身避。
或渡坑渠泥水處。
于中搖身過。
或時着衣。
回身看衣齊整。
不得搖身行入白衣舍坐。
應當學(十五)。
不得掉臂行入白衣舍。
應當學(十六)。
垂臂前卻也。
不犯者。
伴行不及。
以手招喚。
餘同上。
僧祇律雲。
若欲呼人。
不得雙舉手。
當以一手招。
不得掉臂行入白衣舍坐。
應當學(十七)。
僧祗律雲。
不得動手足坐家内。
好覆身入白衣舍。
應當學(十八)。
不好覆者。
處處露現。
不犯者。
被縛。
或風吹衣離體。
僧祇律雲。
安陀會當用緻物作。
若疏者。
當二重三重作。
若安陀會疏者。
郁多羅僧當用緻物作。
若郁多羅僧疏者。
僧伽梨當用緻物。
若僧伽梨疏者。
郁多羅僧當用緻物。
問。
今相傳雲。
佛制三衣。
俱用粗麻布。
何耶。
答。
比丘三衣。
所以禦寒障暑。
據律備開。
共有十種。
所謂劫貝衣。
刍摩衣等。
安有但用粗疏麻布之說。
止因世尊初出家時。
既脫珍禦。
樹神獻一麻衣。
而此麻衣。
乃百年前辟支佛之所留。
極為精細。
亦非粗疏。
後代展轉訛傳。
失于考訂。
故有此語耳。
今雖此方别有随常衣服。
不必兩重三重亦可。
然謂止許麻布。
不許用棉布者。
實非律文。
好覆身白衣舍坐。
應當學(十九)。
不得左右顧視行入白衣舍。
應當學(二十)。
不犯者。
仰瞻日時。
或命難梵行難。
左右處處求方便道欲逃走。
僧祇律雲。
谛視行時。
不得如馬低頭行。
當平視行。
防惡象牛馬。
當如擔辇人行。
不得東西視瞻。
若欲看時。
回身向所看處。
律攝雲。
不高視者。
舉目視前一逾伽地。
逾伽量者。
長四肘也。
不得左右顧視白衣舍坐。
應當學(二十一)。
根本律雲。
未請坐。
不應辄坐。
不應不善觀察而坐。
靜默入白衣舍。
應當學(二十二)。
不靜默者。
高聲大喚。
不犯者。
彼聾不聞聲。
靜默白衣舍坐。
應當學(二十三)。
不得戲笑行入白衣舍。
應當學(二十四)。
露齒笑也。
不犯者。
或唇痛不覆齒。
或念法歡喜而笑。
僧祇律雲。
若有可笑事。
不得出龂現齒大笑。
應忍之。
起無常苦空無我想死想。
複不止者。
當以衣角掩口。
摩得勒伽雲。
欠時不遮口。
突吉羅。
不得戲笑白衣舍坐。
應當學(二十五)。
用意受食。
應當學(二十六)。
不用意者。
捐棄羹飯。
不犯者。
缽小故飯堕案上。
五分律雲。
一心受食者。
左手一心持缽。
右手扶緣。
當平缽受食。
應當學(二十七)。
不平缽者。
溢滿也。
不犯者。
或時缽小故還堕案上。
平缽受羹。
應當學(二十八)。
六群受飯過多。
不容受羹。
故制。
羹飯等食。
應當學(二十九)。
不等者。
羹未至。
飯已盡。
飯未至羹已盡。
不犯者。
或時正須羹不須飯。
或時正須飯不須羹。
或日時欲過。
或命難梵行難疾疾食。
以次食。
應當學(三十)。
不次者。
缽中處處取食食。
不犯者。
或飯熱。
挑取冷處。
或日時欲過等。
十誦律雲。
不得缽中擇好食。
不得挑缽中而食。
廣當學(三十一)。
置四邊。
挑中央至缽底。
不犯者。
患食熱。
開令冷。
或日時欲過。
五分律雲。
不曲指收缽食。
不嗅食食。
若比丘不病。
不得自為己索羹飯。
應當學(三十二)。
如饑餓時故。
不犯者。
若病自索。
若為他。
他為己索。
不得以飯覆羹更望得。
應當學(三十三)。
不得視比座缽中。
應當學(三十四)。
視者。
視誰多誰少。
不犯者。
比座眼闇。
為看得食不得食。
淨不淨等。
當系缽想食。
應當學(三十五)。
不系缽想者。
左右顧視也。
不犯者。
或為眼闇比座瞻看。
或看日時等。
不得大抟飯食。
應當學(三十六)。
口不容受也。
不犯者。
日時欲過。
命難等疾疾食。
僧祇律雲。
不得大。
不得小。
如淫女兩粒三粒而食。
當可口食。
不得大張口待飯食。
應當學(三十七)。
不犯同上。
不得舍飯語。
應當學(三十八)。
不犯者。
噎而索水。
命難等作聲食。
僧祇律雲。
二師上座喚。
若咽未盡。
能使聲不異者。
得應。
若不能者。
咽已乃應。
若前人嫌者。
答言。
我口中有食。
故不即應。
五分律雲。
益食時。
聽言須不須。
不嫌诃食。
不得抟飯遙擲口中。
應當學(三十九)。
不犯者。
被系縛。
不得遺落飯食。
應當學(四十)。
半入口。
半在手也。
不犯者。
啖薄餅燋飯瓜甘蔗等。
不得頰食食。
應當學(四十一)。
故作大滿口。
令兩頰鼓起也。
不犯者。
日時欲過等。
不得嚼飯作聲食。
應當學(四十二)。
不犯者。
嚼幹餅及燋飯瓜果等。
十誦律雲。
啜粥不得作聲。
啖根莖等勿令大作聲。
僧祇律雲。
不得全吞食。
使嗗嗗作聲。
若咽喉病。
無罪。
不得大噏飯食。
應當學(四十三)。
張口遙呼噏也。
不犯者。
若口痛。
若食羹酪漿等。
不得舌?食。
應當學(四十四)。
不犯者。
或被縛。
或手有垢。
僧祇律雲。
不得?手食。
若酥油等着手。
當就缽緣上摡聚一處。
然後取食。
不得??指食。
若蜜及鹽等着指頭。
得??無罪。
不得振手食。
應當學(四十五)。
不犯者。
或食中有草有蟲。
或手有不淨。
欲振去之。
不得手把散飯食。
應當學(四十六)。
散飯者。
散棄飯也。
不犯如上說。
十誦律雲。
食堕所受草葉上者。
應食。
若有土者。
吹土卻而食。
或有多土著者。
水洗得食。
不得污手捉飲器。
應當學(四十七)。
有膩飯着手也。
不犯者。
草上受。
葉上受洗手受。
不得洗缽水棄白衣舍内。
應當學(四十八)。
不犯者。
澡槃承取水持棄外。
十誦律雲。
問主人棄。
不犯。
根本律雲。
不得以殘食置缽水中。
僧祇律雲。
食時當稱腹而取。
不得多受。
若淨人卒多與者。
未啖時應減與比座。
若比座不取。
應與沙彌及園民。
洗缽時不得一粒瀉棄地。
若有者。
應聚着闆上葉上。
若細粒。
若麨。
不可聚者。
無罪。
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九 音義 阿梨吒 不見翻譯。
阿毗昙 或雲阿毗達磨。
此翻無比法。
或翻對法。
即論藏也。
契經 即修多羅藏也。
契經契機。
故言契。
聖口所宣。
故言經。
搏 音博。
手擊也。
軍師 萬二千五百人為軍。
師者。
衆也。
尼師壇 此翻坐具。
或雲随坐衣。
涅槃僧 或雲泥縛些那。
或雲泥伐散那。
此翻裙。
痍 音夷。
傷也。
痤 才何切。
疖也。
俳 步皆切。
雜戲也。
褰 音牽。
褶皺 上音折。
衣褶也。
下音绉。
蹙也。
?? 與腨同。
音軟。
腓腸也。
僧腳崎 舊雲僧祇支。
此翻掩腋衣。
用掩右腋。
覆左肩上。
尻 考平聲。
脊梁盡處。
龂 音銀。
齒根肉也。
欠時 欠伸。
即颦伸也。
抟 音團。
以手捏聚之也。
噎 音谒。
食窒氣不通也。
啜 昌悅切。
同歠。
嗗 音挖。
飲聲也。
噏 與吸同。
? 神紙切。
以舌取物也。
摡 音戲。
又音蓋。
拭取也。
?? 音數。
或逢擔棘刺人。
如是事戾身避。
或渡坑渠泥水處。
于中搖身過。
或時着衣。
回身看衣齊整。
不得搖身行入白衣舍坐。
應當學(十五)。
不得掉臂行入白衣舍。
應當學(十六)。
垂臂前卻也。
不犯者。
伴行不及。
以手招喚。
餘同上。
僧祇律雲。
若欲呼人。
不得雙舉手。
當以一手招。
不得掉臂行入白衣舍坐。
應當學(十七)。
僧祗律雲。
不得動手足坐家内。
好覆身入白衣舍。
應當學(十八)。
不好覆者。
處處露現。
不犯者。
被縛。
或風吹衣離體。
僧祇律雲。
安陀會當用緻物作。
若疏者。
當二重三重作。
若安陀會疏者。
郁多羅僧當用緻物作。
若郁多羅僧疏者。
僧伽梨當用緻物。
若僧伽梨疏者。
郁多羅僧當用緻物。
問。
今相傳雲。
佛制三衣。
俱用粗麻布。
何耶。
答。
比丘三衣。
所以禦寒障暑。
據律備開。
共有十種。
所謂劫貝衣。
刍摩衣等。
安有但用粗疏麻布之說。
止因世尊初出家時。
既脫珍禦。
樹神獻一麻衣。
而此麻衣。
乃百年前辟支佛之所留。
極為精細。
亦非粗疏。
後代展轉訛傳。
失于考訂。
故有此語耳。
今雖此方别有随常衣服。
不必兩重三重亦可。
然謂止許麻布。
不許用棉布者。
實非律文。
好覆身白衣舍坐。
應當學(十九)。
不得左右顧視行入白衣舍。
應當學(二十)。
不犯者。
仰瞻日時。
或命難梵行難。
左右處處求方便道欲逃走。
僧祇律雲。
谛視行時。
不得如馬低頭行。
當平視行。
防惡象牛馬。
當如擔辇人行。
不得東西視瞻。
若欲看時。
回身向所看處。
律攝雲。
不高視者。
舉目視前一逾伽地。
逾伽量者。
長四肘也。
不得左右顧視白衣舍坐。
應當學(二十一)。
根本律雲。
未請坐。
不應辄坐。
不應不善觀察而坐。
靜默入白衣舍。
應當學(二十二)。
不靜默者。
高聲大喚。
不犯者。
彼聾不聞聲。
靜默白衣舍坐。
應當學(二十三)。
不得戲笑行入白衣舍。
應當學(二十四)。
露齒笑也。
不犯者。
或唇痛不覆齒。
或念法歡喜而笑。
僧祇律雲。
若有可笑事。
不得出龂現齒大笑。
應忍之。
起無常苦空無我想死想。
複不止者。
當以衣角掩口。
摩得勒伽雲。
欠時不遮口。
突吉羅。
不得戲笑白衣舍坐。
應當學(二十五)。
用意受食。
應當學(二十六)。
不用意者。
捐棄羹飯。
不犯者。
缽小故飯堕案上。
五分律雲。
一心受食者。
左手一心持缽。
右手扶緣。
當平缽受食。
應當學(二十七)。
不平缽者。
溢滿也。
不犯者。
或時缽小故還堕案上。
平缽受羹。
應當學(二十八)。
六群受飯過多。
不容受羹。
故制。
羹飯等食。
應當學(二十九)。
不等者。
羹未至。
飯已盡。
飯未至羹已盡。
不犯者。
或時正須羹不須飯。
或時正須飯不須羹。
或日時欲過。
或命難梵行難疾疾食。
以次食。
應當學(三十)。
不次者。
缽中處處取食食。
不犯者。
或飯熱。
挑取冷處。
或日時欲過等。
十誦律雲。
不得缽中擇好食。
不得挑缽中而食。
廣當學(三十一)。
置四邊。
挑中央至缽底。
不犯者。
患食熱。
開令冷。
或日時欲過。
五分律雲。
不曲指收缽食。
不嗅食食。
若比丘不病。
不得自為己索羹飯。
應當學(三十二)。
如饑餓時故。
不犯者。
若病自索。
若為他。
他為己索。
不得以飯覆羹更望得。
應當學(三十三)。
不得視比座缽中。
應當學(三十四)。
視者。
視誰多誰少。
不犯者。
比座眼闇。
為看得食不得食。
淨不淨等。
當系缽想食。
應當學(三十五)。
不系缽想者。
左右顧視也。
不犯者。
或為眼闇比座瞻看。
或看日時等。
不得大抟飯食。
應當學(三十六)。
口不容受也。
不犯者。
日時欲過。
命難等疾疾食。
僧祇律雲。
不得大。
不得小。
如淫女兩粒三粒而食。
當可口食。
不得大張口待飯食。
應當學(三十七)。
不犯同上。
不得舍飯語。
應當學(三十八)。
不犯者。
噎而索水。
命難等作聲食。
僧祇律雲。
二師上座喚。
若咽未盡。
能使聲不異者。
得應。
若不能者。
咽已乃應。
若前人嫌者。
答言。
我口中有食。
故不即應。
五分律雲。
益食時。
聽言須不須。
不嫌诃食。
不得抟飯遙擲口中。
應當學(三十九)。
不犯者。
被系縛。
不得遺落飯食。
應當學(四十)。
半入口。
半在手也。
不犯者。
啖薄餅燋飯瓜甘蔗等。
不得頰食食。
應當學(四十一)。
故作大滿口。
令兩頰鼓起也。
不犯者。
日時欲過等。
不得嚼飯作聲食。
應當學(四十二)。
不犯者。
嚼幹餅及燋飯瓜果等。
十誦律雲。
啜粥不得作聲。
啖根莖等勿令大作聲。
僧祇律雲。
不得全吞食。
使嗗嗗作聲。
若咽喉病。
無罪。
不得大噏飯食。
應當學(四十三)。
張口遙呼噏也。
不犯者。
若口痛。
若食羹酪漿等。
不得舌?食。
應當學(四十四)。
不犯者。
或被縛。
或手有垢。
僧祇律雲。
不得?手食。
若酥油等着手。
當就缽緣上摡聚一處。
然後取食。
不得??指食。
若蜜及鹽等着指頭。
得??無罪。
不得振手食。
應當學(四十五)。
不犯者。
或食中有草有蟲。
或手有不淨。
欲振去之。
不得手把散飯食。
應當學(四十六)。
散飯者。
散棄飯也。
不犯如上說。
十誦律雲。
食堕所受草葉上者。
應食。
若有土者。
吹土卻而食。
或有多土著者。
水洗得食。
不得污手捉飲器。
應當學(四十七)。
有膩飯着手也。
不犯者。
草上受。
葉上受洗手受。
不得洗缽水棄白衣舍内。
應當學(四十八)。
不犯者。
澡槃承取水持棄外。
十誦律雲。
問主人棄。
不犯。
根本律雲。
不得以殘食置缽水中。
僧祇律雲。
食時當稱腹而取。
不得多受。
若淨人卒多與者。
未啖時應減與比座。
若比座不取。
應與沙彌及園民。
洗缽時不得一粒瀉棄地。
若有者。
應聚着闆上葉上。
若細粒。
若麨。
不可聚者。
無罪。
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九 音義 阿梨吒 不見翻譯。
阿毗昙 或雲阿毗達磨。
此翻無比法。
或翻對法。
即論藏也。
契經 即修多羅藏也。
契經契機。
故言契。
聖口所宣。
故言經。
搏 音博。
手擊也。
軍師 萬二千五百人為軍。
師者。
衆也。
尼師壇 此翻坐具。
或雲随坐衣。
涅槃僧 或雲泥縛些那。
或雲泥伐散那。
此翻裙。
痍 音夷。
傷也。
痤 才何切。
疖也。
俳 步皆切。
雜戲也。
褰 音牽。
褶皺 上音折。
衣褶也。
下音绉。
蹙也。
?? 與腨同。
音軟。
腓腸也。
僧腳崎 舊雲僧祇支。
此翻掩腋衣。
用掩右腋。
覆左肩上。
尻 考平聲。
脊梁盡處。
龂 音銀。
齒根肉也。
欠時 欠伸。
即颦伸也。
抟 音團。
以手捏聚之也。
噎 音谒。
食窒氣不通也。
啜 昌悅切。
同歠。
嗗 音挖。
飲聲也。
噏 與吸同。
? 神紙切。
以舌取物也。
摡 音戲。
又音蓋。
拭取也。
?? 音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