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九

關燈
古吳蕅益沙門 智旭 彙釋 ○六十八惡見不舍戒。

    大乘犯重。

    是謗法故。

     若比丘。

    作如是說。

    我知佛所說法。

    行淫欲非障道法。

    彼比丘谏此比丘言。

    大德莫作是語。

    莫謗世尊。

    謗世尊者不善。

    世尊不作是語。

    世尊無數方便。

    說犯淫欲是障道法。

    彼比丘谏此比丘時。

    堅持不舍。

    彼比丘乃至三谏。

    舍此事故。

    若再三谏。

    舍者善。

    不舍者。

    波逸提。

     緣 阿梨吒比丘生是惡見。

    諸比丘谏而不舍。

    白佛。

    佛令僧為作诃谏白四羯磨。

    而結此戒。

     相 三羯磨竟。

    波逸提。

    遮彼莫舍者。

    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

    餘三衆突吉羅。

     五分律雲。

    一比丘屏處谏舍者。

    一突吉羅。

    多比丘往谏舍者。

    二突吉羅。

    僧往谏舍者。

    三突吉羅。

    白竟舍者。

    四突吉羅。

    一羯磨竟舍者。

    五突吉羅。

    二羯磨竟舍。

    或三羯磨未竟舍者。

    六突吉羅。

    三羯磨竟。

    若舍若不舍。

    波逸提。

     證 大般若經雲。

    若染色欲。

    于生梵天尚能為障。

    況得無上正等菩提。

    是故菩薩斷欲出家。

    能得無上菩提。

    非不斷者。

     菩薩摩诃薩于五欲中。

    深生厭患。

    不為五欲過失所染。

    以無量門诃毀諸欲。

    欲為熾火。

    燒身心故。

    欲為穢惡。

    染自他故。

    欲為魁脍。

    于去來今常為害故。

    欲為怨敵。

    長夜伺求作衰損故。

    欲如草炬。

    欲如苦果。

    欲如利劍。

    欲如火聚。

    欲如毒器。

    欲如幻惑。

    欲如闇井。

    欲如詐親旃陀羅等。

    舍利子。

    諸菩薩摩诃薩。

    以如是等。

    無量過門。

    诃毀諸欲。

     ○六十九黨惡見人戒。

    大乘同制。

     若比丘。

    知如是語人。

    未作法。

    如是邪見而不舍。

    供給所須。

    共同羯磨止宿言語者。

    波逸提。

     緣 阿梨吒不舍惡見。

    諸比丘白佛。

    佛令僧作惡見不舍舉。

    白四羯磨。

    時六群供給所須等。

    故制。

     釋 未作法者。

    被舉未解。

    不舍者。

    僧诃谏而不舍。

    所須有二。

    一者法。

    教修增上戒。

    增上意。

    增上智。

    學問。

    誦經。

    二者财。

    供給四事。

    同羯磨者。

    同說戒。

     相 比丘尼波逸提(若随順被舉比丘三谏不舍。

    波羅夷)。

    不犯者。

    不知有是語人。

    及病倒持縛命難等。

     五分律雲。

    共語語語波逸提。

    共坐。

    坐坐波逸提。

    共宿。

    宿宿波逸提。

    共事。

    事事波逸提。

    雖舍惡見。

    僧未解羯磨。

    亦波逸提。

    若作惡見。

    僧未羯磨。

    突吉羅。

    若不知。

    及不如法羯磨。

    不犯。

     十誦律雲。

    若教他法。

    若從受法。

    若與他财。

    若取他财。

    若共宿。

    一切波逸提。

     根本律雲。

    若彼身病。

    看侍無犯。

    或共同居。

    令舍惡見。

    亦無犯。

     ○七十畜被擯沙彌戒。

    大乘同制。

     若比丘。

    知沙彌作如是言。

    我從佛聞法。

    若行淫欲。

    非障道法。

    彼比丘谏此沙彌如是言。

    汝莫诽謗世尊。

    謗世尊者不善。

    世尊不作是語。

    沙彌。

    世尊無數方便。

    說淫欲是障道法。

    彼比丘谏此沙彌時。

    堅持不舍。

    彼比丘應乃再三诃谏。

    令舍此事故。

    乃至三谏而舍者善。

    不舍者。

    彼比丘應語彼沙彌言。

    汝自今以去。

    不得言佛是我世尊。

    不得随逐餘比丘。

    如諸沙彌。

    得與餘比丘二三宿。

    汝今無是事。

    汝出去。

    滅去。

    不應住此。

    若比丘。

    知如是衆中被擯沙彌。

    而誘将畜養共止宿者。

    波逸提。

     緣 ?難陀有二沙彌。

    作是惡見。

    佛敕比丘為作诃谏白四羯磨。

    三谏不舍。

    乃令僧作滅??白四羯磨。

    六群知僧滅擯。

    而誘将畜養共止宿。

    故制。

     相 若自畜。

    若與人。

    若自誘。

    若教人。

    若共宿。

    盡波逸提。

    比丘尼波逸提。

    不犯者。

    不知是被擯。

    乃至命難等。

     根本律雲。

    若令彼舍惡見。

    雖權攝受。

    無犯。

     附 律攝雲。

    凡不見罪等被舍置人。

    共為受用。

    皆得惡作。

     僧祇律雲。

    若有人為二師所嫌。

    餘比丘不得誘引言。

    我與汝四事。

    汝當在我邊住。

    受經。

    誦經。

    若觀彼人。

    必當舍戒就俗者。

    得誘取已。

    當教言。

    汝當知二師恩甚重難報。

    汝應還彼自下住。

     ○七十一拒谏難問戒。

    大乘同制。

     若比丘。

    餘比丘如法谏時。

    如是語。

    我今不學此戒。

    當難問餘智慧持律比丘者。

    波逸提。

    若為知為學故。

    應難問。

     緣 起自闡陀比丘。

    故制。

     相 比丘尼波逸提。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谏者癡。

     ○七十二輕诃說戒戒。

    此是性罪。

    大乘同制。

     若比丘。

    說戒時作是語。

    大德。

    何用說是雜碎戒為。

    說是戒時。

    令人惱愧懷疑。

    輕诃戒故。

    波逸提。

     緣 衆比丘誦正法毗尼。

    六群恐其通利。

    數舉我罪。

    往語之言。

    若欲誦者。

    當誦四事及十三事。

    餘不應誦(雲雲)餘比丘察知其意欲滅法。

    白佛結戒相。

     毀呰阿毗昙及餘契經。

    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沙彌等毀所受戒等。

    亦突吉羅)。

    不犯者。

    語令病瘥乃誦。

    語令先求果證。

    不為滅法。

     五分律雲。

    若欲令人遠離毗尼。

    不讀不誦。

    而毀呰者。

    波逸提。

    若欲令波羅提木叉不得久住。

    而毀呰者。

    偷蘭遮。

    毀呰經亦如是毀呰餘四衆及在家二衆戒。

    突吉羅。

    比丘尼毀呰二部戒。

    波逸提。

    毀餘五衆戒。

    突吉羅。

    若恐新受戒人生疑廢退心。

    教未可誦戒。

    不犯。

     證 薩婆多論雲。

    何以诃戒經罪重。

    餘經罪輕。

    以戒是佛法之平地。

    萬善由之生。

    又一切佛弟子。

    皆依而住。

    若無戒則無所依。

    又入佛法之初門。

    若無戒者。

    無由入泥洹城。

    又是佛法之璎珞。

    莊嚴佛法。

    是故诃毀罪重。

     善見律雲。

    若學毗尼者有五德。

    一身自護戒。

    二能斷他疑。

    三入衆無畏。

    四能伏怨。

    家。

    五令正法久住。

    下至五比丘解律在世。

    能令正法久住。

    若中天竺佛法滅。

    邊地有五人受戒。

    滿十人。

    往中天竺。

    得與人具足戒。

    是名令正法久住。

    如是乃至二十人。

    得出罪。

    是名令正法久住。

    又持律有六德。

    一者守領波羅提木叉。

    二者知布薩。

    三者知自恣。

    四者知授人具足戒。

    五者受人依止。

    六者得畜沙彌。

    若不解律。

    但知修多羅阿毗昙。

    不得度沙彌。

    受人依止。

    以律師持律故。

    佛法住世五千歲。

     ○七十三無知戒。

    大乘同學。

     若比丘。

    說戒時。

    作如是語。

    我今始知此法。

    戒經所載。

    半月半月說。

    戒經來。

    餘比丘。

    知是比丘若二若三說戒中坐。

    何況多。

    彼比丘無知無解。

    若犯罪。

    應如法治更重增無知罪。

    語言。

    長老。

    汝無利。

    不善得。

    汝說戒時。

    不用心念。

    不一心攝耳聽法。

    彼無知故。

    波逸提。

     緣 六群中一人自知罪障。

    恐清淨比丘舉發。

    先往語言。

    我今始知(雲雲)諸比丘察知其故。

    白佛結戒。

     相 若不與彼罪者。

    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沙彌等不知自所受戒。

    突吉羅)。

    不犯者。

    未曾聞說戒。

    今始聞。

    若未曾聞廣說。

    今始聞。

    乃至錯說等。

     僧祇律雲。

    受具足已。

    應誦二部毗尼。

    若不能者。

    當誦一部。

    乃至若複不能。

    當誦初篇戒及偈。

    布薩時。

    應廣說五篇。

    乃至若複不能。

    當說初篇及偈。

    餘者僧常聞。

    不誦者。

    越毗尼罪。

    僧中應使誦利者說。

    餘人專心聽。

    不得坐禅及作餘業。

    若于四事乃至七滅诤法。

    中間随不聽。

    随得越毗尼罪。

    一切不聽。

    波逸提。

    此罪不得趣向人悔。

    當衆中持戒有威德人。

    所敬難者。

    于前悔。

    前人應诃言。

    長老。

    汝失善利。

    半月說波羅提木叉時。

    汝不尊重。

    不一心念。

    不攝耳聽法。

    诃已。

    波逸提悔過。

     ○七十四違反羯磨戒。

    大乘同學。

     若比丘。

    共同羯磨已。

    後如是言。

    諸比丘随親厚以衆僧物與者。

    波逸提。

     緣 沓婆摩羅子知僧事。

    設會布施不得住。

    衣服破壞。

    衆僧白二羯磨。

    以衣與之。

    六群亦在衆中。

    後乃更作是語。

    故制。

     相 比丘尼波逸提(沙彌等不得同羯磨。

    若私譏議。

    亦突吉羅)。

    不犯者。

    其事實爾。

     薩婆多論雲。

    凡僧中執勞苦人。

    若大德。

    其貧匮者。

    僧和合與。

    盡得與之。

    但言不應與。

    盡犯。

     ○七十五不與欲戒。

    大乘同學。

     若比丘。

    衆僧斷事未竟。

    不與欲而起去。

    波逸提。

     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