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施之。
勿望出入得報。
詣僧坊乞者。
若自有糧。
不須施之。
若無糧食。
施之無咎。
若比丘。
不坐禅。
不誦經。
不營佛法僧事。
受人施。
為施所堕。
若前人無此三業。
知而轉施。
與者受者。
皆為施所堕。
甯吞鐵丸而死。
不以無戒食人信施。
若足食已。
更強食者。
不加色力。
但增其患。
是故不應無度食也。
大般涅槃經雲。
若一切法無常苦無我。
雲何為食起身口意三種惡業。
若為貪食。
起三惡業。
所得财物。
衆皆共言。
後受苦果。
無共分者。
複觀一切衆生為飲食故。
身心受苦。
我當雲何于是食中而生貪着。
複次因于飲食身為增長。
我今出家受戒修道為欲舍身。
今貪此食。
雲何當得舍此身耶。
如是觀已。
雖複受食。
猶如曠野食其子肉。
其心厭惡。
都不甘樂。
深觀揣食。
有如是過。
次觀觸食。
如被剝牛。
為無量蟲之所啑食。
次觀思食。
如大火聚。
識食。
猶如三百?矛。
若有比丘乞食。
預作是念。
願得好者。
願必多得。
亦願速得。
不名于食得厭離想。
所修善法。
日夜衰耗。
不善之法。
慚當增長。
若欲乞食。
先當願言。
令諸乞者悉得飽滿。
其施食者得無量福。
我若得食。
為療毒身。
修習善法。
利益衆生。
作是願時。
所修善法。
日夜增長。
不善之法。
慚當消滅。
○三十六使他犯餘食法戒。
大乘比丘同學。
若比丘。
知他比丘足食已。
若受請不作餘食法。
殷勤請與食。
長老取是食。
以是因緣非餘。
欲使他犯。
波逸提。
緣 貪餮。
比丘為他所诃。
心懷恚恨。
故令他犯。
故制。
相 若彼受食。
咽咽二俱波逸提。
若彼不食。
與者突吉羅。
想疑等同上。
不犯者。
不知已足食。
不令他犯。
○三十七非時食戒。
大乘同學。
若比丘。
非時受食食者。
波逸提。
緣 迦留陀夷日暮乞食。
一妊婦持食出門。
值天雷電。
暫見其面。
怖稱是鬼。
即便堕身。
恚言。
沙門釋子。
甯自破腹。
不應夜乞食。
故制。
根本律雲。
十七衆入城乞食。
聞女人作可愧恥語。
即忍饑不複巡家。
有諸俗侶在園遊宴。
日時已過。
持與飽食。
邬波難陀問之。
答曰。
午前不得。
中後不?。
豈我忍饑而取命過。
佛聞诃責而制學處。
釋 時者。
明相出至日中。
非時者。
日中至明相未出。
相 比丘尼波逸提。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啖黑石蜜。
病服吐下藥。
煮麥不令皮破。
漉汁飲之。
若喉中哯出還咽。
根本律雲。
非時。
非時想。
疑。
皆堕罪。
時非時想。
疑。
皆惡作罪。
時。
時想。
非時。
時想。
不犯。
證 舍利弗問經雲。
舍利弗複白佛言。
世尊。
有諸檀越。
造僧伽藍。
厚置資給。
供來世僧。
有似出家人。
非時就典食者索食。
與者食者。
得何等罪。
其本檀越。
得何等福。
佛言。
非時食者。
是破戒人。
是犯盜人。
非時與者。
亦破戒人。
亦犯盜人。
盜檀越物。
非施主意。
施主無福。
以失物故。
但有發心置立之善。
舍利弗言。
時受時食。
食不盡者。
非時複食。
或有時受。
至非時食複得福不。
佛言。
時食淨者。
是即福田。
是即出家。
是即僧伽。
是即天人良友。
是即天人導師。
其不淨者。
猶為破戒劫盜餓鬼。
為罪窟宅。
非時索者。
以時非時。
非時辄與。
是典食者是名退道惡魔。
名三惡道破器癞病人。
壞善果故。
諸婆羅門。
不非時食。
外道梵志。
亦不邪食。
況我弟子知法行法。
而當爾耶。
凡如此者。
非我弟子。
非法之人。
盜與盜受一團一撮片鹽片酢。
死堕燋腸地獄。
吞熱鐵丸。
從地獄出。
生豬狗中。
食諸不淨。
又生惡鳥。
人怪其聲。
後生餓鬼。
還伽藍中。
處都圊内。
啖食糞穢。
并百千萬歲。
更生人中。
貧窮下賤。
所可言說。
人不信用。
不如盜一人物。
其罪尚輕。
割奪多人福田故。
斷出世道故。
附 根本尼陀那雲。
有病苾刍。
醫令以水和麨。
非時可食。
佛言。
有無齒牛食麥。
後時便出。
其粒仍全。
用此為麨。
非時應服。
服猶不瘥。
用生麥麨。
多将水攪。
以物濾之。
然後應服。
服猶不瘥。
佛言。
醫人處方令服麨飲。
若稠若團。
随意應服。
凡所有事。
我為病人非時開者。
于病瘥後。
鹹不應作。
百一羯磨雲。
有五種果。
若時非時。
若病無病。
并随意食。
一诃梨勒。
此雲天主持來。
二毗醯勒。
三庵摩勒。
即嶺南餘甘子。
形似槟榔。
食之除風。
四末粟者。
即胡椒。
五畢茇利。
即蒟醬。
删補羯磨雲。
有渴病因緣。
許受非時漿。
謂果漿蜜漿等。
澄如水色。
以水渧淨。
受之。
有風熱病因緣。
許受五種七日藥。
有諸病因緣。
聽受盡形壽藥。
謂一切鹹苦酸辛不任食者。
如姜椒之類乃至白術散丸湯膏之類。
若非時漿不得留至明日。
若七日藥。
不得畜至八日。
南海寄歸雲。
牙中食在。
舌上膩存。
未将淨水重漱已來。
涎唾必須外棄。
若日時過。
更犯非時。
觀水觀時。
是曰律師。
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七 音義 迮 音摘。
迫也。
苫 詩廉切。
草覆屋也。
般陀 亦雲娑伽陀。
此翻繼道。
亦翻小路邊生。
八他勝法 尼有八棄罪。
于淫盜殺妄外。
更加觸八覆随四戒。
具如尼戒中廣明。
泥洹 即涅槃。
此翻滅度。
卑 音忌。
亦音其。
舉也。
俗作舁。
讀如異。
并訛。
優波離 或雲邬波離。
此翻上首。
以其持律。
為衆綱紀。
或翻近執。
佛為太子時。
彼為親近執事之臣。
餮 音帖。
貪食也。
維那 梵雲羯磨陀那。
此翻事知。
亦翻悅衆。
維那二字。
華梵雙舉。
維是綱維。
華言也。
那是梵語。
略去羯磨陀三字也。
北方果 北俱盧州自然粳等。
天神蕅 阿耨達池中之蕅也。
揣食 即抟食。
亦名段食有形段故。
觸食 前六識相應之觸心所。
對前境生喜樂。
如觀劇戲。
終日不食而自飽等。
又涼援諸觸能滋養身。
思食 第六識相應之思心所。
于可意境而生希望。
意思資潤。
諸根增長。
又思想飲食。
令人不死。
如小兒視梁上懸袋。
及望梅止渴等。
識食 第八識執持之相。
由前三食勢分所資。
令此識增勝。
能持諸根大種故。
又第七識執第八識為自内我。
此是三界生因。
名之為食。
若入滅受想定。
令第七識染分心心所滅不複執第八識為我。
便于三界不得久住。
故知識是食也。
若約六道分别者。
人畜具四食。
段食顯勝。
鬼神欲天除段食。
則具三食。
觸食顯勝。
禅天除段觸二食。
則具二食。
思食顯勝。
無想四空并無間獄。
除段觸思三食。
唯依識食而住。
啑 作答切。
齧也。
? 作管切。
音缵。
鋋也。
鋋音禅。
小矛也。
矛 音謀。
兵器如鋋而有三廉。
十七衆 即十七群童子。
最大者年十七。
最小者年十二。
共求出家。
因呼為十七群比丘。
邬波難陀 即?難陀也。
哯 以淺切。
音衍。
圊 音清。
溷也。
廁也。
至穢之處。
宜常修治使清潔也。
蒟 音舉。
果也。
似王瓜蔓。
生子長大。
苗為留藤。
實似桑椹。
皮黑肉白。
食之辛香。
今嶺南人取其葉合槟榔食之。
勿望出入得報。
詣僧坊乞者。
若自有糧。
不須施之。
若無糧食。
施之無咎。
若比丘。
不坐禅。
不誦經。
不營佛法僧事。
受人施。
為施所堕。
若前人無此三業。
知而轉施。
與者受者。
皆為施所堕。
甯吞鐵丸而死。
不以無戒食人信施。
若足食已。
更強食者。
不加色力。
但增其患。
是故不應無度食也。
大般涅槃經雲。
若一切法無常苦無我。
雲何為食起身口意三種惡業。
若為貪食。
起三惡業。
所得财物。
衆皆共言。
後受苦果。
無共分者。
複觀一切衆生為飲食故。
身心受苦。
我當雲何于是食中而生貪着。
複次因于飲食身為增長。
我今出家受戒修道為欲舍身。
今貪此食。
雲何當得舍此身耶。
如是觀已。
雖複受食。
猶如曠野食其子肉。
其心厭惡。
都不甘樂。
深觀揣食。
有如是過。
次觀觸食。
如被剝牛。
為無量蟲之所啑食。
次觀思食。
如大火聚。
識食。
猶如三百?矛。
若有比丘乞食。
預作是念。
願得好者。
願必多得。
亦願速得。
不名于食得厭離想。
所修善法。
日夜衰耗。
不善之法。
慚當增長。
若欲乞食。
先當願言。
令諸乞者悉得飽滿。
其施食者得無量福。
我若得食。
為療毒身。
修習善法。
利益衆生。
作是願時。
所修善法。
日夜增長。
不善之法。
慚當消滅。
○三十六使他犯餘食法戒。
大乘比丘同學。
若比丘。
知他比丘足食已。
若受請不作餘食法。
殷勤請與食。
長老取是食。
以是因緣非餘。
欲使他犯。
波逸提。
緣 貪餮。
比丘為他所诃。
心懷恚恨。
故令他犯。
故制。
相 若彼受食。
咽咽二俱波逸提。
若彼不食。
與者突吉羅。
想疑等同上。
不犯者。
不知已足食。
不令他犯。
○三十七非時食戒。
大乘同學。
若比丘。
非時受食食者。
波逸提。
緣 迦留陀夷日暮乞食。
一妊婦持食出門。
值天雷電。
暫見其面。
怖稱是鬼。
即便堕身。
恚言。
沙門釋子。
甯自破腹。
不應夜乞食。
故制。
根本律雲。
十七衆入城乞食。
聞女人作可愧恥語。
即忍饑不複巡家。
有諸俗侶在園遊宴。
日時已過。
持與飽食。
邬波難陀問之。
答曰。
午前不得。
中後不?。
豈我忍饑而取命過。
佛聞诃責而制學處。
釋 時者。
明相出至日中。
非時者。
日中至明相未出。
相 比丘尼波逸提。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啖黑石蜜。
病服吐下藥。
煮麥不令皮破。
漉汁飲之。
若喉中哯出還咽。
根本律雲。
非時。
非時想。
疑。
皆堕罪。
時非時想。
疑。
皆惡作罪。
時。
時想。
非時。
時想。
不犯。
證 舍利弗問經雲。
舍利弗複白佛言。
世尊。
有諸檀越。
造僧伽藍。
厚置資給。
供來世僧。
有似出家人。
非時就典食者索食。
與者食者。
得何等罪。
其本檀越。
得何等福。
佛言。
非時食者。
是破戒人。
是犯盜人。
非時與者。
亦破戒人。
亦犯盜人。
盜檀越物。
非施主意。
施主無福。
以失物故。
但有發心置立之善。
舍利弗言。
時受時食。
食不盡者。
非時複食。
或有時受。
至非時食複得福不。
佛言。
時食淨者。
是即福田。
是即出家。
是即僧伽。
是即天人良友。
是即天人導師。
其不淨者。
猶為破戒劫盜餓鬼。
為罪窟宅。
非時索者。
以時非時。
非時辄與。
是典食者是名退道惡魔。
名三惡道破器癞病人。
壞善果故。
諸婆羅門。
不非時食。
外道梵志。
亦不邪食。
況我弟子知法行法。
而當爾耶。
凡如此者。
非我弟子。
非法之人。
盜與盜受一團一撮片鹽片酢。
死堕燋腸地獄。
吞熱鐵丸。
從地獄出。
生豬狗中。
食諸不淨。
又生惡鳥。
人怪其聲。
後生餓鬼。
還伽藍中。
處都圊内。
啖食糞穢。
并百千萬歲。
更生人中。
貧窮下賤。
所可言說。
人不信用。
不如盜一人物。
其罪尚輕。
割奪多人福田故。
斷出世道故。
附 根本尼陀那雲。
有病苾刍。
醫令以水和麨。
非時可食。
佛言。
有無齒牛食麥。
後時便出。
其粒仍全。
用此為麨。
非時應服。
服猶不瘥。
用生麥麨。
多将水攪。
以物濾之。
然後應服。
服猶不瘥。
佛言。
醫人處方令服麨飲。
若稠若團。
随意應服。
凡所有事。
我為病人非時開者。
于病瘥後。
鹹不應作。
百一羯磨雲。
有五種果。
若時非時。
若病無病。
并随意食。
一诃梨勒。
此雲天主持來。
二毗醯勒。
三庵摩勒。
即嶺南餘甘子。
形似槟榔。
食之除風。
四末粟者。
即胡椒。
五畢茇利。
即蒟醬。
删補羯磨雲。
有渴病因緣。
許受非時漿。
謂果漿蜜漿等。
澄如水色。
以水渧淨。
受之。
有風熱病因緣。
許受五種七日藥。
有諸病因緣。
聽受盡形壽藥。
謂一切鹹苦酸辛不任食者。
如姜椒之類乃至白術散丸湯膏之類。
若非時漿不得留至明日。
若七日藥。
不得畜至八日。
南海寄歸雲。
牙中食在。
舌上膩存。
未将淨水重漱已來。
涎唾必須外棄。
若日時過。
更犯非時。
觀水觀時。
是曰律師。
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七 音義 迮 音摘。
迫也。
苫 詩廉切。
草覆屋也。
般陀 亦雲娑伽陀。
此翻繼道。
亦翻小路邊生。
八他勝法 尼有八棄罪。
于淫盜殺妄外。
更加觸八覆随四戒。
具如尼戒中廣明。
泥洹 即涅槃。
此翻滅度。
卑 音忌。
亦音其。
舉也。
俗作舁。
讀如異。
并訛。
優波離 或雲邬波離。
此翻上首。
以其持律。
為衆綱紀。
或翻近執。
佛為太子時。
彼為親近執事之臣。
餮 音帖。
貪食也。
維那 梵雲羯磨陀那。
此翻事知。
亦翻悅衆。
維那二字。
華梵雙舉。
維是綱維。
華言也。
那是梵語。
略去羯磨陀三字也。
北方果 北俱盧州自然粳等。
天神蕅 阿耨達池中之蕅也。
揣食 即抟食。
亦名段食有形段故。
觸食 前六識相應之觸心所。
對前境生喜樂。
如觀劇戲。
終日不食而自飽等。
又涼援諸觸能滋養身。
思食 第六識相應之思心所。
于可意境而生希望。
意思資潤。
諸根增長。
又思想飲食。
令人不死。
如小兒視梁上懸袋。
及望梅止渴等。
識食 第八識執持之相。
由前三食勢分所資。
令此識增勝。
能持諸根大種故。
又第七識執第八識為自内我。
此是三界生因。
名之為食。
若入滅受想定。
令第七識染分心心所滅不複執第八識為我。
便于三界不得久住。
故知識是食也。
若約六道分别者。
人畜具四食。
段食顯勝。
鬼神欲天除段食。
則具三食。
觸食顯勝。
禅天除段觸二食。
則具二食。
思食顯勝。
無想四空并無間獄。
除段觸思三食。
唯依識食而住。
啑 作答切。
齧也。
? 作管切。
音缵。
鋋也。
鋋音禅。
小矛也。
矛 音謀。
兵器如鋋而有三廉。
十七衆 即十七群童子。
最大者年十七。
最小者年十二。
共求出家。
因呼為十七群比丘。
邬波難陀 即?難陀也。
哯 以淺切。
音衍。
圊 音清。
溷也。
廁也。
至穢之處。
宜常修治使清潔也。
蒟 音舉。
果也。
似王瓜蔓。
生子長大。
苗為留藤。
實似桑椹。
皮黑肉白。
食之辛香。
今嶺南人取其葉合槟榔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