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相 種種販賣。
得者舍堕。
不得。
突吉羅。
比丘尼舍堕。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與五衆出家人貿易。
自審定不相高下。
不與餘人貿易。
若使淨人貿易。
若悔者應還。
若以蘇易油。
以油易蘇。
僧祇律雲。
若肆上物先有定價。
比丘持直來買。
置地時。
應語物主言。
此直。
知是物。
若不語默持去。
越毗尼罪。
若彼物應直五十而索百錢。
比丘言我以五十。
知是。
如是不名為下。
若比丘。
知前人欲買物。
不得抄買。
買者越毗尼罪。
若作是念。
此後谷當貴。
籴時越毗尼罪。
粜時舍堕。
若恐某時谷貴。
我今籴此谷。
依是得誦經坐禅行道。
到時谷大貴。
食長。
與二師。
或作功德。
餘者粜得利無罪。
買缽買藥等亦爾。
五分律雲。
若欲貿易。
應使淨人。
語言。
為我以此物易彼物。
又應心念。
甯使彼得我利。
我不得彼利。
若自貿易。
應于五衆中。
若與白衣貿易。
突吉羅。
根本律雲。
若為利買。
不為利賣。
買時惡作。
賣時無犯。
若不為利買。
為利故賣。
買時無犯。
賣時舍堕。
若向餘方買物而去。
元不求利。
到處賣時。
雖得利無犯。
律攝雲。
若賣買時。
不依實說。
或以僞濫鬥稱欺诳于他。
得妄語罪。
獲物之時。
犯盜。
凡持财物欲賣買時。
先須定意無求利心。
随處獲利。
悉皆無犯。
尼陀那雲。
苾刍不應為他俗人斷價。
不應酬價高下。
若無俗人代酬。
應可二三得自酬價。
過此得惡作罪。
十誦律雲。
以此不淨物買食。
口口突吉羅。
買衣。
随着波逸提。
若共貿物。
前人心悔。
應還。
若過七日。
不應還。
若以減價索他貴衣。
突吉羅。
若必須是物。
三索不肯者。
應覓淨人使買。
薩婆多論雲。
甯作屠兒。
不為販賣。
一切欺害故。
此販賣物。
設與衆僧作食。
僧不應食。
作四方僧房。
不得住中。
作塔作像。
不應向禮。
又雲。
但佛作意禮(作意禮者。
不必身口緻禮也。
所以如此嚴拒絕者。
正恐無慚之輩。
妄以供養三寶為有功德。
僥幸補過耳)。
凡作持戒比丘。
不應受用此物。
若此比丘死。
此物應羯磨分(既死則無複貪心可長。
故仍同亡比丘物。
羯磨分之)。
○二十一畜長缽戒。
大乘為衆生故不同學。
若比丘。
畜長缽不淨施。
得齊十日。
過者。
尼薩耆波逸提。
緣 六群畜缽。
好者持。
不好者置。
有居士詣房觀看。
譏嫌如陶師賣瓦肆。
故制。
阿難得蘇摩國貴價缽。
欲奉大迦葉而适不在。
恐犯此戒。
佛問迦葉幾時當還。
報言十日。
乃聽畜齊十日。
釋 缽有二種。
鐵缽。
瓦缽。
根本律雲。
上缽受二升米飯。
中者升半。
小者一升。
相 十日中所得缽。
若得若不得。
至第十一日明相出。
盡舍堕。
餘如長衣戒說。
比丘尼舍堕。
律攝雲。
若減量。
若過量。
若拟與餘人出家近圓。
濟其所用。
雖不分别。
無犯。
若為貯羹菜。
或用飲水。
畜二小缽。
及安鹽盤子并匙。
悉無犯。
又于大缽之中随容小缽。
若順所須。
多畜非犯。
應更畜一大缽。
防阙事故。
薩婆多論雲。
若畜長白鐵缽。
瓦缽未燒。
一切不應量缽。
突吉羅。
第三分雲。
鍵??小缽次缽。
聽不作淨施畜。
五分律雲。
若得二缽。
應問師。
何者勝。
師若不善分别。
應各五日用。
自知勝者受持。
不如者與人。
辯 問。
律攝許減量過量等。
若順所須。
多畜非犯。
薩婆多論。
若畜長白鐵缽等。
皆突吉羅。
此複何從。
答。
言順所須。
則雖多亦有分限。
若畜白鐵缽等。
既非堪用之物。
必是積聚悭貪。
安得無犯。
○二十二畜缽求好戒。
大乘同學。
若比丘。
畜缽。
減五綴不漏。
更求新缽。
為好故。
尼薩耆波逸提。
彼比丘。
應往僧中舍。
展轉取最下缽與之。
令持。
乃至破。
應持。
此是時。
緣 ?難陀缽破。
入舍衛城向諸居士求缽。
破一缽得多缽。
異時居士于一處集。
各自言得福無量。
以市缽與?難陀故。
即共譏嫌。
故制。
釋 五綴者。
相去兩指間一綴。
十誦律雲。
聽用若鐵若銅綴缽。
根本律雲。
若缽難得。
随意修理。
若易得處。
應可棄之。
更覓好者。
相 滿五綴不漏。
更求新者。
突吉羅。
比丘尼舍堕。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減五綴漏故求。
若為他求。
他為己求。
不求而得。
施僧次得。
自價買畜。
根本律雲。
此缽不應守持。
不應分别。
亦不與人。
應畜二缽袋。
好者安長缽。
不好者安舊缽。
乞食時。
應将二缽。
得幹飯。
着長缽中。
得濕飯。
着舊缽中。
應于舊缽中食。
先洗長缽。
曬曝安置。
皆以長缽為先。
安龛及火熏時。
皆于好處先安。
長缽。
若道行時。
舊缽遣人持。
長缽自持。
無人為擎者。
長缽安左畔。
舊缽安右畔。
自持而去。
此之治罰。
乃至盡形。
或至破來。
應好護持。
違者得越法罪。
僧祇律雲。
是持綴缽比丘。
若故打破。
波逸提。
或二師知識等。
憫其洗缽妨道。
藏去不見已。
更乞無罪。
乞得一缽。
應受持。
若得兩缽。
一入僧淨廚。
乃至得十缽。
九入僧淨廚。
求得缽直亦如是。
薩婆多摩得勒伽雲。
若乞得衆多缽。
應舍一意所貪樂者。
餘者應與同意。
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五 音義 五衣 尼于三衣外。
更加掩腋衣。
覆肩衣也。
尼犍子 具雲薩遮尼幹。
此翻離系。
自餓外道也。
亦翻不系。
拔發露形。
無所貯蓄。
褋 音疊。
?? 音衛。
織餘??也。
蛹 音勇。
繭蟲也。
毳 吹去聲。
獸毛細者。
劫貝 或雲劫波育。
或雲迦波羅。
即木棉也。
拘遮羅 不見有翻。
恐即俱蘇摩。
此翻華。
刍摩 此雲細軟。
亦麻之類。
憍奢耶 即蠶綿也。
間紃 間去聲。
紃音巡。
紡縷也。
羺 奴侯切。
胡羊也。
犁車子 或雲離車。
或雲離奢。
此翻邊地主。
又翻仙族王。
又翻傳集國政。
磔 音摘。
張開手指度物也。
正作搩。
赍 同赍。
音齑。
持遺人也。
裝也。
送也。
行道所用也。
坌 盆去聲。
邬波索迦 即優婆塞。
鍵?? 或雲犍瓷。
犍茨。
建镃。
此翻淺缽。
今呼為鐼子。
鐼訛音訓。
然遍查律中。
并無鐼子。
又按海篇。
鐼音墳。
鐵也。
飾也。
又音奔。
平木器也。
字彙雖音火運切。
而是鐵屬。
又與锛同。
亦平木器。
不知此名起自何人。
今律堂中皆訛稱之。
按律雲鍵??入小缽。
小缽入次缽。
次缽入大缽。
綴 音拙。
又音贅。
聯也。
得者舍堕。
不得。
突吉羅。
比丘尼舍堕。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與五衆出家人貿易。
自審定不相高下。
不與餘人貿易。
若使淨人貿易。
若悔者應還。
若以蘇易油。
以油易蘇。
僧祇律雲。
若肆上物先有定價。
比丘持直來買。
置地時。
應語物主言。
此直。
知是物。
若不語默持去。
越毗尼罪。
若彼物應直五十而索百錢。
比丘言我以五十。
知是。
如是不名為下。
若比丘。
知前人欲買物。
不得抄買。
買者越毗尼罪。
若作是念。
此後谷當貴。
籴時越毗尼罪。
粜時舍堕。
若恐某時谷貴。
我今籴此谷。
依是得誦經坐禅行道。
到時谷大貴。
食長。
與二師。
或作功德。
餘者粜得利無罪。
買缽買藥等亦爾。
五分律雲。
若欲貿易。
應使淨人。
語言。
為我以此物易彼物。
又應心念。
甯使彼得我利。
我不得彼利。
若自貿易。
應于五衆中。
若與白衣貿易。
突吉羅。
根本律雲。
若為利買。
不為利賣。
買時惡作。
賣時無犯。
若不為利買。
為利故賣。
買時無犯。
賣時舍堕。
若向餘方買物而去。
元不求利。
到處賣時。
雖得利無犯。
律攝雲。
若賣買時。
不依實說。
或以僞濫鬥稱欺诳于他。
得妄語罪。
獲物之時。
犯盜。
凡持财物欲賣買時。
先須定意無求利心。
随處獲利。
悉皆無犯。
尼陀那雲。
苾刍不應為他俗人斷價。
不應酬價高下。
若無俗人代酬。
應可二三得自酬價。
過此得惡作罪。
十誦律雲。
以此不淨物買食。
口口突吉羅。
買衣。
随着波逸提。
若共貿物。
前人心悔。
應還。
若過七日。
不應還。
若以減價索他貴衣。
突吉羅。
若必須是物。
三索不肯者。
應覓淨人使買。
薩婆多論雲。
甯作屠兒。
不為販賣。
一切欺害故。
此販賣物。
設與衆僧作食。
僧不應食。
作四方僧房。
不得住中。
作塔作像。
不應向禮。
又雲。
但佛作意禮(作意禮者。
不必身口緻禮也。
所以如此嚴拒絕者。
正恐無慚之輩。
妄以供養三寶為有功德。
僥幸補過耳)。
凡作持戒比丘。
不應受用此物。
若此比丘死。
此物應羯磨分(既死則無複貪心可長。
故仍同亡比丘物。
羯磨分之)。
○二十一畜長缽戒。
大乘為衆生故不同學。
若比丘。
畜長缽不淨施。
得齊十日。
過者。
尼薩耆波逸提。
緣 六群畜缽。
好者持。
不好者置。
有居士詣房觀看。
譏嫌如陶師賣瓦肆。
故制。
阿難得蘇摩國貴價缽。
欲奉大迦葉而适不在。
恐犯此戒。
佛問迦葉幾時當還。
報言十日。
乃聽畜齊十日。
釋 缽有二種。
鐵缽。
瓦缽。
根本律雲。
上缽受二升米飯。
中者升半。
小者一升。
相 十日中所得缽。
若得若不得。
至第十一日明相出。
盡舍堕。
餘如長衣戒說。
比丘尼舍堕。
律攝雲。
若減量。
若過量。
若拟與餘人出家近圓。
濟其所用。
雖不分别。
無犯。
若為貯羹菜。
或用飲水。
畜二小缽。
及安鹽盤子并匙。
悉無犯。
又于大缽之中随容小缽。
若順所須。
多畜非犯。
應更畜一大缽。
防阙事故。
薩婆多論雲。
若畜長白鐵缽。
瓦缽未燒。
一切不應量缽。
突吉羅。
第三分雲。
鍵??小缽次缽。
聽不作淨施畜。
五分律雲。
若得二缽。
應問師。
何者勝。
師若不善分别。
應各五日用。
自知勝者受持。
不如者與人。
辯 問。
律攝許減量過量等。
若順所須。
多畜非犯。
薩婆多論。
若畜長白鐵缽等。
皆突吉羅。
此複何從。
答。
言順所須。
則雖多亦有分限。
若畜白鐵缽等。
既非堪用之物。
必是積聚悭貪。
安得無犯。
○二十二畜缽求好戒。
大乘同學。
若比丘。
畜缽。
減五綴不漏。
更求新缽。
為好故。
尼薩耆波逸提。
彼比丘。
應往僧中舍。
展轉取最下缽與之。
令持。
乃至破。
應持。
此是時。
緣 ?難陀缽破。
入舍衛城向諸居士求缽。
破一缽得多缽。
異時居士于一處集。
各自言得福無量。
以市缽與?難陀故。
即共譏嫌。
故制。
釋 五綴者。
相去兩指間一綴。
十誦律雲。
聽用若鐵若銅綴缽。
根本律雲。
若缽難得。
随意修理。
若易得處。
應可棄之。
更覓好者。
相 滿五綴不漏。
更求新者。
突吉羅。
比丘尼舍堕。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減五綴漏故求。
若為他求。
他為己求。
不求而得。
施僧次得。
自價買畜。
根本律雲。
此缽不應守持。
不應分别。
亦不與人。
應畜二缽袋。
好者安長缽。
不好者安舊缽。
乞食時。
應将二缽。
得幹飯。
着長缽中。
得濕飯。
着舊缽中。
應于舊缽中食。
先洗長缽。
曬曝安置。
皆以長缽為先。
安龛及火熏時。
皆于好處先安。
長缽。
若道行時。
舊缽遣人持。
長缽自持。
無人為擎者。
長缽安左畔。
舊缽安右畔。
自持而去。
此之治罰。
乃至盡形。
或至破來。
應好護持。
違者得越法罪。
僧祇律雲。
是持綴缽比丘。
若故打破。
波逸提。
或二師知識等。
憫其洗缽妨道。
藏去不見已。
更乞無罪。
乞得一缽。
應受持。
若得兩缽。
一入僧淨廚。
乃至得十缽。
九入僧淨廚。
求得缽直亦如是。
薩婆多摩得勒伽雲。
若乞得衆多缽。
應舍一意所貪樂者。
餘者應與同意。
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五 音義 五衣 尼于三衣外。
更加掩腋衣。
覆肩衣也。
尼犍子 具雲薩遮尼幹。
此翻離系。
自餓外道也。
亦翻不系。
拔發露形。
無所貯蓄。
褋 音疊。
?? 音衛。
織餘??也。
蛹 音勇。
繭蟲也。
毳 吹去聲。
獸毛細者。
劫貝 或雲劫波育。
或雲迦波羅。
即木棉也。
拘遮羅 不見有翻。
恐即俱蘇摩。
此翻華。
刍摩 此雲細軟。
亦麻之類。
憍奢耶 即蠶綿也。
間紃 間去聲。
紃音巡。
紡縷也。
羺 奴侯切。
胡羊也。
犁車子 或雲離車。
或雲離奢。
此翻邊地主。
又翻仙族王。
又翻傳集國政。
磔 音摘。
張開手指度物也。
正作搩。
赍 同赍。
音齑。
持遺人也。
裝也。
送也。
行道所用也。
坌 盆去聲。
邬波索迦 即優婆塞。
鍵?? 或雲犍瓷。
犍茨。
建镃。
此翻淺缽。
今呼為鐼子。
鐼訛音訓。
然遍查律中。
并無鐼子。
又按海篇。
鐼音墳。
鐵也。
飾也。
又音奔。
平木器也。
字彙雖音火運切。
而是鐵屬。
又與锛同。
亦平木器。
不知此名起自何人。
今律堂中皆訛稱之。
按律雲鍵??入小缽。
小缽入次缽。
次缽入大缽。
綴 音拙。
又音贅。
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