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方便殺。
一切波羅夷。
不死。
偷蘭遮。
八部及畜生解語變形求殺。
殺者偷蘭遮。
不死。
突吉羅。
實人人想殺。
波羅夷。
人疑。
偷蘭遮(依根本律亦波羅夷)。
人作非人想。
非人人想。
非人疑。
非人想。
一切偷蘭遮。
比丘尼波羅夷。
餘三衆突吉羅滅擯。
不犯者。
誤殺無害心。
最初未制戒等。
第四分雲。
方便堕他胎。
波羅夷。
母死兒活。
母死無犯。
但得偷蘭罪。
衆多比丘遣一人斷他命。
一切波羅夷。
方便欲自殺。
偷蘭遮。
僧祇律雲。
方便欲自殺時。
偷蘭罪。
若自殺已。
波羅夷。
用刀治愛處。
偷蘭遮。
愛處者。
離谷道邊各四指。
根本尼陀那雲。
不應截痔。
五分律雲。
入母胎後。
至四十九日。
名為似人。
過此。
盡名為人。
若人。
若似人。
殺者盡波羅夷。
若作書令彼殺。
字字偷蘭遮。
書至彼。
彼因是死。
波羅夷。
若作相似語教人殺。
彼因此死。
波羅夷。
獨作獨想。
突吉羅。
不獨獨想。
獨不獨想。
皆偷蘭遮。
凡發殺心時。
突吉羅。
作方便時。
偷蘭遮。
死者。
波羅夷。
有二比丘相瞋。
後共道行。
于路相打。
一人遂死。
佛言。
無殺心。
不犯重。
瞋打比丘。
波逸提。
從今不聽相瞋未悔謝者共道行。
犯者突吉羅。
欲殺彼而誤殺此。
偷蘭遮。
十誦律雲。
若為人作坑桁弶罥等。
人因是死。
波羅夷。
若不即死。
後因是死。
亦波羅夷。
後不因死。
偷蘭遮。
若為非人作。
非人死者。
偷蘭遮。
人死。
畜生死。
皆突吉羅(應雲人畜死無犯。
本無殺心故。
但于非人邊得方便罪)。
若為畜生作。
畜生死者。
波逸提。
人非人死。
皆突吉羅(亦但從畜生邊結方便罪)。
若不定為一事作。
諸有來者皆令死。
人死。
波羅夷。
非人死。
偷蘭遮。
畜生死。
波逸提。
都無死者。
一偷蘭遮。
二突吉羅。
自斷陰。
偷蘭遮。
自斷指。
突吉羅。
殺化人。
偷蘭遮。
殺心打人不死。
偷蘭遮。
看病久。
生厭心。
置令死。
偷蘭遮。
令趣得藥食便服食。
死者偷蘭遮。
破未熟癰瘡。
死者偷蘭遮。
破熟癰。
無罪。
薩婆多毗婆沙雲。
若以比丘語故。
征統異國。
兼得财寶。
皆得殺盜二波羅夷。
摩得勒伽雲。
欲殺凡人。
誤殺羅漢。
欲殺羅漢。
誤殺凡人。
欲殺父。
誤殺母。
欲殺母。
誤殺父。
皆偷蘭遮。
不得逆罪。
辯 問。
出世聖人。
生身父母。
雖是誤殺。
甯免三塗苦報。
豈無世人譏嫌。
乃于戒身無恙。
猶可安心進道耶。
答。
殺盜二戒。
論心不論事。
今于所欲殺者。
事猶未遂。
故僅結方便罪。
所誤殺者。
實無殺心。
故不得罪。
既四緣未備。
則戒體仍存。
至于三塗苦報。
世人譏嫌。
一切遮罪亦皆有之。
豈以此論失戒也。
○四大妄語戒。
此是性罪。
大乘同制。
若比丘。
實無所知。
自稱言我得上人法。
我已入聖智勝法。
我知是。
我見是。
彼于異時。
若問。
若不問。
欲自清淨故。
作是說。
我實不知不見。
言知言見。
虛诳妄語。
除增上慢。
是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緣 佛遊毗舍離。
猕猴江邊。
時世谷貴。
乞食難得。
婆裘河邊有諸比丘。
向居士自說得上人法等。
諸居士信樂供養。
不為飲食所苦。
安居既竟。
往見世尊。
慰問及此。
具白上事。
佛言。
汝等愚人。
有實尚不應向人說。
況複無實。
世有二賊。
一者實非淨行。
自稱淨行。
二者為口腹故。
不真實。
非己有在大衆中故作妄語。
自稱得上人法。
是中為口腹者最上大賊。
以盜受人飲食故。
除增上慢者。
僧祇律雲。
有二比丘。
在阿練若住。
其一比丘。
暫成就根力覺道。
貪恚不起。
語第二比丘言。
長老。
我得阿羅漢。
後時遊諸聚落。
放縱諸根。
廢習止觀。
便起煩惱。
覺癡愛生。
還語其伴。
彼言。
長老妄稱得過人法。
犯波羅夷。
是比丘言。
我非知而妄語。
謂為實耳。
以是白佛。
佛言。
此是增上慢。
雲何于正法中舍家出家。
起增上慢。
汝當方便除增上慢。
可得羅漢。
彼時比丘大自慚愧。
即精進方便修習正觀。
除增上慢。
得羅漢果。
辯 問。
增上慢人。
未得謂得。
未證謂證。
如第四禅無聞比丘。
罪亦重矣。
雲何不結罪耶。
答。
除增上慢者。
謂其不達法相。
錯認消息。
得小輕安。
自謂究竟。
乃是如心而語。
故不結妄語罪耳。
是以覺悟之後。
悔過精修。
尚堪入道。
若使硬作主宰。
不複虛心。
乃有無聞之禍。
非如大妄語人。
當下失戒。
決定沉淪也。
釋 人法者。
人陰。
人界。
人入。
上人法者。
諸法能出要成就。
自言念在身。
乃至有得有果。
聖智者。
法智。
比智等。
見者。
見苦見集等。
乃至随衆生業報。
如實知之。
相 如是虛而不實。
口向人說。
若遣使。
若書。
若作知相。
前人知。
波羅夷。
不知。
偷蘭遮。
靜作不靜想。
不靜作靜想。
口自說者。
偷蘭遮。
向鬼畜等說。
知者。
偷蘭遮。
不知。
突吉羅。
人作人想六句準知(依根本部二重四輕)。
比丘尼波羅夷。
餘三衆突吉羅滅擯。
不犯者。
向人說根力覺意解脫三昧正受法。
不言自得。
乃至獨說。
夢說。
錯說。
最初未制戒等。
五分律雲。
甯啖燒石。
吞飲烊銅。
不以虛妄食人信施。
世間有五大賊。
一者作百人千人主。
破城聚落害人取物。
二者有惡比丘。
将諸比丘遊行人間。
邪命說法。
三者有惡比丘。
于佛所說法。
自稱是我所造。
四者有惡比丘。
不修梵行。
自言我修梵行。
五者有惡比丘。
為利養故。
空無過人法。
自稱我得。
此第五賊。
名為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中之最大賊。
又雲。
為利養故。
種種贊歎他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成就。
而密以自美。
偷蘭遮。
為利養故。
坐起行立。
言語安庠。
以此現得道相。
欲令人知。
偷蘭遮。
十誦律雲。
說我是阿羅漢。
乃至得阿那般那念。
不實。
犯波羅夷。
若說我善持戒。
淫欲不起。
不實。
偷蘭遮。
若說天來乃至羅刹鬼來互相問答。
不實者。
波羅夷。
若說旋風土鬼來至我所。
不實者。
偷蘭遮。
有人問比丘言。
汝是阿羅漢不。
若默然者。
偷蘭遮。
應言。
我非阿羅漢。
薩婆多毗婆沙雲。
無所誦習。
而言我有所誦習。
悉偷蘭遮。
摩得勒伽雲。
若言我不堕三塗。
偷蘭遮。
言我已離結使煩惱。
波羅夷。
向聾人啞人聾啞人入定人說。
偷蘭遮。
若問得果不。
答言得。
而示以手中果。
偷蘭遮。
善見律雲。
若有阿練若比丘立制。
坐此樹下。
此處經行者。
得阿羅漢。
我等應以香華供養。
有惡比丘欲得此供養。
往坐行者。
犯波羅夷。
若有白衣作寺。
入我寺者是阿羅漢。
有惡比丘入此寺者。
犯波羅夷。
若衆僧立制。
于夏三月中。
莫語。
莫眠。
莫受檀越供養。
如是非法制。
不從無犯。
辯 問。
經中有一行三昧。
但坐不卧。
常行三昧。
不坐不卧。
又忏法制專莫雜語及接對問訊。
先德亦有終身不出山者。
與善見律相違。
雲何可通。
答。
依大乘教如法進修。
決不名為犯律。
佛律儀外重加精進。
斯則名為非法。
以義通之。
實不
一切波羅夷。
不死。
偷蘭遮。
八部及畜生解語變形求殺。
殺者偷蘭遮。
不死。
突吉羅。
實人人想殺。
波羅夷。
人疑。
偷蘭遮(依根本律亦波羅夷)。
人作非人想。
非人人想。
非人疑。
非人想。
一切偷蘭遮。
比丘尼波羅夷。
餘三衆突吉羅滅擯。
不犯者。
誤殺無害心。
最初未制戒等。
第四分雲。
方便堕他胎。
波羅夷。
母死兒活。
母死無犯。
但得偷蘭罪。
衆多比丘遣一人斷他命。
一切波羅夷。
方便欲自殺。
偷蘭遮。
僧祇律雲。
方便欲自殺時。
偷蘭罪。
若自殺已。
波羅夷。
用刀治愛處。
偷蘭遮。
愛處者。
離谷道邊各四指。
根本尼陀那雲。
不應截痔。
五分律雲。
入母胎後。
至四十九日。
名為似人。
過此。
盡名為人。
若人。
若似人。
殺者盡波羅夷。
若作書令彼殺。
字字偷蘭遮。
書至彼。
彼因是死。
波羅夷。
若作相似語教人殺。
彼因此死。
波羅夷。
獨作獨想。
突吉羅。
不獨獨想。
獨不獨想。
皆偷蘭遮。
凡發殺心時。
突吉羅。
作方便時。
偷蘭遮。
死者。
波羅夷。
有二比丘相瞋。
後共道行。
于路相打。
一人遂死。
佛言。
無殺心。
不犯重。
瞋打比丘。
波逸提。
從今不聽相瞋未悔謝者共道行。
犯者突吉羅。
欲殺彼而誤殺此。
偷蘭遮。
十誦律雲。
若為人作坑桁弶罥等。
人因是死。
波羅夷。
若不即死。
後因是死。
亦波羅夷。
後不因死。
偷蘭遮。
若為非人作。
非人死者。
偷蘭遮。
人死。
畜生死。
皆突吉羅(應雲人畜死無犯。
本無殺心故。
但于非人邊得方便罪)。
若為畜生作。
畜生死者。
波逸提。
人非人死。
皆突吉羅(亦但從畜生邊結方便罪)。
若不定為一事作。
諸有來者皆令死。
人死。
波羅夷。
非人死。
偷蘭遮。
畜生死。
波逸提。
都無死者。
一偷蘭遮。
二突吉羅。
自斷陰。
偷蘭遮。
自斷指。
突吉羅。
殺化人。
偷蘭遮。
殺心打人不死。
偷蘭遮。
看病久。
生厭心。
置令死。
偷蘭遮。
令趣得藥食便服食。
死者偷蘭遮。
破未熟癰瘡。
死者偷蘭遮。
破熟癰。
無罪。
薩婆多毗婆沙雲。
若以比丘語故。
征統異國。
兼得财寶。
皆得殺盜二波羅夷。
摩得勒伽雲。
欲殺凡人。
誤殺羅漢。
欲殺羅漢。
誤殺凡人。
欲殺父。
誤殺母。
欲殺母。
誤殺父。
皆偷蘭遮。
不得逆罪。
辯 問。
出世聖人。
生身父母。
雖是誤殺。
甯免三塗苦報。
豈無世人譏嫌。
乃于戒身無恙。
猶可安心進道耶。
答。
殺盜二戒。
論心不論事。
今于所欲殺者。
事猶未遂。
故僅結方便罪。
所誤殺者。
實無殺心。
故不得罪。
既四緣未備。
則戒體仍存。
至于三塗苦報。
世人譏嫌。
一切遮罪亦皆有之。
豈以此論失戒也。
○四大妄語戒。
此是性罪。
大乘同制。
若比丘。
實無所知。
自稱言我得上人法。
我已入聖智勝法。
我知是。
我見是。
彼于異時。
若問。
若不問。
欲自清淨故。
作是說。
我實不知不見。
言知言見。
虛诳妄語。
除增上慢。
是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緣 佛遊毗舍離。
猕猴江邊。
時世谷貴。
乞食難得。
婆裘河邊有諸比丘。
向居士自說得上人法等。
諸居士信樂供養。
不為飲食所苦。
安居既竟。
往見世尊。
慰問及此。
具白上事。
佛言。
汝等愚人。
有實尚不應向人說。
況複無實。
世有二賊。
一者實非淨行。
自稱淨行。
二者為口腹故。
不真實。
非己有在大衆中故作妄語。
自稱得上人法。
是中為口腹者最上大賊。
以盜受人飲食故。
除增上慢者。
僧祇律雲。
有二比丘。
在阿練若住。
其一比丘。
暫成就根力覺道。
貪恚不起。
語第二比丘言。
長老。
我得阿羅漢。
後時遊諸聚落。
放縱諸根。
廢習止觀。
便起煩惱。
覺癡愛生。
還語其伴。
彼言。
長老妄稱得過人法。
犯波羅夷。
是比丘言。
我非知而妄語。
謂為實耳。
以是白佛。
佛言。
此是增上慢。
雲何于正法中舍家出家。
起增上慢。
汝當方便除增上慢。
可得羅漢。
彼時比丘大自慚愧。
即精進方便修習正觀。
除增上慢。
得羅漢果。
辯 問。
增上慢人。
未得謂得。
未證謂證。
如第四禅無聞比丘。
罪亦重矣。
雲何不結罪耶。
答。
除增上慢者。
謂其不達法相。
錯認消息。
得小輕安。
自謂究竟。
乃是如心而語。
故不結妄語罪耳。
是以覺悟之後。
悔過精修。
尚堪入道。
若使硬作主宰。
不複虛心。
乃有無聞之禍。
非如大妄語人。
當下失戒。
決定沉淪也。
釋 人法者。
人陰。
人界。
人入。
上人法者。
諸法能出要成就。
自言念在身。
乃至有得有果。
聖智者。
法智。
比智等。
見者。
見苦見集等。
乃至随衆生業報。
如實知之。
相 如是虛而不實。
口向人說。
若遣使。
若書。
若作知相。
前人知。
波羅夷。
不知。
偷蘭遮。
靜作不靜想。
不靜作靜想。
口自說者。
偷蘭遮。
向鬼畜等說。
知者。
偷蘭遮。
不知。
突吉羅。
人作人想六句準知(依根本部二重四輕)。
比丘尼波羅夷。
餘三衆突吉羅滅擯。
不犯者。
向人說根力覺意解脫三昧正受法。
不言自得。
乃至獨說。
夢說。
錯說。
最初未制戒等。
五分律雲。
甯啖燒石。
吞飲烊銅。
不以虛妄食人信施。
世間有五大賊。
一者作百人千人主。
破城聚落害人取物。
二者有惡比丘。
将諸比丘遊行人間。
邪命說法。
三者有惡比丘。
于佛所說法。
自稱是我所造。
四者有惡比丘。
不修梵行。
自言我修梵行。
五者有惡比丘。
為利養故。
空無過人法。
自稱我得。
此第五賊。
名為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中之最大賊。
又雲。
為利養故。
種種贊歎他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成就。
而密以自美。
偷蘭遮。
為利養故。
坐起行立。
言語安庠。
以此現得道相。
欲令人知。
偷蘭遮。
十誦律雲。
說我是阿羅漢。
乃至得阿那般那念。
不實。
犯波羅夷。
若說我善持戒。
淫欲不起。
不實。
偷蘭遮。
若說天來乃至羅刹鬼來互相問答。
不實者。
波羅夷。
若說旋風土鬼來至我所。
不實者。
偷蘭遮。
有人問比丘言。
汝是阿羅漢不。
若默然者。
偷蘭遮。
應言。
我非阿羅漢。
薩婆多毗婆沙雲。
無所誦習。
而言我有所誦習。
悉偷蘭遮。
摩得勒伽雲。
若言我不堕三塗。
偷蘭遮。
言我已離結使煩惱。
波羅夷。
向聾人啞人聾啞人入定人說。
偷蘭遮。
若問得果不。
答言得。
而示以手中果。
偷蘭遮。
善見律雲。
若有阿練若比丘立制。
坐此樹下。
此處經行者。
得阿羅漢。
我等應以香華供養。
有惡比丘欲得此供養。
往坐行者。
犯波羅夷。
若有白衣作寺。
入我寺者是阿羅漢。
有惡比丘入此寺者。
犯波羅夷。
若衆僧立制。
于夏三月中。
莫語。
莫眠。
莫受檀越供養。
如是非法制。
不從無犯。
辯 問。
經中有一行三昧。
但坐不卧。
常行三昧。
不坐不卧。
又忏法制專莫雜語及接對問訊。
先德亦有終身不出山者。
與善見律相違。
雲何可通。
答。
依大乘教如法進修。
決不名為犯律。
佛律儀外重加精進。
斯則名為非法。
以義通之。
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