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指掌疏科文
關燈
小
中
大
先記滿慈(二)一滿慈念請(爾時)二如來與記(二)一長行(二)一稱贊功德(爾時)二正與授記(三)一行因得果(三)一過去因深(汝等)二未來行滿(諸比)三當得成佛(過無)二依正莊嚴(二)一依報莊嚴(其佛)二正報莊嚴(無諸)三總結功德(其佛)二偈頌(二)一頌稱贊功德(諸比)二頌正與授記(三)一頌行因得果(三)一頌過去因深(今此)二頌未來行滿(未來)三頌當得成佛(供養)二頌依正莊嚴(二)一頌依報莊嚴(其國)二頌正報莊嚴(菩薩)三頌總結功德(富樓)二次記千二(三)一千二念請(爾時)二如來與記(三)一總許千二(佛知)二親記五百(二)一長行(二)一陳那先得(于此)二餘依次成(其五)二偈頌(二)一頌陳那先得(二)一正頌長行(憍陳)二補頌依正(其國)二頌餘依次成(佛壽)三敕記餘衆(迦葉)三領記慶責(二)一長行(三)一慶幸自責(爾時)二說喻發明(二)一喻昔證小果(世尊)二喻今得大益(于後)三以法貼合(二)一昔證小果(佛亦)二今得大益(今者)二偈頌(三)一頌慶幸自責(我等)二頌說喻發明(二)一頌昔證小果喻(譬如)二頌今得大益喻(與珠)三頌以法貼合(二)一頌昔證小果(我等)二頌今得大益(今佛)二有學得記(二) 授學無學人記品一有學請記(二)一二子請記(爾時)二二千請記(爾時)二如來與記(三)一授阿難記(二)一正與授記(二)一長行(四)一得果時節(爾時)二依正莊嚴(教化)三佛法壽量(其佛)四果上名聞(阿難)二偈頌(四)一頌得果時節(我今)二頌依正莊嚴(其國)三頌果上名聞(佛有)四頌佛法壽量(壽命)二顯本釋疑(三)一初心菩薩懷疑(爾時)二如來顯本證釋(爾時)三阿難自識本因(阿難)二授羅雲記(二)一長行授記(二)一果号因行(爾時)二依正佛法(是蹈)二約義重頌(爾時)三授二千記(三)一審定機宜(爾時)二正與授記(二)一長行(阿難)二偈頌(爾時)三得記歡喜(爾時) 廣明權實以斷疑生信竟
法師品○三極顯經功以借人弘法(三)一顯勝募人(二)一顯勝明益(二)一約人顯勝(二)一結前起後(爾時)二正顯殊勝(二)一長行(三)一況顯殊勝(二)一況顯廣持人勝(二)一舉廣持人(若複)二以少況顯(何以)二況顯廣說人勝(二)一舉廣說人(藥王)二以少況顯(若是)二較量殊勝(藥王)三勸供持人(藥王)二偈頌(三)一頌勸供持人(若欲)二頌況顯殊勝(二)一頌況顯廣持人勝(若有)二頌況顯廣說人勝(二)一頌舉廣說人(當知)二頌以少況顯(吾滅)三頌較量殊勝(二)一正頌長行(若于)二補頌二義(有人)二約法顯勝(二)一結前起後(藥王)二正顯殊勝(二)一長行(三)一曲顯殊勝(三)一信難(爾時)二人尊(藥王)三處貴(藥王)二喻明殊勝(四)一标立宗旨(藥王)二說喻發明(藥王)三以法貼合(菩薩)四二門敦信(二)一贊經明機(是法)二出揀過非(藥王)三許護行法(二)一示以方軌(藥王)二許以護持(藥王)二偈頌(三)一頌曲顯殊勝(欲舍)二頌喻明殊勝(二)一頌說喻發明(如人)二頌以法貼合(藥王)三頌許護行法(二)一頌示以方軌(若人)二頌許以護持(二)一正頌長行(若我)二顯益結勸(是人)二募人弘經(三) 見寶塔品一多寶證明(三)一寶塔湧現(爾時)二發聲證明(爾時)三問答其由(三)一四衆慶怪(爾時)二樂說請問(爾時)三如來垂答(三)一因中願力(爾時)二果後遺囑(彼佛)三呼名結答(大樂)二分身雲集(三)一雲集之由(二)一釋迦酬樂說願(是時)二分身酬釋迦請(大樂)二正明雲集(二)一略集(三)一略變一土(時娑)二諸佛略集(是時)三結略不盡(如是)二廣集(三)一廣變八方(二)一更變八方(時釋)二方外更變(釋迦)二諸佛廣集(爾時)三結廣遍滿(爾時)三遣使說欲(是時)三入塔募人(三)一開塔就座(四)一世尊開塔(爾時)二四衆興供(即時)三多寶分座(爾時)四釋迦就座(即時)二接衆在空(爾時)三祈通募人(二)一長行(以大)二偈頌(三)一舉佛勸持(二)一舉三佛同為(三)一多寶願力(聖主)二分身遠來(又我)三自用方便(為坐)二勸發願護持(若諸)二稱功較難(二)一稱持功德(多寶)二較法難持(二)一總标難持(諸善)二别以較量(四)一較量演說難(諸餘)二較量書讀難(假使)三較量說聽難(假使)四較量奉持難(若人)三贊教揚機(二)一贊教超群(我為)二揚機殊勝(諸善) 顯勝募人已竟二證益發願○三請示方軌○
提婆達多品○二證益發願(二)一示相證益(二)一約達多通經以證漸益(三)一遠舉本因(二)一長行(三)一國王棄國求法(爾時)二仙人索願為說(時有)三國王為法随侍(王聞)二偈頌(二)一義頌長行(三)一頌國王棄國求法(我念)二頌仙人索願為說(時有)三頌國王為法随侍(時王)二結證寓勸(普為)二結會證益(二)一結會古今(佛告)二證成漸益(二)一釋迦成道(由提)二達多得記(三)一佛号界名(告諸)二住世教化(時天)三滅後利益(時天)三聞信功德(佛告)二約文殊弘法以證頓益(三)一二土相見(于時)二問答證益(二)一三番問答(三)一問答所化數目(智積)二問答所說法義(爾時)三問答頓證有無(智積)二證成頓益(二)一說偈證益(二)一智積懷疑(智積)二龍女說偈(言論)二現身證益(二)一身子不信(時舍)二龍女現身(二)一獻珠表顯(爾時)二現身成佛(當時)三會衆信受(爾時)二承當發願(四) 持品一菩薩發顧(爾時)二聲聞發願(二)一無學發願(爾時)二有學發願(複有)三尼衆發願(三)一愛道增記(爾時)二耶輸增記(爾時)三歡喜發願(爾時)四不退發願(三)一如來目視(爾時)二不退作念(是諸)三發願護持(二)一發願祈護(時諸)二說偈陳情(三)一弘經自任(惟願)二諸難自忍(二)一忍罵害毀輕(有諸)二忍恐怖擯斥(濁劫)三請佛安住(諸聚) 證益發願已竟
妙法蓮華經卷第五科
安樂行品○三請示方軌(二)一文殊請方(爾時)二如來示軌(三)一總标(佛告)二别示(四)一持身(二)一長行(二)一總标二處(一者)二别釋行近(二)一先釋行處(二)一行處事行(文殊)二行處理行(又複)二次釋近處(二)一近處事行(四)一不近妨正之緣(雲何)二不近非器之衆(又不)三不近緻嫌之因(不獨)四常近攝心之境(常好)二近處理行(複次)二偈頌(二)一正頌長行(二)一頌總标二處(若有)二頌别釋行近(二)一合頌二處事行(三)一頌不近妨正之緣(常離)二頌不近非器之衆(亦不)三頌不近緻嫌之因(亦莫)二合頌二處理行(二)一頌行處理行(又複)二頌近處理行(一切)二顯益結答(若有)二應物(三)一總标應住(又文)二别明止作(二)一長行(二)一明止行(若口)二明作行(善修)二偈頌(二)一頌作行(菩薩)二頌止行(除懶)三結益顯德(我滅)三攝心(二)一長行(二)一别示止作(二)一示止行(又文)二示作行(當于)二總結利益(文殊)二偈頌(二)一頌别示止作(二)一頌止行(若欲)二頌作行(是佛)二頌總結利益(文殊)四立願(二)一長行(二)一正示行法(二)一别示心願(二)一先發二心(又文)二次立深願(應作)二總結利益(文殊)二顯輕難遇(三)一标顯難遇(文殊)二法喻合明(二)一從實施權(二)一喻說(文殊)二法合(文殊)二會權歸實(二)一喻說(文殊)二法合(如來)三結顯難遇(二)一重牒法喻(文殊)二正結難遇(文殊)二偈頌(二)一頌正示行法(當行)二頌顯經難遇(二)一頌法喻合明(二)一合頌二喻(譬如)二合頌二法(如來)二頌結顯難遇(此經)三結勸(二)一正勸四法應修(我減)二因示持經利益(三)一報感華果(讀是)二夢驗佳祥(二)一夢修因(四)一夢見佛說法(若于)二夢自身說法(又見)三夢聞法得記(又見)四夢入定見佛(又見)二夢得果(又夢)三總結利益(若後) 約今時門頭以彰出世本懷已竟
從地湧出品○二約實際理地以顯應化妙用(三)一略明本迹以動執生疑(四)一佛音遠召(二)一他方開士請命弘經(爾時)二如來不許徴起遠召(爾時)二地湧多千(三)一多千湧出(二)一略舉同時湧出衆(佛說)二況顯依次徐來衆(況将)二詳叙來儀(二)一作禮稱贊(是諸)二佛力促時(是諸)三上首問訊(二)一問訊酬答(二)一出班問訊(是菩)二依問酬答(爾時)二師資交贊(爾時)三推因略答(三)一菩薩作念(爾時)二彌勒推因(三)一叙意标偈(時彌)二别問三處(三)一問行來處(無量)二問證果處(巨身)三問修因處(二)一舉數顯廣(一一)二正問其處(是諸)三總以求決(如是)二如來略答(二)一分身侍者待聞(二)一侍者各問本師(爾時)二本師教以待聞(爾時)二如來正答彌勒(二)一誡聽(二)一長行(爾時)二偈頌(爾時)二正答(二)一長行(三)一答修因處(爾時)二答從來處(此諸)三答證果處(阿逸)二偈頌(二)一正頌長行(三)一頌答修因處(阿逸)二頌答證果處(此等)三頌答從來甚(在娑)二略為顯破(我于)四騰疑緻辯(二)一菩薩騰疑(爾時)二彌勒緻辯(二)一長行(三)一執迹辯難(二)一執佛迹反難(即白)二執衆迹緻辯(世尊)二舉喻發明(譬如)三以法貼合(二)一合父少子老喻(佛亦)二合舉世不信喻(今日)二偈頌(三)一頌執迹辯難(佛昔)二頌舉喻發明(譬如)三頌以法貼合(二)一頌合父少子老喻(世尊)二頌合舉世不信喻(我等) 略明本迹以動執生疑竟二廣明本迹以斷疑生信○三極顯經功以借人弘法○
如來壽量品○二廣明本迹以斷疑生信(二)一廣明本迹(二)一誡囑請說(爾時)二正與廣明(二)一長行(二)一明壽量長遠(三)一正明長遠(爾時)二舉喻較量(三)一舉喻問數(譬如)二答以不知(彌勒)三疊數較量(爾時)三預防伏難(四)一防此界中有餘佛難(諸善)二防餘處不聞釋迦難(諸善)三防自說成道不久難(諸善)四防今昔總成妄語難(諸善)二明現滅無虛(二)一承前起後(如是)二法喻合明(三)一法說(三)一因住有損(所以)二唱滅生益(是故)三佛語無虛(又善)二喻明(三)一喻因住有損(四)一喻舍應緻苦(譬如)二喻赴應求救(是時)三喻久住垂教(父見)四喻厭怠有損(其諸)二喻唱滅生益(父作)三喻佛語無虛(諸善)三結合(佛言)二偈頌(二)一頌壽量長遠(二)一頌正明長遠(自我)二頌預防伏難(二)一防常住何必現滅難(我常)二防現滅何必說常難(衆生)二頌現滅無虛(三)一頌法說(二)一合頌住損滅益(二)一正頌二義(我見)二補頌防難(六)一防有違常住彼此難(神通)二防劫燒佛身有壞難(衆生)三防不壞何雲劫燒難(我淨)四防俱在衆應俱見難(是諸)五防不見誰信不滅難(諸有)六防如來自語相違難(我時)二别頌佛語無虛(我智)二頌喻明(如醫)三頌結合(我亦)二斷疑生信(三) 分别功德品一經家總叙(爾時)二如來分别(二)一分别功德(二)一分别圓悟功德(于時)二分别頓證功德(複有)二凡聖交慶(佛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