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演義卷第七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姚秦三藏法師 鸠摩羅什奉 诏譯
天台教觀 一松大師 講錄
清 東瓯釋氏 曉柔廣和 編定
妙法蓮華經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若明此品之次第相生。
總由如來既已一番付囑流通。
令諸菩薩随學如來之法。
為之在在流布此妙法華經。
所謂随學于苦行。
當随學于神力。
當随學于普門。
如彼藥王妙音觀音者。
然當來惡世之中。
多諸煩惱障礙。
若不假陀羅尼以為外護。
則何由在在無礙而為流通也。
故觀音品後。
有此陀羅尼品。
乃是外護流通之文也。
言陀羅尼者。
乃是梵語。
此雲總持。
以其總一切善。
持一切義故也。
又雲遮持。
所謂遮一切惡。
持一切善。
人天則遮三途之惡。
持戒善之善。
二乘則遮三界之惡。
持谛緣之善。
菩薩則遮三空之惡。
持六度之善。
若就今經而言。
則九界三乘。
七種方便之惡無不遮。
諸佛所證。
諸法實相。
長遠壽量之善。
無不持也。
然陀羅尼。
或有用之以為治病。
或有用之以為滅罪。
或有用之以為護法。
今則既非治病。
亦非滅罪。
正用之以為護法也。
所以能護法者。
良由諸佛證于諸法實相長遠壽量之體。
今從不思議體。
而起不思議用。
故能護持佛法。
而消諸障礙。
使得在在流通不絕也。
△品分文為三。
初格量功德。
二誦咒護持。
三聞品獲益。
初二。
初菩薩發問。
爾時藥王菩薩。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合掌向佛。
而白佛言世尊。
若善男子善女人。
有能受持法華經者。
若讀誦通利。
若書寫經卷。
得幾所福。
△二如來答示三。
初如來問。
佛告藥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供養八百萬億那由他。
恒河沙等諸佛。
于汝意雲何。
其所得福。
甯為多不。
△二菩薩答。
甚多世尊。
△三正格量。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
能于是經。
乃至受持。
一四句偈。
讀誦解義。
如說修行。
功德甚多。
△二誦咒護持三。
初菩薩。
二天王。
三羅刹。
若菩薩天王。
護持佛法。
諸經皆有。
羅刹本是食人之鬼。
惱亂人者。
今有護持心者。
乃是妙經之力。
故轉其惡心。
而為善心。
轉其惱亂。
而為弘護。
故今經中。
亦為之發願弘護也。
初為二。
初藥王。
二勇施。
初分四。
初請說。
爾時藥王菩薩。
白佛言世尊。
我今當與說法者。
陀羅尼咒。
以守護之。
言陀羅尼咒者。
咒即華言。
非梵語也。
咒為咒願。
承咒之力。
咒願何等。
即得如願。
故雲咒願。
如世螟蛉。
随得一蟲咒謂類我類我。
即成其子也。
又如軍中密令。
違者不赦。
又諸佛密語。
即五種不翻之一也。
△二正說。
即說咒曰。
安爾。
曼爾。
摩祢。
摩摩祢。
旨??。
遮黎第。
賒咩。
賒履多玮。
膻帝。
目帝。
目多履。
娑履。
阿玮娑履。
柔履。
娑履。
叉裔。
阿叉裔。
阿耆膩。
膻帝。
賒履。
陀羅尼。
阿盧伽婆娑簸蔗毗叉膩。
祢毗剃。
阿便哆邏祢履剃。
阿亶哆波??輸地。
歐究??。
牟究??。
阿羅??。
波羅??。
首迦差。
阿三磨三履。
佛陀毗吉利??帝。
達磨波利差帝。
僧伽涅瞿沙祢。
婆舍婆舍輸地。
曼哆邏。
曼哆啰叉夜多。
郵樓哆。
郵樓哆憍舍略。
惡叉邏。
惡叉冶多冶。
阿婆盧。
阿摩若那多夜(四十三句) △三結歎。
世尊。
是陀羅尼神咒。
六十二億恒河沙等。
諸佛所說。
若有侵毀此法師者。
則為侵毀是諸佛已。
言若有侵毀法師。
則為侵毀諸佛者。
此陀羅尼咒。
即是諸佛所說。
則全咒是佛矣。
今以此咒而護法師。
則又全人即咒矣。
故侵毀此咒所護之法師。
則為侵毀此六十二億之諸佛也。
若侵毀一佛。
罪尚無邊。
況侵毀如許諸佛。
其罪甚重。
而不可言矣。
△四贊述。
時釋迦牟尼佛。
贊藥王菩薩言。
善哉善哉。
藥王汝愍念。
擁護此法師故。
說是陀羅尼。
于諸衆生。
多所饒益。
一善哉。
贊其能以咒而護法師。
一善哉。
贊其能結歎所說之咒。
若侵法師。
則為侵佛。
使一切不敢侵毀法師也。
言于諸衆生多饒益者。
若法師得此護持。
而能在在流布此妙經。
則使一切衆生聞之。
而得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了知如來所證長遠壽命。
故說此咒。
而護法師。
能令衆生得豐饒利益也。
△二勇施三。
初請說。
爾時勇施菩薩。
白佛言世尊。
我亦為擁護讀誦。
受持法華經者。
說陀羅尼。
若此法師。
得是陀羅尼。
若夜叉。
若羅刹。
若富單那。
若吉蔗。
若鸠槃茶。
若餓鬼等。
伺求其短。
無能得便。
△二正說。
即于佛前。
而說咒曰。
痤??。
摩诃痤??。
郁枳。
目枳。
阿??。
阿羅婆第。
涅??第。
涅??多婆第。
伊緻柅。
韋緻柅。
旨緻柅。
涅??墀柅。
涅??墀婆底(十三句) △三結贊。
世尊。
是陀羅尼神咒。
恒河沙等。
諸佛所說。
亦皆随喜。
若有侵毀此法師者。
則為侵毀是諸佛已。
言亦皆随喜者。
謂此咒是諸佛所說。
若此咒擁護法師。
則能說之諸佛。
亦皆随喜耳。
△二天王二。
初多聞。
二持國。
初三。
初請說。
爾時毗沙門天王護世者。
白佛言世尊。
我亦為愍念衆生。
擁護此法師故。
說是陀羅尼。
△二正說。
即說咒曰。
阿梨。
那梨。
?那梨。
阿那盧。
那履。
拘那履(六句) △三結贊。
世尊以是神咒。
擁護法師。
我亦自當擁護持是經者。
令百由旬内。
無諸衰患。
△二持國三。
初請說。
爾時持國天王。
在此會中。
與千萬億那由他。
乾闼婆衆。
恭敬圍繞。
前詣佛所。
合掌白佛言世尊。
我亦以陀羅尼神咒。
擁護持法華經者。
△二正說。
即說咒曰。
阿伽祢。
伽祢。
瞿利。
乾陀利。
旃陀利。
摩蹬耆。
常求利。
浮樓莎柅。
頞底(九句) △三結贊。
世尊是陀羅尼神咒。
四十二億諸佛所說。
若有侵毀此法師者。
則為侵毀是諸佛已。
△三羅刹五。
初列名。
爾時有羅刹女等。
一名藍婆。
二名毗藍婆。
三名曲齒。
四名華齒。
五名黑齒。
六名多??。
七名無厭足。
八名持。
璎珞。
九名臯帝。
十名奪一切衆生精氣。
是十羅刹女。
與鬼子母。
并其子及眷屬。
俱詣佛所。
△二請說。
同聲白佛言世尊。
我等亦欲擁護讀誦。
受持法華經者。
除其衰患。
若有伺求法師短者。
令不得便。
△三正說。
即于佛前。
而說咒曰。
伊提履。
伊提泯。
伊提履。
阿提履。
伊提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樓醯。
樓醯。
樓醯。
樓醯。
多醯。
多醯。
多醯。
兜醯。
菟醯(十九句) △四發誓。
甯上我頭上。
莫惱于法師。
若夜叉。
若羅刹。
若餓鬼。
若富單那。
若吉蔗。
若毗陀羅。
若犍?。
若烏摩勒伽。
若阿?摩羅。
若夜叉吉蔗。
若人吉蔗。
若熱病。
若一日。
若二日。
若三日。
若四日。
若至七日。
若常熱病。
若男形。
若女形。
若童男形。
若童女形。
乃至夢中。
亦複莫惱。
即于佛前。
而說偈言。
若不順我咒。
惱亂說法者。
頭破作七分。
如阿梨樹枝。
如殺父母罪。
亦如壓油殃。
鬥秤欺诳人。
調達破僧罪。
犯此法師者。
當獲如是殃。
諸羅刹女。
說此偈已。
白佛言世尊。
我等亦當身。
自擁護受持讀誦。
修行是經者。
令得安隐。
離諸衰患。
消衆毒藥。
若夜叉等。
舉其能惱亂之鬼也。
言如殺父母罪者。
世間父母。
祗生色身。
如有殺父母者。
其罪乃重。
若一切衆生。
設有惱亂于法師者。
其罪又不但如殺生身父母罪而已。
今言如者。
乃舉其世間極重者。
為例耳。
△五贊述。
佛告諸羅刹女。
善哉善哉。
汝等但能擁護受持。
法華名者。
福不可量。
何況擁護。
具足受持。
供養經卷。
華香璎珞。
末香。
塗香。
燒香。
幡蓋伎樂。
然種種燈。
酥燈。
油燈。
諸香油燈。
酥摩那華油燈。
檐蔔華油燈。
婆師迦華油燈。
優缽羅華油燈。
如是等百千種供養者。
臯帝汝等及眷屬。
應當擁護。
如是法師。
一善哉。
是贊其能說咒。
以護法師。
一善哉。
贊其不但以咒為護。
更能發願為護也。
汝等應當擁護者。
重加勸勉。
乃因其能護。
更?進之也。
△三聞品得益。
說是陀羅尼品時。
六萬八千人。
得無生法忍。
聞品獲益。
如文可見。
釋陀羅尼品竟。
妙法蓮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若推此品之來源。
總由前來。
已得陀羅尼。
以為外護。
則便可随學如來之法。
而為之在在流通矣。
既可随學如來之法在在流通。
則應如妙音之神力。
以普現色身三昧。
随類弘經。
乃至于王後宮。
現為王妃之身。
而說是經。
令邪見衆生轉歸正見。
方顯在在流通之驗。
故有此妙莊嚴王本事品也。
王名妙莊嚴者。
以其因中。
亦曾聞此妙法華經。
而為修習。
則能以如來莊嚴。
而為莊嚴。
則因中可名為妙莊嚴矣。
若論果上。
能成娑羅樹王佛。
乃即就其因行。
預彰果德。
亦可名妙莊嚴。
總由如來既已一番付囑流通。
令諸菩薩随學如來之法。
為之在在流布此妙法華經。
所謂随學于苦行。
當随學于神力。
當随學于普門。
如彼藥王妙音觀音者。
然當來惡世之中。
多諸煩惱障礙。
若不假陀羅尼以為外護。
則何由在在無礙而為流通也。
故觀音品後。
有此陀羅尼品。
乃是外護流通之文也。
言陀羅尼者。
乃是梵語。
此雲總持。
以其總一切善。
持一切義故也。
又雲遮持。
所謂遮一切惡。
持一切善。
人天則遮三途之惡。
持戒善之善。
二乘則遮三界之惡。
持谛緣之善。
菩薩則遮三空之惡。
持六度之善。
若就今經而言。
則九界三乘。
七種方便之惡無不遮。
諸佛所證。
諸法實相。
長遠壽量之善。
無不持也。
然陀羅尼。
或有用之以為治病。
或有用之以為滅罪。
或有用之以為護法。
今則既非治病。
亦非滅罪。
正用之以為護法也。
所以能護法者。
良由諸佛證于諸法實相長遠壽量之體。
今從不思議體。
而起不思議用。
故能護持佛法。
而消諸障礙。
使得在在流通不絕也。
△品分文為三。
初格量功德。
二誦咒護持。
三聞品獲益。
初二。
初菩薩發問。
爾時藥王菩薩。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合掌向佛。
而白佛言世尊。
若善男子善女人。
有能受持法華經者。
若讀誦通利。
若書寫經卷。
得幾所福。
△二如來答示三。
初如來問。
佛告藥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供養八百萬億那由他。
恒河沙等諸佛。
于汝意雲何。
其所得福。
甯為多不。
△二菩薩答。
甚多世尊。
△三正格量。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
能于是經。
乃至受持。
一四句偈。
讀誦解義。
如說修行。
功德甚多。
△二誦咒護持三。
初菩薩。
二天王。
三羅刹。
若菩薩天王。
護持佛法。
諸經皆有。
羅刹本是食人之鬼。
惱亂人者。
今有護持心者。
乃是妙經之力。
故轉其惡心。
而為善心。
轉其惱亂。
而為弘護。
故今經中。
亦為之發願弘護也。
初為二。
初藥王。
二勇施。
初分四。
初請說。
爾時藥王菩薩。
白佛言世尊。
我今當與說法者。
陀羅尼咒。
以守護之。
言陀羅尼咒者。
咒即華言。
非梵語也。
咒為咒願。
承咒之力。
咒願何等。
即得如願。
故雲咒願。
如世螟蛉。
随得一蟲咒謂類我類我。
即成其子也。
又如軍中密令。
違者不赦。
又諸佛密語。
即五種不翻之一也。
△二正說。
即說咒曰。
安爾。
曼爾。
摩祢。
摩摩祢。
旨??。
遮黎第。
賒咩。
賒履多玮。
膻帝。
目帝。
目多履。
娑履。
阿玮娑履。
柔履。
娑履。
叉裔。
阿叉裔。
阿耆膩。
膻帝。
賒履。
陀羅尼。
阿盧伽婆娑簸蔗毗叉膩。
祢毗剃。
阿便哆邏祢履剃。
阿亶哆波??輸地。
歐究??。
牟究??。
阿羅??。
波羅??。
首迦差。
阿三磨三履。
佛陀毗吉利??帝。
達磨波利差帝。
僧伽涅瞿沙祢。
婆舍婆舍輸地。
曼哆邏。
曼哆啰叉夜多。
郵樓哆。
郵樓哆憍舍略。
惡叉邏。
惡叉冶多冶。
阿婆盧。
阿摩若那多夜(四十三句) △三結歎。
世尊。
是陀羅尼神咒。
六十二億恒河沙等。
諸佛所說。
若有侵毀此法師者。
則為侵毀是諸佛已。
言若有侵毀法師。
則為侵毀諸佛者。
此陀羅尼咒。
即是諸佛所說。
則全咒是佛矣。
今以此咒而護法師。
則又全人即咒矣。
故侵毀此咒所護之法師。
則為侵毀此六十二億之諸佛也。
若侵毀一佛。
罪尚無邊。
況侵毀如許諸佛。
其罪甚重。
而不可言矣。
△四贊述。
時釋迦牟尼佛。
贊藥王菩薩言。
善哉善哉。
藥王汝愍念。
擁護此法師故。
說是陀羅尼。
于諸衆生。
多所饒益。
一善哉。
贊其能以咒而護法師。
一善哉。
贊其能結歎所說之咒。
若侵法師。
則為侵佛。
使一切不敢侵毀法師也。
言于諸衆生多饒益者。
若法師得此護持。
而能在在流布此妙經。
則使一切衆生聞之。
而得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了知如來所證長遠壽命。
故說此咒。
而護法師。
能令衆生得豐饒利益也。
△二勇施三。
初請說。
爾時勇施菩薩。
白佛言世尊。
我亦為擁護讀誦。
受持法華經者。
說陀羅尼。
若此法師。
得是陀羅尼。
若夜叉。
若羅刹。
若富單那。
若吉蔗。
若鸠槃茶。
若餓鬼等。
伺求其短。
無能得便。
△二正說。
即于佛前。
而說咒曰。
痤??。
摩诃痤??。
郁枳。
目枳。
阿??。
阿羅婆第。
涅??第。
涅??多婆第。
伊緻柅。
韋緻柅。
旨緻柅。
涅??墀柅。
涅??墀婆底(十三句) △三結贊。
世尊。
是陀羅尼神咒。
恒河沙等。
諸佛所說。
亦皆随喜。
若有侵毀此法師者。
則為侵毀是諸佛已。
言亦皆随喜者。
謂此咒是諸佛所說。
若此咒擁護法師。
則能說之諸佛。
亦皆随喜耳。
△二天王二。
初多聞。
二持國。
初三。
初請說。
爾時毗沙門天王護世者。
白佛言世尊。
我亦為愍念衆生。
擁護此法師故。
說是陀羅尼。
△二正說。
即說咒曰。
阿梨。
那梨。
?那梨。
阿那盧。
那履。
拘那履(六句) △三結贊。
世尊以是神咒。
擁護法師。
我亦自當擁護持是經者。
令百由旬内。
無諸衰患。
△二持國三。
初請說。
爾時持國天王。
在此會中。
與千萬億那由他。
乾闼婆衆。
恭敬圍繞。
前詣佛所。
合掌白佛言世尊。
我亦以陀羅尼神咒。
擁護持法華經者。
△二正說。
即說咒曰。
阿伽祢。
伽祢。
瞿利。
乾陀利。
旃陀利。
摩蹬耆。
常求利。
浮樓莎柅。
頞底(九句) △三結贊。
世尊是陀羅尼神咒。
四十二億諸佛所說。
若有侵毀此法師者。
則為侵毀是諸佛已。
△三羅刹五。
初列名。
爾時有羅刹女等。
一名藍婆。
二名毗藍婆。
三名曲齒。
四名華齒。
五名黑齒。
六名多??。
七名無厭足。
八名持。
璎珞。
九名臯帝。
十名奪一切衆生精氣。
是十羅刹女。
與鬼子母。
并其子及眷屬。
俱詣佛所。
△二請說。
同聲白佛言世尊。
我等亦欲擁護讀誦。
受持法華經者。
除其衰患。
若有伺求法師短者。
令不得便。
△三正說。
即于佛前。
而說咒曰。
伊提履。
伊提泯。
伊提履。
阿提履。
伊提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樓醯。
樓醯。
樓醯。
樓醯。
多醯。
多醯。
多醯。
兜醯。
菟醯(十九句) △四發誓。
甯上我頭上。
莫惱于法師。
若夜叉。
若羅刹。
若餓鬼。
若富單那。
若吉蔗。
若毗陀羅。
若犍?。
若烏摩勒伽。
若阿?摩羅。
若夜叉吉蔗。
若人吉蔗。
若熱病。
若一日。
若二日。
若三日。
若四日。
若至七日。
若常熱病。
若男形。
若女形。
若童男形。
若童女形。
乃至夢中。
亦複莫惱。
即于佛前。
而說偈言。
若不順我咒。
惱亂說法者。
頭破作七分。
如阿梨樹枝。
如殺父母罪。
亦如壓油殃。
鬥秤欺诳人。
調達破僧罪。
犯此法師者。
當獲如是殃。
諸羅刹女。
說此偈已。
白佛言世尊。
我等亦當身。
自擁護受持讀誦。
修行是經者。
令得安隐。
離諸衰患。
消衆毒藥。
若夜叉等。
舉其能惱亂之鬼也。
言如殺父母罪者。
世間父母。
祗生色身。
如有殺父母者。
其罪乃重。
若一切衆生。
設有惱亂于法師者。
其罪又不但如殺生身父母罪而已。
今言如者。
乃舉其世間極重者。
為例耳。
△五贊述。
佛告諸羅刹女。
善哉善哉。
汝等但能擁護受持。
法華名者。
福不可量。
何況擁護。
具足受持。
供養經卷。
華香璎珞。
末香。
塗香。
燒香。
幡蓋伎樂。
然種種燈。
酥燈。
油燈。
諸香油燈。
酥摩那華油燈。
檐蔔華油燈。
婆師迦華油燈。
優缽羅華油燈。
如是等百千種供養者。
臯帝汝等及眷屬。
應當擁護。
如是法師。
一善哉。
是贊其能說咒。
以護法師。
一善哉。
贊其不但以咒為護。
更能發願為護也。
汝等應當擁護者。
重加勸勉。
乃因其能護。
更?進之也。
△三聞品得益。
說是陀羅尼品時。
六萬八千人。
得無生法忍。
聞品獲益。
如文可見。
釋陀羅尼品竟。
妙法蓮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若推此品之來源。
總由前來。
已得陀羅尼。
以為外護。
則便可随學如來之法。
而為之在在流通矣。
既可随學如來之法在在流通。
則應如妙音之神力。
以普現色身三昧。
随類弘經。
乃至于王後宮。
現為王妃之身。
而說是經。
令邪見衆生轉歸正見。
方顯在在流通之驗。
故有此妙莊嚴王本事品也。
王名妙莊嚴者。
以其因中。
亦曾聞此妙法華經。
而為修習。
則能以如來莊嚴。
而為莊嚴。
則因中可名為妙莊嚴矣。
若論果上。
能成娑羅樹王佛。
乃即就其因行。
預彰果德。
亦可名妙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