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演義卷第五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
又能運大慈而與衆生之樂。
運大悲已拔衆生之苦也。
次第而上至于梵天者。
正表菩薩聞佛說壽量。
而能分分破于三惑。
分分顯于三德。
究竟皆歸第一義天也。
妙音贊佛者。
正表菩薩既自證已。
還能以四辯八音。
宣說妙法。
以化他也。
△二彌勒陳領二。
初長行叙儀。
爾時彌勒菩薩。
從座而起。
偏袒右肩。
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
△二偈頌陳領三。
初頌菩薩得益。
佛說希有法。
昔所未曾聞。
世尊有大力。
壽命不可量。
無數諸佛子。
聞世尊分别。
說得法利者。
歡喜充遍身。
世尊有大力者。
謂如來有大自在神通之力。
有師子奮迅之力。
有威猛大勢之力。
有此大力。
故壽命長遠而無量也。
言無數等者。
謂如來說此不可量之壽命時。
而令菩薩得諸功德。
如來還為之一一分别其所得。
故有無數佛子聞之。
而歡喜充遍于身也。
△二頌如來分别二。
初頌分别分證功德。
二頌分别相似功德。
初二。
初别明。
或住不退地。
或得陀羅尼。
或無礙樂說。
萬億旋總持。
或有大千界。
微塵數菩薩。
各各皆能轉。
不退之法輪。
複有中千界。
微塵數菩薩。
各各皆能轉。
清淨之法輪。
複有小千界。
微塵數菩薩。
餘各八生在。
當得成佛道。
複有四三二。
如此四天下。
微塵諸菩薩。
随數生成佛。
或一四天下。
微塵數菩薩。
餘有一生在。
當成一切智。
△二總收。
如是等衆生。
聞佛壽長遠。
得無量無漏。
清淨之果報。
無量無漏者。
若論無漏。
二乘人亦能得之。
然是有量。
不得名無量。
以其但破見思。
而無明全在。
但斷分段。
而變易全存故也。
今諸菩薩。
聞佛說壽。
不但破見思。
亦且破無明。
不但斷分段。
亦且斷變易。
則更無漏落。
故言無量無漏也。
既破無明。
而斷變易。
則能感實報清淨之果報也。
△二頌分别相似功德。
二初别明。
複有八世界。
微塵數衆生。
聞佛說壽命。
皆發無上心。
△二總收。
世尊說無量。
不可思議法。
多有所饒益。
如虛空無邊。
△三頌時衆興供二。
初别明。
雨天曼陀羅。
摩诃曼陀羅。
釋梵如恒沙。
無數佛土來。
雨旃檀沉水。
缤紛而亂墜。
如鳥飛空下。
供散于諸佛。
天鼓虛空中。
自然出妙聲。
天衣千萬種。
旋轉而來下。
衆寶妙香爐。
燒無價之香。
自然悉周遍。
供養諸世尊。
其大菩薩衆。
執七寶幡蓋。
高妙萬億種。
次第至梵天。
一一諸佛前。
寶幢懸勝幡。
亦以千萬偈。
歌詠諸如來。
寶幢懸勝幡者。
幢能摧邪表正。
幡以轉動為義。
即表轉邪而歸正也。
△二總收。
如是種種事。
昔所未曾有。
聞佛壽無量。
一切皆歡喜。
佛名聞十方。
廣饒益衆生。
一切具善根。
以助無上心。
昔所未曾有者。
如上種種之供養事。
全表本門所得之益。
故自迹門已還。
皆無如此能表之供養事也。
具善根者。
即是具緣了二因之善根。
聞佛所說長遠壽量。
能依之而起微密之妙觀。
乃是成于了因。
能依之而起廣大之妙行。
乃是成于緣因。
緣了既成。
正因自顯。
故言以助無上心也。
以上本門正宗分已竟。
△三流通分二。
初從此至于不輕品。
是贊歎弘經。
以勸流通。
二神力品訖經盡。
是付囑弘經。
以明流通。
初二。
初現在四信。
二滅後五品。
初四。
初一念信解。
即第一信也。
二解其言趣。
即第二信也。
三廣聞是經。
即第三信也。
四深心信解。
即第四信也。
初又二。
初長行。
二偈頌。
初二。
初舉因行。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诃薩。
阿逸多。
其有衆生。
聞佛壽命長遠如是。
乃至能生一念信解。
其有衆生等者。
謂上來聞我說于壽命。
已有得十生十行。
乃至發相似心者。
若更有衆生。
聞我所說壽命。
且無論其依之而修。
依之而證。
即使一念信解。
論其時則極少。
論其行則最淺。
然其所得之功德。
亦無限量也。
言一念信解者。
信即信受。
而無疑惑。
解即解了。
而能分明。
即于現前介爾一念心中。
信受如來所說之伽耶近城是迹。
長遠壽量是本。
略無疑惑。
名之為信。
又能解了此迹無别有迹。
乃從本所垂之迹。
本亦無别有本。
乃開迹所顯之本。
本迹一體。
遠近不二。
了了分明。
名之為解也。
△二明功德三。
初标示。
所得功德。
無有限量。
△二格量二。
初舉格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于八十萬億那由他劫。
行五波羅蜜。
檀波羅蜜。
屍羅波羅蜜。
羼提波羅蜜。
毗黎耶波薩蜜。
禅波羅蜜。
除般若波羅蜜。
初為求菩提。
是明其求之高。
八十萬億那由他劫。
是言其時之久。
行五波羅蜜。
是舉其行之深。
除般若者。
一念信解。
即是般若。
既是所格量。
故且除之也。
△二正格量。
以是功德。
比前功德。
百分千分。
百千萬億分。
不及其一。
乃至算數譬喻。
所不能知。
所以不及者。
以其雖則求之高。
不過三藏果頭佛之道。
雖則時之久。
不過三藏之三祇百劫。
雖則行之深。
不過三藏之事五度。
今圓聞如來所說。
而能圓信圓解。
則其時雖少。
其行雖淺。
而所得功德。
不可思議之者。
故非彼所可及也。
△三結顯。
若善男子善女人。
有如是功德。
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者。
無有是處。
有如是功德者。
即是已成于圓解也。
由于圓解。
而起圓行。
由于圓行。
必得圓證。
故于無上菩提。
而無有退。
設有退者。
無是處也。
既于無上菩提無退。
則其所有功德。
自然算數譬喻。
所不能知。
而非彼格量之所能及也。
△二偈頌二。
初頌因行。
二頌功德。
初二。
初頌舉格量。
二頌正格量。
初二。
初總頌。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人求佛慧。
于八十萬億。
那由他劫數。
行五波羅蜜。
初句即求之大。
次句即時之久。
三四句即行之深也。
△二别頌五。
初頌布施。
于是諸劫中。
布施供養佛。
及緣覺弟子。
并諸菩薩衆。
珍異之飲食。
上服與卧具。
旃檀立精舍。
以園林莊嚴。
如是等布施。
種種皆微妙。
盡此諸劫數。
以回向佛道。
所施皆言微妙者。
極盡人間珍貴耳。
△二頌持戒。
若複持禁戒。
清淨無缺漏。
求于無上道。
諸佛之所歎。
以其皎如冰霜。
而無毀犯。
故雲清淨無缺漏。
求佛道者。
正應總明中求佛慧。
及長行中之為菩提也。
△三頌忍辱。
若人行忍辱。
住于調柔地。
設衆惡來加。
其心不傾動。
諸有得法者。
懷于增上慢。
為斯所輕惱。
如是亦能忍。
初一行明忍俗衆。
次一行明忍法衆也。
△四頌精進。
若複勤精進。
志念常堅固。
于無量億劫。
一心不懈息。
△五頌禅定。
又于無數劫。
住于空閑處。
若坐若經行。
除睡常攝心。
以是因緣故。
能生諸禅定。
八十億萬劫。
安住心不亂。
持此一心福。
願求無上道。
我得一切智。
盡諸禅定際。
言除睡。
即是修觀觀于昏。
攝心即是修止止于散。
則知禅定不成就。
唯昏與散。
昏散既除。
故能生于禅定也。
一切智二句。
即是發願也。
以非智不禅。
故我得一切智(雲雲)。
△二頌正格量。
是人于百千。
萬億劫數中。
行此諸功德。
如上之所說。
有善男女等。
聞我說壽命。
乃至一念信。
其福過于彼。
若人悉無有。
一切諸疑悔。
深心須臾信。
其福為如此。
諸疑悔者。
即是近疑。
須臾信者。
即是遠信。
言深心信者。
不但能信于近迹遠本。
亦且能信于即近是遠。
即迹是本。
故言深心信也。
△二頌功德三。
初明過去根深。
其有諸菩薩。
無量劫行道。
聞我說壽命。
是則能信受。
無量劫行道。
即是過去生中。
行于佛道也。
如此則宿種既深。
而植諸善根矣。
故聞我所說。
即能信受也。
△二明未來願重。
如是諸人等。
頂受此經典。
願我于未來。
長壽度衆生。
如今日世尊。
諸釋中之王。
道場獅子吼。
說法無所畏。
我等未來世。
一切所尊敬。
坐于道場時。
說壽亦如是。
如是諸人等者。
謂既能頂受此經。
則已信解矣。
由解起行。
由行入證。
則亦能證于長遠壽量。
而度衆生。
故發願于未來世中。
長壽度生也。
如今日世尊等者。
今日世尊。
長壽度生。
而釋中之王。
我若未來長壽度生。
亦如今日世尊。
為釋中之王也。
今日世尊。
長壽度生。
作獅子吼。
我若未來長壽度生。
亦如今日世尊。
獅子吼也。
今日世尊。
長壽度生。
而說無畏法。
我若未來度生。
亦如今日世尊。
而說法無畏也。
今日世尊。
長壽度生。
則為一切所尊所敬。
我若未來長壽度生。
亦如今日世尊。
為一切所尊敬也。
今日世尊。
長壽度生。
處菩提場。
說長遠壽量。
我若未來長壽度生。
亦如今日世尊。
處菩提場。
說長遠壽量也。
如是消釋。
方見其未來願重耳。
△三明現在功高。
若有深心者。
清淨而質直。
多聞能總持。
随義解佛語。
如是之人等。
于此無有疑。
言深心者。
即是能信于本迹不二之人也。
既能信解。
則能由解起行入證。
而破于無明。
顯于三德。
而無諸委曲。
故言清淨質直也。
如是之人等者。
總結根深願重功高者也。
自然于佛所說長遠壽量。
能信無有疑也。
△二解其言趣。
即第二信也。
分二。
初舉因行。
又阿逸多。
若有聞佛壽命長遠。
解其言趣。
上但能一心信解。
此解其言趣者。
言即能诠之言教。
趣即所诠之義趣。
既解言趣。
則能略為人演說也。
△二明功德。
是人所得功德。
無有限量。
能起如來。
無上之慧。
能起如來慧者。
自既信解。
又略為人說。
則自他皆起發如來無上之智慧也。
△三廣聞是經。
即第三信也。
分為二。
初舉因行。
何況廣聞是經。
若教人聞。
若自持。
若教人持。
若自書。
若教人書。
若以華香璎珞。
幢幡缯蓋。
香油蘇燈。
供養經卷。
上但略為人說。
此則廣能為人演說也。
△二明功德。
是人功德。
無量無邊。
能生一切種智。
一切種智者。
此經所诠。
唯是如來知見。
諸佛智慧。
故廣解而為人說也。
則若自若他。
皆能出生一切種智也。
△四深心信解。
即第四信也。
又分二。
初舉因行。
阿逸多。
若善男子善女人。
聞我說壽命長遠。
深心信解。
深心信解者。
此中則能以如來所說之長遠壽量。
入我介爾一
又能運大慈而與衆生之樂。
運大悲已拔衆生之苦也。
次第而上至于梵天者。
正表菩薩聞佛說壽量。
而能分分破于三惑。
分分顯于三德。
究竟皆歸第一義天也。
妙音贊佛者。
正表菩薩既自證已。
還能以四辯八音。
宣說妙法。
以化他也。
△二彌勒陳領二。
初長行叙儀。
爾時彌勒菩薩。
從座而起。
偏袒右肩。
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
△二偈頌陳領三。
初頌菩薩得益。
佛說希有法。
昔所未曾聞。
世尊有大力。
壽命不可量。
無數諸佛子。
聞世尊分别。
說得法利者。
歡喜充遍身。
世尊有大力者。
謂如來有大自在神通之力。
有師子奮迅之力。
有威猛大勢之力。
有此大力。
故壽命長遠而無量也。
言無數等者。
謂如來說此不可量之壽命時。
而令菩薩得諸功德。
如來還為之一一分别其所得。
故有無數佛子聞之。
而歡喜充遍于身也。
△二頌如來分别二。
初頌分别分證功德。
二頌分别相似功德。
初二。
初别明。
或住不退地。
或得陀羅尼。
或無礙樂說。
萬億旋總持。
或有大千界。
微塵數菩薩。
各各皆能轉。
不退之法輪。
複有中千界。
微塵數菩薩。
各各皆能轉。
清淨之法輪。
複有小千界。
微塵數菩薩。
餘各八生在。
當得成佛道。
複有四三二。
如此四天下。
微塵諸菩薩。
随數生成佛。
或一四天下。
微塵數菩薩。
餘有一生在。
當成一切智。
△二總收。
如是等衆生。
聞佛壽長遠。
得無量無漏。
清淨之果報。
無量無漏者。
若論無漏。
二乘人亦能得之。
然是有量。
不得名無量。
以其但破見思。
而無明全在。
但斷分段。
而變易全存故也。
今諸菩薩。
聞佛說壽。
不但破見思。
亦且破無明。
不但斷分段。
亦且斷變易。
則更無漏落。
故言無量無漏也。
既破無明。
而斷變易。
則能感實報清淨之果報也。
△二頌分别相似功德。
二初别明。
複有八世界。
微塵數衆生。
聞佛說壽命。
皆發無上心。
△二總收。
世尊說無量。
不可思議法。
多有所饒益。
如虛空無邊。
△三頌時衆興供二。
初别明。
雨天曼陀羅。
摩诃曼陀羅。
釋梵如恒沙。
無數佛土來。
雨旃檀沉水。
缤紛而亂墜。
如鳥飛空下。
供散于諸佛。
天鼓虛空中。
自然出妙聲。
天衣千萬種。
旋轉而來下。
衆寶妙香爐。
燒無價之香。
自然悉周遍。
供養諸世尊。
其大菩薩衆。
執七寶幡蓋。
高妙萬億種。
次第至梵天。
一一諸佛前。
寶幢懸勝幡。
亦以千萬偈。
歌詠諸如來。
寶幢懸勝幡者。
幢能摧邪表正。
幡以轉動為義。
即表轉邪而歸正也。
△二總收。
如是種種事。
昔所未曾有。
聞佛壽無量。
一切皆歡喜。
佛名聞十方。
廣饒益衆生。
一切具善根。
以助無上心。
昔所未曾有者。
如上種種之供養事。
全表本門所得之益。
故自迹門已還。
皆無如此能表之供養事也。
具善根者。
即是具緣了二因之善根。
聞佛所說長遠壽量。
能依之而起微密之妙觀。
乃是成于了因。
能依之而起廣大之妙行。
乃是成于緣因。
緣了既成。
正因自顯。
故言以助無上心也。
以上本門正宗分已竟。
△三流通分二。
初從此至于不輕品。
是贊歎弘經。
以勸流通。
二神力品訖經盡。
是付囑弘經。
以明流通。
初二。
初現在四信。
二滅後五品。
初四。
初一念信解。
即第一信也。
二解其言趣。
即第二信也。
三廣聞是經。
即第三信也。
四深心信解。
即第四信也。
初又二。
初長行。
二偈頌。
初二。
初舉因行。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诃薩。
阿逸多。
其有衆生。
聞佛壽命長遠如是。
乃至能生一念信解。
其有衆生等者。
謂上來聞我說于壽命。
已有得十生十行。
乃至發相似心者。
若更有衆生。
聞我所說壽命。
且無論其依之而修。
依之而證。
即使一念信解。
論其時則極少。
論其行則最淺。
然其所得之功德。
亦無限量也。
言一念信解者。
信即信受。
而無疑惑。
解即解了。
而能分明。
即于現前介爾一念心中。
信受如來所說之伽耶近城是迹。
長遠壽量是本。
略無疑惑。
名之為信。
又能解了此迹無别有迹。
乃從本所垂之迹。
本亦無别有本。
乃開迹所顯之本。
本迹一體。
遠近不二。
了了分明。
名之為解也。
△二明功德三。
初标示。
所得功德。
無有限量。
△二格量二。
初舉格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于八十萬億那由他劫。
行五波羅蜜。
檀波羅蜜。
屍羅波羅蜜。
羼提波羅蜜。
毗黎耶波薩蜜。
禅波羅蜜。
除般若波羅蜜。
初為求菩提。
是明其求之高。
八十萬億那由他劫。
是言其時之久。
行五波羅蜜。
是舉其行之深。
除般若者。
一念信解。
即是般若。
既是所格量。
故且除之也。
△二正格量。
以是功德。
比前功德。
百分千分。
百千萬億分。
不及其一。
乃至算數譬喻。
所不能知。
所以不及者。
以其雖則求之高。
不過三藏果頭佛之道。
雖則時之久。
不過三藏之三祇百劫。
雖則行之深。
不過三藏之事五度。
今圓聞如來所說。
而能圓信圓解。
則其時雖少。
其行雖淺。
而所得功德。
不可思議之者。
故非彼所可及也。
△三結顯。
若善男子善女人。
有如是功德。
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者。
無有是處。
有如是功德者。
即是已成于圓解也。
由于圓解。
而起圓行。
由于圓行。
必得圓證。
故于無上菩提。
而無有退。
設有退者。
無是處也。
既于無上菩提無退。
則其所有功德。
自然算數譬喻。
所不能知。
而非彼格量之所能及也。
△二偈頌二。
初頌因行。
二頌功德。
初二。
初頌舉格量。
二頌正格量。
初二。
初總頌。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人求佛慧。
于八十萬億。
那由他劫數。
行五波羅蜜。
初句即求之大。
次句即時之久。
三四句即行之深也。
△二别頌五。
初頌布施。
于是諸劫中。
布施供養佛。
及緣覺弟子。
并諸菩薩衆。
珍異之飲食。
上服與卧具。
旃檀立精舍。
以園林莊嚴。
如是等布施。
種種皆微妙。
盡此諸劫數。
以回向佛道。
所施皆言微妙者。
極盡人間珍貴耳。
△二頌持戒。
若複持禁戒。
清淨無缺漏。
求于無上道。
諸佛之所歎。
以其皎如冰霜。
而無毀犯。
故雲清淨無缺漏。
求佛道者。
正應總明中求佛慧。
及長行中之為菩提也。
△三頌忍辱。
若人行忍辱。
住于調柔地。
設衆惡來加。
其心不傾動。
諸有得法者。
懷于增上慢。
為斯所輕惱。
如是亦能忍。
初一行明忍俗衆。
次一行明忍法衆也。
△四頌精進。
若複勤精進。
志念常堅固。
于無量億劫。
一心不懈息。
△五頌禅定。
又于無數劫。
住于空閑處。
若坐若經行。
除睡常攝心。
以是因緣故。
能生諸禅定。
八十億萬劫。
安住心不亂。
持此一心福。
願求無上道。
我得一切智。
盡諸禅定際。
言除睡。
即是修觀觀于昏。
攝心即是修止止于散。
則知禅定不成就。
唯昏與散。
昏散既除。
故能生于禅定也。
一切智二句。
即是發願也。
以非智不禅。
故我得一切智(雲雲)。
△二頌正格量。
是人于百千。
萬億劫數中。
行此諸功德。
如上之所說。
有善男女等。
聞我說壽命。
乃至一念信。
其福過于彼。
若人悉無有。
一切諸疑悔。
深心須臾信。
其福為如此。
諸疑悔者。
即是近疑。
須臾信者。
即是遠信。
言深心信者。
不但能信于近迹遠本。
亦且能信于即近是遠。
即迹是本。
故言深心信也。
△二頌功德三。
初明過去根深。
其有諸菩薩。
無量劫行道。
聞我說壽命。
是則能信受。
無量劫行道。
即是過去生中。
行于佛道也。
如此則宿種既深。
而植諸善根矣。
故聞我所說。
即能信受也。
△二明未來願重。
如是諸人等。
頂受此經典。
願我于未來。
長壽度衆生。
如今日世尊。
諸釋中之王。
道場獅子吼。
說法無所畏。
我等未來世。
一切所尊敬。
坐于道場時。
說壽亦如是。
如是諸人等者。
謂既能頂受此經。
則已信解矣。
由解起行。
由行入證。
則亦能證于長遠壽量。
而度衆生。
故發願于未來世中。
長壽度生也。
如今日世尊等者。
今日世尊。
長壽度生。
而釋中之王。
我若未來長壽度生。
亦如今日世尊。
為釋中之王也。
今日世尊。
長壽度生。
作獅子吼。
我若未來長壽度生。
亦如今日世尊。
獅子吼也。
今日世尊。
長壽度生。
而說無畏法。
我若未來度生。
亦如今日世尊。
而說法無畏也。
今日世尊。
長壽度生。
則為一切所尊所敬。
我若未來長壽度生。
亦如今日世尊。
為一切所尊敬也。
今日世尊。
長壽度生。
處菩提場。
說長遠壽量。
我若未來長壽度生。
亦如今日世尊。
處菩提場。
說長遠壽量也。
如是消釋。
方見其未來願重耳。
△三明現在功高。
若有深心者。
清淨而質直。
多聞能總持。
随義解佛語。
如是之人等。
于此無有疑。
言深心者。
即是能信于本迹不二之人也。
既能信解。
則能由解起行入證。
而破于無明。
顯于三德。
而無諸委曲。
故言清淨質直也。
如是之人等者。
總結根深願重功高者也。
自然于佛所說長遠壽量。
能信無有疑也。
△二解其言趣。
即第二信也。
分二。
初舉因行。
又阿逸多。
若有聞佛壽命長遠。
解其言趣。
上但能一心信解。
此解其言趣者。
言即能诠之言教。
趣即所诠之義趣。
既解言趣。
則能略為人演說也。
△二明功德。
是人所得功德。
無有限量。
能起如來。
無上之慧。
能起如來慧者。
自既信解。
又略為人說。
則自他皆起發如來無上之智慧也。
△三廣聞是經。
即第三信也。
分為二。
初舉因行。
何況廣聞是經。
若教人聞。
若自持。
若教人持。
若自書。
若教人書。
若以華香璎珞。
幢幡缯蓋。
香油蘇燈。
供養經卷。
上但略為人說。
此則廣能為人演說也。
△二明功德。
是人功德。
無量無邊。
能生一切種智。
一切種智者。
此經所诠。
唯是如來知見。
諸佛智慧。
故廣解而為人說也。
則若自若他。
皆能出生一切種智也。
△四深心信解。
即第四信也。
又分二。
初舉因行。
阿逸多。
若善男子善女人。
聞我說壽命長遠。
深心信解。
深心信解者。
此中則能以如來所說之長遠壽量。
入我介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