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大意
關燈
小
中
大
于此經。
唯說一乘。
并皆作佛。
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
所希求。
今法王大寶。
自然而至。
我等今者真阿羅漢普于人天。
應受供養。
如是者皆因喻說。
了得佛心。
冥益之恩。
豈勝道哉。
拟欲報此心此德。
縱以手足供給頭頂禮敬于無量劫。
則不可報或以兩肩荷負。
過恒沙劫。
亦不可報又或以無量寶衣。
種種湯藥。
乃至牛頭栴檀。
以起塔廟。
皆不能報。
假使殒命灰形。
又豈能報深恩于萬一耶。
觀迦葉等圖報恩處。
詞意凄楚。
始知解必深。
而信倍切。
悟識如來。
二三其說。
原為入此一乘。
使之因權契實。
故稱為信解品。
世尊今日。
知一切聲聞已信已解。
複恐信解不深。
又說藥草喻。
使知一雨所潤。
三草二木。
各得增長。
又為二乘。
足其深信。
乃雲。
迦葉善說如來真實功德。
誠如所言。
如來複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
汝等若于無量億劫。
說不能盡。
如來出世。
如大雲起以大音聲。
普告一切。
使未度者度。
未安者安。
未涅槃者。
令得涅槃。
皆使到于一切智地。
又雲。
汝等所行。
是菩薩道。
漸漸修學悉當成佛。
以此知如來本唯一乘。
無二無三。
其所以差等者。
機别故也會衆聞此。
執見頓除。
始入平等法慧。
故繼此而有授記品。
然授記雖列四名。
其實意欲即授五百人記由遠因未發。
恐卒難信。
故先告雲。
我諸弟子威德具足。
其數五百。
皆當授記。
于未來世。
鹹得成佛。
所以經家單以授記。
為斯品目也。
齊此為喻說一周授中根人記。
次為下根說因緣周者。
即此授記之餘便雲我及汝等。
宿世因緣吾今當說。
汝等善聽。
此下說化城喻品。
然如來必欲與說因緣者。
何也舍利弗由法說開解之後。
便有慕大之心。
乃曰。
我等今日真是佛子。
此即的信無疑。
如來必應與之作授記也。
宜矣。
四大弟子。
出陳信解。
謂我等今者真阿羅漢。
始知從前羅漢之名。
皆不足實。
斯可謂心相體性。
此與授記。
亦宜其然也。
若彼無慕大之心。
而強以寶位禅之。
譬乎奏九韶樂晏靈鵲于廟堂之上。
匪徒食不安啄。
而複眩欲至死。
此所以必欲為下根。
述說因緣也。
正與說因緣時。
舉其佛則曰大通智。
語其時則曰塵點劫。
然塵劫之與智佛。
而相始終者。
因緣也。
于中叙智佛始終無不罄其細略。
明王子修行。
無不盡其精誠。
至于彼佛受請。
必先三轉法輪沙彌覆講亦度恒河沙衆。
聆其語。
似跬步可求。
忖其事。
實意度難知。
譬如幽人午夜寂聽秋聲。
愈聞而愈杳。
愈遠而愈真。
似實似虛。
如縷如弱。
隐然一段不可摸拟之情。
于心眼間。
唯幽人可想也。
此下又如已斷鐘聲。
重新繼起乃曰。
彼十六沙彌。
今皆作佛。
第十六即我釋迦牟尼。
于娑婆國。
而得成佛。
諸比丘。
我為沙彌旹。
所化無量百千萬億恒河沙等衆生者。
即汝等諸比丘。
及我滅後未來世中聲聞弟子是也。
從前所說。
如千波競湧。
皆叙塵劫前事。
到此則一句截斷。
大似青布幔裡。
忽然從正本外。
提出一局。
使人竟覓他起處不得。
便繼以喻作化城也。
如雲。
譬如五百由旬險難惡道。
多諸人衆。
欲過此道。
至珍寶所。
時有導師。
引之已臻。
三百由旬。
而生心欲退。
導師見愍。
假智力以設化。
城。
使之将息保養。
可以得寶還家。
而諸行人。
皆于化處。
便生安隐之想。
竟不念初心為何事而始志為何求也。
導師知彼疲勞已歇。
尚留戀乎不實之家。
頓滅化城明彰寶所。
而谕之曰。
寶處在近。
此城非實。
是我化作為止息耳行人始知戀者非真。
前途未竟又複各銳先心。
祈歸寶所。
後始結雲。
諸佛之導師。
為息說涅槃。
既知是息已。
引以入佛慧。
故富樓那等一切聲聞始從座起頭。
面禮足。
卻住一面。
但瞻仰如來目不暫舍而已當爾之時。
如來與之授記。
如投渴者之漿豈肺腑而不清涼則授受之源。
萬無一失。
富樓那由此作念知世尊奇特希有随順世間若幹種性。
拔出衆生處處貪着。
我等于佛功德。
言不能宣唯佛世尊。
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如來因彼注念。
得以明告大會雲。
汝等見是富樓那不。
我常稱為說法人中最當第一故授滿慈記後。
兼得以授諸聲聞記。
語雲皆當授記同曰普明故有五百弟子授記品也。
然阿難羅睺。
又是如來親因。
而返得記于諸人後者。
一以統乎有學亦以識無親疏。
示出世慈恩等同無二。
豈複有疏其疏。
而親其親哉。
因是而授學無學人記之品名有矣法師一品如來授廣記于此世他生。
故因藥王而告八萬大士使知其可當成佛之人。
即此與彼也乃雲汝見是大衆中。
無量四衆八部求佛道者。
今聞此經一句一偈。
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與授記。
而得成佛。
至于我滅度後。
若有于此經聞一句一偈。
一念随喜者。
我亦與授阿耨。
提無上道記。
此為世尊普心普願。
以了因中。
誓度無邊之志。
又要在會諸人。
親遊入妙蓮華藏而歎美受持讀誦書寫者。
與信者毀者之功過。
殊常而無比也。
故說如鑿井之施功久而得水易無非要人知持說此經必成佛不遠。
欲使知蓮華藏海不離當處也。
已上九品古判為開佛知見。
則如來出世本心稍罄而憂懷稍釋。
此為迹門流通。
然且又不止此也。
向下尚有四品。
并為迹門流通。
見如來于此經勸谕之切。
前既為人開暢明曆使信知各具是華。
以為成佛根本。
尚是言顯而相未彰。
故又以高五百由旬之寶塔。
從地湧出有多寶如來。
全身處此使一切人見聞不惑。
而大樂說為之當機。
欲開此塔如來示以彼佛有深重願。
必待我分身諸佛。
并集其會。
而後乃出。
于是世尊放光召集三變娑婆。
其境界又不可得而思之者矣。
當此之際。
不唯見古佛與今佛。
同居寶塔。
而亦見無量分身如來。
形殊影列。
彩散星馳。
俨如萬頃晴空。
衆星朗朗于蟾蜍之窟。
光如是遠。
境如是??。
佛如是多。
華如是廣。
大似妙墨圖成一幅華藏莊嚴。
于諸人眉睫間。
豈非明顯藥香幢華。
展轉而無盡耶。
真境既露。
真智當生。
如來以神通力。
接諸大衆。
共處虛空。
以大音聲。
普告四衆。
誰能于此廣說是經。
今正是時。
如來不久當入涅槃。
吾欲以此妙法華經。
付囑有在。
前由諸小乘發廣大心故。
即與授記。
今以此經付囑者。
乃冀其行廣大行也。
複雲。
聖主世尊。
雖久滅度。
在寶塔中。
尚為法來。
諸人雲何不勤為法。
此是激勵聲聞。
而行大法。
然以寶塔名品者。
重在聞見親切。
古判此為示佛知見。
意極明甚。
愚亦以為顯示一真妙境。
為如來唱募流通之文。
世尊如是苦口叮咛。
竟未有一人出衆承當。
又與說本昔為提婆達多旹。
勤求妙法。
不惜身命。
今日所以為無上士。
普濟衆生。
緣其因中有廣大心。
行精進行。
舍頭目髓腦。
而無厭惜也。
汝等一得授記。
便謂成佛乃本有事。
何必勞苦作此修持。
豈不思。
理雖頓悟。
事假漸除。
苟不就修。
縱得成佛。
亦隻一素法身。
欲蕲乎萬德莊嚴。
力無畏等具足成就。
不亦難乎。
噫如來為教諸聲聞。
極難言也。
語其易則懈于進修。
語其難則廢彼大志。
故方舉修持之難而?勵。
未終疾舉一龍女始八歲。
而頃刻成佛。
可謂彈指。
而頓超無學。
則又見其極易。
而不難欲使二乘融通見地知此法在于不易不難之間。
但不可有心得。
而亦不可無心求也。
雖然此更有所謂焉。
如來如廛市中之為賈者。
出百怪千奇。
以顯示于人。
無非欲得以自滿而益于彼。
非徒耀人眼也。
彼龍嗔而且毒。
女陰而最柔。
可謂難化之極難化者。
尚一聞此經。
而凡情立革。
況人耶。
況人中之有智者耶。
爾時藥王與大樂說。
見會中滿座英才。
皆潛機伏括。
而弗克奮發勇力。
特于佛前。
立誓陳衷。
勸慰如來。
可以勿慮。
我等于未來世。
當不惜身命而持說此經。
此固為會衆。
而作引領之緣。
使各發願。
以慶慰于如來。
然所謂發千鈞之弩者。
意有所待。
而藥
唯說一乘。
并皆作佛。
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
所希求。
今法王大寶。
自然而至。
我等今者真阿羅漢普于人天。
應受供養。
如是者皆因喻說。
了得佛心。
冥益之恩。
豈勝道哉。
拟欲報此心此德。
縱以手足供給頭頂禮敬于無量劫。
則不可報或以兩肩荷負。
過恒沙劫。
亦不可報又或以無量寶衣。
種種湯藥。
乃至牛頭栴檀。
以起塔廟。
皆不能報。
假使殒命灰形。
又豈能報深恩于萬一耶。
觀迦葉等圖報恩處。
詞意凄楚。
始知解必深。
而信倍切。
悟識如來。
二三其說。
原為入此一乘。
使之因權契實。
故稱為信解品。
世尊今日。
知一切聲聞已信已解。
複恐信解不深。
又說藥草喻。
使知一雨所潤。
三草二木。
各得增長。
又為二乘。
足其深信。
乃雲。
迦葉善說如來真實功德。
誠如所言。
如來複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
汝等若于無量億劫。
說不能盡。
如來出世。
如大雲起以大音聲。
普告一切。
使未度者度。
未安者安。
未涅槃者。
令得涅槃。
皆使到于一切智地。
又雲。
汝等所行。
是菩薩道。
漸漸修學悉當成佛。
以此知如來本唯一乘。
無二無三。
其所以差等者。
機别故也會衆聞此。
執見頓除。
始入平等法慧。
故繼此而有授記品。
然授記雖列四名。
其實意欲即授五百人記由遠因未發。
恐卒難信。
故先告雲。
我諸弟子威德具足。
其數五百。
皆當授記。
于未來世。
鹹得成佛。
所以經家單以授記。
為斯品目也。
齊此為喻說一周授中根人記。
次為下根說因緣周者。
即此授記之餘便雲我及汝等。
宿世因緣吾今當說。
汝等善聽。
此下說化城喻品。
然如來必欲與說因緣者。
何也舍利弗由法說開解之後。
便有慕大之心。
乃曰。
我等今日真是佛子。
此即的信無疑。
如來必應與之作授記也。
宜矣。
四大弟子。
出陳信解。
謂我等今者真阿羅漢。
始知從前羅漢之名。
皆不足實。
斯可謂心相體性。
此與授記。
亦宜其然也。
若彼無慕大之心。
而強以寶位禅之。
譬乎奏九韶樂晏靈鵲于廟堂之上。
匪徒食不安啄。
而複眩欲至死。
此所以必欲為下根。
述說因緣也。
正與說因緣時。
舉其佛則曰大通智。
語其時則曰塵點劫。
然塵劫之與智佛。
而相始終者。
因緣也。
于中叙智佛始終無不罄其細略。
明王子修行。
無不盡其精誠。
至于彼佛受請。
必先三轉法輪沙彌覆講亦度恒河沙衆。
聆其語。
似跬步可求。
忖其事。
實意度難知。
譬如幽人午夜寂聽秋聲。
愈聞而愈杳。
愈遠而愈真。
似實似虛。
如縷如弱。
隐然一段不可摸拟之情。
于心眼間。
唯幽人可想也。
此下又如已斷鐘聲。
重新繼起乃曰。
彼十六沙彌。
今皆作佛。
第十六即我釋迦牟尼。
于娑婆國。
而得成佛。
諸比丘。
我為沙彌旹。
所化無量百千萬億恒河沙等衆生者。
即汝等諸比丘。
及我滅後未來世中聲聞弟子是也。
從前所說。
如千波競湧。
皆叙塵劫前事。
到此則一句截斷。
大似青布幔裡。
忽然從正本外。
提出一局。
使人竟覓他起處不得。
便繼以喻作化城也。
如雲。
譬如五百由旬險難惡道。
多諸人衆。
欲過此道。
至珍寶所。
時有導師。
引之已臻。
三百由旬。
而生心欲退。
導師見愍。
假智力以設化。
城。
使之将息保養。
可以得寶還家。
而諸行人。
皆于化處。
便生安隐之想。
竟不念初心為何事而始志為何求也。
導師知彼疲勞已歇。
尚留戀乎不實之家。
頓滅化城明彰寶所。
而谕之曰。
寶處在近。
此城非實。
是我化作為止息耳行人始知戀者非真。
前途未竟又複各銳先心。
祈歸寶所。
後始結雲。
諸佛之導師。
為息說涅槃。
既知是息已。
引以入佛慧。
故富樓那等一切聲聞始從座起頭。
面禮足。
卻住一面。
但瞻仰如來目不暫舍而已當爾之時。
如來與之授記。
如投渴者之漿豈肺腑而不清涼則授受之源。
萬無一失。
富樓那由此作念知世尊奇特希有随順世間若幹種性。
拔出衆生處處貪着。
我等于佛功德。
言不能宣唯佛世尊。
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如來因彼注念。
得以明告大會雲。
汝等見是富樓那不。
我常稱為說法人中最當第一故授滿慈記後。
兼得以授諸聲聞記。
語雲皆當授記同曰普明故有五百弟子授記品也。
然阿難羅睺。
又是如來親因。
而返得記于諸人後者。
一以統乎有學亦以識無親疏。
示出世慈恩等同無二。
豈複有疏其疏。
而親其親哉。
因是而授學無學人記之品名有矣法師一品如來授廣記于此世他生。
故因藥王而告八萬大士使知其可當成佛之人。
即此與彼也乃雲汝見是大衆中。
無量四衆八部求佛道者。
今聞此經一句一偈。
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與授記。
而得成佛。
至于我滅度後。
若有于此經聞一句一偈。
一念随喜者。
我亦與授阿耨。
提無上道記。
此為世尊普心普願。
以了因中。
誓度無邊之志。
又要在會諸人。
親遊入妙蓮華藏而歎美受持讀誦書寫者。
與信者毀者之功過。
殊常而無比也。
故說如鑿井之施功久而得水易無非要人知持說此經必成佛不遠。
欲使知蓮華藏海不離當處也。
已上九品古判為開佛知見。
則如來出世本心稍罄而憂懷稍釋。
此為迹門流通。
然且又不止此也。
向下尚有四品。
并為迹門流通。
見如來于此經勸谕之切。
前既為人開暢明曆使信知各具是華。
以為成佛根本。
尚是言顯而相未彰。
故又以高五百由旬之寶塔。
從地湧出有多寶如來。
全身處此使一切人見聞不惑。
而大樂說為之當機。
欲開此塔如來示以彼佛有深重願。
必待我分身諸佛。
并集其會。
而後乃出。
于是世尊放光召集三變娑婆。
其境界又不可得而思之者矣。
當此之際。
不唯見古佛與今佛。
同居寶塔。
而亦見無量分身如來。
形殊影列。
彩散星馳。
俨如萬頃晴空。
衆星朗朗于蟾蜍之窟。
光如是遠。
境如是??。
佛如是多。
華如是廣。
大似妙墨圖成一幅華藏莊嚴。
于諸人眉睫間。
豈非明顯藥香幢華。
展轉而無盡耶。
真境既露。
真智當生。
如來以神通力。
接諸大衆。
共處虛空。
以大音聲。
普告四衆。
誰能于此廣說是經。
今正是時。
如來不久當入涅槃。
吾欲以此妙法華經。
付囑有在。
前由諸小乘發廣大心故。
即與授記。
今以此經付囑者。
乃冀其行廣大行也。
複雲。
聖主世尊。
雖久滅度。
在寶塔中。
尚為法來。
諸人雲何不勤為法。
此是激勵聲聞。
而行大法。
然以寶塔名品者。
重在聞見親切。
古判此為示佛知見。
意極明甚。
愚亦以為顯示一真妙境。
為如來唱募流通之文。
世尊如是苦口叮咛。
竟未有一人出衆承當。
又與說本昔為提婆達多旹。
勤求妙法。
不惜身命。
今日所以為無上士。
普濟衆生。
緣其因中有廣大心。
行精進行。
舍頭目髓腦。
而無厭惜也。
汝等一得授記。
便謂成佛乃本有事。
何必勞苦作此修持。
豈不思。
理雖頓悟。
事假漸除。
苟不就修。
縱得成佛。
亦隻一素法身。
欲蕲乎萬德莊嚴。
力無畏等具足成就。
不亦難乎。
噫如來為教諸聲聞。
極難言也。
語其易則懈于進修。
語其難則廢彼大志。
故方舉修持之難而?勵。
未終疾舉一龍女始八歲。
而頃刻成佛。
可謂彈指。
而頓超無學。
則又見其極易。
而不難欲使二乘融通見地知此法在于不易不難之間。
但不可有心得。
而亦不可無心求也。
雖然此更有所謂焉。
如來如廛市中之為賈者。
出百怪千奇。
以顯示于人。
無非欲得以自滿而益于彼。
非徒耀人眼也。
彼龍嗔而且毒。
女陰而最柔。
可謂難化之極難化者。
尚一聞此經。
而凡情立革。
況人耶。
況人中之有智者耶。
爾時藥王與大樂說。
見會中滿座英才。
皆潛機伏括。
而弗克奮發勇力。
特于佛前。
立誓陳衷。
勸慰如來。
可以勿慮。
我等于未來世。
當不惜身命而持說此經。
此固為會衆。
而作引領之緣。
使各發願。
以慶慰于如來。
然所謂發千鈞之弩者。
意有所待。
而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