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六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法味必厚。
逮彼聞者,從法會出,随力演說,雖雲如其所聞,理決不謬,而辯說莊嚴,未必遂能與法師同,況能過之?如是展轉,第二、第三,或十、二十,已漸不如,況至第五十人,豈不更劣?又前之四十九人,皆有轉教功德,今第五十但論一念随喜,不論更複轉教,當知正是初品之初初。
今約此初初一念随喜而明功德,則後後不言可知。
言展轉至五十者,但欲顯于法味漸薄,功德漸劣,不必約表法釋。
△二格量本 若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衆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若有形、無形,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無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衆生數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娛樂之具皆給與之。
一一衆生與滿閻浮提金、銀、琉璃、砗磲、碼瑙、珊瑚、琥珀諸妙珍寶,及象馬車乘七寶所成宮殿樓閣等。
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滿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衆生娛樂之具,随意所欲。
然此衆生皆已衰老,年過八十,發白面皺,将死不久,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
即集此衆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時皆得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盡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脫。
六趣: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也。
受生之法,不出四種:在?曰卵,處腹曰胎,暖氣曰濕,變易曰化。
天但化生,人具四生,而多胎生。
修羅四生,地獄化生,鬼、畜具四。
有形謂欲、色二界,無形謂無色界,有想謂空處、識處,無想謂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即非想非非想處也。
△三問 于汝意雲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甯為多不? △四答 彌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無量無邊。
若是施主,但施衆生一切樂具功德無量,何況令得阿羅漢果! △五正格量 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是人以一切樂具,施于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衆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轉聞法華經随喜功德,尚無量無邊阿僧祇,何況最初于會中聞而随喜者!其福複勝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比。
夫受施之人,滿四百萬億阿僧祇界,不為不多矣。
先與世樂,滿八十年,後與法樂,證四聖果,不為不大矣。
而不及初初一念圓随喜者,充此一念,必當盡虛空界,盡未來時,普度一切,皆令成佛,最後功德,不離最初一念故也。
又約大論較量之意,以釋此旨,滿閻浮提人福,不及西瞿耶尼一人福,滿西洲人福,不如東弗婆提一人福,滿三洲人福,不及北郁單越一人福,滿四洲人福,不及一四天王,四天王不及一釋,乃至第六天不及一梵福。
又初禅不及二禅,二禅不及三禅,三禅不及四禅,乃至無所有處不及非非想處,非非想處三界極尊,不及須陀洹福,須陀洹不及二果,二果不及三果,三果不及四果,四果不及辟支,藏教二乘不及通教體法二乘,體法二乘不及出假菩薩,通教菩薩不及别教初心,以聞中故,别教十回向後心,不及圓教随喜初心,以圓聞故。
故知華嚴較量發心功德,猶未為奇。
此經較量随喜功德,最為難信。
然一念随喜,便具十乘。
若解十乘,則功德有據。
請略明之。
随者,順事順理,事理即不思議境也。
喜者,慶己慶人,即菩提心也。
一念随喜,不散即止,不昏即觀,是善巧安心也。
順理圓伏無明見思,順事圓伏塵沙無知,是破法遍也。
了達權實不二,是識通塞也。
隻于一念心中,信解不可思議佛法,即圓念處。
法爾具足七科道品,是調适也。
既随喜已,憫己傷他,必修五悔,是助開也。
既能信順事理本迹,決不以凡妄拟上聖,是知次位他。
順事順理,強軟諸魔所不能動,是能安忍也。
實心系實境,實緣次第生,實實疊相注,是離法愛也。
如此功德,豈世間财施小果法施所能及哉。
如此圓觀,豈次第修中者所能
逮彼聞者,從法會出,随力演說,雖雲如其所聞,理決不謬,而辯說莊嚴,未必遂能與法師同,況能過之?如是展轉,第二、第三,或十、二十,已漸不如,況至第五十人,豈不更劣?又前之四十九人,皆有轉教功德,今第五十但論一念随喜,不論更複轉教,當知正是初品之初初。
今約此初初一念随喜而明功德,則後後不言可知。
言展轉至五十者,但欲顯于法味漸薄,功德漸劣,不必約表法釋。
△二格量本 若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衆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若有形、無形,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無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衆生數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娛樂之具皆給與之。
一一衆生與滿閻浮提金、銀、琉璃、砗磲、碼瑙、珊瑚、琥珀諸妙珍寶,及象馬車乘七寶所成宮殿樓閣等。
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滿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衆生娛樂之具,随意所欲。
然此衆生皆已衰老,年過八十,發白面皺,将死不久,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
即集此衆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時皆得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盡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脫。
六趣: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也。
受生之法,不出四種:在?曰卵,處腹曰胎,暖氣曰濕,變易曰化。
天但化生,人具四生,而多胎生。
修羅四生,地獄化生,鬼、畜具四。
有形謂欲、色二界,無形謂無色界,有想謂空處、識處,無想謂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即非想非非想處也。
△三問 于汝意雲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甯為多不? △四答 彌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無量無邊。
若是施主,但施衆生一切樂具功德無量,何況令得阿羅漢果! △五正格量 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是人以一切樂具,施于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衆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轉聞法華經随喜功德,尚無量無邊阿僧祇,何況最初于會中聞而随喜者!其福複勝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比。
夫受施之人,滿四百萬億阿僧祇界,不為不多矣。
先與世樂,滿八十年,後與法樂,證四聖果,不為不大矣。
而不及初初一念圓随喜者,充此一念,必當盡虛空界,盡未來時,普度一切,皆令成佛,最後功德,不離最初一念故也。
又約大論較量之意,以釋此旨,滿閻浮提人福,不及西瞿耶尼一人福,滿西洲人福,不如東弗婆提一人福,滿三洲人福,不及北郁單越一人福,滿四洲人福,不及一四天王,四天王不及一釋,乃至第六天不及一梵福。
又初禅不及二禅,二禅不及三禅,三禅不及四禅,乃至無所有處不及非非想處,非非想處三界極尊,不及須陀洹福,須陀洹不及二果,二果不及三果,三果不及四果,四果不及辟支,藏教二乘不及通教體法二乘,體法二乘不及出假菩薩,通教菩薩不及别教初心,以聞中故,别教十回向後心,不及圓教随喜初心,以圓聞故。
故知華嚴較量發心功德,猶未為奇。
此經較量随喜功德,最為難信。
然一念随喜,便具十乘。
若解十乘,則功德有據。
請略明之。
随者,順事順理,事理即不思議境也。
喜者,慶己慶人,即菩提心也。
一念随喜,不散即止,不昏即觀,是善巧安心也。
順理圓伏無明見思,順事圓伏塵沙無知,是破法遍也。
了達權實不二,是識通塞也。
隻于一念心中,信解不可思議佛法,即圓念處。
法爾具足七科道品,是調适也。
既随喜已,憫己傷他,必修五悔,是助開也。
既能信順事理本迹,決不以凡妄拟上聖,是知次位他。
順事順理,強軟諸魔所不能動,是能安忍也。
實心系實境,實緣次第生,實實疊相注,是離法愛也。
如此功德,豈世間财施小果法施所能及哉。
如此圓觀,豈次第修中者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