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六之一

關燈
△釋分别功德品竟。

    次釋随喜功德品。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随者,聞深奧法,随順事理,無二無别。

    喜者,慶己慶人。

    理者,現前一念心之本性,即是法界實相之體。

    非本非迹,名為理本。

    非實非權,名為實理。

    事者,如來久遠證此妙理,故名為本。

    從本遍垂三世十方,種種應化,故名為迹。

    本是自行契理之修德,迹是果後利他之妙用。

    本迹二事,同依一理。

    故雲本迹雖殊,不思議一。

    直诠如此圓妙事理,名之為實。

    種種方便,引導衆生,名之為權。

    非實則權無所依,非權則實無由顯。

    呼此實理,實事為理。

    呼彼權理,權事為事。

    事理雖殊,心外無法,亦是不思議一。

    今順理者,聞佛本地久遠久遠,證于妙理,信順不逆,無一毫疑滞。

    順事者,聞佛三世益物,橫豎該亘,遍一切處,亦無一毫疑滞。

    即廣事而達深理,即深理而達廣事。

    不二而二,故言事理。

    不别而别,故言本迹。

    (本迹皆約事說。

    )雖二雖别,無二無别。

    (理具三千,事造三千,同居一念,故雖二無二。

    本時事理,迹中事理,不思議一,故雖别無别。

    )如此信解,名之為随。

    如來證此現前一念之實相,故本迹權實,不可思議。

    我及衆生,同此心性。

    佛既若此,我及衆生,亦當得之。

    故慶己慶人,名之為喜。

    又本迹權實,雖複性具。

    如來出世四十餘年,未顯真實。

    七方便人,不聞誠谛。

    慶我及人,以凡夫心等佛所知,用所生眼同如來見,如此知見究竟法界,深廣無涯底,無等無等等,故名随喜。

    以順理故有實功德,以順事故有權功德,以慶己故有智慧自行功德,以慶人故有慈悲化他功德,權實自他合而說之,故言随喜功德品。

    此世界意也。

    (事理本迹自他今昔相望,故為世界。

    )第五十人是初品之初,初但有一念妙解,但有一念慶己慶他,未有圓行恩未及人,所獲功德不可得比,況複最初于會聞者,況複讀誦講說兼行正行,況複十信十住十行乃至等妙,誰聞如是深妙功德而不景慕?如來說此令物尚之,故言随喜功德品。

    此為人意也。

    上來稱美持經功德,時衆鹹謂入真因位乃緻斯德,于彼初心之初起輕弱想,忽聞好堅處地芽已百圍,頻伽在?聲勝衆鳥,希有奇特輕想釋然,故名随喜功德品。

    此對治意也。

    外道得五通者,能移山竭海,而不能伏見愛,不及暖法人。

    二乘無學子果俱脫,猶被涅槃縛,不知其因果俱權。

    通教人修因雖巧,發心不識五百由旬,得果止除四住通惑。

    别人雖勝二乘,修因則偏,其門又拙,非佛所贊,皆不及初随喜人。

    佛今舉觀行初心以況極果,都勝諸教,故言随喜功德品。

    此即約教以顯第一義也。

     △二、廣格量初品功德二:初、問;二、答。

     今初。

     爾時,彌勒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華經随喜者,得幾所福?而說偈言: 世尊滅度後,其有聞是經,若能随喜者,為得幾所福? 前品已格,後四功德不說初品,故彌勒承機問出也。

     △佛答為二:初、長文,二、偈頌。

    長文為二:初、答内心随喜人功德,二、直明外聽法人功德。

    初中五:初、約展轉相教,舉最後人以顯初心之初;二、格量本;三、問;四、答;五、正格量。

     今初。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诃薩:阿逸多,如來滅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智者若長若幼(餘智者,謂未受四衆戒律,不得名為比丘、優婆塞等。

    而宿有大乘智種,聞能信解,便可随力演說,不論年長年幼也),聞是經随喜已,從法會出至于餘處,若在僧坊,若空閑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裡,如其所聞(文義不謬),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随力演說。

    是諸人等聞已随喜複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随喜轉教,如是展轉至第五十。

    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說之,汝當善聽。

     展轉至第五十,意顯後後漸劣于前前也。

    何者?四依弘法,必具辯才,聞而随喜